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生態池

生態池與溼地
課程研發社群
報告人:徐俊龍(永和國中)
L/O/G/O
緣起
一、致力於學生的真實、生活化的學習;
二、建立教師專業成長與合作文化;
三、學校的生態池即將完成;
四、校本課程與特色課程的啟示;
五、十二年國教政策的推行;
六、行政的引導與請託。
社群成員
姓名
教學年資
主要任教科目
學科專長
林余思
18
自然領域─生物科
生物
林樹榮
18
自然領域─理化科
理化
高靖岳
5
自然領域─生活科技科
生活科技
徐俊龍
7
自然領域─生物科
生物
許素玲
12
自然領域─生物科
生物
陳建立
16
自然領域─生物科
生物
陸佳泰
17
葉向先
9
自然領域─生物科
自然領域─生物科
生物
生物
黃正龍
15
自然領域─生物科
生物
黃仲玉
12
自然領域─生物科
生物
社群名稱
「溼」情畫意工作隊──生態池與溼地課程研發
社群類型
■議題:環境教育、溼地課程(生態池)、生態解說
社群目標
1.推廣環境教育,培養校園生態池解說與維護人員。
2.發展生態池課程教材,營造校園溼地教育場域。
3. 設計多元、創意教動活動方案,融入學校課程。
4.促進教師對話與交流,充實教師專業知能,提升教學品質。
5.融合校園其他生態資源,發展主題或特色課程,落實現場教學。
6.觀摩他校成功經驗,拓展視野與課程發展能力,積極教學精進。
年度目標
年度目標項目內涵
5
4
1.設計並實施多元、創意教學活動方案
✓
2.發展生態池課程教材
✓
3.促進教師對話與交流,充實教師專業知能
✓
✓
4.延伸發展主題或特色課程
5.觀摩他校成功經驗,拓展社群教師能力
6.推廣環境教育,培養生態池解說與維護人員
3
✓
✓
5代表達成率極高,1代表達成率極低
2
1
進行方式
社群進行方式達成之檢核
5
4
1.主題探討:共讀書籍、影帶
✓
2.專題講座:專家學長、經驗人員分享
✓
3.同儕省思對話:訂定運作方向、交流意見
✓
4.教學媒材研發:搜尋與製作相關教學資源
✓
5.教學設計與回饋:生態池議題融入課程教學
✓
✓
6.校園溼地環境教育:培養解說與維護人員
7.戶外參觀與交流:參觀溼地或生態池
3
✓
5代表達成率極高,1代表達成率極低
2
1
3月中的學校生態池
用屋頂雨水回收導流而成
預計於本學年度暑期前完成
預計在將來會種植的植物
永和國中地理環境
新店溪
福和社大
生態池
6月中的學校生態池
回收忠孝樓約1/4面屋頂雨水;
已完工,有植物「進駐」。
集水管
完工後
社群教師開會與讀書會
各項校內、外參訪或研習
領域研習
荒野老師分享
北市老師
經驗分享
各項校內、外參訪或研習
社群老師
碧潭之旅
永和社大
生態池參訪
生態池概念或議題融入課程教學
採集水樣與觀察
生態池概念或議題融入課程教學
採集水樣與觀察
曾經來了一位嬌客
生態池概念或議題融入課程教學
生長、競爭、優養化
臺灣萍蓬草
生態池概念或議題融入課程教學
體驗學習
生態池概念或議題融入課程教學
難得專注的孩子們
生態池概念或議題融入課程教學
認識生態池
生態池概念或議題融入課程教學
生態池融入校園植物探索教學
生態池概念或議題融入課程教學
生態池融入校園植物探索教學
省思與回饋
一、生活中與生活化的學習能檢測學習結果;
二、課程發展確需教師專業成長與合作文化;
三、教師從過程中學習如何關心學生與學校;
四、體驗到課程創新與教學活化的重要;
五、致力符應教育政策的核心與精神;
六、「經驗課程」才是個人真實的學習。
自我評估表
一、研究主題
1.運作重心與學生學習的關係
2.運作重心與校本課程的關係
3.運作重心在教學上的展現
4.規劃與執行的轉變/(差異)
5.具體成效
二、社群運作
1.社群運作歷程的轉變
2.社群凝聚的方式
3.個別成員與社群團隊的成長收穫
4.遭遇困難或問題及解決策略
5
4
✓
✓
3
2
1
3
2
1
✓
5
✓
✓
4
✓
✓
✓
✓
5代表非常滿意,1代表非常不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