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生死書談死亡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西藏生死書談死亡

『西藏生死書』
索甲仁波切
第二章:無常
—在地球的任何地方,死亡都可以
找得到我們
—如果真有什麽方法可以躲避死亡
的打擊,我將義無反顧
— –但如果你認為可以倖免一死,
那你就錯了。
人們來了又離開,來去匆匆,卻不提
一個死字。可是一旦大限來到–出其
不意地抓著他們,讓他們覺醒不過
來,一無準備,然後情緒如狂風暴
雨般征服他們,讓他們哭得死去活
來,怒氣沖天,傷心欲絕!
如果想開始掙脫死亡對我們的最大
宰制,讓我們揭開死亡的神秘,讓
我們熟悉它,讓我們習慣它;讓我
們隨時想到死……我們不知道死亡
在哪兒等待著我們,因此讓我們處
處等待死亡。
對死亡的修行,就是解脫的修行。
學會怎麽死亡的人,就學會怎麽
不做奴隸。誠如密勒日巴尊者所
說的:「這個我們如此害怕,所
謂的『屍體』,此時此地就跟我
們住在一起。」
我們越拖延對死亡的正視,就越
對它無知,恐懼和不安全感的陰
影就越縈繞腦際。我們越想逃避
那種恐懼,它就會變得越可怕。
就像小孩玩捉迷藏一樣,蒙住眼
睛以為別人看不到我們。
死亡是個大迷霧,但有兩件事情是可
以確定的:其一,我們總有一天一
定會死;其次,我們不知何時或如
何死。因此,我們唯一可以確定的
是不知道何時會死,而我們就把它
當做藉口,延遲對死亡的正視。
為什麽我們會生活在死亡的恐怖中?
我們認為死亡來到時,會把我們投
入一無所知的深淵裡,變成一個全
然不同的人。我們想像死後變成一
片迷惘,處在極端陌生的環境裡。
就像單獨醒來一般,在焦慮的煎熬
中,在陌生的國度中,
也許我們害怕死亡的最大理由,是因
為不知道我們到底是誰。我們的姓
名、我們的「傳記」、我們的夥
伴、家人、房子、工作、朋友、信
用卡……,我們把安全建立在這些
脆弱而短暫的支持之上。
我們生活在一個虛擬的身分之下,
這個世界似乎真實得讓我們可以相
信,直到死亡粉碎了我們的幻想,
並把我們逐出隱藏的地方為止。因
此,如果我們對更深的實相一無所
知,我們會變成什麽模樣呢?
當我們死亡的時候,萬般帶不去,尤
其是我們如此鍾愛、如此盲目依賴、
如此努力想活下去的肉身。而我們
的心卻也不見得比我們的身可靠。
我們唯一熟悉的心識,在死亡的那
一刻,如果我們還要依靠它,就是
一場荒謬的賭博了。
大騙局
人之生也,與憂俱生。壽者昏昏,
久憂不死。何苦也!其為形也,亦
遠矣!《莊子至樂篇》
一個人誕生,他的煩惱跟著一起誕
生。有些人活得越久,會變得越
愚蠢,因為他為了逃避不可避免
的死亡,就會變得越來越焦慮。
這是多麽痛苦的事啊!
如果人生是建立在永恆不變的錯
誤信念上,將會變得多麽空洞
而瑣碎啊!如果我們也是這麽
過活的話,就會變得像行屍走
肉。其實,我們大多數人都是
這麽醉生夢死的,
我們都是依循既有的模式活著:年輕
時候,我們都在接受教育;然後找
個工作,結婚生子;我們買個房
子,在事業上力爭上游,夢想有個
鄉間別墅或第二部車子。假日我們
和朋友出遊,然後我們準備退休。
有些人所面臨的最大煩惱,居然
是下次去哪裡度假,或耶誕節
要邀請哪些客人。我們的生活
單調、瑣碎、重複、浪費在芝
麻綠豆的小事上,因為我們似
乎不懂得還能怎樣過日子。
我們的生活步調如此地緊張,使我們
沒有時間想到死亡。為了擁有更多
的財物,我們拚命追求享受,只為
掩飾我們對於無常的恐懼。我們的
時間和精力消磨殆盡,只為了維持
虛假的事物。
我們唯一的人生目標,就成了要把
每一件事情維持得安全可靠。一
有變化,我們就尋找最快速的解
藥,一些表面工夫或一時之計。
我們的生命就如此虛度,除非有
重病或災難才讓我們驚醒過來。
我們甚至不曾為今生花過太多的時間
和思考。有些人經年累月地工作,
等到退休時,才發現自己已經年華
老去,瀕臨死亡,結果手足無措。
儘管我們總是說做人要實際,但西
方人所說的實際,其實是無知、自
私和短視。
我們的眼光淺顯到只注意今生,到
頭來是大騙局,現代社會無情而毀
滅性的物質主義便是由此產生的。
沒有人談死亡,沒有人談來生,因
為人們認為談死亡或談來生會妨礙
世界的「進步」。
如果,我們最希望自己活得真實並繼
續活下去,為什麽還要盲目地認為
死亡是終結呢?為什麽不嘗試探索
來生的可能性呢?如果我們真的就
像我們所說的那麽務實,為什麽不
開始嚴肅地反問自己:我們的「真
實」未來到底在哪兒?
如果我們觀察自己的生活,就可以很
清楚地發現我們一生都在忙著無關
緊要的「責任」。我們告訴自己,
要花點時間在生命中的大事上,卻
從來也找不出時間,即使是早上剛
起床,就有一大堆事要做:一大堆
說不完的名堂。
我們的生活似乎把我們帶得暈頭轉
向;到最後,我們會感覺對生命一
點選擇也沒有,絲毫無法作主。有
時候我們會對這種情形感到難過,
會全身冒冷汗的醒過來,但我們的
恐懼只維持到早餐時刻,然後拎著
公事包出門,一切又回到原點。
印度聖人拉瑪克里胥那
(Ramakrishna)曾對他的弟子
說:「如果你把追女人或賺錢這類
讓你分心的時間抽出十分之一用來
修行,幾年內包管你開悟!」
有時候我想現代文明的最大成就,
就是它大舉出售了輪迴,徹底把心
混亂掉了。對我來說,現代社會的
一切,似乎都在讓人們偏離真相,
讓真相無法成為人生目標,甚至不
相信真相確實存在。
誠如十八世紀西藏上師吉梅林巴
(Jikm Lingpa)所說的:「眾生
被各種各樣的感覺所迷惑,因此無
止盡地迷失在輪迴流轉中。」
迷惑在虛假的希望、夢想和野心當
中,好像是帶給我們快樂,實際上
只會帶給我們痛苦,使我們如同匍
匐在無邊無際的沙漠裡,幾乎飢渴
而死。而這個現代輪迴所能給我們
的,卻是一杯鹽水,讓我們變得更
飢渴。
認識了這一點
計劃未來就像在乾枯的深淵裡釣魚
再怎麽努力都不能盡合汝意,
還是放下一切計謀野心吧
如果你要思考些什麽的話–
請想想你飄浮不定的死期… …
對西藏人來說,新年是一年中的主
要節慶,貝珠仁波切不像別人那樣
的慶祝新年和互相祝福,他通常都
會哭泣。別人問他為什麽要哭,他
就說又過了一年,而許多人卻依然
毫無準備地更接近死亡。
請想一想我們每個人幾乎都發生過
的事情:我們在街上漫步,思考著
令人啟發的問題,計劃著重要的事
情,或只是戴著「隨身聽」。一輛
車子突然疾駛而過,差點就把我們
撞得粉身碎骨。
打開電視或瞧瞧報紙,你將發現到處
都是死亡的消息,請問那些因墜機
事件或車禍而死亡的人,可曾想過
他們會死?他們像我們一樣,視生
命為理所當然的事。我們不是經常
聽到認識的人或朋友突然去世嗎?
我們甚至不必生病也會死;我們的
身體有可能突然垮下來無法運轉,
就像車子突然拋錨一般。某一天我
們可能還是好端端的,隔天就病倒
去世了。
有時,我們需要清醒一下,真誠地
問自己:「如果我今晚就去世,該
怎麽辦?」我們不知道明天是否還
會醒過來,或者會到那兒去。如果
你呼出一口氣,卻再也不能吸氣,
你就死了,就那麽簡單。
就像西藏諺語所說的:「明天或來
世何者先到,我們不會知道。」
有些著名的西藏禪觀大師,在晚上
就寢時,會把杯子倒空,杯口朝下
放在床邊。他們從來不確定隔天是
否會醒過來,還用得著杯子。
有些上師甚至以更嚴厲的景象警惕
我們要認清生命的脆弱,他們告訴
我們每一個人要把自己觀想成最後
一次放封的死刑犯、在網子裡掙扎
的魚,或在屠宰場待宰的禽獸。
其他上師則鼓勵他們的學生要鮮明
地觀想自己死亡的景象,做為一種
有系統的止觀法門:觀想死亡時的
感受、痛苦、悲慘、無助、親友的
憂傷,了悟自己一生中已做或未做
的事情。
身體平躺在最後一張床上,
口中呻吟著最後的幾句話,
心裡想著最後的往事回憶:
這場戲何時會發生在會身上呢?
我們應該一再冷靜的觀想,死亡是
真實的,而且會毫無預警地降臨。
只有懂得生命是多麽脆弱的人,才知
道生命有可貴。一位瀕死的婦女,
她過去從來沒有想過,死亡竟然是
如此真實,所以恐懼不已。現在她
知道了,她只想對在世的人說一句
話:「認真看待生命和死亡。」
在現代社會中,我們必須工作謀生,
但不可以受到朝九晚五的生涯所纏
縛,對於生命的深層意義毫無認
識。我們的使命是求得平衡,發現
中道,
學習不要沉溺在現代生活的享受中,
關鍵在於單純,不要以外界活動來
過分伸展自己,而是要讓我們的生
活越來越簡單。
這就是佛教戒律的真義所在。
心的寧靜就是從這裡來的。寧靜的心
可以讓你追求精神事物,以及湧自
精神真義的知識,可以幫助你面對
死亡。
可悲的是,很少人這麽做。
現在我們也許該問自己:「我這一生
到底做了些什麽?」這句話是問我
們對於生和死到底懂了多少。
多數瀕死經驗者,都敘述了「生命
回顧」的經驗,很鮮活而清晰地重
新經歷了一生。
如:知道每個人來到世間都有他要完
成和學習的東西,譬如分享更多的
愛,發現人生最寶貴的是人與人的
關係與愛,而不是物質。同時了解
生命中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被記錄下
來了,即使當時不經意地擦身而過,
但後來還是會出現的。
雷蒙·慕帝說:「當光出現的時候,
他對我說的第一句話是『你做了哪
些事,足以證明你並未虛度人
生?』肯尼斯·瑞林:「他問我(但
沒說話,只是剎那的心靈溝通)到
底做了哪些有利益或改善人類的
事?」
偉大的頂果欽哲仁波切一次說 :
「我現在七十八歲了,一生看過這
麽多的滄海桑田,這麽多年輕人去
世了,這麽多與我同年紀的人去世
了,這麽多老人也去世了;這麽多
高高在上的人垮下來了,這麽多卑
微的人爬起來了;
這麽多的國家變動,這麽多的紛擾悲
劇,這麽多的戰爭與瘟疫,這麽多
恐怖事件遍布著整個世界。然而,
這些改變都只不過是南柯一夢。
當你深深觀照的時候,就可以發現沒
有哪樣東西是恆常的,一切都是無
常的,即使是最微細的毛髮也在改
變。這不是理論,而是可以切身知
道,甚至親 眼看到的事。」
佛陀說:
我們的存在就像秋天的雲那麽短暫
看著眾生的生死就像看著舞步,
生命時光就像空中閃電,
就像急流沖下山脊,匆匆滑逝。
面對死亡,我們有無限的痛苦和迷
惘,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們忽視無常
的真相。我們多麽渴望一切都恆常
不變,因此就得相信一切都可以如
舊。但這是以假當真而已,
這種以假當真的錯誤訊息、觀念和假
設,建構出生命的脆弱基礎。不管
再多的真理不斷逼近,為了維持我
們的偽裝,我們還是寧願不可救藥
的繼續浮誇下去。
我們總是認為改變等於損失和受苦。
如果改變發生了,我們就盡可能麻
醉自己。我們倔強而毫不懷疑地假
設:恆常可以提供安全,無常則否。
但事實上,無常就好像是我們在生命
中所碰到的一些人,起先難以相
處,但認識久了,卻發現他們比我
們所想像來得友善,並不恐怖。
請如此觀想:了悟無常,很諷刺地,
是我們唯一能確信不移的事;可能
是,我們唯一永恆的財產。它就像
天空或地球一般,不管我們周遭的
一切會改變或毀壞得多厲害,它們
永遠不為所動。
比方說,我們經歷了椎心碎骨的情緒
危機……我們整個的生命幾乎都要
解體了……我們的丈夫或妻子突然
不告而別了。儘管如此,地球仍在
那兒,天空仍在那兒。
縱使是佛陀也會死。他的死是一種教
示,用來震撼天真、懶惰與自滿的
人,用來喚醒我們了悟一切無常,
以及死亡是生命無可避免的事實。
佛陀臨終前說:
生者必死,聚者必散,
積者必竭,高者必墮。
每當我們迷失方向或懶散的時候,
觀照死亡和無常往往可以震醒我們
回到真理
我們過去所做的一切,今天看來不都
是一場夢嗎?與我們一起成長的朋
友,兒時玩耍的地方,我們曾經信
守不渝的觀點和意見,全都拋在腦
後了。此時此刻,閱讀這本書對你
似乎鮮活真實,但是,即使是這一
頁也很快就變成記憶了。
我們身上的細胞正在死亡,我們腦中
的神經元正在衰敗,甚至我們臉上
的表情也隨著情緒一直在改變。我
們所謂的基本性格其實只不過是
「心識的流動」而已。
今天我們神清氣爽,那是因為一切都
很順利;明天就垂頭喪氣了。那一
分好的感覺哪裡去啦?環境一改變,
我們就心隨境轉了:我們是無常的,
影響力是無常的,哪裡也找不到堅
實永恆的東西。
比起我們的思想和情緒,有哪一樣東
西更不可測呢?你知道你的下一個
念頭或感覺是什麽嗎?事實上,我
們的心就像夢那麽空幻,那麽無
常,那麽短暫。
看看我們的念頭:它來了,它停了,
它又走了。過去的已經過去,未來
的還沒生起,即使是當下這一念,
誠如我們所經驗到的,也立刻變成
過去了。
我們唯一真正擁有的是「當下」,
此時此地。
1.你真正了解和體悟無常的真義
嗎?2.你已經將無常與每一個念
頭、呼吸與動作相結合,因而改變
你的生活了嗎?請你問自己這兩個
問題:我是否每一刻都記得我正在
步向死亡,
因此時時刻刻都能夠以慈悲心對待
一切眾生?我對於死亡和無常的認
識,是否已經迫切到每一秒鐘都在
追求開悟?如果你的回答都是肯定
的,你就算真正了解無常的真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