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下载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附件下载

第8章 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
口腔颌面部范围
口腔颌面部(maxillofacial
region):




上起额部发际,下至舌骨
水平
左右达颞骨乳突垂直线之
间
包括口腔及上下牙列
不包括眼、耳、鼻、喉等
器官
本章内容将分为3部分讲述:



口腔的应用解剖生理
牙体及牙周组织的应用解剖生理
颌面部的应用解剖生理
第1节 口腔应用解剖生理
口腔(oral cavity) :
 消化道的开端
 包括:牙齿、颌骨及唇、颊、腭、
舌、口底、涎腺等组织器官
以牙列为界,
分为:
1. 口腔前庭
2. 固有口腔
一、口腔前庭
 口腔前庭为位于唇、颊与牙列、牙
龈及牙槽黏膜之间的蹄铁形潜在腔
隙。
 具有临床意义的解剖结构和标志有:
唇、颊、口腔前庭沟、系带、腮腺
导管口等
(一)唇(lips)





有上唇和下唇 ,联合处
构成口角
唇部皮肤:丰富的汗腺、
皮脂腺和毛囊,为疖痈好
发部位
唇部黏膜:多小粘液腺
唇部肌肉:口轮匝肌
唇动脉:可在内侧口角区
压迫此血管可以止血
(二)颊(cheek)
 由皮肤、浅层表情肌、颊脂垫、颊
肌和黏膜构成
 颊脂垫尖:下牙槽神经麻醉进针的
标志之一
(三)系带(frenum)

包括有上、下唇系带和颊系带

制作义齿时,义齿边缘必须注意系
带的位置
(四)腮腺导管口(parotid gland
duct)

腮腺导管开口于平对上颌第二磨牙牙
冠的颊黏膜上,呈乳头状突起

腮腺造影或腮腺导管内注射治疗时,
须经此口注入造影剂或药液
二、固有口腔
固有口腔是口腔的主要部分
 其范围上为硬腭和软腭,下为舌和口
底,前界和两侧界为上、下牙弓,后
界为咽门
 包括以下器官和结构:
牙及牙列、牙槽骨及牙龈、舌、腭、
口底等组织器官

(一)牙冠、牙列及牙弓(teeth)

根据部位可分为前、后牙

根据功能及形态分为切牙、尖牙、前磨
牙和磨牙
(二)舌(tongue)






功能:味觉、语言、咀嚼、吞咽
上面为舌背,下面为舌腹,两侧为舌缘
由横纹肌组成的肌性器官
舌乳头:丝状乳头、菌状乳头、轮廓乳
头和叶状乳头
舌扁桃体:舌根部黏膜的圆形淋巴滤泡
突起
舌系带:过短影响发音和咀嚼
(三)腭(palate)
分为:前2/3的硬腭和后1/3的软腭
 重要解剖结构和标志有:
 切牙乳头(incisive papilla)
 切牙孔(incisive foramen)
 腭大孔(greater palatine foramen)
 腭垂(又称悬雍垂)
 腭腺

(四)口底(floor of the
mouth)

指舌体以下,下颌骨体以内的口腔
底部
重要解剖结构和标志有:
舌下肉阜:颌下腺导管的开口
口底黏膜下有颌下腺导管和舌神经
走行

第2节 牙体及牙周组织 应用
解剖生理
一、牙
一生中两副牙齿:
1.乳牙(deciduous teeth)
2.恒牙(permanent teeth)
(一)乳牙
 20颗,上、下颌的左、右侧各5颗
 名称:中线起向两旁,分别为乳中切
牙、乳侧切牙、乳尖牙、第一乳磨牙
和第二乳磨牙
 萌出时间:6~8个月开始萌出,2岁左
右乳牙全部萌出
 替牙期:自6~7岁至12~13岁,乳牙
逐渐脱落而为恒牙所代替,在此期口
腔内既有乳牙又有恒牙
(二) 恒牙




共28~32颗,上、下颌的左、右侧各
7~8颗
名称:自中线起向两旁,分别为中切牙、
侧切牙、尖牙、第一前磨牙(前磨牙又
称双尖牙)、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
第二磨牙和第三磨牙
前牙与后牙
萌出时间:6岁左右开始萌出
一般左右同名
牙多同时期萌
出,上下颌同
名牙则下颌牙
较早萌出
 智齿阻生 :第
三恒磨牙

(三) 牙位记录
部位记录法:临床上常用
乳牙的临床牙位:
V IV III II I │ I II III IV V
V IV III II I │ I II III IV V
恒牙的临床牙位:
87654321│12345678
87654321│12345678
如右上颌第二前磨牙书写为-。


国际牙科联合会系统法(推荐使用)
恒牙编号: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48 47 46 45 44 43 42 41 │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乳牙编号:
55 54 53 52 51 │ 61 62 63 64 65
85 84 83 82 81 │ 71 72 73 74 75
如72代表左下颌乳侧切牙。
(四) 牙体的组成

牙体由牙冠、牙根和牙颈三部分组成
牙髓腔 :髓室,根管,根尖孔
 牙冠的形态 :唇(颊)面、舌(腭)
面、近中面、远中面和咬合面五个
面
 牙根的数目和形态

二、牙体和牙周组织
(一)牙体组织




牙釉质
牙本质
牙骨质
牙髓
(二)牙周组织



牙龈
牙周膜
牙槽骨
第3节 颌面部应用解剖生理
 颌面部主要包括:
颌骨
颞下颌关节
涎腺
肌肉、神经、血管等软组织
一、颌骨
(一)上颌骨

由一体四突构成
一体即上颌骨体,四突是额突、颧突、牙槽
突和腭突
 上颌骨体:分为四腔一壁,即前、
后、上、内四壁和上颌窦腔。
 上颌骨突:包括额突、颧突、牙槽
突和腭突
 上颌骨的解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1)支柱式结构的临床意义: 传
导外力
(2)上颌骨骨质疏松、血运丰富,
骨折后愈合较快
(3)解剖薄弱部位的临床意义:骨
折线易形成一定的规律
(二)下颌骨
 下颌骨(mandible)是颌面部唯
一可以活动且最坚实的骨骼
 分为下颌体与下颌支两部分
下颌骨解剖特点的临床意义
 骨折易发部位:正中联合、颏孔
区、下颌角、髁突颈部
 下颌骨的血供较上颌骨少,且周
围有强大致密的肌和筋膜包绕,
当炎症化脓时不易得到引流,所
以骨髓炎的发生较上颌骨多
二、肌肉
 可分为浅(表情肌)和深(咀
嚼肌)两部分
 主要功能为咀嚼、语言、表情
和吞咽动作
表情肌:主要有眼轮匝肌(orbicularis
oculi)、口轮匝肌(orbicularis oris)、上唇
方肌、额肌、笑肌、三角肌和颊肌等
 咀嚼肌:
1.闭口肌群(升颌肌):咬肌(masseter)、
颞肌(temporalis)、翼内肌(medial
pterygoid)
2.开口肌群 :有二腹肌、下颌舌骨肌和颏舌
骨肌
3.翼外肌

三、血管
 动脉:主要来自颈外动脉的分支,
有舌动脉、颌外动脉、颌内动脉和
颞浅动脉等
 静脉:颌面部静脉系统较复杂且有
变异。常分为深、浅两个静脉网
浅静脉网由面前静脉和面后静脉组
成;深静脉网主要为翼静脉丛。
四、淋巴
 颌面部的淋巴组织分布极其丰富
 常见淋巴结有:腮腺淋巴结、颌上
淋巴结、颌下淋巴结、颏下淋巴结
和位于颈部的颈浅和颈深淋巴结
 淋巴结对于炎症、肿瘤的诊断、肿
瘤的治疗、转移及预后具有极其重
要的临床意义
五、神经



口腔颌面部感觉神经主要是:三叉神经
(trigeminal nerve)
运动神经主要是:面神经(facial nerve)
三叉神经出颅后分为三支:眼神经、上颌
神经和下颌神经 ,其中后两者与口腔颌面
部关系密切
(一)三叉神经

•
•

•
上颌神经:
四段:颅内段、翼腭窝段、眶内段和面段
主要分支:颧神经、蝶腭神经、上牙槽后
神经、上牙槽中神经和上牙槽前神经
下颌神经:混合神经,含有感觉和运动神
经纤维
出颅后分为2股,后股较大,主要为感觉神
经,有耳颞神经、下牙槽神经和舌神经
(二)面神经



运动纤维:分五支,即:颞支、颧支、
颊支、下颌缘支和颈支
味觉纤维:分布于舌前2/3的味蕾
分泌纤维:泪腺、舌下腺、颌下腺、腭
及鼻腔黏膜的腺体
六、涎腺

组成:三对大涎腺(salivary gland),即腮

颌下腺: 分泌浆液为主,少量粘液,开口
腺(parotid gland)、颌下腺
(submandibular gland)和舌下腺
(sublingual gland), 以及小粘液腺
 腮腺: 最大,主要分泌浆液,有面神经分
支穿过,开口于正对上颌第二磨牙的颊侧黏
膜上
于舌系带两旁的舌下肉阜 ,易赌塞致颌下腺
炎

舌下腺: 最小,分泌粘液为主,小导管多
七、颞下颌关节



全身唯一的联动关节,具有转动和滑动
两种功能
组成:下颌髁突、颞骨的关节凹与关节
结节,关节盘、包绕关节周围的关节囊
每侧三条关节韧带:茎突下颌韧带、碟
下颌韧带和颞下颌韧带
本章小结
本章简要介绍了人体口腔颌面部、
牙列的正常解剖形态结构、功能活
动规律及其临床应用,简要阐明口
腔、颌面的层次关系和器官形态,
辨识其结构特点,以及功能活动原
理、发生条件及其影响因素。为后
续口腔临床护理的教学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