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能源消费模式对比研究(中期成果汇报)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国内外能源消费模式对比研究(中期成果汇报)

人民币区域化与香港的作用
张燕生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外经济研究所
北京西城区木樨地北里甲11号,国宏大厦B座911, 100038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search (IIER),
National Development & Reform Commission (NDRC),
Block B911, Guohong Building Jia 11, Muxidi Beili,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100038, P.R. China
一、全球经济失衡与再平衡调整




全球经济失衡是这次金融危机爆发的重要根源之一。当前有两套逻
辑,一是危机与失衡有关,失衡与中国有关,中国与发展方式有关
,中美各应为全球经济失衡承担一半的责任(美提交国会报告,
2009);二是全球失衡矛盾的主要方面是美国增长方式与全球治理
结构。胡锦涛提出,全球经济失衡根源是南北发展严重不平衡。
这次危机与1990-2008年全球失衡有关,是IT革命以来的新经济周
期调整的一部分;是新科技革命“创造性毁灭”周期的一部分;也
是“全球化失灵”导致的。
这次全球经济失衡的实质,是全球金融和资本项目失衡.
中国积累的巨额贸易顺差是全球化的必然结果,中国是全球化的收
益者的同时,也是全球失衡的受害者。
(单位:亿美元)
3,500
一般贸易差额
3,000
加工贸易差额
2,500
其他贸易差额
2,000
1,500
1,000
500
-1,000
-1,500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2004
2003
2002
2001
2000
1999
1998
1997
1996
1995
1994
-500
1993
0
中国贸易差额结构(单位:亿美元)
年
加工贸易顺差
份
进出口贸易总顺
加工贸易顺差/总顺差
304
256
320
1019
1775
2622
2955
1961
190%
309%
332%
140%
106%
95.1%
94.3%
135%
差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577
790
1063
1425
1889
2493
2788
2647
外商投资企业出口总值占全国出口总值
的比重(%)
美对华高技术贸易逆差


据美国海关统计,2006年中国对美高技术贸易顺差达490亿美元。
顺差超过世界其他地区对美国高技术产品贸易顺差的总和。中国出
口结构更像美、日、欧,而不像俄罗斯、巴西、印度(Schott,
2006);中国出口已危害到美国商业利益和经济安全(Preeg,2004)
,中国政府的优惠政策补贴支持了高技术产品出口。OECD数据显
示,到2005年底,我国信息与通讯技术产品(ICT)出口已取代美
国成为全球最大ICT出口国。美国普查局数据也显示,2005年,美
ICT产品进口40%、光电产品进口的22%来自中国。
1995至2006年,中国对美高技术产品出口95%是加工贸易方式实
现的;90%由外商投资企业完成的。即使同一产品,在美生产与在
华外商投资企业生产的单位价值相差几倍甚至几十倍。中国只是承
接了低增值生产环节,如高技术产品中的包装、五金配件、塑胶零
部件等加工组装工序。
2006年美国对华高技术产品贸易逆差在
410-490亿美元之间
40,000
30,000
10,000
0
-10,000
-20,000
-30,000
-40,000
-50,000
-60,000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Data Source:
U.S. Census,
China and Hong
Kong Customs
美国统计与世界的高技术贸易差额
美国统计与中国内地和香港的高技术贸易差额
中国内地和香港统计与美国高技术贸易差额
Millions US Dollars
20,000
二、当前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新趋势




我国是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受害国。如2007、2008年和2009
年第三季度涉华反倾销案分别为59起、72起和57起,占反倾销案
总数的81.9%、71.3%和71.2%。摩擦集中于钢铁、有色、机电、
化工等。纺织、箱包、玩具占比仅为7.8%。
反补贴调查以美国为主,2007-2009年我国遭受反补贴调查31起,
其中美国占71%,“双反”常同时使用。
印度是对我国发起特保与保障措施调查最多的国家,共发起特保调
查5项,保障措施调查13项。
技术贸易壁垒已成为我国所面临的最严重贸易保护措施。2008年受
到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我国全年出口贸易直接损失超过了
505亿美元。
中美贸易摩擦有进一步激化的趋势




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递呈美国会的2009年度报告称,美中双
边贸易的不平衡是两国争执的关键点之一;人民币低估对欧美是一
个极大损害;美国政府发起的大量WTO案件对中国产业政策造成
的贸易扭曲无法产生影响,无法消除美中贸易逆差的深层次原因。
美国政府必须寻找替代性途径以应付这些问题。
中美贸易摩擦涉及贸易、汇率、投资、金融等领域。
中美贸易摩擦目前主要是互补型贸易结构的利益冲突,影响的主要
是美国全球势力范围。中国减少对美出口,主要受益者是其他发展
中国家,而不是美国企业和工人。中美竞争性结构的贸易摩擦还远
没有开始,要有长期打算。
美国平衡中美贸易差额主要靠农产品,如大豆等,在进一步扩大农
产品进口,将严重影响农民生计。美国也需要结构调整.
日美和中美贸易摩擦的比较




1985—1995年日美贸易摩擦始于纤维产品,逐渐从钢铁、大米等
扩展到汽车、航空材料、电信等。美要求日本开放市场、扩大进口
、升值货币。虽然日本多管齐下应对,最终贸易战以失败告终。
1985年日本和美国GDP占全球份额分别为10.6%和32.7%,1995年
日本和美国分别为17.9%和25.0%。2007年分别为8.1%和23.5%。
1980年日本人均GDP为9138美元,相当于美国人均GDP的74.6%
,1984年相当于美国人均GDP的63.8%,1987年日本人均GDP首
次超过美国,1995年日本人均GDP是美国的1.5倍。2000年以后,
日本人均GDP大至相当于美国人均GDP的87.2%。
2008年按照市场汇率计算我国人均GDP为3267美元,不足美国人
均GDP的10%;互补性结构积累大量顺差并发生贸易摩擦;竞争性
结构的中美贸易摩擦还远未开始;政治因素是当前中美贸易摩擦的
主要原因。
日本人均GDP(美元)及相当于美国
人均GDP的比重(%)
三、国际收支结构调整





中国“双顺差”意味着实际资源的净输出以及国民福利的净流出,
长期“双顺差”带来诸多能源、资源和环境压力,并使我国面临的
贸易保护主义压力不断加大,这一局面已很难持续下去。
破解贸易保护主义的重点,是调整国际收支结构,关键是改变我国
贸易格局、调整经常项目收支结构,实现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资本再配置的核心,是引导外商直接投资调整行业投向,促进对外
直接投资,放松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管制,使“私人资本流出”逐
步取代“官方资本流出”成为国家对外投资的主导方式。
外汇储备资产的再配置,藏汇于民。
防范国际收支变动的拐点,造成收支危机的冲击。
中国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及外汇
储备变动情况(亿美元)
年份
经常项目差额
资本和金融项目差
外汇储备余额
19
348
323
527
1107
630
67
735
190
1656
2122
2864
4033
6099
8189
10663
15282
19460
额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5
174
345
458
687
1608
2533
3718
4261
千亿美元
亿美元
30
5000
我国外汇储备存量
4500
当年外汇储备增量(右轴)
4000
25
3500
20
3000
2500
15
2000
10
1500
1000
5
500
0
0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1994-2009年我国外汇储备变化
年份
外汇储备(亿美元)
增量(亿美元)
1994
516.20
1995
735.97
219.77
1996
1050.29
314.32
1997
1398.90
348.61
1998
1449.59
50.69
1999
1546.75
97.16
2000
1655.74
108.99
2001
2121.65
465.91
2002
2864.07
742.42
2003
4032.51
1168.44
2004
6099.32
2066.81
2005
8188.32
2089
2006
10663.40
2475.08
2007
15282.49
4619.09
2008
19460.30
4177.81
2009
24000.00
4539.7
四、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









大力发展东亚区内贸易和相互投资,变中国制造为东亚制造。
积极开拓新兴市场,探索扩大外需新战略。
加快推进商品、资本、货币、银行的区域化、国际化进程。
大力发展零部件贸易体系。
增强进口拉动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
鼓励加工贸易体系向本地增值、本地配套、本地企业为主体的方向
转型,使加工贸易生产体系在中国扎下根。
建立中国自主的全球生产体系,加快经济国际化和低碳化发展。
进一步完善直接投资的存量调整措施。
下大气力改善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和支撑条件。
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年专利申请比重及平
均增长率(单位:%),资料来源:《全球经济再平衡与中国经济
的外部风险》,雷达等,2010年
占总量的比重
增长率
增长率
增长率
(2006 年)
(1990-2006)
(1990-2000)
(2000-2006)
生物技术
1.97
-5.15
7.58
-23.10
网络与电信
21.80
-5.54
6.12
-22.19
纳米技术
0.37
-4.30
13.79
-28.28
污染与废物管理
1.02
-4.76
6.68
-21.17
应对气候变迁
0.17
-5.38
6.18
-21.92
人类生活需要
10.87
-5.11
6.72
-21.99
作业与运输
1.58
-5.23
7.58
-23.28
化学与冶金
14.31
-4.63
6.24
-20.34
纺织与造纸
9.52
-4.71
7.31
-21.83
固定建筑物
0.41
-5.09
7.46
-22.84
机械工程与光热
1.54
-4.32
6.36
-19.78
物理
2.77
-4.72
6.22
-20.50
电学
7.26
-4.65
6.13
-20.23
技术领域
OECD各国制造业平均进口技术构成
(资料来源:《全球经济再平衡与中国经济的外部风险》,雷达等,
2010年)
我国出口市场同比增长情况%
2006
2007
2008
0901
0903
0906
欧盟
34.8
19.5
-17.5
-22.1
美国.
14.4
8.4
-9.8
日本
11.3
13.8
东盟
32.1
拉美.
0909
1001
比,%
-24.5 -24.1
-19.3 17.7
20.5
-14.8
-16.9 -16.8
-12.5 8.3
17.6
-9.0
-16.1
-20.3 -18.7
-15.6 4.4
8.0
21.1
-22.0
-22.2
-19.3 -15.9
-6.8
52.8
8.1
43.0
38.7
-18.2
-24.7
-27.9 -27.9
-20.2 51.2
5.1
非洲
39.7
36.3
6.4
0.7
-5.0
-6.2
3.5
香港
18.6
3.5
-35.5
-24.6
-23.1 -20.6
-12.8 34.2
13.4
韩
26.0
31.7
-29.1
-29.4
-33.4 -34.0
-27.4 18.2
5.3
印度
64.8
31.1
-17.7
-12.6
-16.8 -13.2
-5.8
2.3
俄
79.9
15.9
-27.7
-43.5
-48.0 -48.8
-47.0 5.3
-7.9
0912
22.1
36.5
2.2
我国出口产品占总出口的比重(%
1994
1996
1998
2000
2002
2004
2006
2008
2008-1994
16.2
14.6
11.2
10.2
8.7
6.8
5.5
5.4
-10.7
9.1
7.7
6.3
5.2
4.8
3.4
2.8
2.4
-6.7
工业制成品
83.8
85.4
88.8
89.8
91.3
93.2
94.5
94.6
10.7
化学品
5.2
5.9
5.6
4.9
4.7
4.4
4.6
5.6
0.4
1.6
1.8
2.1
2.0
1.9
1.5
1.4
1.1
-0.5
18.1
23.4
27.4
33.1
39.0
45.2
47.1
47.1
29.0
汽车和汽车底盘
0.1
0.1
0.1
0.1
0.1
0.1
0.4
0.6
0.5
自行车和摩托车
0.4
0.3
0.3
0.7
0.6
0.6
0.5
0.5
0.1
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
19.2
18.9
17.6
17.1
16.3
17.0
18.0
18.3
-0.9
钢铁
1.4
2.4
1.7
1.8
1.0
2.3
3.4
5.0
3.6
有色
1.2
1.1
1.4
1.3
1.2
1.6
1.9
1.4
0.2
金属
3.0
3.2
3.6
3.5
3.6
3.5
3.7
3.8
0.8
水泥
0.1
0.3
0.2
0.1
0.1
0.0
0.1
0.1
-0.1
纺织品
9.8
8.0
7.0
6.5
6.3
5.6
5.0
4.6
-5.2
杂项制品
41.3
37.3
38.2
34.6
31.1
26.4
24.6
23.4
-17.9
服装鞋帽
24.6
21.3
20.9
18.4
16.1
13.0
12.1
10.5
-14.2
自动数据处理设备
0.0
0.0
0.0
0.0
6.2
10.1
9.6
9.4
9.4
初级产品
食品和饮料
塑料制品
机械及运输设备
五、加快推动人民币区域化





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区域货币合作 、人民币区域化和国际化
进程,多管齐下,改善我国经济发展的国际货币环境 。
建立逐步加快资本项目开放条件下的有效监管体系和预警机制,推
进资本跨境流动自由化和风险防范。
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
汇率制,大力发展外汇风险管理和对冲的金融市场体系和企业管理
能力。
逐步将人民币在边境贸易、“自由行”、货币互换等领域的使用扩
展到大宗贸易结算、跨境投资、贸易融资及相关金融服务领域。
继续扩大内地在港发行人民币债券的规模和种类,探索发展多种促
进人民币流通的业务。扩大跨境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范围,适
时扩大参与试点地区、银行和企业范围。共同推进金融基础设施建
设,深化两地支付结算领域的合作,保证跨境人民币资金清算渠道
的畅通。
2004-08年中国对外金融资产结构
%
在国外直接投资
股本证券
债务证券
贸易信贷
贷款
货币和存款
其他资产
货币黄金
特别提款权
在基金组织中的储备头寸
外汇
总计
2004 年末 2005 年末 2006 年末 2007 年末
5.67
0
9.89
7.21
6.35
3.47
0.89
0.44
0.13
0.35
65.6
-
5.28
0
9.55
7.36
5.88
3.51
0.89
0.34
0.1
0.11
67
-
5.51
0.09
13.9
7.06
4.07
2.88
1.28
0.26
0.07
0.07
64.9
-
4.7
0.83
9.64
6.18
3.88
2.2
5.49
0.2
0.05
0.03
66.8
-
2008 金额
(亿美
元)
1611
200
1867
1356
1073
838
1854
46
12.07
20
19460
28337.07
2008 年末
5.69
0.71
6.59
4.79
3.79
2.96
6.54
0.16
0.04
0.07
68.7
100
2008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分布
地区
金额
(亿美元)
比重(%)
亚洲
435.5
77.9
非洲
54.9
9.8
拉丁美洲
36.8
6.6
大洋洲
19.5
3.5
欧洲
8.8
1.6
北美洲
总计
3.6
559.1
0.6
100
主要流向国家和
地区
中国香港、巴基斯
坦、新加坡、哈萨
克斯坦、蒙古、越
南
南非、尼日利亚、
阿尔及利亚、赞比
亚、刚果(金)
开曼群岛、英属维
尔京群岛、阿根
廷、巴西、秘鲁
澳大利亚、巴布亚
新几内亚、马绍尔
群岛、斐济
俄罗斯、德国、荷
兰、卢森堡、爱尔
兰、法国
加拿大、美国
-
2008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流向
国家(地区)
中国香港
南非
英属维尔京群岛
澳大利亚
新加坡
开曼群岛
中国澳门
哈萨克斯坦
美国
俄罗斯联邦
总计
金额
(亿美元)
386.4
48.08
21.04
18.92
15.51
15.24
6.43
4.96
4.62
3.95
525.15
比重(%)
位次
69.1
8.6
3.76
3.38
2.77
2.73
1.15
0.89
0.83
0.71
93.93
1
2
3
4
5
6
7
8
9
10
-
2008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额行业分布
商务服务业
金融业
批发零售业
金额
(亿美元)
217.2
140.5
65.1
采矿业
58.2
10.4
交通运输、仓储和
邮政业
26.6
4.8
水上运输
17.7
3.2
通信设备、计算机
及其他电子设备制
造、纺织服装/鞋/
帽制造业、有色金
属冶炼及压延加工
业、黑色金属冶炼
及压延业、专用设
备制造业、通用设
备制造业等
13.1
2.3
-
7.3
3.4
1.3
0.6
-
3
0.5
-
1.7
0.3
-
1.7
3.6
559.1
0.3
0.7
100
-
行业
制造业
电力、煤气和水的
生产供应
建筑业
房地产业
信息传输、计算机
服务和软件业
科学研究、技术服
务和地质勘查业
农林牧渔业
其他
总计
比重(%)
备注
38.8
25.1
11.7
石油、天然气、有
色金属、黑色金属
采矿
2008年亚洲各次区域国家的总贸易情
况以及与我国的贸易情况
百万美元
东
贸易额
与中国贸易额/
与中国贸易额/
本国贸易额
中国贸易额
(%)
27.2(%)
与中国贸易额
亚
日
本
1547741.4
266785
17.2
10.41
香
港
751199.7
203666
27.1
7.951
韩
国
857282.1
186113
21.7
7.265
台
湾
493749.4
36212
7.33
1.414
东南亚
9.1
柬埔寨
11241.9
1133
10.1
0.044
印度尼西亚
266264.5
31522
11.8
1.231
2388.0
415
17.4
0.016
355265.4
53469
15.1
2.087
11249.0
2626
23.3
0.103
菲律宾
109496.0
28580
26.1
1.116
新加坡
655651.4
52435
8
2.047
泰
国
354141.9
41252
11.6
1.61
越
南
143399.0
19465
13.6
0.76
老
挝
马来西亚
缅
甸
2005-2009年部分经济体贸易差额
亿美元
东
盟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196.28
-182.12
-142.30
-28.32
-4.17
文
莱
-1.55
-1.16
-1.29
0.41
-1.42
缅
甸
6.61
9.55
13.15
13.31
16.15
柬埔寨
5.09
6.63
8.31
10.56
8.70
印
尼
-0.86
-1.56
2.02
28.62
10.57
老
挝
0.78
1.19
0.79
1.21
0.09
马来西亚
-94.89
-100.38
-110.17
-107.19
-126.99
菲律宾
-81.82
-119.36
-156.17
-104.24
-33.62
新加坡
1.16
55.16
121.15
121.65
122.70
泰
国
-61.71
-81.98
-106.91
-100.42
-115.90
越
南
30.93
49.79
86.84
107.79
115.54
危机以来中国签订的货币互换协议概况
签署国家(地区)
签署日期
中国-韩国
2008.12.12
中国-中国香港
2009.1.20
中国-马来西亚
2009.2.8
中国-白俄罗斯
2009.3.11
中国-印度尼西亚
2009.3.23
中国-阿根廷
2009.4.2
总计
-
互换规模
1800 亿人民币
/38 万亿韩元
2000 亿人民币
/2270 亿港元
800 亿人民币
/400 亿林吉特
200 亿人民币
/8 万亿白俄罗斯卢布
1000 亿人民币
/175 万亿印尼卢比
700 亿人民币
/380 亿阿根廷比索
6500 亿人民币
有效期
3年
3年
3年
3年
3年
3年
-
备注
经双方同意可展
期
经双方同意可展
期
经双方同意可展
期
经双方同意可展
期
经双方同意可展
期
经双方同意可展
期
-
五、香港的作用


香港是亚太最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香港未来将更加激励金融
创新和金融技术的发展,加快与内地一体化进程,发展成为与纽约
和伦敦比肩的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两地合作发展为科技创新、重
化产业发展、低碳经济、“走出去”的金融服务;两地合作建立有
效的金融监管体系,对冲全球系统性金融风险。
香港开放的金融体制和有效的金融监管与内地金融服务需求如何对
接;在全球金融市场一体化进程中如何保障国家金融和经济安全;
内地利率、汇率尚未实现市场化,金融监管和透明度尚在不断完善
的过程中,金融市场距离一个开放高效的市场功能还有相当大的差
距,香港能发挥什么作用;资本项目放开、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化等
方面,如何发挥好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作用等,仍在探索之中。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