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寫樂 ~ 小學生讀寫輔助教材」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讀寫樂 ~ 小學生讀寫輔助教材」

如何運用校本資源
協助有特殊學習困難的學生
II
教統局教育心理學家
李淑嫻
19.3.04
“Economics is a science which
studies human behaviour as a
relationship between ends and scarce
means.”
Lionell Robbins(1935)
資源永遠是不足夠的
關鍵是在如何善用資源
『資源』在經濟學上的定義
人手 (Labour)
資金 (Capital)
土地 (Land)
創業才能 (Entrepreneurship)
協助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的
『外來』的資源
教統局出版為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而設計
的教材和指引
學校發展津貼(教育統籌局通函143/2003)
由02/03起,撥款改善小學學生輔導服務的人
手編制
在小學增設一個教師職位,負責為期五年的
課程發展領導工作 (教育統籌局通告1/2004)
小學校本教育心理服務 – 至2007/08年度為止
將共有200所小學參加
協助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的
『校本』的資源
『資源』不只是硬件…
『資源』 是
學校的政策、措施及校園文化
儘量發揮全校教職員、學生和家長的潛能
學生的個別差異,可以轉化為學校的資源
From:Farrell, P. & Ainscow, M. (2000). Making Special Education Inclusive. David Fulton.
PISA (2000) Project
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Survey of 41 countries in 2002)
• The three best performing countriesFinland, Japan and Korea- show a very
moderate
degree
of
institutional
differentiation combined with a consistently
high level of student performance across
schools and among students from different
family backgrounds.
•By contrast, among the countries with a high
degree of institutional differentiation, only
Austria and the Flemish community perform
significantly above the OECD average.
From: Paper presented by Andreas Schleicher, Directorate for 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 21-22 Nov 03, PISA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HK
推行『全納教育』政策
為不同能力的學生提供適切的學習環境,
消除他們在參與學習上的障礙
提昇全校學生的學習效能
發揮校本學與教的資源的
六大元素:
From : Ainscow, M. (2001). Developing Inclusive Schools. Topic, 26, 1-7.
1. Starting with existing practices and
knowledge
2. Seeing differences as opportunities for
teacher learning
3. Scrutinizing barriers to participation
4. Making use of available resources to
support learning – teachers and
support staff, parents and pupils
5. Developing a language of Practice
6. Creating conditions that encourage
risk-taking
Main sources of job satisfaction for teachers
(consider these aspects when introducing changes in the school system)
1. Seeing pupils make progress
2. Interaction and relationship with pupils
3. Professional contact with colleagues
From: Galloway, D. (1985). Education Research
發揮領導者的資源
• 認識及尊重個別差異
• 善於運用教師照顧學生的個別差異的已有知識
和經驗
• 建立互助合作的校園文化
• 鼓勵學校成員開誠相見及互相支持
• 聆聽同事的專業意見及個人感受
• 勇於面對質疑及挑戰,可供作教職員的典範
School as a “learning organization”
Stimulate self-questioning, creativity and action:
• Surveys of staff, student and parent views;
• Mutual observation of classroom practices/ video
recording, followed by structured discussion;
• Discussion of statistical evidence regarding test
results, attendance registers etc;
• Data from interviews with students;
• Staff development exercises based on case study
material or interview data.
From: Ainscow, M. “Using research to encourage the development of
inclusive practices”, in Farrell, P. & Ainscow, M. (2003) “Making
Special Education Inclusive”, Fulton, UK.
學校行政指領由
上而下,官僚化;
鼓勵教職員分擔領
導的角色;
教師孤軍作戰;
鼓勵教師以團隊合
作;
鼓勵採取開放的態
度,互相支援;
高度分工,缺乏
連繫;
重視合作的過程;
建立整體檢視問題
及解難的氣氛;
“Home-school collaboration is
an attitude, not an activity”
From: Riggins-Newby, C.G. (2003). Family as partners. Education Digest, 68, 23.
發揮家長的資源
•培訓教職員對家長的溝通技巧 (可請有經驗的教師協
助)
•鼓勵家長了解和支持學校的政策 (如:參與委員會、
諮詢、舉辦活動、義工)
•家長參與協助子女學習的活動
•家長與教職員共同制定及檢討學生的學習目標與進度
•建立有效的溝通渠道 (
)
發揮校舍的資源
發揮學生的資源
•怎樣確保每一個學生都有機
會參與學習(participation)?
•何謂「全納教育」?
信念
(Principles)
•何謂成就(achievements)?
•對象是所有學生,更特別支援
「高危」學生;
•及早識別及排除阻礙學習的
困難(強調可做到的工作);
學校自評
教統局
與
社會
學校發展
•政府政策;
•家長的要求;
•對學校的要求與監
察;
•學校間的競爭;
評鑑
(成功準則)
•政治/經濟的因素;
•傳媒影響力;
•學校的成就,在於它的信念是否得以貫徹。
From: Mel Ainscow “Developing inclusive education systems: what are the levers for
change?”, School of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照顧學生個別差異 ~ 共融校園指標
Catering for Student Differences ~ Indicators for Inclusion
發展背景
• 參照英國的Index for Inclusion (1997),
考慮香港的學校表現指標(2002)而建構;
• 於2003/04年,在十間學校試用;
• 跟據試用成效的數據,共融校園指標會
作出修訂。
Index for inclusion
Dimensions (層面)
香港學校表現指標
Domains (範疇)
I.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管理與組織)
Policies SCHOOL Practices
II. Learning and
Teaching (學與教)
III.Student Support and
School Ethos
(校風及學生支援)
Culture
IV.Student Performance
(學生表現)
照顧學生個別差異 ~ 共融校園指標
Catering for Student Differences ~ Indicators for Inclusion
功能
• 學校可運用此工具作為檢視學校照顧
學生個別差異的進程,從而提示如何
完善學校的共融政策和措施;
• 促進學校自我評估與發展。
學校自我評估的步驟
A. 學校發展計劃
(1) 審度時勢
(2) 訂定目標
(3) 運用指標
(4) 編擬計劃
B. 執行與監察
(5) 收集資料
(6) 評估活動
C. 檢討與跟進
(7) 撰寫報告
(8) 進行檢討
(9) 跟進工作
運用指標
學校可參照:
(i) 由教育統籌局為質素保證視學而編寫的表現
指標;
(ii)「照顧學生個別差異 ~ 共融校園指標」進行
自我評估。
範疇I:管理與組織
I.iii 校內氣氛融洽,無分彼此
『香港學校表現指標 2002』內的相關指標 : 1.4
可觀察的準則
• 所有家長及訪客在踏入學校時,均獲得友善的接
待。
• 不論其母語方言或能力如何,各人都可知悉學校
的資訊,例如提供簡體字版、大字版、點字書籍、
錄音資料等。
範疇一: 管理與組織
範圍: 專業領導
表現指標: 能力和態度(1.4)
Target
Component
(重點)
(目標)
Evaluation
Success Criteria
(評估)
(成功準則)->運用強弱機危分析
校內溝通和 校內氣氛融 所有家長及訪客在踏入學校時,學生/家長/訪客
校外聯繫
問卷
洽,無分彼 均獲得友善的接待。
不論其母語方言或能力如何, 學校設施
此。
各人都可知悉學校的資訊,例如 文件記錄
提供簡體字版、大字版、點字書 學校刊物
籍、錄音資料等。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不同學習需要
(教統局5/2003)
索取路徑:http://serc.emb.gov.hk 資源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不同學習需要
傳統「融入主流」的模式
「全校參與」的全納教育模式
學生由特定的教師照顧,以抽離 積極推動「全校參與」,包括協作教學,
方式學習。
朋輩輔導等等。
採用一般課程及教學模式,學生
需要盡量適應。
為學生作課程及教學調適。
學生要適應學校已有的要求與評 學校會作出評估調適,例如:安排特別
估方法。
試場、輔助工具、調適評估表達模式等。
轉介專家為學生作輔導。
加強教師的教學/管理技巧,使全班同
學受益。
取錄有特殊需要的學生,校方會
先考慮是否獲額外資源。
學校珍惜每一位學生的參與,為他們提
供平等的學習機會。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不同學習需要
校園文化(CULTURE)
•建立互助合作的校園文化,認識及尊重個
別差異;
•本著『全校參與』的理念,上下一心,善
用學校管理委員、教職員、家長和其他資源
的支援,消除學習障礙,使每一名學生更有
效地學習。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不同學習需要
校本政策(POLICY)
• 及早識別高危學生與及早介入;
• 課程策略以配合學生的需要;
• 採用多元化的教學策略;
• 訂立多元化的學生評估策略;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不同學習需要
校本措施(PRACTICE)
• 政策與行政安排 – 學校發展計劃、學校/教師手
冊;
• 課程策略 – 核心內容,專題研習,按需要作調
適,學生主導學習;
• 教學策略 – 協作教學,協作學習,小組教學,
課前/後輔導、個別學習計劃;
• 評估策略 – 安排調適(場地、儀器、考核時間) 及
調適試題、特別試卷、豁免等。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不同學習需要
定期監察與自我評估
• 跟進個別學生的表現;
• 確立指標、檢視成效;
• 在周年報告公佈結果。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不同學習需要
教師的專業發展應
• 緊扣學校發展計劃;
• 教師能直接應用於教學工作中;
• 促進教師間的互助學習;
• 有趣味性的。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不同學習需要
教師培訓活動舉例
• 參與主題形式的研討會與工作坊;
• 教育統籌局「三十小時融合教育引導課程」;
• 校本培訓;
• 集體備課;
• 網上資源 (特殊教育資源中心serc.emb.gov.hk 、
香港教育城《www.hkedcity.net》等)
參考資料
1. 教育統籌局:照顧學生個別差異~共融校園指
標
(查詢:教育統籌局教育心理服務組陳家立先生
Tel. 24377265; email:[email protected])
2. Booth, T. & Ainscow, M. Index for Inclusion.
CSIE
3. Enabling Education Network
(www.eenet.org.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