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水文勘测局副局长马倩.简化版).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江苏省水文勘测局副局长马倩.简化版).

太湖水环境状况
与治理技术研究
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二○一二年三月
主要内容
一 基本情况
二 太湖水环境现状
三 存在主要的环境问题
四 “湖泛”及初步分析
五 治理措施与成效
六 认识与建议
一 基本情况
太湖流域是全国城市群最为集中、经济最为
发达、社会生产力最为活跃的核心区域之一

面积:
占全国 0.38%

人口:
占全国 3.5%

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 11.7%

财政收入:
占全国 21%
人口密度: 1079 人/km2(8 倍)
全国平均 :135人/km2
多年平均降雨量
地表水资源量
水资源总量
1096.9mm
65.6亿m3
71.5亿m3
总用水量
142.0亿m3
人均用水量
804m3/人
单位GDP用水量 385m3/万元
10月
5.8%
11月
4.7%
12月
2.9%
1月
4.0%
2月
4.9%
3月
8.1%
9月
9.7%
4月
8.3%
8月
11.8%
5月
9.6%
7月
14.3%
6月
16.0%
江苏省太湖地区多年平均雨量 1096.9 mm
其中汛期(5~9月)占年雨量的 61.3 %
最大、最小年雨量的比值是 2.71
太湖现状水质(2011年)
 太湖湖体水质总体综合评价为劣Ⅴ类
 溶解氧、氨氮、总氮、总磷平均均值浓度值 与
类别分别为8.92mg/L(Ⅰ类)、0.23(Ⅱ类) 、
2.01(劣Ⅴ )类、0.066(Ⅳ类) ,各水质参数的浓度
值分别比2004年的降低1.00%、19.9%、80.5%、
30.5%、40.4%
太湖湖西、竺山湖、梅梁湖、贡湖、东太湖湖体
水质分别为劣Ⅴ类、劣Ⅴ类、劣Ⅴ类、劣Ⅴ类、
Ⅲ 类。
根据2011年
太湖水源地
监测资料分析
总磷、总氮不参评,太湖水源地综合水质评价类别为
Ⅰ~ Ⅱ类
总磷、总氮参评,太湖水源地综合水质评价类别为
Ⅳ~Ⅴ类,超标项目主要为总磷、总氮
太湖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 入湖污染物总量持续增加
 内源污染长期积累
 河湖生态系统恶化
 引排水系不畅
 湖体结构存在的弱点
四 “湖泛”及初
“湖泛”(亦称黑水团或
步分析
污水团)是指湖泊富营养化
水体在藻类大量暴发、积
聚和死亡后,在适宜的气
象、水文条件下,与底泥
中的有机物在缺氧和厌氧
条件下产生生化反应,释
放硫化物、甲烷和二甲基
三硫等硫醚类物质,形成
褐黑色伴有恶臭的“黑水
团”,从而导致水体水质
迅速恶化、生态系统受到
严重破坏的现象。
“湖泛”表象
颜色:湖泛水体浑浊,
颜色为浆褐色,与非湖
泛水体有清晰的界限
气味:似下水道恶臭
和硫化氢的气味
湖水面:时有气泡冒
出
死鱼类型:主要以湖
鳅为主
原因初步分析
1、湖体污染负荷加重水体藻类含量较高
太湖西岸污染物排放入湖量逐年增加
太湖湖区水质逐年变差
太湖水体藻类含量较高
T/a
万T/a
1800
5
1500
4
1200
3
900
2
600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湖西区总磷入湖量过程图
1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湖西区总氮入湖量过程图
太湖水体20世纪60年代属Ⅰ~
Ⅱ类,70年代发展至Ⅱ类,80年代
初平均为Ⅱ~Ⅲ类,80年代末则全面
进入Ⅲ类、局部Ⅳ和Ⅴ类,90年代中
期平均已达Ⅳ类、1/3湖区为Ⅴ类,
表现为平均每10年左右水质下降一个
级别,近10多年下降速度明显加快
五 治理措施与成效
(一)控源截污
工业污染源
工业污染源
生活污染源
农业污染源
结构调整,“调高、调轻、调
”,关
优结构调整,“调高、调轻、调优
”,关闭3000家化工企业,建
闭3000家化工企业,建立2个国家生态
立2个国家生态园,14个省级生
园,14个省级生态园。
态园。
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提高标准为一级A
养殖场综合治理 ,
发展生态农业,
拆除围网养殖 27万亩,太湖围
网养殖降至4.5万亩
(二)调水引流
望虞河
常熟枢纽
梅梁湖
泵站
望亭立交
太浦河
实践证明:调水引流是维护太湖生态水位,加
强水体流动,增加湖体水环境容量,保障水源地供
水安全,乃至控制蓝藻和“湖泛”生态危害的有效
措施。
(三)持续推进生态清淤
太湖淤积较为严重
3
• 底泥总量 19.12 亿m
• 以淤泥和流泥为主
流泥量,
2.33亿m 3,
12%
无泥区,
802.2km 2,
34%
淤泥量,
16.79亿m 3,
88%
有泥区,
1548.8km 2,
66%
清淤工程已取得明显成效:
一 是清除了湖体大量内源污染物质,根
据在竺山湖实施生态清淤试验工程监测分析
结果,已实施的300万m3清淤工程,直接清
除了竺山湖区内的有机质1.0万吨、总磷
2000吨、总氮2400吨左右。
二 是割断了“湖泛”发生的生物
链,竺山湖区大面积“湖泛”现象至
今基本没有出现 。
三 是降低了蓝藻发生强度,据监测,清出的
流泥中叶绿素a含量约为20~80g/吨,每清除1吨
流泥相当于打捞出近0.6吨蓝藻,对降低蓝藻发
生强度具有重要作用 。
四 是明显改善了湖体水质,底泥氮释放强
度由疏浚前的约300 mg/m2•d降低至疏浚后
的49.6 mg/m2•d;磷的释放强度则由疏浚前
的2.3mg/m2•d降至疏浚后的负值水平(-0.6
mg/m2•d)。
(四)
加
大
控
源
截
污
力
度
河名
河长
职务
漕桥河
赵克志
常务副省长
武进港
黄莉新
副省长
社渎港
史和平
副省长
太滆运河
毛伟明
省发改委主任
梁溪河
张吉生
省经贸委主任
直湖港
吕振霖
省水利厅厅长
陈东港
周岚
省建设厅厅长
乌溪港
吴沛良
省农林厅厅长
太滆南运河
(殷村港)
张敬华
省环保厅厅长
大浦港
齐乃昌
省发改委巡视员
洪巷港
陆桂华
省水利厅副厅长
大港河
王翔
省建设厅副厅长
小溪港
张坚勇
省农林厅副厅长
官渎港
秦亚东
省环保厅副厅长
(五)强化蓝藻打捞处置
属地三包,专业打捞,政府购买,集中处置
科学监测预警
专业化队伍
机械化打捞
工厂化处理
资源化利用
科学打捞和综合治理、无害化处理相结
合
常态打捞和应急处置相结合
政府主导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
打捞蓝藻的无害化处理、
资源化利用进程。推动新
建的5座藻水分离站已全部
投入运行,大部分打捞蓝
藻可进入藻水分离站处置,
实现资源化利用。
蓝藻打捞是目前最为环保的直接
从水中取出氮、磷营养物质的治理
手段。根据相关专家测算,若从湖
中打捞蓝藻60万吨。相当于从水体
中清除60吨磷和300吨氮等污染物。
(六)认真做好“湖泛”防控
一是按《太湖“湖泛”应急预案》
要求,专门成立了“湖泛”防控预
警现场工作机构,对“湖泛”易发
区和重点湖区每日开展巡查监测,
厅领导在关键阶段赴现场带班。
二是对“湖泛”
成因和应对措施进
行研究和咨询。并
多次与南京地理与
湖泊研究所和省气
象局等部门开展会
商,研究改进巡查
监测方法,提高
“湖泛”预警防控
能力。
(七)加快扩大引江济太工程
温 家 宝 总 理 批 示:
以动治静,以清释污,以丰补枯,改善水质
(八)加强护水控藻监测
坚持每天对太
湖湖区、调水引流
沿线、环太湖入湖
河流和太湖地区饮
用水源地的80多个
监测点开展监测。
监测项目:水量、
水质、藻密度和水
体黑臭状况
六 认识与建议
1 入湖河道污染源治理是关键
2 太湖水污染治理长期性复杂性
3 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 强化监测能力和手段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