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导论 - 业锋教育在线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心理学导论 - 业锋教育在线

四川省凉山州教育科学研究所
谌 业 锋
⊙ 四川省特级教师
⊙ 凉山州专家型教师
⊙ 凉山州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 中学高级教师
⊙ 中小学教育研究室主任 ⊙ 西昌学院客座教授
欢迎访问 业锋教育在线
http://www.lsyf.cn
谌业锋主页 http://lsyf.cn/jksyf.html
(讲座幻灯课件请在网上下载,让我们一起思考!)
QQ:178990915
电话:18981539788
E-mail:[email protected]
1
心理学导论
•引 言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心理学的性质、门类和任务
•三、心理学的历史发展
•四、心理学研究方法
•五、学习心理学的重要意义
2
引 言
• “心理”一词,对许多人来说充满了
神秘感。没有学过心理学的人,只要
听说你是学心理学的或教心理学的,
总会急切地问一个问题:“你知道我
在想什么吗?”。
• 心理学研究什么?对这个问题许多学
生脑海中常常带着一连串的问号:
3
• 学了心理学是不是就可以知道别人心
里在想什么?人为什么会有脾气?脾
气和性格之间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
人类行为是否都具有意识?它们都是
由人的动机推动的吗?人是怎样来认
识各种各样的事物的?人又是怎样来
获得经验的?人是怎样对外界刺激信
息进行加工、存储并在这个基础上解
决问题的?等等。
4
• 在《新大英百科全书》中将“心理学”
作为一个词条来解释时,作者引述了
这样一个故事:“在古希腊奥林波斯
山上,有一座特菲耳神殿,神殿里有
一块石碑,上面写着——人,认识你
自己”。作者接着说,就是这么一句
话,经过漫漫几千年的演化,形成了
我们今天的心理学。“人,认识你自
己”成为西方心理学的源头,同时也
成为历代心理学家为之奋斗的目标。
5
• 心理学,其英文为“psychology”,
是有两个希腊文字“psyche”和
“logos”组成。“psyche”是什么意
思呢?在英文韦氏大辞典中,
“psyche”被注解为“灵魂”或“灵
魂女神”。作为“灵魂女神”的
“psyche”本源自古希腊的一个神话
故事。
6
• 在传说中,“psyche”与丘比特发生
了恋情,作为凡人的“psyche”,本
性聪慧,温柔善良,美丽动人,为了
追求爱情,不辞千辛万苦,不畏强权
暴力,决心踏入神的禁地来寻回自己
的爱人。“psyche”的精神与毅力最
终感动了奥林波斯山上的主神宙斯,
于是宙斯赐其永生,赋予其神性,并
且命其掌管人类的灵魂。
7
• 于是“psyche”也就成了灵魂女神。
因此“Psyche”包含两个主题:爱与
灵魂,其含义是“心灵”或“灵魂”,
“logos”的含义是“解说”或“阐
述”。把“psyche”和“logos”合起
来即为“对心灵或灵魂的解说”之义,
它是心理学最早的定义,但是这个定
义并没有对心理学做出科学的解释,
只具有哲学意义,不具备科学内涵。
8
• 直到19世纪中叶,随着自然科学和实
验方法的发展,心理学才从哲学中分
化出来,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虽然心理学和其他科学一样,在它的
萌芽时期确实渗透着许多不科学的观
点,甚至是荒谬的论断。但是,在步
入20世纪后,心理学逐渐发展成为一
门具有丰富理论内涵和重要应用价值
的科学。
9
• 我们将诠释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
学的性质,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心理
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心理学的主要研
究领域,心理学的应用前景及重要意
义等。首先还是从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说起。
10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 自心理学诞生以来,各学派的心理学
家对于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理解与主张
是不同的。心理学既要研究心理活动
的形式,又要研究心理活动的内容和
功能;既要研究有意识的心理活动,
又要研究无意识的心理活动;既要研
究心理,又要研究行为,还要把心理
与行为统一起来加以研究。
11
• 此外,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的诞
生,对现代心理学特别是认知心理学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心理学界开始把
人看成是一个信息加工者,认为环境
所提供的信息是通过人的认知过程而
加以编码、存储和操作,进而影响人
的行为的,主张心理学主要应研究心
理活动的脑机制,特别是认知功能的
神经生物学机制等。
12
• 目前,各学派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的
看法趋于折衷,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
象是心理现象,简称心理(mind)。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或心理
活动)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既研究人的心理现象,也研究
动物的心理现象,既研究个体的心理
现象,也研究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
13
• 心理现象是多种多样的,是一种具有
不同水平、不同层次、不同功能的动
力系统。但与物理、化学现象不同,
心理现象不具形体性,是人的内部世
界的精神生活,无法直接进行观察,
但是通过对行为的观察和分析可以研
究人的心理,因此,心理学还研究行
为与心理的关系。
14
(一)个体的心理现象
• 人是作为个体而存在的。个人所具有
的心理现象称个体心理。个体心理异
常复杂,是自然界最复杂、最奇妙的
一种现象。人眼可以看到五彩缤纷的
世界。人耳可以聆听旋律优美的钢琴
协奏曲,人脑可以贮存异常丰富的知
识,事过境迁而记忆犹存。
15
• 人有“万物之灵”的智慧,人能运用
自己的思维去探索自然和社会的各种
奥秘;人还有七情六欲,他们能通过
活动去满足自己的各种需要,并在周
围环境中留下自己意志的印迹……总
之,人类关于自然和社会方面的各种
知识,他们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方
面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和人的心
理的存在和发展分不开的。
16
• 为了深入地了解人的心理活动,在心
理学中,一般把统一的人的心理现象
划分为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个
部分: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这两个
部分又可以分为若干个具体的心理活
动形式。其结构如图1所示。
17
认识过程:感知、记忆、思维、想象
心理过程
情感过程:事物的态度体验过程
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心理现象
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世界观
个性心理
个性心理特性:能力、气质、性格
• 图1 心理结构示意图
18
1. 心理过程
• 心理过程(mental process)是相对于
个性心理来说,是不断变化着的、暂
时性的心理现象。它包括认识过程、
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其中
认识过程是基本的心理过程,情感和
意志是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
19
(1)认识过程
• 也称认知过程(cognition process),
是指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为
了弄清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规律而产生
的心理现象,包括感觉、知觉、记忆、
思维和想象等,是感性认识到理性认
识的发展过程。
20
• 感觉是认识事物的开端,在日常生活
中,我们看到一种颜色,听到一种声
音,闻到一种气味,尝到一种味道,
触摸到物体的软硬、温度或光滑程度
等均属于感觉。单纯的感觉在生活中
极少见到,我们往往把事物作为一个
整体来认识。
21
• 如我们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听到催
人奋进的国歌,闻到饭菜的香味,触
摸到光滑的、圆圆的、硬硬的、凉凉
的苹果等是知觉。感觉和知觉是同步
进行、不可分开的,所以通称为感知。
22
• 感知过的事物特征和属性能够以经验
的形式在脑中留下痕迹,以后在一定
条件下还能够再现出来,如我们看到
八达岭的长城、桂林的山水、西湖的
风景等都会在大脑中留下一定的印象,
再提到这些地方或名称的时候就会在
头脑中呈现出有关景色。这种对过去
经验过的事物的反映就是记忆。
23
• 人们不仅能够通过感知直接反映事物
的外部特征或外部面貌,还可以在此
基础上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概括地、
间接地反映事物的内在规律和特征,
例如医生根据病人的体温、脉搏、舌
苔、血液或排泄物的化验结果,推断
出他某一内部器官发生了病变。
24
• 这种通过事物的外部现象和特征认识
事物内在联系和规律的过程就是思维。
我们既能在头脑中再现过去事物的新
形象,又能够对已有形象进行加工而
形成事物的新形象,如接到大学录取
通知书的学生会在头脑中构画出未来
生活、学习及工作的情景,这类心理
活动过程称为想象。
25
(2)情感过程
• 情感过程(feeling process),指人在
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引起的人对
客观事物的某种态度的体验或感受。
人在认识客观事物时,并非是无动于
衷的,常常会产生满意或不满意,愉
快或不愉快,热爱或厌恶,欣慰或遗
憾等主观体验。这里所讲的“愉快”、
“满意”、“热爱”、“厌恶”、
“欣慰”、“遗憾”等主观体验,在
心理学中统称为情感过程。
26
(3)意志过程
• 意志过程(will process),是指由认识
的支持与情感的推动,使人有意识地
克服心理障碍与外部困难而坚持实现
目标的过程。我们在与自然界相互作
用的过程中,常常在认识的基础上,
在情感的推动下,根据事物发生发展
的规律性,自觉地确定目的、制定计
划、调节行动、克服困难、实现目标,
使客观事物向着符合我们需要的方向
发展,这就是我们的意志过程。
27
• 意志是人的心理、意识能动性的具体
体现,也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之一。
• 在心理过程中,还有一种特殊的心理
现象——注意。它不是一种独立的心
理现象,它随着心理活动过程的产生、
发展、变化而存在,并保证着心理活
动过程的顺利进行,离开了注意的参
与,心理活动就不可能产生。
28
• 认识、情感和意志是心理活动过程的
三个方面。这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
互制约、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心理
活动的动态过程。认识是情感和意志
行动的基础。没有认识,人的情感就
无从产生和发展;意志的整个过程也
都是在认识的基础上,经过深思熟虑
之后才得以进行的;情感既是意志行
动的动力,又使认识活动带有一定的
情感成分。
29
• 意志对认识和情感具有控制和调节作
用。意志坚强的人既能够自觉地控制
自己的情绪情感,使情感服从于理智,
又能调节自己的认识过程,促进认识
的深化。认识、情感和意志简称为
“知”、“情”、“意”,它们是一
个统一的心理活动过程,既具有共同
性特点,又各有其发生、发展及其变
化的过程。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过程发
生、发展的规律性是心理学研究的对
象之一。
30
2. 个性心理
• 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心理活动过
程中,每个人的遗传素质、所处的社
会生活环境、所接受的教育及主观努
力程度不同,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表
现和特征,即所谓“人心不同,各如
其面”。这些在心理活动过程中所表
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面貌上的个体差
异叫做个性心理(individual mind),
或称个性心理差异,也称个性。
31
• 它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
个方面。
• (1)个性倾向性,是决定个体对事
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内部动力系统,是
具有一定的动力性和稳定性的心理成
分,由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
想和世界观等因素构成。由于这些构
成因素在个性倾向性中所处的地位不
同,所起的作用也不一样。
32
• 需要居于基础地位,是人心理和行为
最初的动力源泉,动机、兴趣等都是
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是需要的表
现形式。世界观在个性倾向性中处于
最高层次,起着主导作用,它决定着
一个人的需要、动机、兴趣、理想及
信念。个性倾向性是个性心理中最积
极、最活跃的组成部分,是人心理和
行为积极性的动力系统,决定着人的
心理和行为倾向性。
33
• (2)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身上经
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
征。它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其中以性格为核心。能力是保证人顺
利完成活动方面的特征,如聪明、愚
笨等;
34
• 气质体现着人心理活动动力方面的特
征,如活泼、安静、慢性子、急脾气
等;性格显示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及与
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方面的心理特性,
如诚实、虚伪、勤奋、懒惰等。个性
心理特征是个性心理中最稳定的特征
因素,它决定着一个人的稳定的心理
面貌,是把人与人区别开来的特征因
素之所在。
35
• 心理现象的各个方面,不是彼此孤立
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
影响的。一方面个性心理是通过心理
活动过程在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发展,
并在心理活动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没
有心理过程就不可能形成个性心理。
另一方面,个性心理一旦形成,又制
约着心理活动过程,影响着心理活动
的进程和特点。
36
• 可以概括地说,既没有离开个性心理
的心理过程,也没有脱离心理过程的
个性心理。二者相互融会贯通,共同
构成一个人完整的心理面貌。因此,
可以说,心理学是研究心理过程发生、
发展的规律性的科学;是研究个性倾
向性与个性心理特征形成、发展与变
化的规律性的科学;是研究心理过程
和个性心理相互关系的规律性的科学。
37
• 要深入地了解人的心理现象,真正掌
握人的心理面貌,就要从人的心理活
动的整体性上加以考察和研究。
38
(二)个体心理现象和行为
• 行为(behavior)是指有机体的反应系
统。它由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
这种反应有内在生理性的(如肌肉运
动、腺体分泌等)和外在心理性的
(如言语、表情等)。
39
• 在日常生活中人的有些行为很简单,
只包含个别或少数几种反应成分,如
光线刺激眼睛引起眼睑关闭、食物刺
激口腔引起唾液分泌、肠胃因饥饿而
加快蠕动等。有的行为则很复杂,包
含了较复杂的反应成分,如写字、体
操、驾驶飞机等。这些行为由一系列
反应动作所组成,成为各种特定的反
应系统。
40
• 行为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引起
行为的内、外因素叫刺激(stimulus)。
刺激可以来自外部环境,也可能起于
机体的内部。
• 例如,外界的声音、光线、温度、气
味,他人讲话的内容、动作、面部表
情以及机体内的内分泌或血液中化学
成分的变化,头脑中浮现的思想、观
念、欲望等都可以成为引发个体反应
的刺激。
41
• 人类的行为具有一定的心理成分,受
刺激所制约,并且是由一定的刺激而
引起。因此,不考虑哪一种或哪一些
刺激对具体人的影响,就无法理解人
的行为。
• 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
切的联系。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
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人没有对光线、
声音、气味的感知觉,就不会有对光
线、声音、气味的反应。
42
• 人的行为的复杂性是由心理活动的复
杂性引起的。同一刺激可能引起不同
的反应,不同刺激也可能引起相同的
反应,其原因就在于人有丰富的主观
世界。主观世界的情况不同,对同一
刺激的反应常常是不一样的。俗话说,
“饿时吃糠甜如蜜,饱时喝蜜蜜不
甜”。有机体的内部状态不一样,对
同一事物的反应也可能极不一致。因
此,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
以理解他的外部行为反应。
43
• 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一个人的视觉和听觉能力,是通过他
对微弱光线和声音的反应表现出来的;
一个人的记忆,是通过它运用知识的
活动表现出来的;一个人的情绪和情
感,是通过面部和姿势表情表现出来
的。心理现象是一种主观精神现象。
或是一个“黑箱子”,它看不见,摸
不着,没有重量、大小和体积,而行
为却具有显露在外的特点,它可以用
客观的方法进行测量。
44
• 例如,我们可以用摄像机拍摄体操队
员的精彩表演,用计时器记录工人的
动作反应时间等。由于行为表现出人
们的心理活动,因此,我们可以通过
观察和分析行为来客观地研究人们的
心理活动,即打开“黑箱子”。从外
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是心理学
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在这个意义上,
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
即通过对行为的客观记录、分析和测
量来揭示人的心理现象的规律性。
45
(三)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
• 前面我们讲到的认知、情绪和动机、
能力和气质等是存在于个体身上的心
理现象。我们称之为个体心理或个体
意识。但是,人是社会的实体,人作
为社会的成员,总是生活在各种社会
团体中,并与其他人结成各种各样的
关系,如亲属关系、朋友关系、师生
关系、阶级关系、民族关系、国家关
系等。
46
• 由于社会团体的客观存在,便产生了
团体心理或社会心理。团体与个体一
样,存在着团体需要、团体利益、团
体价值、团体规范、团体舆论、团体
意志、团体目的等心理特征。一个团
体由于具有某些特定的心理特征而区
别于其他团体。
47
• 团体心理或社会心理与个体心理的关
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团体心理
是在团体的共同生活条件和环境中产
生的,它是该团体内个体心理特征的
典型表现,而不是个体心理特征的简
单总和。团体心理不能离开个体心理,
但它对个体来说,又是一种重要的社
会现实,直接影响个体心理或个体意
识的形成与发展。因此,社会心理及
其与个体心理的关系,也应成为心理
学的研究对象。
48
二、心理学的性质、门类和任务
• (一)心理学的性质
• 人的心理现象十分复杂,有许许多多
的因素影响着心理的形成和发展,这
就要求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采
用不同的方法来研究。有时要从影响
个体心理的内部因素入手,探讨个体
心理活动的内部规律和内在机制。
49
• 比如,视觉、听觉等感知觉器官是如
何接收和处理信息的,人的记忆系统
是如何工作的,情绪的生理基础是什
么等。有时必须分析影响心理活动的
外部因素,比如家庭、学校、社会对
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人和人之间的
相互关系等。
50
• 一般说来,侧重于个体心理内在规律
和机制的心理学研究具有自然科学的
倾向,而侧重于社会对个体心理影响
的心理学研究具有社会科学的倾向。
这样心理学就具有了一种既和自然科
学有关,又和社会科学有关的独特性
质,也就是说,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
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51
• 作为自然科学倾向的心理学分支有实
验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医学心理学,
这些心理学分支和生物学、物理学、
化学等学科有比较密切的联系。比如,
对感知觉的研究就涉及被感知物体的
声、光特性,涉及感知神经的激活和
对信息的处理,对神经细胞的研究又
涉及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差、细胞内的
神经介质等内容。
52
• 作为社会科学倾向的心理学分支有社
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管理心理学
等,这些心理学分支和社会学、人类
学、教育学等学科有比较密切的联系。
当我们对人尤其是作为群体的人的某
种社会行为进行研究的时候,就离不
开历史的、文化的以及经济的观点。
53
• 不同倾向的心理学在研究方法上也有
所不同,作为自然科学倾向的心理学
更多地采用观察、实验等研究方法,
在研究中注重条件的控制和变量的关
系,研究的结果大多是定量的;作为
社会科学倾向的心理学则较多的采用
社会调查、个案研究、文献综合等方
法,侧重于宏观因素的分析,所得的
结果主要是定性的。
54
• 不过随着统计方法的普遍使用以及计
算机逐渐成为研究中不可缺少的工具
后,即使作为社会科学倾向的心理学
研究也有逐步向定量化发展的趋势。
• 需要提醒的是,我们说心理学是一门
交叉学科,说它具有不同的研究倾向,
这并不意味着心理学分成两个完全不
同的阵营。
55
• 尽管有像实验心理学、生理心理学等
倾向于自然科学的心理学分支,有像
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倾向于社
会科学的心理学分支,但也有像教育
心理学这样的心理学分支就是介于两
者之间的。更重要的是,采用哪种理
论来指导研究和运用何种手段来实施
研究,完全取决于研究对象的性质。
56
• 在心理学中我们常常需要综合不同的
理论和采用不同的方法来研究同一内
容。比如对学习行为的研究,既要从
神经生物学的角度,以实验的方法进
行微观研究,以确定学习的内在机制,
也要从家庭、学校和班级等方面,用
调查的方法、统计的方法和个案研究
的方法进行宏观分析,以研究学习行
为和外部环境因素的关系。
57
(二)心理学的门类
• 对心理学研究领域的进一步细分,就
是心理学的各分支学科,也就是心理
学的不同门类。
• 目前心理学的分支已达100个以上,这
100多个分支我们大体上可以分成三大
类: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方法研究。
58
• 所有科学都有基础和应用两个方面,
比如植物学和农业、物理学和工程学、
生物化学和药物学。在心理学中,基
础研究的目的在于发现心理规律,建
立系统理论;而应用研究则着重对社
会生活中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探讨,
寻求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而不论是基础研究还是应用研究都有
方法问题,即都有一个为达到研究目
的而采用什么手段或工具的问题。
59
1. 基础研究
• 基础研究也叫做理论研究。属于基础
研究的心理学分支主要有以下这些。
60
(1)普通心理学
• 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最一般的规
律,如感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活
动过程的规律,动机、需要、气质、
性格、能力等个性心理差异的规律等,
它是心理学的基础学科,是学习心理
学的入门学科,也是心理学的一条主
干。
61
• 它既概括了各分支心理学的主要成果,
又构成了各个分支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作为主干性学科,它衍生出许多分支,
如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人格心
理学、社会心理学和生理心理学等。
图2表示的是普通心理学和其他心理
学分支学科以及与心理学邻近学科的
关系。
62
• 图
2
普
通
心
理
学
与
其
他
心
理
学
分
支
学
科
的
关
系
63
(2)生理心理学
• 是以研究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为研究
对象,揭示心理现象与生理过程之间
的规律性联系,不仅对科学的解释各
种心理现象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还
促进了工程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等应
用学科的发展。生理心理学涉及生物
学、物理学、化学、医药学、解剖学
等学科。近二十年来,生理心理学得
到了很大的发展,并成为最引人注目
的领域之一。
64
(3)发展心理学
• 是研究人类个体心理发展规律的学科。
发展心理学按照人不同的年龄阶段,
分成婴幼儿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少
年心理学、青年心理学、成年心理学
和老年心理学,分别研究各年龄阶段
的心理特征及其发展规律。
65
(4)认知心理学
• 是以研究人类知识的表现方式为目的,
探讨从知识的获得、存储、转换直至
使用的完整规律。人工智能是认知心
理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66
(5)比较心理学
• 也叫动物心理学,是研究动物行为的
演化以及动物在不同进化阶段所具有
的行为特点,并利用对动物行为研究
所获得的结果来推测和解释人类的某
些行为。
67
(6)变态心理学
• 研究异常心理发生和发展的原因和规
律,并对异常心理进行描述、分类和
解释,说明其机制,从而为心理诊断
和治疗提供依据。
68
2. 应用研究
• 心理学的应用领域极其广泛,有关的
心理学分支也难以一一列举,这里仅
介绍几个有代表性的应用心理学分支。
69
(1)教育心理学
• 是应用心理学中出现最早的分支学科。
教育心理学研究在教育情境中教师与
学生的互动行为,研究教育和教学过
程中师生心理活动及心理规律。
70
• 教育心理学具体研究学生在掌握知识、
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品德过程
中的心理学问题,它又可以分为教学
心理学、学习心理学、品德心理学等。
对学生学习心理规律的研究是教育心
理学的重点。
71
(2)社会心理学
• 是介于心理学和社会学之间的交叉学
科,它研究在一定社会生活条件下人
的心理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以人的社
会心理及社会行为为研究对象,包括
社会认知、态度的形成与转变、人际
交往与人际关系、个体的社会化、社
会影响、侵犯与利他行为、流行、流
言等。
72
•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不仅有助于科学的
管理,而且对正确的婚姻、家庭观念
的确立以及预防违法犯罪、形成良好
的社会风气均具有积极的意义。
73
(3)医学心理学
• 是研究心理因素在疾病发生、诊断、
治疗和预防中的作用,是心理学与医
学相结合的产物。医学心理学强调建
立医生与病人之间的和谐、互相尊重、
互相信任的关系,主张运用心理学的
知识维护人心理健康,以达到预防疾
病的目的。它包括心理临床诊断、心
理治疗和心理卫生等。
74
(4)司法心理学
• 是司法科学和心理科学相结合的边缘
学科,研究和司法活动有关的心理现
象。根据不同的对象,司法心理学又
可分成犯罪心理学、侦缉心理学、审
判心理学、诉讼心理学和改造心理学
等。
75
(5)管理心理学
• 主要研究团体组织中人与事的问题,
包括人员的个别差异研究、人际关系
与团体效能探讨、领导行为等,它的
目的是改进管理机制、协调人际关系、
提高工作绩效。
76
(6)工程心理学
• 研究人与机器之间的配置和机能协调,
实现人、机器、环境系统的最佳配置,
使人能在安全有效的条件下从事工作,
并创造最佳效益。工程心理学是心理
学与现代技术科学相结合的产物。开
展这一领域的研究,有利于改善工人
的劳动条件,保障生产的安全,发挥
人在生产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提高劳
动效率。
77
• 除了上述几个比较重要的应用心理学
分支外,应用心理学还有商业心理学、
军事心理学、体育心理学、文艺心理
学等分支,而且随着人类活动领域的
不断扩大,应用心理学的分支还在继
续增加。
78
3. 方法研究
• 对心理学的方法研究主要有实验心理
学,心理统计学、心理测量学等。
79
(1)实验心理学
• 是把现代自然科学中的研究方法,特
别是实验方法运用到心理学中的一门
分支学科。实验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
实验的原理、原则、方法、技术和资
料的处理等内容。
80
(2)心理统计学
• 是把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运用于各种
心理实验、心理测验等科学研究中,
是一种对在心理实验和心理测验中获
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的工具,通
过对获得数据的统计性分析,达到掌
握情况、探索规律、制定方案、检查
效率的目的。它的主要内容包括描述
统计学、推断统计学和多元统计分析。
81
(3)心理测量学
• 是以心理学和统计学为基础,专门研
究心理测验的理论和方法的科学。心
理测量学在教育科研、教育评价、临
床诊断、人才选拔和职业指导中有广
泛的应用。
82
阅读资料1:心理学家们做些什么
• 现在,关于心理学你已经知道得足够
多,这使你可以在整个心理学范围内
提出问题。如果你准备了一个问题清
单,那么你可能会想要与许多不同领
域的心理学专家接触以解开这些疑问。
• 在表1中,我们提供了对这些问题的看
法,并向你指出什么类型的心理学家
可能回答这些问题。
83
表1 心理学问题的多样性
问 题
由谁来回答这个问题
临床心理学家
咨询心理学家
人们如何更好地处理日常问题
大众心理学家
心理治疗师
生物心理学家
记忆是怎样存储在大脑中的
精神药理学家
84
表1 心理学问题的多样性
如何教一条狗听从命令
为什么不能总是回忆起我确信自
己知道的信息
是什么使人们彼此不同
实验心理学家
行为分析家
认知心理学家
认知科学家
人格心理学家
行为遗传学家
“同辈压力”是如何起作用的
社会心理学家
关于世界,婴儿知道些什么
发展心理学家
85
表1 心理学问题的多样性
工业心理学家
为什么我的工作使我这么沮丧
工效心理学家
教育心理学家
老师应该如何对待捣乱的学生
学校心理学家
为什么我在每次考试之前都生病
健康心理学家
被告在犯罪的时候是精神失常的
吗
法律心理学家
为什么我在重要的篮球赛上总是
呼吸困难
运动心理学家
86
• 你想知道世界上究竟有多少从业的心
理学家吗?调查显示这一数字超过了
50万。在这个数字中,大约62 000~
82 000人从事心理学的研究工作(见
图3)。尽管心理学家的人口比例在
西方工业国家中是最高的,但对心理
学的兴趣在许多国家中还在持续增长。
• (图3中所示的数据为心理学家在各
个不同领域中所占的比例,数据来源
于对获得博士学位的美国心理协会
(APA)成员的调查。)
87
• 图3 心理学家的工作领域
88
• 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IUPS)的成员
组织来自64个国家(Rosenzweig,
1999a)。美国心理协会(APA)是一
个包括了来自世界各地心理学家的组
织,它在1998年底有155 000名成员
(Fowler,1999)。另一个国际性组
织,美国心理学会(APS),有16
000多个成员,它更关注心理学的科
学方面,对临床或治疗方面的关注要
少一些。
89
(三)心理学的任务
• 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都离不开
人心理活动的参与,都是在人心理的
调节和指导下完成的。
• 为此,心理学的基本任务具体体现在
以下三个方面。
90
1. 研究和探索人的心理规律
• 心理学中有许多理论问题需要加以解
决,而最根本的理论任务是通过心理
学的研究进一步揭示心理、意识的起
源。意识的起源问题是现代哲学的重
大理论问题,是世界上尚未解决的三
大问题之一。
91
• 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规律
有助于解决意识的起源问题。只有揭
示了人的心理与客观世界的关系,人
的心理与人脑(以特殊方式组织起来
的物质)的关系,才能以最新的科学
成就论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或者说正如列宁所指出的那样,“心
理学提供的一些原理已使人们不得不
拒绝主观主义而接受唯物主义”。
92
• 心理学要找到心理现象的发展变化与
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内在的、必然的、
规律性的联系。例如,影响心理的因
素很多,概括起来有如下三类。
• 一是环境因素,是人所接触到的周围
的客观事物,它既包括自然界的物质
变化,如时令气候、温度湿度等,又
包括人类的实践活动,如人们的工作
学习及人际交往等。
93
• 二是机体因素,即人的身体状态。如
人的饥渴状态及健康状况等。
• 三是心理因素,即自身的心理对心理
的影响,如个体的情绪状态、个性特
征等。
• 上述诸因素中,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
都会引起心理活动的变化。经过大量
的心理实验研究和测量,揭示出心理
的变化对这些因素的依赖关系,从而
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发展的规律性。
94
2. 鉴定和预测人的心理活动
• 科学的重要作用在于鉴定和预测事物
发展的未来趋势和状况。通过测量可
对某些心理发展现状和水平进行鉴定,
从而发现其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
性,并能根据这些规律预测其心理活
动的未来趋势和状况。
95
• 例如,通过智力测量,了解某个学生
的智力水平,就能够较准确地预测这
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作业成绩;根据
对一个企业管理者领导能力及其性格
特征的测验,能预测这个企业的效益
等。
96
3. 控制和调节人的心理和行为
• 科学研究的目的在于揭示事物间内在
联系及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
从而根据规律,控制或创造条件,使
其向着符合人们主观需要的方向去发
展。
97
• 我们通过心理研究,就可根据各种心
理现象之间、心理现象与其赖以产生
和发展的条件之间的规律性联系,创
设相应的环境和条件,促使人们在相
应的情境下产生相应的心理和行为,
以提高其心理活动效率。
98
• 例如,人的情绪状态直接影响着一个
人的实践活动效率及身心健康,为此,
人们都非常重视美化、优化周围环境
(包括自然环境与人际环境),以提
高工作效率;我们还可以通过创设相
应的环境,使青少年一代向着健康方
向发展,以形成相应的心理品质和心
理面貌。
99
三、心理学的历史发展
• (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 心理学有一个久远的过去,却只有—
个短暂的历史。人类的进化和发展,
始终伴随着对心理、精神的探索。然
而,在远古时期,由于科学知识水平
的限制,人们不能够理解身体的结构
与机能,对感觉、记忆、思维、睡眠、
梦等一系列身体现象缺乏正常的认识,
错误地把它们归结为某种特殊的神奇
力量——灵魂的作用。
100
• 后来,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科学
的进步,人们对心理现象的理解才越
来越深刻和正确。历史上出现过许多
心理学思想家,如古希腊的德谟克利
特、亚里士多德,中国的孔子、孟子、
荀况等。但由于心理现象的复杂性,
论述心理学问题的专著极少,系统性
论述更不多见。
101
• 在19世纪70年代以前,心理学始终处
于哲学的附属地位,心理学没有作为
一门独立的学科存在,研究心理现象
的大多为哲学家、文学家或医学家等。
研究方法带有极大的主观性和思辨性。
到了19世纪70年代,随着17~19世纪
哲学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和心理物理
学的产生与发展,心理学终于脱离哲
学的怀抱,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102
• 最早应用实验方法研究心理现象的是
天文学家、生理学家和物理学家等。
如:最早发现人的反应时间差别问题
是在天文学界。1795年,英国格林尼
治天文台台长马斯可林解雇了他的助
手金纳布路克,原因是他观察一颗星
经过子午线时记录的时间总比台长记
录的慢半秒。
103
• 到1822年,德国的天文学家贝塞尔对
这一现象进行深入研究后,得出如下
公式:A-B=1.223秒。该公式被称之
为“人差方程式”。1879年,德国著
名哲学家、生理学家冯特(Wilhelm
Wundt,1832—1920)在莱比锡大学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正式从事系统的心理学研究工作,宣
告了心理学的独立。冯特也因此被誉
为实验心理学之父和心理学之父。
104
• 科学心理学的发展有两大源头:一个
源头是自古流传的哲学,另一个源头
是兴起于18世纪的生物学与生理学。
曾有人比喻,科学心理学的发展,哲
学是父亲,生理学是母亲,而生物学
是媒人。经生物学为媒介,哲学与生
理学结合,生育的新生儿,就是以后
脱离传统哲学范畴,独立门户的心理
学。因为独立门户的心理学是采用科
学方法去研究问题的,所以有时称它
为科学心理学。
105
• 冯特的贡献是什么?这问题可以从三
方面得到答案。
• 第一,从学术研究的背景看,冯特是
19世纪后期,集生理心理学大成的人。
在柏林大学与海德堡大学求学期间,
冯特曾跟当时著名生理学教授缪勒与
赫姆霍兹学习和研究。
106
• 冯特是位学识渊博、著述甚丰的学者,
曾先后获取医学、哲学两个博士学位。
他的著作不仅数量多,近500种,且
涉及面广,除心理学外,还发表大量
有关生理学、物理学、哲学、逻辑学、
语言学、伦理学、宗教学等方面的著
作。可以说,冯特兼生理学家、哲学
家、心理学家于一身,但正如他的学
生铁钦纳所说的:“冯特的全部思想
集中于心理学”(Titchener,1929,
P.113)。
107
• 他最大贡献也在于心理学。自1864年
起,在任教海德堡大学的10年期间,
集其研究成果,于1874年出版《生理
心理学原理》(Principles of
physiological psychology)。该书被生
理学与心理学两界推崇为不朽之作,
其重要性有如是学术史上的心理学独
立宣言。
108
• 第二,冯特设立心理实验室之所以特
别受到后人重视,主要是他采用了系
统的科学实验方法,以突破性的构想,
来探究人的心理结构(structure of
mind)。冯特当时所研究的主题是从
研究意识(consciousness)开始的。
109
• 冯特认为,意识内容(conscious
content)是由很多不同的元素构成的。
在实验研究时,研究者控制刺激(视
觉的、听觉的等),使之有系统的变
化,让受试者凭自己的主观判断,做
出反应(如按电钮)或说出感受来。
此种方法,称为内省(introspection)。
110
• 第三,从现代心理学的观点看,100
年前冯特的研究,在内容上只以意识
为主的取向,已不合时宜。冯特的贡
献主要还是在于其首创的系统实验方
法。因为,此后的心理学之所以被视
为一门科学,主要是由于心理学家也
可以像其他自然科学一样,做实验研
究。科学特征中所强调的客观性、验
证性、系统性三大标准,只有实验法
才可能做到。
111
(二)科学心理学的发展
• 心理学的独立并不意味着有关心理现
象的研究就“完全”科学化了。哲学
背景的不同及研究手段的局限,使心
理学在诞生以及发展过程中,产生了
不同的思想和观点。心理学家们在建
构理论时存在着尖锐的分歧,出现了
学派林立、意见纷杂的局面。
112
1. 构造主义心理学
(Structural Psychology)
• 该学派的奠基人冯特把心理学的研究
任务定义为对心理结构的研究,试图
通过找到组成复杂心理活动的元素而
发现心理组合的方式与规律。冯特的
学生铁钦纳(E.B.Titchener,
1867—1927)继承了冯特的思想,将
这种重视心理结构的研究命名为“构
造主义心理学”,并在美国宣扬推广。
113
• 他们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意识
经验,通过内省法(introspection
method)来研究个人的直接经验,对
经验的研究须从内容、过程和原因三
个方面进行。内容是个人所经历的经
验,包括感觉、意象和感情。过程是
个人经验发生、发展的历程,包括某
种经验是如何发生的及各种经验之间
是如何联系起来的。
114
• 原因是探究各种经验产生的源由,以
及它们之间彼此存在着的因果关系,
以便对人的心理现象做出解释。
• 由于构造主义心理学只重视对心理结
构的研究,严重脱离实际,受到了不
少心理学家的批评,被称做“砖瓦和
泥浆的心理学”。机能主义、行为主
义和格式塔心理学均表现出了对构造
主义的不满和反对。
115
2. 机能主义心理学
(Functional Psychology)
• 机能主义心理学由美国心理学家詹姆
斯(William James,1842—1910)与杜
威(John Dewey,1859—1952)两人
创立。与构造主义心理学不同,机能
主义心理学只强调心理的作用和功能,
认为心理学应该对个体在适应环境时
的心理与意识活动进行了解,这远比
研究心理或意识的结构重要。
116
• 以思维为例,构造主义心理学关心思
维是由哪些成分构成的,而机能主义
心理学则关心思维在人适应环境过程
中具有哪些作用。在机能主义者看来,
意识不是人体的附着物,而是人适应
环境的工具。
117
• 心理学的任务与其说是揭示心理的构
成元素,不如说是研究它在人适应环
境中的机能与作用。机能主义心理学
研究的这种观点,大大推动了心理学
面向实际领域的发展。动物心理、儿
童心理、变态心理、心理测验等研究
领域的开拓和发展无不与机能主义心
理学有关。
118
3. 行为主义(Behaviorism)
• 就在构造主义心理学与机能主义心理
学在一系列问题上争执不休的时候,
美国心理学界于20世纪初杀出了一匹
黑马——华生(John B.Watson,
1878—1958),他在1913年发表的
《从行为主义者的观点看心理学》
(周先庚译,1983)一文是行为主义
诞生的正式宣言,它对传统心理学方
法和理论框架提出公开的挑战,并阐
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和原理。
119
• 1919年他出版的《行为主义的心理学》
一书,系统地阐明华生行为主义的理
论体系。行为主义否认心理学的研究
对象是心理、意识,主张科学的心理
学应以研究可观察的外部行为为自己
的主要任务。刺激(Stimulus)—反
应(Response),即S-R,成了行为主
义的最高原则。
120
• 由于行为主义迎合了美国发展资本主
义的需要和美国人一向重视实用的生
活风格,它很快得到了大批美国青年
心理学者的拥护,成为影响美国心理
学界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学术思想,
在世界各国心理学界都产生了强烈反
响。
121
• 行为主义强调应用客观的方法,研究
可观察到的行为,对心理学走上客观
研究的道路无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它过于极端,否认心理学是研究心
理现象的科学,认为环境因素是行为
产生与发展的因素,而遗传的影响可
以不必理会。
122
• 它甚至自信地宣称,社会若需要某类
人,它就可以把任何智力与身体正常
的人,教导成为所想要的人,如数学
家、文学家、音乐家、律师或军官,
也可以让他成为乞丐、流氓或罪犯。
结果,心理学成了不谈心理、没有心
理内容的心理学。
123
• 这不仅引起行为主义以外心理学家的
反对,也使行为主义内部产生了分歧,
于是“新行为主义”应运而生。新行
为主义在坚持研究行为的同时,不再
像老行为主义者那样忌讳对传统心理
学概念的应用,而且不再对其他心理
学派别采取堡垒森严的对阵态度,有
时也公开采用其他心理学派的概念。
124
4. 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 Psychology)
• 在美国出现行为主义的同时,德国一
些心理学家,像韦特海默
(M.Wertheimer,1880—1943)、苛勒
(W.Kohler,1887—1967)和考夫卡
(K.Koffka,1886—1941)对传统心理
学(构造主义心理学、机能主义心理
学)也表示不满,提出了“格式塔”
心理学,成为格式塔心理学派。
125
• 格式塔为德文“gestalt”的汉语音译,
原意为“形式”、“整体”、“完形”
等,所以,格式塔心理学又称完形心
理学。他们主张人的心理应该作为一
个整体来研究,而不能像构造主义那
样把意识分解成元素,若把心理或行
为分解为部分的话,那么心理学研究
会变得毫无意义。
126
• 例如,一支乐曲,对人来说是一个整
体,若把它分拆开成为各种音符,则
就不会产生听到该曲调的心理感受。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整体不能还原为
各个部分、各种元素;整体先于部分
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与意
义;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整体大于
部分之和。
127
• 格式塔心理学在知觉和学习的研究方
面具有较大贡献,该学派在这一领域
的理论已成为西方重要的学习理论之
一,它的一些思想在文学界、美术界
也产生了广泛影响。
128
5. 精神分析学派(Psycholanalysis)
• 精神分析理论由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
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
在1896年创立。弗洛伊德重视对人的
潜意识心理的研究,并把人的潜意识
视作最重要的行为原因。
129
• 在早期,弗洛伊德提出心理地形说,
主张人的心理由潜意识(深层)、前
意识(中层)和意识(表层)等三个
层次所构成;到了后期,他提出了三
部人格结构说,认为,人格是由本我、
自我和超我三部分构成。
130
• 潜意识或本我,由一些原始的冲动所
组成,这些冲动以性欲和各种追求快
乐的动机为代表,它如同“一口充满
沸腾刺激的大锅”,不考虑价值判断
与现实环境,一味地追求满足,按快
乐原则行事。
131
• 但人是社会的人,人的“自我”处在
本我和现实之间,协调自身和外部世
界的关系,只让“本我”的愿望在适
当条件下获得满足。“自我”是按现
实原则行动的;“超我”是社会道德
的代表和理想中的我,高居在上,与
本我处于直接冲突之中。
132
• 由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不仅注
重行为的表现,而且更注重行为原因
的深层挖掘,所以有人称他的心理学
为“深度心理学”,又由于他过分强
调性欲在人的各种行为中的作用,其
理论又被称为“泛性欲心理学”。精
神分析理论无论在研究的深度还是广
度上,都是值得肯定的。
133
• 也正是这个原因,它的影响已扩大到
哲学、社会学、人类学、文学和精神
病学等领域。但毋庸置疑,精神分析
理论过分夸大了潜意识的作用,过分
强调性欲的动机的作用,这是错误的。
同时,由于它的研究主要出于主观的
臆想和逻辑的演绎,无法得到科学的
验证,因此充满了神秘色彩。
134
6. 人本主义心理学
(Humanistic Psychology)
• 人本主义心理学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
洛(Abraham Maslow,1908—1970)
和罗杰斯(Carl Rogers,1902—1987)
在20世纪中叶创立。因为人本主义心
理学兴起的年代较精神分析学派与行
为主义心理学晚,而且在心理学界的
影响也比这两学派的势力小,所以被
称为现代心理学上的第三势力(third
force)。
135
• 人本主义心理学在理论取向上,反对
精神分析学派与行为主义心理学两者
的窄化与偏颇。批评精神分析学派是
伤残心理学,因为该理论只是以精神
病患者的心理现象为基础的。批评行
为主义心理学是幼稚心理学,因为该
理论只是以动物与儿童的心理现象为
基础的。
136
• 尤其反对行为主义心理学以零碎的、
片面的反应为心理学研究题材的作法;
认为心理学家如此作法,无异于宣示
他所研究的只是由零碎反应集合而成
的行为,而不是表现行为的整个人。
137
•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主张,心理学的研
究应以正常人为对象,研究人类异于
动物的一些复杂经验,诸如:动机、
欲望、价值、快乐、幽默、情感、生
活责任、生命意义,以及爱情、嫉妒、
仇恨等,真正属于人性各种层面的问
题。人本主义心理学对人性持乐观看
法,认为人类本性是善的,而且人类
本性中原就蕴藏着无限的潜力。
138
• 因此,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研究,不只
是了解人性,而且更进一步,主张改
善环境以及创设条件来充分发展人的
潜能,以满足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的需要,并使人发展成
为“健康的人”。人本主义心理学无
疑是对美国文化把人兽性化、非人格
化和无个性化的有力反叛,它的理论
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的青睐,
代表了心理学的“第三力量”。
139
•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兴起,受其影响最
大的是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咨
询与辅导以及心理治疗等多方面。
• 从现代心理学的观点看,人本主义心
理学的理念有两大特征:
140
• 其一,人本主义心理学是以人的需要
出发去研究人性,不再像以前各学派
那样以科学上的需要去研究人性。
• 其二,人本主义心理学派所使用的研
究方法不明确,其理论也难以得到检
验,这使得它在心理学界的影响大打
折扣。
141
7. 认知心理学(Cognitive Psychology)
• 认知心理学是探索人们如何获取知识
和使用知识的心理学,它自20世纪50
年代中期以来,随着信息论和计算机
科学与技术、语言学、神经科学等学
科的迅速发展而兴起。
142
• 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塞尔
(U.Neisser)《认知心理学》一书的
出版标志着认知心理学的正式产生,
标志着心理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这本书,第一次采用了认知心理学这
个术语,提出了认知心理学的基本理
论。认为,认知心理学主要是研究人
类认知的信息加工过程。
143
• 认知心理学与以往的心理学理论不同,
它不是由某个心理学家独立提出来的
理论体系,而是在众多学者研究基础
上产生的,它作为心理学的新模式,
以心理结构与心理过程为其研究对象,
探讨人类认知的信息加工过程,把人
视为是一个主动的信息加工系统,努
力揭示认知过程的内部心理机制,探
讨人对信息的获得、存储、加工和使
用的过程。
144
• 认知心理学所探讨的问题,涉及人类
心理活动的深层次心理机制及其过程。
诸如人是如何通过感知觉、注意、记
忆、语言、思维与推理等心理活动,
对信息进行加工、转换而成为知识与
经验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的;人是如
何运用知识来对自己的行为和认知活
动做出决定并产生效果的等。
145
• 认知心理学根据实验结果建立的认知
过程的心理机制模型,促进了对人的
心理活动过程的理解。
• 认知心理学继承了行为主义客观的研
究方法以及格式塔心理学在知觉、思
维和问题解决等领域的研究成果,承
认在人类信息加工中存在某些(精神
分析学派提出的)无意识的过程,并
用客观的方法研究这些过程。
146
• 在此基础上,认知心理学还发展了一
些特有的研究方法,如计算机模拟法、
发声思维法等。
• 可以说,认知心理学为心理学提供了
一种新的研究模式,它的影响遍布现
代心理学的整个领域,代表了现代心
理学发展的趋势。
147
(三)中国心理学的发展道路
• 1. 中国古代的心理学思想
• 和西方古代不同,中国古代没有心理
学的专著,但有丰富的心理学思想
(高觉敷,1985)。这些思想散见在
许多哲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的著作
中。
148
• 在中国先秦时代,儒、墨、道、法等
各派著名思想家如孔丘、墨翟、孟轲、
荀况等都讨论过天人关系、人兽关系、
身心关系、人性的本质和发展以及知
行关系等,提出过一些重要的心理学
思想。
149
• 例如,荀况在《天论》中提出“形具
而神生”,认为精神现象是依赖于形
体而存在的;他主张人性“恶”,
“其善者伪也”,充分肯定了环境和
教育在人性改变中的作用。荀况还称
“好、恶、喜、怒、哀、乐谓之情”,
对人的情绪进行了分类。墨翟主张
“知,接也。”认为人的感知觉是感
官接触外物的结果,并区分了“五
路”,即五种不同的感觉。
150
• 到秦、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心
理学思想的发展继续围绕“天人关系”
和“神形关系”而展开(朱智贤,
1989)。在这个时期,董仲舒(约公
元前179—公元前104年)站在唯心主
义的立场上,提出了天人感应的思想,
认为天与人之间有一种神秘的关系,
人的情感、计虑、道德和行为都必须
与天数相符,化天数而成(高觉敷,
1985)。
151
• 从现代科学来看,这种主张是不正确
的。王充(公元27—95和105年之间)
提出“形朽神亡”的主张,认为精神
离开肉体就不复存在。他根据自己的
观察,描述了空间知觉和时间知觉的
一系列现象,并设法解释了“太阳错
觉”的成因。
152
• 刘劭在《人物志》中讨论了“才”、
“性”的关系,对人的才能和性格进
行了系统的分类,并提出人的才性可
以通过九种外部表现(九征)来诊断。
153
•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 在这个时期内,柳宗元、刘禹锡坚持
了唯物主义的天人观,并对感知和思
维两种认识活动进行了分析。韩愈继
承了董仲舒的性三品说,认为“性”
是与生俱来的。他的《师说》一文,
提出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
惑”,在历史上成为传世之作。
154
• 宋朝之后,理学在思想界占统治地位。
理学家在天人关系和心物关系上坚持
了不正确的观点,但在教育心理学和
学习心理学方面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
主张。如程颢和程颐重视学习的作用,
认为人的智能、性格、道德品质基本
上是在幼年期形成的;朱熹提倡“胎
教”,认为母亲受胎以后的一举一动、
一言一行都对胎儿有直接影响(高觉
敷,1985)。
155
• 随着科技和医学知识的发展,明清以
后的医学家对脑及其功能的认识有了
很大的进步。刘智(1660—1730)是
17世纪我国的一位著名学者,他提出
“百体之知觉运动”都依赖脑,脑的
不同部位有不同的功能。王清任
(1768—1831)是清代的一位著名医
生。
156
• 早在1830年,他根据对尸体的解剖和
大脑疾病的临床观察,否定了古代的
“心脏说”(认为心脏是心理的主要
器官),发展了“脑髓说”,认为人
的感觉和记忆是脑的功能,而不是心
脏的功能。断定“灵机、记性不在心,
在脑”,并从解剖学上指出了感觉器
官与中枢神经的联系,如“两耳通脑,
所听之声归于脑”。
157
• 同时,王清任还细心观察了婴儿大脑
的发育与智力发展的关系。无疑,这
是在我国较早通过科学观察和实践确
立了“脑是心理的器官”的认识。
“脑髓说”对科学地认识人的心理活
动有重要意义。
158
2. 新中国心理学发展的道路
• 我国现代心理学是适应我国社会发展
的需要,在我国古代丰富的心理学思
想的基础上,吸取国外现代心理学的
积极成果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清朝末年,心理学从西方传入我国。
在旧中国,心理学的发展十分缓慢。
•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我
国心理学的发展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历
史时期。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心理
学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159
(1)学习改造阶段(1949—1956)。
• 新中国建立初期,心理学的教学和研
究机构以及从事心理学研究的人员得
到了迅速的发展。中国科学院心理学
研究所成立(1951年)。北京大学哲
学系设置了心理学专业。在全国师范
院校及部分医学院、体育学院设立了
心理学教研室(组),开设了心理学
课程。
160
• 在全国学科规划中,心理学作为基础
学科之一制订了12年发展的远景规划,
明确了学科发展的新前景。在这一段
时期,心理学界在全国范围内有过两
次大的学习改造。开始是系统学习马
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热潮,通过学
习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
义》、《哲学笔记》,和毛泽东的
《矛盾论》、《实践论》等著作,
161
• 批判资产阶级学术思想,逐步学会运
用辩证唯物主义,并以此作为心理学
研究的指导思想。接着是学习苏联心
理学和巴甫洛夫学说的热潮。邀请苏
联心理学家来华讲学(1952—1956)。
在中国建立动物条件反射实验室和人
类条件反射实验室,验证巴甫洛夫的
若干重要实验并开展一些基本理论问
题的评论和初步试探性的研究。
162
(2)开展研究阶段(1957—1966)。
• 这一时期,心理学界开始讨论心理学
研究与实际相结合的问题,明确了科
学必须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
方向。增设了三个心理学专业(北京
师大、华东师大、南京师院),基础
研究和应用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163
• 这一期间曾一度出现批判心理学中的
“生物学化”和“抽象化”倾向,严
重混淆了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的界限,
挫伤了一些心理学者。但很快按照百
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排除了上述
干扰,开展了对心理学对象、学科性
质、任务和方法的讨论(1959),并
对这一讨论进行了总结(1960),提
高了认识,促进了心理学的初步繁荣。
164
(3)停滞阶段(1966—1977)。
• 在10年动乱期间,心理学遭到了严重
的挫折和损失,被诬蔑为资产阶级伪
科学。中国心理学会被迫停止活动,
心理学刊物停刊,学校心理学课程停
开,教学和科研机构被解散,心理学
的图书资料被当作“四旧”处理。这
是我国心理学备受摧残的10年。
165
(4)繁荣发展阶段(1978—现在)。
•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迎来了
我国心理科学的春天。除了被“四人
帮”摧残解散的教学科研机构都恢复
正常工作外,还先后成立了四个心理
学系(北京大学、杭州大学、华东师
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几个心理
学专业。
166
• 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
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心理学会和它下
属的12个专业委员会经常召开各种学
术会议。出版了《心理学报》、《心
理科学通讯》、《中国心理卫生杂
志》、《心理学探新》、《应用心理
学》、《社会心理研究》等全国性刊
物。研究工作日益广泛地开展起来,
并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等方面取得
了丰硕的成果。我国的心理科学在推
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进程中已进
入了繁荣发展的新时期。
167
阅读资料2
20世纪影响中国心理学发展的10件大事
• 20世纪心理学在我国从无到有,蓬勃
发展。特别是近20余年来,心理学的
基础和应用研究的领域越来越广泛,
心理学科研、教育和临床应用工作以
及组织机构建设等各方面均取得了很
大成就,心理学从业人员队伍也在不
断壮大。
168
• 我国心理学家与国际同行的交流、合
作以及在国际心理学界的影响不断增
加。为了总结历史,展望未来,值此
人类刚刚跨入新世纪之际,中国心理
学会组织全国理事和国内各高校的心
理系主任投票,选出了20世纪对中国
心理学发展有重大影响的10件大事。
兹将这10件大事及其来龙去脉介绍如
下。
169
1. 中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在北京大
学建立
•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W.Wundt,
1832—1920)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
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标志了
心理学从哲学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专
门的学科。1908—1911年蔡元培先生
(中国教育家,1868—1940)在德国
莱比锡大学学习了冯特讲授的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民族心理学课程,成为
冯特唯一的中国留学生。
170
• 他回国任北京大学校长时,于1917年
支持该校哲学门(系)的心理学、哲
学教授陈大齐(1886—1983)创立了
我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陈大齐在
1918年出版《心理学大纲》,这是中
国第一本大学心理学教本,反映冯特
时代心理学的主要内容和科学水平,
标志着中国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171
2. 中国第一个心理系在南京高等师范
学校成立
• 1920年专门攻读心理学的赴美留学生陈鹤琴
(1892—1982)、廖世承(1892—1970)、
陆志韦(1894—1970)回国,并到南京高等
师范学校任教。此时该校在教育科中设立了
一个心理系,不久高等师范改为东南大学。
1921年秋东南大学成立心理系。当时心理系
的学生在学程上有两组趋向:一组重教育之
学科;一组重理科之学科。这种趋向的影响,
直至今日犹存。
172
3. 中国心理学会成立
• 1921年8月,中国心理学会的前身中华
心理学会成立。选举张耀翔为会长兼
编辑股主任,总会及编辑股办公处设
在北高师。中华心理学会在1927年以
后,因经济困难、时局不宁停止活动,
“九一八”事变后国难当头即不复存
在。
173
• 在1935年11月的一次聚会上,由陆志
韦发起组织中国心理学会,经过1年
筹备于1936年11月由北京、上海、南
京等地心理学者共34人联名发出正式
通知,于1937年1月24日在南京国立
编辑馆礼堂举行中国心理学会成立大
会。不久因“七.七”事变抗日战争
爆发,中国心理学会停止活动。
174
•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心理学会(重建)
筹备委员会于1950年8月成立,中国
心理学会于1955年8月在北京正式成
立,并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选
出第一届理事会成员17人。潘菽
(1897—1988,留美,1927年回国)
为理事长、曹日昌(1911—1969,留
英,1948年回国)为副理事长、丁瓒
(1910—1968,1947年赴美进修后回
国)为秘书长。
175
• 至今中国心理学会会员4000余人。总
会下属12个专业委员会、4个工作委
员会、2个编委会,设有办事机构秘
书处,挂靠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还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心理
学会在业务上受中国心理学会的指导。
中国心理学会已有80多年的历史。它
在各方面所做的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为促进中国心理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
要贡献。
176
4. 中国第一种心理学学术期刊
《心理》发行
• 《心理》杂志是中华心理学会的会刊,
由张耀翔主编。1921年9月,他开始筹
备,于1922年1月出版了中国第一种心
理学杂志《心理》,这也是东方第一
种心理学杂志,而日本是过了1年以后
才有心理学杂志的。
177
• 《心理》杂志内容分类有:普通心理、
实验心理、动物心理、儿童心理、青
年心理、社会心理、变态心理、心理
学史、应用心理、教育心理、智力测
验、教育测验、心理界闻等类。《心
理》杂志共出版14期,发表论文163
篇,140万字;但因旧社会政局不稳,
经费困难于1927年停刊。
178
5. 中央研究院心理研究所成立
• 中央研究院心理研究所是现今中国科
学院心理研究所的前身。1928年11月,
在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的倡导下成
立了该研究所,由唐钺(1891—1987,
留美,1921年回国)开始筹备,1929
年5月在北平正式成立。唐钺为首任所
长。
179
• 该所成立后的20多年的研究虽然遭到
当时长期战火的影响,却奠定了中国
神经生理学和生理心理学的研究基础,
也对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办所方
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80
6.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成立
• 新中国建立后,1949年11月即成立了
中国科学院。1951年12月7日中科院心
理所成立,曹日昌任所长;1953年1月
改为心理研究室,曹日昌任主任、丁
瓒任副主任;1956年南京大学心理系
与心理室合并又扩建成所,于12月22
日在北京举行成立大会。
181
• 潘菽任所长、曹日昌和丁瓒任副所长。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隶属科学院生
物学部,50年代初,进行动物行为
(条件反射)的实验研究;1958年以
后,为联系实际,进行教育心理、劳
动心理、航空心理、医学心理方面的
应用研究,同时也开展了生理机制的
研究和动物心理的研究;20世纪60年
代增加心理过程记忆、思维的研究。
182
•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研究工
作停止。1968年全所人员下放干校,
少数人改行。1970年心理所撤销。
1972年心理所科研人员从干校回来,
逐步开展了儿童心理发展、视觉、听
觉、记忆、人工智能、航空工程心理、
病理心理和生理心理的研究,还增加
了对心理学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粉
碎“四人帮”以后,心理所于1977年
6月正式恢复。
183
• 心理所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批批准
可授予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的单位,
并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心理学博士后流
动站。还与中国心理学会合办《心理
学报》并主办《心理学动态》发行国
内外。
184
7. 全国心理学学科座谈会在平谷召开
•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迎来了
科学的春天。心理学也重获新生。
1977年夏季在中国科学院的推动下,
各门学科都在制定新的长远科学规划。
由心理所主持于1977年8月16~24日,
在北京平谷召开了全国心理学学科规
划座谈会。
185
• 在会上拟定了规划初稿,后经修改作
为草案,由心理所分寄有关单位征求
意见。《规划》草案除前言外,共分
四部分:①外国心理学概况;②奋斗
目标;③研究项目;④实现规划的措
施。在研究项目中又分为心理学基本
理论、感觉与知觉、思维与记忆、心
理发展、生理心理、教育心理、工程
心理、医学心理研究等8个方面。
186
• 在每个方面均按国内外概况、3年计
划、8年规划和23年设想安排。这是
一个比较详细和全面的心理学学科发
展规划,对我国心理学工作者起了极
大的鼓舞作用。平谷会议开始全面恢
复我国心理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扭
转了心理学在“文革”期间被迫停顿
的境地,是中国心理学发展史上的一
个重要转折点。
187
8. 中国心理学会加入国际心理科
学联合会
• 1980年7月6~12日,国际心理科学联
合会在德国莱比锡举行第22届国际心
理学大会。会议期间陈立和荆其诚作
为中国代表出席国际心联代表大会,
会上讨论并一致通过接纳中国心理学
会加入国际心联,成为其第44个国家
会员。
188
• 这标志着中国心理学走向世界。入会
20多年来,中国心理学会先后有前理
事长荆其诚当选为国际心联执委
(1984—1992)和副主席(1992—
1996),前副理事长张厚粲选为国际
心联执委(1996—2000)和副主席
(2000—2004)。中国心理学会的领
导人被选入国际心联中担任领导职务,
说明中国心理学已走向世界,并逐渐
在国际心理学界占有重要地位。
189
9. 中国心理学会赢得在北京举办第28
届国际心理学大会的主办权
• 1996年7月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第26届国
际心理学大会上,中国心理学会与哥
伦比亚、埃及和土耳其分别作申办报
告。经各国代表的投票表决,我国成
功获得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
(ICP2004)的主办权。第28届国际心
理学大会于2004年8月8~13日在北京
召开。
190
10. 心理学被确定为国家一级学科
优先发展
• 1999年,国家科技部开始组织制定
“全国基础研究‘十五’计划和2015
年远景规划”,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
金委员会牵头具体实施。根据学科地
位、国际发展趋势和前沿性、在我国
的现状、未来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措
施等六个方面的综合状况,将心理学
确定为18个优先发展的基础学科之一。
191
• 2000年,心理学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确定为国家一级学科。这表明心理学
被正式列入我国主要学科建设系列,
从而在点和面上都有力地促进了我国
各科研机构、院校中心理学专业研究
生的培养工作,进而提高心理科学在
我国的教育和研究水平,并促进心理
学在社会各界的迅速普及。
• (资料来源:陈永明,张侃,李扬
等.心理科学.2002)
192
(四)心理学的未来
• 有人把生命起源、宇宙起源及意识起
源称为三大科学之谜。
• 如果说人类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已取
得了令人震惊的成就的话,那么,人
类对自身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了解还
是极其可微的。
193
• 这一方面是因为心理现象是自然界中
最复杂,最奇妙的一种现象,研究的
难度最大;
•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心理学的历史还很
短,仍处在科学的“婴儿期”。
194
• 我国著名生物学家谈家祯教授指出:
“如果说20世纪头50年中物理学和化
学飞黄腾达,那后50年……就是生物
学的全盛时期,到21世纪初……心理
学的研究,恐怕将成为—个重点,人
为什么会思维,能记忆,把那么多知
识藏在脑子里?……人们在物理、化
学高度发展的基础上探索这方面的规
律,这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195
•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彼得罗夫斯基在
其主编的《普遍心理学》中写道:
“现代,心理学处于一系列科学的接
合点上。它处于一方面是自然科学;
另一方面是社会科学之间的中间地位。
心理学与这些科学的接近,甚至有些
篇章可以同其中某些学科并行不悖地
进行研究,这也丝毫不足以减损心理
学的独立性……
196
• 至于谈到心理学问题的多方面性,这
不仅对心理学是有意义的,而且对心
理学接近的科学也是有意义的。可以
说这是因为人——这个世界进步的主
要角色,始终是心理学家的注意中心。
一切科学和各门知识只有在它们为人
服务,武装人的头脑,为人所创造的
时候才有意义,才能作为人类的理论
和实践发生和发展起来。
197
• 人们认为全部心理学知识的进一步发
展就是心理学在保持自己独立的研究
对象的条件下与邻近学科的联系极大
地扩展”。我们相信,随着社会及科
学的发展,心理学必将在为人类的服
务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198
阅读资料3:俄狄普斯情结
• 俄狄普斯(Oedipus)是传说中希腊底
比斯的英雄。相传俄狄普斯是底比斯
国王拉伊俄斯和皇后伊娥卡斯忒的儿
子。
199
• 国王拉伊俄斯听到预言说,自己将死
于亲子之手,因此,当俄狄普斯出生
后,就刺穿了他的双脚(俄狄普斯这
个名字的意思就是“肿脚的”),并
命令一个奴隶把俄狄普斯扔去喂野兽。
奴隶可怜这个孩子,把他送给了科林
斯国王波吕玻斯的牧人。后来,俄狄
普斯又被波吕玻斯收养。
200
• 俄狄普斯渐渐长大,从未怀疑过国王
波吕玻斯是自己的生父。逐渐长大了
的俄狄浦斯在一次宴会中偶然闻知自
己非科林斯国王亲生子,便去求问神
谕,得知自己命将弑父娶母。为避厄
运,他离开了科林斯,来到了特拜边
境。在一场冲突中,俄狄普斯与一个
老人争执起来,杀死了这个老人,老
人的侍从除一人逃走外,也全被杀死。
201
• 俄狄普斯不知,这老人就是要去德尔
斐神庙求神解除“斯芬克斯”灾难的
他的父亲——底比斯国王拉伊俄斯。
因为此时,特拜城正遭受狮身人面鸟
翼怪兽——斯芬克斯的灾难。神示的
前部分就这样应验了:他成了弑父的
凶手。
202
• 在前往底比斯的途中,他遇见了怪物
斯芬克斯(长着美女的头,狮子的身
子,雄健的翅膀)。守在通往底比斯
城的十字路口的斯芬克斯,让过路人
猜一个谜语:“是谁早晨用四条腿走
路,白天用两条腿走路,晚上用三条
腿走路?”猜不出的人就会被吃掉。
203
• 俄狄普斯猜出了这个谜语,说:“这
是人”。怪物斯芬克斯既气恼又羞愧,
立刻堕下深渊,通往底比斯的道路从
此太平无事。底比斯人感激不尽,把
这位救星选为新的国王,并让前国王
拉伊俄斯的孀妻伊娥卡斯忒做他的妻
子。他们生下了两个儿子和两个女儿。
204
• 俄狄普斯当了几年治国有方的国王以
后,底比斯发生饥荒和鼠疫。得尔福
神示所预言,只有放逐杀害前国王拉
伊俄斯的凶手,灾害方能消除。俄狄
普斯忧国忧民,全力缉捕罪犯。最后,
他找到了那个唯一脱险的老国王的侍
从,才知道杀害底比斯老国王的凶手
竟然是自己。凶杀案的见证人恰恰又
是曾把婴儿时的俄狄普斯交给波吕玻
斯王的牧人的那个奴隶。
205
• 俄狄普斯惊骇万状,不祥的预言全部
应验了:他不仅杀害了父亲,而且娶
了母亲。
• 俄狄普斯弄瞎了自己的双眼,放逐了
自己,其母伊娥卡斯忒自杀身死。
• 俄狄普斯的神话以及弗洛伊德有关
“俄狄普斯情结”的分析,将使我们
在透视人格的探索中找到许多启示。
206
• 弗洛伊德认为,这个悲剧之所以对古
人、今人都有强烈的震撼力,是由于
它触发了人类社会每个成员都有的一
个深刻心理情结,这就是儿子的“恋
母憎父情结”,或者更尖锐地说是
“弑父娶母情结”。弗洛伊德把这个
情结称为“俄狄普斯情结”。这已成
为世界范围内精神分析学的通用概念。
207
• 一般来说,一个真正认识了自己的人,
是应该具有斩断“悲剧”命运,自己
掌握自己命运的能力的。而俄狄普斯
杀父娶母的悲剧表明,生理上处于青
年时代的俄狄普斯,其心理(理智或
理性)是并不成熟的,他并没有真正
地“认识自己”。
208
• 但俄狄普斯在可怕的“预言”支配下
演绎了一连串像是命中注定的悲剧之
后,并没有退缩和认命,而是勇敢地
背起了自己的“十字架”:他用别在
母亲兼妻子伊娥卡斯忒胸前的金别针
戳瞎了自己的双眼,放逐了自己。
209
• 这是一个“慧眼”取代“肉眼”,也
是一个个体“赎罪”和“拯救”的隐
喻。它表明,俄狄普斯的“智慧”成
熟了,他“认识了自己”。而一旦认
识了自己,人就能够“扼住命运的咽
喉”,斩断多米诺骨牌效应那样的悲
剧,让可怕的“预言”终止:拥有了
一双“慧眼”的俄狄普斯,自己做了
自己的主人,再也不受命运的摆弄了。
210
• 千百年来,人们对“斯芬克斯之谜”
的阐释构成了一道人类自我意识和认
知的亮丽风景!对“斯芬克斯之谜”
的深度阐释将表明:俄狄普斯对“斯
芬克斯之谜”的解答是“表象”的、
“动物”层面的,换言之,他并没有
真正地解开“斯芬克斯之谜”。
211
• 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特菲尔神庙前
石碑上镌刻着的“认识你自己”几个
大字仍然是一个“谜”,迄今,它仍
是横亘在当代人类面前的一个严峻课
题。也是历代心理学家为之奋斗的目
标。
• (资料来源:[前苏联]M.H.鲍特文尼
克等编著.神话辞典.商务印书馆,
1985)
212
四、心理学研究方法
• 心理学和其他科学一样,必须具有科
学的态度,采取科学的研究方法。心
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世界上最复杂的心
理现象的科学,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
展,心理学家使用多种不同方法以获
得对人类心理活动与行为表现的认识,
逐步发现了心理活动的部分规律,并
规定了心理学的一系列研究原则和研
究方法。
213
(一)研究原则
• 1. 客观性原则
• 客观性原则就是实事求是的原则,这
是进行任何科学研究都必须遵循的原
则。由于心理现象的复杂性,进行心
理学研究时,尤其要强调客观性原则,
这要求我们要按照心理现象的本来面
目来研究心理活动的规律,防止主观
臆造。
214
• 贯彻客观性原则,研究者应做到以下
几点:
• 第一,研究者在搜集研究资料时,必
须如实地记录,切不可对没有出现的
心理事实妄加臆造或以个人主观感受
代替事实材料。
• 第二,研究者在处理资料和分析整理
结果时,应尽可能用某种客观的尺度
来评定,切忌带有主观偏见。
• 第三,研究者在下结论时,要做到一
是一,二是二,不任意夸大或缩小。
215
2. 发展性原则
• 发展性原则是指把人的心理活动看作
一个动态的变化发展过程的研究原则,
要求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人的心理活动。
心理过程、心理特征在人的一生中是
不断发展变化着的,而且在不同的发
展阶段都有一定的特点和规律;
216
• 心理活动的发展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阶
段性,既不能违背这种方向,也不能
跨越必要的阶段,但在一定的条件下
可以加速这种发展的进程;不同个体
之间、同一个体在不同发展阶段之间
存在量和质的差异;心理活动的发展
具有关键期和年龄特征;社会环境和
遗传因素在心理活动的发展中相互制
约、相互作用。研究者既要看到心理
活动的发展稳定性的一面,又要看到
其发展变化的一面。
217
3. 系统性原则
• 系统性原则要求用系统的观点来考察
心理现象,把人的心理活动作为一个
开放的、动态的、整体的系统来加以
考察。人的心理活动本身就是一个极
为复杂的系统,其中包括了心理过程、
个性心理等主要的子系统。
218
• 这些子系统又各自包含了许多的心理
要素,它们互相影响、互相制约,还
与社会环境、生理因素等有着密切联
系和相互作用,形成一个错综复杂的
开放式动态系统。
• 贯彻系统性原则,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219
• (1)研究者把心理现象看作一个有
机整体。在研究工作中应全面考察心
理的各种关系,进行多方面的综合研
究。孤立地研究心理现象的任何一种
关系,只能提供关于心理现象的某一
方面的知识,而不可能解决心理的所
有问题。
• (2)研究者要认识到人的心理系统
是一种有序的、有组织结构的系统。
220
• (3)研究者要对心理现象进行动态
的分析。
• (4)研究者要把心理作为一个开放
系统进行研究,要研究心理系统与生
理、环境等相关系统的关系,而不是
把心理看作是一个自我封闭系统。
221
4. 教育性原则
•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研究学生的心理
及其规律就是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
因此,在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其发
生、发展规律时,必须遵循教育性原
则,看其是否有利于实现教育目标,
是否有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是
否有利于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
222
• 在课题的选择、方案的制订及实施进
行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必须牢记教
育性原则,考虑到对学生的良好教育
影响,时刻有“自己是教育者”的清
晰意识,把研究工作与教育工作协调
起来,决不允许有任何损害学生身心
发展,给学生可能带来心理创伤的因
素存在。
223
• 总之,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不是孤立的,
而是相互联系的。
• 在心理学的研究过程中必须综合考虑
上述各种原则,把它们结合起来进行
研究,才能真正、科学地阐明人的心
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
224
(二)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 心理学研究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有观
察法、调查法、测验法、实验法和其
他研究方法。
225
1. 观察法
• 观察法(observational method)是在自
然情境中对被观察者的行为作系统的
观察记录以了解其心理的一种方法。
例如,观察学生在听课时的表现,以
了解其注意的集中情况。观察法通常
是由于无法对被观察者进行控制,或
者由于控制会影响其实际行为表现或
有碍于伦理道德而采用的。
226
• 按照观察者是否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
观察法还可以分为参与观察法和局外
观察法。参与观察法是观察者隐蔽自
己的身份,将自己作为被观察者的一
分子参与到被观察者的活动中去,在
和被观察者的共同活动中将所见所闻
记录下来。例如,在20世纪30年代,
美国心理学家惠特为了掌握街头反社
会团伙的活动情况,就加入到一个由
美籍意大利青年组成的团伙中。
227
• 他经过数月的系统观察,获得了大量
有关该团伙的价值观念、内部组织结
构和活动规律的资料,后来写成畅销
一时的《街头社会》一书。局外观察
法是观察者以旁观者的身份来观察和
研究被选定的对象。不论是参与观察
法还是局外观察法,原则上都不应使
被观察者发现自己在被别人观察,否
则就会造成观察结果的不真实。
228
• 根据观察要求不同,观察法又可以分
为长期观察法和定期观察法。长期观
察法是指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进行系统
性观察,有计划地积累资料。例如,
达尔文(C.R.Darwin,1809—1882)
的《一个婴孩的生活概述》,陈鹤琴
的《一个儿童发展的程序》就是这一
类研究。定期观察法是指在某一特定
的时间里进行观察记录。
229
• 例如,在每周中几个特定时间里观察
小学生的课业责任心行为表现,待资
料积累到一定的时候,进行分析整理
得出结论。
• 作为心理学研究方法的观察,不同于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察。科学的观
察要求我们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和详细
的记录。为使观察富有成效,不仅需
要目的明确、计划周详,还必须对被
观察者活动的环境、言语、动作、表
情等作系统的记录。
230
• 比如,教师要用观察法研究学生的心
理,就应该明确是观察学生的集体行
为还是观察学生的个体表现,是观察
学生的学习行为还是品德行为。除此
之外,观察者还要明确所要观察行为
的特征和程度。为了把被观察者的行
为表现详尽准确地记载下来,除了纸
笔记录外,有时观察者还要使用录音、
录像设备。
231
• 为了避免观察的主观性和片面性,使
观察时能够获得正确的资料,在使用
观察法时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 (1)观察必须要有明确的研究目的,
对拟观察的行为特征要加以明确界定,
作好计划,按计划进行观察。
232
• (2)观察必须是系统的,而不是零
星偶然的。
• (3)必须随时如实地做好记录,严
格地把“传闻”与“事实”、“描述”
与“解释”区分开来。如果能用录音
机、录像机作记录,效果更好。
• (4)应在被观察者处于自然状态的
情况下进行观察。
233
• 观察法是在被试者不知情的情况下采
用的一种心理学研究方法,由于被观
察者的行为比较自然,所以获得的资
料也比较真实,这是观察法的主要优
点。观察法的不足之处是观察者始终
处于被动地位,只能消极等待被观察
者的某些行为的出现。而且,观察积
累的资料只能说明“是什么”,而不
能解释“为什么”。因此,由观察发
现的问题还需要用其他方法作进一步
的研究。
234
2. 调查法
• 调查法(survey method)是以提问题的
方式,了解调查者心理活动的方法。
调查法经常用来了解个体和群体的基
本情况,如人们对某些问题的看法、
人们的需要等。大家熟知的民意测验
就是典型的调查法研究。
235
• 调查法可分为书面调查和口头调查两
种。
• 书面调查即问卷法,是根据研究的目
的,以书面形式将所要收集的材料列
成明确的、应回答的问题,要求被调
查者将自己对问题的回答按要求填写
在问卷上,然后研究者对回答的结果
再进行分析研究。
236
• 问卷法的最大特点是能够进行大范围
的研究,此外,经济、快捷、不受地
域限制、可以进行定量分析等也是问
卷法的优点。它主要的不足是研究缺
乏控制,有时结果中会混进任意作答
的资料,使研究的精确性受到损害。
• 另一方面,社会舆论、社会风气等因
素也会影响人们对问题的客观回答。
237
• 因此,就科学研究方法而言,问卷法
不是一种很严密的方法,但作为对问
题的初步了解,以及为进一步的研究
提供线索还是很有价值的。在使用问
卷法时,通常需要和其他方法配合使
用,这样可以互相补充和检验。
• 口头调查即晤谈法,也称访谈法,它
是以面对面、通信或电话采访的方式,
向被调查者提出事先拟好的问题,以
一问一答的方式进行调查。
238
• 由于研究者和被调查者的联系是直接
的,所以研究者可以通过补充提问、
临时提问来对所要了解的问题进行详
细的调查,并根据被调查者的反应来
确定回答的真实程度。由于谈话法只
能在较小的范围内进行,所以由谈话
法而获得的资料可能只是代表少数人
的看法,因此我们不能只凭谈话获得
的资料就轻易下结论。
239
3. 测验法
• 测验法(test method)又称心理测验,
它是用标准化的量表来测量被试者的
智力、性格、态度、兴趣以及其他个
性特征的方法。
240
• 测验的种类很多。按一次测量的人数,
可把测验分为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
按测验的目的,可把测验分为智力测
验、兴趣测验、才能测验和人格测验
等。按测验材料性质可分成文字测验、
投射测验和情景模拟测验等。
241
• 由于测验法所使用的量表都是经过严
格的检验的,而且测验结果的量化程
度高,便于对测验内容进行分析和比
较,所以,测验法在人格评定、人才
选拔、心理疾病诊断等方面有着广泛
的用途,是一种科学而又迅速地对人
的心理特征进行了解的有效工具。
242
• 在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中,测验方法
是常用的研究方法,我们可以用记忆
测量法较准确地描述学生的记忆力,
用智力量表、人格量表、成就动机量
表和心理健康量表来了解学生在智力、
人格发展、成就动机和心理健康方面
的特点,用社会测量法描述学生人际
关系的状况,以及用学习态度量表来
分析学生学习态度的构成。
243
• 需要指出的是,测验法的使用具有很
强的专业性,它要求施测者具有丰富
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测验技能,所以
使用量表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 (1)选用的测量工具应适合于研究
目的的需要。
244
• (2)主持测验的人应具备使用测验
的基本条件。如口齿清楚,态度镇静,
了解测验的实施程序和指导语,有严
格控制时间的能力;并严格按测量手
册上载明的实施程序进行测验等。
• (3)应严格按测验手册上载明的方
法记分和处理结果。
• (4)测验分数的解释应有一定的依
据,不能随意解释。
245
• 上述的观察法、调查法和测验法都属
于研究心理学问题的相关法,这些方
法可以用来发现两个(或几个)变量
之间的相关程度,即关系的疏密程度;
但却不能确定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着因
果关系。确定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必须借助于实验法。
246
4. 实验法
• 实验法(experimental method)是按照
研究的目的,有计划地严格控制或创
设一定的条件,以主动引起或改变被
试者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分析研究
的方法。实验法的特点是能够控制条
件和进行测量,从而发现变量之间的
关系。
247
• 实验法和单纯的观察法相比有明显的
优点,它可以克服自然条件的局限,
人为地去干预、控制所研究的对象。
就观察而言,它是挑选现实中存在的
心理现象,而实验则是从现实中把握
它想把握的心理现象。
• 实验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
验法。
248
• 实验室实验法是在特定的实验室中,
借助各种仪器设备严格控制各种因素
进行实验的方法。不仅个体的许多有
关心理过程(如感觉、记忆等)及其
机制的研究可以用这种方法进行,而
且由于可以用实验室来模拟社会情景,
所以一些社会心理现象也可以在实验
室中进行研究。
249
• 实验室实验法的最大优点是实验中的
各种因素受到严格控制,能够精确地
测定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实
验结果客观可靠,实验过程可重复进
行。
250
• 这种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实验室的情
景有很大的人为性,往往和现实生活
的真实情景不相符合,而且为了获得
精确的实验结果,实验时的条件控制
就必须非常严格,条件越严格,其离
实际情况就越远,以至于在实验室中
得出的结果往往不具有普遍性意义,
即在实验室的情景之外其结论可能就
不成立。
251
• 自然实验法又称现场实验法,它是在
实际生活情景中,通过创设或控制一
定的条件来研究被试者心理现象的方
法。自然实验法既有对条件的控制,
又有被试者所熟悉的日常生活环境,
所以它兼有观察法和实验室实验法的
优点。自然实验法是儿童心理学、教
育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
方法。
252
• 例如,为了研究有意识记对记忆效果
的影响,实验者在幼儿园里把幼儿分
成两组,分别对他们讲述同一个故事,
对其中一组幼儿(实验组)在讲故事
前提出一个要求,要求他们每个人在
听完故事后都要复述一遍给老师听,
对另一组(对照组)则没有复述的要
求。
253
• 讲完故事后,实验者要求两组幼儿都
复述刚才听到的故事,结果发现实验
组(有意识记)复述的准确性和完整
性大大高于对照组(无意识记)。这
里的实验变量(自变量)就是幼儿在
听故事前有无复述故事的要求,即在
听故事时是否在有意识记,研究的心
理现象(因变量)是他们的记忆效果。
254
• 显然自然实验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
免实验室实验中明显的人为因素,不
过在自然环境中条件的控制不如实验
室严格,容易受到无关变量的干扰,
这是自然实验法的不足之处。
255
5. 其他研究方法
• 除上面介绍的方法之外,心理学研究
还常用个案法、教育经验总结法以及
活动产品分析法等来研究人的心理现
象。
256
1)个案法
• 个案法(case method)是一种较古老
的方法。它是由医疗实践中的问诊方
法发展而来的。个案法要求对某个人
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
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
257
• 通常搜集的资料包括个人的人格及智
力发展、学习及事业成就、生活环境
和人际关系等方面。个案法可以对一
个人的心理发展过程进行系统的和历
史的研究,或对某几个人的同一种心
理活动的发展进行比较或跟踪研究。
258
• 心理学家推孟(L.Terman)曾选择
了1500名智力超常的儿童进行了长达
30多年的跟踪研究,并对其中150名
最有成就者和最不成功者进行了详细
分析比较。结果发现,两者在智力水
平上并没有什么大的不同;他们最大
的差别在于,有卓越成就者都有坚持
力,有为实现目标而不断积累成果的
自信心,能克服自卑等,最不成功者
则缺少这些性格特征。
259
• 个案研究法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某些
具有典型意义的个体的心理变化及与
环境等相关因素的关系,如在研究青
少年犯罪心理时,可以通过对个别案
例的解剖性分析和对犯罪历程的追溯,
来了解为什么一个正常的人会一步步
地走向犯罪的泥坑,是哪些因素在其
中起了主要作用。
260
• 由于个案法限于使用少数案例,研究
的结果可能只适合于个别情况,因此,
在推广运用这些结果或做出更概括的
结论时,必须持谨慎的态度。一般地
说,个案法常用于提出理论或假说,
要进一步检验理论或假设,则有赖于
其他方法的帮助。个案法和其他方法
(如观察法、传记法、测验法等)配
合使用,可以收集更丰富的个人资料。
个案法是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常
用的研究方法。
261
2)教育经验总结法
• 教育经验总结法是指教育工作者对自
己日常工作中获得的关于教育过程心
理现象的整合性认识进行总结,进而
寻找其中的规律性的方法。这是教育
心理学研究中运用十分广泛的方法。
262
• 教育经验总结法的优点是教育工作者
可以结合自己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
随时地对一些典型经验加以总结,所
获得的资料比较真实可靠;其缺点是
成果的质量受到教育者自身素质和理
论修养水平的限制,难以上升到一定
的理论高度。
263
• 运用教育经验总结法时,要注意几点:
• ①选择的研究对象要具有典型意义;
• ②要通过对教育现象的总结得出某些
规律性的结论,要有创新;
• ③要把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264
3)活动产品分析法
• 活动产品分析法是对被试者完成的产
品进行心理学分析,来了解心理活动
的过程及其特点的方法。
• 活动产品的心理分析是观察的一种变
式。
265
• 学生的作品,如日记、作文、图画、
算草、考卷等,都表现着学生的心理
活动过程及不同的心理特点。通过对
活动产品的心理学分析,可以了解学
生的观察、记忆、想象和思维的某些
过程和特点,也部分地可以作为评定
学生的兴趣、性格等特点的一种材料。
266
• 例如,我们对儿童绘画作品的研究,
可以反映出他们的许多心理特征。儿
童的绘画可以反映他们的知觉特征和
学生对所绘的物体形成的表象特征。
通过儿童的绘画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
判断其智力水平。
267
• 研究表明,智力落后的学龄儿童所画
的图画,其内容通常是原始的,而且
惊人地千篇一律。在儿童的绘画中,
还鲜明地表现出儿童对周围环境的态
度,他们的态度既影响主题的选择,
也影响绘画方式,特别影响对物体和
人物的着色,儿童往往把“坏人”和
动物涂上黑色。
268
• 产品分析法作为个案研究的一种方法,
往往需要实验法相结合,设置对照组,
观察儿童创造产品的实际过程,这样
可以获得更加科学的结论。
• 上述各种方法各有其特点,也都有局
限性。有很多情况下,进行心理学研
究往往不只采用一种方法,而是兼用
几种方法,使之互相补充。究竟采用
哪些方法,这要根据研究的具体心理
活动的特点和研究任务来确定。
269
•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心理学研究不论
是采用何种方法,都越来越离不开对
数学方法的运用。由于数学方法在逻
辑上的严格性和结论的精确性,它已
经成为心理学工作者的重要研究手段
和辅助工具。同时,数学方法的应用
程度还反映了心理学发展水平的高低。
• 现在,数理统计方法和其他数学方法
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已经越来越普
及,
270
• 尤其是随着计算机在心理学研究中的
应用,以及一些社会科学专用统计软
件包的出现,数学方法在心理学研究
中显得越来越重要,计算机更是成了
心理学研究不可缺少的工具;计算机
除了帮助进行研究数据的处理与统计
分析以外,还被用于心理学实验操作
和控制以及进行计算机模拟,从而使
心理学研究方法达到了现代科学的水
平。
271
五、学习心理学的重要意义
• 在教育实践领域,心理学知识无论从
教师或学生自身的发展与提高,还是
对所从事的教育工作而言,都是非常
重要的。
272
(一)理论意义
• 1. 学习心理学有助于树立辩证唯物主
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 科学的心理学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
基础上的,同时心理学的研究成果,
不断地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
提供科学依据。
• 列宁曾高度评价心理学的重要作用,
他说:“心理学提供的一些原理已使
人们不得不拒绝主观主义而接受唯物
主义”,
273
• 并且把心理学列为“构成认识论和辩
证法的知识领域”。可见,学习心理
学知识,能够使人们更好地认识人的
心理的实质,更深刻地理解与掌握马
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特别是辩
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从而
提高自己自觉地对形形色色的唯心主
义和伪科学进行辨别和做斗争的能力,
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
世界观。有助于破除迷信,形成科学
的世界观、人生观。
274
2. 心理学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学科,它
的研究成果对文学、美学、艺术、社
会学、管理 学、人类学、文化学等,
都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 普通心理学为学生提供了心理学最一般
的知识,为学习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如发
展心理、教育心理、管理心理、社会心
理等奠定了基础。学习心理学,能开阔
人的视野。尤其是从事文学、哲学、美
学、医学等学科的人们,再学一些心理
学知识,它能丰富人的思想和观点。
275
(二)实践意义
• 研究心理学的重要作用在于人们能够
很好地预测和控制行为和心理现象。
学习心理学有助于人们了解自己和进
行自我教育以及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
的心理问题。
276
1. 学习心理学有助于了解自己和
进行自我教育
• 心理学通过描述和阐述人的心理现象,
将有助于人们科学地了解自己的心理
特点,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达
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这对个
体将来从事工作显得更为重要。
277
• 通过学习心理学的知识,可以了解自
己某些行为出现的原因,以及潜藏在
行为后面的心理活动的规律,还可以
了解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哪些因素
的影响,应该如何去加以解决。心理
学知识对于自我教育很重要。科学地
理解心理现象,能使人正确地评价自
己个性品质的长处和短处,确定个别
的特点,正确而自觉去努力发展积极
的品质,克服消极的品质。
278
2. 心理学知识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
• 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探讨人的心理活
动规律,实现对人的心理活动的正确
说明、准确预测和有效控制,从而提
高实践活动的效率。为此,心理学除
了知道“是什么”、“为什么”的内
容外,还能够了解“怎么样”解决所
面临的问题。
279
• 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一个人难免
会碰到种种心理难题和心理困惑。例
如,恋爱问题、婚姻问题、自卑问题、
人际关系问题,以及失眠、焦虑、忧
郁等,如果学了心理学,一个人就能
很好地进行自我分析和自我调节,不
至于陷入心理困惑之中而不能自拔,
最后导致心理疾病,甚至是精神病。
280
• 心理学的应用,张春兴认为包括很多
层面。如维护身心健全、帮助自我了
解、戒除不良习惯、提升工作效率、
化解学习困难、消除情绪紧张、增进
亲子感情、调理婚姻关系、解除心理
冲突、学习正确判断。这些都是心理
学在应用上企图提供给个人的一些帮
助,都是个人生活上需要解决的重要
问题。
281
• 当然,心理学的意义还远不止这些,
在商业领域、医学领域、司法领域、
教育战线领域,心理学都具有极其重
要的作用和意义,这里就不多说了。
• 由于现在心理学知识还不太普及以及
人们对它了解还很肤浅,因此,很多
人对心理学还存在很多误解。
282
• 我就遇到过很多这样的朋友,他们问:
“你是搞心理学的,猜猜,我现在在
想什么? ”或者“他是搞心理学的,
什么鬼把戏也瞒不过他。”或者“还
是搞心理学的,一点也不了解领导,
至今还没一官半职。”
• 更有甚者,一听心理学,就把它同唯
心主义或算命和易经联系起来,把心
理学视为“玄学”。
283
• 有一个文化层次还很高的朋友(医药
学本科),要出远门,心理很不安,
特给我们来了一个电话,要我给他算
一卦,测测吉凶,搞得我啼笑皆非,
等等。
• 鉴于心理学的意义以及一些人由于不
了解心理学,还对它存在很多误解,
因此,学点心理学是很有必要的。
284
心理学导论
•引 言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心理学的性质、门类和任务
•三、心理学的历史发展
•四、心理学研究方法
•五、学习心理学的重要意义
285
知识要点:
•
•
•
•
•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心理学的过去和现在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研究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286
思考题
• 1.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 2. 应该从哪些方面分析人的心理现象?
• 3. 心理学都有哪些分支领域?其主要
的研究内容是什么?它们在人类生活
中有何作用?
287
• 4. 心理学研究中应遵循什么原则?研
究心理现象都有哪些具体方法?
• 5. 心理学是如何产生的?它的产生主
要受到了哪些学科的影响?
• 6. 现代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派别有哪些
以及主要观点是什么?
• 7.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取向是什么?
• 8. 学习和研究心理学有什么意义?
288
欢迎访问
http://www.lsyf.cn
http://lsyf.cn/jksyf.html
相逢就是缘,愿与大家成为朋友!
电话:18981539788
E-mail:[email protected]
QQ:178990915
微信号:lsjksyf
28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四川省特级教师
⊙ 凉山州首批专家型教师
凉山州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 中学高级教师
凉山州教科所中小学教育研究室主任
西昌学院数学教育、教育心理学客座教授
中国数学会会员 ⊙ 中国教育学会会员
中国心理学会会员 ⊙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
四川省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四川省教育学会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理事
四川省中学数学学科中心组成员
四川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组成员
凉山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指导组成员
凉山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科指导组成员
凉山州教育学会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理事长
凉山州教育学会数学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
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