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組報告7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小組報告7

台港中:微觀文明衝突

大陸崛起前後的變化-陸台衝突 第七組 韋佳均 賴冠瑋 張思平 劉智華 陳柏豪 鄭鈺馨 蔡孟家 游鎮鴻 鄭光廷 洪群恩

1987年之前

兩岸探親尚未開放 在生活、文化、價值、 經濟發展上,雙方幾乎 沒有接觸,只有政治軍 事上的緊張對峙 主要衝突集中於政治、 領土

台灣海峽危機

第一次( 1954~1955 ) 九三砲戰、一江山島戰役 第二次( 1958 ) 八二三炮戰、九二海戰 國光計畫( 1950 年代~ 1960 年代) 第三次( 1995~1999 ) 台灣海峽飛彈危機

分隔期間台灣對大陸的看法

敵對政府,萬惡共匪,企圖赤化全世界--這正 是冷戰心態的一部份 國民黨政府宣傳:大陸實施共產主義、民不聊生、 落伍貧窮,等待拯救 因此中華民國的人民應效忠領袖,保衛國家,保 密防諜,人人有責

小結

1987 年解嚴前,兩岸維持著政治上與軍事上的 較勁,關係緊張 在兩岸探親及小三通前,民眾之間的接觸不多, 只有台商經過香港進入大陸開闢錢途 人民對大陸的看法只能單方面從國民黨政府得 知

中國經濟崛起後

中國經濟崛起

1978 年起,大陸採取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政策,實 施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1992 年鄧小平南巡講話, 確認邁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快速成長 21 世紀,中國在經濟、政治、軍事及科技等方面實力 的增長,國際影響力上升,已成世界第二大國 國內生產總值 ( 億人民幣 ) 增長率 (%)

中國崛起後

兩岸交流加劇 在陸台商增加:目前在陸台商及眷屬總數大 約 150-200 萬人 兩岸觀光產業驟增:每年總共有五百多萬人 往返兩岸,接觸面廣泛 新聞媒體報導增加:以兩岸現況或大陸風情 為主軸的節目和報導不斷穩定發展。電腦網 路和電子商機更促成兩岸的流動接合

台商過海賺大錢

大陸的市場廣大 人工低廉,生產成本低 外國投資管理司統計, 台商投資大陸擁有項目 數 1,743 個,投資金額 3.17

億美元 為外人投資第 7 位

陸客觀光救台灣

來台陸客數量倍數成長 內政部移民署統計顯示, 陸客來台每年已達 295 萬 人 台人訪問大陸則已突破 每年 300 萬大關 實際來往與交流,可能 減少雙方的歧見

中國大幅前進後

衝突加劇 政治:一國兩制、一中各表、九二共識? 經濟:大陸的採購與「讓利」說讓台灣人不滿 文化衝突:陸客不排隊、隨地吐痰、不尊重他人。 大陸不尊重智慧財產權、黑心商品、辦假證件、官 派作風、暴發戶心態。都成為台灣人詬病的理由

政治差異

大陸學者俞新天指出:「兩岸政治文化和政 治價值觀的差異將長期存在。」 台灣學者張京育指出:「一邊強調憲政民主、 法治人權、私有財產權的保障、開放社會、 政黨政治。另一邊是強調一個黨國的體制, 中央集權,政治可以干預經濟、社會、文化, 而公安、檢察、法院常是所謂專政的工具。」

大陸向台灣採購商品和「讓利」

台灣水果豐收,造成滯銷,大陸為了幫助台灣解 困,向台灣大量採購水果 兩岸簽訂 ECFA ,大陸認為這是大陸照顧台灣當 前的困難、照顧台灣中小企業和農民的利益 「讓利說」卻引起了兩岸文化衝突。台灣民眾認 為「讓利」讓他們感到「沒有面子」,大陸則認 為採購與「讓利」是善意、誠意的表現

政治體制上的不同與經濟利益的衝突,導致 人民在媒體、輿論中強化了文明衝突

文化差異與文化衝突

《太平洋的風》大陸作家韓寒推崇台灣:「沒有完美 的地方,沒有完美的制度,沒有完美的文化,在華人 的世界裡,它也許不是最好的,但的確沒有什麼比它 更好了。」 不同的思維方式皆表示目前台灣與大陸之間的文化差 異與衝突關係: 1. 歷史思維:大陸認為台灣保存了中華傳統文化 2. 多元思維:台灣普遍不認同歷史思維,主張文化獨 立性

生活文化差異

脫衣、翹腳、偷衛生紙 陸客脫序行為看傻眼 丟鞋、撐傘打蓮霧 陸客觀光區撒野 陸客撿七星潭石 5 公斤

陸 客 不 顧 勸 阻 爬 野 柳 蕈 岩

台灣人也不遑多讓

台東伯朗大道因為金城 武的廣告,成為許多民 眾旅遊地點 志工沒公權力,台灣遊 客不聽照樣闖進去 為了 10 分鐘的拍照毀掉 農民半年的耕作心血 2014/7/2

天下烏鴉一般黑

台灣根本就是仿冒的祖先輩,過去台灣就是仿 冒王國, made in Taiwan 還被好萊塢片嘲笑,現 在換成中國而已 黑心食品、黑心油、詐騙事件……台灣還少嗎 ?塑化劑、餿水油、化工原料豆花、農藥超標 、漂白豆芽、肉類灌水、食用油添加銅葉綠素 、香精麵包、毒澱粉………

兩岸文化衝突

1.

兩岸政治社會文化差異,衝擊社會價值觀 2.

雙方互相「妖魔化」,相互歧視 3.

雖多數認同中華文化,但強烈區分「我群」與 「他群」 4.

文化衝突強化政治衝突,政治衝突以文化衝突來 表達

結論

台灣人試圖以文化水平的差異區分敵我。在中國 崛起前,我們的政府告訴我們中國很貧窮,社會 主義的各項缺點,強烈的告訴我們要反攻大陸, 解救在水深火熱的大陸同胞 在中國崛起後,貧窮無法再區分敵我,我們開始 以高度文明的視角檢視中國人的行為舉止。但是 別忘記了,我們只不過是比中國人早了那麼一點 開始現代化,其實 30 、 40 年前我們跟現在的中國 人做著很多相同的事情。

因此何謂「不文明」?又何謂「高度文明」? 以不同的觀點將會有不一樣的答案,值得我們 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