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6-1族群與群集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下)6-1族群與群集

第六章 生物與環境
第六章
生物與環境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習題
族群與群集
生態系
多樣的生態系
人類與環境
生態學
 探討生物與生物及生物與環境之間交互作用
的科學稱為生態學。
 本章由個體、族群、群集至生態系等階層,
來探討生態學的基本原理,進而了解人類對
環境的影響,使生物與環境均能永續發展。
第六章 生物與環境
6-1 族群與群集
族群
群集
教學資源連結
教學動畫
加拿大山貓與
雪鞋兔的族群
大小變化
◆
小藤壺與巨藤
壺間有競爭關係
◆
次級消長
◆
初級消長
◆
網站資源
◆
族 群
 在特定時間,共同生活於特定的空間內的同
物種生物個體所成的集合。
 如 2008 年(時間),淡水河紅樹林自然保
留區(空間)的水筆仔(物種)所組成的水
筆仔族群。
棲地與群集
 族群生長和棲息的環境稱為棲地。
 一個棲地,會有許多種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
水筆仔棲地出現的生物

水
筆
仔

彈
塗
魚

小
白
鷺
 清白招潮蟹
 網目海蜷
群 集
 在水筆仔的棲地中,還有弧邊招潮蟹族群、
彈塗魚族群、小白鷺族群和網目海蜷族群等
族群,共同組成群集。
 群集:指在特定時間內,生活在特定空間中
所有族群的集合。
第六章 生物與環境
族 群
族群大小
族群密度
族群成長曲線
族群存活曲線
族群與環境
 族群的延續:靠生物體的生殖作用。
 族群與環境間有互動關係。
族群內的個體需利用環境中的資源生存
 環境的改變會影響族群
族群也會對環境造成影響
 可由族群變化來了解之間的相互影響。
族群變化
 包括:
個體數量的變化
分布情形
族群大小
族群密度
不同年齡個體的存活率
存活曲線
族群大小
 生活在同一棲地內,所有同物種生物的個體
數。
 其變化通常可反映:
族群的成長
棲地的環境變化
龍鸞潭的鳳頭潛鴨族群
1974 年至 2004 年在龍鑾潭度冬的鳳頭潛鴨
族群大小
想想看
 自1992 年後,鳳頭潛鴨的族群大小皆超
1000 隻,這是否與1984 年墾丁國家公園的
成立有關呢?
族群密度
D =
(族群密度)
N (族群的個體數)
S (單位面積或單位體積)
 陸域環境通常以面積為單位
某一樹林中平均每公頃林地有 3.6 棵臺灣
冷杉
 水域環境中則多以體積為單位
某一池塘中每立方公分池水約有 8 隻水蚤
棲地大小與族群密度
密度較高
臺灣冷杉
密度較低
族群密度的變化
 族群密度要經比較才有意義
觀察變化  探討變化的原因
 例子:潮間帶可見的海參
 黑海參
 蕩皮參
 棘輻肛參
族群密度
減少的原
因為何?
同一族群
不同年分
的變化
1992 年與 2005 年萬里桐的黑海參族群密度
兩地的族群
密度為何會
有差異?
同一族群
不同地點
的變化
2005 年 6 月,萬里桐與南灣的黑海參族群密度
此三種族群
密度不同的
原因為何?
同一地點
不同族群
的變化
2005 年 3 月,萬里桐的 3 種海參族群密度
族群內個體數的變化
 族群大小會隨時間而變化。
 以時間(繁殖世代)為橫軸,族群大小為縱
軸,繪成的的曲線稱為族群成長曲線。
族群成長曲線
S 型族群成長曲線
快速
增加
增加減緩或停滯
 草履蟲的族群成長曲線
S 型族群成長曲線
 成長減緩原因:環境資源有限
 族群個體數只能增加至某一數量
生物學家將一棲地所能維持某族群的最大
個體數,稱為負荷量。
負荷量
族
群
個
體
數
負荷量
族群個體數
時間
負荷量
 決定因素:
由許多環境因素交互作用所決定
包括食物、空間和疾病等
動物族群:食物和棲地
植物族群:陽光和水
負荷量與族群大小
 族群大小低於負荷量
 食物和空間等資源充足
 族群內個體數繼續增加
 族群成長至接近該地區的負荷量
 個體數的增加減緩
 族群大小高於負荷量
 食物和空間等資源受限
 族群內個體數減少
會變動的負荷量
 負荷量大小會隨環境因子的變化而改變
 例子:加拉巴哥群島中地雀族群大小的變動
加拉巴哥群島的中地雀
雨量不足
植物枯萎
或無法正
常產生種
子
雨量豐沛
植物結實
率增加
中地雀族群大小與棲地雨量對時間的關係
動態平衡
 各種環境因素會因時間如季節而產生變化
 族群大小會隨時間而波動
 長期來看,此種波動現象可維持在一定的範
圍內。
 表示族群與環境間維持著動態平衡的關係。
族群存活曲線
 以每千個個體的存活數為縱坐標,年齡為橫
坐標,繪製出的曲線。
白大角羊族群的存活曲線
白冠帶巫鳥的族群存活曲線
不同物種存活曲線的比較
 以年齡百分比作為橫坐標
 以族群個體中最長壽命的年齡訂為 100%
7歲
14歲
存活曲線
的類型
第I型
 第 II 型
 第 III 型
存活曲線的類型
每 1000
千
個
個
體 100
生
存
數
10
0
第I型
第 II 型
第 III 型
年齡百分比
50
100
第I型
 幼年期至中年期
存活率較高
 中年期以後則存
活率大幅下降
 如白大角羊
第I型
第 II 型
 各個年齡期的存
活率大致相近
 如白冠帶鵐
 第 II 型
第 III 型
 幼年期存活率低
 中年期以後存活
率較高
 如珊瑚
 第 III 型
存活曲線的應用
 可反映不同物種的存活類型:
象和黑猩猩:產下子代數量少,但對子代
的照顧較多,幼體的存活率較高。
珊瑚和蝴蝶:產下大量子代,但對子代幾
乎沒有照顧,其幼體的存活率較低。
 可運用於生物保育、生物資源利用,以及生
態經營管理等方面。
第六章 生物與環境
群 集
群集結構
生物之間的交互作用
群集的消長
群 集
 指在特定時間內,生活於特定空間中的所有
生物族群的集合。
森林群集:
包括了蘚苔、草本植物、灌木、喬木等植
物,以及生活其中的各種動物等。
群集結構
 包括:
物種組成
數量和分布
物種在空間上的配置
 例子:森林群集
森林中的植物層次
第一喬木層
第二喬木層
灌木層
草本層及地被層
第一喬木層
 由高大的喬木組成
 其樹頂形成樹冠層
缺乏遮蔽與保護
 動物:不多,以小型動物和一些鳥類為主。
第二喬木層
 受樹冠層保護,氣候相對較穩定,但光照較
少。
 常見附生植物:蕨類和蘭花等。
 動物:樹棲性,包括昆蟲、鳥類、爬蟲類和
獼猴等。
灌木層
 微量陽光透射,環境較為陰暗潮溼。
 幾乎無風,溫度、溼度變化幅度小。
 植物:灌木、小喬木和大型草本植物等。
 各類動物均常出沒於此層。
草本層及地被層
 光線昏暗
 草本植物及樹苗
 地被層:蘚苔類和落葉
 動物:甲蟲、螞蟻和蚯蚓等
優勢種
 指群集中個體數量較多或覆蓋面積較大的物
種。
淡水河出海口的紅樹林群集:水筆仔為優
勢種。
群集中各族群間的交互作用
 如掠食、競爭和共生等
 交互作用對族群密度會產生影響
掠 食
 指某一物種攝食另一物種的過程。
黑冠麻鷺捕食蚯蚓
螢火蟲幼蟲捕食蝸牛
 捕食其他生物為食者稱
為掠食者;被捕食者稱
為被掠食者或獵物。
 廣義的掠食也包括草食
性動物攝食植物。
竹節蟲攝食林投葉
掠食關係與族群大小
 對掠食者和被掠食者的族群大小都有影響,
兩族群大小呈現循環的變動。
 例如:加拿大山貓獵食雪鞋兔。
加拿大山貓與雪鞋兔的族群大小變化
※ 族群大小參考獵人提供的毛皮數量
動畫-加拿大山貓與雪
鞋兔的族群大小變化
競 爭
 爭取水分、養分、陽光及棲地等生存資源。
羚羊為了競爭配偶而打鬥
潮間帶小藤壺和巨藤壺的分布
高潮線
動畫-小藤壺與巨藤壺
間有競爭關係
低潮線
小藤壺
巨藤壺
移除巨藤壺後,小藤壺可向下分布至潮間帶較低處
在潮間帶,小藤壺分布於較高處,巨藤壺在較低處
共 生
 指兩物種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之間具有密
切的互動。
 依互動關係可區分為:
互利共生
片利共生
寄生
互利共生
 雙方均受益的共生關係
螞蟻與小灰蝶幼蟲互利共生
片利共生
 僅一方得到好處,另
一方既未獲利、亦無
受害。
 如蘭花附生於櫟樹。
寄 生
 一方受利,而另一方受害。
 獲利的稱為寄生物,受到損害的稱為寄主或
宿主。
 如桑寄生寄
生於苦茶樹。
天 敵
 因捕食、寄生致使其他物種罹病或死亡的生
物。
 如穿山甲喜食白蟻的蛹,為白蟻的天敵
天敵分類
 可區分為掠食性和寄生性兩類。
 水蠆捕食水棲昆蟲和小魚,為掠食性天敵。
 小繭蜂的幼蟲寄生於蛾和蝴蝶的幼蟲體內,
為寄生性天敵。
天敵與生物防治
 天敵可使物種的族群密度維持適當的大小。
 生物防治法中可利用天敵減少種植植物及養
殖動物的病蟲害,以減少農藥的使用。
瓢蟲可吃蚜蟲
寄生蜂寄生於東方果實蠅的幼蟲,可減少
東方果實蠅對果樹的危害等。
瓢蟲捕食蚜蟲
消 長
 是指群集隨著時間推移及環境變遷,而發生
組成的變化。
滄海桑田
廢耕農地  雜草叢生  出現灌木生長 
喬木長出  形成一片樹林
 這是一種長時間、緩慢且連續地變化過程。
廢耕農地
先驅群集
 消長過程中早期出現的群集
如廢耕農地中初期長出的雜草
 先驅群集的物種特性:
生命週期較短
可產生大量子代
能快速散播等
 會逐漸被其他群集所取代,如雜草會被灌木
取代。
次級消長
 在原來已有生物群集的環境,若受到砍伐、
開墾或火災等因素的干擾後,所出現的消長。
 例如:廢耕農地或森林火災後的消長。
森林火災的次級消長
火災
森林
喬木
草本
灌木
地上植物燒毀,
火災發生前的森林
喬木植物生長繁
森林發生火災,地
火災過後,草本植
經過一段時間後,
經過數十年至百
但土壤中可能留
茂逐漸成林,灌
上植物燒毀,但土
物最早開始在此生
灌木和喬木植物相
餘年後,
若未再
存根、地下莖或
木和草本植物則
壤中可能留存根、
繼出現、生長,灌
發生干擾,則又
長,成為先驅群集。
種子。
可恢復為森林群
生長受限。
地下莖或種子。
木逐漸繁盛。
集。
時間
動畫-次級消長
火災過後的次級消長
初級消長
 指在原來沒有生物群集的新生地開始進行的
消長。
火山噴發冷卻後的熔岩
冰河消退後露出的礫石表面
在地震後裸露的岩層
火山熔岩地的初級消長
冰島的火山爆發
熔岩冷卻後的新生地
火山熔岩地的初級消長
地衣和蘚苔類
植物
森林
新生地
草本植物
灌木
地衣可生存於新
在環境條件適宜
喬木
新生地尚未有土
蘚苔植物可留住
灌木和喬木植物
生地,並分泌酸
的情況下,喬木
喬木植物開始生
壤生成,亦缺乏
更多土壤和水分,
陸續出現,灌木
性物質侵蝕岩石
逐漸繁盛,與林
長壯大。
草本植物萌芽生
水分和養分。
植物逐漸增多。
表面,逐漸形成
下的灌木及草本
長,逐漸繁盛。
土壤碎屑;蘚苔
植物等組成森林
植物開始出現生
群集。
時間
長。
動畫-初級消長
初級消長
 過程可簡單表示如下:
新生地  地衣  蘚苔類  草本植物 
灌木  喬木  森林
巔峰群集
 指到消長末期,群集中的物種組成已達到相
對穩定的狀態,此時的群集稱為巔峰群集,
或稱極相。
 除非環境發生重大的改變,通常不再發生一
類群集取代另一群集的現象。
 因氣候、土壤等環境條件的不同,所形成的
巔峰群集會不同。
草原、沙漠或熱帶雨林。
 例子:福山天然闊葉林群集
位於臺北縣和宜蘭縣交界處的,主要是由
樟科和殼斗科等植物構成。
此森林群集地處水源保護區內,甚少人為
干擾破壞,是相對穩定的巔峰群集。
福山森林群集白晝出現的動物
福山森林群集夜晚出現的動物
想想看
 福山森林群集在日夜呈現不同的面貌,這種
群集以一日為週期所發生的變化是消長嗎?
為什麼?
 若在某段時間內,群集內的族群種類、數量
和活動狀態有所改變,但是其中的物種組成
並沒有發生改變,則這種改變是屬於群集的
內部變化,並非群集的消長。
第六章 生物與環境
THE END
下一單元
6-2 生態系
彙編者
 內容彙整:楊淑蓉老師
 動畫製作:趙芸老師、楊淑蓉老師
圖片來源
 P.6左 侯良靖
 P.6上 侯良靖
 P.6下 吳靜宜
 P.7左 侯良靖
 P.7右 吳靖穎
蔡乙榮
P.14小圖 蔡乙榮
P.14 編輯部
P.17 林政道
P.18左 侯良靖
P.18中 林比亨
P.18右 吳靖穎
P.19 編輯部
P.20 編輯部
P.21 編輯部
P.23 編輯部
 P.13










圖片來源
 P.25 編輯部
 P.28












http://tolweb.org/tree/ToLimages/2917488781_aacd22f21b_o.jpg
P.23 編輯部
P.32左上 王俊凱
P.32右上 http://tolweb.org/tree/ToLimages/2917488781_aacd22f21b_o.jpg
P.32左下 編輯部
P.32右下 編輯部
P.33 編輯部
P.34 編輯部
P.35 編輯部
P.36 編輯部
P.37 編輯部
P.38左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P.38右 編輯部
圖片來源
 P.42 編輯部
 P.44 編輯部
 P.51左 侯良靖
 P.51右 何健鎔
 P.52 侯良靖
 P.53 Sylvia S. Mader, Biology 9th ed. The McGraw-Hill Companies, Inc.
 P.54 編輯部
 P.55 達志影像圖庫
 P.56 編輯部
 P.58 王俊凱
 P.60 林政道
 P.61 黃泰華
 P.62 潘俊逸
 P.63 林俊儀
 P.65 http://www.cirrusimage.com/beetles_ladybird_eats_aphid.htm
 P.67 侯良靖
圖片來源
 P.70 編輯部
 P.71 曾國綸
 P.73 曾國綸
 P.74 編輯部
 P.78 編輯部
 P.79 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