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Document

《周易》的源流與經典性
──《周易》導讀
線上數位課程推動之漢學佛學經典導讀與資料庫建置計畫
國立成功大學
2012年5月4日
鄭吉雄
國立臺灣大學中文系教授
認識《周易》、八卦及六十四卦
八卦與六十四卦
《周易》文本的構成

八經卦 (三爻的卦):乾、坤、坎、離、震、艮、巽、兌
六十四別卦 (六爻的卦,由八經卦重疊而成)

上經:三十卦(「乾、坤」→ 「坎、離」 )







下經:三十四卦( 「咸、恆」→ 「既濟、未濟」 )
結構:每兩卦一組,關係非「覆」(上下翻轉)即「對」(陰陽相反)
卦辭:每卦下的一至數句占斷的話語
爻辭:每爻下的一至數句占斷的話語
卦序:六十四卦的次序。除了傳世的今本《周易》外,湖南長沙馬
王堆帛書的《周易》另有一套以八宮卦為架構的卦序。
傳: (十翼, The Ten Wings):彖傳 (Tuan zhuan),象傳 (Xiang zhuan),繫
辭傳 (Xici zhuan) (各分上下,共六篇),文言傳 (Wenyan zhuan),說卦
傳 (Shuogua zhuan),序卦傳(Xugua zhuan),雜卦傳 (Zagua zhuan)
對(乾坤)
覆(既濟、未濟)
《周易》經文舉例:乾卦








乾:元亨,利貞。
初九:潛龍勿用。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无咎。
九四:或躍在淵,无咎。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上九:亢龍有悔。
用九:見群龍无首,吉。
《周易》經文舉例:坤卦








坤:元亨,利牝馬之貞。君子有攸往,先迷後得
主。利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安貞,吉。
初六:履霜,堅冰至。
六二:直方,大,不習无不利。
六三:含章可貞。或從王事,无成有終。
六四:括囊,无咎,无譽。
六五:黃裳,元吉。
上六:龍戰于野,其血玄黃。
用六:利永貞。
讀《周易》的五個要點
要點一




每卦(hexagram)包含六爻(line)。每爻有「爻題」。
初爻與上爻,爻題的第一字標明其位置(初爻稱「初」
,上爻稱「上」),第二字標明其陰陽之德(陰稱「六
」、「陽」稱「九」)。
位於初爻及上爻之間的其餘四爻,爻題的第一字標明其
陰陽之德,第二字標明其位置。以「乾」卦為例,分別
為九二、九三、九四、九五。
附:在筮法中,「九」為老陽,「六」為老陰,「七」
為少陽,「八」為少陰。筮法得爻,遇「老」則陰變為
陽,陽變為陰;遇「少」則陰陽不變。以陰陽老少譬喻
四季,春為少陽,夏為老陽,秋為少陰,冬為老陰。
要點一的例子:「升」卦






上六,冥升利于不息之貞。
六五,貞吉,升階。
六四,王用享于岐山,吉,无咎。
九三,升虛邑。
九二,孚乃利用禴,无咎。
初六,允升,大吉。
要點二



永遠從「下」向「上」閱讀一卦。初
爻至上爻,標誌著一卦所蘊含的道理
的自然發展。
每個「別卦」由兩個「經卦」重疊而
成。下三爻稱「內卦」或「下體」,
標識的是一個道理的初始狀態;上三
爻稱「外卦」或「上體」,標識的是
一個道理變化後的狀態。
要點三


六十四卦中,依序每兩卦為一組。兩卦的關係
,或為「對」(一卦每一爻的陰陽屬性為另一
卦的相反),或為「覆」(一卦為另一卦上下
反轉)。
一卦的向上發展至極致,則演變為另一卦的初
始狀態;反之亦然。如此往復不斷。故卦爻辭
常用「往」來稱呼外卦,表示它將前往成為另
一卦的內卦;亦用「來」以稱呼內卦,表示它
是從另一卦的外卦來佔此一位置。
一組卦:以「既濟」「 未濟」為例
要點四

每一組卦都顯示了一個道理(或一項
變化)往復循環的兩個面相。所以一
組的兩個卦是彼此相互支持著對方的
意義體系,而卦爻的讀法,應該合起
來考察其整體意義。
要點五
閱讀一卦,要特別注意爻位:
1. 初、三、五奇數的爻位,宜為陽爻;二、四、上
偶數的爻位,宜為陰爻。
2. 內卦與外卦是相對的。理想的狀態是:初爻與四
爻、二爻與五爻、三爻與上爻,都是一陰一陽的
對應關係,在通常的情形下會產生吉利的結果。
3. 一般而言,陽爻位於陰爻之上較為理想,反之則
不理想。
上述情形的原因,主要是《易》道尚陽、主剛。

從古史認識《周易》
據說《周易》是什麼書?



朱熹:「《易》只是為卜筮而作。」
高亨:「《周易》古經是因古人迷信而產生
的一部筮書。」
Richard Rutt, “Zhouyi is a collection of oracular
material for use when divining with yarrow
wands.” (The Book of Changes, Richard Rutt
trans., 1996)
《周易》實質上是什麼書?








名稱:周易、易經(Yijing, I-Ching, Zhouyi)
作者:西周貴族 / 統治者
年代:西周初年(約西元前1100-1000年)
淵源:《連山》 (夏朝)、 《歸藏》(殷朝)
性質:政治典冊
撰著目的:體現周民族的政治哲學,教育執政者(貴族
與士大夫)自治治人的原則
形式:卜筮的語言
理論基礎:以太陽為中心的宇宙論,尊陽卑陰。
據說「經」「傳」之間是什麼關係?
 「經」是卜筮的紀錄
 「傳」是義理的新創
 經是經、傳是傳,經傳要分別而觀,
不能混淆。不可以用經來理解傳,也
不可以用傳來解釋經
經(六十四卦)和傳(十翼)實質的關係


《易傳》都是解經的典籍,是我們了解「經文」思想的重要
媒介,因為時移世異,加入了許多新的語言和思想,但畢竟
它們是為了解經而撰著的,主要還是承繼了「經」的基因。
《易傳》作者詮解的對象是《易經》,所運用的知識當然就
是來自經文,同時,他們又無可避免地摻雜了自己的想法,
主觀和客觀的成份被揉合在一起,傳注內容,有舊的義訓也
有新的理趣,融在一起,分不開了。解經的傳統,也就這樣
代代相傳下來。《易傳》和經文之間的這種關係,和父母子
女一樣,代代相傳。子女都是獨立於父母以外的個體,在思
想、個性、容貌各方面都和父母不同,同樣地,《易傳》相
對於《易經》也有它的獨立性;然而,就像子女和父母之間
密切的血緣關係不容否定一樣,《周易》經傳的關係,也是
不容推翻的。
「三易」的源流



夏朝( 2100BC-1600BC ):《連山 》。 《周禮‧
春官‧太卜》鄭玄《注》解釋書名,說是「似山
出內氣」,賈公彥《疏》:《連山易》其卦以
純艮為首。艮為山,山上山下,是名連山,雲
氣出內於山,故名《易》為《連山》。
殷朝(1600BC-1046BC):《歸藏》。賈公彥
《疏》:《歸藏易》以純坤為首。坤為地,故
萬物莫不歸而藏於中,故名為《歸藏》也。
周朝(1046BC-256BC):《周易》。 「周」
:周匝 / 周朝
《連山》的內容
不可考
《歸藏》的內容








明夷曰昔夏后啟筮乘飛龍而登于天而枚占于皋陶陶曰吉(郭
璞《山海經注》引)
昔夏啟筮徙九鼎啟果徙之(《博物志》卷九「雜說上」引)
昔舜筮登天為神枚占有黃龍神曰不吉(同上)
武王伐紂枚占耆老耆老曰吉(同上)
昔桀筮伐唐而枚占於熒惑曰不吉不利出征惟利安處彼狸為鼠
(《太平御覽》卷八十二引)
昔者羿善射畢十日果畢之(郭璞《山海經注》引)
坤開筮帝堯降二女以舜妃……(《周禮‧春官‧太卜》賈公
彥《疏》引)
劉勰《文心雕龍‧諸子》 : 《歸藏》之經,『大明』迂
怪,乃稱羿彃十日,常娥奔月。
殷商時期卜辭舉例






辛未卜,行貞:其乎永行? 《合》23671
乙巳卜出,王行,逐?
《合》24445
甲午卜韋貞,四土受年?(《乙編》8167+8320
)
庚申卜貞,雀亡禍南土,咼告事?(《甲編》
2902)
癸亥卜,王曰:惠余自征?不征?(《甲編》
2907)
己卜:家其又魚,其屰丁,永?(安陽花園莊
東地H3坑甲骨236版)
《歸藏》首卦
《周易》首卦
坤
乾
兄終弟及制
母統
尚陰
嫡長子制
父統
尚陽
殷商三十一帝兄終弟及之十三例















高祖太武王成湯(子履) (示癸子)
太祖代王(~太丁) (成湯子)
哀王外丙(~勝) (成湯子,太丁弟)
懿王仲壬(~庸) (成湯子,外丙弟)
文王太甲(~至) (太丁子)
昭王沃丁(~絢) (太甲子)
宣王太庚(~辯) (太甲子,沃丁弟)
敬王小甲(~高) (太庚子)
元王雍己(~伷) (太庚子,小甲弟)
景王太戊(~密) (太庚子,雍己弟)
孝成王仲丁(~莊) (太戊子)
思王外壬(~發) (太戊子,仲丁弟)
平王河亶甲(~整) (太戊子,外壬弟)
穆王祖乙(~滕) (河亶甲子)
桓王祖辛(~旦) (祖乙子)
















僖王沃甲(~踰) (祖乙子,祖辛弟)
莊王祖丁(~新) (祖辛子)
頃王南庚(~更) (沃甲子)
悼王陽甲(~和) (祖丁子)
文成王盤庚(~旬) (祖丁子,陽甲弟)
章王小辛(~頌) (祖丁子,盤庚弟)
惠王小乙(~斂) (祖丁子,小辛弟)
襄王武丁(~昭) (小乙子)
戾王祖庚(~曜) (武丁子)
定王祖甲(~載) (武丁子,祖庚弟)
共王廩辛(~先) (祖甲子)
安王康丁(~囂) (祖甲子,廩辛弟)
烈王武乙(~翟) (康丁子)
匡王文丁(~托) (武乙子)
德王帝乙(~羨) (文丁子)
紂王帝辛(~受) (帝乙子)
《繫辭傳》所記《周易》的年代與作者
易之興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憂
患乎?
 易之興也,其當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
?當文王與紂之事邪?

 《周易》撰著於殷末周初,是改朝換代
、政治秩序大崩解的產物。「乾」卦訓
示周朝士大夫勤勉自治治民;「坤」卦
訓示殷朝士大夫恭謹敬慎,順從新主。
司馬遷所記《周易》的年代與作者
西伯蓋即位五十年,其囚羑里,蓋益《
易》之八卦為六十四卦。(《史記‧周
本紀》)
 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太史
公自序〉)
 蓋西伯拘而演《周易》。(《漢書》〈
報任少卿書〉)

「乾」卦和其餘六十三卦中的「君子」




















「乾」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无咎。
「坤」卦辭:元亨,利牝馬之貞。君子有攸往,先迷後得主。利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安貞,吉。
「屯」六三:即鹿无虞,惟入於林中。君子幾不如舍,往吝。
「小畜」上九:既雨既處,尚德載。婦貞,厲。月幾望,君子征,凶。
「否」卦辭: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
「同人」卦辭: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貞。
「謙」卦辭:亨。君子有終。
「謙」初六:謙謙君子,用涉大川,吉。
「謙」九三:勞謙君子,有終,吉。
「觀」初六:童觀,小人无咎,君子吝。
「觀」九五:觀我生,君子无咎。
「觀」上九:觀其生,君子无咎。
「剝」上九:碩果不食,君子得輿,小人剝廬。
「遯」九四:好遯,君子吉,小人否。
「大壯」九三:小人用壯,君子用罔,貞厲。
「明夷」初九:明夷于飛,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
「解」六五:君子維有解,吉。有孚于小人。
「夬」九三:壯于頄,有凶。君子夬夬獨行,遇雨若濡。有慍,无咎。
「革」上六:君子豹變,小人革面。征凶,居貞吉。
「未濟」六五:貞吉,无悔。君子之光,有孚,吉。
「坤」卦《文言傳》



初六: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
殃。臣弒其君,子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
由來者漸矣,由辯之不早辯也。《易》曰:「履霜
堅冰至」,蓋言順也。
六三:陰雖有美,含之;以從「王事」,弗敢成也
。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无成」,而代
「有終」也。
六四:天地變化,草木蕃;天地閉,賢人隱。《易
》曰:「括囊,无咎,无譽」,蓋言謹也。
《周易》的自然哲學基礎:
父權的、尚陽的哲學
從字義說明《易》理與陽光的關係

「易」字傳統的講法是「蜥蜴」的象形,
或為「日月」的合體。也有文字學家認
為它是「益」字的異體,象徵交易。但
實則「易」字象日光的照射。下列左邊
是甲骨文的「易」字,右為金文。
從字義說明《易》理與陽光的關係

陰、侌、霒的金文形體

陽、昜、暘的金文形體
從字義說明《易》理與陽光的關係

甲骨文及金文的「乾」
王家台秦簡及輯佚本《歸藏》
「坤」(順)字


甲骨文「申」

甲骨文「神」
《周易》的自然原理




《易》的原理即為日光的顯隱:
「一天」由白天與黑夜循環一次,取決於太陽的顯
現和隱沒。
「一年」由春夏秋冬循環一次而成,而寒暑的往來,
亦取決於日照的強與弱。
地軸線以23.5度傾斜自轉,導致地球有四季的變化。
北半球夏天太陽照射點落在北回歸線,受日照最長
最烈。之後,隨著日照南移,北半球的氣溫漸降。
日照點移至赤道後,北半球漸入秋,並隨著陽光的
進一步南移而入冬趨於酷寒。待日照點從南回歸線
北移,陽光北移,北半球復趨溫暖,直至落在北回
歸線而恢復酷熱。由於中國位處北半球而非赤道,
故有四季之分。日照一年之中規律性地南北移動,
日照所至即溫暖,日照不及時即轉為寒冷。
陰陽變動的自然基礎一:太陽與地球的關係
陰陽變動的自然基礎二:地軸的傾斜
《周易》的尚陽哲理

倘以「陽」表述日照,「陰」表述沒有日照,則陰陽的
遞嬗循環,氣候的寒燥循環,主要取決於「陽」的壯盛
與否。也就是說,四季遞換完全由於日照的長短強弱,
陰陽的消息也取決於「陽」的南北轉移。《易》理以「
剛」為主不以「柔」為主,其故在此;古人特別重視「
二 分 二 至 」 ( 春 分 [vernal equinox] 、 秋 分 [autumn
equinox],夏至[summer solstice]、冬至[winter solstice]
)的觀念,其故亦在此。 假設地軸並非傾斜,那麼位
處地球中線的赤道,就會恆常燠熱,而愈向南北方向移
動則愈冷。
陽光顯隱互換→卦的陰陽互動








「泰」
小往大來,吉,亨。
「否」
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
「剝」
《彖傳》: 「剝,剝也,柔變剛也。不利有攸往 ,小人長也
。」
「復」
《彖傳》: 「剛反,動而以順行,是以『出入无疾,朋來无
咎』 ;『反復其道, 七日來復』 ,天行也 ;『利有攸往』
,剛長也。」
一年的陰陽互換:十二消息卦 (202BC – AD220)
陽息卦

十一月復
冬至於12月21/22日
陰消卦

五月姤
夏至於6月20/21日

十二月臨

六月遯

正月泰

七月否

二月大壯

八月觀
春分於3月20/21日
秋分於9月22/23日

三月夬


四月乾

九月剝
10月坤
《周易》詮釋傳統中的陰陽關係






卦爻辭:陽大陰小
易傳:陽貴陰賤
漢儒:陽實陰虛
王弼《周易注》:「凡陽唱而陰和,陰非先唱者也」、 「夫剛長,
則君子道興;陰盛,則小人道長。然則處陰長而助陽則善,處剛長
而助柔則凶矣」。
張載《正蒙‧參兩》 :「陰陽之精互藏其宅,則各得其所安,故日
月之形,萬古不變。若陰陽之氣,則循環迭至,聚散相蕩,升降相
求,絪縕相揉,蓋相兼相制,欲一之而不能,此其所以屈伸無方,
運行不息,莫或使之。」
朱熹《周易本義》 :「或疑乾剛无柔,不得言中正者,不然也。天
地之間,本一氣之流行,而有動靜爾。以其流行之統體而言,則但
謂之乾,而无所不包矣。以其動靜分之,然後有陰陽剛柔之別也。 」
《周易》經文的義理訓誨







无平不陂,无往不復。(泰‧九三)
傾否,先否後喜。(否‧上九)
碩果不食,君子得輿,小人剝廬。(剝‧上九)
亨。出入无疾,朋來无咎,反復其道,七日來復,
利有攸往。(復‧卦辭)
不損,益之,无咎。(損‧上九)
莫益之,或擊之,立心勿恆,凶。(益‧上九)
亨小,利貞。初吉,終亂。(既濟‧卦辭)
《周易》經文的義理訓誨











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无咎。(乾‧九三)
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繫於苞桑。(否‧九五)
謙謙君子,用涉大川,吉。(謙‧初六)
幹父之蠱,有子,考无咎,厲,終吉。(蠱‧初六)
觀我生,君子无咎。(觀‧九五)
壯于趾,征凶,有孚。(大壯‧初九)
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損‧六三)
壯于前趾,往不勝,為咎。(夬‧初九)
君子豹變,小人革面。征凶,居貞吉。(革‧上六)
和兌,吉。(兌‧初九)
甘節,吉,往有尚。(節‧九五)
卦的身體比喻:初爻→足、趾、履










「坤」初六:履霜堅冰至。
「履」初九:素履,往无咎。
「噬嗑」初九:屨校滅趾,无咎。
「剝」初六:剝牀以足,蔑貞凶。
「離」初九:履錯然,敬之,无咎。
「大壯」初九:壯于趾,征凶,有孚。
「夬」初九:壯于前趾,往不勝為咎。
「鼎」初六:鼎顛趾,利出否,得妾以其子,无咎。
「艮」初六:艮其趾,无咎,利永貞。
「歸妹」初九:歸妹以娣,跛能履,征吉。
卦的身體比喻:上爻→首、角、天











「比」上六:比之无首,凶。
「噬嗑」上九:何校滅耳。
「大過」上六:過涉滅頂,凶,无咎。
「離」上九:王用出征,有嘉折首,獲匪其醜,无咎。
「咸」上六:咸其輔頰舌。
「晉」上九:晉其角,維用伐邑,厲,吉,无咎,貞吝。
「姤」上九:姤其角,吝,无咎。
「萃」上六:齎咨涕洟,无咎。
「革」上六:君子豹變,小人革面,征凶,居貞吉。
「既濟」上六:濡其首,厲。
「未濟」上九:有孚于飲酒,无咎,濡其首,有孚失是。
卦的身體比喻:「咸」卦
上六,咸其輔頰舌。
 九五,咸其脢。
 九四,貞吉,悔亡。憧憧往來,朋
從爾思。
 九三,咸其股,執其隨,往吝。
 六二,咸其腓,凶,居吉。
 初六,咸其拇。
《彖》曰:咸,感也。柔上而剛下,
二氣感應以相與,止而說,男下女
,是以「亨,利貞。取女,吉」也
。天地感而萬物化生,聖人感人心
而天下和平。觀其所感,而天地萬
物之情可見矣。

《周易》的政治論述
利見大人。
 利建侯。
 或錫之鞶帶,終朝三褫之。
 行師。
 利用獄。
 康侯用錫馬蕃庶,晝日三接。
 揚于王庭。
 王假有廟。

《周易》的軍事論述(尤其上爻為多)











王用三驅;伏戎于莽;乘其墉,弗克攻;係丈夫,失小子;拘
係之,或從維之;大師克相遇。
「龍戰于野,其血玄黃」(坤上六)
「擊蒙,不利為寇,利禦寇」(蒙上九)
「利用侵伐」(謙六五),「利用行師,征邑國」(上六)
「城復于隍,勿用師,自邑告命」(泰上六)
「拘係之,乃從維之,王用亨于西山」(隨上六)
迷復,凶,有災眚。用行師,終有大敗。以其國,君凶,至于
十年不克征」(復上六)
「王用出征,有嘉折首,獲匪其醜,无咎」(離上九)
「晉其角,維用伐邑」(晉上九)
「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獲之,无不利」(解上六)
莫益之,或擊之。(益上九)
《周易》非占筮紀錄的理由
1.
2.
《周易》即使可以用於占筮,邏輯上並不表示卦爻
辭就是占筮紀錄。譬如斲斷樹木,加以修治,可成
傢俱;但斷斷不能說樹木的生長,是專供人類製成
傢俱而長成。
經傳的關係,有如父母和子女:父母之個性習氣,
常因遺傳而影響子女。「經」的基因被「傳」所承
繼,「傳」之血緣則傳承自「經」;則「傳」必然
含有「經」的基因。研究者固然不應視經傳為一體
,但亦不宜認經傳為絕無關係的兩種文獻;正如不
應視子女父母為一體,但亦不宜認彼此為絕無關係
的陌路人。
《周易》近一世紀重要的出土文獻
出土文獻: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本《周易》
 簡稱「上博簡」,是1994年香港中文大
學張光裕教授在香港荷李活道的古董店
發現,後與上海博物館館長馬承源聯繫
,由該館購買,邀集專家學者釋讀文字
。在數百支竹簡中,研究小組找到五十
八支竹簡、包含三十四卦的內容,以及
二十五個卦畫,共1,806字。
出土文獻:
阜陽雙古堆漢簡《周易》

1977年在安徽阜陽雙古堆發現漢墓,墓主為
汝陰侯夏侯灶。他是曾協助漢高祖劉邦的夏
侯嬰的兒子。墓中發現了一批竹簡,其中有
《周易》。但該批竹簡殘破非常嚴重,整理
者韓自強教授用了十幾年時間才將所有殘片
大致拚合起來。在上博簡出土以前,雙古堆
漢簡《周易》曾是最古老版本的《周易》。
阜陽漢簡《周易》
出土文獻:
王家台秦簡《歸藏》
1993年湖北省江陵縣荊州鎮郢北村王家台出
土了一個秦朝時期的墓,其中有164支簡經
研究者釋讀,被認為是殷朝《歸藏》,而且
能補正清朝學者馬國翰輯佚的《歸藏》部分
不明的內容。
 簡的原片並沒有正式公佈,只由荊州博物館
公佈了釋文。

出土文獻:
馬王堆漢墓帛書《周易》

自1972-1974年,湖南長沙馬王堆出土了一
個漢墓,其中有一個完整的帛書《周易》,
包括了「經」’「傳」兩部分。經文六十四
卦以「八宮卦」的形式,分為八部分;與傳
本分為「上經」(30卦)、「下經」(34卦
)不相同。 它也有六篇不見於傳本《易傳
》的釋經文字。
馬王堆帛書《周易》以八宮卦排列六十四卦的
卦序
出土文獻:
漢石經周易殘字

漢代政府獨尊儒術,為保存《五經》內容,並供
學子考試參考之用,將經文刻在石碑上,世稱「
石經」。自宋代以來,石經的殘片或拓本陸續被
發現,1960年代,臺灣大學屈萬里教授蒐集了不
少石經資料,輯為《漢石經周易殘字》,並進行
研究,撰寫《集證》文章多篇。今天通行的《周
易》傳文都已和經文相混雜,因此石經的問世,
讓學者更清楚了解《周易》文本早期的面貌。
結論
1.
2.
3.
4.
5.
6.
《周易》具有複雜而有系統的結構。
《周易》經文與傳文(十翼)之間就如同父母和子
女,彼此容貌個性不同,但有著血緣的關係。
《周易》是周朝統治者所撰著的政治典冊,和《
歸藏》、《連山》分別代表上古三代政治原理。
《周易》尚陽的哲學立足於以太陽為中心的宇宙
論,闡述的是周民族父權主義的政治方針。
《周易》尚陽的哲學建立在地球與太陽的關係,
及地軸傾斜23.5度的原理,於是有了陰陽消長。
《周易》充滿哲理,包括身體觀、語言觀等。
謝謝!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