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食堂食品卫生管理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学校食堂食品卫生管理

学校食堂食品卫生管理
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林馨
2014年4月
1
主要内容
一、学校食堂许可与基本要求
二、学校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
三、食物中毒事故及其预防
2
餐饮业暨食堂的含义
• 餐饮业:指通过即时加工制作、商业销售和服务性
劳动等手段,向消费者提供食品、消费场所和设施
的食品生产经营行业,包括餐馆、小吃店、快餐店、
食堂等。
• 食堂:指设于机关、学校、企业、工地等地点(场
所),为供应内部职工、学生等就餐的单位。
• 食品生产经营者:指一切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的单位
和个人,包括职工食堂、食品摊贩等。
• 餐饮业数量在食品生产经营行业中所占比例最高,
是食品卫生监督管理的重点行业。
• 易造成食品污染,全国60%以上的食物中毒发生在
餐饮业。
3
一、学校食堂许可与基本要求
•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09年6月1日起施行。
•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1995年10月30日起施行,
2009年6月1日起废止。
• 卫生部: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办法,2000年6月1日施行。
• 卫生部: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监督办法,1996年8月27日施
行。
• 教育部、卫生部: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
2002年11月1日起实施。
• 卫生部: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2005年
10月实施。
• 卫生部:学校食物中毒事故行政责任追究暂行规定,2006
年6月1日实施。
4
1、学校食堂许可的基本条件
5
学校食堂许可的基本条件
• 加工经营场所的卫生条件
• 卫生管理与管理制度
• 从业人员卫生健康和个人卫生
6
加工经营场所的卫生条件
•
•
•
•
•
选址
面积及布局
各功能间设置
卫生设施及卫生防护(三防设施)
通风、采光、照明
7
(1)选址
• 所选的地段排放的有害物质对加工经营的
影响:不得有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粉
尘和其他扩散性的污染源(包括化工厂、传
染病医院等);不得有昆虫大量孳生的潜在
场所(粪坑、垃圾堆场、牲畜等),选址时应
与这些有害场所至少保持25 m以上的距离;
• 餐饮场所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应与居民区
和生活区保持一定的距离;
• 应同时符合规划、环保和消防的要求。
8
(2)面积及布局
厨房的最小使用面积不得小于8平方米;
食品处理区面积与就餐场所面积、供应的最大就餐人
数相适应;
各相应功能区面积比例合理;
加工场所按原料、半成品、成品的顺序予以布局;

食品处理区应按照原料进入、原料处理、半成品加
工、成品供应的流程合理布局,食品加工处理流程宜
为生进熟出的单一流向,并应防止在存放、操作中产
生交叉污染。
 成品通道、出口与原料通道、入口,成品通道、出
口与使用后的餐饮具回收通道、入口均宜分开设置。

9
(3)各功能间设置
•食品处理区应设在室内;
•应设有相应功能间(粗加工、烹调、备餐、洗
消、货物存放等场所),可以设或不设独立隔
间;
•进行凉菜配制、裱花操作,应分别设置相应专
间;
•食堂备餐间应为独立隔间的场所。
10
(4)设施卫生
•
•
•
•
•
•
•
•
•
•
•
•
地面与排水;
墙壁与门窗;
屋顶与天花板;
厕所;
更衣场所;
库房;
专间;
洗手消毒设施;
供水设施;
餐用具清洗消毒和保洁设施;
防尘、防鼠、防虫害设施;
废弃物暂存设施。
11
(4)通风、采光、照明
• 食品处理区应保持良好通风;
• 烹调场所应采用机械排风;
• 采用空调设施进行通风的,就餐场所空气应符合
GB16153《饭馆(餐厅)卫生标准》要求;
• 加工经营场所应有充足的自然采光或人工照明;
• 安装在食品暴露正上方的照明设施宜使用防护罩。
12
2、卫生管理与管理制度
13
• 《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二条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建立
健全本单位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职工食品安全知
识的培训,配备专职或者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做好对
所生产经营食品的检验工作,依法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
• 食堂的卫生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食品采购、储存、
加工、销售全过程和人员录用培训、健康管理等相关环节
的全面卫生管理。因此要通过设置与自身经营规模、品种、
档次相适应的食品卫生管理机构,建立健
全一套有效的卫生管
理制度和岗位职责,
才能实施全面有效的
卫生管理工作。
14
卫生管理机构及管理人员
• 应设置卫生管理职责部门,对本单位食品卫生负全
面管理职责。
• 餐饮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是食品卫生安全的
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的食品卫生安全负全面责任。
• 《学校食堂和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第二十
四条:学校应建立主管校长负责制,并配备在职或
兼职食品卫生管理人员。
15
卫生管理机构及管理人员(续)
• 食品卫生管理员应具备高中以上学历,有从事食
品卫生管理工作的经验,参加过食品卫生管理员
培训并经考核合格,身体健康并具有从业人员健
康合格证明。
• 加工经营场所面积1500㎡以上的餐馆、食堂及连
锁经营的生产经营者应设专职食品卫生管理员,
其他生产经营者的食品卫生管理员可为兼职,但
不得由加工经营环节的工作人员兼任。
16
食品卫生管理制度(SSOP)
• 食品卫生管理制度是指餐饮单位及其主管
部门对餐饮加工与服务过程制定并实施的
一整套卫生管理办法,包括管理事项与要
求、职责划分、奖惩、检查与评比。
17
卫生管理制度
•
•
•
•
•
•
•
•
•
•
•
•
食品原料采购与索证制度
验收管理制度
仓储管理制度
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制度
初加工管理制度
烹调加工管理制度
面食制作管理制度
凉菜制作卫生管理制度
餐具洗消管理制度
餐厅卫生管理制度
配餐间卫生管理制度
留样管理制度
18
卫生管理制度(续)
•
•
•
•
•
•
•
•
•
•
•
•
•
食品卫生管理员制度
食品卫生综合检查制度
从业人员健康检查管理制度
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制度
从业人员个人卫生管理制度
工作衣帽清洗管理制度
设备(工具、容器)清洁制度
设施清洁制度
各类场所及设施的维修保养制度
有毒有害物管理制度
投诉管理制度
废弃物处理管理制度
废弃食用油脂管理制度
19
岗位职责
•
•
•
•
•
•
•
•
•
•
•
食品卫生管理员岗位职责
厨师长岗位职责
采购员岗位职责
验收员岗位职责
仓管员岗位职责
切配岗位职责
烹煮岗位职责
凉菜冷盘岗位职责
点心面食制作岗位职责
餐具洗消岗位职责
餐厅服务岗位职责
20
如何正确使用食品添加剂?
• 什么是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是为了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
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
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 人工合成食品添加剂:通过化学反应得到;
天然食品添加剂:利用动植物或微生物的代谢产
物等作为原料,经过提取所得的物质;
复合食品添加剂:由两种以上单一品种的食品添
加剂经物理混匀而成的食品添加剂。
21
食品添加剂的分类
• 根据食品添加剂用途的不同,大体可将其
分为21类(不包括香料及加工助剂)。
包括酸度调节剂、漂白剂、防腐剂、膨松
剂、着色剂、乳化剂、护色剂、酶制剂、
增味剂、水份保持剂、稳定和凝固剂、甜
味剂、增稠剂、抗氧化剂、胶姆糖基础剂、
面粉处理剂、被膜剂、营养强化剂等
22
食品添加剂的作用
• 增加食品的保藏性,防止腐败变质; 防腐剂、抗氧
化剂
• 改善食品的感官性状; 着色剂、香料、乳化剂、
增稠剂等
• 利于食品新品种的开发;
• 利于食品加工操作; 澄清剂、助滤剂、消泡剂
• 保持或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 防腐剂、抗氧化剂、
食品营养强化剂
• 满足其它特殊需要; 甜味剂、水分保持剂
• 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23
正确使用需遵循的原则
• 符合有关食品添加剂的卫生法律、法规、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
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
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卫生规范
• 食品添加剂对食品的营养素不应有破坏作用,也
不得影响食品的质量和风味;
• 不得用于掩盖食品腐败变质等缺陷;
• 不得使用食品添加剂制售假冒伪劣食品;
• 使用食品添加剂后不得分解产生有毒物质。
24
餐饮业滥用食品添加剂的主要现象
• 超范围、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 使用非食品级食品添加剂;
• 使用非食用物质作为食品添加剂。
25
超范围、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 滥用含硫漂白剂;
硫黄:限于蜜饯凉果、水果干类、干制蔬
菜、经表面处理的鲜食用菌和藻类、干制
的食用菌和藻类、粉丝、粉条、食糖等熏
蒸使用;
• 滥用着色剂;
• 误将亚硝酸盐当作食盐使用。
26
使用非食品级食品添加剂
• 个别餐饮单位为了片面减少成本,追求单
纯的经济利益。
食用色素----工业用染料
食品级碳酸氢钠----工业用碳酸氢钠
27
使用非食用物质作为食品添加剂
•
•
•
•
三聚氰胺;
甲醛;
吊白块;
膨砂;
28
3、从业人员卫生健康和个人卫生
29
• 人员健康管理
• 食品卫生知识培训
• 个人卫生管理
30
(1)、人员健康管理
• 预防性健康检查 餐饮加工、服务人员、临时工、季节工应
获得健康证明后才能上岗。
• 周期性健康检查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每年必须至少进行一
次健康检查,对象为所有餐饮加工、服务人员。
• 日常健康检查 随时进行医学观察,及时发现并报告患有的
可能污染食品的疾病。这比预防性体检每年一次的健康检
查更重要。尤其是在特定时期(重大活动、季节变更、传
染病流行等)。
31
• 《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并
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
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
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员,不得
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每年应当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
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
• 日常观察到下列症状时,应暂停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或采取特殊的防护措施:腹泻;手外伤,烫伤;皮肤湿疹、
长疥子;咽喉疼痛;耳、眼,鼻溢液;发热;呕吐。
32
(2)、食品卫生知识培训
• 餐饮行业的从业人员文化水平低,卫生意
识差,法律意识淡薄,是影响餐饮食品卫
生最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加强对食品从业
人员进行卫生知识教育和培训,对保证食
品卫生、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起到事
半功倍的作用。
33
食品卫生知识培训(续)
• 食品卫生知识培训的组织
餐饮单位自身(专业培训机构),具体组
织工作有卫生管理员实施。
• 培训的对象
厨师、加工人员、服务员、采购、仓管员
等
34
食品卫生知识培训(续)
• 培训的形式和效果
培训形式多样化(讲座、录像、现场操作
示范等);
培训要有针对性,要针对从业人员自身条
件和特点,结合所从事的岗位进行培训;
• 做好培训记录和考核
35
(3)、个人卫生管理
•
•
•
•
•
1、保持双手清洁;
2、衣帽、首饰;
3、工作服管理;
4、重视操作卫生;
5、养成良好习惯 。
36
(3)、个人卫生管理
卫生习惯1-保持双手清洁:
手是人体接触食品最多的部位,手是肠道传染病传
播的重要媒介。手在每天生活中接触东西最多,如梳
头、穿衣、剔牙、抠鼻、翻书、数钱、上厕所等都离
不开手。手能把存在于粪便、鼻腔、皮肤和其他部位
的病原体传播到食品上。
将手指在琼脂培养基表面按印后细菌生长茂密,证
明手上有无数细菌存在。食品生产经营人员经常接触
生食品,如果用同样的手去拿熟食品.就可能将手上
的致病性微生物得以传播,危害公众健康。
37
必须洗手的情形
1、工作开始之前。
2、大小便以后。
3、中途离开岗位、休息
或饮食后。
4、接触生肉、蛋、蔬菜
及不干净的餐具、容器等
之后。
5、捡拾污物或直接处理
废弃物后。
6、洗手后经过两小时又
继续烹饪、加工时。
38
正确的洗手程序:
1、用水湿润双手后擦肥
皂,充分起泡,两手交叉
搓洗双手的各个部位,应
洗到腕部以上并用刷子刷
指甲剔除污秽。
2、用流水充分冲洗手上
的肥皂泡;重要岗位人员
还应在3%的漂白粉中浸
泡2 min,或用75%酒精
消毒。
3、最后用一次性餐巾或
用经消毒的毛巾擦干,或
用暖风吹干。
39
卫生习惯2-衣帽、首饰
• 工作服(包括衣、帽、口罩)宜用白色(或浅色)
布料制作,也可按其工作的场所从颜色或式样上
进行区分,如粗加工、烹调、仓库、清洁等;
• 每名从业人员应有两套或以上工作服;
• 从业人员上厕所前应在食品处理区内脱去工作服;
• 待清洗的工作服应放在远离食品处理区处;
• 工作时禁止佩带珠宝和首饰等;
• 头发不得露于帽外 。
40
卫生习惯3-重视操作卫生
• 不应浓艳化妆、涂抹指甲油、喷酒香水;
• 工作时不得抽烟、吃零食、挖耳、措鼻涕,不
得面对食品打喷嚏或咳嗽;
• 操作人员不得接触不洁物品,手外伤时不得接
触食品或原料,经过包扎治疗戴上防护手套后,
方可参加不直接接触食品的工作;
• 生产车间不得带入或存放个人生活用品,如衣
物、食物、烟酒、雨具、药品以及化妆品等。
41
卫生习惯4-养成良好习惯
• 操作时应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专间的工作人
员需戴口罩),头发不得外露、不得留长指甲、
涂指甲油,不得佩带饰物;
• 操作时手部应保持清洁,操作前手部应洗净。接
触直接入口食品时,手部还应进行消毒;
• 衣着整洁.不乱丢物品,不随地吐痰;
• “四勤” (勤理发、勤洗澡、勤换衣和勤剪指
甲);
• 见脏就扫,见污就除,及时冲洗,清扫、消毒工
作场所;
• 个人衣物及私人物品不得带入食品处理区;
• 不在食品处理区内从事与食品加工无关的活动。
42
下一部分内容是:
学校饮用水卫生管理
43
学校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
• 生活饮用水是指供应人们日常饮用
和日常生活的用水
• 水质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 集中式供水、分散式供水
• 城市、农村
44
学校生活饮用水供水方式
• 市政供水:是指城市自来水供水企业以
公共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向学校提供的
饮用水。
• 自备供水:指学校自备的生活饮用水供
水系统,即自建水厂。
• 二次供水:指将来自集中式供水的管道
水另行加压、贮存,再送至学校供水。
• 分散式供水:指以浅井水、泉水、江河、
湖塘、雨雪水、窖水等为生活饮用水的供
水。
45
自备水源主要卫生问题
• 水质合格率低
• 主要原因
 一些单位水源取自地表水,易受污染
 大多水质处理工艺简单、设备简陋,
不能保证对水质进行科学规范的净化消
毒处理
 管理松懈,责任心不强,没有定时投
放消毒药品及清洗蓄水池
46
二次供水水质主要卫生问题
•肉眼可见物及红虫
•浊度及色度高
•微生物超标可引起肠道传染病
暴发流行
•余氯的消降低导致红虫、微生
物的生长,是水质卫生最不安全
因素
47
学校饮用水卫生管理要求
•制定和落实卫生管理制度,有卫生管理人员
•制定饮用水污染事故的报告制度和应急预案
•定期清洗、消毒供水设施
•定期检验水质
•做好水源、供水设施及其周围环境保护
如:水源周围30米无污染源、设施加盖上锁、
溢流管防虫、防流窜
•使用合格的消毒剂和涉水产品(卫生许可批件)
•直接从事管水的人员体检、培训
48
学生饮水卫生管理
•提供充足的开水
•合格的直饮水
49
学校直饮水卫生问题
•桶装水缺乏基本的卫生防护,放
水过程细菌通过不良环境空气进入
•产品质量不佳,未经卫生许可
•保养不规范,停水后恢复供水未
清洗消毒
•管道直饮水设计、管理不规范,
水质达不到要求
50
学校直饮水卫生要求
•饮水机应放置在卫生条件良好的地方;直
饮水净水机房独立设置,通风良好;加强
周围环境卫生防护
•索证,采购有卫生许可的桶装水;直饮水
设备取得卫生部涉水产品批件,安装经过
检验;管材管件取得省级卫生许可批件
•假期停用后应放水、清洗消毒,更换鲜水
•建立并落实运行管理及卫生防护制度
51
下一部分内容是:
食物中毒及其预防
52
食物中毒及其预防
• 食物中毒的定义
• 食物中毒的分类及流行病学特点
• 食物中毒现状
• 食物中毒的现场处理及报告
53
定义
食物中毒(food poisoning)是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
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
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不属于传染病)急性亚急性疾病。
食物中毒属食源性疾病的范畴,是食源性疾病中最常
见的疾病。既不包括因暴饮暴食而引起的急性胃肠炎、食源
性肠道传染病(如伤寒)和寄生虫病(如旋毛虫),也不包
括因一次大量或长期少量多次摄入某些有毒、有害物质而引
起的以慢性毒害为特征(如致癌、致畸、致突变)的疾病。
《食品安全法》把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
源于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危害或者可能有危害的事故称为食
品安全事故。
54
食物中毒及其预防
引起食物中毒的食品:
1、被致病菌和/或毒素污染的食品;
2、被有毒化学品污染的食品;
3、外观与食物相似而本身含有有毒成分的物质,
如毒蕈;
4、本身含有有毒物质,而加工、烹调不当未能将
毒物去除的食品,如河豚鱼;
5、由于储存条件不当,在储存过程中产生有毒物
质的食品,如发芽的马铃薯、霉变粮食等。
55
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
1、发病的季节性特点:发生的季节性与食物中毒的种
类有关,细菌性食物中毒主要发生在5-10月份,化学性食
物中毒全年均可以发生。
2、发病的地区性特点:绝大多数的食物中毒的发生有
明显的地区性。
3、引起食物中毒的食品种类分布特点;
4、食物中毒原因分布特点:微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仍
是最常见的食物中毒,其次为化学性食物中毒。
56
食物中毒的分类
按病原物分类,可将食物中毒分为五类。
1、细菌性食物中毒:指摄入含有细菌或细菌毒素而引起的食物
中毒;是食物中毒中最多见的一类,通常发病率较高,但病死率较低。
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5-10月最多;
2、真菌性食物中毒:指食用被真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物而引起
的食物中毒;食品中的真菌毒素用一般烹调方法加热处理不能破坏,
发病率较高,死亡率也较高;发病的季节性及地区性均较明显;
3、动物性食物中毒:指食用动物性有毒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
发病率及病死率均较高;
4、有毒植物中毒:指食用植物性有毒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发
病特点因引起中毒的食品种类而异;
5、化学性食物中毒:指食用化学性有毒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
发病的季节性、地区性均不明显,但发病率及病死率均较高。
57
我省食物中毒现状及特点
(一)中毒场所:家庭发生起数位居各类场所的首位,
家庭食物中毒主要发生在农村,农村家宴发生食物中毒呈逐
年上升趋势;其次是集体食堂,尤其是学生食物中毒屡有发
生,对学生健康和学校正常教学秩序造成较大影响。由于学
校学生食物中毒必须按重大食物中毒报告,学生食物中毒在
重大食物中毒报告的数量中比例较大;
(二)季节分布:我省食物中毒第3季度为高峰期;
(三)中毒食品种类:动物性食品(主要为肉及肉制品、
水产品)引起的中毒起数较高;
(四)中毒原因:化学性食物中毒比例较高,其次是微生
物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以蔬菜中有机磷、自然毒素
(河豚鱼、毒蕈、麻痹性贝类)及误食有毒物(毒鼠强、氟
乙酰胺)较突出。在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中,副溶血性弧菌引
起的食物中毒数量最多。
58
食物中毒诊断
食物中毒的诊断主要以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中
毒病人的潜伏期、特有的临床表现为依据,并经过
必要的实验室诊断确定中毒的病因。
目前食物中毒调查往往依赖于实验室诊断,而
忽视了流行病学和卫生学调查资料的收集和分析。
59
食物中毒诊断
食物中毒特征:
中毒病人在相近的时间内均食用过某种共同的可疑食品,未食
用者不发病。停止食用该种食品后发病很快停止。


同起食物中毒病人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
 潜伏期一般较短,病程依致病病原的种类和中毒个体差异而不
同。

一般无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染。
 从中毒食品和中毒病人的生物样品中检出能引起与中毒临床表
现一致的致病病原。
 未取得足够的实验室诊断资料时,可判定为原因不明食物中毒,
60
必要时可由3名副主任医师以上的食品卫生专家进行评定。
食物中毒处理
1、一旦发生食物中毒,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取
下列紧急措施:


A、立即停止食用可疑中毒食品;

B、可使用紧急催吐方法尽快排除毒物;

C、尽快将中毒病人送往就近医院诊治。
2、注意保留导致中毒的可疑食品及病人吐泻物,保护好
现场,并及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协助卫生行政部
门的调查处理。

3、根据不同的中毒食品,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对中毒场
所采取相应的消毒处理。

61
食物中毒报告--《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

发生食物中毒或者疑似食物中毒事故的单位和接收食
物中毒或者疑似食物中毒病人进行治疗的单位:应及时
向所在地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填写《食物中
毒报告登记表》,并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卫生行政
部门。
6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
突发事件监测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发现下列情
形之一的,应当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
主管部门报告;接到报告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2小时
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并同时向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
管部门和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一)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
(二)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
(三)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
(四)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的。
63
食物中毒报告
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
 1、一次食物中毒人数30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
 2、学校、幼儿园、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食物中毒,
一次中毒人数5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
 3、地区性或全国性重要活动期间发生食物中毒,一次
中毒人数5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
64
餐饮食品安全制备守则(WHO)
•
•
•
•
•
•
•
•
•
•
食品原料选购应符合原料卫生(要求)标准;
食品应烧熟煮透;
烹调好的食品应尽快食用;
烹调好的食品应妥善储存;
储存备用的熟食食用前应彻底回烧;
生熟食品应避免污染;
加工制作食品时应勤洗手;
保持厨房加工设备的清洁卫生;
防止食品被病媒虫害接触污染;
使用清洁卫生的水源。
65
祝
大
家
开
心
顺
利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