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結果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調查結果

香港城市大學
應用社會科學系副教授
郭黎玉晶博士
1
研究背景
 本研究旨在分析本港中學生在參與「快樂巨升」正向
心理小組前後,他們於以下各範疇的表現有否出現改
變。
 焦慮情緒
 樂觀態度
 希望感覺
 快樂態度
2
調查對象的背景
答題者背景資料
性別
男性
女性
年齡
14-15
16-17
18-20
就讀年級
中四
中五
中六
控制組
(n=620)
實驗組
(n=670)
40.7
59.3
45.2
54.8
40.2
57.0
2.8
37.7
57.0
5.3
50.6
40.9
8.6
47.5
44.0
8.4
答題者背景資料
香港
中國大陸
其他地方
與父母居住情況
與父母同住
與單親同住
並非與父母同住
控制組
(n=620)
79.2
20.2
0.6
實驗組
(n=670)
73.9
24.9
1.2
85.0
12.7
2.3
82.6
14.4
3.0
3
調查對象的背景 (續)
答題者背景資料
宗教背景
沒有宗教信仰
有宗教信仰
父親工作情況
全職工作
兼職工作
待業/家庭照顧者
其他
控制組
(n=620)
實驗組
(n=670)
67.7
32.3
74.4
25.6
78.0
10.9
5.3
5.8
77.6
10.8
6.7
4.9
答題者背景資料
全職工作
兼職工作
待業/家庭照顧者
其他
家庭有否領取綜援
沒有領取綜援
有領取綜援
控制組
(n=620)
49.6
19.7
28.4
2.3
實驗組
(n=670)
49.3
18.3
29.0
3.4
92.9
7.1
89.8
10.2
4
研究工具
 醫院焦慮抑鬱量表-焦慮副量表 (HADS-A, Zigmond
& Snaith ,1983)
 生活取向量表修訂版 (Lai, 1997)
 兒童希望量表 (Snyder et al.,1997)
 主觀快樂度量表 (Lyubomirsky & Lepper,1999)
5
焦慮個案的普遍性
可能個案及極可能個案於研究樣本中的比例 (只用前測數據)
可能個案
(9-11)
極可能個案
(≥12)
男性 (n=555) 女性 (n=735)
21.1%
25.6%
16.6%
14.1%
全部 (N=1290)
23.6%
15.3%
6
計劃成效評估 (樂觀態度)
2.53
樂觀態度(實驗組)
2.48
2.5
樂觀態度(控制組)
2.35
2.4
2.45
實驗組 (n=670)
前測
後測
樂觀態度 (1-4)
2.65
2.5
2.55
前測
後測
2.6
2.65
控制組 (n=620)
前測
後測
平均數 (標準差)
平均數 (標準差)
平均數 (標準差)
平均數 (標準差)
2.53 (0.51)
2.65 (0.48)
2.48 (0.50)
2.50 (0.50)
2.7
前後測x控制/實驗組
F
13.59***
7
計劃成效評估 (希望態度)
2.58
希望態度(實驗組)
2.44
2.47
希望態度(控制組)
2.2
2.3
2.4
實驗組 (n=670)
前測
後測
希望態度 (0-5)
2.81
2.5
前測
後測
2.6
2.7
2.8
控制組 (n=620)
前測
後測
平均數 (標準差)
平均數 (標準差)
平均數 (標準差)
平均數 (標準差)
2.58 (0.92)
2.81 (0.96)
2.44 (0.84)
2.47 (0.88)
2.9
前後測x控制/實驗組
F
20.64***
8
計劃成效評估 (快樂感覺)
4.56
快樂感覺(實驗組)
4.45
4.41
快樂感覺(控制組)
4.2
4.3
實驗組 (n=670)
前測
後測
快樂感覺 (1-7)
4.66
4.4
4.5
前測
後測
4.6
控制組 (n=620)
前測
後測
平均數 (標準差)
平均數 (標準差)
平均數 (標準差)
平均數 (標準差)
4.56 (1.14)
4.66 (1.09)
4.45 (1.12)
4.41 (1.06)
4.7
前後測x控制/實驗組
F
7.97**
9
計劃成效評估 (焦慮情緒)
8.14
焦慮情緒(實驗組)
7.29
前測
8.14
焦慮情緒(控制組)
7.67
6.5
7
實驗組 (n=670)
前測
後測
焦慮情緒 (0-21)
後測
7.5
8
控制組 (n=620)
前測
後測
平均數 (標準差)
平均數 (標準差)
平均數 (標準差)
平均數 (標準差)
8.14 (3.56)
7.29 (3.51)
8.14 (3.49)
7.67 (3.66)
8.5
前後測x控制/實驗組
F
4.64*
10
計劃成效評估總結
 實驗組在樂觀態度、希望態度、快樂感覺的上升幅度
與及焦慮情緒的下降幅度,均較控制組的為大,當中
以提升希望態度的效果最為明顯。
 可見計劃能提升學童的樂觀和希望態度,增加快樂感
覺和減低焦慮情緒
11
不同背景資料分組在各研究變數
上的分別 (性別)
4.58
4.42
快樂感覺
女性
2.46
2.59
希望態度
0
1
2
3
男性
4
5
12
不同背景資料分組在各研究變數
上的分別 (宗教背景)
希望態度
2.61
2.47
有宗教背景
樂觀態度
2.58
2.48
2.4
2.45
2.5
2.55
2.6
沒有宗教背景
2.65
13
不同背景資料分組在各研究變數
上的分別 (總結)
 在基線上的比較,男生的希望態度顯著比女生高;
而女生的快樂感覺則顯著比男生高
 有宗教背景的學生的樂觀態度與及希望態度,比起沒
有宗教背景的學生顯著為高
14
正向心理因素改變與焦慮情緒改
變之間的關聯
樂觀態度改變
樂觀態度改變
希望態度改變
快樂感覺改變
焦慮情緒改變
–
希望態度改變
0.33***
–
快樂感覺改變
焦慮情緒改變
0.33***
-0.28***
0.34***
-0.21***
–
-0.30***
–
***p<0.001.
15
正向心理因素改變與焦慮情緒改
變之間的關聯
 單純考慮各個正向心理因素與焦慮情緒在計劃前後的
改變之間的關聯,各個正向心理因素的改變與焦慮情
緒改變有顯著的負向關聯,即當正向心理因素的分數
上升,焦慮情緒的分數下跌;而各個正向心理因素的
改變之間有顯著的正向關聯
16
計劃效能在不同背景資料分組上
的分別 (快樂感覺x性別)
4.67
4.7
快樂感覺(女性)
4.42
快樂感覺(男性)
4.2
4.3
4.4
男性 (n=303)
前測
後測
快樂感覺 (1-7)
4.42 (1.21)
4.61 (1.12)
前測
後測
4.61
4.5
4.6
4.7
女性 (n=367)
前測
後測
4.67 (1.07)
4.70 (1.06)
4.8
前後測x性別
F
4.55*
17
計劃效能在不同背景資料分組上
的分別 (樂觀態度x宗教背景)
2.63
樂觀態度(有宗教背景)
2.5
樂觀態度(沒有宗教背景)
2.4
樂觀態度 (1-4)
2.45
沒有宗教背景 (n=498)
前測
後測
2.50 (0.52) 2.63 (0.46)
2.5
2.55
2.68
後測
2.63
2.6
2.65
有宗教背景 (n=172)
前測
後測
2.63 (0.45) 2.68 (0.51)
前測
2.7
前後測x宗教背景
F
3.76^
18
計劃效能在不同背景資料分組上
的分別 (總結)
 男生在參與計劃前後,在快樂感覺的提升顯著較女生
的轉變為大;
 沒有宗教背景的學童在參與計劃後,樂觀態度的提升
較有宗教背景的學童為大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