擂茶的製作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擂茶的製作

擂茶的起緣:
擂茶為客家人招待貴賓的一種茶點,擂既研磨之意,以陶製擂碗將茶
葉.芝麻.花生.等多種原料研磨成粉,加入冷熱開水沖泡調勻後飲用.擂
茶能充飢解渴,也能當保健飲料飲用.
擂茶別名[三生湯],據古書記載.相傳三國時代的張飛帶領官兵進
攻武陵時,官兵將士都感染瘟疫無力作戰,當時有位草藥醫師前輩,有
感於蜀君紀律嚴明,便奉獻祖傳的除疫秘方,以生茶生薑生米共同磨
成糊漿後煮熟而飲用,結果是湯到病除,擂茶之名便由此相傳下來.目
前在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客家人及移民,以及湖南廣東福建等
地區的民眾皆有飲擂茶的習慣.在台灣地區則以新竹.桃園.台北.花蓮.
美濃....等地區的客家庄仍然保留這種美味文化.客家人的擂茶,茶味
純,香氣濃,不僅能生津止渴,清涼解暑,而且還有健脾養胃,滋補長壽之
功能.一般推測,擂茶之所以成為客家飲食,可能是因為擂茶的主原
料『米仔』和茶葉等材料輕巧容攜易帶、且食用方便,不易長米蟲,
為客家人逃難中發展出的特殊飲食。
擂茶的工具
一、擂缽:以陶土拉胚製成。
二、擂捧:以芭樂、油茶樹幹為主要取材,選大小
適中,長約 40 cm 鋸切後陰乾,再去皮即可使用
擂茶的材料
(一)
(二)
子仁
(三)
傳統式材料:綠茶 (生)、芝麻 (生)、花生 (炒熟)
改良式材料:綠茶 (生)、芝麻 (生)、花生 (生、熟皆可,亦可不用)、松子仁 (生)、葵花子仁 (生)、南瓜
(生) 以上材料比率:茶葉3、芝麻3、其餘材料1
主原料米仔:米經過浸、蒸、曬、炒過程,變成易貯存、可速食的米仔。
擂茶的製作 :
(一) 傳統作法:將傳統材料放入特製的擂缽中,用擂棍慢慢擂成末,中間過程並不斷加開水,使材料娭成漿狀,
極為費工費時,有食用擂茶的家庭,連小孩都加入擂茶行列。
(二) 現代作法:1. 茶葉、芝麻以乾果機打碎備用。
2. 其餘材料可混合打碎,最後再加入松子仁一起打碎用。
3. 以上材料放進擂缽加入適當開水,用擂擂勻,並加入香菜或九層塔及適量的鹽。
4. 沖入沸開水即可與米仔共同食用。
擂茶的吃法
(一) 茶點用:可配合米仔、米粿、糕餅一起食用,別有風味。
(二) 正餐用:傳統是加『米仔』共食,用米飯亦可。當正餐時可炒一些萵苣、椰菜等綠色蔬菜,豆乾、花生、蘿
蔔乾、四季豆至蝦仁等都可當配菜。
客家人製作的糍粑,已經成了文化傳承之一。
無論婚喪喜慶,或廟會拜拜,客家人總要舂打大量的糍粑,以饗賓客。
糍粑是用糯米磨漿蒸熟後,用棍子攪拌至黏稠凝結,
或者以杵臼大力搥擊,增加黏度,稱為打糍粑。
常見一群鄉親聚在一起,漿熱騰騰的糍粑,用筷子夾剪成小塊,
沾上花生粉、糖粉來吃,有吃有玩,快樂得不得了。
糍粑的來源,據說源自古人在舂米的時候,
不願意浪費殘留在臼底的碎米,想出物盡其用的方法,
因此有了這種將蒸熟的糯米,舂成黏糊狀,再作成柔軟點心的結果。
糍粑的作法有許多種,較古老的方式,是直接將糯米蒸熟,
再樁成糍粑,這種傳統糍粑的口感較為乾硬。
還有用糯米磨成米漿,作成米糰蒸熟它,再將熟粄糰放入機器中攪拌
均勻,
最後再用手擠出一個個糍粑,沾糖粉或花生粉吃;這種糍粑的口感較
軟。
擠糍粑,一次不要擠太多,吃不完容易變硬。
客家糍粑和台灣麻糬基本上不同的是,它不用糯米粉製作。
製作麻糬步驟:
第一步驟 - 先將糯米洗淨泡軟,米一定要洗的非常乾淨,
煮起來的麻糬才會很 Q,米需要泡二小時。
第二步驟 - 將泡好的米磨成米漿壓乾。之後,先煮幾塊
揉好的生粿切,再將煮好的生粿切與其餘壓乾的生粿一起
混合揉成團。
第三步驟 - 將揉好的米團分成小米團,下鍋蒸熟或煮熟。
熟透時即可起鍋揉勻,即可食用。
第四步驟 - 食用方法很多,依照個人喜好來做多重變化
及選擇,最重要是麻糬 本身的口感及Q度。
把糯米磨成漿
水分瀝乾
首先將糯米磨成米漿,再利用石
頭的重量將水分去除。
將石頭重壓數小時的米漿塊從袋裡拿出
將米漿塊切成巴掌大小的塊狀
依序的排放整齊
都壓實後,材料就準備完成了
大鍋中放8分滿水後煮滾
水滾後,在鍋裡先放入一個有很多洞的盤子,
防止麻糬黏鍋燒焦。(圖上中就是在押著盤子
讓他不要浮起來)。
盤子放好後就可以把剛剛的米
漿塊丟進去煮啦!
米漿塊剛丟下時都沉在水中,漸漸的熟了之
後就會慢慢的都浮起來
全部都撈到桶中。
拿出秘密武器=.=,其實就電鑽啦,只是前面裝的頭是攪麻糬專用的,一個人攪麻糬,另一個
人就拿筷子把麻糬往下撥(麻糬會邊攪邊往上爬)。
努力的攪,努力的撥(大概持續攪個15分鐘,手超酸
的)可以發現麻糬神奇的就突然出現了。
花生粉、芝麻、糖跟一點點的鹽混和
將粢粑放在調好的花生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