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击下载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单击下载

著名数学家 的生平故事一直 激励着我们前进, 现在就让我给大 家讲一讲一些著 名数学家的生平 故事!

进入目录

1

、华罗庚简介

2

、华罗庚的故事

3

、陈景润简介

4

、陈景润的故事

5

、费马的故事

6

、欧拉的故事

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 — 1985年6月12日),出生 于金坛金城镇,是世界著名数学家,是中国解析数论、矩 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安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 开拓者。在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就有“华氏 定理”、“怀依 — 华不等式”、“华氏不等式”、“普劳 威尔 — 加当华定理”、“华氏算子”、“华 — 王方法”等。 他为中国数学的发展作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美国著名数 学家贝特曼著文称:“华罗庚是中国的爱因斯坦,足够成 为全世界所有著名科学院院士”。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 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

回目录

下一页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青年时代因病导致伤残,历尽坎坷,几乎陷 入绝境。 中学毕业后,他因交不起学费被迫失学。回到家乡,一面帮父亲 干活,一面继续顽强地读书自学。不久,又身染伤寒,病势垂危。在 床上躺了半年之后,病虽然痊愈,却留下了终身的残疾 ——— 左腿的 关节变形,瘸了。当时,他只有19岁,在那迷茫、困惑,近似绝望的 日子里,他想起了双腿后著兵法的孙膑。“古人尚能身残志不残,我 才只有19岁,更没理由自暴自弃,我要用健全的头脑,代替不健全的 双腿!”青年华罗庚就是这样顽强地和命运抗争。白天,他拖着病腿, 忍着关节剧烈的疼痛,拄着拐杖一颠一颠地干活,晚上,他油灯下自 学到深夜。 1930年,他的论文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这篇论文惊动了清 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以后,清华大学聘请华罗庚当了助理 员。在名家云集的清华园,华罗庚一边做助理员的工作,一边在数学 系旁听,还用四年时间自学了英文、德文、法文、发表了十篇论文。 他25岁时,已是蜚声国际的青年学者了。

回目录

回 目 录

下 一 页

陈景润(1933-1996)福建福州人,1953年毕 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 究员。主要从事解析数论方面的研究,并在哥德 巴赫猜想研究方面取得国际领先的成果。 50年代对高斯圆内格点、球内格点、塔里问 题与华林问题作了重要改进。60年代以来对筛法 及其有关重要问题作了深入研究,1966年5月证明 了命题“1+2

,将200多年来人们未能解决的哥德 巴赫猜想的证明大大推进了一步。这一结果被国 际上誉为“陈氏定理”;其后又对此作了改进, 将最小素数从原有的80推进到16,深受称赞。陈 景润是世界著名解析数论学家之一,他在50年代 即对高斯圆内格点问题、球内格点问题、塔里问 题与华林问题的以往结果,作出了重要改进。60 年代后,他又对筛法及其有关重要问题,进行广 泛深入的研究。

陈景润成了国际知名的大数学家,深受人们的敬重。但他并没有产生骄傲自满 情绪,而是把功劳都归于祖国和人民。为了维护祖国的利益,他不惜牺牲个人的名 利。 1977年的一天,陈景润收到一封国外来信,是国际数学家联合会主席写给他的, 邀请他出席国际数学家大会。这次大会有3000人参加,参加的都是世界上著名的数 学家。大会共指定了10位数学家作学术报告,陈景润就是其中之一。这对一位数学 家而言,是极大的荣誉,对提高陈景润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大有好处。 陈景润没有擅作主张,而是立即向研究所党支部作了汇报,请求党的指示。党 支部把这一情况又上报到科学院。科学院的党组织对这个问题比较慎重,因为当时 中国在国际数学家联合会的席位,一直被台湾占据着。 院领导回答道:“你是数学家,党组织尊重你个人的意见,你可以自己给他回信。” 陈景润经过慎重考虑,最后决定放弃这次难得的机会。他在答复国际数学家联 合会主席的信中写到:“第一,我们国家历来是重视跟世界各国发展学术交流与友 好关系的,我个人非常感谢国际数学家联合会主席的邀请。第二,世界上只有一个 中国,唯一能代表中国广大人民利益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为目前台湾占据着国际数学家联合会我国的席位,所以我不 能出席。第三,如果中国只有一个代表的话,我是可以考虑参加这次会议的。”为 了维护祖国母亲的尊严,陈景润牺牲了个人的利益。

下一页

1979年,陈景润应美国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的邀请,去美国作短 期的研究访问工作。普林斯顿研究所的条件非常好,陈景润为了充分 利用这样好的条件,挤出一切可以节省的时间,拼命工作,连中午饭 也不回住处去吃。有时候外出参加会议,旅馆里比较嘈杂,他便躲进 卫生间里,继续进行研究工作。正因为他的刻苦努力,在美国短短的 五个月里,除了开会、讲学之外,他完成了论文《算术级数中的最小 素数》,一下子把最小素数从原来的80推进到16。这一研究成果,也 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 在美国这样物质比较发达的国度,陈景润依旧保持着在国内时的 节俭作风。他每个月从研究所可获得2000美金的报酬,可以说是比较 丰厚的了。每天中午,他从不去研究所的餐厅就餐,那里比较讲究, 他完全可以享受一下的,但他都是吃自己带去的干粮和水果。他是如 此的节俭,以至于在美国生活五个月,除去房租、水电花去1800美元 外,伙食费等仅花了700美元。等他回时, 共节余了7500美元。 这笔钱在当时不是个小数目,他完全可以像其他人一样,从国外 买回些高档家电。但他把这笔钱全部上交给国家。他是怎么想的呢? 用他自己的话说:“我们的国家还不富裕,我不能只想着自己享乐。” 陈景润就是这样一个非常谦虚、正直的人,尽管他已功成名就, 然而他没有骄傲自满,他说:“在科学的道路上我只是翻过了一个小 山包,真正的高峰还没有有攀上去,还要继续努力。”

回 目 录

回目录

17世纪的一位法国数学家,提出了一个数学难题,使得后来的数学家一筹莫展, 这个人就是费马(1601

1665)。 这道题是这样的:当n>2时,xn+yn=zn没有正整数解。在数学上这称为“费马大 定理”。为了获得它的一个肯定的或者否定的证明,历史上几次悬赏征求答案,一代 又一代最优秀的数学家都曾研究过,但是300多年过去了,至今既未获得最终证明, 也未被推翻。即使用现代的电子计算机也只能证明:当n小于等于4100万时,费马大 定理是正确的。由于当时费马声称他已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他没有公布结果,于是 留下数学难题中少有的千古之谜。 费马生于法国南部,在大学里学的是法律,以后以律师为职业,并被推举为议员。 费马的业余时间全用来读书,哲学、文学、历史、法律样样都读。30岁时迷恋上数学, 直到他64岁病逝,一生中有许多伟大的发现。不过,他极少公开发表论文、著作,主 要通过与友人通信透露他的思想。在他死后,由儿子通过整理他的笔记和批注挖掘他 的思想。好在费马有个“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凡是他读过的书,都有他的圈圈 点点,勾勾画画,页边还有他的评论。他利用公务之余钻研数学,并且成果累累。后 世数学家从他的诸多猜想和大胆创造中受益非浅,誉他为“业余数学家之王”。 费马对数学的贡献包括:与笛卡尔共同创立了解析几何;创造了作曲线切线的方 法,被微积分发明人之一牛顿奉为微积分的思想先驱;通过提出有价值的猜想,指明 了关于整数的理论

——

数论的发展方向。他还研究了掷骰子赌博的输赢规律,从而成 为古典概率论的奠基人之一。

欧拉(1707 — 1783),瑞士数学家,英国皇家学会 会员。欧拉从小着迷数学,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数学天才。 他13岁便成为著名的巴塞尔大学的学生,16岁获硕士学 位,23岁就晋升为教授。1727年,他应邀去俄国圣彼得 堡科学院工作。过度的劳累,致使他双目失明。但是, 这并没有影响他的工作。欧拉具有惊人的记忆力。氢说, 1771年圣彼德堡的一场大火,把他的大量藏书和手稿化 为灰烬。他就凭着惊人的记忆,口授发表了论文400多 篇、论著多部。欧拉这们18世纪数学巨星,在微积分、 微分方程、几何、数论、变分学等领域都作出了巨大贡 献,从而确定了他作为变分法的奠基人、复变函数先驱 者的地位。同时,他还是一位出色的科普作家,他发表 的科普读物,在长达90年内不断重印。欧拉是古往今来 最多产的数学家,据说他留下的宝贵的文化遗产够当时 的圣彼得堡所有的印刷机同时忙上几年。欧拉作为历史 上对数学贡献最大的四位数学家之一(另外三位是阿基 米德、牛顿、高斯),被誉为"数学界的莎士比亚"。

结 束 语

我们看了几位著名数学家的生 平故事,我认为我们应该学习陈景 润数学家的那种坚持不懈,努力奋 斗的精神!得到一点小成就,那只 是翻过了一个小山丘,我们要更加 努力,更加勤奋,攀上学习的顶峰!

盛诗媛

200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