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教育学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制度教育学

教育研究的制度视角
康
永
久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系
[email protected]





教育制度的结构功能研究
“旧”制度教育学
社会学新制度主义
新制度经济学与教育研究
新制度教育学的认识论视野
一、教育制度的结构功能研究
 结构功能主义的制度研究(马林诺夫斯基)
 人事:什么人和多少人参与了制度
 规章:制度的目的是什么,它公开宣称的目标
是什么
 规范:什么是规定和组织行动的主要规范
 物质设施:在目标的追求中,用来组织和调节
行动的工具是什么
 活动:是怎样分配任务和活动的,什么人做什
么工作
 功能:某种制度活动方式满足的必要条件是什
么
 结构功能主义的教育制度研究
 关注教育系统而不是教育制度
 制度:体现着一定共同价值与共同规范并承担一定
的社会功能的社会关系的体系
 将教育制度等同于教育组织
 教育制度:教育的机关及功能,依据法规并以社会
传统或教育观为基础而成立或发展的教育组织
 强调教育制度的外生性/派生性
 强调教育在社会体系中的社会化与选择功能
 强调教育自身结构的协调/协同性
 帕森斯的AGIL模式
A 经济系统(从环
境中获取资源,市
场、企业等)
A 理性/认知
G 目的/意
系统(教育)
图系统
L 信托系统(维
持社会共同价值
观,学校、教会)
L 构成性系统
I 道德共同体
(公民宗教)
G 政治系统(调
动资源去实现目
标,政府机构)
I 社会共同体(使系
统各部分协调为一
个有机整体,法律
规范、公民社会)
 对结构功能主义教育制度研究的评价
 盛行的不仅是一种方法论上、而且是一
种价值论上的整体主义
 制度本身被看成是预成的,而且是先天
和谐的,忽视对教育制度本身的细致考
察
 在教育学中造成了一种排斥教育制度的
研究倾向,只在技术、要素与管理层面
思考教育问题
二、旧制度教育学
 制度教育学的基本理念
 制度本身具有教育意义
 透过传统教育学的研究所阐明的都只是一座冰山露出水面的
部分,即逻辑世界和理性世界;而制度教育学则主要探讨由
于没有露出水面因而当时还看不见的那一部分对教育过程的
作用
 向不说话的制度挑战
 “制度教育学是从深入社会内部和微观社会这一原则立场出
发的(傅立叶主义者的旧梦)。为了阐明在政治上发挥‘无
意识’作用的、不说话的制度,为了恢复被剥夺的、还没有
表现出来的、尚处在暗中的说话能力(卢卡奇效应和韦伯效
应),就需要向不说话的制度挑战,把它打乱。”
 推行平民主义、浪漫主义的激进自治
 不是要建立一种完全不同的“既定的”(从外部强加的)制
度,而是要恢复集体建立制度的能力,使制度经常处于“建
立之中”
 制度教育学:进化的类型学
 前奏:制度心理疗法(1945-1956或1958)
 生存条件对病理表现的发生发挥功能,社会结构亦然
 疗法本身与实施疗法的治疗机构的组织方式有着密切关系
 微观制度教育学的兴盛(1956或1958-1968)
 受制度心理疗法影响的派别:以改组班级和学校中的人际关
系为中心
 受社会心理学和杜威民主主义方法论影响的派别:强调合作
教学,要求对科层组织进行干预
 受批判社会学影响的判别:社会课程论、抵制理论和批判教
育学
 向宏观制度教育学进发(1968-1979)
 关注宏观教育制度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之间的对应关系
 范围:再生产理论、非学校化理论
 制度教育学之“旧”
 揭露/批判和干预/设计
 只要我们揭穿了教育制度那被忽视或刻意掩盖起来
的阴暗面或“丑恶”嘴脸,并理性、审慎地进行制
度的设计,就可以实现教育制度的革新?
 强价值介入立场
 作为预设价值的“自由”“平等”或“公正”
 作为批判或清除的对象的教育制度的利益背景
 激进的理想主义、浪漫主义、平民主义立场
 救世意识
 全能型/转化型知识分子:新时代的救世主形象
三、社会学新制度主义
 需要解释的组织现象(周雪光,2003)
 问题一:在现代社会中为什么各种组织越来越
相似?
 问题二:为什么组织或企业花费很大的资源去
做一些和它的效率生产没有关系的活动呢?
 问题三:组织经常花很大力气制定了一个制度,
但是制定完以后就束之高阁,为什么组织的很
多结构对它的实际运行没有发生作用?为什么
组织制度和组织的实际运行会有如此分离的现
象呢?
 对教育组织的基本见解
 技术环境与制度环境的分离(decoupling)
 技术环境:由环境中的人员、物质、能量、知识和信息等要
素资源构成,与教育教学的效率(efficiency)有关
 制度环境:一个组织所处的法律制度、文化期待、社会规范、
观念制度等为人们广为接受(take-for-granted)的社会事实,
与教育组织的合法性(legitimacy)有关
 作为合法化过程的制度化(institutionalization)
 超过了组织的具体任务或者技术需要的价值判断渗入组织内
部的过程
 或:组织不断地接收和采纳外界公认、赞许的形式、做法或
“社会事实”的过程
 或:不断采纳制度环境强加于组织之上的形式和做法的过程
 红而不专:作为制度化组织(institutionalized
organization)的学校
 学校是处于社会环境、历史影响之中的有机体,是适应社会
环境的自然产物(神话与仪式),而非理性设计的效率装置
 教育科层制不是为了教学和管理的目的,而是出于社会控制、
分层的考虑和合法性及相关利益追求的需要
 教育组织的同构性(homogeneity / isomorphism)
 强制的(coercive):强制性的外部环境
 模仿的(mimetic):组织目标的模糊程度、外部环境的不
确定性、组织间的依赖关系、环境所能提供的激励
 社会规范的(normative):共享的知识观念
 作为松散结合(loose coupling)系统的学校
 内部运作与组织结构的分离:另一种形式的学校自主性
 理论上的对手
 韦伯式的理性组织理论:科层制的效率优势
 官僚体制的组织广泛传播的决定性的原因,向来是
由于它的纯技术的优势超过任何其他的形式。有偿
的官僚体制的工作不仅更加精确,而且结果往往甚
至比形式上无偿的名誉职务的工作更加便宜
 权变理论(contingency theory):理性的情
境定义
 最佳的组织方式有赖于组织的内在特征与其环境要
求的最佳匹配
 新制度经济学:制度作为节约交易成本的社会
装置
四、新制度经济学与教育研究
 需要解释的组织现象
 为什么在市场不断扩张的情况下还存在着企业?
或者说,为什么企业没有被市场所取代,不存
在所谓的完全市场?
 为什么在政府不断扩张的情况下还存在着非政
府的公共部门?或者说,为什么非政府的公共
部门没有完全被政府性公共部门所取代?
 为什么不同制度情境中组织乃至个人行为有完
全不同的表现,为什么有些组织可以迅速发展
而其他组织却绩效堪忧甚至很快夭折?
 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主张
 交易成本理论
 交易成本:获得有关他人的信息、处理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
确保人与人之间有效沟通和互动的费用
 对制度的成本收益分析
 预期成本与预期收益的比较
 制度作为节约交易成本的社会装置
 制度变更是在其预期成本大于预期收益之时开始的
 制度变更的方向是使个人收益率接近于社会收益率
 成本收益的情境定义
 成本与收益的情境性、历史性与个体性:效用与偏好
 时间之矢(the time arrow)的作用
 路径依赖与锁定、对历史的关注、历史主义
 新制度教育学的分析方法
 从制度的角度去观察和反思个人、制度和教育三者之间的




关系,而不是像传统教育(社会)学那样回避教育中的制
度问题
将教育制度看成人们基于自身利益的多元博弈的产物,避
免像旧制度教育学那样采取理性设计/干预或激进批判立场
在组织机构内部效率和外部制度环境之间寻求联系,避免
像社会学新制度主义过去那样强调制度环境与技术环境的
分离
在历史和情境的双重约束中考察制度的效率,避免将研究
者所认可的某种理想制度范式强加于人
将外部约束转化为行动者个体的属性,在别人认为是环境
或制度决定的地方发现个人、环境与制度三者之间的张力
 新制度教育学的纲领性见解
 教育制度的内生性
 教育制度是教育中的博弈参与者所一致认同的稳定的、可预
期的、可有效实施的行动规则,这种规则内生于博弈过程
 教育制度:最重要的教育资源
 教育制度既是节约教育中的个人交易费用的装置,也是从总
体上节约社会交易费用的装置
 教育制度能为教育中的行动者提供一套持续稳定且合法的激
励机制,以更好地捕捉真正有教育意义的“教育利益”
 教育制度变革的情境/路径依赖
 教育制度受制于教育行动者所能选取的教育选择集,各种教
育选择集下教育行动者之间所可能具有的利益结构,以及该
实践情境中教育行动者本身及其相互关系的状况
 与社会学新制度主义的对话
 作为文化规则的制度与作为实用工具的制度
 新制度教育学强调制度的实用功能,贬低制度的象
征性功能,忘记个人、团体或社会有想像不存在之
物的能力,亦即忘记人的发明创造能力?
 教育制度与教育效率的相互关系
 存在着一种制度环境还是多种制度环境?
 不同制度环境下制度与效率的关系是否一致?
 无效率的制度为何会出现并维持?
 关注制度环境还是制度安排
五、新制度教育学的认识论视野
 制度情境中的教育学知识的地位
 专业教育学及其现代性
 专业教育学不仅是科学革命的产物,而且还是与之相适应的
现代教育制度的产物,是随着班级授课制发展起来的
 民间教育学:人格的与学科的
 民间教育学不但作为一种“教育的文化”影响着学校教育的
运作,它本身就是一种深藏在民间社会非学校的教育形式中
独立运作的教育学
 制度情境中的教育学:基础的变量
 正是因为制度情境中的教育学的缺失,现代专业教育学才极
度扩张,对教师的教育学知识的压力才极度膨胀,才由此导
致教师的专业教育学知识与民间教育学之间的冲突
 教师知识的演化路径
学术
水平
导师制
人格化程度
生活教育
传统教学
分组教学制
班级授课制
专业化水准
 基于认识论视野的教育制度分析
 将围绕教育制度而展开的博弈理解成以知识为
基础的,将利益博弈理解为知识之间的较量/
竞争
 关注制度和知识之间的关联,考察以较小的信
息费用获得较大收益(包括知识增长)的教育
组织的制度特征
 通过制度改善知识之间的关系状况,避免学校
内生知识生产与应用上的损耗,在促进知识创
新的同时实现对知识与信息的节俭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