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優缺點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二)優缺點

數學測驗試題編製與分析
譚 寧 君
國立台北教育大數學暨資訊教育學系
兼任副教授
•一.測驗的目的是什麼?
•二.測驗的類別是什麼?
•三.測驗如何實施?
•四.測驗試題如何編製?
•五.測驗試題的分析
一.測驗的目的是什麼?
(一)評量是教學活動的重要一環,
(二)評量的目的是協助教師暸教了解教學成效師,調整教學策略。
(三)測驗是評量的一種方法。
(四)測驗的目的是提供可靠或一致性工具(信度)達到穩定性結果。
以及提供有效的工具(效度)確實掌握學習的目標已達成
二.測驗的類別是什麼?
(一)客觀式測驗試題-標準化測驗
選擇題
• 是非題
• 配合題
• 填充題
• 簡答題
• (二)非客觀式測驗試題-解題或論文測驗
•簡答題、文字題
•限制反應式問題
•擴展反應式問題
三.測驗如何實施?
• 確立測驗目標(測驗什麼?)
教學目標、知識類型、認知發展
• 設計雙向細目表(成就測驗試題的編製藍圖,
例如:以何種方式測驗?測驗什麼內容?)
• 選定測驗題型比例
• 例如:計算題20%、文字題80%
• 依據命題原則編寫與編輯試題
確定測驗範圍的雙向細目表
內
容
範
圍
程序
執行
概念
理解
問題
解決
得
分
比
重
簡單分數
5
10
5
20
混和數
5
15
10
30
小數
5
10
5
30
小數與分數
的關係
10
10
10
30
得分比重
25
45
30
教學目標
100
確定測驗內容的雙向細目表
一個 50 題分數加法的細目表
教材目標
教材內容
1.相同分母
2.不同分母(有公因數)
3.不同分母(無公因數)
合計題數
分數
加法
分數與混合
數字的加法
混合數字
的加法
合計
題數
5
5
6
16
5
5
7
17
5
5
7
17
15
15
20
50
四、測驗試題如何編製
• (一)確定測驗的內涵
•
評估教師教了什麼?
•
評估學生學了什麼?
• (二)一般命題原則
四、測驗試題如何編製
• Benjamin S.Bloom(1956)年認知目標領域分類:
Bloom B S Taxonomy.ppt
知識.理解.應用.分析.綜合.評鑑.
高年級.jpg
中年級.jpg
低年級.jpg
• Anderson & Krathwohl,(2001)
修訂Bloom目標分類:
*知識向度:事實知識.概念理解.程序應用.
後設認知知識.
(教什麼)
*認知向度:記憶.了解.應用.分析.評鑑.創造.
(學什麼)
四、測驗試題如何編製
Revised Bloom Taxonomy
認知歷程向度(學)
知識向度
(教)
記憶 了解 應用 分析
事實知識
概念知識
程序知識
後設認知
知識
評鑑
創造
數學檢測命題架構(楊美伶,2006,2007,2008)
數
數
力
內 容
程序知識
整
學
能
學
分
小
量
幾
與
概念了解
實
應用解題
四大主題
數
數
數
數與量
測
何
統
計
與
機
率
幾何 統計與機率
數
代
量
關
係
數
代數
11
程序性知識
•程序性知識包含數學上各種的計算算則,
此算則是作為一種工具,創造有效率的需
求。
•在臺北市數學檢測中,將閱讀與製作圖表,
幾何作圖,及執行一些非計算技能,如四
捨五入法、排序也都被認為是程序性知識。
•學生要能選擇及應用適當的正確程序,驗
證與判斷程序的正確性,來展示他們的程
序性知識。
程序性知識試題編擬示例
下面的直式中,( )的數字應是多少?
158
+ 97
(
(1) 145
(2) 155
(3) 245
)
(4) 255
用來評量學生是否正確進行加法直式計算。
基本上學生如果了解加法直式計算的意義和規則,就能
夠正確判斷。
概念性瞭解
•概念性了解為有意義執行程序上所不可缺
少且與解題有密切的連結。
•學生展示概念性了解有許多不同的方式,
包含產生一般的範例及反例,使用模式、
圖形與符號,辨認與使用原理,知道與應
用事實及定義,建立不同表徵模式的連結,
比較、對照、及統整概念,解釋與應用符
號去表示概念,及解釋假定與關係等。
概念性瞭解試題編擬示例
將一個四邊形等比例放大、縮小,下列什麼“不會”
改變?
(1) 角度
(2) 長
(3) 寬
(4) 面積
用來評量學生是否了解相似圖形之間的關係。
基本上學生如果了解「相似圖形」的意義,就會知道兩
個相似圖形之間對應的邊長成正比,對應的角度相等。
應用解題
•應用解題包含在新情境中使用已累積的數
學知識的能力。
•學生展示解題技能有辨認及形成數學問題,
決定是否充分與一致性的資料,使用策略、
數據、模式、及相關的數學,使用推理(空
間、歸納、演繹、統計、比例)及判斷答案
的合理性與正確性。
應用解題試題編擬示例
ex: (1) 老師利用影印機將一個長方形圖形縮小
成60%,已經知道長方形的長為15公分、寬為
6公分,請問縮小後的長方形面積是多少平方
公分?
(1) 32.4
(2) 54
(3) 66
(4) 21.4
用來評量學生是否了解一個圖形經放大、縮小後的兩個
圖形之間的關係,亦即「相似圖形」的概念。
基本上學生如果了解「相似圖形」的意義,就會知道兩
個相似圖形之間對應的邊長成正比,對應的角度相等,
因而進一步解決兩個相似圖形之面積計算問題。
建構反應題
各題檢測結果分析-第四題
題
目:
3
3
5
1
2
3
4
評量目的:本試題主要評量學生是否能將分數與小數作正確的互換,並
能正確的標記在數線上。
學生解題(一)
得分
解題類型舉隅
解題類型分析
此種做法的學生的概念:
能將小數與分數做正確的
1
互換,把1.25換算成 1 。
4
1
清楚的知道 1 是把數線1
4
2分
和2之間(一個單位長)平
分成4份,正確的標出A點
(1.25)的位置。
3
清楚的知道 3 是把數線3
5
和4之間(一個單位長)平
分成5份,正確的標出B點
(3 3 )的位置。
5
學生解題(二)
得分
解題類型舉隅
解題類型分析
此種做法的學生不理解小
數與分數的意義,雖然知
道一個單位長有4公分,
0分
也知道4公分=40毫米,
但卻把1.25視為1公分又
25毫米,把3 3 視為3公分
又35毫米。
5
學生解題(三)
得分
0分
解題類型舉隅
解題類型分析
此種做法的學生是用
約估的方式,但是估
錯了,沒能正確的標
出A點(1.25)和B點
3
(3 )的位置。
5
教科書使用成果調查(唐全華,2009)
四、測驗試題如何編製
• 一般命題原則
精確性、流暢性、公平性、結構性、 原創性
編製注意事項
(1)題意完整明確、提供足夠解題資訊
且切合評量目標
例如:612中的6代表________
從(
)到(
)的長度稱為半徑。
(2)每個試題只問一個問題,避免同時包含太多概
念
(3)取材需為課程中重要觀念且情境自然合理,
符合學生的生活經驗
(5)試題若含圖表,圖表必須是答題重要資訊
的來源且須簡潔清楚
• (6)答案明確唯一,不會引起爭議
(7)正確答案隨機變化位置,且其出現在各選
項的機率應大致相等
(8)選項宜依某種邏輯次序排列並盡量字數相
近
(9)標點符號的使用要準確
(10)圖示一般以參考為主,但不宜與事實差
距太大
(11)試題盡量避免問「何者為非/錯誤」
• 優質命題趨勢
• (1)增加有誘答率的選項
•
(2)以故事導向的問題設計
• (3)以概念導向的問題設計
• (4)以情境導向的問題設計
• PISA是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之簡稱。
• 它由聯合國OECD(經濟合作發展組織)發起,是一項國
際性研究計劃。
PISA研究計劃是一項三年一循環的計劃。選擇15歲青少
年為特定單一研究對象,內容含閱讀、數學與科學
2000、2003年芬蘭三料冠軍,
2006芬蘭二料冠軍。 臺灣第一次參賽數學第一、自然第
四、語文十六名
(4)以情境導向的問題設計
農場
在這你所看到的是一張有三角形屋頂的農場照片。
農場
下面是一個學生依據對這個
農場的屋頂做進一步測量結
果所做出的數學模型。
農場
在這個屋頂模型中地板ABCD是一個
正方形。支撐屋頂的橫樑是四角柱
EFGHNKLM的邊。E是AT的中點,F
是BT的中點,G是CT的中點,且H是
DT的中點。在這三角錐模型中所有的
邊長都是12公尺。
問題1
計算屋頂地板ABCD的面積。
屋頂地板ABCD=
m
農場
在這個屋頂模型中地板ABCD是一個
正方形。支撐屋頂的橫樑是四角柱
EFGHNKLM的邊。E是AT的中點,F
是BT的中點,G是CT的中點,且H是
DT的中點。在這三角錐模型中所有
的邊長都是12公尺。
問題2
計算長方體EF的長度。
EF的長度=
m
五.測驗試題的分析
難度指標
(一)何謂『難度』?
難度就是指受試者在一份試卷中,對於某一題答對的人數百
分比,例如:全班有50人,在選擇題第1題中答案正確者有30人,
則該題答對通過率為30/50×100%=60%,通常該數值表示為0.6。
這個難度指數最高可能為1,即全班通通答對,也可能為0,即
全班沒有1個人答對,一般而言,指數越高,表示該試題越容易答
對,反之,越不容易答對。
(二)難度公式為何?
難度表示該題答對通過率,公式為
P表示難度指數
R表示答對該題人數
N表示全班人數
通常 0<P<1
P=R/N×100%,
鑑別度指標
(一)何謂『鑑別度』?
高分組通過率減低分組通過率
(PH-PL)
(二)如何做高低分組?
計算鑑別度之前要先按受試者得分多寡,
依27~33%的比例區分為高低分兩組,
如下例:
全班有110人,在(27.3%)65分以上有32人,
在(28.2%)低於28分有30人,
則高分組人數為27.3%,低分組人數為28.2%
• 鑑別度的評鑑標準
• 難度指標適中(.50左右), 但仍因測驗目的
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考量.
誘答力指標
(一)何謂『誘答力』?
誘答力是指受試者在一份試卷中,高
分組選答正確選項者,多於低分組答對人
數,而選答其餘不正確選項者,是低分組
答對人數多於高分組答對人數,則表示該
試題具有較高的誘答力,如下例子
『誘答力』例子說明
組別
誘答情形(*為正確答案)
(1)*
(2)
(3)
(4)
高分組
28
1
2
1
低分組
7
4
8
10
說明:
1.正確答案為(1),高分組人數多於低分組人數,
而選答不正確選項者,反之。
2.若選項中有0次者,表示該選項可能須修正。
李源順等人(2009)分析TIMSS的表現
李源順等人(2009)分析TIMSS的表現
(一) 填充題
簡答題與填充題皆是供給型的測驗試題,其答案可
以是一個字、片語、數字或符號,他們本質上相同但呈
現問題的方式不同。
例一、
(良) 612中的6代表了多大的數量?
612中的6代表了多少個100?
(不妥) 612中的6代表了什麼?
(不良) 612中的6代表_________
例二、
比較:
西瓜一個2
西瓜一個2
1
3
1
3
公斤,5個西瓜有多重?
公斤,5個西瓜有多少公斤,多少公克?
例三、
比較:
(不妥)從(
)到(
)的長度稱為半徑。
半徑指的是從哪裡到哪裡的長度?
(二)優缺點:
優點:
1.學生不易猜測。
2.學生須了解題意並經過必要的計算的解題。
缺點:
1.不易測量複雜的學習結果。
2.計分較困難(當答案非一組解時)。
(三)建議:
(1) 撰寫答案要求簡潔且明確
(2) 勿直接引用教科書的敘述作為簡答題的基礎
(3) 以直接問題陳述比未完全敘述為佳
(4) 答案若需量化,宜顯示所要的答案形式
(5) 答案空格應等長,且在問題右邊的欄位
(四)檢核表
檢視簡答題
1.就預期學習效果而言,這是否是最適合使用的題型?
2.試題是否能以一個數字、符號、字詞,或簡要的措詞回答?
3.是否已經避免教科書的措詞語法?
4.試題的敘述是否僅有一個正確的反應?
5.答案空格是否等長?
6.答案空格是否位於試題的末端?
7.試題是否沒有線索?(諸如a或an)
8.數字的答案是否已指出精確水準?
9.需以單位表示的數字答案是否已指出單位?
10.試題的措詞是否已將拼字上的錯誤減到最少?
11.修正過後的試題是否仍然與預期學習結果相關?
12.試題在檢查前是否已先擱置一陣子?
是非題
是非題最常見的用途可能是測量事實敘述、名詞
定義、原則敘述等正確性之辨識能力,如果敘述為真
假或是否,則為二選一題;如果敘述另包括了意見或
不確定,則為三選一,且題幹應明確。
(一)例題:
(1)
(2)
是 否
38的51%大於19?
是 否 不一定
½與 ¼間有一個分數
(二)優缺點
優點:
1. 有效率,能在既定時間內得到解答
2. 能有效評量口語知識,
3. 能獲得較廣泛的課程材料
缺點:
1. 易擷取教科書的片段,形成零碎知識
2. 不易測得區辨事實和意見的資料
(三)建議:
1. 若為判斷真假,應避免概括籠統的敘述
2. 避免瑣碎的敘述句
3. 避免使用否定敘述,特別是雙重否定
4. 避免過長、複雜的句子
5. 避免在一個敘述句中包括二個概念,除非
要測量的是因果關係
6. 避免使用無法歸因於某個來源的意見
7. 避免使用不等長的真敘述與假敘述
8. 避免使用不成比例的真敘述與假敘述
(四)檢驗表
檢視是非題
1. 這是否是最適合使用的題型?
2. 每一個敘述是否能清楚地判斷真或假?
3. 是否有提供明確的限定詞(如通常、總是)?
4. 是否避免瑣碎細節的敘述?
5. 是否避免否定敘述(特別是雙重否定)?
6. 試題是否以簡單、清晰的措詞陳述?
7. 意見敘述是否歸因於某些來源?
8. 真與假的試題在長度上是否近乎相等?
9. 是否有近乎相等數量的真試題和假試題?
10. 是否避免可偵測形式的答案(如T、F、T、F)?
11. 修正後的試題是否仍與預期學習結果相關?
12. 試題在檢查前是否已先擱置一陣子?
配合題
典型的配合題侷限於測量的簡單連結為基礎的事
實性訊息,無論何時,學習結果強調確認兩件事間的
關係。
(一) 例題:
4
6
8
(二)優缺點 :
優點:
1. 形式簡潔,能短時間內測量到大量有關聯的
事實性資料
2. 容易建置,但需考慮邏輯關係刪除無關線索
缺點:
1. 較易限制在機械記憶學習為基礎的事實性訊息
2. 不易找到同質性的材料
(三)建議:
1. 一項配合題僅用同質性材料
2. 包括不同數量的反應與前提,並告知學生反應
可用一次,不只一次或從不使用
3. 保持簡潔的配對試題項目名單
4. 以邏輯順序安排反應項目名單
(四)檢核表
檢視配合題
1. 這是否是最適合使用的題型?
2. 兩邊項目名單的材料是否同質?
3. 反應的項目名單是否較前提項目名單為長或短?
4. 反應是否簡潔且至於右側?
5. 反應是否依字母或數字順序排列?
6. 說明是否指出配對的基礎?
7. 說明是否指出每個反應可能使用不只一次?
8.
是否所有的每個配對項目接在同一頁?
9.
修正過後的試題是否仍與預期學習結果相關?
10. 試題在檢查前是否已先擱置一陣子?
選擇題
選擇題被認為是應用性最廣且最有用的試題,他
可以有效測量簡答題、是非題、配合題所測量的簡單
學習結果,可測量不同認知層次的知識,理解與應用
領域的複雜結果。
(一) 例題:
知識性:5+3=8 中被加數是多少?
概念性: 長8公分寬3公分的長方形面積是多少?
1. 22公分
2. 24公分
3. 22平方公分
4. 24平方公分
程序性: A. 67x25=(
)
B. 如何知道一個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
1. 用一平方公分的方瓦覆蓋在長方形上,
計數用了幾個方式即可
2. 量出長方形兩邊的長,代入面積公式即可
應用性: 面積是24平方公分的長方形,其四邊的長應為多少?
1.
5,6,6,7
2.
4,6,6,4
3. 1 , 1 , 12 , 12
分析性: 平行四邊型的兩邊分別為7公分與5公分,
其面積是多少?
1. 35平方公分
2. 14平方公分
3. 10.5 平方公分
4. 無限多組解
(二)例題:
• ( ) 直角三角形是長方形面積的多少?
 1 /2  1/ 3  1/ 4 。
• ( )下列何者是體積的單位?
平方公分 平方公尺
立方公分。
• 一條牛仔褲490元,媽媽想買4條牛仔褲,
下列何者是正確的?
□帶1600元一定夠。
□帶2000元一定夠。
建議:
1. 試題的題幹本身應是有意義的,且應呈現一個明確的問題
2. 題幹應儘可能包括試題,且應沒有無關的材料
3. 只有當重要的學習結果需要時,當使用否定的題幹
4. 所有的選項皆應與試題題幹的文法一致
5. 一個試題應該僅包括一個正確或清晰的最佳答案
6. 用已測量理解的試題應該包含一些新穎性的問題,
但不宜太多
7. 所有誘答項應是合理的
8. 題幹與正確答案間的文字關聯性應予以避免
9. 選項的相對長度不應成為提供答案的線索
10. 正確的答案出現在選項的位置應近乎一樣次數及隨機的次序
11. 謹慎選用特殊選項,如:以上皆非
檢核表
檢視選擇題
1. 這是否是最適合使用的題型?
2. 每個題幹是否呈現一個有意義的問題?
3. 題幹是否沒有無關的材料?
4. 題幹是否以肯定詞與陳述(如果可能的話)?
5. 如果使用否定措詞,是否已給予特別強調(如畫底線)?
6. 是否所有選項的文法均與題幹一致?
7. 選項答案是否簡潔而沒有不必要的用詞?
8. 所有選項的長度與形式是否相似?
9. 是否只有一個正確答案或明確的最佳答案?
10. 誘答項對低成就者是否合理?
11. 試題是否沒有答案的文字線索?
12. 文字選項是否依字母順序排列?
13. 數字選項是否依數字順序排列?
14.是否已經避免「以上皆非」與「以上皆是」
(或謹慎且適當地使用)?
15.若經修改過的試題是否仍與預期的學習結果相關?
16. 試題是否在檢視前即已擱置一旁一段時間?
複雜的成就測量
一、解釋型作業
複雜成就測量包括了較高階心理過程為基礎的學
習結果,如理解、思考技能及各種不同的問題解決能
力,故往往會需要延展性的建構反應或其他類型的實
作評量。
例題:
1.提供四幅圖畫,說明其發生的先後秩序。
2.提供一張統計圖,解釋其代表的訊息。
優缺點
優點
1.可擴大使用與生活連結各種材料如圖表、地圖,
既與生活連結,又培養資訊檢索能力
2.可以測得較複雜的結果,以證明學生的思考與解題能力
3.提供系列的相關測驗試題,可獲得較佳的深度與廣度
4.將無關訊息的影響減至最低
5.較實作評量有結構
缺點
1.建置的困難
2.閱讀技巧的高度需求
3.不易掌握學生解決問題的全面,只是提供一個診斷點
建議
1.選擇與課程目標相關的引言材料
2.選擇適合學生課程經驗與閱讀水平的引言資料
3.選擇對學生而言是新鮮的引言資料
4.選擇簡要但有意義的引言資料
5.修改引言材料變得清晰、具體,更有解釋價值
6.建置需要分析與解釋引言材料的測驗試題
7.試用測量試題的數量與引言材料的長度成適當比例
8.建置解釋型作業時,觀察所有關於建置於客觀試題的建議
9.建置有答案型的測驗試題時,讓類別同質且有互斥性
10.建置有答案型的測驗題時,發展可應用的標準答案類別
二、申論題作業
申論題提供反應的自由空間,以評估學生形成問題、
組織、統整和評鑑想法及應用知識與技巧的能力
例題
〈一〉在電話中向家人描述宿舍空間與位置及大小
〈二〉在介紹三角形面積概念時,比較使用講述教學法與
討論教學法可能不同的教學策略
優缺點
優點
1.能測量到較複雜的學習結果
2.重視統整與應用思考與問題解決的技巧
3.能直接評量實作技巧
4.容易建置,但亦應關注教學目標
缺點
1.缺乏信度
2.花費時間
3.有限的內容取樣
建議
1.限制使用時機
2.建置會引出學習標準所指明的技巧
3.問題用語應明確指出作業內容
4.指明問題可以使用的時間
5.避免使用可任意選擇的問題
三、實作評量
申論題測驗是實作評量最常見的一個範例,但實
作評量又稱真實性評量,還包括了其他型成式,如作
品呈現、口頭發表、運用數學解決真實世界的問題,
故此種評量強調的是「做」,而不只是「知」,是過
程與產品並重
例1. 製作一個20面體的立體圖,描述製作心得
例2. 程序評量學生評量.ppt
優缺點
優點
1.清楚溝通教學目標
2.可以測量複雜學習結果
3.提供評量過程或程序的一個方法
4.落實現代理論與實務的連結
限制
1.缺乏信度
2.耗時費力
建議
1.重點置於需要複雜認知技巧與學生表現的結果
2.選擇或發展能同時代表內容和重要學習技巧的作業
3.將作業表現與評量目的無關的技巧降至最低
4.提供學生必要的鷹架以便能理解作業和期望
5.建置作業說明,以便清楚指明學生的作業
評定量表
1.數字型評定量表
2.圖解型評定量表
3.描述型評定量表
評量常見誤失
1.個人偏誤
2.月暈效應
3.邏輯謬誤
有效評量原則
1.特徵應是教育上重要的
2.確認作業所評量的學習結果
3.特徵應是直接可觀察的
4.特徵和量表上的得點應予以清楚定義
5.選擇最適合於作業和評量目的的評分規範類型
6.應提供3到7的評定位置
7.評量應依序進行
8.使用公正態度,如不紀錄學生姓名,避免月暈效應
9.交叉互評,避免偏誤
四、檔案評量
系統化蒐集學生作品成為檔案,可滿
足多樣化的教學和評量目的,檔案的價值
大多取決於目的的清晰性,包含材料的指
導大綱和用以評鑑檔案的標準
例:製作個人網頁、建置個人電子歷程檔案資料夾
優缺點
優點:
1.容易與教學統整
2.提供機會展示所長
3.鼓勵成為自省學習者,並發展評鑑技能
4.促進學習者責任感
5.提供師生合作學習機會
6.促進親師關係和諧
7.促進以學生為中心的機制
8.提供家長了解子女學習歷程
Revised Bloom Taxonomy
認知歷程向度(學)
知識向度
(教)
記憶 了解 應用 分析
事實知識
概念知識
程序知識
後設認知
知識
評鑑
創造
知識向度 (Knowledge Dimension)
A. 事實知識 (Factual Knowledge)
一.術語的知識 (Knowledge of terminology),即特定語文與非語文的標題與符
號;例如:地圖中的等高線、GMP(國民生產毛額).數字.符號.圖表。
二.特定細節和元素的知識 (Knowledge of specific details and elements),指事
件、位置、人物、資料、資訊等,可包括精確、特定的資訊或約略的資訊;
例如:甲午戰爭、溫室效應、圖形、名稱。
B. 概念知識 (Conceptual Knowledge)
一.分類和類別的知識(Knowledge of classification and categories),意指對不同
事物的類別、等級、區分和排列的知識;例如氣候地形的類型,中國的朝
代:不同圖形類別的知識 。
二.原理和通則的知識(Knowledge of principles and generalization) ,指透過觀
察現象所摘述的摘要,更重要的是可用於描述、預測、解釋或決定行動與
採取的方向;例如:生活規範,法律、畢氏定理、供需法則。
三.理論/模式/結構的知識(Knowledge of theories, models, and structures)意指對
複雜的現象、問題和事物提出清楚、完全與系統性的觀點,以理論和模式
呈現,亦可用來描述、了解、解釋和預測現象,是事實與概念中最抽象的
層次;例如:經濟活動的循環系統,水循環,政府的結構與功能,進化論.
國會結構.數論。
知識向度 (Knowledge Dimension)
C.程序知識 (Procedural Knowledge)指知道如何做某事的知識;通常
是一系列或有步驟的流程,以及決定何時運用不同程序的規準。
一.特定學科的技能和演算知識(Knowledge of subject-specific
skills and algorithms),例如:測量距離,估算面積,加法運算
過程。
二.特定學科技術與方法知識(Knowledge of subject-specific
techniques and methods),例如:評估投資風險,計算過程的說
明。
三.運用規準的知識(Knowledge of criteria for determining when to
use appropriate procedures),例如:1.人際衝突的解決策略可以
在何時運用2.何時運用小記者的訪問蒐集資料、算則的運用
知識向度 (Knowledge Dimension)
D. 後設認知知識 (Metacognitive Knowledge)
一.策略知識(Strategic knowledge)
1.用以記憶材料、從文章中抽引意義和理解教室中所聽、書中所
讀的跨學科的學習策略知識。例如:背頌、萃取和組織
2.用以規劃、監督和調整自己認知的各種後設認知策略之知識,
例如:自我檢測
3.問題解決和思考的一般策略知識,例如:歸納、演繹和推理
二.認知任務知識(Knowledge about cognitive tasks, including
appropriate contextual and conditional knowledge),包括其情境
脈絡和條件之知識
三.自我知識(Self-knowledge) ,包括知道自己在學習和認知上的
優、弱勢
認知歷程向度
(Cognitive Process Dimension)
1.記憶(Remember)
1.1 再認(Recognizing) (也叫做確認(identifying)) :確認長期記憶中和事實一致的
知識。
1.2 回憶(Recalling) (也叫做取回(retrieving)):從長期的記憶回憶有關知識。
2.了解(Understand)
2.1 詮釋(Interpreting)指在不同表徵之間的轉換(如:轉述、讀圖、依文畫簡圖)
2.2 舉例(Exemplifying)發現特定的例子來說明概念或原則
2.3 分類(Classifying)根據概念或原則將某些事情歸屬於某類別中
2.4 總結(Summarizing)簡述所呈現的訊息或是摘要出一個要旨
2.5 推論(Interring)由一系列的例子或項目間找到一組模式,並能夠解釋每個例子
的特點和彼此的關係
2.6 比較(Comparing)檢視兩個(或以上)的事物的相似和相異之處(類比的推論)
2.7 解釋(Explaining)能建構和運用一個系統的「原因-效果」模式。評量“解釋”
的方式有推究原因(reasoning)、偵錯(troubling)、再設計(redesigning)
和預測(predicting)
3.應用(Apply)
3.1 執行(Executing) (也叫做實現(carrying out))出現於:當學生把一個程序應用於一個熟悉
任務時。
3.2 實行(Implementing) (也叫做使用(using)) 出現在:當學生把一個或更多個程序應用於一
個陌生任務時。
認知歷程向度 (Cognitive Process Dimension)
4.分析(Analyze)
4.1 辨別(Differentiating)從整體結構中區分重要和不重要的部分
4.2 組織(Organizing)建立系統性和連貫性的要素的連結
4.3 歸因(Attributing)確定溝通(文章、資料)材料中,隱含的觀點、偏見、
價值觀和意圖
5.評鑑(Evaluate)
5.1 檢查(Checking)產生於當學生察覺過程或結果有矛盾或者謬誤時,確定過
程或者結果是否有內在一致性,或者察覺探查步驟的有效執行。
5.2 評論(Critiquing)發生在當學生於結果或者操作以及外在標準之間覺察矛盾
時,決定結果是否有外在一致,或者判斷既定問題的適合步驟。
6.創造(Create)
6.1 產生(Generating) (也叫做假設(hypothesizing)) 意即植基於判定標準的創造
選擇假設。
6.2 計畫(Planning) (也叫做設計(designing))意即設計完成某種任務的方法。
6.3 製作(producing) (也叫做構築(constructing))意即發明一個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