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5.5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一、实验目的
1.探究外力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2.通过分析论证和实验探究,培养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
精神.
二、实验原理
如图实-5-1所示,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沿
木板滑行.当我们用2条、3条……同样的橡皮筋进行第2次、
第3次……实验时,使每次实验中橡皮筋拉伸的长度
都保持一致,那么,第2次、第3次……实验中橡皮筋对小
车做的功就是第一次的2倍、3倍……如果把第一次实验时
橡皮筋的功记为W,以后各次的功就是2W、3W……
由于橡皮筋做功而使小车获得的速度可以由纸带和打
点计时器测出,也可以用其他方法测出.这样,进行若干
次测量,就得到若干组功和速度的数据.
以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纵坐标,小车获得的速度为
横坐 标,以第一次实验时的功W为单位,作出W—v曲线,
即功-速度曲线.分析这条曲线,可以得知橡皮筋对小车
做的功与小车获得的速度的定量关系.或者作出W—v2图
象,指出W与v2的关系,进而找出功与动能变化之间的关
系.
三、实验器材
小车(前面带小钩)、长木板(两侧适当的对称位置钉两
个铁钉)、打点计时器及纸带、学生电源及导线(使用电火
花计时器不用学生电源)、5~6条等长的橡皮筋、刻度尺.
四、实验操作
1.实验步骤
(1)按图实-5-1所示将实验仪器安装好,同时平衡摩擦力.
(2)先用一条橡皮筋做实验,用打点计时器和纸带测出小车获
得的速度v1,设此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W1,将这一组
数据记入表格.
(3)用2条橡皮筋做实验,实验中橡皮筋拉伸的长度与第一次
相同,这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W2,测出小车获得的速
度v2,将数据记入表格.
(4)用3条、4条……橡皮筋做实验,用同样的方法测出功和速
度,记入表格.
2.数据处理
(1)测量小车的速度:实验获得如图实-5-2所示的纸带,
为探究橡皮筋弹力做的功和小车
速度的关系,需要测量弹力做功
结束时小车的速度,即小车做匀
速运动的速度,应在纸带上测量
的物理量是:A1、A2间的距离x,
小车速度的表达式是v=
点计时器的时间间隔).
(T为打
(2)实验数据记录
橡皮筋
条数
位移x/m
时间t/s
速度v/(m·s-1)
速度平方
v2/(m2·s-2)
(3)实验数据处理及分析:在坐标纸上(图实-5-3)画出
W-v和W-v2图线(“W”以一根橡皮筋做的功为单位).
(4)实验结论:从图象可知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为W∝v2.
五、注意事项
1.平衡摩擦力很关键,将木板一端垫高,使小车的重力沿斜
面向下的分力与摩擦阻力平衡.方法是轻推小车,由打点
计时器打在纸带上的点的均匀程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
动,找到木板的一个合适的倾角.
2.测小车速度时,纸带上的点应选均匀部分的,也就是选小
车做匀速运动状态的.
3.橡皮筋应选规格一样的.力对小车做的功以一条橡皮筋做
的功为单位即可,不必计算出具体数值.
4.小车质量应大一些,使纸带上打的点多一些.
六、误差分析
1.误差的主要来源是橡皮筋的长度、粗细不一,使橡皮筋
的拉力做的功W与橡皮筋的条数不成正比.
2.没有完全平衡摩擦力(倾角小)或平衡摩擦力过度(倾角过
大)也会造成误差.
3.利用打上点的纸带计算小车的速度时,测量不准带来
误差.
(2010·金华模拟)科学规律的发现离不开科学探
究,而科学探究可以分为理论探究和实验探究.下面我
们用实验探究恒力做功和物体动能变化之间的关系.
(1)某同学的实验设计方案如图实-5-4所示,该实验用
钩码的重力表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为此,实验时在安
装正确、操作规范的前提下(已平衡摩擦力),还需要满
足的条件是
.
图实-5-4
(2)图实-5-5所示是某次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其中A、
B、C、D、E、F是该同学确定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
间的时间间隔为T,距离如图所示.则打C点时小车的速
度为
;要验证合外力的功与动能变化间的关系,
除位移、速度外,还要测出的物理量有
.
[解析]
(1)只有当钩码的重力远小于小车的总重力时,才
能近似地认为小车受到的拉力等于钩码的重力.
(2)C点的速度等于BD段的平均速度,故vC=
要验证合外力做的功和动能变化间的关系,需要测出小车
受到的拉力大小(钩码的重力)和小车位移(W=Fx),以及小
车的质量和速度(Ek=
力和小车的总质量.
mv2),所以还需要测出钩码的重
[答案]
(2)
(1)钩码的重力远小于小车的总重力
钩码的重力和小车的总质量
(2009·广东高考)某实验小组利用拉力传感器和速
度传感器探究“动能定理”.如图实-5-6所示,他们将
拉力传感器固定在小车上,用不可伸长的细线将其通过一
个定滑轮与钩码相连,用拉力传感器记录小车受到拉力的
大小.在水平桌面上相距50.0 cm的A、B两点各安装一个
速度传感器,记录小车通过A、B时的速度大小.小车中可
以放置砝码.
图实-5-6
(1)实验主要步骤如下:
①测量
和拉力传感器的总质量M1;把细线的一
端固定在拉力传感器上,另一端通过定滑轮与钩码相连;
正确连接所需电路;
②将小车停在C点,
,小车在细线拉动下运动,
记录细线拉力及小车通过A、B时的速度.
③在小车中增加砝码,或
,重复②的操作.
(2)下表是他们测得的一组数据,其中M是M1与小车中砝
码质量之和,|v22-v12|是两个速度传感器记录速度的平
方差,可以据此计算出动能变化量ΔE,F是拉力传感器受
到的拉力,W是F在A、B间所做的功.表格中的ΔE3
=
,W3=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次数 M/kg |v12-v22|/(m/s)2
ΔE/J
F/N
W/J
1
0.500
0.760
0.190
0.400
0.200
2
0.500
1.65
0.413
0.840
0.420
3
0.500
2.40
ΔE3
1.220
W3
4
1.000
2.40
1.20
2.420
1.21
5
1.000
2.84
1.42
2.860
1.43
(3)根据上表,请在图实-5-7所示的方格纸上作出ΔE-
W图线.
图实-5-7
[解析]
(1)①该实验的研究对象是小车及固定在小车上
的拉力传感器,因此,应测量小车和拉力传感器的总质
量,②将小车停在C点,再释放小车,③重复操作,多得
几组数据时,有两个措施;改变小车质量(在小车中增加
砝码)和改变拉力大小(改变钩码的个数).
(2)ΔE3=
M|v12-v22|=0.600 J.
W2=F3L=0.610 J
(3)选取适当标度,描点连线如图实-5-8所示.
图实-5-8
[答案]
(2)0.600
(1)①小车
②释放小车
0.610
(3)如图实-5-8所示
③改变钩码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