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高齡化對臺灣家庭隔代關係之影響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人口高齡化對臺灣家庭隔代關係之影響

人口高齡化對祖孫關係之影響
及其在終身學習的意義
林雅音
中國文化大學講師
前言
臺灣社會人口結構的改變
人口高齡化對家庭結構及家人關係的影響
人口高齡化下,祖孫關係的改變,及其在
終身學習上的意義
• 結語
•
•
•
•
壹、前言
• 人口高齡化儼然成為全球趨勢
• 社會的變遷產生人口高齡化的現象,
不僅個人受到衝擊,也影響人與人之
間的關係。
• 老年人的家庭互動影響家人關係。
• 隨著人口平均餘命的延長,人口結構的改
變、老年人口比率持續增加,老年人對家
庭的需求日益增加,也使得家庭中的老人
問題更益突顯。
• 老人不論是否與子女同住,邁入老年後對
家庭角色轉變與代間關係的知覺,均對其
生活有很大的影響。
貳、臺灣社會人口結構的改變
--少子化
貳、臺灣社會人口結構的改變
--少子化
• 1950年代,因為高出生率與低死亡率,人口
自然增加快速
• 60年代初,人口成長速度因出生率下降而下
滑。
• 人口自然成長率,逐年遞減且下降快速。
• 總生育率不斷下降,預估臺灣人口的自然成
長率將從2008年的2.7‰,依中推計來看,到
2024年接近零;接著進入人口負成長。
台灣地區出生率、死亡率及
自然增加率變動趨勢--中推計
貳、臺灣社會人口結構的改變
--人口高齡化
• 老年人口逐年增加,造成生命期不斷地
向後推移,而使臺灣社會迅速朝向高齡
社會發展。
• 2010年6月底,65歲以上者為247萬4,471
人,占總人口的10.7%,呈現持續增加
的現象。
臺灣地區從1986至2056年
人口結構趨勢圖
台灣人口金字塔變型

嬰兒潮世代入中齡,人口金字塔結構呈現中間肥胖型

嬰兒潮世代邁入高齡,人口金字塔轉為倒金鐘型
10
25
15
5
歲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萬人
2056年
2008年
10
5
15
資料來源:行政院經建會,臺灣2008年至2056年人口推計 , 2008年8月。
25
台灣人口金字塔
1950、2005、2050年
參、人口高齡化對家庭結構
及家人關係的影響
人口高齡化對
家庭結構的影響
一、家庭結構窄化
• 由於生育率的驟降,使得家庭人口結構窄化
, 代之而起的是二代同住的核心家庭,平均
家庭人數銳減(楊靜利、董宜禎,2007)。
1990年
2056年
4人家戶
22.15%
12.06%
2人家戶
<10%
36.11%
平均家戶
4.2人
2.96人
一、家庭結構窄化
• 未來主要的家戶型態仍為核心家庭,一
半是由老人所組成的一代家庭
• 離婚率逐漸攀升,單親家庭的比率將愈
來愈高
• 女性離婚後的再婚率較低,使得女性單
親家庭的成長更為明顯
二、代間增長
•
•
•
•
豆竿式家庭(beanpole family)
代間的增長,因此,數代共存的現象更普遍
過去,祖孫生命重疊的時間短
現今,祖孫共存的時間可能長達40至50年
三、家庭的解組
• 全球化、知識化、少子高齡化,全球社
會正快速變遷
• 離婚率增高,高齡離婚現象增加
• 再婚現象及跨國家庭(transnational
family)興起,家庭型態越趨多元。
人口高齡化對
家人關係的影響
一、家庭結構窄化,
影響家人互動的質與量
• 家人眾多,家人互動必然較多
• 家庭結構的窄化,家人互動關係的量將銳減
• 但就質而言,家人間互動的深度及品質卻有
可能增加。
二、代間增長,
提供隔代或數代間相處的經驗
• 更多祖父母將看見孫子女成長至進入成年
時生活角色的轉變
• 優點:使更多代的家人相互接觸與連結,
有助家族將信念和價值觀代代相傳。
• 缺點:也可能造成年長者與年輕者因價值
觀相異更大,而致使彼此距離更遠。
• 成功代間關係連結的基礎--彼此能擁有更多
的共同回憶。
三、家庭解組,
家人關係趨向多元
• 離婚率上升,家庭因離婚而解組,家人可能
分居不同的地方,勢將影響家人的互動機會
與品質。
• 加上再婚的關係,會產生更多家庭網路的串
連,而使家人關係多元化。
• 因家庭的解組,移居而使隔代關係的頻率與
深度,以及代間連結方式產生改變。
• Connidis(2010)即指出人口和社會趨勢
,可能對不同代間的家庭成員及生活造成
隔閡,對家庭關係的強度(接觸的形式與
數量)、品質和支持等均會產生改變,對
家人間的互賴、親近及歸屬等均會有所衝
擊。
肆、人口高齡化下,
祖孫關係的改變
一、扮演祖父母的角色延後
年輕人「不婚、不生、不立」的三不原則
• 年輕人「養兒防老」觀念淡薄
• 不立業-- 「尼特族」或「啃老族」 、
醃魚族的現象
醃魚族
(Kids in parents’ pockets eroding retirement savings / KIPPERs)
• 指生活在父母口袋中,侵蝕父母退休金的
小孩
一、扮演祖父母的角色延後
年輕人「不婚、不生、不立」的三不原則
• 年輕人「養兒防老」觀念淡薄
• 不立業-- 「尼特族」或「啃老族」 、
醃魚族的現象
「二晚一少」:晚婚、晚生及少生
• 上述現象將造成扮演祖父母角色的推延
二、祖孫關係期間的拉長
• 平均壽命延長
年
1943年
2009年
男性
42.33歲
75.9歲
女性
51.50歲
82.5歲
性別
• 祖孫相處年限的增長,正是高齡社會下
的產物
• 扮演祖父母角色是高齡者生命歷程中的
重要事件
三、祖孫接觸減少,關係疏遠
• 家庭解組,影響祖孫關係
• 祖孫間接觸機會減少,相處頻率降低,造成
關係的疏遠。
• 祖父母對孫子女具有社會化與教養的功能。
• 祖孫關係的疏遠,導致孫子女對老人產生負
面的刻板印象。
四、祖孫連繫方式多元
• 現代通訊科技使聯繫方式多樣化
• 使分離異地的家人,分居不同地區的祖孫
,能維持較緊密的互賴與親近感
• Uhlenberg 和 Kirby(1998)指出,隨著老
年群體在健康、經濟、教育程度的提高,
將會縮短祖父母與孫子女間的距離,並減
少彼此的障礙。
五、祖孫間的支援方式改變,支援度減弱
• 隨著社會的變遷,祖孫間因距離分隔,那種
彼此相處、相伴的場景恐亦不再多見。
• 祖父母的角色會從正式型、家中智慧的傳授
者等角色,轉換為遠方人物型
• 語言對話的情感性支援將會減少
五、祖孫間的支援方式改變,支援度減弱
• 祖父母對孫子女的支持,會較以物質或金
錢的方式
• 家庭年長一代擁有較多的資源,是對後代
照顧的重要支柱
• 但隨著時代的變遷,現代的祖父母越來越
不願像過去把自己的精力、時間花費在照
顧孫子女的身上
六、祖孫關係趨向複雜
• 家庭型態的多元
• 混合家庭(blended family)的家人關係與
教養可能會重疊出現,且這種趨勢將日漸
普遍
• Costano和Hoy(2007)指出家庭網路的擴
展,越來越多非血緣親屬的加入,而使代
間關係更加複雜。
• 家庭更多的人際互動?更加陌生與疏離?
伍、人口高齡化,祖孫關係
改變在終身學習上的意義
• 老人擁有家人的支持和情感維繫,與
後代的關係良好,則身體健康,對生
活有幸福感(well-being) (Ajrouch,
2007 ; Costano & Hoy, 2007 ;高紅英
、苗元江, 2008) 。
• 家庭隔代關係的改變,在終身學習的時
代中,亦甚具意義。
• 學習是一生的歷程,與個人的生命相始
終。
• 終身學習,以人人學習、時時學習、處
處學習、事事學習為其特徵。
• 扮演祖父母雖是人類經驗中最老的社會
角色(Bengtson, 1985),卻也是人際
關係中重要的一環。
• 角色扮演好,就需要學習。
• 如何面對「老」,因應「老」,就需要
不斷的學習。
• 對孫輩而言,祖孫關係是個人認識老
人、了解老人的起點
• 從與長輩的相處互動中,而獲得社會
經驗、生活知能與人生智慧,此為個
體社會化不可欠缺的一環。
一、祖父母角色的扮演,宜納入高
齡者終身學習的範圍
• 人生任何角色或職份都需要學習才能扮
演好
• 從各種不同的祖孫關係型態中,包括:
正式型、尋樂型、遠方人物型、代替父
母型及家庭智慧型(Cavanaugh &
Blanchard-Fields, 2002)等,學習做
好符合自己的適當角色。
二、祖父母角色,應隨時代變遷及
孫子女年齡的增長而調整
• 祖父母的角色並非一成不變,要與時俱進
而調整,這也是學習的要項。
• 伴隨孫子女的成長,祖父母的角色可能由
照顧者、支持者,轉變為互惠者、相互依
賴者,到受照顧者、依賴者的角色。
• 關係的調整與因應,亦為高齡學習的重點
之一。
三、發展代間學習課程,促進隔代
互學,以使兩代互惠
• 現代科技資訊的交流,兩代彼此是互惠互
利、相互依存的的關係。
• 家庭經營者及社會各界,終身教育機構宜
多開設有關代間學習的課程,以增進二代
間的瞭解與互動,共創雙贏。
四、祖父母宜多學習新科技的溝通
技巧,以加強隔代間的聯繫
• 現代3C通訊科技的使用,對孫輩而言
,可能相當熟悉;但對祖輩而言,往
往感到害怕與不安,甚至排拒。
• 新近很多的研究,均指出高齡者具有
終身學習的能力(Lemme, 2006)。
• 高齡者,先宜破除排斥、害怕的心理
;其次,宜多吸取相關學習的訊息,
積極參與
五、祖父母宜多予孫子女支持,
以促進代間的融和
• 越來越多的新一代祖父母強調自主自立,
將每天的日子排得滿滿的,顯得忙碌而生
氣勃勃
• 孫子女獲得來自祖父母的支持,無論是情
感或物質,均為其發展的重要支柱。
• 給予孫子女的支持,以促進家庭的融和
陸、結語
• 人口高齡化對祖孫關係的探討,在終身
學習上吸取有效的方法與策略,以建構
代間的良好關係,而有助於整體社會的
發展與進步。
敬請指導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