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數學家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國際數學家

著名數學家
http://file.sysh.tc.edu.tw/~dick/mathematics.htm
1

阿基米德(Archimedes)、牛頓(Issac Newton)
高斯(Carl Friedrich Gauss) 和,被譽為有史以
來的三大數學家。
2
ARCHIMEDES 阿基米德
西元前287~前212年,古希臘偉大的數學
家兼科學家
3
阿基米德 (Archimedes)
『給我一個立足點,我就可以移動地球。』
 『勿毀我圓。』


4


阿基米德大約在公元前287年出身於西西里島上的希
臘城市敘拉古,父親菲迪阿斯是 一位天文學家,提
供他良好的教育機會。
一個著名的故事是:敘拉古的亥厄洛(Hiero)王叫金
匠造一頂純金的皇冠,因懷疑裏面摻有銀,便請阿
基米德鑑定一下。就在他走進浴缸裡洗澡的時候,
看見滿出去的水,同時入水愈深,自我感覺身體愈
輕,突然,阿基米德高興得跳起來,一時忘了自己
是光著身體!赤身從浴缸中跳出,口中大呼:『尤
里卡!尤里卡!』』﹝希臘語enrhka,意思是『我
知道了!我知道了!』﹞
5
阿基米德 (Archimedes)

流體靜力學的基本原理,總結在他的名著《論
浮體》﹝On Floating Bodies﹞中,後來以
『阿基米德原理』著稱於世。

物理學之父。
三本是講平面幾何: 圓的量度,拋物線的求積
和論螺線
 有兩部是講立體幾何:論球和圓柱和論劈錐曲
面體和球體

6
主要貢獻
1.導出部分球體的體積、迴轉體的體積(橢

球、迴轉拋物麵、迴轉雙曲面)。
 2.他討論阿基米得螺線(例如:蒼蠅由等速旋

轉的唱盤中心向外走去所留下的軌跡),

圓,球體、圓柱的相關原理。
 3.算出球的表面積是其內接最大圓面積的四

倍。

7
主要貢獻
4.阿基米得將歐幾理得提出的趨近觀念作了有

效的運用,他提出圓內接多邊形和相似圓外

切多邊形,當邊數足夠大時,兩多邊形的周

長便一個由上,一個由下的趨近於圓周長。

他先用六邊形,以後逐次加倍邊數,到了九

十六邊形,求π的估計值介於3.14163和

3.14286之間。。

8
主要貢獻
5.阿基米德最得意的傑作是導出

圓柱內切球體的體積是圓柱體積的三分之

二倍。

這定理就刻在他的墓碑上,也成為他名垂千

古的一大註記。

9

公元前212年羅馬軍隊攻入敘拉古,並闖入
阿基米德(75歲)的住宅,看見一位老人在
地上埋頭作幾何圖形,阿基米德怒斥士兵:
『站開些,小子,不要踩壞我的圖!』士
兵拔出短劍,刺死了這位曠世絕倫的大科
學家,阿基米德竟死在愚蠢無知的羅馬士
兵手裏。


參考書目:《 數學家的傳奇 九章》《未知中的已知 凡
異》《青少年百科叢書3科學的發現 謙謙》 及網路
10


在數學史方面,現代最驚人的發現之一是丹麥語言
學家海伯格﹝Heiberg﹞於1906年在土耳其君士坦丁
堡發現的阿基米德的長期失傳的著作,後以《阿基
米德方法》﹝Method﹞為名刊行於世。
《阿基米德方法》的中心思想是:要計算一個未知
量,先將它分成許許多多的微小量,再用另一組微
小量來和它比較,而後者的總體該是較易計算的。
於是通過比較,即可求出未知量來。這實質上就是
積分法的基本思想。阿基米德的睿智,業已伸展到
17世紀中葉的無窮小分析領域裏去了。阿基米德運
用這種富有啟發性的方法,獲得大量的輝煌成果,
為後人開闢了一個廣闊的領域。
11
牛
頓 (ISAAC NEWTON)
德國於1993年1月
14日發行,在他的
350週年誕辰
蘇聯於1987年10月
8日發行
『我不作假說。』
『如果我比其他人看得遠一些,那是因為我站
在偉人的肩膀上的緣故。』
1642~1727
12

牛頓於西元 1642 年聖誕節,誕生於英國林肯
郡的沃爾斯索普(Woolsthorpe)村,小時候 便
愛親自動手做小機械之類的玩藝兒,曾設計了
水鐘與玩具磨坊等不同於其他兒童的創造。
1661年6月,他以"減費生"身份考入劍橋大學
三一學院。但當時牛頓的興趣是在化學的領域。
他入學考試的歐氏幾何成績並不理想,甚至在
大學期間,差點放棄科學而改念宗教學。在他
大學中讀了笛卡兒(Descartes)著"La
Geometrie(幾何學)"使他對數學產生興趣。
13
14
15

1664 年底, 牛頓似乎精通了所有數學的知識,
並開始將數學應用在各方面 的領域。 大學畢
業1665這年,倫敦流行瘟疫,他回老家。有一
天,晚餐過後,牛頓在自己的房間裏看伽利略
的《對話》,不一會兒"撲通"一下,像有甚麼
東西落在院裏,接著又是一下。牛頓合上《對
話》,到庭院樹下踱著步子,想著剛才那聲音。
忽然又是"撲通"一聲,一個熟透的蘋果擦著他
的肩膀,跌落在自己的腳邊。牛頓蹲下拾蘋果
時,抬頭看見了那輪明月,不免尋思:蘋果熟
了就會落到地上,那月亮為甚麼不會落下來呢?
再者,這蘋果為甚麼不會與月亮一樣,飄上天
卻非要往地上落不可呢?為甚麼月亮繞著地球
轉,也不會飛走?
16

牛頓的主要貢獻:
1668年製成第一架反射式望遠鏡。
 1669年,在他老師巴羅(Barrow)辭職後,繼任
為三一學院的數學教授;同年用級數展開法計
算雙曲線下的面積,同時發明了二項式定理及
在著書"無限項方程式分析"中談到微積分基本
定理。
 1672年2月,牛頓在皇家學會上宣讀了《光和
顏色的新理論》的論文,歸納了十三個命題。
牛頓並因此而創立了光譜理論。

17
1679 年,牛頓用新的測度計算地球的半徑,並
同時利用自己發明的微分法來理解行星在橢圓軌
道上的運動, 而導出他的 萬有引力公式。
 1686年,公佈有萬有引力的巨著《自然哲學的數
學原理》。1687年夏天,這部科學史上劃時代的
巨著《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終於由哈雷
(Edmund Halley,1656~1742,哈雷慧星的名字由
來) 的主持和資助出版了。這是從哥白尼到牛頓
時期動力學和天文學上所有發現的系統總結和發
展。它以嚴密的數學推理和天文觀測相結合,對
物質的組成、相互作用和運動規律做了全面的論
證,從而建立起一個完整的普遍的力學理論體系,
被譽為所有科學著作中最偉大的一本。

18
牛頓在萬有引力問題上的具體貢獻,歸納
起來有三點:第一,運用積分法證明球體
的引力場可以看作質量集中在球心上的質
量來處理;第二,得到了正確的萬有引力
定律數學表達式;第三,把引力理論應用
到一切物體之間,使之具有普遍性,確定
了天體之間的引力和地球上的引力的同一
性。
 1696年3月29日,他搬家到倫敦。1699年正
式升任為造幣廠廠長,同年被選為巴黎科
學院院士。

19



1703年11月30日,他被選為皇家學會會長。1704年
發表《光學》和《曲線求積法》。1705年,他被封
為貴族。1707年《算術通論》出版。1711年《用無
窮多項方程的分析》出版。
1727年2月28日,牛頓以85歲高齡在倫敦剛剛主持了
皇家學會的一次會議,突然膽結石症發作,一陣酸
痛昏迷過去。1727年3月,牛頓病逝,死後葬於威斯
敏斯特大教堂,享年85歲。
參考書目:《數理化通俗演義(上) 理藝》《數學的故
鄉 王懷權》 《大數學家 九章》 《物理發展史上的里程
碑 凡異》及網路
20
高斯( CARL FRIEDRICH GAUSS )
德國於1977年4月19日
發行,紀念
高斯的200週年誕辰
德國於1955年2月23日
發行,紀念高斯的100
週年忌辰
『寧可少些,但要好些。』
 『數學是科學裏的皇后,而數論是數學中的女王。』
1777~1855

21
被譽為「數學王子」的德國大數學家,物理學
家和天文學家。1777年4月30日生於不倫瑞克,
1855年2月23日卒於格丁根。
 德國大數學家高斯是德國最偉大,最傑出的科
學家,如果單純以他的數學成就來說,很少在
一門數學的分支裡沒有用到他的一些研究成果。

22

一個著名的故事亦可以說明高斯很小時就有很快的計算能力。
當他還在小學讀書時,有一天,算術老師要求全班同學算出
以下的算式:
1 + 2 + 3 + 4 + ....+ 98 + 99 + 100 = ?
在老師把問題講完不久,高斯就在他的小石板上端端正正地寫
下答案5050,而其他孩子算到頭昏腦脹,還是算不出來。最
後只有高斯的答案是正確無誤。

原來





1 + 2 + 3+……………………+98+99+100
100+99 +98+……………………+ 3+ 2+ 1
101+101+101+…………………+101+101+101=101×100=10100 ,
10100 ÷2=5050 。
按:今用公式表示 1 + 2 + ... + n

23

還不到三歲的時候,有一次,他看作水泥工廠
工頭的父親在算工人的薪水,最後在好不容易
算出來的時候,嘆一口氣,說出數字,準備記
下來,高斯便開口說:「爸爸,你算錯了,應
該是這樣的......!」高斯爸爸懷疑的再算一
次,結果真的是高斯說的總數。
24

高斯的老師布特納認為遇到了數學神童,覺得
沒有能力教他,就掏腰包從漢堡郵購一本高等
算術讓高斯研讀,和十八歲的助教巴陀
(Martin Bartels)在研討上往來密切,高斯很
高興和比他大差不多十歲的老師的助手一起學
習這本書。經過巴陀(Martin Bartels)的介紹,
高斯認得了卡洛林學院的教授勤模曼
(Zimmermann),再經由勤模曼的引薦得以晉見
費迪南公爵 ( Duke Ferdinand )。
25
 高斯在十一歲的時候就發現了二項式
 定理 ( x + y )n的一般情形,這裡 n可
 以是正負整數或正負分數。當他還是
 一個小學生時就對無窮的問題注意
 了。
26
高斯的學校生涯



在費迪南公爵的善意幫助下,十五歲的高斯進入一間
著名的學院(程度相當於高中和大學之間)。在那裡
他學習了古代和現代語言,同時也開始對高等數學作
研究。
他專心閱讀牛頓、歐拉、拉格朗日這些歐洲著名數學
家的作品。他對牛頓的工作特別欽佩,並很快地掌握
了牛頓的微積分理論。
1795年10月他離開家鄉的學院到哥庭根 ( Gottingen )
去念大學。哥庭根大學在德國很有名,它的豐富數學
藏書吸引了高斯。許多外國學生也到那裡學習語言、
神學、法律或醫學。這是一個學術風氣很濃厚的城市。
27

起初在當個語言學家還是當個數學家二者
之間猶豫不決,他決定獻身於數學是1796
年3月30日的事。在數論方面的研究,高斯
從數目本身著手。從小就拿數目字作各種
運算的實驗,更確切的說,他在玩數字,
由此他發現了數目字之間的關係和定理。
28

希臘的數學家早知道用圓規和沒有刻度的直尺
畫出正三、四、五、十五邊形。但是在這之後
的二千多年以來沒有人知道怎麼用直尺和圓規
構造正十一邊、十三邊、十四邊、十七邊多邊
形。還不到十八歲的高斯發現了:一個正 n
邊形可以用直尺和圓規畫出當且僅當 n 是底
下兩種形式之一:
29

註:十七世紀時法國數學家費馬 ( Fermat )
以為公式在 k = 0, 1, 2, 3, ....給出素數。
(事實上,目前只確定 F0,F1,F2,F4是質數,
F5不是)。

1796年,當他差一個月滿十九歲時,在期刊上
發表「關於正十七邊形作圖的問題」。
30

1797年時高斯在他的日記上寫,他有許多數學
想法出現在腦海中,由於時間不定,因此只能
記錄一小部份。幸虧他把研究的成果寫成一本
叫<算學研究>,並且在二十四歲時出版,這
書是用拉丁文寫,原來有八章,由於錢不夠,
只好印七章,一般同餘、一次同餘、冪剩餘、
二次同餘、二次型式、應用、分圓。這包括算
術基本定理:每一個大於1的正整數,都可唯
一寫為質數的乘積。這書可以說是數論第一本
有系統的著作。
31

1799年高斯呈上他的博士論文,這論文證明了
代數一個重要的定理:任何一元代數方程都有
根(每一個單變數的多項式都可分解成一次式
或二次式)。這結果數學上稱為”代數基本定
理”。高斯認為這個定理是很重要的,在他一
生中給了一共四個不同的證明。
32

1855年2月23日心臟病發逝世。1877年布雷默
爾奉漢諾威王之命為高斯做一個紀念獎章。上
面刻著:『漢諾威王喬治V. 獻給數學王子高
斯』,自那之後,高斯就以〝數學王子〞著稱。

參考書目:《高斯 凡異》《數學史概論 曉
園》 及網路
33
關孝和






關孝和(Seki Takakazu,約
1642~1708年),日本數學
家,和算時期承先啟後的大
家,發展筆算代數、行列
式,創立追求圓周率的新方
法,並得到球體積公式。
34
時代背景

日本從大化革新開始,先後派遣隋使,遣唐使及
留學生到中國,曆算之學也隨著諸種文物輸往日
本。這期間中國的主要算書日本都有,但是數學
並沒有相應的水準。

十六世紀末,豐臣秀吉征韓,中國文物第二次大
量輸往日本,其中包括了《算學啟蒙》及《算法
統宗》這兩本算書,受其影響,日本發展了獨具
風格的和算,直到明治維新之後,才因與西方接
觸而有改變。
35
 重要發現









中國的天元術原本是利用算籌立方程式,解方程
式。日人澤口一之寫成《古今算法記》(1671
年)。關孝和發揮遺題繼承的精神,著成了《發微
算法》一書,將天元術的內容,利用省略符號,表
成筆算式的代數。大致說來,關孝和的代數就是多
項式及其方程式的推演與計算,只不過用的是甲、
乙、丙等與現代截然不同的符號。代數筆算化是和
算的重大成就之一,也標示著和算從中國數學脫胎
而自主的一個里程碑。
36
重要發現
除了發展筆算代數外,關孝和還為了解三個聯立
 的二次方程式,而創造了三階行列式,並推廣到
 四、五階。此外,他也發展了求得「方垛」kp和
 1p + 2p + 3p +…+ np方法。
 和算另一大成就是有關圓與球的研究,也就是和
 算後期所稱為「圓理」。

37
和算求圓周率的方法和Archimedes的一樣。從直徑
 為1的圓內接正四邊形開始,利用公式

逐次計算內接正m邊形的一邊長am。設內接正2n邊
 形的總長是 sn(=2na2n)。和算家曾算到s17,實際

計算得到圓周率9位正確的小數,然而他們不知道
 正確到什麼程度,而取π值為3.1415。

38
到了關孝和,圓周率的求法有了革命性的改
變。由 s2,s3,…,s17,他計算兩和之差
 d3=s3-s2,d4=s4-s3,…, d17=s17-s16,及這
 些差的兩兩之比d3/d4, …,d17/d16。他發現這
 些比值逐漸變小,但幾乎都相等。因此為了
 求得π的近似值,而假定d17/d16以下的比值
 都相等。如此,則π=3.14159265359可寫成
 為等比級數之和,而得使圓周率增加到 11
 位,可惜關孝和也無法確定如此之準確度。

39

關孝和的大弟子建部賢弘(Takebe Katahiro,
1664~1739年)做進一步的研究,一樣只算到
s17 ,卻可得π的小數到 40 位,但他一樣無
法確定其準確度。建部賢弘還得到冪級數的展
開,把和算帶往微積分的途徑。然而可惜的是,
誤差估計,或推而廣之,一般証明的觀念與能
力的欠缺,卻是整個和算圓理中最弱的一環,
因此和算終究未能進入微積分的殿堂。(關孝
和的球體積公式是猜到的,而不是理論推得
的!)
(節錄自科學月刊第十八卷第二、第三期的文
章《和算──日本的傳統數學》。)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