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小说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五四小说

专题一 五四小说
• 1、了解五四时期小说创作概况,《新潮》作
家群小说创作概况,叶圣陶等文学研究会
作家小说的创作特点,乡土文学作家群的
小说特点。
• 2、重点掌握鲁迅小说的创作特点,鲁迅小
说在知识分子和农村题材两方面的成就,
鲁迅小说对中国现代小说诞生与成熟的意
义,郁达夫小说的创作特点,鲁迅和郁达
夫小说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影响。
“五四”小说取得文学的正宗地位
• “五四”小说迅速取得文学正宗地位的原因:
–清末民初“小说界革命”促使小说地位改变。
–传媒手段的变化、稿费制度的形成使小说的创作与流行
成为可能。
–白话文的推广。
–新式教育培养了新小说的读者群体。
–西洋小说的介绍推动了现代小说的转型,为现代小说赢
得大批读者。
一、五四小说概况
• 1918年5月,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狂人日记》、
《药》、《孔乙己》等短篇小说。
• 1919年1月,北京大学学生刊物《新潮》创刊,出现一个
小说家群,有汪敬熙、罗家伦、杨振声、俞平伯、欧阳予
倩和叶绍钧。
• 1921年,是新文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年头,文学研究会和
创造社两大新文学社团成立;《小说月报》由沈雁冰任主
编,从鸳鸯蝴蝶派的重镇变成新文学的重要刊物;郁达夫
小说集《沉沦》、汪敬熙小说集《雪夜》、郭沫若诗集
《女神》、俞平伯诗集《冬夜》以及《胡适文存》(第一
卷)等都在这一年出版。
• 五四小说的主要内容:
– 青年男女的情感纠葛是一个重要的主题,充分展现新
旧交替时代的精神氛围,如鲁迅的《伤逝》、庐隐的
《海滨故人》是此中的代表作;
– 人道主义精神烛照下的儿童的发现、女性的发现、平
民和农民的发现,如冰心的《超人》,鲁迅的《祝
福》、《阿Q正传》、《故乡》等;
– 揭露和讽刺社会弊端和灰色平庸的人生,如鲁迅《肥
皂》,叶绍钧的《潘先生在难中》等。
• 五四小说的体式:
– 受世界文学的影响,出现了许多新体:
• 日记体、独白体、书信体等第一人称的叙事方式,如鲁迅的
《狂人日记》
• 以一个或者几个场景叠合形成的横截面小说,如冰心的《超人》
• 追求诗意画面的小说,如废名的《竹林的故事》
– 与此同时,本土的文化传统,仍然发挥重大作用。鲁
迅的白描,废名的唐人绝句,皆可为例。
《海滨故人》是庐隐的小说代表作,1923 年分两期在《小说月报》上
发表,曾引起过文艺界和青年们的共鸣。小说写了五个女知识青年:露
沙、玲玉、莲裳、云青、宗莹。露沙出身于一个官宦家庭,本来她的
出生能给已有四个儿子的家庭带来了欢乐,可是她出生的时候正好她的
外祖母去世,她的妈妈认为她不祥,把她送给奶妈抚养,对她的热情变成
了憎恨。童年的遭遇伤了露沙的心,连她的朋友都认为:“最没情就是露
沙了,她永远不相信人。”对爱慕她的梓青的求婚, 她也是冷冷地回
答:“人生不过尔尔。苦也罢,乐也罢,几十年全都完了,管他呢,且随遇而
安罢!”她把人间比作是一个荷花缸,人类譬如缸里的小虫,无论怎样聪明,
也逃不出人间束缚。可以说《海滨故人》直接展现的便是庐隐的真实
性情和曾经的生活经历,读过作品,我们不难看出少年的露沙的经历
便是或近似于少年庐隐的经历,而露沙的情感历程又与庐隐的情感历
程那般接近,在作品中我们到处可以找到作者的影子,可以充分看出
一个作家的生活经历对他的创作影响是多么的重大。我们可以不加任
何修饰的说《海滨故人》是成功的,它成功的展示了几位海滨故友的
成长历程和不同的人生命运,同时也用书信、日记体形式展现人物内
心,构成庐隐的独特之处。
• 《超人》是冰心五四时期写的暴露社会黑暗,探索人生道
路的“问题小说”的代表作之一。主要讲述的是一个冷心
肠的青年何彬在开始的时候对一切都很排斥,拒绝交际,
后来由于深夜被一阵惨淡的呻吟所困扰,出钱给他看病,
最后被病人即小朋友禄儿的行为感化,从此改变了自己对
世界,对人生的看法的故事。看似一个简单的人前后转变
的过程, 却锲合了五四青年那时的愿望和要求。无论时
代的现实多么的黑暗,多么的残酷,人伪装的多么的无情,
最终却敌不过爱的力量,母爱,人与人之间的大爱,都会
带着我们的超人走过荒芜的沙丘,来到爱的天堂。 《超
人》引起了五四青年的激动,因为超人与他们太相像。
《超人》引发了一个时代青年的觉醒,正是冰心文字的力
量所在,温水柔情的笔调,满怀爱心的期望,揭示了时代
的问题,担忧青年的前途。超人本非超人,他们有太多的
苦闷、无奈,找不到人生的方向。《超人》解救了超人,
冰心相信人世间总有一种爱能帮助他们。而这有恰是冰心
《超人》的成功之处。
出城一条河,过河西走,坝脚下有一簇竹林,竹林
里露出一重茅屋,茅屋两边都是菜园:十二年前,它们
的主人是一个很和气的汉子,大家呼他老程。
——废名《竹林的故事》
他将日常生活诗化,将劳动人民雅化。进而用诗一般
的语言,散文一般的文章风貌,稀释了小说的情节,
“河”、“竹林”、“茅屋”、“菜园”这些简简单单的
意象在小说里的轮回,我们分明看到那些单纯的情节如蝶
般翩翩然在白纸上飞舞,很灵动的简约美,于古朴中见俊
逸潇洒。因而也就打破了传统小说对小说三要素之一的
“情节”的严格限制,以冲淡之笔独辟蹊径,令人耳目一
新。
二、鲁迅:现代小说的开创者
鲁迅简介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原名周
樟寿,字豫山,1892年进“三味书屋”读书时,
改名豫才。1898年到南京求学时,取学名周树人
。鲁迅,是他1918年在《新青年》上发表第一篇
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开始使用的笔名。
鲁迅出生时,周家已从大户没落为小康,并且一直在走下
坡路。1893年,鲁迅的祖父周介孚因科场案入狱,周家从此一
蹶不振。这年,鲁迅被送往母亲鲁瑞乡下的娘家避难,过了一
段寄人篱下的生活,使他在精神上受到很大的压抑和刺激,一
方面,认识到了封建阶级的腐朽和没落,认识到了社会的虚伪
和冷酷,另一方面,也使他看到了农民的痛苦和不幸。紧接着,
他父亲周伯宜吐血卧床,一病不起,鲁迅便开始了每日出入当
铺和药店的终日奔波,更加深了他对社会的认识。
1898年,鲁迅在南京求学期间,受到了康梁维新运动和
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影响,特别是在他读到严复译述的赫胥
黎的《天演论》后,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在他的思想中
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成为了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观察世界、
认识现实的思想武器。
1906年,一个偶然的“幻灯片”事件,特别是那些茁壮
而麻木的“看客”以及“示众”的场面,对鲁迅的一生产生
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1917年,俄国十月社 会主义革命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
克思列宁主义。1919 年,北京爆发了五四运动,革命进入了
新民主主义时期。 鲁迅在新的时代潮流的鼓舞下,怀着毁坏
封建的“铁屋 子”,唤醒熟睡的人们的热望,投身于“五四”
新文学 运动,不久即成为无产阶级领导的文化新军的伟大旗
手。
关于鲁迅的创作
鲁迅笔耕一生,留下大量著述,主要作品有3部小说集、3部散
文集和16部杂文集。
1.小说集
《呐喊》1923年出版,共14篇。第一篇:《狂人日记》作于
1918年,也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小说。前
三篇:《狂人日记》、《孔乙己》、《药》,也是他在五四运动前
创作的三篇小说。末一篇:《社戏》作于1922年。
《彷徨》1926年出版,共11篇。第一篇:《祝福》作于1924年。
末一篇:《离婚》作于1925年,也是鲁迅最后一篇以现实生活为题
材的小说。其中,作于1925年的《伤逝》是鲁迅惟一的一篇以青年
爱情生活为题材的小说。
《故事新编》1936年出版,共8篇。《补天》、《奔月》、
《铸剑》、《非攻》、《理水》、《采薇》、《出关》、《起死》
小说创作目的:以启蒙精神改造国民性、改造国人蒙昧的灵魂。下
面就从改造国民性和新形式的创造两方面进行分析:
鲁迅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主要有两类:一是农民形象 ,如阿Q(《
阿Q正传》)、祥林嫂(《祝福》)、单四嫂子(《明天》)、爱姑
(《离婚》)、七斤(《风波》)、闰土(《故乡》)等。这此农
民一方面是沉痛不堪地生存着;另一方面是没有觉察出自己的处境
和痛苦何在,更找不到摆脱现状的出路。于是农民与革命的关系成
为鲁迅对现实思考的一个重要关节点。二是知识分子形象,如狂人
(《狂人日记》)、吕纬甫(《在酒楼上》)、魏连殳(《孤独者
》)、涓生、子君(《伤逝》)、陈士成(《白光》)、孔乙己(
《孔乙己》)、四铭(《肥皂》)、高尔础(《高老夫子》)等,
鲁迅率先对自我进行反省和解剖,质问知识分子的心灵,包括他自
己。
除此之外,鲁迅还营造出一种冷漠、麻木的社会氛围及游刃于
其中的看客群像。看客的危害,不仅是其对他人的苦难麻木不仁,
还成为一种社会氛围,形成一种“无主名无意识的杀人团”的存在。
• 鲁迅的小说,语言、思想和情感都是高度
凝缩的,具有充分的内在张力。
• 内蕴的密集、张力的获得,还在于鲁迅作
品的多重性。在鲁迅小说中,往往有两个
声音、两种评判标准在相互冲突。
三、郁达夫的抒情小说
• 1、郁达夫简介
郁 达 夫 ( 1898-1945), 浙
江省富阳县人。创造社发起人和
最重要的小说家。1921年出版的
小说集《沉沦》(收《沉沦》
《银灰色的死》、《南迁》)是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短篇小
说集。另有《春风沉醉的晚上》、
《迟桂花》、《茑萝行》等。
2、郁达夫小说的主要内容:
–其一是描写当时留学日本的中国青年学生的生
活,表现他们在异国遭受民族歧视和社会冷遇
的环境中所产生的精神创伤,特别是注重展示
他们被压抑、被扭曲的感性欲望、权利要求,
倾吐他们在这样一种生活状态中所具有的孤独、
苦闷与伤感。《沉沦》
–其二是描写他所体会到的下层社会劳动者的生
活,表现一个接受新文化价值观念影响的青年
知识分子对下层社会劳动者贫苦生活和不幸命
运的同情,以及对于在他们身上所表现出的美
好品质与操守的认同。 《春风沉醉的晚上》
《薄奠》
《沉沦》是郁达夫早期的代表作之一,写于作者在日本留学期间,
收录在同名小说集《沉沦》里。小说讲述了一个中国留学生在日本的
遭遇,通过“一个病的青年忧郁症的解剖” ,揭示主人公内心灵与肉、
伦理与情感、本我与超我矛盾冲突。与郁达夫其他的小说作品一样,
《沉沦》是一篇“注重内心纷争苦闷”的现代抒情小说(也叫“自我
小说”),带有“自叙传”的色彩。因此,小说大胆而深刻的揭示任
务复杂而丰富的心理活动。若要赏析这篇小说,就必须探究人物内心
的矛盾心理以及造成这种心理的自身与社会原因。
《沉沦》的主人公“他”出生在一个典型的中国传统家庭,在“他”
四处求学中接受的则是较为开放的进步思想。在中西文化交融的环境
下长大的主人公既有中国文人某种气质,同时又有一些自由与叛逆的
思想。但在中国传统文化仍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环境下,他的自由思想
被压抑。当他离开W学校“打算不再进别的学校去”,他选择了蛰居
在小小的书斋里。他的内心里也因此而压抑,产生了“忧郁症的根
苗”。此后的留学生涯他的忧郁症就更加严重起来。在异国他乡,饱
受“性的苦闷”与“外族冷漠歧视”的“他”渴望真挚的爱情,并愿
为此抛弃一切。然而这种渴望在现实中难以实现,他的内心逐渐失去
理智的控制,他开始自渎,窥视浴女,甚至到妓院寻欢,只为了寻求
自己感官上的一时愉悦与满足,最终深陷在邪恶的沼泽里不能自拔。
那饮鸩止渴的行为显然让“他”更加苦闷,愉悦过后是更大的空虚,
欲望越来越大,他开始寻求更大的刺激,而他的经济状况却穷困潦倒,
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最终“他”只有投海自尽来结束这个恶性
循环。
3、郁达夫小说的特色:
以主观抒情见长,充满愤懑、忧郁、叛
逆和自我倾诉,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中的
“自我小说”。不论用何人称,都有明显的
“自叙传”特点。 “自叙传”抒情小说侧
重于作家的自我暴露,以及个人私生活和心
理的描写,这是受日本“私小说”和其他一
些外国小说的影响而形成的一种小说。
“自叙传”并非自传,目的只在写出内心情
感。不追求情节的曲折和构思的周密,只求
抒情的真切,以大量直抒胸臆的手法拨动读
者心弦。
4、郁达夫小说主人公形象特征:
• 零余者形象:他们在政治上、经济上深受压迫,
在社会上备受歧视,饱经失业的痛苦,不满黑暗
现状,时叹世道不平;想自我振作,起来反抗,
而又不免陷入郁抑颓唐的深渊。
• 时代病患者:祖国贫困与社会黑暗造成的浓烈的
苦闷情怀,以及生理与心理的病态。
• 推荐文章:谈郁达夫小说中的“时代病”和“零
余者”
5、如何看待郁小说中的性欲描写
• 受到西方人道主义思想和日本“私小说”
影响,主张人的一切合理欲求的自然发展,
大胆表现性欲及其它性生活内容,是对于
虚伪的传统道德观念的挑战。
• 郭沫若:“他那大胆的自我表现暴露,对
于深藏在千年万年的背甲里面的士大夫的
虚伪,完全是一种暴风雨式的闪击。”
四、争奇斗艳的小说家群
• 《新潮》小说家群
– 叶绍钧
– 杨振声
– 俞平伯
• 文学研究会小说家群
– 王统照
– 许地山
• 创造社小说家群
• 乡土文学作家群
– 许杰 彭家煌
– 王鲁彦
– 废名 台静农
叶绍钧
• “冷静地谛视人生,客观地、写实地描写着
灰色卑琐人生的,是叶绍钧。”(茅盾语)
• 1919年发表白话小说《这也是一个人》与
罗家伦的《是爱情还是苦痛?》等成为揭
露社会问题的“问题小说”代表作。
• 《潘先生在难中》
• 《倪焕之》
这部作品是作者描写旧中国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灰色的卑琐人
生”的代表作。
作品以1924年江浙战乱为背景,描写了小学校长潘先生在战乱中
举家逃难的种种可笑而又可鄙的行径。潘先生是个讽刺形象,在他的
整个精神世界中,只有妻子、儿女与自己的身家性命。为了维护财产
安全,他主动让出学校作妇女收容所,并在自家的门前挂了红十字的
旗帜;为了保住饭碗,不得罪权贵,他违心地为军阀书写歌功颂德的
牌匾。
作者为我们提供的,正是这样一个不要人的尊严,没有社会意识,
卑怯的利已主义者的典型。潘先生这一艺术形象的社会意义,不仅在
于嘲讽、批判了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屈服于丑恶现实的人生态度
和性格弱点,也从侧面揭露了军阀混战给社会带来的苦难。
作者对潘先生这一形象既有剥露,又有理解,而这两方面又都不
动声色地消融于对感性生活的客观描写之中。作者长于冷静地解剖人
物心理,通过人物的言行和细节描写,把潘先生“临虚惊而失措,暂
苟安而又喜”的心理状态,提示得十分透彻。
作品的布局严谨,结尾处尤见功力,余味缭绕,意蕴悠长。
杨振声
• 直接反映各种社会现实问题,其
突出特色是“极要描写民间疾苦
的”。如《一个兵的家》、《贞
女》。
• 代表作:中篇小说《玉君》,提
出女性人格独立和知识分子参与
社会改造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 自序
若有人问玉君是真的,我的回答是没有一个小说家说
实话的。说实话的是历史家,说假话的才是小说家。历史
家用的是记忆力,小说家用的是想象力。历史家取的是科
学的态度,要忠实于客观;小说家取的是艺术态度,要忠
实于主观。一言以蔽之。小说家也如艺术家,想把天然艺
术化,就是要以他的理想与意志去补天然之缺陷。他要使
海棠有香,鲫鱼少刺。你说他违背天然,他本来就不求忠
实于天然。他把那种美德,早已三揖三让地让给科学家了。
他是勤苦的工蜂,从花中偷出花蜜酿成他的蜂蜜。花是天
生的,蜜是他酿的,没花他酿不成蜜,但蜜终非花。
然则小说家都是骗人的吗?我又答没有一个小说家能
骗过人的。你或者可以被科学家骗了,但是不能被小说骗
了的。因为科学家是为天然说话,你看了他的书,仍是不
能知道他这个人;小说家是为自己说话,你在书中到处都
可以捉到他的。
王统照
• “爱”与“美”是解除现实人
生痛苦的良方,也是人类生活
的“正当之归宿” 。
• 《微笑》
• 《沉思》
许地山
•
•
•
•
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
具有浓郁的异国情调 。
《商人妇》
《缀网劳蛛》
乡土小说
• 乡土小说形成的文学史背景:
–一是“五四”小说艺术发展的内在规律与读者
心理的进步,希望看到更为广阔的、非概念化
的真实的社会人生,
–二是“五四”运动退潮之后,作家与读者面对
现实的浓烈的苦闷情绪,带来浓郁的乡愁。
–三是周作人等理论家的提倡。
• “乡土文学” 的内容取向:
–一方面从新文化的理性原则出发,看到了农村
生活所具有的闭塞、愚昧、迷信、敝陋,另一
方面又对农村生活中所保持的淳朴、厚重的乡
风民俗有所眷顾,对在城市生活影响下这些乡
风民俗的流失感到痛心;
–一方面对农民在当时黑暗、落后环境中遭受的
痛苦和不幸表示深深的同情,另一方面又对农
民与现代文明进程不相适应的那些缺点、陋习
进行尖锐的批判。
• 乡土小说的基本特色:
–回忆、乡愁、风土、写实。
许杰
• 他的小说主要以浙东山区农村生活为背景,表现
在社会黑暗势力和落后文化习俗压迫与困扰下农
民是艰苦人生。以表现家长的乡土风情见长,以对乡村
农民的心理描写风长。
• 《惨雾》《赌徒吉顺》
彭家煌
擅长营造蒙昧的喜剧:《怂恿》、《活鬼》、《茶杯里
的风波》
王鲁彦
• 王鲁彦的小说精神上受鲁迅影响很大,但创作风
格并不相近。他虽然能够用尖峭、激愤的笔触来
剔露和批判社会人生的黑暗现象,追求鲁迅的
“忧愤深广”,但有时却辞气浮露,笔无藏锋,
缺乏鲁迅的冷峻与含蓄。他的有些作品又有着较
强的主观抒情味道,在小说写法上显示出另外一
种追求。王鲁彦的小说大多描写南方乡镇的农民、
小有产者、小地主的生活,通过他们的生活状况
来反映中国农村在战乱困扰和商品经济侵蚀下日
益衰败的景象。
• 推荐作品:短篇小说《柚子》、《黄金》
台静农
未名社成员,写农村,往往是把四时节
令、民情风俗和悲欢故事对接,形成鲜明的
比照。
短篇小说集《地之子》、《建塔者》。
废名
• 主要表现农村生活中所保留下的具有传统特征的乡土风情,
在揭示农民艰辛生活的同时,更注重描写农民身上那些淳
厚、朴实的品格。
• 《竹林的故事》以冲淡、质朴的笔调描写古朴、和谐的田
园生活之美;借鉴古典诗词的手法构设小说的意境。
• 推荐文章:意的表达与象的构筑——废名的小说《竹林的
故事》的解读
必读作品书目
•
•
•
•
鲁迅《风波》
鲁迅《在酒楼上》
郁达夫《沉沦》
叶绍钧《潘先生在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