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菸害防制實務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青少年菸害防制實務

校園菸害防制教育實務分享

無菸正青春

新北市積穗國中 龍芝寧

大部分青少年

學 董氏基金會 JOHN TUNG FOUNDATION 教 2

• •

吸菸之意涵

精神分析師 佛洛依德 認為: 吸菸是 心情煩悶的內射 。 它是一種 不開口講話的封閉行為, 旨在 傳達拒絕 的訊息 。

無聊 煙 5

青少年吸菸行為

1. 資料來源: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 (1994) 階段 準備期 (preparatory stage) 2. 初嘗期 (trying stage) 3. 經驗期 (experimentation) 4. 規律期 (regular use) 5. 尼古丁依賴期 (nicotine dependence) 說明 青少年開始發展出對於吸菸的態度與信念,雖 然尚未發生吸菸的行為,吸菸可能被青少年視 為具有正向的利益。 青少年開始嚐試吸菸二、三次 (通常與同儕一 起吸菸)。 青少年會因特定的情境而實驗性的或反覆性的、 但非規律性的吸菸。 青少年在各種不同情境中至少每週吸一次菸。 青少年對於尼古丁產生生理的依賴。

吸 菸 導 致 身 體 的 危 害

菸品廣告和促銷

取得菸品容易

同儕和家人吸菸 (外在誘惑、內在壓力)

青少年心理社會因素(滿足好奇心、 表現成熟、反抗權威、鬆弛緊張情緒)

社會連結因素(不重視傳統規範、團體生活)

(1)生理因素:如提神醒腦、減肥、抑制食 慾、幫助睡眠等。 (2)心理因素:好奇、帥酷、好玩、無聊、 逃避、紓解情緒與壓力等。 (3)社會因素:成熟長大、突顯自己地位、 擁有更多朋友等。

這些理由是否合理?有沒有替代方式可達成這些需求? 1-2-8

輝仔一整天窩在網咖玩線上遊戲, 感覺非常累,此時大雄 遞給輝仔一支菸 ~ 1-2-2

做決定

10

輝仔心裡想反正只吸一兩次 菸,應該不會上癮 沒什麼大不了

自我覺察

, 11

輝仔覺得自己的樣子 看起來像大人 … 我實在 帥斃了! 1-2-5

自我肯定

12

1-2-4 • • 輝仔學校功課愈來愈重 ,考試那麼多,考不好 又會被老師、爸媽唸來 唸去,心情很鬱卒。 趁著下課時間吸一支菸 ,放鬆一下情緒

紓壓、情緒調適

13

自我監督管理、問題解決

真倒楣 , 吸菸去霉氣!

4-2-18

開始戒菸的阿呆 心情委屈時, 不自覺的把手放到褲袋中, 想找菸來吸~

14

正在戒菸的阿呆回家途中經過公園, 看到阿偉與其他人在聚在一起聊天吸菸…

4-2-20 阿呆來跟哥兒們 , 阿 一起哈支菸吧!

有效拒絕

「手指淡淡菸草的味道」 =「記憶中曾



的味道」?

想念你的笑 想念你的外套 想念你白色襪子 和你身上的味道 我想念你的吻 和手指淡淡菸草味道 記憶中曾被愛的味道

批判思考能力

校園菸害防制教育

生活技能為導向         拒絕同儕邀約吸菸 ( 作決定、溝通技巧、情緒管理 ) 不具失去面子及朋友的壓力拒絕吸菸 ( 作決定、溝通技巧、人際關係技巧 ) 了解社會對吸菸的觀感及如何去解決這些觀感造成的影響 ( 批判性思考、問題解決、作決定 ) 說服他人拒絕吸菸 ( 溝通、自我覺察、人際互動 ) 要求無菸環境 ( 溝通、倡導技巧 ) 識別與抵制有關推銷菸品的廣告及相關宣傳 ( 批判性思考、溝通技巧、自我覺察 ) 提供支持給戒菸人士 ( 人際關係技巧、情緒管理、壓力管理、問題解決 ) 運用家人及他人來防制菸害 ( 人際關係技巧、情緒管理、壓力管理、問題解決 ) 【 UNICEF, 2010 】

青春無菸,好好教!

認知 →

( 要有趣 )

情意 → ( 要深刻 ) 技能 → ( 要生活 ) 行為 → vs ( 要實踐 ) 18

性功能障礙 皮膚老化 骨質疏鬆 心血管疾病 消化器官潰瘍

平均每分鐘因吸菸 / 二手菸而死 ( 也就是每 ( 6 10 ) 個人 ) 秒鐘有一個人因吸菸 / 二手菸而死

海賊王 22

菸品中危害健康最重要的成分是: ( 尼古丁 ) 、 ( 焦油 ) 、 ( 一氧化碳 )

殺死蟑螂、螞蟻 的

成癮

含有尼古丁。

缺氧

廢氣 含有一氧化碳。 中

肺癌

所累積

阿伯 爸爸 學生 小孩 老闆

1.

依按選的情境

內容以

香 在「肺部」燒洞。

2.

要注意哦!不能燒到肺的血管,會肺出血喔

!

「無菸環境」對小孩、成人與整個家庭 來說,有那些好處嗎?一起來看看吧! 大多數的人都期待生活在無菸環境健康成長。 家庭

將自己的「祝福卡」向其他人(老師、父母、家 人、朋友、同學等) 說明,並記下他們的回應的 表情,以及是否認同、意見為何?

教育工作者—

所抱持的態度 所涉入的思維 所產生的知覺 所帶出的行動 關係著教育的成效 牽引著教育實踐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