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教育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生本教育

生本教育简介
刘同军 整理
一、生本教育实验简介
郭思乐教授:
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
生本教育实验的核心目标是实现教育对生命的皈依,为此
——它“坚决、真实、矜持地实现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
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以生本必定可为为信念,以实现真
正的生本为宗旨,以学生的真正发展为指南,逢山开路,遇
水搭桥”。
——它“以人的自主提升为核心,以不变应万变,取得任
何改变中的主动权”。
——它追求“一种真正地、直接地、完整地进入课堂的改
革,直指教育教学质量”。
——它“对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课程观、教师观、
德育观、管理观、评价观都产生了全新的思考”,而所有这
些思考,都指向一个目标:实现教育对生命的皈依,“以生
本激扬生命,让教育充满阳光”。
二、“生本”和“生本教育”
生本:
●以学生为本
●以生命为本
●以生动为本
●以生长为本
生本教育
●就课堂来说,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
的教育,区别于为教者好教而设计的师本教育
●就整体来说,生本教育是一切为了学生,
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教育
●就原理来说,生本教育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
●就操作来说,生本教育是以学为本的教育
●简单来说,生本教育就是以生为本的教育
三、生本教育的基本观点
教育应实现由“师本教育”向“生本教育”的转
变,即把为教师的好教而设计的教育转向为学生
的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实现学生积极、主动、活
泼、健康地发展。
1.儿童观:起点非零
人的起点非零,人拥有其自身发展的全
部凭借,具有与生俱来的语言的、思维的、
学习的、创造的本能,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
潜能无限,是教育教学中最重要的学习资源。
借助于学生的本能力量的调动,形成教育的
新的动力方式和动力机制。
2.教师观:生命的牧者
教师应是生命的牧者,而不是拉动学生
的“纤夫”。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不见
自我”,只有站在太阳的下面才能托起明天
的太阳。教师是儿童学习的组织者,教师的
核心能力是组织学生自主有效的学习生活,
教师要把教学内容从一大堆知识点转变为知
识的“灵魂和线索”,来创造最大的空间,
迎接学生积极飞扬的学习。
3.教学观:教皈依学
教学就是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的自
主学习。生本的课堂区别于考本、本本、师
本的,区别于短期行为的、分数的课堂,是
人的发展的课堂。在教学组织上,生本教育
鼓励先学,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直至不教
而教。采用个人、小组和班级的多种方式的
自主学习。
4.基础观:发展悟感和情感
生本教育提出,比“基本知识和基本技
能”更为基础的是发展人的情感和悟感,认
为感悟是人的精神生命拓展的重要标志,学
生学习的核心部分应该是发展感悟,积累的
意义也在于感悟的形成。
5.评价观:从控制生命走向激扬生命
生本教育提倡减少或最终取消学习成长
期的频繁统一考试,不干扰学生成长期的成
长,把考试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或科任教
师,把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活动改为评研活动,
削弱日常评价的比较竞争功能,鼓励“为而
不争”。到了学生学习的成熟期,鼓励学生
用成长期的生动、活泼、主动、自然、丰富
的积累和感悟,取得优异的终端考试成绩。
6.德育观:以儿童的美好生活为真正基础
生本教育认为,学生的美好学习生活是
学校德育的基础。劳动产生自然素朴的美德,
产生素朴的德行。当学生在课堂中真正成为
主人,自己去体验和感悟真善美,就可以使
教学中饱含的真善美最大限度地进入学生本
体,从而起到最大的德育作用。由此,课堂
教学成为最自在的、素朴的、无形的德育过
程。
四、生本的课堂:
从短期指标回到人的发展
◆课堂是核心
◆课堂是瓶颈
◆课堂是希望
◆课堂不仅仅是一堂一堂课,课堂关系到整
个人的发展。
◆课堂的改革要突破和超越以师本、本本和
考本为特征的短期指标课堂,形成以学生发展
为本的课堂。

生本教育始终强调我们面对的是自己生长的
生命。我们从控制生命的思维,走向依托生
命和激扬生命,我们的生命学术,退到以人
为本,以生为本,什么是以人为本,以生为
本?最基本的就是,我们不能分割生命,我
们完整地对待生命,我们得知生命之流依照
自身规律奔腾不息的本质,在生命之前俯下
身来,转向依靠生命,就像农人在禾苗面前
那样毫不怀疑禾苗的生命力,而不去拔苗助
长一样。拔苗助长的特点是对生命作出外界
规定的生长指标,而用指标来强制生命生长。

我们需要的课堂是强调人的发展的课堂。短期
指标课堂得到了短期效应,但却失去了人,而
人的发展的课堂,却保持着人的活力,它不像
我们的指标设想一样,是定速或匀速的,而是
依着人的生动活泼的发展,是非匀速的。生本
课堂指标几乎是空的,是在教师的帮助下,
“小立课程,大作功夫”,“宽着期限,紧着
课程”,学生的生命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
学生生活中、心灵中和联想中产生和发展基础
知识的丰富资源和活动联系被激活,而“世间
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只要有了
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创造出来”。

人们之所以不能离弃短期指标,是因为对
于它描述生命的局限性严重估计不足。事
实上,最终的指标不是短期指标累计的结
果,指标与指标之间,每个课堂的绩效之
间,并不具备可加性。每个课堂的指标表
表明是高效的,并不意味着到了终端来总
结算,也是高效的:一个学习机制受到压
抑和损害的人,不可能高效。
生本教育认为,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
年的学习阶段,是学生学习的成长期,中考、高
考分别是初中和高中的成熟期的考试。
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以及频
繁的考试,是把成熟期的做法植入成长期,它不
是为了成熟的收获,而是成熟之障。也就是说,
短期指标课堂,分数课堂,固定的本本课堂,因
为离开了人本身,并不能有效地发展人,因而不
能有效地取得终端考试的优良成绩,反而毁坏了
高考成绩,这是教育之悲。我们需要有对人的生
命成长的大气,来看待课堂,不拘泥于短期指标,
而着眼于人的发展。
真正的教育是:
教不过是唤醒生命,启迪生命,激
扬生命,把社会人生的既有的领域
和发展方向以及智慧的端绪介绍给
生命,而由它自处之,如此而已。
五、周伟锋的生本数学课堂
周伟锋,男,(2008年)33岁,广州四中
党委书记。先后被评为广州市教委先进工作
者、市教坛新秀、市优秀教师、南粤教坛新
秀、荔教青年标兵、全国优秀教师,省优秀
党员、区十大杰出青年、省数学骨干教师、
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名教师培养对象、
市第8次党代会代表、区第9次党代会代表、
市中学数学教研会副会长、市中学数学奥林
匹克学校副校长,成为广州市最年轻的学科
带头人。
以生为本的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
周伟锋
——载《人民教育》2009第15-16期
生本教育的思想思想和方法在我12年的4届从高一
到高三的教学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在这4届学生中,高
考平均分都超过了全市最好的6所重点中学的平均分。
特别是第三届学生,我在他们高二、高三时共出差三
个半月,学生的高考成绩却比对照组超出23.5分。第
四届学生,一部分时间我请了实习老师用我的方法去
教学,结果超出的分数更多,达到40多分。
在这十多年中,我所在的广州四中从三类学校发展
为二类,而我本人,也两次参加“广东省百千万人才
工程”,从学员直到“学员兼任导师”。我深深感到,
只要我们以生本教育的思想去开展教育教学,就会把
学生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使教育走出高耗
低质的困境。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缺的不是题目,缺
的是思维。
◆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两种流俗:
一是套题型教学;
二是挤牙膏式的“启发”教学。
试想,当学生坐在中考、高考的考场上,面
对着那些他不能用套题型的方法解决的题目
时,他们是否能处之泰然呢?这显然是不可能
的!如果我们站得再高一点。看得更远一点,
从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去考虑,那么。当学
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以后,在他们的漫漫
人生旅途中。他们所遇到的所有问题是否都
能用事先预定好的方法对号入座地解决呢?这
显然也是不可能的!
试想,当学生坐在中考、高考的考场里,
当他遇到问题时,他的老师能站在他的
旁边一点一滴地启发他吗?这显然是不可
能的!如果我们站得再高一点.看得更远
一点。从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去考虑,
那么。当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以后,
在他们的漫漫人生旅途中,他们遇到问
题时是否总有人站在他旁边启发他如何
解决问题呢?
这显然也是不可能的!
套题型教学、挤牙膏式的“启发”
教学其实质都是低估了学生的潜
能,都没有把学生看作是教学过
程中的一种资源!
笔者认为应该进行这样的课堂教学改革:
1.学习“有价值”的数学。数学学习中
最“有价值”的应是“过程的学习”。
2.以老师的无为造就学生的有为。
3.练在讲之前,讲在关键处。
4.在独立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