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儿歌儿童诗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第四章儿歌儿童诗

先请同学们朗诵并比较下面的两篇作品,感觉一样吗?
有什么异同?
萤火虫
萤火虫
萤火虫,
夜里,
夜夜红,
静静的原野,
飞到西,
萤火虫在草丛提着灯笼捉迷藏,
飞到东,
一闪一闪像支小电筒。天上的星星,
“你拿电筒去照啥?” 低头一看,
诧异地说:
“隔壁纺织娘,
“我们的同伴什么时候掉下去了?
半夜回娘家,
我去送送她。
第四章 儿歌 儿童诗
• 教学目标:理解儿歌和儿童诗的含义,掌握它们
的特征,了解它们的类型,能够指导儿童阅读欣
赏儿歌和儿童诗,会创作儿歌和儿童诗。
• 教学重点:儿歌和儿童诗的特征。
• 教学难点:儿歌和儿童诗的创作。
• 教学时数:10课时
• 教学方法:讲解法、练习法(尽量让学生多诵读)
第一节 儿歌
• 先检查一下作业,看一下同学们搜集的
童谣。
• 先读一些童谣(儿歌),总结儿歌的特
点。
• (课堂练习)请大家尝试以勤劳为主题
创作一首儿歌。
• 一、儿歌的含义和特征
• (一)含义
• 采用韵语形式、适合于低幼儿童聆听吟唱的简短
的“歌谣体”诗歌。(古称“童谣”)
• 儿歌是一种口头文学。
• (二)特征
• 1、强调听觉,重音韵节奏。
• 产生节奏感的原因:节拍和押韵。
• (1)节拍:诗句的停顿。
• A、各句节拍、字数都一致(《矮矮的鸭子》92)
• B、节拍一致,字数不一致;
• C、节拍不固定(多)。
• [请大家分析一下《十二生肖歌》的节拍(第93
页)。]
• (2)押韵
• A、句句押韵——容易上口,但呆板(《摇摇船》
见《作品选》第8页);
• B、隔句押韵(首句和双句)——用得最多
(《不倒翁》见《作品选》第11页);
• C、不断变换韵脚(“连锁调”中,如93页《捏
泥巴》);
• D、一字韵(字头歌:子、头、手;末字儿化;
语气词)。
•
•
•
•
•
•
•
•
•
•
•
2、单纯浅显,易记易唱(《排排坐》)。
3、歌戏互补、富于情趣(《坐火车》)。
游戏增强趣味性、幽默感。
二、儿歌的一般艺术形式
1、就分节而言
一节式:内容单纯,篇幅短小。
两节式:常采用对比或反复修辞。
多节式(三节以上):结构自由,内容较丰富。
2、就句式而言
二言——七言。
杂言(运用最广)(“三三七句式”:多节,每
三句,前两句三言,第三句七言)。
• 3、儿歌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夸张、设问、反
复、比喻、比拟、对比、顶针、摹状(描摹形状,
摹是照着样子写或画,特指用薄纸蒙在原字或原
画上写或画)、回环(人过大佛寺、客上天然居)
• (注意诗歌的分行,分行标记“/”)
• 三、儿歌的特殊艺术形式(请各种记一个例子)
• (一)摇篮曲——哄孩子睡觉时吟唱的
• 柔和舒缓,对孩子的作用在“声”不在“义”。
• (二)问答歌(设问作答)
• 一问一答式和连问再答式(不超过四组)。
• (三)连锁调(《捏泥巴》93页)
• 用顶针修辞,中途换韵。
• (四)颠倒歌(《小槐树》76页)
• 故意颠倒地描述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的某些事物
和现象的情状。
• 较幽默,锻炼逆向思维。
• (五)数数歌(识别的标志:必须有数的排列)
• (书中列出七中形式)
• (六)绕口令(《虎和兔》94页)
• 由许多双声、叠韵和发音相近的字词组成。
• (七)时序歌(时令歌)
• 引导儿童据时序的变化去认识、了解自然现象。
• (注意与数数歌区别:目的不在数数,而在认识
自然现象。)
•
•
•
•
•
(1)季节顺序;
(2)月份顺序;
(3)日顺序;
(4)节气顺序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ǔ露ù
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 (八)其他形式(7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