Transcript 行列式

线性代数
辅导
行列式 的计算
1.二、三阶行列式的计算
对二、三阶行列式,可使用行列式的展开式(即对角
线法则)直接计算:
a11
a12
a21 a22
 a11a22  a12 a21 ,
a11
a12
a13
a21
a22
a23
a31
a32
a33
a11a22 a33  a12 a23 a31  a13 a21a32

 a13 a22 a31  a11a23 a32  a12 a21a33 .
也可以利用行列式的性质进行计算.
例1. 设,
,
是方程 x3  px  q  0 的根,求行列式
  
D     的值.
  
解(利用展开式计算)
I
因为,
,
 是方程 x3  px  q  0
的根,
故有:
 3   p  q,
 3   p  q,
 3   p  q,
及 x3  px  q  ( x   )(x   )(x   ).
对比上式两边同次幂的系数,得:
      0,   q.
从而
  
D       3   3   3  3    p(     )  3q  3q  0.
  
解II(利用行列式的性质计算)
因为,
,
 是方程x3  px  q  0
的根,故有
x3  px  q  ( x   )(x   )(x   ).
对比两边同次幂的系数,得:
      0,   q.
从而
  
            0 0 0
D     r1  r2  r3



     0.
  



  
例2. 设   (1,
0, 1) T , 矩阵 A= T,n为正整数,求 aE  An .
1 
 
T
解 由于 =1 0  1 0 =2, 利用矩阵乘法的结合律有:
  1
 
A2  ( T )( T )= ( T ) T  2 T  2 A,
依次类推,有An  2n1 A.
又
1 
 1 0 -1
 


A   0 1 0  1= 0 0
0 ,
  1
-1 0
1 
 

故有
a  2 n 1
aE  An  aE  2 n 1 A 
0
2 n 1
0
2 n 1
a
0
 a 2 (a  2 n ).
0 a  2 n 1
2. n阶行列式的典型计算方法(n4)
(1) 利用性质将行列式化为三角形行列式或降阶后计算
0
1
例3. 求D4 
1
a
解
0
1
r3  r2
D4 r4  ar2
0
0
1
0
1
b
1
1
0
c
a
b
.
c
d
1
1
a
1
1
a
0
1
b
按c1展开  1
1
c b
1 1
c b
b c  a d  ab
b c  a d  ab
1
r2  r1 , r3  br1
0
1
2
0 ca b
a
c  a  b 按c1展开 
d  2ab
2
c a b
c a b
d  2ab
 2(d  2ab)  (c  a  b) 2  a 2  b 2  c 2  2ab  2ac  2bc  2d .
注:一边化简行列式,一边将行列式按行或列展开将行列式降
阶,这种方法有助于计算行列式.
a b  b b
b a  b b
例4. 求Dn 
.
 
 
b b  b a
解
a  (n-1 )b a  (n-1 )b  a  (n-1 )b a  (n-1 )b
Dn
r1  r2  rn
b
a


b
b


b
b


b
a
1 1  1 1
b a  b b
 [a  (n  1)b]
 
 
b b  b a
1
1
 1
1
0 a b  0
0
ri br1 ,i  2 ~ n [ a  ( n  1)b]
 [a  (n 1)b](a  b)n1.




0
0
 0 a b
这一行列式的特点是只有两个数,主对角线上的元素全为
a,其他位置上的数全为b,根据这一特点,将第2至第n行(列)
都加到第1行(列)上去,从而第1行(列)变成相同的数,进一步
将该行列式化为三角形行列式求出其值. 对于这类题目,用这
种方法是最简便的.
1  a1
a2
 an 1
an
a1 1  a2  an 1
an
例5 求Dn  


 .
a1
a2
 1  an 1
a1
a2

an 1
an
1  an
解I 此题可仿照例4,将第2列至第n列都加到第1列上去做.(略)
解II
1  a1
1
Dn rn rn1 ,,r2 r1
a2  an 1
1  0
an
0




0
0
0
0
1
1
0
1


1  a1    an
c1  c2  cn
0 
0
1 1 
按c1展开
(1+a1    an) 
0

1
0
0
a2  an 1
an
0

1


0

0

0
0
0
0


1
1
0
1
0
0
  1  a   a .
1
n
0  1 0
0  1 1
x a a  a
b x a  a
例6 求Dn  b b x  a .
  

b b b  x
解 若a  b,由例4知Dn  [ x  (n 1)a](x  a)n1;若a  b,则有
( x  a)  a 0  a 0  a  0  a
Dn 
b
b
x
b
a
x

b

b

b


a
a


x
xa 0 0  0

b
b

b
1 1  1
x a  a
b x  a
b x  a a
 

 

b b  x
b b  x
1
1

1
0 x b  a b
 ( x  a) Dn 1  a
 ( x  a) Dn1  a( x  b)n1.



0
0
 x b
由a,b的对称性,知Dn  ( x  b)Dn1  b( x  a)n1.
n 1

D

(
x

a
)
D

a
(
x

b
)
,
 n
n 1
解 
n 1

D

(
x

b
)
D

b
(
x

a
)
,
n 1
 n
a ( x  b) n  b( x  a ) n
则 Dn 
,(a  b).
a b
x
y
x
例7 求Dn 
y
 
x
y
. (未写出的为0)
y
x
解 将Dn按第1列展开,则
x
y
x
Dn  x
y
y
 
x
 (1) n 1 y
y
x
x
y
 
x
 x n  (1)n1 y n  x n  ( y)n
y
注:此题也可按第n行展开计算. 在行列式的计算中,这是一类比
较典型的题目.
(2) 利用递推关系计算
a
b
a
b


a b
c d
例8 求Dn 

. (未写出的为0)

c
d
c
d
解 将D2n按第1行展开,则
a
b

0


c
0
b

a b
c d
D2 n  a
0 a
a b
c d
 (1) 2 n 1 b


d
c
d

c

d
0
第1个按r2 n1展开,第 2个按c1展开
adD2n2  bcD2n2  (ad  bc) D2n2 .
由此递推式及D2  ad  bc,得
D2n  (ad  bc)n .
完全类似地可以计算
an
bn
an 1
bn 1


n
a1 b1
c1 d1
D2 n 

cn 1
cn
  (ai d i  bi ci ).
i 1

(未写出的元素为0)
d n 1
dn
例9 求Dn 
 

0


 


0

  
0
0
0
0
0





0
0
0
  
0
0
0



0  
解 Dn 按r1展开 (   ) Dn 1   

0
0
第2个按c1展开
0
0
0
(   ) Dn1  Dn2 .

.

 
0 
0
0
 
0

0


0   
0 


 
即有递推式
Dn  (   ) Dn1  Dn2 .
由此得
Dn  Dn1   ( Dn1  Dn2 ),
或
Dn  Dn1   ( Dn1  Dn2 ).
由于
D1    ,D2   2   2  ,
故有
Dn  Dn 1   ( Dn 1  Dn  2 )     n  2 ( D2  D1 )   n ,
Dn  Dn 1   ( Dn 1  Dn  2 )     n  2 ( D2  D1 )   n .
n

 Dn  Dn 1   ,
解方程组
得
n

 Dn  Dn 1   ,
  n 1   n 1

Dn     
(n  1) n

  ,
 .
注:1.利用行列式按行(列)展开定理,可以得到关于所求行列
式值的递推式. 一般来说,递推式的形式多种多样,如例6、例8、
例9中介绍的,不同的递推式有不同的解法,应注意这一点.
2.当行列式的某一行(列)中零较多时,考虑将行列式按行
(列)展开,目的是将行列式降阶,以计算出行列式的值.
(3) 利用范德蒙行列式的结果计算
1 2 22
1 3 32
例10 求p ( x) 
1 4 42
23
33
 0 的根.
3
4
1 x
x2
x3
1 2 22
23
1
1
1
1
2
33
 2
3
2
4
3
x3 2
3
32
4
42
x
x2
33
43
x3
1 3 32
解 p( x) 
1 4 42
1 x
x2
 (3  2)(4  2)(x  2)(4  3)(x  3)(x  4)  0.
故 x  2, 3, 4 为 p( x)  0 的根.
an
(a  1) n
( a  n) n

a n 1 (a  1) n 1  (a  n) n 1
例11 求Dn 1  
a
1

a 1

1

.

an
1
解
1
Dn 1 将第n 1行依次与第 n行,第1行调换 (1)
n
an

1
1
(a  1) n  (a  n) n


a
a 1
1


1
an

1
a
n  ( n 1) n
将第n 1行依次与第 n行,
第 2 行调换 ( 1)
a
a 1  a  n
(a  1) n  (a  n) n

a2


(a  1) 2  (a  n) 2
1
a
   (1) n  ( n 1) 1

an
ai  a i 1, i 1,, n 1
(1)
n ( n 1)
2
1

1
a 1  a  n


(a  1) n  (a  n) n
 (a  a )
i
j
1 j i  n 1
 (1)
n ( n 1)
2
[(a  i  1)  (a  j  1)]
1 j i  n 1
 (1)
n ( n 1)
2
 ( j  i)
1 j i  n 1

n
 (i  j)   k!.
1 j i  n 1
k 1
 (1)
n ( n 1)
2
(1)
n ( n 1)
2
 (i  j)
1 j i  n 1
注:范德蒙行列式是非常重要的,在实际计算行列式时,我们
经常遇到的是变形了的范德蒙行列式,因此要学会将这种行列
式还原成标准的范德蒙行列式.
(4) 利用矩阵理论计算行列式
利用矩阵的一些性质,可简化方阵行列式的计算.
例12 设3阶方阵A  (1  2
C  (1  2 2
解 | A || 1  2
| 1  2
2 3-3 4+5 2 ),B  ( 3  2 1 ),
2 2  3 4  4+51 ),若 | B | 5, | C | 64,求 | A | .
23-3 4+5 2 |
23 |  | 1  2 -3 4 | +| 1  2 5 2 |
 2 | 1  2 3 | 3 | 1  2  4 |
 2 | 3  2 1 | 3 | 1  2  4 | .
由于
C  (1  2 2
 (1  2
2 2  3 4  4+51 )
1 0 5


 4 ) 2 2 0 ,
0 3 1


两边取行列式,得:
1 0 5
64= | C || 1  2  4 | 2 2 0 ,
0 3 1
1 0 5
由于 2 2 0 =32,故 | 1  2  4 | =2.
0 3 1
从而 | A | 2 | 3  2 1 | 3 | 1  2  4 |  -2(
  5) 3  2  4
1
1 1
例13 设A为3阶方阵且| A | ,求 ( A)  8 A * .
8
3
解
1
( A) 1  8 A *  3 A1  8 | A | A1  (3  8 | A |)A1
3
 2A
1
2 A
3
1
1
2 
 64.
| A|
3
注:一般而言,|A+B||A|+|B|,故没有公式求|A+B|,通常是用
矩阵恒等变形的技巧,将其化为乘积的形式.
(4) 直接利用行列式的定义或性质解与行列式有关的问题
例14 计算
f ( x) 
2x
x 1
2
1
x 1 1
3
2 x
1
1
1 1
x
中 x 4 与 x 3 的系数.
解I (用行列式的定义求解)由行列式的定义及f ( x) 的性质知,只有
主对角线上的元素相乘才出现 x 4,且这一项带正号,为2 x 2,故f ( x)
中 x 4 的系数为2.
同理,含 x 3 的项也只有一项,为x 1 x  x  x 3 ,
而且列标所构成的排列为2 1 3 4,逆序数为1.故 f(x)中 x 3 的系数为-1.
解II(用行列式的性质求解)
2x
f ( x) r2  r1
x 1
2
1 2x 0 0  3
3
2 x
1
1
1 1
x
x 1 2
按r2展开
2x
(2 x  1) 2 x 1  3 3
1 1 x
1
x 1
2 x,
1 1
显然第二个3阶行列式不含x3 与 x 4 的项,从第1 个行列式
可以得到 x3 的系数为-1,x 4 的系数为2.
x2
x 1 x  2 x  3
2x  2 2x 1 2x  2 2x  3
例15 求 f ( x) 
 0 的根的个数.
3x  3 3x  2 4 x  5 3x  5
4x
4 x  3 5x  7 4 x  3
解
x  2 x 1 x  2 x  3
2
1
2
3
f ( x)r2  2 r1 , r3  3r1 , r4  4 r1
.
3
1
1
4
8
1
x 1
9
由行列式的定义知f(x)为 2 次多项式,故 f(x)  0 的根的个数为2.
例16 已知1998,2196,2394,
1818都能被18 整除.
1 9 9 8
证明 4 阶行列式
2 1 9 6
2 3 9 4
也能被18 整除.
1 8 1 8
证
1
2
2
1
9
1
3
8
9
9
9
1
8
1
6
2
c4 10 c3 100 c2 1000 c1
4
2
8
1
9
1
3
8
9
9
9
1
1998
2196
.
2394
1818
由于第 4 项各数均可以被18 整除,即可以提出因子18,从而 4 阶
行列式能被18 整除.
(5)利用矩阵的特征值理论求行列式的值.
例17 已知三阶方阵A的三个特征值为1,
 2,
 3,求 | A | 及 | A  5E | .
解 | A | 1 (2)  (3)  6;
A  5E 的特征值为 4,
 7,
 8,
所以| A  5E | (4)  (7)  (8)  224
注:关于行列式的计算,一般而言有三大类方法:一是利用行列
式的理论(行列式的定义与性质等),二是利用矩阵理论,三是
利用矩阵的特征值理论. 因此,要求读者做到:熟练掌握这些基
本知识,牢记公式,并通过多做练习提高计算行列式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