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學第十四章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普通心理學第十四章

普通心理學第十四章
壓力、健康與因應
健康心理學(health psychology)
健康心理學家對於人們如何保持健康、避
免生病或應付生病等領域很感興趣
 為了增進個人及公眾的健康而努力
 健康心理學家會特別提出以下問題:
 1.保持健康:人們如何選擇健康的行為和
生活方式,來提升他們的健康?
 舉例來說,為什麼許多人覺得持續運動或
節食很困難?什麼情況可以讓人們比較容
易持續運動或節食?

2.預防生病或感染疾病:人們何以變得脆
弱兒容易受傷或生病?人們如何避免生病
或受傷?心理過程如何影響人們、使人們
變得脆弱容易生病?人們如何回應生理上
的改變?這些變化可能是疾病的症狀
 例如,某些不舒服的感覺(像噁心、反
胃…等)或是可從外表看出的徵兆(像脖子
上起了癬狀的疹子),都暗示某種疾病或
受傷
 為什麼情侶們進行性行為時寧願冒著感染
愛滋病或其他疾病的風險也不願使用保險
套?

為什麼人們抽煙、酗酒、或暴飲暴食,即
使他們都之澳這些行為可能讓自己生病?
 3.對生病的反應:人們如何應付生病?面
對慢性的病痛又會如何應對?絕症末期的
病患如何面對這些情況?
 例如,罹患結核病的病人為何有時忽然停
止服藥,導致他們的病情更難醫治?
 為何有些末期病患卻能非常坦然面對自己
的狀況?

健康心理學以三個等級來預防問題的發生。
如同在第14章提到的
 「初級預防」(primary prevention)是指問
題發生前即先給予預防
 「次級預防」(secondary prevention)是希
望在問題出現的早期即可將它偵測出來
(以免變成大問題)
 最後是「第三級預防」(tertiary
prevention),是指治療那些發展出來的問
題,事實上此等即是避免問題的繼續發展


許多問題其實可以透過生活方式的改變來
避免,這是接下來要討論的
人們如何透過生活方式來提升
健康?
健康心理學的主要目標之一是,透過心智
影響身體來提升健康,像是從事有益健康
的行為
 健康心理學家假定人們可以透過調整行為
來影響健康
 透過修正行為來增進健康,例如試著利用
某些技巧

藉著以下七種健康相關行為,我們可以有
效的降低提早死亡的風險(在平均死亡年
齡之前死亡)
 事實上愈做到下列七種健康行為,在平均
死亡年齡之前就死亡的風險就愈低。哪七
種健康行為?他們是:
 (a)一天睡足七至八小時
 (b)幾乎每天都吃早餐
 (c)正餐外幾乎不吃任何東西
 (d)體重(以身高為標準)維持在一定的範圍

(e)不抽煙
 (f)適量喝酒或幾乎不喝酒
 (g)固定運動或從事確實鍛鍊身體的活動。
其中運動尤其重要。
 對整體健康及精神舒適最有益的是有氧運
動
 有氧運動(aerobic exercise)是持續20至30
分鐘的激烈運動,使得心跳頻率和氧氣吸
收量都大增
 這些活動增強了循環系統(心血管)和呼吸
系統的活力。

循環系統和呼吸系統的增強特別有助於心
理上的舒適感
 因為他們增加了腦部的含氧量,因此也強
化了認知和神經的交互作用
 有氧運動包括慢跑、競走、跑步、騎腳踏
車、划船和游泳等運動。
 當他們在生活中持續做有氧運動時,他們
會變得更敏銳,且對生活更滿意
 在運動中及運動後,會產生一個立即的生
理回應

腦中含氧量提高能增強敏銳度,同時降低
壓力
 認為能夠啟動腦內啡的釋放或製造
 腦內啡,一種人體自然製造的生物化學物
質,能減輕疼痛
 腦內啡的釋放可能是完成有氧舞蹈後產生
幸福感的原因
 運動除了增進健康和舒適感外,運動計畫
也對某些異常心理狀態有益

舉例而言,固定的運動對個人自尊深具影
響,對降低憂鬱緊密相關
 目前相當普遍的勞工健康促進計畫
(employee-fitness programs)也達到降低
曠職率、增加工作滿意度和降低醫療花費
的結果
 一樣重要的是良好的營養
 我們為了兩個主要的理由吃東西:
 1.提供身體製造新組織需要的原料
 2.提供身體內部各種交互作用和環境互動
所需的動力

健康的飲食必須是:
 (a)均衡的
 (b)包含多種類的食物
 (c)涵蓋較多份量的複合碳水化合物、纖維
質及較少份量的脂肪,尤其應避免飽和性
脂肪和膽固醇
 我們需要均衡的維他命和礦物質
 一項重要的健康原因是不抽煙
 抽煙和許多疾病的成因有關,包括肺癌、
心臟疾病、肺氣腫和高血壓

人格和壓力如何影響健康?
人格及其個人的生活環境都會影響人們對
健康方式的選擇
 特殊的人格與環境中的特定因素互動後會
影響健康的許多層面
 描述這些交互作用的特定字眼是「壓力」
(stress)
 壓力是什麼?它又怎麼影響我們的健康?

健康心理學家認為,壓力是個人對環境中
的事件或環境中的某一方面產生了回應,
這些事件使個體感受到挑戰
 引起壓力的各種因素皆稱為「壓力事件」
(stressors)
 換句話說,壓力事件就是在環境中所做出
的適應叫做「壓力反應」(stress response)
 偶爾處於短期壓力下可能會增強未來忍受
長期壓力的能力,但是壓力反應卻常導致
生病。

壓力(stress)個體對環境中對挑戰性事件
的反應
 壓力事件(stressors)會引起壓力的事件或
情境中。
 壓力反應 (stress response)對環境中具有
挑戰性變化所做的調適。

壓力事件
壓力事件分為許多種
 其中主要的壓力來源包括「重要生活事件」
(例如剛上大學、畢業、結婚、離婚)
 失去心愛的人,不管是結束一段關係或是
愛人的死亡,都會導致沉重的壓力
 在配偶過世之後,留下的一方較容易感染
各種病痛,而且更容易死亡,部分原因可
能是因為他們得喪偶之痛

離婚者也比已婚者更容易罹患各種疾病,
包括心臟病和肺炎
 顯然的,喪偶的影響有些是因為行為的改
變
 例如,喪偶的人開車時可能會分心,因此
更容易發生車禍
 但是很多證據顯示,喪偶的影響不僅是行
為方面
 高度的壓力和較少的白血球數量、免疫功
能的下降有關

這些症狀發生在已婚但不快樂的人身上的
機率和在離婚且不快樂的人身上是一樣高
 有時候較不具殺傷力的事情也同樣帶來壓
力,像是「日常煩惱」(例如陷在車陣中、
試著討好嚴峻的上司…)

生活的壓力事件
令人驚訝的是,壓力事件並不一定是負面
的事情
 像生了小寶寶、結婚和搬到新家都是壓力
事件,因為這些事都需要新爸媽、新婚夫
婦和新居者在許多方面重新適應
 社會再適應評定量表,裡面列出了43個以
被發現會影響我們身心健康的壓力事件
 我們大半都很歡迎其中的一些壓力事件,
如傑出的個人成就或是新婚

其他壓力事件也被視為一種改變,這些改
變可能是正面或負面的
 如財務、生活品質、居住環境、學校、休
閒活動、社會活動或家人健康狀況的改變
等等
 並不是所有的壓力事件都是相似的
 將社會在適應評定量表中43個壓力事件排
名,並為每個事件評估其壓力程度
 舉例來說,結婚就被評為比和上司爭吵更
具壓力的事件(更具挑戰)

研究者隨後探討這些壓力事件和生病機率
的相關性
 這個生病機率和壓力事件有正面的相關
 此量表具有廣泛的跨文化適用性,此量表
被適當修正後
 表中某些項目、項目中的描述,項目的加
權及排名都需要再作調整,以適應不同文
化背景
 同樣要注意的是,事件的壓力有多大應該
是為期再哪個生命週期時發生來決定


舉例而言,一個小寶寶對一個16歲還不想
生小孩的少女與對一個26歲希望懷孕的少
婦所產生的影響是截然不同的
社會再適應評定量表(SRRS)
Thomas Holmes和Richard Rahe(1967)
發展出一個量表來衡量一個人的壓力程度
 此表以個人對事件調適的程度為基礎來衡
量
 此處只列舉幾項
 等級(由壓力最大至最小)
 等級7的人生事件:結婚
 由Thomas Holmes和Richard Rahe評估
的壓力程度為:50

等級30的人生事件:和上司有爭執
 由Thomas Holmes和Richard Rahe評估
的壓力程度為:23

壓力事件也可能指比較不重要的事件或是
暫時的改變
 像渡假、自我放逐一個星期,或是邀請重
要朋友,或親戚到家裡做客多日
 令人愉悅的改變之所以屬於壓力事件是因
為他們讓你在某方面必須重新調適
 沒有特定的數字可以告訴我們壓力指數高
低或是壓力是否以達到無法忍受的程度


但是當人們自覺極度的緊張、暴躁易怒、
容易情緒崩潰、沮喪或是無法克制的一直
回想白天的壓力事件睡不著時,他們的確
清楚的感受到壓力的臨界點
圖15-2 具壓力的生活事件
 在某些場合總會發生一些悲劇
 人們跌落到行駛中的地下鐵因使受了重傷
或被輾死
 當列車操作員得知他們操作的列車意外輾
死人,或把人壓成重傷,他們通常在悲劇
發生後必須請一個月或更久的病假
 你認為還有什麼職業會經歷到如此高度壓
力的事件

日常煩惱並不是所有的壓力來源都來自生
活中的大事
 有一些壓力事件只不過是日常的小煩惱-
那些煩人的例行公事或是必須應付的小挑
戰
 如交通事件和朋友意見分歧、學著使用新
的設備或是找東西等等
 雖然這些小煩惱沒有一件會單獨成為壓力
的主要來源,但是小煩惱累積起來便足夠
形成主要的壓力源

日常煩惱與免疫系統的功能的降低有關聯,
也與較輕微的生理疾病及負面情緒有關
(此壞心情甚至可以持續到隔天)
 甚至和工作相關的傷害都有關聯
 另一方面,我們可以試著不去想日常煩惱
來降低它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或者試著尋求
社會支持(例如和朋友輕鬆的聊天)相反的,
強調煩惱本身會引起壓力反應

工作上的壓力事件
對許多人來說,主要的壓力來源很可能是
他們的工作(特別是日常煩惱這一方面)
 一個特別會帶來壓力的工作有下列七個特
點:
 工作量過多:有時間壓力,如裝配線上的
工作(由機器而不是工人,來決定速度)。
和工作時間很長(需要加班,或下班時間
還要開會)

重複性工作:當工作者不停的重複做相同
的工作,工作者的壓力程度會慢慢提升
 缺乏掌控性:覺得對自己的工作在許多方
面都不能控制,則會有高度的壓力感,得
高血壓和心臟病的風險也相對提高
 例如,在裝配線的工人幾乎不知道他們的
工作何時才會完成,所以他們的壓力很大。
 危險性:警察、消防員、深海潛水員、礦
工等會因為他們的工作較危險,相對的壓
力也較大

工作不安全感:當工人不確定自己是否會
被繼續任用(如因為經濟不景氣,或某項
產業衰退…),他們會有較高的壓力感
 環境的壓力:某些工作者(如礦工、鋼鐵
工廠的工人、搖滾演唱會的技師)直接承
受來自工作環境的壓力
 例如瀰漫的煙塵、工業上的污染物、極高
或極低的溫度和噪音等,都會引起疾病或
傷害,也會造成壓力

其他的壓力來源包括必須再不正常的工作
時間工作(如消防員和醫院輪班的護士),
和需要常常通勤或搭很久的車去工作(如
住郊區而在城市工作的人)
 角色衝突:大部分的人都會在工作上經歷
某種程度的角色衝突(如試著討好客戶,
但同時卻必須執行他所厭惡的公司策略)
 經理級(必須同時討好上司和下屬)就特別
容易承受角色衝突的壓力。

對他人的責任:經理或管理級人物容易感
到高度壓力的另一個原因是他們必須對其
他人的行動或福利負責
 可能不只經理,照料他人的工作者(如護
士、社工、有特殊需要的學生的老師、照
顧貧苦人家的人)也成受了巨大的壓力
 因為他們必須一直保持對他人的責任感

工作者可以採取一些方法來降低壓力感,
以減少工作壓力帶來的影響:
 (a)加強工作安全(也就是降低工作上的危
險)
 (b)降低噪音、煙塵,和其他壓力源的量
 (c)增加每個人工作的多樣性,像是使用自
動化的裝備來降低重複性工作的量,及工
作輪替
 (d)盡可能讓工作者有足夠的自主性和下
決定的權力,讓他們可以心滿意足的在工
作上發揮所長

(e)儘可能清楚界定角色,讓經理與其他
員工都了解在特定情況下角色衝突時該決
定哪個角色優先
 (f)對於照顧他人的工作者及經理和員工應
增加其各種社會支持
 像是增加共同合作或社會性交流的機會…
幫助經理或督導更支持下屬
 然而,要注意是雖然自發性的社會交流可
以降低壓力,但市義務性的社會接觸卻相
反
 (g)最後,鼓勵員工提議多種方法使工作場
所的壓力降到最低

壓力反應
目前所討論的都著重在個人所處的外在環
境
 環境中的事件本身並不會製造壓力
 個人必須感受到壓力事件,而且必須對壓
力事件有回應才算是壓力
 通常,個人的主要反應都是生理上的
 當我們感到有挑戰需要去適應,我們的身
體會準備好去面對(迎戰)或是逃避(逃跑)
這個挑戰

這個生理上「戰或逃」的反應可能起源自
演化上的適應
 建設性的壓力處理方式是指個人用降低壓
力的方法來回應壓力,而不是用傷害自己
來應付壓力
 生理上「戰或逃」的反應是在偶然的研究
中發現的
 HansSelye原本是在尋找一種新的荷爾蒙,
但卻意外的發現一個令人驚奇的現象
 當身體被攻擊或傷害時,人們似乎會以一
致的方式來反應

不管這個攻擊的性質(如驚嚇、極端的溫
度、或疲勞)或受傷的地方(如全身,或特
定部份或器官)為何
 Selye很快的看出此研究發現的啟示,而
且隨即改變他的研究方向,專注於這個令
人疑惑的生理反應
 Selye和其他研究者注意到此生理反應模
式,並將此反應模式稱為「一般適應性症
候群」(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
GAS)

此模式包含了三個壓力反應階段:警報、
抵抗、衰竭
 一般適應性症候群(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GAS)
 面對壓力而產生的一般生理反應模式
 包括三個反應階段:警報、抵抗、衰竭

警報
在警報這個階段,身體受到刺激,下視丘
會命令腦下垂體釋放一種荷爾蒙:
 腎上腺皮質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 ACTH)
 它會誘發腎上腺釋放荷爾蒙,如腎上腺素
與正腎上腺素
 這些腎上腺的荷爾蒙會刺激交感神經系統,
讓心臟和肺更努力運作(增加心跳和呼吸
的速率)

同時減緩或暫停消化作用,讓血液流到其
他器官讓肌肉更緊繃
 加速能量的製造和使用(因此產生熱度)
 增加出汗量(用來冷卻身體)
 而且釋放許多凝血因子到血液中,以防受
傷時可以將血量降至最低
 這些演化的生理反應都是不需思考就自動
進行的

抵抗
警報的狀態不可能一直持續下去
 過了一會,大腦和內分泌(荷爾蒙)系統會
刺激副交感神經系統,使用化學抑制因子
來減緩交感神經系統使用能量的速度
 例如,對心臟和肺功能的需求降低
 整體而言,生理的壓力反應在強度上降低
了,但是如果感受到的壓力還在,身體就
不會回復到正常狀態

衰竭
最後,即使抵抗階段已經降低了反應速度,
一直處於準備狀態仍會使身體筋疲力盡
 身體變得比較無法修復損害或耗竭的組織,
也較無法抵抗「趁虛而入的感染」(利用
身體抵抗力較弱時入侵的疾病)
 正常來說,當我們的身體偵測到威脅的存
在(如一種外來的致病微生物)時,我們馬
上會使用兩種自然防線來抵禦:

(a)根據上次打倒威脅的經驗做出特定的
反應
 (b)一般的防禦反應
 舉一個第一防線的例子
 假如你曾經得過某種感冒病毒並且痊癒,
再度感染的話你的身體馬上會辨認出,而
且迅速的將他再度打倒
 也就是說,你對他免疫了(讓免疫系統知
道如何對負一個已知的疾病)

疫苗接種也就是透過在身體裡注射一種致
病的微生物,讓身體可以在它讓你生病前
快速的消滅他,來達到對這種病毒的免疫
作用
 你的第二道防線是免疫系統用來對抗不明
原因的疾病
 高度的壓力似乎會減弱免疫系統對不明疾
病的抵抗力,尤其是當壓力存在一段很長
的時間
 壓力和生病的關聯已經被清楚的證實

例如,壓力和多數的傳染病都有關,包括
多種的疱疹病毒傳染(如水痘、梅毒、感
染性單核血球病、生殖器官病變)
 即使只是壓力的預期,就會抑制免疫功能

人格和感受到的壓力
人格和個人壓力感受度之間如何互動?
 壓力事件要引起壓力反應,首先個人必須
先感受到此壓力事件
 亦即,並不是事件的本身產生了壓力反應,
而是個人感受到此壓力事件才會產生壓力
反應
 譬如,如果你不覺得需要為新室友或新工
作而做任何調適,你可能就不覺得這些事
件是有壓力的

同時,我們每個人都覺得某些特定壓力事
件比其他事件更苦惱
 例如,假設你痛恨任何形式的爭執或質問,
所以你面對爭執或質問時,都覺得極度有
壓力
 而另一個人可能覺得爭執的情況只是有點
惱人或者甚至有點享受那種情況
 當你和這個愛吵架的人爭論時,你們兩人
都會經歷到生理上警告的階段,甚至到達
抗拒的階段

然而,因為你對爭執的情形特別焦慮,過
了一會兒後,你也許會進入衰竭的階段
 相反的,另一個人可能在爭吵結束後就完
全忘記這件事了,因此他就避過了衰竭階
段
 認知會影響生理這種說法並不新鮮,如同
一句古老的諺語所說:「如果你不在意,
那就不重要」
 此外,在同樣的環境中,不同人格感受的
壓力也會截然不同

評估及因應
當我們面對一個潛在壓力的情境時,我們
會經歷兩個步驟的評估歷程,然後是兩個
向度的因應歷程
 此二歷程和我們的人格及當時的情況互相
影響
 在「初級評估」時,我們只分析這個情況
的利害關係有多少
 初級評估(primary appraisal)應對壓力情
境的第一步驟,包括分析個人被此情境影
響的程度及其可能的後果

次級評估(secondary appraisal)
 評估的過程,此時我們思考面對此挑戰情
境時要做些什麼,以使正面結果增到最大,
負面結果降到最低
 第二步驟:次級評估
 在次級評估時,我們會評估該採取什麼行
動來使有益的結果增到最大、有害的結果
降到最低
 在想到期末考時,你會試著評估如何增加
分數的機會和降低考砸的可能

決定要念教科書和課堂筆記,在你的次級
評估中就會被認為是重要而有效的
 一旦你完成了初級和次級評估的步驟,你
已經準備好進入因應(coping)的階段
 也就是真的試著處理這個情況帶來的外在
挑戰或內在挑戰
 根據Folkman和Lazarus的理論,兩向度
的因應模式擔任兩種功能:
 問題焦點的因應方式(problem-focused
coping)是指處理問題的本身,而且採取
行動來解決這個問題

例如,你的問題焦點的因應策略可能是勤
讀教科書、上課認真聽講,並複習課堂筆
記
 情緒焦點的因應方式(emotion-focused
coping)是處理自己產生的情緒
 例如,當為考試苦讀時,你可能會用一些
放鬆自己的技巧,來降低考試時的焦慮

因應(coping):處理此挑戰性情境的內部
變化或外部變化的過程
 問題焦點的因應方式(problem-focused
coping)挑戰性情境的一種調適;使用策
略來修正情境並使它變得較無挑戰性
 情緒焦點的因應方式(emotion-focused
coping)挑戰性情境的一種調適;處理情
境中引起的情緒

對我們比較可以控制的情況(如考試成績),
問題焦點的因應方式比較可能得到滿意的
結果
 問題焦點的因應方式比較可能得到滿意的
結果
 而對我們比較不能掌握的情況(如猜測老
師可能會出什麼考題),情緒焦點的因應
方式較可能得到滿意的結果
 初級評估、次級評估和問題焦點、情緒焦
點因應方式之間的網狀互動決定了個人感
受到的壓力程度

根據Folkman和Lazarus的理論,當個人
發現他現有的因應方式不夠充足時,他可
能會有較大的壓力
 低自信的性格也會削弱一個人認為自己能
夠解決眼前困難的能力
 這個低信心的認知使感受到的壓力增加,
因此也擴大對身心健康的威脅
 然而,社會接觸和社會支持可以降低壓力。

社會接觸和社會支持
社會孤立似乎是威脅人們健康和心理舒適
的另一個因素
 社會接觸之所以有益,其中一個原因是得
到社會支持被認為可以緩衝傷害性的壓力
 充分的社會支持可以幫助人們因應壓力事
件,特別是當這個支持剛好符合他的人格
和情況的需要
 對社會支持的需求甚至可以直接影響生理
和心理健康

相對於追求權勢和成就者,對親密關係有
高度需求的人似乎有較強的免疫功能
 朋友和家人似乎都對健康有明顯的助益:
 避免一些危險的行為,也服用比較少的藥
物
 採取一些其他方法來增進健康
 夫妻傾向關懷彼此的健康,也會叮嚀彼此
從事有益健康的活動
 另一方面,為了應付工作上的壓力,接受
同是和上司方面的支持似乎比接受家人方
面的還要有幫助

人格類型和疾病有何關聯?
A型與B型的行為組型
 人格特質影響了我們採取何種健康相關的
行為及對前在壓力情境的反應
 我們個人的心理特質會如何影響我們的健
康呢?
 1974年,Meyer Friedman和Rosenman
注意到患有心臟疾病的人似乎都有一些特
定的人格特質,叫做A型行為組型(type-A
behavior pattern)。

它具有以下幾種特徵:
 (a)追求成就的傾向
 (b)有時間急迫感
 (c)高度的憤怒和敵意感
 因此,A型的人工作非常勤奮,而且對功
名野心勃勃
 常常在過程中感覺不到半點快樂
 他們經常和時間賽跑
 對其他人懷有敵意
 對挫折容易生氣

相對於A型行為模式的是B型行為組型
(type-B behavior pattern)
 其特徵是:較低的競爭慾、較低的時間急
迫感及敵意感
 B型的人比較好相處、輕鬆,而且願意去
享受他們的生活過程
 許多的研究發現A型行為和冠狀動脈有關
聯
 另一些研究卻不怎麼肯定這個關聯性
 他們認為,A型行為的三個要件並不等於
會得到心臟病

Redford Williams稱只有生氣和敵意這個
性格才是最容易致病的原因
 其他的研究也支持這項論點
 對人容易生氣和懷有敵意對健康非常有害。
敵意包括猜忌、怨恨、經常發脾氣及對別
人不懷好意等等
 這些特質似乎容易傷害健康
 一些研究者將壓力產生的敵意分為兩種類
型:神經質敵意(Neurotic hostility)與對立
型敵意(antagonistic hostility)

神經質敵意的人常常抱怨或時常感到煩躁
 對立型敵意的人喜歡和別人起衝突或爭執
 進一步研究顯示,憤怒與敵意對男性的健
康比對女性的健康有更嚴重的影響
 A型行為的人某種程度上可以改變
 有許多不同種類的方法可使用,如放鬆、
有氧運動、認知行為的壓力管理或上述一
些方法的組合
 一定程度上,你可以透過改變你的思考方
式來影響你的感受

某些健康心理學家著重去改變人們對事情
的反應態度,讓自己在面對生活的挑戰時
不再那麼有壓力
 此外,改變生活方式也是一個合適的介入
法

堅強和抗壓性
對易罹患心臟病的人格發現,是因為許多
研究健康的學者希望了解人格如何讓人變
得脆弱而容易生病
 相反的,Suzanne Kobasa稱為「堅強」
的人格特徵,這個特質似乎幫助人們抵抗
使人生病的壓力
 堅強(hardiness)包括了高度的內控、強烈的
工作承諾及將外界改變視為挑戰及成長的
想法

堅強性格的人,一般而言,傾向於吸收更
多健康知識及疾病預防的相關方法
 他們也積極從事增進健康的行為,而且相
信自己可以控制健康
 堅強(hardiness)一種人格,特徵是高度的
內控、強烈的工作承諾及視挑戰為成長的
人格特質

因應慢性疾病的心理模式
Frankin Shontz曾提出一個人們對自己罹
患嚴重、慢性疾病反應的階段模式,第一
個階段是驚嚇(shock)
 病人會被嚇呆、困惑,而且對這個情況感
到很不真實:「這種病怎麼可能會發生在
我身上呢?」
 第二個階段是面對(encounter)
 病患開始覺得悲慘、空虛、鬱悶和絕望,
在此階段的病患通常不能正常的運作

他們沒辦法好好思考,很難去做計畫,並
且不能有效的解決問題
 在第三個階段是退縮(retreat)病人會否認
問題存在,至少他們會否認此疾病對他們
的含意
 但到最後,病人會達到第四階段:調適
(adjustment)
 在這個階段,他們會做必須的改變,來因
應這個疾病

Shontz的模式著重於情緒和行為兩方面的
因應
 相反的,Shelley Taylor提出的模式則強
調人們如何在認知上適應這個嚴重的慢性
疾病
 根據Taylor的模式,病人會試圖「找出疾
病的意義」
 他們也許會試著響清楚到底做錯了什麼以
致於生病

然後他們嘗試把他們做錯的改正過來,或
根據新情境來重新考慮自己的態度或事情
的優先順序
 接著,病人會試圖對此疾病及對剩餘的生
命「獲得控制感」
 他們會儘可能蒐集關於這個疾病和療法的
資料
 他們也會從事一些活動,藉此他們認為可
以重建身心功能,或減緩疾病的發展

在第三個階段,病患即使被這樣的疾病打
倒,他們會試著「重建自尊」
 他們會把自己情況中比較值得欣慰的地方
和別人比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