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货币政策和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的货币政策和

第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
如前所述,IS-LM模型,分析了短期均衡的国民收入y的决定,
但是,IS和LM曲线相交所决定的均衡的国民收入不等于充分就
业的国民收入;充分就业是经济运行的重要目标之一;市场机制
配置资源并不是都能自动达成经济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目标,也
未必能保证资源与要素的充分利用;外生变量的变化常常会对IS、
LM曲线分别产生冲击,进而影响短期国民收入y从均衡点移向充
分就业点。解决这一问题常常需要借助于人为的手段来辅助实现。
本章紧紧扣住这一问题,借助于IS-LM模型的曲线演示,讨论实
现由均衡的国民收入转向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时,两大政策的作
用和效果。
1
第一节 经济政策目标
一、经济政策目标内涵
宏观经济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为了增进整个社会经济福利、改
进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而有意识和有计划
地运用一定的政策工具而制定的解决经济问题的指导原则和措施。
是政府为了增进资源与要素的充分利用、实现均衡的国民收入向
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转移等经济效率目标而对宏观经济活动有意
识有计划的干预。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是指宏观经济政策最终所要达到的目的。宏
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主要包括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
际收支平衡四大目标。
2
(一)充分就业
一般意义上是指一切生产要素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
生产的状态。西方经济学家通常用失业率来衡量充分就业的状态:
失 业 率
失业者人数
 100%
劳动力人数
公式说明:
⑴劳动力是指一定年龄范围内有劳动能力、愿意工作的人
以下几种人不算作劳动力
①超过退休年龄的人——60岁?
②未到法定就业年龄的小孩
③由种种原因自愿放弃找工作的人
⑵失业者是劳动力中那些想找工作但未找到工作的人
如果只有自愿失业和摩擦性失业的话,就是实现了充分就业。
3
(二)价格稳定
1、价格稳定是指价格总水平稳定,一般用价格指数来表达一般
价格水平的变化。
2、常用价格指数有:



消费物价指数CPI(consumption price index);
批发物价指数WPI(wholesale price index);
国内生产总值折算指数(GDP implicit deflator)
3、物价稳定就是避免或减少通货膨胀,但不是通货膨胀率为零。
物价稳定也没有一个统一的量化。一般意义上说,当CPI﹤3%
(同比,下同)时,我们认为物价基本稳定;当CPI﹥3%的增幅
时,我们称为出现了通货膨胀。
4
(三)经济增长
宏观经济政策的第三个目标是经济持续均衡增长。经济增长是
指一个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商品和劳
务即产量或收入的增加,通常用一定时期内实际年均GDP或年人
均GDP的增长来衡量。
经济增长是要保持适度增长率。一国实际经济增长率是否合适,
主要看增长所需要的资源要素与技术进步能否支持,是否达到潜
在GDP目标水平。
(四)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收支平衡是指既无国际收支赤字又无国际收支盈余。从长
期看,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无论是赤字还是盈余对一国经济的稳
定发展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会对其他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造成
障碍。
5
二、经济政策目标间的关系
(一)一致性
经济增长是其它指标的基础
物价稳定是经济增长的前提
国际收支平衡有利于物价稳定
充分就业有利于经济增长
(二)矛盾性
1、充分就业不利于物价稳定。
2、充分就业有利于经济增长,却不利于国际收支平衡。
居民有钱后购买外国商品,会形成逆差压力。
3、经济增长不利于物价稳定。
6
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之间的矛盾
要稳定物价,就要紧缩银根,降低通货,需求下降,投资下降,
经济衰退和失业上升。反之,要增加就业 扩张信用,放松银根
增加货币供应 刺激需求,增加投资 就业增加,物价上升。
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
 通常两者是一致的,就业人数愈多,经济增 长速度愈快;而经
济增长速度愈快,为劳动 者提供的就业机会就愈多。 但在以提
高技术,提高生产力为主的内涵式 扩大再生产所实现的高经济增
长,不能提高 就业率。若片面追求高就业率,硬性分配劳 动力
到企事业单位就业,会造成人浮于事, 效益下降,产出减少,使
经济增长速度放 慢。
7
充分就业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
充分就业 国民收入增加 需求增加 进口增加 会发生国际收支逆
差。

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之间的矛盾。
一般而言,这两个目标是可以相辅相成的, 货币购买力稳定,
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一个 良好的金融环境和稳定的货币尺度,从
而使 得经济能够稳定增长。经济增长了,稳定货 币购买力也就
有了雄厚的物资基础。因此, 可以通过稳定币值来发展经济,也
可以通过 发展经济来稳定币值。 但经济发展吏表明:在经济发
展较快时,总 是伴随有物价较大幅度的上升。过分强调币 值稳
定,经济的发展与增长受阻。

8
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
经济增长,居民收入增加,需求上升,进口增加,逆差;外汇
收入下降,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进口需要,经 济下降。顺差,外
汇收入增加,本币需求量上升。本币对外币的汇价上升;未来本
国 商品的出口下降并易引起贸易麻擦。 顺差 外汇收入上升 本币
供给量上升,物价上升。
稳定物价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

稳定物价主要是指稳定货币的对内价值,平 衡国际收支则是为
了稳定货币的对外价值。 当国内物价高于国外时,出口下降,进
口增 加,国际收支失衡。但国内物价稳定时,国 际收支不一定
平衡,因为国际收支能否平衡 还要取决于国内的经济发展战略、
资源结 构、生产结构、与消费结构的对称情况、国 家的外贸政
策、关税协定、利用外资策略 等,同是时还受其他国家政策与经
济形式诸 多因素的影响。

9
第二节 财政政策(Fiscal Policy)
财政政策是指一个国家的政府为了达到预期的宏观经济目标而
对政府收入和支出和公债水平所作的决策。
一、财政的构成与财政政策工具
10
1、政府支出:
公共项目工程所需的购买性支出
⑴政府购买G:商品和劳
务的实际交易,直接形成
社会需求和购买力。
维持政府系统运行的购买性支出:
机关公用品购买。
直接投资的购买性支出:军需品
⑵政府转移支付Tr:政府单方面把部分收入所有权无偿转移出去。
只是一种货币性支出,没有发生直接商品交易行为。
2、政府收入:
⑴税收T :税收是国家根据法律规定,按照一定标准,通过税
务机关从经济单位和个人的收入中收取一部分收入的行为, 具
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的特点。我国长期以间接税为主体,
会拉大贫富差距。
11
⑵公债
——
是政府运用信用形式筹集财政资金的特殊形式,包括中央
政府的债券和地方政府的债券。
——性质:“临时挪用、影响供求”
——分类:
短期债
中期债
长期债
¹ «
Õ®
外债
内债
ÖÐ
ÑÕ
ë þ
¸ ®
£ ¨¹ ú
Õ£
®©
µ Ø
· ½
Õþ
¸ ®
12
二、财政政策乘数
1、财政政策乘数的引出
第三章我们讨论了政府支出乘数等诸多乘数,但讨论的前提条
件只是基于产品市场的均衡。第四章引入了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
增加了这一前提条件以后,可以引出财政政策乘数。
由产品市场的均衡条件(s+t)=(i+g) 得出
  1   y  e  dr  g
由货币市场均衡条件得出
m  ky  hr
联立两式,可以求得

d 

y
   e  g  m 
dk 
h 
1    
h
1
13
由乘数的概念我们可以知,上式中的dy/dg即为两市场均衡条件
下的财政政策乘数
dy
1
h


dg 1    dk h 1     dk


h
同理有dy/dm即为两市场均衡条件下的货币政策乘数
dy
1
d
d

 
dm 1    dk h h 1     dk


h
14
2、财政政策乘数和政府支出乘数的区别
⑴基础条件不同
政府支出乘数指基于产品市场均衡条件下的政府支出变动使得
国民收入变动的倍数;
财政政策乘数是基于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条件下的政
府支出变动使得国民收入变动的倍数;
⑵挤出效应不同
政府支出乘数所衡量的是利率不变的情况下政府购买支出对国
民收入的影响量,由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国民收入的增加不会引
起利率的增加,不形成挤出效应;
财政政策乘数所衡量的是利率变化的情况下政府购买支出对国
民收入的影响量,由财政支出支出乘数,国民收入的增加会引起
利率的增加,会形成挤出效应;
15
三、内在稳定器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一)自动稳定器
Automatic stabilizers:
是指某些财政制度由于其本身的特点,具有自动
调节经济,使政策的内在时滞为零,使经济稳定
的机制。内在稳定器机制主要通过以下三种制度
表现出来。
调节经济波动
的第一道防线,
适用于轻微经
济波动。
1、所得税制度。所得税制度是最重要的内在稳定器。它通过减
少任何扰动对总需求的乘数效应来稳定经济。
当经济萧条时,由于收入减少,企业和个人所得税也会自动减
少,从而抑制了消费与投资的减少及其相应的乘数效应,有助于
减轻经济萧条的程度。
当经济发生通货膨胀时,企业和个人收入增加,相应的税收也
会增加,从而减少社会总需求及其相应的乘数效应,有助于减轻
由于需求过大而引起的通货膨胀。
16
2、转移支付制度。
当经济萧条时,由于失业人数和需要其他补助的人数增加,
这类转移支付会自动增加,从而增加总需求并影响乘数效应,
有助于减轻经济萧条的程度。
当经济发生通货膨胀时,需要失业救助的人会减少,上述转移
支付会自动减少并影响乘数效应,有助于减轻由于需求过大而
引起的通货膨胀。
17
3、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
当经济萧条时,政府为了抑制经济的衰退,依照农产品价格保
护制度,按支持价格收购农产品,使农民收入和消费维持在一
定水平上并影响乘数效应,不会因国民收入水平的降低而减少
太多。
当经济发生通货膨胀时,这时政府减少对农产品的收购并售出
库存的农产品,平抑农产品价格,无形中抑制了农民收入的增
加并影响乘数效应,从而降低了消费和总需求水平。
18
(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⑴政府应审时度势,斟酌使用,变动支出水平或税收,以稳定
总需求水平,使之接近物价稳定的充分就业水平。
⑵斟酌使用的具体表现:按照逆经济风向而行的原则,交替使
用扩张性和紧缩性财政政策。或扩张或紧缩,斟酌使用,权衡使
用。
19
财政政策的运用

扩张性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就是要运用政府开支与税收来调节经济
减税
1、在经济萧条时期:总需求<总供给,经济中存在失业,政府应
增加政府支出
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来刺激总需求,以实现充分就业.
政府公共工
个人所得
公司所
转移支
税↓(主要是 得税
程支出与购
付↑→
买↑→有利
降低税率)
↓→公
个人消
→个人可
于刺激私人
司收入
费↑
投资
支配收入↑ ↑→投
→消费↑
资↑
总需求↑
总需求↑
20
财政政策的运用
2、在经济繁荣时期:总需求>总供给,经济中存在通货膨胀,
政府应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来抑制总需求,以实现物价稳定.
紧缩性财政政策
增
减少政府支出
政府公共工程
支出与购买↓
转移支
付↓
有利于抑
制投资
个人消费↓
个人所得税
↑(主要是提
高税率)
个人可支配
收入↓
税
公司所
得税↑
投资↓
总需求↓
21
四、财政政策效果
财政政策对国民收入影响比货币政策迅速得多。当然,财政政
策从认识到决策存在较长的内部时滞,从执行到效果存在较短的
外部时滞。
(一)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

G↗

 AD ↗  Y ↗
→ L ↗  r ↗  i ↘  AD↘  Y ↘
⑴
⑵
(相反的方向同学们可自己演绎)
22
(二)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政府支出增加引起利率上升,从而抑制私人投资(及消费)
的现象。
传导机制中的Y差,就是挤出效应
LM不变,政府支出g增
加或削减税收并产生乘数
效应,IS右移, y增加,
均衡点利率r亦上升
r%
IS1
IS2
LM
△r
利率r上升会抑制私人投
资i与消费c,导致 y下降
y3-y2为“挤出效应”
y1
y2 y3
y
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23
影响挤出效应的因素及其传导
m=L1+L2=ky-hr
Kg=1/(1-β)
因素
β
k
h
d
利率
+
+
-
+
k
m
LM : r  y 
h
h
a  e 1 
IS : r 

y
d
d
挤出效应
机制
+
支出乘数β的大小。β↗,→利率r↗,→
投资i↘,挤出效应越大 。
+
货币需求对产出的敏感程度k的大小。
k ↗,→ L1 ↗,→L2 ↘ ,当m=L时,利
率r ↗ ,挤出效应越大。
-
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h的大小。
h↘,当m=L时,→利率r ↗,→投资i↘ ,
挤出效应越大。
+
投资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d的大小。
d ↗,由 i=e-dr→ i ↘ ,挤出效应越大。
24
(三)财政政策效果的IS-LM图形分析
财政政策效果的大小——是指政府收支变化(包括变动税收、
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等)使IS曲线变动对国民收入变动产生的影
响。
财政政策效果可以通过IS-LM模型看出。
1、政策效果的大小随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不同而有所区别。
25
1、LM位置不变、IS斜率变化对财政政策效果的影响(分解图)
IS平坦,IS移动时收入变化小,利率变化小,财政政策效果小
IS陡峭,IS移动时收入变化大,利率变化大,财政政策效果大
r
r
LM
IS'
IS'
r1
r0
IS
IS
E'
E
r1
E"
r0
LM
E'
E
E"
(平坦)
O
y3
y0 y1
(a)政策效果小
y
(陡峭)
y2 y3
y0
(b)政策效果大
y
图5-2 财政政策效果因IS曲线而异
26
教材中的综合图形
IS2
r
r2
r1
r0
o
(陡峭)IS2
(平坦)IS1
E
0
LM1
E
IS1
E
1
LM2
2
E
3
y0
y1 y2 y3
图5-2 财政政策效果因IS曲线斜率而异
y
27
IS曲线越平缓,由公式
a  e 1 β
a  e  dr
r

y,或 : y 
d
d
1 β
可知d值越大,由i=e-dr可知:r变动一定幅度将引起i较大幅度
的反向变动(称投资对利率变动的反应较为敏感)。此时政府采
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使y增加,对L1也同时会增加,引起r上升;
而r的上升必将使i减少许多,“挤出效应”较大,y增加的幅度较小。
因此,IS曲线越平缓,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时挤出效应就越大,
被挤出的i就越多,y增加得越少,即财政政策效果越小。
IS曲线越陡峭,可知d值越小,由i=e-dr可知:r变动一定幅度将
引起i较小幅度的反向变动(称投资对利率变动的反应不为敏感)。
投资i需求对利率r的弹性越小,政府支出增加产生的“挤出效应”
较小,因而国民收入y增加得较多,财政政策效果较大。
28
⑵IS曲线斜率不变、LM
曲线斜率变化对财政政
策效果的影响
LM越平坦,财政政策引发
收入变动幅度越大,扩张的
财政政策效果越大。
LM越陡峭,财政政策引发
收入变动幅度越小,扩张的
财政政策效果越小。此时位
于较高收入水平,接近充分
就业。
ky m
LM:r 

h
h
r%
LM
r5
r4
r3
r2
r1
IS3
IS6
IS4
IS5
IS2
IS1
y1 y2
y3 y4 y5
y
LM曲线三个区域的IS效果
29
教材中的综合图形
r
IS2
IS1
LM1 (陡峭)
E1
r1
r2
LM2 (平坦)
E2
r0
E0
o
y0
E3
y1
y2
y3
图5-3 财政政策效果因LM曲线斜率而异
y
30
由公式
k
m
hr m
L1  ky ; r  y  , 或 : y 

h
h
k
k
可知LM曲线较陡峭,⑴表示h值越小,由L=ky-hr可知:L对r的
反应较不敏感,L的增加需要r较多地上升;又由i=e-dr可知:r上
升得越多,对i挤占得就越多,“挤出效应”越大,导致了财政政策
效果越小。⑵表示k越大,y提高所引起的L增加得越多,在m不
变的情况下,L增加得越多,r上升越高;r上升得越高,i减少得
越多,y增加的就少,财政政策的效果就小。
LM曲线越平坦, ⑴表示h越大,由L=ky-hr可知:当政府借了
大量的货币L增加支出,也不会使r上升许多;又由i=e-dr可知:
r上升得越小,对i产生的影响越小,挤出效应越小,当政府支出
增加时,将会使y增加许多,即财政政策效果较大。 ⑵表示k越小,
在m不变的情况下,y提高所引起的L增加得越少,利率r就上升
得越少,从i减少得也越少,“挤出效应”则越小,y增加的就多,
财政政策的效果就大。
31
2、财政财政效果特例
⑴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LM为水平、IS为垂直。此时,
财政政策非常有效。
LM : r 
a  e 1 
a  e  dr
k
m
hr m
IS : r 

y, 或 : y 
y  ,或 : y 

d
d
1 
h
h
k
k
IS垂直:有d→0,由i=e-
dr可知;i不随r变动而变动,
其变化对于y没有作用。货
币政策无效。
LM水平,有h→∞,r →0;
由m=L=ky-hr可知,m增加
不会降低r和促进i,对于y
没有作用。货币政策无效
r%
IS1
IS2
LM1
LM2
r0
y1 y2
y
凯恩斯极端的财政政策情况
32
⑵古典主义的极端情况:IS为水平、LM为垂直。此时,财
政政策完全无效。
a  e 1 
k
m
IS
:
r


y, i  e  dr
LM : r  y  , L  L1  L2  ky  hr
d
d
h
h
IS水平:有d→∞,由i=e-
dr可知;此时i完全随r而负
向变动。挤出效应无穷大,
财政政策无效。
LM垂直,有h→0 ,由
y=c+i、LM曲线表达式可知,
i增加引发y的增加会增加r,
挤出效应无穷大,财政政策
无效。
r%
LM
IS1
IS2
r0
y0
y
古典主义极端的财政政策情况
33
(四)财政政策的局限性
第一,经济形势难以准确判断。
第二,政策决策到实施有一个时间差。
第三,支出乘数难以准确估计。
第四,社会阻力的大小。
34
四、财政思想与财政政策
财政思想是财政活动中的指导思想。几种主要财政思想:
(一)平衡预算财政思想:财政预算应当努实现收支平衡。
年度收支平衡
周期收支平衡
(二)功能财政思想。财政预算目标应当服从于宏观调控的目标—
—由实现收支平衡转向实现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水平。当实现
这一目标时,预算可以是盈余,也可以是赤字。
35
(三)充分就业预算盈余与财政政策方向
1、充分就业预算盈余是指既定的政府预算在充分就业的国民收
入水平(即潜在国民收入水平)上所产生的政府预算盈余。
2、实际的预算盈余是指以实际国民收入水平衡量的预算盈余。
3、充分就业的预算盈余和实际的预算盈余两者的差别就在于充
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和实际国民收入水平的差额。如果以BS*
代表充分就业的预算盈余,BS代表实际的预算盈余,y*代表充分
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y表示实际国民收入水平,t、G、TR 分别表示
边际税率、既定的政府购买支出和政府转移支付支出,则:
BS*  ty * G  TR; BS  ty  G  TR
BS *  BS  t ( y *  y)
36
如果实际国民收入水平低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则充分
就业预算盈余大于实际预算盈余,即y* >y时则有:BS*>BS
反之,如果实际国民收入水平高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
则充分就业预算盈余就小于实际预算盈余,即: y* <y时有:

BS*<BS

如果实际国民收入水平等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则充
分就业预算盈余等于实际预算盈余,即y* =y时有:BS*=BS
37
(四)赤字与公债
1、财政赤字是国家的预算开支超过收入的结果。
2、弥补财政赤字的方法
向中央银行借债——大多数结果是央行增发货币,即货币
筹资,结果是通货膨胀。
向国内公众(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企业、居民)借债。
向国外公众(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企业、居民)借债。
38
3、公债的本质是一种负债,不宜过大。与税收不同,发行公债
是要还本付息的,当每年累积的债务构成了巨大的债务净存量时,
这些债务净存量所支付的利息又构成政府预算支出的一个重要的
部分。
4、衡量一国债务负担率的指标是债务——收入比率,它是一国
债务与GDP的比率。
债务——收入比率的变动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公债的实
际利率、实际GDP的增长率和非利息预算盈余的状况。当非利息
预算盈余不变时,公债的利率越高,GDP的增长率越低,这一比
率将会上升;若非利息预算盈余不断增加,实际利率有所下降,
实际GDP不断提高,则这一比率将会逐步下降。
39
第三节 货币政策(Monetary Policy)
一、银行制度
(一)银行体系
按照各种金融机构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及业务性质划分
银行体系
ÖÐÑ ëÒ øÐ Ð
政策性银行
商业银行
非银行金融机构
40
1、商业银行(chartered
bank)
主要业务
负债业务:吸收存款
资产业务:放贷(making loans)和投资
中间业务:委托支付等事项
我国的主要商业银行
①国有控股银行——工行、建行、中行。国有独资——农行
②以公有制为主体的股份制银行——交通银行、中信实业银行、
中国光大银行、华厦银行、招商银行、广东发展银行、福建兴业
银行、深圳发展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海南发展银行以及烟
台、蚌埠储蓄银行。
③民营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国民生银行
④中外合资银行——厦门国际银行、青岛国际银行、中国国际
金融有限公司
⑤外资银行
41
(central bank)—— 是一国最高金融当局,它统
2、中央银行
筹管理全国金融活动,实施货币政策以影响经济。
三个职能:
①作为发行的银行,发行国家的货币;
②作为银行的银行,为商业银行提供贷款、集中保管存款准备
金,还为各商业银行集中办理全国的结算业务。
③作为国家的银行,代理国库,为政府提供资金,代表政府与
国外发生金融业务关系,执行货币政策,监督、管理全国金融市
场活动等等。
42
与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相比,中央银行具有如下特征:
1、不以盈利为目的;
2、不经营普通的银行业务,只与政府和各类金融机构往来,不
办理厂商和居民的存贷款业务;
3、具有服务机构和管理机构的双重性质,有执行金融监管、扶
持金融发展的双重任务;
4、处于超脱地位,在一些国家中甚至独立于中央政府,免受政
治周期的影响。
43
3、政策性银行:政策性银行,一般是指由政府设立,以贯彻国
家产业政策、区域发展政策为目的,不以盈利为目标的金融机构。
1994年,我国组建了三家政策性银行:
①国家开发银行——不设分支机构
②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只设省一级
③中国进出口银行——不设营业性分支机构
44
商业银行与政策性银行的不同
①资本来源不同。政策性银行多由政府出资建立,业务上由政
府相应部门领导。商业银行多采取股份制的形式,业务上自主经
营、独立核算。
②资金来源不同。政策性银行一般不接受存款,也不从民间借
款。而商业银行以存款作为其主要的资金来源。
③经营目的不同。政策性银行是为了支持某些部门的发展而专
门成立的,不以盈利为目的,与相应的产业部门关系密切。而商
业银行则以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的,业务范围广泛。
45
4、非银行金融机构:
非银行金融机构是指
以发行股票和债券、
接受信用委托、提供
保险等形式筹集资金
,并将所筹资金运用
于长期性投资的金融
机构。
(1)城市信用合作社
(2)农村信用合作社
(3)信托投资公司
(4)财务公司
(5)金融租赁公司
(6)证券公司
(7)证券交易所
(8)保险公司
(9)其它
①投资基金组织
②典当行
③中国经济技术投资担保公司
46
(二)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与货币创造
几个基本概念
1、活期存款:事先不用通知就可以随时提取的银行存款。
:银行经常保留的供支付存款提取用的一定金额,
称为存款准备金。
3、法定存款准备金:按照一个固定比例(大约10%左右)上交
给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叫做法定存款准备金。
2、存款准备金
4、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占金融机构存款总额的比例
叫做存款准备金率。
47
•2、银行货币创造的过程
A
(支票)80
B
(支票)64
C
(支票)51.2
D
活期存64
活期存100
活期存80
甲
丙
贷
80
付
80
乙
设
备
··
·
活期存51.2
戊
贷
64
贷51.2
设
备
丁
庚
设
备
己
48
存款总和=100+80+64+51.2+ ····
=100(1+0.8+0.82+0.83+ ···· 0.8n-1)=100/1-0.8=500
1
5
从上式的推导可以看出,货币创造乘数=
1  0 .8
•3、货币创造乘数的一般推导
一般地,用D表示存款总和,用R表示原始存款,用rd表示法定准
备金率,则有:
原始存款
R
存款总和 
, 或:D 
法定准备金率
rd
1
式中, 为货币创乘数, 用k m 表示,
rd
1
k m  , 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倒数,
rd
存款总和
即
 货币创造乘数
原始存款
49
1
(四)货币创造乘数公式 k m 
成立的前提条件
rd
第一,商业银行没有超额储备。即商业银行得到的存款扣除法
定准备金后全部放贷出去。
⑴超额准备金(率)含义
⑵考虑有超额准备金时,货币创造乘数公式为
1
km 
rd  re
⑶当再贴现率上升时,货币创造乘数就会变小。
50
第二,银行客户将一切货币收入存入银行,支付完全以支票形
式进行。
若客户将得到的存款不全部存入银行,而抽出一定比例的现金,
就会形成一种漏出,若以rc表示现金在存款中的比率,此时,货
币创造乘数就为:
1
km 
rd  re  rc
51
(五)货币创造乘数的完整公式
1、基础货币:基础货币是流通中的现金与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
的存款准备金(包括法定准备金与超额准备金)。由于基础货币
会派生出货币,因此是一种高能量的或者说活动力强大的货币,
又被称为高能货币或强力货币。

高能货币 = 准备金 + 流通中的现金



= 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法定准备金)
+ 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超额准备金)
+ 流通中的现金
若用Cu表示流通中的现金,Rd表示法定准备金,Re表示超额准
备金,H表示高能货币,则:H = Cu+ Rd + Re,这是商业银行借
以扩张货币供给的基础。
2、货币供给:货币总供给是通货(Cu)与活期存款(D)之和,
即严格意义上的货币供给M1,即:M= Cu + D,则:
52
则货币创造乘数为
C u D
M

。 再 将 上 式 中 右 端 的子
分 分 母 都 除 以 D, 则 得
:
H
C u R d R e
Cu
1
rc  1
M
D


C u R d R e rc  rd  re
H


D
D
D
Cu
Rd
Re
式 中 , 代 表 漏 现 率c,
r 表 示 法 定 准 备 率d,
r 表 示 超 额 存 款 率e r
D
D
D
这一公式与前面公式的差异之处在于:前面公式仅把活期存款
总和当作货币供给量,而这一公式已将活期存款和通货合在一起
当作货币供应量。
(六)最后要说明的是:货币创造乘数效应既可以呈正数多倍
地放大,也可以呈负数多倍地缩小;这种多倍地放大与缩小只有
通过一国的整个银行体系才能做到。
53
二、货币政策工具
1. 货币政策的机制
货币政策通过对货币供给量的调节来调节利率,再通过利
率变动来影响总需求和总供给。
货币量利率总需求与总供给
货币政策的直接目标是利率,调节货币量是手段。
最终目标是总需求和总供给达到平衡。
货币量增加的效应
短期效应:既增加实际GDP,又使物价水平滞后上升;
长期效应:物价水平进一步上升,实际GDP回到原来充分
就业水平。只有物价上升,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不变。
54
2.货币政策基本工具
法定准备金。通过提高和降低准备金
率来控制贷款量,增减货币供给量。中
国央行最主要工具
属于直接货币政
策,力度强、见
效快
贴现政策。通过增减贴现贷款数量和利率,来影
响货币供给量。
公开市场业务。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卖出证券。
主要是国库券。美联储最主要工具
决定是否发行国债是属于财政政策,而发行后
属
于
间
接
货
币
政
策
的一级、二级市场上的买卖属于货币政策。
55
三、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
在不同的经济形势下,中央银行要运用不同的货币政策来调
节经济。
在萧条时期
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
降低贴现率并放构贴现条件
降低准备率
扩张性货
币政策
……
AD  AS  M  r  AD 
56
在繁荣时期
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
提高贴现率并严格贴现条件
提高准备率
………
紧缩性
货币政策
AD  AS  M  r  AD 
57
其他工具
第一,道义上的劝告。这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发出口头或
书面的谈话或声明,劝说商业银行自动地遵循中央银行所要求的
信贷政策。
第二,垫头规定。这种一种限制证券投机的管制办法。规定购
买有价证券必须付出的现金比例,这就是必需支付的“垫头”。
第三,控制分期付款和抵押贷款的条件。
第四,信贷配额。中央银行变动规定商业银行贴现或贷款的最
高上限,以此来控制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从而控制市场上的货
币供给量。
58
四、货币政策效果
(一)货币政策含义
货币政策是指政府通过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量,影响利息率
和其他信贷条件,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的措施。
59
(二)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异同
财政政策直接影响总需求规模,而货币政策间接影响总需求
规模¨¨¨还要通过利率的变动来对总需求发生影响
(三)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货币供
给量
市场利率
总需求
货币量  利率  投资  总需求  国民收入





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总
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的直接
需求的变动
目标是利息率
60
(四)货币政策效果的IS-LM图形分析
hr
m
y 

k
k
货币政策效果是指变
动货币供给量m对于总需
求的影响。
如果能够使得利率r变
化较多,
并且利率r变化导致的
投资i较大变化进而 y变
化时,货币政策效果就
强。
r%
IS
LM1 LM2
y1 y2
y
货币政策效果
61
1、货币政策效果同样取决于IS和LM曲线的斜率
⑴LM曲线形状基本不
变,IS曲线的斜率变化
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
IS曲线越平坦,LM曲
线移动对国民收入y变
动的影响就越大;
IS曲线越陡峭,LM
曲线移动对国民收入y
变动的影响就越小。
r%
IS1
LM1
LM2
IS2
y2-y1<y3-y1
y1y2 y3
y
货币政策效果因IS的斜率而有差异
62
证明:
IS曲线越平缓,可知d值越大,由 r

a  e 1 β

y 、i=e-dr可知:
d
d
利率r变动一定幅度将引起投资i较大幅度的反向变动。当货币供
给量m的增加导致利率r下降时,投资i将增加许多,国民收入y水
平将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货币政策的效果就大。
IS曲线越陡峭,可知d值越小,由i=e-dr可知:利率r变动一定幅
度将引起投资i较小幅度的反向变动。当货币供给量m增加使LM
曲线向右移动而导致利率r下降时,投资i不会增加许多,国民收
入y增加就越小,即货币政策的效果越小。
63
⑵IS曲线的位置不变,LM曲线的斜率不同对扩张
性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
r%
IS1
IS2
LM1
LM2
货币供给m增加
LM陡峭,货币政策效果越
大。
y2-y1<y4-y3
LM平坦,货币政策效果越
小。

y1 y2 y3 y4 y
货币政策效果因LM的斜率而有差异
64
证明:
LM曲线越陡峭,由 r
k
m 可知: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h
 y
h
h
值越小,货币供给量m只要稍有增加就会使利率r下降许多,因而
货币供给量m变动对利率r变动的作用较大,使得增加货币供给量
m的货币政策将对投资i和国民收入y有较大的影响。
LM曲线越平坦,同样由上式可知: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h值越
大,因而货币供给量m变动对利率r变动影响较小,货币政策对投
资i和国民收入y的影响较小,即货币政策的效果较小。
65
2、古典主义极端情况下的货币政策效果极大化分析
水平IS和垂直LM相交,是古典主义的极端情况。
货币政策十分有效;财政政策完全无效
a  e 1 
IS : r 

y
d
d
k
m
LM : r  y 
h
h
r
LM1
E1
LM2
E2
IS1 ( IS2 )
r1
L=L1+L2=ky-hr
i=e-dr
O
y1
y2
y
图15—8 古典主义极端
66
⑴财政政策完全无效的原因
LM曲线垂直,→h等于零、r→∞。由i=e-dr知,r对i的反向冲
击及大;此时人们将手中的全部货币拿去购买有价证券、已无现
金
政府如推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出售公债)向私人借钱
→私人部门抽出既有投资支出来获得货币并借给政府的前提条
件是政府的借款利率r一定要上涨大于私人投资的预期收益。
→政府(出售公债)向私人借钱增加多少,将使投资支出减少
多少,政府支出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效应”就是完全的,因此,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完全无效。
IS曲线水平,说明d→∞,由i=e-dr,利率r的稍微变动都会使
投资i大幅度反向变动。当政府因增加支出或减少税收而向私人部
门借钱时,利率r稍有上升,私人投资i便会大大减少,使挤出效
应达到完全的地步。
67
⑵货币政策的完全有效性的原因
a  e 1 
IS : r 

y
d
d
k
m
kr m
r  y  ,或 : y 

h
h
k
k
垂直的LM曲线表明h → 零,由L2=-hr为零可知,人们没有对货
币的投机需求。因此,增加的货币供给会被人们全部用来增加交
易需求L1,L1=ky。为此,国民收入y必须大大增加。
水平的IS曲线说明d无限大,由i=e-dr知,货币供给m的增加
使利率r有一点点下降,投资i极大地增加,从而使国民收入y增加
极大。
68
(五)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第一,在通货膨胀时期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可能效果比较显著,
但在经济衰退时期,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效果就不明显。Why?
第二,从货币市场均衡的情况看,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要影响
利率进而对于经济运行产生影响的话,必须以货币流通速度不变
为前提。如果这一前提并不存在,货币供给变动对于经济的影响
就要打折扣。在开放的经济中,货币政策的效果还要因为资金在
国际上流动而受到影响。
第三,货币政策作用的外部时滞也影响政策效果。货币从投放
到产生效果有一个时间差。
第四,货币乘数
第五,公众预期
69
第四节 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
一、单独使用的效果
两种政策如各自单独使用,虽然都会提升收入y,但同时会引
起利率大起大落。
初始点E0,均衡收入y低,
不利于充分就业
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
IS1右移至IS2;收入y增
加,但利率r上升
r%
r1
r0
LM1
E1
E0
LM2
E2
r2
IS1
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
LM1右移至LM2。收入y增
加,但利率r下降
IS2
y0
y1 y2
y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混合使用
70
二、而搭配使用
目标:实现利率稳定的同时,增加充分就业下的收入
扩张性财政政策,使
利率r上升,同时扩张性
货币政策,使得利率r降
至原有水平,投资i不被
挤出。
r%
r1
r0
r2
LM1
E0
E1
LM2
E2
IS2
IS1
IS和LM移动的幅度相
同,产出y增加时,利
率r不变。
y0
y1
y2
y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混合使用
71
假设一经济体系的消费函数为c=600+0.8yd,投资函数为
i=400-50r,政府购买为g=200,货币需求函数为L=250+0.5y125r,货币供给Ms=1250,价格水平P=1.求:
(1)IS和LM方程.
(2)均衡收入和利率.
(3)设充分就业收入为y*=5000,若用增加政府购买实现充分
就业,要增加多少购买?
(4)若用增加供给实现充分就业,要增加多少货币供给量?
72
c  600 0.8 yd
i  400 50r
g  200
解:(1)将
代入y=c+i+g
 IS方程y=6000-250r
L  250 0.5 y  125r
将
M s  1250
P 1
代入(MS/P)=L
(2)联立
 LM方程y=2000+250r
y  6000 250r
均衡收入y  4000
y  2000 250r
均衡利率r  8%
73
(3)∵ y*=5000,而现在的均衡收入y=4000,∴存在有效需求不足,
缺口Vy=1000
1
1
财政政策乘数为

 2.5
(1   )  dk / h (1  0.8)  50 0.5
125
若用增加政府购买实现充分就业,则要增加的政府购买为:
Vy
1000
G 

 400
财政政策乘数 2.5
d
50
(4)货币政策乘数为

1
(1   )h  dk (1  0.8)  125 50 0.5
若用增加货币供给实现充分就业,则要增加的货币供给为:
V
1000
M 

 1000
货币政策乘数
1
74
第五节 宏观经济政策的发展与演变
第一阶段:20世纪30年代以前,西方经济运行处于自由竞争的
资本主义经济阶段,主流观点是要素供给是国民收入Y的决定决
定因素,政策走向是奉行看不见的手调节经济理论,自由放任阶
段
第二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世界资本主义
经济危机出现。传统的西方经济学理论对此的束手无策。主流观
点是凯恩斯理论:有效需求是国民收入Y的决定决定因素,刺激
有效需求需要政府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进行人为调节,即总
需求管理。其政策走向是宏观调控。财政政策被认为是最有力、
最直接的调节手段。
凯恩斯发表《通论》,美国罗斯福总统的“新政”是最成功最全
面的试验。二战后,各国政府都把实现充分就业,促进经济繁荣
作为政府的基本职责。国家全面系统地干预经济,实施凯恩斯的
政策主张。
75
第三阶段:
20世纪70年代初,部分资源项目约束,西方国家相
继出现了“滞胀”,迫使他们对国家干预政策进行反思
以米尔顿•弗里德曼为首的货币学派认为
一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效果并不是凯恩斯所描述的那样“由
于IS曲线较陡,货币政策效果并不理想,只有财政政策才能对总
需求和产出有直接的、较快的和可靠的作用。 ”
二是资本主义市场并不是凯恩斯所描写的那样不稳定。因此,
如果让经济真正自由地活动,减少政府干预,经济就可避免剧烈
波动。政府在自由竞争社会中的职能是制定竞争规则并按规则裁
决交易双方的行为,同时给经济提供一个稳定性的“单一规则” 的
货币政策和“自由汇率制度”。“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是指排除利
息率、信贷流量、自由准备金等因素,仅以一定的货币存量作为
控制经济惟一因素的货币政策。
自由放任思潮的复兴,主张减少国家干预,加强市场机制的作
用。经济政策的自由化和多样化,成为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发展
76
供给学派认为:
不是需求决定供给,而是供给会创造需求,而刺激供给的主要
手段是降低税率,因为累进税制的高税率政策严重挫伤企业主的
经营积极性,使储蓄率和投资率下降,劳动者工作热情低落,从
而使生产和就业停滞,并由此导致“滞胀”,
只有大幅度减税以增加个人收入和企业利润,进而促进储蓄和
投资,刺激工作和经营积极性,才能使生产率提高,并使政府课
税基础扩大,税收总额随之增加,财政赤字得到控制,通货膨胀
也会消失。
77
理性预期学派认为:
人的预期是理性的。具有理性预期的人会预料到政府的政策所
造成的后果,从而会采取相应的对策,即“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这种“对策”会抵消政策的作用,因之而使政策失效。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最好是不要为追求自己认为的最优目标而
不断去戏弄公众,用不断变换政策的把戏去和公众“斗智”,而应
当尽量减少对私人经济活动的干预,即放弃短期的政策规则变动,
实施长期不变的政策规则,创造一个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其自发
调节作用的稳定环境,真心取信于民,解除心理戒备,使经济稳
定发展。
78
新凯恩斯主义认为
市场在出现需求冲击或供给冲击后,工资和价格不能迅速调整
到使市场出清的状态。而缓慢的工资和价格调整使经济回到正常
产量的状态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即使考虑理性
预期的作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仍然会有积极作用,国家干预
经济的政策仍有存在的必要。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