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导论 - 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艺术导论 - 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

艺术导论
说课人:王彬
艺
术
导
论
说
课
1
课程目标与定位
2
课程内容
3
教学设计
4
教学实施
5
课程评价
6
课程教学效果
7
课程的改革与建设思路
一、课程目标与定位
艺
术
导
论
说
课
艺术教育是学校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
是学校全面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
对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能力,陶冶高
尚的道德情操,增强爱国主义感情,促进智
力和非智力因素等方面全面和谐的发展,具
有特殊的作用。为更好地开展艺术教育,国
家专门公布实施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
程》,明确规定:“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加强
艺术类课程教学,按照国家的规定和要求开
齐开足艺术课程。
一、课程目标与定位
艺
术
导
论
职业学校应当开设满足不同学生需要的
艺术课程。普通高等学校应当开设艺术类必
修课或者选修课。”我国教育部2001年7月
27日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对基
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总体性的指导意见。
艺术欣赏课程改革就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
说
课
《艺术欣赏》是针对我院各系所有大专班
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具有提高学生的艺
术实践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审美鉴赏能
力以及提高学生文化修养、人文素质等多方
面的功能。
一、课程目标与定位
艺
术
导
论
说
课
• 《艺术导论》课程教学目标
• 根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并结合我院学
生的实际情况,当前《艺术导论》课程的
教学目标任务是:
• (1)提高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获取知
识的能力、审美鉴赏能力以及提高学生文
化修养、人文素质等多方面的功能。
• (2)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及能力,注重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学
生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
问题能力,帮助学生站在更高层次上分析、
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并求解
的能力,以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学
生学习后继课程和进行高层次的深造做必
要的准备。
二、课程内容
艺
术
导
论
说
课
为了更好地实现艺术欣赏学科的人文性作用,
使艺术欣赏摆脱传统艺术导论模式,使学生真正学
有所获,也为了使本课程更好地为专业课服务,艺
术欣赏的教学内容经过部领导和全体艺术教师的认
真研讨、集体探索。
我们学院选用的艺术欣赏课程包括:《艺术欣
赏概要》、《电影欣赏》、《音乐欣赏》等。这些
教材有的编写年代较早,内容已经显得陈旧了,脱
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的专用性太强,不适合高
职高专类学生的具体情况;有的虽有综合性,但各
个艺术门类因为分别请的各方面的专家撰稿,所以
深浅不一,风格不一,加上我院的艺术课程课时又
十分有限,教材偏深处大大超出了我们学生的实际
接受水平。
二、课程内容
艺
术
导
论
说
课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艺术欣赏引论、
建筑艺术欣赏、绘画艺术欣赏、雕塑艺术
欣赏、工艺美术欣赏、书法艺术欣赏、音
乐艺术欣赏、舞蹈艺术欣赏、戏剧艺术欣
赏、戏曲艺术欣赏、摄影艺术欣赏、电影
艺术欣赏等十二个部分。除引论外,各部
分艺术欣赏的基础知识与具体作品赏析的
比例约为1:1。本课程主要通过作品的赏
析,给学生讲授初步的艺术知识,培养他
们的艺术欣赏能力并提高他们的审美素质,
也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艺术导论是
艺术作品与艺术批评的枢纽和桥梁。
三、教学设计 —
艺
术
导
论
目标
艺术欣赏作为高校公共基础必修课程,
力求使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对中西方传
统艺术的理解、领悟及应用能力以及人文
素养等各方面均能得到锻炼和提高。
说
课
三、教学设计 —
艺
术
导
论
说
课
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
学方法的选取上,除汲取各种教学方法精
华的基础外,我们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教
师主导的模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娱乐中
学习,在作品的赏析中领悟欣赏的方法。
主要运用: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对
比分析法。
三、教学设计 —
艺
术
导
论
教学手段
主要采用课堂讲授与学生实践讨论结合法、
合作教学法等方法来授课,手段上主要运用
录音机、幻灯片等多媒体形式,让他们在清
晰、直观、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下学习,
既有方向性,又有针对性、目的性。
说
课
三、教学设计 —
艺
术
导
论
说
课
教学手段
课堂讲授与学生实践讨论结合法:以学
生为主体,老师作引导的模式,培养学生的
实践能力。
合作教学法:每个任课教师一个部分,
通过合作教学,共同完成教学。
本课程的媒体包括文字教材、PPT文稿、
电子讲稿 、音像教材、网上资源几部分。
三、教学设计 —
艺
术
导
论
说
课
教学团队
我院艺术教研室的教师师资力量雄厚,
并有很多年轻优秀教师,其中两位副教授、
八位助教,职称结构和年龄、性别结构合
理。各位教师均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丰富,
尤其是两位副教授教科研能力强,对艺术
欣赏的课程建设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三、教学设计 —
艺
术
导
论
说
课
教学团队
姓名
专兼
情况
年龄
职称
学历学位
担任课程
黄勇
专
40
副教授
研究生硕士
艺术导论
李丽红
专
39
副教授
本科
艺术导论
王新娜
专
35
助教
本科
导论、鉴赏
杨远航
专
27
助教
本科学士
音乐鉴赏
王彬
专
28
助教
本科
导论、鉴赏
李洋
专
26
指教
本科学士
导论、鉴赏
郝璞
专
27
助教
本科学士
音乐鉴赏
袁源
专
26
助教
本科学士
音乐鉴赏
高华曼
专
26
助教
本科学士
艺术导论
郑刚
兼
35
助教
本科学士
艺术导论
丛鑫
专
27
助教
本科学士
音乐鉴赏
三、教学设计 —
艺
术
导
论
说
课
考试考核方法
为了更好地督促学生学习艺术欣赏,激发
他们的学习热情,建立全面公平的考核评价
制度,可以通过加大平时考核力度、改革试
卷内容等方法,把期末考试总成绩一分为二,
其中平时成绩占20%,期末卷面成绩占80%,
试卷内容以论文写作的形式为主,这样做可
以多方位、多角度对学生进行考核,既加大
平时考核力度,又全面客观公正。
三、教学设计 —
艺
术
导
论
考试考核方法
期末总评
平时成绩20%
说
课
期末卷面80%
四、教学实施
艺
术
导
论
说
课
—
艺术欣赏导论教材使用
• 1、名称:《艺术欣赏导论》;
• 2、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
• 3、编写成员:主编徐书奇,副主编张爱民、
汪红旗、王云霞、刘琳娟、齐向党;
• 4、出版日期:2007年9月;
• 5、书号:ISBN 978-7-5608-3670-6/J·98;
• 6、教材性质:自编教材。
五、课程评价 —
艺
术
导
论
说
课
考核评价
本课程的考核分为平时成绩与期末成
绩两项。平时成绩主要根据学生的出勤率、
参加活动情况和完成作业情况,教师在授
课过程中配合教学内容布置作业,占总成
绩的20%(其中测试合格的20分,不合格
的15分,不参加考试的0分);期末成绩即
期末考试的成绩,在课程结束时学校统一
命题考核,占总成绩的80%。
五、课程评价
艺
术
导
论
说
课
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这是提高艺术教学效率的一个
重要途径。为侧重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我们在教学
中采取了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经典影视作品赏析、
情景模拟训练等,有助于采取了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再
如:艺术作品创作、社团活动等,有助于学生认识到学
以致用的妙处;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运用能直观而有
效地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兴趣。同时在教学中,我
们非常注重在教学中营造良好的课堂语文环境,努力把
大学艺术欣赏课堂变成一个热烈、专注、轻松、愉快的
学习场所,除了在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上下功夫,还注
意把握了两个方面的关系:一是把握了课堂气氛中轻松
与严谨的关系。不能刻意追求课堂气氛的轻松活跃而忽
视了严谨思维的训练。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当同时体现出
适当的广度和一定的深度;二是把握了教师与学生的关
系。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体现平等、民主的作风,摆正教
与学的主次地位,与学生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从
而营造出良好的语文课堂环境。
五、课程评价
艺
术
导
论
说
课
艺术欣赏课程教学模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深受学生的好评。本课程全体老师经过不懈努力,
在授课能力上尤其是在教学手段方面愈益成熟,
教学质量不断提升,艺术欣赏已成为本院比较受
欢迎的公共课程之一。本课程组的大部分教师赢
得领导、同行专家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尤其在
多媒体教学方面,本学年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增
强了直观性、趣味性,提高了学习效率。学生反
映良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六、课程教学效果
艺
术
导
论
说
课
改革后的艺术导论提高了课堂教学效
率;深受学生的好评,改变了以往学生对
大学艺术学习的轻视心理,使学生学习艺
术导论的积极性增强,成绩有了显著提高,
近三年内及格率均达到了90%以上;经过
我院2007年对艺术课程进行的基础课课程
改革大研讨,以及艺术教师在课程改革的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机制等方面的
不断探索改革和教师们在教学课题研究上
的不断努力,教学效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七、改革思路
艺
术
导
论
1、改革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自身和社会的需要,结合我院的教学实
际制定教学目标:力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中国
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以及人文素养等各方面均能
说
课
得到锻炼和提高。
七、改革思路
艺
术
导
论
2、改革教学内容
结合社会的发展需要与学生的兴趣爱好,我们欲将
音乐鉴赏改为艺术专题欣赏,将单一的音乐鉴赏,丰
富为绘画、舞蹈、音乐的专题行欣赏。
说
课
七、改革思路
艺
术
导
论
3、改革教学手段
尽可能采用并逐步修改和完善多媒体、计算机
辅助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达到加大课堂教学
密度,高效率地向学生传递信息的目的。
说
课
艺
术
导
论
说
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