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課民初政局與社會變遷(10043 KB )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第4課民初政局與社會變遷(10043 KB )

第 4 章
民初政局與社會變遷
一、袁世凱與洪憲帝制
二、軍閥統治與南北分裂
三、清末民初的社會與經濟
四、新文化運動
五、五四運動
教學資源
民初上海街景
上海開放為通商口岸後,由於地理位置優越,逐漸成為大城市
前 言
武昌起義結束了滿清的統治,建立民國,
但民主共和的政體一直未能落實,先有袁世凱
的獨裁統治,後有軍閥的割據。不過,清末民
初政局混亂之際,中國在 社會、 文化、 經濟等
方面則逐漸有了新的轉變。
一、袁世凱與洪憲帝制
清帝退位
1.袁世凱與臨時政府議和:
臨時政府同意如果清帝退位,就讓袁世凱擔
任臨時大總統
2.袁世凱逼迫宣統皇帝溥儀退位,中國實施兩
千多年的帝制至此結束。
一、袁世凱與洪憲帝制
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
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時,與各國使節的合影
一、袁世凱與洪憲帝制
袁世凱掌權
1.孫中山在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頒布之後,讓出
臨時大總統職位給袁世凱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簡稱 「臨時約法」,可視為正式行憲前的
國家根本大法,由南京的臨時參議院所制
定,採行內閣制,以防止袁世凱專權
2.袁世凱藉口 北京兵變,不願南下就職,臨時
政府因而遷往 北京
一、袁世凱與洪憲帝制
二次革命
背景
1.民國元年,同盟會改組為國民黨
2.國民黨在民國2年的國會大選中獲得多
數席位,袁世凱擔心大權受到國會限制
經過
1.袁世凱派人暗殺主張政黨政治的國
民黨領袖宋教仁
結果
2.國民黨因此發動「二次革命」討伐
袁世凱
宋教仁像
1.二次革命失敗
孫中山雖為國民黨理事長,
2.民國3年,孫中山將國民黨改組為
但實際黨務由宋教仁負責。
中華革命黨 ,繼續以武力反袁
一、袁世凱與洪憲帝制
袁世凱獨裁
1.逼迫國會選他為 正式大總統
2.強迫解散國會
3. 廢止臨時約法,由總統獨攬大權
仍不滿足,開始醞釀帝制活動
一、袁世凱與洪憲帝制
五九國恥
時 間
民國4年5月9日
經 過
1.民國3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
本出兵進占德國在山東的勢力範圍
2.民國4年日本向袁世凱提出「二十一
條要求」
,意圖得到山東等地的特權。
3.袁世凱為了爭取日本支持其帝制 活動,
在民國4年5月9日同意接受大部分條件
一、袁世凱與洪憲帝制
蔡鍔像
洪憲帝制
經 過
結 果
1.袁世凱製造恢復帝制的輿論,接受推戴
2.宣布民國5年為 洪憲元年,改國號為
中華帝國,史稱「洪憲帝制」
各方反對
1.蔡鍔、 唐繼堯等人在雲南組織
護國軍討袁,各省起而響應
2.列強與袁的親信表示反對
3.袁世凱撤銷帝制,不久病死
袁世凱專權及推動洪憲帝制示意圖
一、袁世凱與洪憲帝制
二、軍閥統治與南北分裂
軍閥統治
背景
袁世凱當政時,效忠於他的將領幾乎散布全國
袁死後,將領割據地方,形成軍閥統治
最大派系
皖系-段褀瑞
直系-馮國璋
奉系-張作霖
從民國5年至
17年,北京政
府先後掌握在
這三派系手上
二、軍閥統治與南北分裂
◎ 北洋軍閥
清末,袁世凱編練的新軍,日後演變成北
洋軍。民初軍閥多出自北洋軍,史稱「北
洋軍閥」。
二、軍閥統治與南北分裂
皖系、直系、奉系
皖系的首領是安徽
(簡稱皖)人段祺瑞
直系以直隸人馮國璋
為首,兩人都曾在清
末協助袁世凱練兵
奉系由奉天人張作霖
領導,民國成立後逐
漸控制東北
二、軍閥統治與南北分裂
民初軍閥主要派系
派系
皖系
北洋
直系
軍閥
奉系
南方 滇系
軍閥 桂系
主要
首領
段祺瑞
馮國璋
曹 錕
吳佩孚
張作霖
唐繼堯
陸榮廷
奉系
依附
列強
皖系
日本
英國
美國
日本
法國
法國
直系
二、軍閥統治與南北分裂
軍閥統治
統治概況
1.軍閥依附列強,擴張武力
2.政治衝突多訴諸武力解決
3.政局極不穩定,難以展開各項建設
二、軍閥統治與南北分裂
張勳復辟
背景
1.袁世凱死後,臨時約法與國會一度恢復
2.中央政局仍不穩定
時間
民國6年
◎復辟
「辟」指「君位」,復辟就是恢復君位的意思
二、軍閥統治與南北分裂
張勳復辟
經過
1.民國6年,繼袁世凱擔任總統的 黎元洪與
段祺瑞發生政爭
2.黎元洪召請南方將領張勳到北京調停糾紛
3.張勳率兵抵達後,乘機擁立退位的皇
帝溥儀復辟
結果
二度登基的溥儀被 段祺瑞以武力推翻
二、軍閥統治與南北分裂
張勳
溥儀
張勳與溥儀像
民國6年,張勳擁護溥儀復辟,這是溥儀第二次登基
二、軍閥統治與南北分裂
護法運動
起因
過程
中華民國軍政府
段祺瑞掌握大權之後,毀棄臨時約法與國會,
並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
孫中山號召部分國會議員南下「護法」,在
廣州成立中華民國軍政府
中國陷入為時約10年(民國6∼17
年)的南北分裂局面
二、軍閥統治與南北分裂
有一本歷史書籍寫到民國初年某一天的北京城:
那天早晨,警察忽然叫各戶懸掛龍旗,居民們沒
有辦法,只得由紙糊旗子來應付;接著,幾年沒有看
見的清朝袍褂在街上出現了,一個一個好像從棺材裡
解答:
面跑出來的人物;報館出了復辟消息的號外,售價比
1.張勳擁立溥儀重登帝位。
日報還貴。
2.從歷史書籍上提到「報館出了復辟消息的號
請問:
外」,可得知作者描敘的是「張勳擁立溥儀
你認為以上的敘述是指「袁世凱稱帝」還是「張
重登帝位」。
勳擁立溥儀重登帝位」?請說明理由。
二、軍閥統治與南北分裂
南北分裂
區域
內容
南北分裂 南北各自成立一個政府
南方
孫中山在廣州成立的「軍政府」
北方
北洋軍閥掌控的「北洋政府」
二、軍閥統治與南北分裂
護法運動
結果
孫中山的護法運動受到南方軍閥的牽制,
一再挫敗
1.民國11年,直系將領曹錕 恢復臨時約法與
國會
2.民國12年曹錕 賄賂國會議員而當選總統
孫中山結束護法,聲討曹錕賄選
三、清末民初的社會與經濟
新知識分子的崛起
時間
清末民初
背景
新式學堂的設立與 出國留學的風氣漸開
受新式教育的新知識分子逐漸取代士紳,
扮演傳播新知、批判社會的角色
三、清末民初的社會與經濟
教育的變遷
清末,新式學堂逐漸取代中國傳統教育。左圖為
私塾裡正在讀書的學童,右圖為正在教授外文的
新式學堂。
三、清末民初的社會與經濟
婦女地位的提升
時
間 清末以來
發展狀況
1.婦女打破「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傳統
觀念,接受新式教育
2.婦女 組織團體,發行刊物 ,主張
男女平等
婦女地位逐漸提升,權益漸受重視
三、清末民初的社會與經濟
清末的女學生
西方傳教士興辦女子學校,女子受教育的機會增多。
三、清末民初的社會與經濟
社會風俗的轉變
時間
清末民初
發展狀況
1.上海等城市引進自來水、電話 、電燈、
汽車等器物
2. 放足斷髮風氣日盛,西服、旗袍等服
飾慢慢流行
3.婚姻方面,雖然傳統的「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依然存在,但自由戀愛已
逐漸風行
三、清末民初的社會與經濟
汽車‧清末民初,上海首度引進汽車。
三、清末民初的社會與經濟
工商業的發展
背景
甲午戰爭後,外人可在通商口岸設立工
廠,中國本土工商業發展困難
發展狀況
1.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因列強忙於戰
事,無暇他顧,中國本土工商業獲得
發展的良機
2.大戰結束後,列強經濟勢力再度東來,
中國本土工商業又陷入衰退狀態
四、新文化運動
背景
民國初年,一些新知識分子認為清末以
器物、制度為重心的革新,難以擺脫積
弱不振,中國必須要進行思想文化的改
革才能成為現代化的國家。
揭幕
民國4年,陳獨秀主編的青年雜誌(後
改稱為 新青年)創刊,介紹西方文化,
批評傳統
新文化運動重鎮
北京大學
四、新文化運動
民初的北京大學
民國建立後,北京大學逐漸
成為新文化運動的重鎮。
 新青年書影
四、新文化運動
內容
一、提倡白話文
1.胡適、陳獨秀 等人認為應以通俗易懂的 白話文
取代艱澀難懂的文言文
2.作家魯迅 隨後發表第一篇白話文小說狂人日記,
引起很大的迴響。
白話文逐漸流行,有助於教育
的普及與知識的傳布
四、新文化運動
內容
二、思想的解放
1.新知識分子將當時西方流行的學說與思想介
紹到中國,包括了共產主義
→學術思想呈現百家爭鳴 的局面
→部分信從共產主義的人士後來在蘇聯的策動
指導下,於民國10年成立中國共產黨
四、新文化運動
清末至民初,中國曾有多次的革新運動。若分析其
內容,可將其歷程大致分成三個階段,請將對應的
運動填入空格中。
歷
程
器物層面
變
革
( 自強運動 )
戊戌變法
( 庚子後新政 )
制度層面
立憲運動
革命運動
思想文化層面
新文化運動
四、新文化運動
內容
二、思想的解放
2.大力鼓吹:
德先生 (democracy,民主)
賽先生 (science,科學)
五、五四運動
背景
巴黎和會允許日本繼承德國在山東的利益
時間
民國 8 年
經過
1.北京的大學生於5月4日聚集在天安門廣場,
發起遊行示威
2.提出訴求:
收回山東權利、 廢除二十一條、
外爭主權,內除國賊
3.各地以罷課、 罷工、罷市、抵制日貨 等方
式響應
五、五四運動
五四運動
運動開始後,北京大學的學生在街頭演講的情景
五、五四運動
結果
北京政府在輿論壓力下,被迫拒簽對德和約。
意義
1.是學生救亡圖存的愛國運動
2.促成社會各階層普遍的覺醒
3.加深國人尋求國家自立圖強的意識
4.並擴大了新文化運動的影響
五、五四運動
五四運動背景示意圖
1、日本進占德國在山
東的勢力範圍。
2、袁世凱同意日本二十
一條大部分條件。
五、五四運動
五四運動背景示意圖
3、巴黎和會允許日本繼
承德國在山東的特權
4、北京各校大學生遊行
抗議,五四運動發生
好站連結
1.史學連線,
http://saturn.ihp.sinica.edu.tw/~liutk/shih/
選收史學相關的連結,分為史學機構史、史網總表、
中國史、世界史、臺灣史、專史、博物館、電子文
庫、全文檢索、期刊雜誌、地理系統、搜索引擎等
項,是目前臺灣地區,內容收羅最豐富的歷史網站。
2.歷史科學習加油站—中國歷史,
http://contest.ks.edu.tw/~history/
為高雄縣教育局建置的網站,有豐富的資料,供教師
上課之用。
3.歷史文化學習網,
http://culture.edu.tw/index/index_new.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