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影片 1 - :::::::::: 黃俊傑個人網站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投影片 1 - :::::::::: 黃俊傑個人網站

1
1.
引言
2
1:1 所謂「解釋」之涵義:
Interpretation, Explanation
1:2 中國史學之歷史解釋以「道
德的歷史解釋」最為發達
1:3 本講問題
1) 歷史解釋與其他歷史知識之活動(例如:
歷史通則化、歷史敘述等)有何關係?
2) 歷史解釋牽涉何種因素?
3) 歷史解釋的類型如何?
4) 「道德的歷史解釋」內在問題何在?
3
2.
歷史解釋與其他歷
史知識活動之關係
4
2:1 歷史解釋之目的在建立通則
例如:
《孟子‧告子下》:
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
王夫之(船山,1618-1692)《宋論》
趙翼(1727-1814)《廿二史剳記》
陳寅恪(1890-1969)《唐代政治史述論稿》
皆對歷史提出許多通則性的看法。
5
2:2 歷史解釋與敘事不可分割
John R. Searle,
Speech Acts: An Essay in the Philosophy
of Languag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69);
“A Taxonomy of Illocutionary Acts,” in K.
Gunderson ed., Language, Mind, and Knowledge
(Minneapolis: Minnesota University Press, 1975),
pp.344-369。
6
2:3 歷史解釋以歷史的因果關係
之解釋為其核心
7
3.
歷史解釋中之相關
因素及其類型
8
3:1 歷史解釋的類型
1)地理的解釋:
古代中國:大平原 → 大帝國
古代希腊:巴爾幹半島多山 → 小城邦
2)政治的解釋:
司馬遷(145B.C-87B.C?):
《史記‧太史公自序》
春秋之中,弒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諸侯奔
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勝數。察其所以,皆
失其本已。
9
3)心態的解釋:
司馬遷:《史記‧匈奴列傳》
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維。唐虞以上有
山戎﹑獫狁﹑葷粥,居於北蠻,隨畜牧而轉移。其畜
之所多則馬、牛、羊,其奇畜則橐駞、驢、贏、駃騠
、騊駼、驒騱。逐水草遷徙,毋城郭常處耕田之業,
然亦各有分地。毋文書,以言語爲約束。兒能騎羊,
引弓射鳥鼠;少長則射狐兔:用爲食。士力能毌弓,
盡爲甲騎。其俗,寬則隨畜,因射獵禽獸爲生業,急
則人習戰攻以侵伐,其天性也。其長兵則弓矢,短兵
則刀鋋。利則進,不利則退,不羞遁走。苟利所在,
不知禮義。自君王以下,咸食畜肉,衣其皮革,被旃
裘。壯者食肥美,老者食其餘。貴壯健,賤老弱。父
死,妻其後母;兄弟死,皆取其妻妻之。其俗有名不
諱,而無姓字。
10
3:2 但以上分類均是形式主義的
(formalistic)分類,我們必須再
尋求實質的解釋:
1) 人類中心主義的(“anthropocentric”)解釋:
1921年11月30日蔣渭水(1891-1931)所
開〈台灣診斷書〉:
患者︰台灣
姓名︰台灣島
年齡︰移籍現住址已二十七歲
原籍︰中國福建省台灣道
現住所︰日本帝國台灣總督府
職業︰世界和平第一關的守衛
11
遺傳︰明顯地具有黃帝、周公、孔子、孟子等
血統
素質︰為上述聖賢後裔,素質強健,天資聰穎
既往症︰幼年時(即鄭成功時代),身體頗為
強壯,頭腦明晰,意志堅強,品性高尚
,身手矯健。自入清朝,因受政策毒害
,身體逐漸衰弱,意志薄弱,品性卑劣
,節操低下。轉日本帝國後,接受不完
整的治療,稍見恢復,唯因慢性中毒長
達二百年之久,不易霍然而癒。
現症︰道德頽廢,人心澆漓,物欲旺盛,精神
生活貧瘠,風俗醜陋,迷信深固,頑迷
不悟,罔顧衛生,智慮淺薄,不知永久
大計,只圖眼前小利,角落怠惰,腐敗
、卑屈、怠慢、虛榮、寡廉鮮恥、四肢
倦怠、惰氣滿滿、意氣消沉、了無生氣
12
預斷︰因素質純良,若能施以適當療法,尚可
迅速治療。反之,若療法錯誤,遷延時
日有病入膏肓死亡之虞。
療法︰原因療法,即根本治療。
處方︰正規學校教育
最大量
補習教育
最大量
幼稚園
最大量
圖書館
最大量
讀報社
最大量
若能調和上述各劑,迅速服用,可於二十年內
根治。
尚有其他特效藥品,此處從略。
大正十年(民國十年)十一月三十日
主治醫師蔣渭水
13
2) 結構的解釋:
‧馬克思(Karl Marx, 1812-1889)、恩格斯
(Frederick Engels, 1820-1895):《共產黨宣
言》(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至今一切社會的歷史都是階級鬥爭的歷史。
自由民和奴隸、貴族和平民、領主和農奴、
行會師傅和幫工,一句話,壓迫者和被壓迫
者,始終處於相互對立的地位,進行不斷的
、有時隱蔽有時公開的鬥爭,而每一次鬥爭
的結局都是整個社會受到革命改造或者鬥爭
的各階級同歸於盡。
14
在過去的各個歷史時代,我們幾乎到處都可以
看到社會完全劃分爲各個不同的等級,看到社
會地位分成的多種多樣的層次。在古羅馬,有
貴族、騎士、平民、奴隸,在中世紀,有封建
主、臣僕、行會師傅、幫工、農奴,而且幾乎
在每一個階級內部又有一些特殊的階層。
15
‧毛澤東(1893-1976):《毛澤東選集》:
〈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一九二六年三月)〉
綜上所述,可知一切勾結帝國主義的軍閥、官僚
、買辦階級、大地主階級以及附屬於他們的一部
分反動知識界,是我們的敵人。工業無產階級是
我們革命的領導力量。一切半無產階級、小資產
階級,是我們接近的朋友。那動搖不定的中產階
級,其右翼可能是我們的敵人,其左翼可能是我
們的朋友──但我們要時常提防他們,不要讓他
們擾亂了我們的陣線。
〈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一九二七年三月)〉
16
‧波柏(Karl Popper, 1902-1994):
The Poverty of Historicism
(London: Routledge, 2002),中譯本:何林、
趙平譯:《歷史主義的貧困》(北京:社會
科學文獻,1987)。
The Open Society and Its Enemies
(London: Routledge, 2002, c1994),中譯本:
莊文瑞,李英明譯:《開放社會及其敵人》
(台北:桂冠出版社,1989)。
17
3:3 歷史解釋的相關因素
1) 解釋者所處的文化思想脈絡:
a) 脈絡化:
 以今釋古:以今日時空的脈絡檢視過去的歷
史
 以古釋古:將歷史事實置放於發生的時間脈
絡下考察
b) 例如:
18
 對羅馬帝國衰亡的解釋:
• Michael Rostovtzeff(1870-1952):The Social
and Economic History of the Roman Empire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57-),中譯本:馬
雍、厲以寧譯:《羅馬帝國社會經濟史》(北京:
商務印書館,1985)。
• Edward Gibbon(1737-1794):The Decline
and Fall of the Roman Empire (New York:
Modern Library, 1983),中譯本:梅寅生譯:
《羅馬帝國衰亡史》(新竹:楓城,1978)。
 對大明帝國衰亡的解釋:
• 黃宗羲(梨州,1610-1695):《明夷待訪錄》
(台北:台灣中華書局,1977)。
• 顧炎武(亭林,1613-1682):《天下郡國利病
書》(台南:莊嚴文化,1996)。
19
 對中國歷史發展的解釋:
• 錢穆(賓四,1895-1990):《國史大綱》,收
入:《錢賓四先生全集》(台北:聯經出版社,
1995),第27-28冊。
• 翦伯贊(1898-1968):《中國史綱》(上海:
生活出版社,1946-1947)。
2) 不同解釋者之思想立場,衍生不同的
歷史解釋。
a) 方法的不同:
 整體論(Holism):認為歷史甚或一切人
文現象,都必須在整體而非部分的脈絡下才
能加以理解。
 個體論(Individualism):重視具體而特
殊的個別條件。
20
b)「脈絡性」(contextuality)的不同:
對近代中國與台灣歷史的解釋:
‧國民黨的解釋:
〈台海兩岸關係說明書(摘要)〉,收入:
《台海兩岸關係說明書》(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
會,1994),頁3-4:
十九世紀中葉鴉片戰爭後,中國有識之士在
孫中山先生領導下,於1912年建立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建國初期,內有軍閥割據,外遭
列強欺凌,局勢動盪不安。 孫中山先生為
救中國、圖富強,創著三民主義。三民主義
的理想,為鴉片戰爭以後「中國往何處去」
的問題,提供了正確的方向。民國8(1919)
年,蘇聯共黨成立第三國際,推動世界革
21
命,鄰近的中國便首當其衝。民國10(1921)
年7月,少數左傾知識份子成立中國共產黨,
為第三國際的中國支部。因此,共產主義開
始在中國的土地上蔓延。北伐期間,中共利
用軍閥割據造成的國內紛爭,製造大型暴動
,走上利用「武裝鬥爭」手段奪取政權的道
路。民國20(1931)年11月,中共成立「中華
蘇維埃共和國」,自行制訂「憲法」,另外
組成「臨時中央政府」,此舉代表中國再度
分裂的開始。民國26(1937)年,中國全面
對日抗戰,中共藉機大肆擴展根據地與武力
。抗戰勝利後,共產黨武裝叛亂,席捲大陸
。民國38(1949)年10月,中共在北平建立「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政府播遷台北
。中國遂以台灣海峽為界暫時行程分裂分治
之勢。
22
‧台獨人士的解釋:
〈兩國兩治,和平共存—台灣人民對台灣與
中國關係的基本主張〉,刊於:《自立晚報》,
1993年12月12日,第14版 :
台灣數百年來受到異族或同族的外來政權所
統治,台灣近代史是一部台灣人民求生存、
反壓迫、爭取當家作主的奮鬥史。近半個世
紀以來的台灣,在中國國民黨的統治之下,
與隔海的中國政權之間的關係,雖然由緊張
而趨向緩和,但基本上國共兩黨皆認為台灣
是中國的一部份,而且以台灣與中國的「統
一」作為既定目標,易言之,台灣迄今仍處
在被中國併吞的陰影之中。
23
‧中共的解釋 :
《中共國務院政策白皮書:台灣問題與中國
的統一》,轉載於:《中國時報》,1993年9
月1日 :
中國近代史是一部被侵略、被宰割、被凌辱
的歷史,也是中國人民為爭取民族獨立、維
護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民族尊嚴而英勇奮
鬥的歷史。台灣問題的產生與發展,都與這
段歷史有著緊密的聯繫。由於種種原因,台
灣迄今尚處於與大陸分離的狀態。這種狀態
一天不結束,中華民族所蒙受的創傷就一天
不能癒合,中國人民為維護國家統一和領土
完整的鬥爭也一天不會結束。
24
4.
「道德的歷史解釋」
及其問題分析
25
4:1 「道德歷史解釋」理論基礎
1) 以人為中心解釋歷史之因果關係。
2) 理論基礎:
a) 人為建構說:認為文化世界乃人及其道德能力
所創造。
孟子曰:「規矩,方員之至也;聖人,人倫之
至也。欲為君盡君道,欲為臣盡臣道,二者皆
法堯舜而已矣。不以舜之所以事堯事君,不敬
其君者也;不以堯之所以治民治民,賊其民者
也。孔子曰:『道二:仁與不仁而已矣。』暴
其民甚,則身弑國亡;不甚,則身危國削。名
之曰『幽厲』,雖孝子慈孫,百世不能改也。
《詩》云『殷鑑不遠,在夏后之世』,此之謂
也。」(《孟子‧離婁上‧2》)
26
孟子曰:「規矩,方員之至也;聖人,人倫之
至也。欲為君盡君道,欲為臣盡臣道,二者皆
法堯舜而已矣。不以舜之所以事堯事君,不敬
其君者也;不以堯之所以治民治民,賊其民者
也。孔子曰:『道二:仁與不仁而已矣。』暴
其民甚,則身弑國亡;不甚,則身危國削。名
之曰『幽厲』,雖孝子慈孫,百世不能改也。
《詩》云『殷鑑不遠,在夏后之世』,此之謂
也。」(《孟子‧離婁上‧2》)
27
孟子曰:「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
也以不仁。國之所以廢興存亡者亦然。天子
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
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
體。…」(《孟子‧離婁上‧3》)
b) 因為人擁有自由意志(free will),所以人是
自己的主人。
c) 人是理性的動物,所以可以理解歷史中的
「理」或「道」。
28
4:2 「道德歷史解釋」之核心概念
――「理」
「理」既是宇宙自然的規律,又是人
事行為的規範,兩者融為一體。
29
4:3 理論缺陷
1) 理論上的問題:以兔子之「理」與老
虎之「理」的衝突為例
a) 歷史中許多「理」之間的衝突:
例如:台灣:「台灣人出頭天!」
大陸:「中國人站起來!」
30
毛澤東(1893-1976):
〈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1949.04.21)
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
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31
蕭公權(1897-1981):
〈舊隱〉
舊隱神州忍冉過,東方紅徹照群魔。
百家齊廢斯文喪,萬口同瘖鬼趣多。
信史隨心翻鐵案,狂夫囈語作金科。
悠悠天地無情極,獨立蒼茫可奈何。
32
蕭公權(1897-1981):
〈哀金陵〉
奇愁萬斛,乍國破城春,華夢難續。
千載興亡慣處,又翻碁局。
落花自造飄零業,向頽波,怨他風酷。
舊梁棲燕,隨人換姓,便成歸宿。
念此際殘山翠簇,映烽外頳霞,
哀艷搖目。
宮井降幡一例,漫分榮辱。
一彎待死南朝月,漾秦淮,眉影悽綠。
蔣陵雄鬼,寒潮作淚,為人宵哭。
33
b) 歷史上的「惡」之來源及其解釋
The Problem of Evil
《史記‧伯夷列傳》
夫學者載籍極博,猶考信於「六藝」;《詩
》《書》雖缺,然虞、夏之文可知也。堯將
遜位,讓於虞舜、禹之間,岳牧咸薦,乃試
之於位。典職數十年,功用既興,然後授政
。示天下重器,王者大統,傳天下若斯之難
也。而說者曰:「堯讓天下於許由,許由不
受,恥之逃隱。及夏之時,有卞隨、務光者
。」何以稱焉?太史公曰:余登箕山,其上
蓋有許由冢云。孔子序列古之仁聖賢人,如
吳太伯、伯夷之倫,詳矣。余以所聞,由光
義至,高其文辭不少概見,何哉?
34
孔子曰:「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
「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余悲伯夷之意,睹軼
詩,可異焉。其傳曰:「伯夷、叔齊,孤竹君之
二子也;父欲立叔齊。及父卒,叔齊讓伯夷。伯
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齊亦不肯立而逃
之;國人立其中子。於是伯夷、叔齊聞西伯晶善
養老,『盍往歸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載木
主,號為文王,東伐紂。伯夷、叔齊叩馬而諫:
『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謂孝乎?以臣殺君,
可謂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義人。
』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周;而伯夷
、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隱於首陽山,采薇而
食之。及餓且死,作歌,其辭曰:『登彼西山兮
,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農、
虞、夏,忽焉沒兮;我安適歸矣?于嗟徂兮,命
之衰矣!』遂餓死於首陽山。」由此觀之,怨邪
非邪?
35
或曰:「天道無親,常與善人。」若伯夷、叔
齊,可謂善人者非邪?積仁絜行,如此而餓死
。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獨廌顏淵為好學;然回
也屢空,糟糠不厭,而卒蚤夭。天之報施善人
,其何如哉?盜跖日殺不辜,肝人之肉,暴戾
沎,睢聚黨數千人,橫行天下,竟以壽終,是
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較著者也。若至近世
,操行不軌,專犯忌諱,而終身逸樂,富厚累
世不絕。或擇地而蹈之,「時然後出言」,「
行不由徑」,非公正不發憤,而遇禍災者,不
可勝數也!余甚惑焉。儻所謂天道,是邪非邪
?
36
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亦各從其志也
。故曰:「富貴如可求,雖執鞭之士,吾亦為
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歲寒,然後知
松柏之後凋。」舉世混獨,清士乃見。豈以其
重若彼,其輕若此哉?「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
焉。」賈子曰:「貪夫徇財,烈士徇名,夸者
死權,眾庶馮生。」「同明相,照同類相求。
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伯夷、
叔齊雖賢,得夫子而名益彰;顏淵雖篤學,附
驥尾而行益顯。巖穴之士,趨舍有時;若此類
,名堙滅而不稱,悲夫!閭巷之人,欲砥行立
名者,非附青雲之士,惡能施於後世哉?
37
2) 「道德的歷史解釋」者對歷史發展中的問
題之解釋 ,均不免墮入化約主義的謬誤
(所謂“the reductionist fallacy”),將複
雜的歷史簡化為人的心術問題,並將之歸
納為人對「理」的感知、瞭解與掌控。
38
5.
結 論
39
5:1 在歷史巨流中,人有多「自
由」?
5:2 人如何掌握、因應並駕御歷
史中的「勢」?
• 柳宗元:〈封建論〉,收入《柳河東集》
(四部備要本)卷三:
「封建,勢也,非聖人意也」。
• François Jullien, The Propensity of
Things: Toward a History of Efficacy in
China, Janet Lloyd trans. (New York: Zone
Books, 1999).
40
閱讀作業
1.
2.
3.
4.
5.
6.
Keith Jenkins原著,賈士蘅譯:《歷史的再思考》(台
北:麥田出版社,1996年),第二章,頁89-138。
Max Weber, “The Logic of Historical Explanation,” in
W.G. Runciman ed., Max Weber: Selections in
Transla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8) pp. 111-131.
Max Weber著,張漢裕譯:《基督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
精神》(台北:協志工業出版社,1974年)。
杜牧:〈阿房宮賦〉。
賈誼:〈過秦論〉,收在《史記》,〈秦始皇本紀〉。
柳宗元:《柳河東集》(四部備要本)卷三,〈封建論〉。
41
參考讀物
1. 黃進興:〈歷史解釋與通則的關係:韓培爾觀點
之檢討〉,《食貨月刊》4卷8期,1974年。
2. 黃進興譯:〈分析歷史哲學對史家的啟示〉,
《食貨月刊》4卷7期,1976年。
3. 殷福生:〈因果的解釋〉,《現代學術季刊》,1
卷4期,1957年。
4. 亞伯爾著,本社譯:〈社會科學裡的因果觀〉,
《現代學術叢刊》,1卷4,1957年。
5. Patrick Gardiner ed., Theories of History 第二部
份之:“Explanation and law,”所收各篇論文極
有參考價值。
42
思考問題
1. 我們今日的生活世界是一個眾聲喧嘩、莫衷一是
的世界,對歷史的解釋更是如此,諸多歷史解釋
者所依據的「理」交相衝突,使人無所適從。
請問:
1) 您如何面對上述諸多歷史解釋者的「理」衝突
的狀況?
2) 您的理由何在?
3) 何以您以這種理由及方法面對這個問題?
2. 我們能不能以「道德」為首要之因素解釋歷史的
變遷?為什麼?試申論您的看法。
43
第十三講結束
請記得上網填寫心得
截止時間:
週三晚上24時正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