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小白鷺

屯山野鳥介紹
許文勇
99.12.24
屯山自然野鳥圖鑑 NO.001
小白鷺
Little Egret Egretta garzetta
【分類】鷺科,普遍的留鳥。
【外型】身高61公分,全身白色羽毛
且修長,嘴喙尖長而黑,腳黑色,腳
掌黃色,繁殖時期,頭上會長出二根
飾羽,雄、雌鳥長得相似,無明顯差
異。
【習性】喜愛捕食小魚、蝦蟹的小白
鷺,常常會出現在海邊、河畔及水田
裡,長長的脖子,尖尖的嘴,讓牠在
覓食時,無往不利,習慣於水田中抖
動著雙腳,驚嚇在水中的魚蟹,混亂
之中,嘴到擒來,毫不費力,夠厲害
的吧!繁殖時期會與牛背鷺及夜鷺一
起聚集築巢,守望相助,形成所謂
「鷺鷥營」的生態景象。還有,牠飛
行的時候是縮著脖子的。還記得有一
首臺語童謠「白鴒鷥」,不知你是否
會唱呢?「白鴒鷥」是通稱,因為在
台灣,白色的鷺鷥有五、六種之多,
所以下次看見小白鷺,請不要只會叫
牠為「白鴒鷥」哦!
【分布】大屯溪沿岸、河畔及水田裡
皆可發現牠的蹤跡。
屯山自然野鳥圖鑑 NO.002
夜鷺
Black-crowned Night Heron
Nycticorax nycticorax
【分類】鷺科,普遍的留鳥。
【外型】身高58公分,成鳥頭上、背部藍
黑色而有光澤,頭後並有2~3根的飾羽,
雄、雌成鳥外觀差異不大,亞成鳥背部褐
色並有淡褐色斑點,腹部亦有縱斑,與成
鳥不一樣。
【習性】大眼睛的夜
鷺,無法在陽光強烈的環境下活動,所以
牠習慣於清晨或黃昏,甚至是夜晚,光線
較弱時,外出覓食或活動,這也是牠之所
以被稱為「夜鷺」,或是台語「暗公鳥」
的原因了。喜歡三五成群,縮著脖子,站
在河邊休息,以小魚、蝦蟹等的殘餘為食,
所以常有夜鷺會棲息在居家附近的溪流旁,
譬如從英專路低空飛過淡水捷運站,就是
一例。又因為牠喜於夜晚活動,與牛背鷺
及小白鷺白天活動的時間剛好錯開,所以
牠們在繁殖時期會與一起聚集築巢,輪番
看護,守望相助,形成所謂「鷺鷥營」的
有趣景象,牠的叫聲「嘎-嘎」,不甚悅
耳。
【分布】大屯溪沿岸、河畔裡皆有牠的蹤
跡。
屯山自然野鳥圖鑑 NO.003
牛背鷺
上圖:冬羽
左圖:夏雨
Cattle Egret
Bubulcus ibis
【分類】鷺科,普遍的夏候鳥及留鳥,
屬於二種不同的族群。
【外型】身高50公分,嘴橙黃色,腳、
趾黑褐色。夏羽時,頭、頸、背中央飾
羽為橙黃色,其餘部分白色;冬羽時,
全身白色,無羽飾,亦有頭部略帶黃色
之個體。
【習性】在繁殖季節來臨時,牛背鷺的
頭、胸的羽色會漸漸轉成橙黃色,故又
被稱「黃頭鷺」。以水田中的昆蟲及飛
蟲為食,也會捕捉蛙類及魚兒食用,所
以,在以前農耕時,常常喜歡跟在水牛
的身旁,每當水牛拖犁時,牠便敏捷得
捕食那些被驚動而起的昆蟲、飛蟲、蛙
類及魚兒等,守「牛」待「蟲」,好不
輕鬆!除此之外,牠也會飛上水牛的背
上,幫忙水牛除上身上的蚊蠅等,也算
是一種報答吧,故俗名為「牛背鷺」。
性群棲,於繁殖期與小白鷺、夜鷺等集
體築巢於竹林、相思樹及木麻黃等樹上。
【分布】大屯溪沿岸之休耕地田地及水
田地區。
屯山自然野鳥圖鑑 NO.004
大白鷺
Great Egret Egretta alba
【分類】鷺科,普遍的冬候鳥。
【外型】體長90公分,全身白色羽
毛且修長,冬羽時嘴喙尖長而黃,
腳黑色,脖子常彎成「S」形,眼
先黃色部份超過眼睛。
【習性】大白鷺是臺灣白色鷺鷥體
型最大的,每年十月至翌年五月,
在臺灣各地之潮間帶及近海之沼澤、
河口到處可見,細長且彎曲的脖子
是野外辨識的重要特徵,長距離遷
移時常編隊飛行,腳伸出尾部的長
度是白色鷺鷥中最長的,生性機警,
常單獨或成群漫步於水塘、沼澤、
沙洲上捕食魚蝦、昆蟲及兩棲類動
物為食。
【分布】大屯溪口的海邊、沿岸農
田一帶,冬天常見。
屯山自然野鳥圖鑑 NO.005
蒼鷺
Grey Heron Ardea cinerea
【分類】鷺科,普遍的冬候鳥
【外型】體長93公分,成鳥全身大致
為藍灰色,頭部白色,眉、頭後方具
有二根黑色飾羽、頸部白色,前有黑
縱斑,嘴腳為黃褐色,飛行時,黑色
的飛羽(翅膀前端)十分明顯。
【習性】有著黑色眉毛的蒼鷺,是來
自北方的冬候鳥,且是本省鷺科鳥類
中體型最大的,對賞鳥人而言,蒼鷺
確實彷似是一種深具“禪意” 穩定性
極佳的鳥類;牠們不論覓食、休息始
終都保持一股安靜不慌不忙的紳士風
度。牠們也不像大白鷺愛搶地盤,群
體活動時的禮讓行為和生態常讓人覺
得不可思議。因此每當嚴冬看到蒼鷺
站在寒風凜凜的枯萎草原或沼澤邊時,
人們對牠都會產生敬佩與憐惜的心情。
【分布】大屯溪沿海之水田、海口、
皆能看見牠的蹤跡。
屯山自然野鳥圖鑑 NO.006
翠鳥
看看下圖,哪
一隻是雄的?
哪一隻是雌的
呢?
Common Kingfisher
Alcedo atthis
【分類】翡翠科,普遍的留鳥
【外型】體長15公分,體型圓短,
體色鮮豔,頭部至後頭及雙翼為藍
色,背部為鮮亮的寶藍色,胸及腹
部為橘紅色,嘴長而尖,雄為全黑,
雌鳥下嘴橘紅色,好像塗上口紅一
般。
【習性】常單獨佇立高處,如溪流
岩石或溪邊突出枝條上,俯視水中
動態,發現獵物則快速俯衝獵捕或
空中定點振翅,再疾入水中啄食,
由於高超的捕魚技巧,贏得「釣魚
翁」或「魚狗」之稱。警覺性高,
人稍接近則以幾近貼水面快速直線
飛行,發出尖銳之「卿一」長鳴聲,
此時背部寶藍色澤在耀眼陽光下引
人注目,其身上的羽色,無疑是大
自然中詮釋「保護色」的最佳作品。
【分布】大屯溪沿岸、池塘、灌溉
渠道活動,築巢於水邊土堤內不難
找到牠的芳蹤。
屯山自然野鳥圖鑑 NO.007
紅冠水雞
Moorhen
Gallinula chloropus
【分類】秧雞科,普遍的留鳥
【外型】身長33公分,成鳥嘴喙為
紅色、黃色嘴尖,腳是黃綠色,腳
大且長,背部黑褐色,胸以下黑色,
翅膀邊有白斑;尾下覆羽兩側有橢
圓形白斑;幼鳥全身多為灰褐色。
【習性】生活在農田、水田裡的紅
冠水雞,是屬於台灣的留鳥,仔細
欣賞,牠確實是很美的鳥類;尤其
是成鳥的紅色嘴喙,加上黃色的襯
托,配上全身高雅的黑色體色,著
實叫人驚豔。如果你清晨有空,路
過淡水的水田旁,或許就可以看見
牠們三五成群、整個家族一起覓食
的盛況,不過要輕聲細語些,不然
生性機警羞怯的紅冠水雞,很容易
被你嚇跑唷!常穿梭於水草叢間,
善泳。浮游於水面時,常翹動尾羽。
偶會發似「咕-嚕、咕嚕」之聲。
【分布】石頭厝附近農田、水田裡、
池榶、沼澤及溪畔等草叢地帶皆可
能出現,若有隱密躲藏處如草叢、
蘆葦叢者,最適合牠居住。
屯山自然野鳥圖鑑 NO.008
白腹秧雞
White-breasted
Water Hen Amaurornis
phoenicurus
【分類】秧雞科,普遍的留鳥
【外型】體長29公分,嘴黃綠色,
上嘴基部紅色,腳黃綠色,背面黑
色。臉、腹面大致為白色,下腹及
尾下覆羽為紅棕色。
【習性】生性羞怯、隱密、警戒心
強的白腹秧雞,不大容易看見。常
常單獨行動,白色的臉、腹部,在
野外蠻容易辨識的,行走時,經常
翹動牠那紅棕色的屁股,而贏得
「紅屁股」的外號,常於黃昏或夜
間發出單調似「苦哇-苦哇-」之重
覆聲,真不知道牠的前世吃了多少
苦頭?不然怎樣一直叫苦呢!
【分布】大屯溪附近農田、水田裡、
池榶、沼澤及溪畔等草叢地帶皆可
能出現。
屯山自然野鳥圖鑑 NO.009
灰鶺鴒
Gray Wagtail
Motacilla cinerea
【分類】鶺鴒科,普遍的冬候鳥
【外型】體長18公分,體形修長,
頭及背部為灰色,有白色的眉線,
冬天(非繁殖羽)時,喉部為白色,
胸、腹及體側為淡黃色或黃色,腳
為黃褐色。
【習性】每至秋冬時節,大批候鳥
南下,除了水鳥之外,也有陸鳥,
灰鶺鴒即是其中的一種冬候鳥,如
果你走在溪流邊,聽見「唧唧唧-
唧唧唧」的鳥叫聲,飛行時以大波
浪的方式前進,大概就是牠了。白
眉、白喉、黃褐色的腳,正是牠和
黃鶺鴒不同之處,喜歡漫遊在中低
海拔至平地間的溪流旁及石頭堆,
行走時還會不停地上下抖動牠的尾
巴,十分有趣。
【分布】校園及大屯溪八月至翌年
四月均容易發現牠的身影。
屯山自然野鳥圖鑑 NO.010
黃鶺鴒
Yellow Wagtail
Motacilla flava
【分類】鶺鴒科,普遍的冬候鳥
【外型】體長17公分,腳灰黑色,在淡
水可能會出現兩種黃鶺鴒亞種,一是黃
眉黃鶺鴒,其冬羽背面暗灰褐色,眉斑
及腹面灰白色,略帶淡黃色,過眼線暗
灰褐色;另一亞種為白眉黃鶺鴒,大致
與黃眉黃鶺鴒冬羽相似,但眉斑不帶淡
黃色,全身大都呈灰色,前者較後者為
多。
【習性】黃鶺鴒也是冬候鳥之一,如果
你走在海邊、或是較靠海邊的溪流中,
聽見「唧、唧」或是「唧唧唧」的鳥叫
聲,飛行時,也是以大波浪的方式前進,
而且邊飛邊叫,那就是牠了。淡黃色的
眉斑、喉及灰黑色的腳,正是牠和灰鶺
鴒不同之處,行走時還會不停地上下抖
動牠的尾巴,十分討喜。你現在知道如
何分辨灰鶺鴒與黃鶺鴒了嗎?可以試著
從生活的環境、身上的顏色、特徵及叫
聲的差異去區分牠們,如果你學會了,
就代表你的「鳥功」不錯唷!
【分布】通常出現於平地至低海拔的水
域、海邊、農田及草原地區,在石頭厝
靠近大屯溪水田這一段,是等待牠現身
的好地點。
屯山自然野鳥圖鑑 NO.011
白鶺鴒 (過眼線亞種)
White Wagtail Motacilla alba
【分類】鶺鴒科,普遍的冬候鳥
【外型】體長19公分,臉部有明顯的
過眼線,額至前頭白色,頭頂至背部
黑色,翼有大塊白斑,尾羽外側白色。
腹面除喉至上胸中央黑色外,臉部、
頸側、胸側、下胸以下皆為白色。尾
羽甚長。
【習性】常單獨或成對出現於平地至
低海拔之水域地帶或住家附近。常不
停的於地面走動,停棲時會不停的擺
動尾羽,飛行時呈大波浪形,且邊飛
邊叫。在渡冬時期,每天下雨之後,
地上若有小水漥,正是過眼線白鶺鴒
出現的絕佳時機,喜吃昆蟲的牠,正
趁此時大快朵頤一番,有一次在新興
校園裡,雨過天青時與牠相逢,份外
覺得親切!
【分布】常單獨或成對出現於平地至
低海拔之水域、海邊地帶或住家附近,
石頭厝一帶的水田及乾旱地是觀察牠
的一個不錯景點。
屯山自然野鳥圖鑑 NO.012
麻雀
Tree Sparrow Passer
montanus
【分類】文鳥科,普遍的留鳥
【外型】身長14公分,頭上暗栗褐
色,背部大致為暗紅褐色,背有黑
色縱斑,腰至尾羽灰褐色;尾、翼
黑褐色,臉部白色,頰有黑斑甚為
醒目。腮、喉中央黑色,胸以下白
色。
【習性】性群棲,喜喧嘩,不甚懼
人,喜歡停棲於屋頂、電線上或地
面,常發出單調似「啾-啾-」之聲。
適應力強,容易在人為環境下生存,
在生態環境上具有指標性的作用,
也就是說:若是人為開發較多的地
方,麻雀數量就多;反之,則越少。
喜吃稻穀、昆蟲等,俗稱「ㄑㄧ鳥
仔」。常會利用小水窪進行「水
浴」;或是利用沙地,進行「沙浴」
梳洗一番呢!
【分布】出現於平地至中海拔地區
之住家附近,是「都市三寶」其中
之一。
屯山自然野鳥圖鑑 NO.013
白頭翁
Chinese Bulbul
Pycnonotus sinensis
【分類】鵯科,臺灣特有亞種,普遍
的留鳥
【外型】體長18公分,身體背部為橄
欖綠色,腹部為白色,黑色頭部後方
有塊大白斑,故名之。
【習性】「巧克力~巧克力」,嘹亮
喧鬧的鳴叫聲,常使得周圍環境顯得
生機盎然。生性喜愛群居,常大群互
相追逐嬉戲,這是鵯科鳥類的一大特
點,繁殖期則成對出現且發出婉轉富
變化之鳴唱聲。主要以漿果為食,也
攝取少量昆蟲,適應力強,對人為破
壞過的區域亦能生存的很好,為號稱
都市三寶(麻雀、白頭翁、綠繡眼)
之一。在臺灣的南部及花東一帶,還
有牠的同科兄弟「烏頭翁」,是臺灣
特有種,可是牠們似乎不大相互往來,
各有領域,互不侵犯。
【分布】常出現於校園中、平地至中
低海拔中層樹林地帶之普遍留鳥。在
臺灣,分布於北、西、中部及花蓮以
北之區域,其餘則是烏頭翁的地盤,
鮮有領域重疊的現象發生。
屯山自然野鳥圖鑑 NO.014
綠繡眼
Japanese White-eye
Zosterops japonica
【分類】繡眼科,普遍的留鳥
【外型】體長11公分,背面大致為
黃綠色。牠最大的特徵就是有一圈
白色的眼圈。喉至上胸黃色,上胸
羽色略淡。下胸至腹污白色,胸側、
協羽色略濃;尾下覆羽黃色。
【習性】俗稱「青笛仔」,生性活
潑好動,常成群穿梭於枝椏間,發
出「唧啾、唧啾」連續尖細之聲。
尤其春天百花齊放,山上櫻花嫣紅
綻放,或是木棉花開之時,常能見
其倒掛樹叢中,吸食花蜜、漿果或
是捕食昆蟲,在新興國小便時常可
見,杯狀的巢,極為精細,令人讚
歎!
【分布】常出現於校園及大屯溪低
海拔之樹林地帶。適應力亦強,號
稱都市三寶(麻雀、白頭翁、綠繡
眼)之一。
屯山自然野鳥圖鑑 NO.015
斑文鳥
Nutmeg Mannikin
Lonchura punctulata
【分類】文鳥科,普遍的留鳥
【外型】體長11公分,體短,尾長,
嘴粗厚黑色,背面大致為褐色,喉、
前頸栗褐色,胸以下灰白色,頸側、
胸、協有褐色鱗狀斑紋。
【習性】鄉間農民熟悉的鳥類,一般
農民都叫牠們的俗名「黑嘴筆仔」,
牠們跟麻雀一樣喜歡成群活動;牠們
比較好吃,經常看到牠們在田園野地
匆忙尋找種籽覓食。牠們飛行姿態也
呈上下波浪型,但沒有鶺鴒科鳥類的
優雅;總有一種彷似太重將要掉下來
的感覺。牠們在農作物即將收割時較
容易看到,平常則躲在雜草間活動或
覓食,以草籽及榖類為主食,常發出
細細似「啾-啾-」之清柔聲。
【分布】通常出現於平地至低海拔之
開闊樹林、草原、農耕地帶。
屯山自然野鳥圖鑑 NO.016
紅嘴黑鵯
Black Bulbul Hypsipetes
madagascariensis
【分類】鵯科,臺灣特有亞種,普遍的留鳥
【外型】體長24公分,嘴、腳紅色,頭至頸
部、背部、胸皆為黑色而有光澤,翅膀前端
有些灰白,頭頂上有蓬鬆的羽冠。
【習性】每到春天的時候,校園裡、或是樹
林中就會有一種全身黑色羽毛,嘴及腳都是
紅色的鳥兒出現在樹上,體型比白頭翁大一
些,叫著「小氣鬼-小氣鬼」般急促的尖細
聲,那就是牠!喜歡成群在樹林間活動,喧
嘩吵鬧,喜停棲在枯枝或樹冠上層,屬於台
灣特有亞種的留鳥,一年四季都會在台灣出
現,只不過在冬天時,會飛到較為溫暖的中
南部去度假,有時候牠還會學羊「咩咩」的
叫唷!有空到大自然裡,不妨注意聽一下。
原住民有一傳說,就是牠在古時,曾自願遠
渡重洋至大陸,幫台灣居民拿取火種,因路
途遙遠,才變成現今的模樣,真是「感恩」!
【分布】出現於中、低海拔之山坡地及林緣
地帶。
屯山自然野鳥圖鑑 NO.017
紅鳩
左圖:雄鳥
下圖:雌鳥
Red-Turtle Dove
Streptopelia tranquebarica
【分類】鳩鴿科,普遍的留鳥
【外型】體長23公分,嘴黑色。雄鳥
頭至頸部鼠灰色,頸後有黑色粗紋。
背部、胸至上腹紅褐色,飛羽黑色,
末端白色。下腹、協鼠灰色,尾下覆
羽白色。雌鳥大致似雄鳥,頭部淡褐
色,背部、肩羽呈褐色,腹面羽色較
淡。
【習性】喜歡成群的紅鳩,也是鳥類
中的素食者,以穀物及草籽為食,體
形較小,雄、雌鳥在外觀上有明顯的
差異,在野外觀察時,其頸部如刀疤
的黑色粗紋是辨識的依據,再看雄鳥
背部紅褐色的羽毛,你就不難說出牠
的名字是「紅鳩」了!
【分布】常出現於校園及大屯溪沿岸
及平地樹林、農田或竹林間。
屯山自然野鳥圖鑑 NO.018
珠頸斑鳩
Spooted Dove
Streptopelia chinensis
【分類】鳩鴿科,臺灣特有亞種,普遍的
留鳥
【外型】體長30公分,嘴暗褐色,腳紫紅
色。頭頂鼠灰色;後頸下部至頸側為黑色,
有白色斑點相間其中,背部、翼羽至尾羽
為灰褐色,尾羽較長,末端兩側為白色。
【習性】又稱「珠頸鳩」,常會發出「咕
-咕咕-咕」,叫聲像鴿子一樣的珠頸斑
鳩,是鳥類世界中少有的素食者之一,很
容易在校園裡或是市街行道樹間看見牠們
的蹤跡,牠它最大的特徵即是頸部上一點
一點黑白相間的羽斑,像極了戴上珍珠項
鍊的貴婦人一般,牠們的求偶方式十分有
趣,一對珠頸斑鳩站在一塊,雄鳥經常會
點頭挺胸表示愛意地擠向雌鳥,如果雌鳥
覺得無意結合,那牠便會退縮閃躲,否則
便會停住,等待雄鳥靠近完成終身大事。
【分布】出現於沿海、平地至低海拔之平
原、丘陵地帶。常棲於電線、林梢、竹林,
性羞怯,警覺性高,不易接近。
屯山自然野鳥圖鑑 NO.020
家燕
Barn Swallow Hirundo
rustica
【分類】燕科,普遍的留鳥、過境鳥
(臺灣有二個族群)
【外型】體長17公分,背面黑色而有
藍色光澤,額紅褐色,尾羽分叉甚深。
喉紅褐色,上胸有黑色橫帶,胸以下
白色,尾羽之下面有半月形白斑。
【習性】春、秋兩季有大量出現,少
部份為留鳥,根據文獻資料,淡水曾
經有集體繁殖的紀錄。喜好迴旋飛翔,
捕食空中飛蟲,飛行瞬間速度頗快,
真是鳥類中的噴射機,每到繁殖季節,
家燕便會在民宅的屋簷下築巢,所用
的材料主要是泥土與唾液、細草相混,
聽說家燕如果在家裡屋簷下築巢,代
表這裡的風水好、是福地,亦會帶來
福氣,所以大家也樂的讓牠自由自在
的築巢,盡管牠的排泄物會造成異味
與髒亂,但是大家還是蠻歡迎牠們的。
【分布】通常出現於平地至低海拔之
空曠地或電線上,繁殖期會出現在民
家附近築巢。
屯山自然野鳥圖鑑 NO.021
洋燕
觀察一下洋燕和家燕有何不同?
Pacific Swallow
Hirundo tahitica
【分類】燕科,普遍的留鳥
【外型】體長13公分,背面黑色而
有藍色光澤,額鏽紅色;尾短,分
叉不長。頰、喉至上胸鏽紅色,下
胸至腹為漸淡之灰褐色。
【習性】可別被牠的名字給混淆了,
以為牠是「洋」(外來的)燕唷,
牠可是道道地地的本土留鳥,也會
在住家屋簷下築巢,巢形如碗,鳴
叫聲如「匹--」音。國人有食補
的習慣,其中「燕窩」即是馬來西
亞、南洋一帶,一種名叫「金絲燕」
的巢窩製成的,由於要滿足人類口
腹之慾,於是當地人大量拿取其巢,
造成育雛率大降,族群數量銳減,
而有絕種之餘,的確值得我們深思
及改進,不要再買燕窩製品,拯救
這些可愛的鳥兒吧!
【分布】通常出現於平地至低海拔
之空中或電線上,或於池塘、農耕
地、河床上空飛行。
屯山自然野鳥圖鑑 NO.023
喜鵲
Magpie Pica pica
【分類】鴉科,不普遍的留鳥
【外型】身長45公分,翼長約20公分,
尾長23公分。嘴和腳黑色;頭至頸部、
背、胸黑色,肩羽、腹部白色,翼暗藍
色;尾甚長,藍綠色,尾下覆羽黑色。
飛行時,初級飛羽內瓣及背兩側白色,
皆甚醒目。
【習性】俗稱「客鳥」的喜鵲是我們淡
水常見的鳥類,為何稱為客鳥呢?原來
牠是清康熙年間自大陸引進台灣的鳥,
至今已有200多年歷史,為台灣鳥類中
之歸化種,是一種很機敏的鳥類。以昆
蟲、蜥蜴;青蛙、小型鳥類、哺乳類,
植物之果實、種子和嫩葉等為食。每當
七夕,傳說中牛郎與織女重逢時路過的
「鵲」橋,即是喜鵲,所以下次看見牠
時,可別忘了許願,因為牠會為你帶來
好運唷!
【分布】常出現田野空曠地、平地或農
耕地帶,在校園內皆可發現牠的蹤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