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四節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第二章第四節

第四節 非西方世界所遭遇的衝擊與回應

學習重點
1. 新帝國主義的出現。
2. 西潮衝擊下的中國。
3. 臺灣開港與影響。
4. 日本的明治維新。
5. 暹羅朱拉隆功的改革。
6. 西方國家對非洲掠奪情形。
7. 西方國家對中南美洲侵略的情形。
新帝國主義
1. 新舊帝國主義的區分。
*舊帝國主義:是指十五世紀末新航路、新大陸「發現」以來,歐洲國家大
肆向外擴張。
*新帝國主義:是指十九世紀的西方強國向外侵略。
2. 新帝國主義的成因:
(1)工業革命後,為了原料與市場→拓展海外殖民地
(2)國際敵對與衝突日益嚴重,各國為保護自己的貿易利益。
(3)列強的種族優越理論。
(4)宗教因素也是新帝國主義對外擴張的原因之一。
(5)「社會達爾文主義」成為新帝國主義侵略行為合理化的理
論基礎。(斯賓塞)
新帝國主義
 新帝國主義國家:
俄、德、法、美、日、荷、義、英
 新帝國主義侵略的對象:
亞洲、非洲、拉丁美洲
1859年的達爾文像及同年英國倫敦出版的《物種原始》封面。
西潮衝擊下的中國
 (一)天朝世界觀的動搖
中國一直是東亞文明的中心,發展出所謂的「天
朝意識」的世界觀。
中國的對外關係向來只有上對下的君臣禮儀,甚
少有平等外交的關係。
十九世紀中葉,西方勢力挾著絕對優勢東來時,
清朝仍堅持以朝貢體制作為與西方民族互動的模
式,埋下了中外貿易障礙和衝突的根源。
西潮衝擊下的中國
 (二)禍起東南
虎門銷煙案一事,成為中、英衝突的導火線。(1839年)
鴉片戰爭,清廷戰敗,依照西方外交方式簽定了《南
京條約》。(1842年)
不僅割地、賠款、喪失國家利權,更動搖了以「朝貢
制度」維繫的天朝權威。
1858年與1860年,英法發動兩次戰爭,攻占北京,迫
使咸豐皇帝離京,中國面臨到「數千年未有之變局」。
西潮衝擊下的中國

(三)衝擊與影響
1.衝擊
衝擊
1.喪失國家利權
內容
1840年以降,在列強的侵逼下,清廷簽定:
賠款、割地、租界、片面最惠國待遇及協定
關稅等條約。
劃定勢力範圍:德國在山東、英國在長江流
域;法國在兩廣、俄國於長城以北,日本要
求不得將福建租讓他國。(光緒23、24年)
2.瓜分危機
門戶開放政策:1899年,美國國務卿海約翰
發表。要求西方各國尊重中國主權獨立及各
國在華工商業機會均等。(光緒25年)
西潮衝擊下的中國
 (三)衝擊與影響
1.衝擊
衝擊
內容
邊疆領土方面:俄國取得中國東北黑龍江
以北、烏蘇里江以東的大片領土,並趁新
疆回變,於1864年侵占伊犁。
3.來自陸疆的威脅
雲南鄰近印度,又屢生回變,英國早已覬
覦,而廣西地近越南,法國意圖染指。
藩屬國方面:日本併吞琉球、意圖侵略朝
鮮。法國之於越南、英國之於緬甸都危及
陸疆安定。
西潮衝擊下的中國
2.影響
(1)重新認識世界(為沈溺於天朝意識下的清廷,
開啟一扇走向世界的窗口)
年代
1839年
書名
內容
《四洲志》
翻譯英人慕瑞所著《世界地理大全》,
並潤色而成。譯作簡述世界五大洲三十
多國的地理、歷史、政情,是當時中國
第一部較系統的世界地理志。
1841年 《海國圖志》
魏源(1794~1857)據《四洲志》撰寫
成《海國圖志》。(師夷長技以制夷)
1845年 《瀛環志略》
徐繼畬撰述介紹各國歷史文化、地理民
情的《瀛環志略》一書。
西潮衝擊下的中國
(2)引介西方知識
年代
書名
內容
《教會新報》
林樂知辦理《教會新報》,除介紹基督教義與
教會訊息外,也報導外國史地、科學新知。主
編廣學會每週出版的《萬國公報》,即時反應
西方最新的國際新聞與科學知識。
1868年
《教會新報》
傅蘭雅任江南製造局翻譯員,譯書七十七種,
占該局譯書的三分之一。1876年,集資、編輯、
創辦了《格致彙編》,是中國第一個科學期刊。
1885年辦格致書室
1890年
《時報》
1868年
李提摩太在天津臨時任《時報》主筆;次年,
到上海任同文書會(廣學會)的督辦。
李提摩太翻譯《泰西新史攬要》一書,內容介
1895年 《泰西新史攬要》 紹十九世紀歐美各國的發展史,特別是西方各
國變法圖強的過程。
西潮衝擊下的中國
自強、變法、立憲與革命
內容
 (三)中國的回應
命議和的恭親王奕訢與地方大員曾國藩、李鴻
章、左宗棠等人,展開了以學習西方外交、軍
(1)師夷之長技的自強運動 事及實業,追求富國強兵的「洋務運動」,又
稱為「自強運動」(1860~1894年、甲午戰敗
象徵自強運動失敗)。
(2)百日維新的制度革新
康有為、梁啟超鼓吹維新變法,並獲得光緒皇
帝的支持。1898年,維新變法的內容著重於制
度的變革,例如廢八股、設學堂、裁減綠營等。
此舉引發保守者的質疑,發動政變,慈禧太后
軟禁光緒皇帝,新政中止。變法僅僅持續三個
多月,號稱「百日維新」。
西潮衝擊下的中國
自強、變法、立憲與革命
內容
八國聯軍之後,慈禧太后為了挽回局面,乃下
詔變法,是為「庚子新政」,改革內容多以康、
 (三)中國的回應
梁變法為張本。
立憲派主張中國當行君主立憲,清廷礙於情勢
(3)庚子新政與立憲運動
而接受。在預備立憲與建立內閣的過程,清廷
缺乏誠意,立憲派對於滿清政府大為失望。
(4)孫中山革命
1911年,武昌起事成功,隨即南方各省紛紛響
應。1912年,中華民國誕生。變法立憲是體制
內的革新,以實施君主立憲為理想,無意推翻
滿清,改朝換代;孫中山的作為則是體制外的
革命,以建立新的國家、實施民主共和體制為
目標。
西潮衝擊下的中國
經營邊疆
內容
1862(同治元年),陜甘發生回變。1866年(同治五
2.積極經營邊疆
年),清廷任命左宗棠為陜甘總督,以七年的時間平
定了陜甘回變。
陸疆(海
防與塞防)
1864年(同治三年),天山南北路先後也發生回變,
中亞浩罕王派遣阿古柏占領天山南路,建立回教汗國。
1876年(光緒二年),左宗棠收復新疆。1884年(光
緒十年),清廷設新疆行省。(重新疆所以保蒙古,保
蒙古所以衛京師)
海疆
大規模擴建「新式海軍」外,開始「積極經營臺灣」。
西潮衝擊下的中國
項目
內容
1858年英法聯軍清廷戰敗,簽定《天
 (一)開港後的臺灣
津條約》,開港通商,其中包括臺灣
1.臺灣開港
的滬尾(今淡水)、雞籠(今基隆)、
安平(今臺南)和打狗(今高雄)。
1862年,臺灣正式開港通商。
2.列強染指臺灣
美國、英國、日本意欲染指臺灣。
牡丹社事件之後,清廷對臺灣的態度
3.清廷積極經營臺灣 更為積極,先後派遣沈葆楨、丁日昌、
劉銘傳等人治理臺灣。
西潮衝擊下的中國
項目
內容
經濟方面,開放通商,使臺灣進入
世界經濟市場。
 (一)開港後的臺灣經濟、政治重心北移
社會方面,人口大幅增加,買辦成
了經濟新貴,土地士紳投資茶、樟
腦等經濟作物,得以延續家族資產
4.經濟、社會與文化的衝擊 與聲望。
在文化方面,隨著經濟型態的轉變、
社會階層異動、西方文化的輸入,
臺灣文化多元而豐富,以宗教方面
最為明顯。以長老教會最為積極。
從事傳教、醫療、教育等工作
日本明治維新
(一) 鎖國政策與外力衝擊
1.鎖國(1635~1853)
A.德川幕府頒「鎖國令」-防止
a.各地諸侯與西方國家貿易
b.天主教傳布
B.開放長崎-與中國、朝鮮與荷蘭貿易
C.達兩百多年之久
2.外力衝擊:美國打開日本門戶
A.1853-美將培理要求開港通商(黑船事件)
B.1854-被迫簽訂《神奈川條約》(日美親善條約)
→日本結束鎖國(開港通商、片面最惠國待遇)
C.1858—簽《日美友好通商條約》
培理率艦進入江戶灣
培理與幕府官員
美國海軍將領培理
以武力迫使日本開
放門戶,此幅畫呈
現了當時培理與幕
府官員接觸的情景
(二) 明治維新的展開
1.「尊王攘夷」運動-
A.日本面臨民族危機
B.反對幕府的政治勢力活躍
2.「王政復古」-德川慶喜於1867年還政
於明治天皇(睦仁天皇)
3.「明治維新」的展開-
A.施政綱領:破舊有之陋習、求知識於世界
B.手段:文明開化、殖產興業
C.目的:富國強兵
1868年底從京都前往東京的明治天皇
明治維新
政治
A.廢藩置縣-1871
a.加強中央集權
b.將全國劃分為3府72縣
B.制訂憲法-1889
a.仿德國的君主立憲制訂明治憲法
b.日本轉為近代化國家
經濟
A.派使節團出訪歐美考察-1871
B.制定三大政策
三大政策
1.殖產興業
A.引進西方技術設備,發展國營企業
B.大力扶植發展私人企業
2.文明開化- 學習西方的科技、文化教育
乃至生活方式,尤重視教育
3.富國強兵
A.實施徵兵制
B.聘請德國教官訓練
C.對官兵灌輸武士道精神和忠君愛國思想
(三) 明治維新成功的原因
1.地理上:A.島國消息傳遞快速
B.地處偏僻,避開西方列強武力攻擊
2.社會上:A.階層分明,士農工商習於安分盡責
B.在民族主義鼓舞下, 從事「富國強兵」
的事業
3.文化思想上:
A.一向是文化輸入國,對西學求知若渴
B.大思想家福澤諭吉積極鼓吹
4.政策執行上:
A.全面革新,意志堅定
B.以明治天皇為中心,形成具有充分效能的領導群
福澤諭吉與美國少女之合照
福澤諭吉為明治維新時期
重要的思想家、教育家。
自1860年起數次出訪歐美
各國,回國後積極從事教
育工作與西學的倡導。
攝於1860年舊金山
暹羅的新政改革
(一) 西方衝擊下的暹羅(泰國)
1.十九世紀中期的暹羅
A.卻克里王朝統治
B.與中國維持宗藩關係
2.外力衝擊
A.英國迫簽《鮑林條約》(1855年)
a.覬覦暹羅優質產品-糖.胡椒.鹽.柚木.錫
b.隨後歐美各國跟進
B.拉瑪四世改革-效果有限
(二) 朱拉隆功的新政(拉瑪五世1868年即位)
1.擴大中央政府的權力
A.成立內閣-內閣以下各部職責劃分清楚
B.使傳統貴族勢力受抑制
2.改革財稅制度-取消包稅制,統一國家稅收;統一貨幣。
3.廢除奴隸制(1905年)
4.改革教育制度:成立教育部。
5.宗教方面:實行宗教信仰自由的開明政策。
此外,確保暹羅的獨立
A.拉攏英國制衡法國
B.成為英、法在東南亞勢力角逐的緩衝國
南半球從被「發現」 到被「殖民」
(一) 非洲被瓜分
1.新航路發現後
A.歐人並未深入非洲
B.僅於沿海從事貿易-尤其是奴隸貿易
2.十九世紀中期:歐人深入探險
A.以英國 李文斯頓最為有名(美國史坦利)
B.歐洲各國隨後展開爭奪
3.十九世紀中後期歐洲列強的獵奪
A.德相俾斯麥召開柏林會議(1884-1885)
-以劃定勢力範圍方式協議瓜分非洲
B.歐洲列強強占非洲達十分之九的土地
a.英國-欲貫穿非洲南北
b.法國-東西走向發展
c.德國-以東非與西南非為主
柏林會議
殖民非洲
非
洲
殖民情況
北部非洲上古時代為羅馬帝國統治,中古時代為阿拉伯帝國的版圖,
近代則為鄂圖曼帝國所有。1869年,蘇伊士運河開通之後,英國
北非
進兵埃及,並向尼羅河上游擴張,占領蘇丹;而法國則控制阿爾
及利亞、突尼西亞。
十五世紀中葉,葡萄牙人「發現」西非開始,便逮捕西部非洲黑人,
西非
運往歐洲充當奴隸。後來荷蘭、法國、英國、瑞典、丹麥與美國
等國家,紛紛加入奴隸貿易。
好望角於十五世紀末為葡萄牙所占;十七世紀中又被荷蘭人奪取。十
九世紀初又被英國占領。至十九世紀末,英國又以保護僑民為藉
南非
口,出兵將戰爭獲得的袓魯族土地,與原有殖民地合併為南非聯
邦。
十九世紀中葉,李文斯頓、史坦利的調查,中非逐漸為歐洲人所了解。
比利時組成剛果國際公司,以欺騙當地部落酋長的手段,得到剛
中非
果河流域廣大的土地。歐洲各國爭先恐後進入中非地區,以同樣
手法占領土地,謂之「非洲大獵」。
中南美洲
年代
殖民情況
1492年 美洲被西班牙所「發現」。
十六世紀 中、南美洲分別為西班牙人及葡萄牙人殖民。
十九世紀 中、南美洲各國掀起獨立運動。(趁半島戰爭)
為了遏止歐洲大陸各國對美洲大陸獨立革命
的干涉,美國總統門羅發表「門羅宣言」
1823年
至一八三○年代,中、南美洲已經有十幾
個獨立的國家,而英、美兩國對於該地區
的外交支持,實際上是為了本身利益。
(二) 美、英在中南美洲的擴張
1.美國-以巨棒外交、金元外交控制
A.助中南美洲各國獨立-發表「門羅宣言」
B.1846~48年發動美墨戰爭-奪取德克薩
斯、新墨西哥、加利福尼亞等地
C.1898年發動美西戰爭-奪取波多黎各、
古巴、菲律賓
D.1903年取得巴拿馬運河地區-加勒比海
地區幾成美國的勢力範圍
2.英國-幾乎掌控中南美洲國家的貿易
A.手段
a.大量投資經濟作物種植、畜牧發展
與金屬礦產開挖
b.興建港口、鐵路,開闢輪船航運
B.成為中南美洲主要投資國-1870年代
十九世紀
的
中南美洲
亞洲地區
國家
殖民情況
印度 十九世紀初,英國的東印度公司已經掌控印度;
英
東印度公司採取「以印治印」策略。1857年發
國
生『塗油槍枝』事件
王
冠 1877年,為籠絡印度的知識分子,維多利亞宣布
兼任印度女皇。
上
最
閃
亮
的
珠
寶
1885年,設立印度的國民大會,選舉印度人為代
表,成為印度總督的諮詢機構。與東印度公司
統治時期相較,英國政府直接統治的印度,不
論經濟與政治方面,情況均有改善。
亞洲地區
國家
東
南
亞
各
國
殖民情況
十九世紀之前,東南亞已有不少地區為歐洲人所控
制,如菲律賓為西班牙所控制,東印度群島(今
印尼)為荷蘭所占有,馬來半島先後為葡萄牙及
荷蘭所占領。
十九世紀之後,英國併吞緬甸,從荷蘭手中奪取馬
來半島,控制新加坡、北婆羅洲、沙勞越、汶萊
等地區;法國侵略的目標為越南,並向北入侵中
國西南各省,向西控制柬埔寨、寮國等地。
東南亞及太平洋地區的殖民地化。
太平洋地區
太平洋諸海島的住民,原以南島語系為主。十七、
八世紀以降,歐洲列強逐步「發現」這些島嶼,
便陸續在此建立殖民地。1770年與1840年,英
國先後將澳大利亞、紐西蘭占為殖民地;1842年,
法國殖民大溪地;1898年,美國併吞夏威夷群島。
東南亞及太平洋地區的殖民地化。
在地文化的抵抗與消逝
地區
在地文化的抵抗與消逝
1.十九世紀初,中、南美洲獨立革命,事實上是由被
稱作克列奧人的土生白人所領導。
2.獨立建國後,部分國家制定的憲法中,明訂印地安
人與白人一律平等,取消對印地安人不平等的條款
中南美洲
,因而原住民的地位與利益,獲得些許的改善。
3.印地安人並未放棄自己原有的文化,例如屬於南美
洲印地安人一支的艾瑪拉人,雖然已經接受基督教
信仰,但是仍然膜拜傳統印地安的神靈,並保有自
己的語言與文字。
非洲
南非的祖魯族是一個例外,在英國種族隔離政策下,
因享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權,故而保留了自己的生活
方式,祖魯男人至今仍行一夫多妻制。
亞太地區 紐西蘭時的毛利人保留了部分的傳統。
祖魯人
back
問題與討論
 以下是摘自日本明治時期思想家福澤諭吉的
一篇文章,閱讀完後,請回答問題。
西洋近代文明進入我日本以嘉永年間的開國為開
端,雖然國民漸漸明白應該採用西洋文明,氣氛
也逐漸活躍起來,但在通往進步的大道上,卻橫
臥著一個守舊衰老的政府。應該如何是好呢?保
存政府的話,文明是絕對進不來的,因為近代文
明與日本的陳規舊套勢不兩立。而要擺脫陳規舊
套的話,政府也同時不得不廢滅。如果試圖阻止
文明的入侵,日本國的獨立也不能保證,因為世
界文明的喧鬧,不允許一個東洋孤島在此獨睡。
問題與討論
對此,我們日本的有識之士,基於「國家為重」、
「政府為輕」的大義,又幸運地依靠帝室的神聖尊嚴,
斷然推翻舊政府,建立新政府。國內無論朝野,一切
都採用西洋近代文明,不僅要脫去日本的陳規舊習,
而且還要在整個亞細亞洲中開創出一個新的格局。其
關鍵所在,唯「脫亞」二字。
請問:
(1)「通往進步的大道上,卻橫臥著一個守舊衰老
的政府。」指的是什麼政府?
(2)「基於國家為重、政府為輕的大義,又幸運依
靠帝室的神聖尊嚴,斷然推翻舊政府,建立新政
府。」指的是哪一件事?
問題與討論
2. 請比較中國與日本政府在面對西方衝擊時反
應與作為,並指出日本可以迅速躍升為帝國
主義國家的原因。
課後活動
請閱讀寫實主義時期的文學作品,並撰寫500~
1000字的心得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