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狗皮膏

第三节 黑膏药
第四节 橡胶膏药
第五节 巴布膏剂、糊剂、涂膜剂
第六节 贴剂
附1:国际TTS发展近况
附2:中药TTS发展趋势
第三节
一、概述
二、制备与举例
三、有关问题及讨论
四、质量检查
五、白膏药
黑膏药
一、概述
(一)黑膏药:
药材、食用植物油与红丹
(铅丹)炼制成膏料,摊涂
于(纸、布或兽皮等)裱背
材料上,供贴敷于皮肤的外
用剂型。
二、功能:
1.外治:消肿、拔毒、生肌,主治肌肤红肿、
痈疽、疮疡等症
2.内治:活血通络 驱风寒、壮筋骨、止痛、
消痞,主治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等.
二、黑膏药的制备与举例
(一)基质的原料与处理
(二)黑膏药的制备与举例
(一)基质的原料与处理
植物油:麻油、棉子油、菜油
麻油:熬炼时泡沫少,成品色泽光亮,性黏,质
量好。
黄丹;称章丹、铅丹、红丹、东丹、陶丹
1. 成分: 四氧化三铅(95%)
2. 应干燥细腻(过五号筛)
3. 用时炒干
药料的处理
1.一般药料:称取 粉碎
2.细料药:
熬枯去渣
麝香:研成细粉备用,摊涂时撒布于膏
药表面
可溶性或挥发性的药料(冰片、乳没):
先研成细粉,在摊涂前投入熔化的膏药
(二) 制备与举例
1.药料的提取(熬枯去渣):
药料入锅的顺序
先炸:坚硬的、肉质的及鲜药
后下:质地疏松的花、草、叶、皮等
文火
温度:药材炸至表面深褐色内部焦黄
200-220℃
2.炼油:
药油 继续熬至320-330 ℃时,改用中火。
炼油程度的标准
A:看油烟:浅青色,转黑而浓,至变为白
色浓烟
B:看油花:油花向锅中央集聚时
C:看滴水成珠:黏取药油少许滴于水中,
待油滴散开或马上聚集
3. 下丹成膏:
原理:油脂在高温时,加入黄丹反应生成脂肪酸
铅盐,铅盐又促使油脂氧化、聚合、增稠而成膏
油与丹的比例:每500克油用丹150~210克
下丹方法:
火上下丹
离火下丹:温度(320)、速度
搅拌
4. 去“火毒”:
①
②
③
④
什么是火毒:若直接应用油丹化合物制成的膏虱
常对局部产生刺激性,如出现红斑、疡痒、及发
泡溃疡
去火毒:
此膏药制成后,将它徐徐倾入冷水中,以除去水
溶性刺激性物质如丙烯醛等
操作
用木捧不断搅动,使成带状
水变热时应另换冷水
凝结后取出反复捏压浸于冷水中
数日,每日换一次水
5.摊涂:
取膏药团块水浴上(70℃)熔化
将细料药兑入并搅匀
用竹签沾膏纸摊于纸上
举例 狗皮膏:
生川乌80g
生草乌40g
羌活20g
独活20g
清风藤30g
香加皮30g
防风30g
铁丝威灵仙30g
苍术20g
蛇床子20g
麻黄30g
高良姜9g
小茴香20g
当归20g
赤芍30g
木瓜30g
苏木30g
大黄30g
油松节30g
续断40g
川芎30g
白芷30g
乳香30g
没药30g
冰片15g
樟脑30g
肉桂10g
丁香15g
【制法】 以上二十九味,除樟脑、冰片外,乳香、
没药、丁香、肉桂分别粉碎成细粉,并与樟脑、冰
片粉末配研,过筛,混匀。其余生川乌等二十三味,
酌予碎断,与食用植物油3495g同置锅内炸枯,去
渣,滤过,炼至滴水成珠。另取红丹1100g~
1200g,加入油内,搅匀,收膏,将膏浸泡于水中。
取膏3500g,用文火熔化,加入樟脑、冰片及上述
粉末,搅匀,分摊于兽皮或布上,即得。
三 、讨论
1. 基质及原料的研究
原基质及原料:适应较长时贴用,并防腐、防燥
植物油的选择:
陈馥罄等: 麻油熬膏质量最好,花生、葵花子等油
熬质量与之接近,芥子、棉子、菜子油等熬膏不甚
理想
章臣桂: 其它植物油制成黑膏药基质是可行的,
并应在投料前精制
新基质:
① 改用微乳状液(石蜡、水、吐温-80、
正丁醇)为基质,加入增稠剂羊毛脂,作
为中药粉剂的载体
② 用氧化锌代替密陀僧下丹,得到在
3037℃能软化的基质,基质避免了铅的
大量吸收
③ 松香基质、橡胶基质、巴布剂
2.炸药及炼油
外焦内黄: 240250℃,下丹时温度会骤升至340345℃
有效成分经高温炸药后其存在的状态和状况?
陈馥馨等研究发现:
在350℃高温炸药,马钱子的主要生物碱成分仍可检出
200300℃高温下黄芩中黄芩甙未检出,但黄芩甙元一直
存在
黄连、大黄、川乌等在200℃以上时可检出与生药相同的
成分
200℃或100℃炸药,不能或很少浸出有成分
张建宝等研究发现:
川乌药炸至100℃(药材不变色)及200℃(外表棕黄内部
不变色时),药油样品中还不能检出生物碱
炸料至300℃时(外枯内焦黄)及350℃(内外枯黑)时,
药油样品中能明显检出生物碱,
3.下丹
①
②
③
④
“湿法低温下丹法”:丹油接触面积大,
反应均匀完全,
丹与油的比例:
345℃时丹油比例不能少于616
315℃时不能少于716
285℃时不能少于12
丹油配比一般为0.30.51
4.去火毒
火毒: 醛、酮、低级脂肪酸铅盐,一部分
能溶解于水,
新方法:水浸法、喷水法、喷水浸渍法、
炸水法
5.质量控制研究
传统:“明如镜,黑如漆”,有“黑之功在于搅,亮之功
在于扇”
目前为止尚缺乏能反映黑膏药质量的客观指标及检测方法
陈馥馨等:
① 油的比重、酸价与软硬度具有明显的负相关
② 原料油的酸价有重要影响
③ 软化点:反映不同温度下黑膏药的物理性状
针入度:反映在相同温度下黑膏药的性状
二者可作为鉴定黑膏药软硬性状的指标
④ 铅含量的测定:络合滴定法测定铅含量,可以测定成品或
半成品黑膏药的铅含量
6.新工艺研究
传统工艺:劳动消耗大,环境污染大
刘崇文:炼油、下丹后制成膏药坨,与水提药材
有效成分合并煮炼,最后将油膏降至7080℃,
兑入细料拌匀即可
李志平:用乙醇提取药材粗粉,回收乙醇后再与
黑膏药基质混合得到成品
赵洪武:低温醇渗漉法提取药料,引入复方高分
子基质和促渗透剂氮酮
7 不同认识
基质存在的问题:
① 基质:一部分是二价铅皂,即油包水型的表面活
性剂,另一部分则是剩余植物油氧化聚合的增稠
物,铅皂作为表面活性剂可以增加皮肤的通透性
而促进被动扩散的吸收作用
② 黑膏药的基质可以刺激神经末梢增加体循环,进
而加速药物的传递和活血作用
③ 《理瀹骈文》:“膏以师药、药以助膏”
④ 缺点:质量的难控制性;色泽、黏稠度、较差的
揭扯性、易污染衣服;铅离子含量
⑤ 开发新的黑膏药基质:使之即有传统基质的优点
又易被国际医药市场所承认
质量控制所存在的问题
① “乌黑发亮,油润细腻,老嫩适度,摊涂
均匀,无红斑,无飞边缺中,加温后能黏
贴于皮肤上,且不移动。”并规定了黑膏
药的重量差异限度。
② 对含膏量、含药量、基质黏度、软硬度、
贴用面积及铅离子含量缺乏定量的客观指
标
③ 贴用时间未作定量规定
提取工艺存在的争议:
① 沈祖襄等:药材与油经高温加热后,有效成
分破坏很多
② 赵洪武:有效成分的保留:综合法>渗漉法>
超滤法>传统法
③ 以油为溶媒:脂溶性有效成分,如游离生物
碱、黄酮甙类、树脂、挥发油类等,但这些
成分在320℃330℃的高温下,多半被分解
破坏而挥发掉
趋势
四、质量检查
外观:乌黑光亮 ,油润细腻,老嫩适度,
摊涂均匀,无红斑,无飞边缺口,加热后
能黏于皮肤,且不易移动。
重量差异限度:
五、白膏药
白膏药: 以食用植物油与宫粉(化学组成为碱式
碳酸铅PbCO3·Pb(OH)2炼制成的另一种铅硬膏。
制法:
1. 下丹时需将油冷至100℃
2. 宫粉用量:与油的比例入1:1或1.5:1
3. 加入宫粉后须搅拌,将要变黑时迅速投入冷水中
4. 成品为黄白色
第四节 橡胶膏剂
一、概述
用药材提取物或和化学药物与橡胶等基质混匀后,
均匀涂布于背衬材料上的一种贴膏剂
特点:
1.
2.
3.
4.
5.
6.
7.
不易污染皮肤或衣物
基质不易与药物发生作用
黏着力强,无需加热软化
可保护伤口,防止皮肤皲裂、治疗风湿痛
膏层较薄,药效维持时间较短
可能引起过敏性及刺激性的皮炎
不适用于皮肤糜烂、化脓及外伤者
二、橡胶膏剂的组成


膏料层:基质、药物及其它辅助成分
橡 胶:生橡胶,良好的黏性、弹性,不透气,不透水
增黏剂:松香,软化点70-75℃,酸价170-175
国外:甘油松香酯、氢化松香、β-蒎烯

软化剂:
作用:软化生胶、增加可塑性、柔软性、耐寒性及黏性
品种:凡士林,羊毛脂,植物油

填充剂:
氧化锌:与松香酸生成锌盐增加黏性,减少刺激
锌钡白:遮盖力强,胶料硬度大,用于热压法
裱背材料:漂白细布、聚氯乙烯薄膜、人造纤维布、无
纺布、薄纸。
膏面覆盖物:硬质纱布、玻璃纸或塑料薄膜
三、制法
提取
提取方法:浸渍、回流、渗漉
制胶
压胶
涂膏
浸胶
回收溶剂
打胶
切割包装
提取
制胶
涂膏
回收溶剂
切割包装
1.
2.
3.
4.
5.
橡胶硬膏基质中,下列( )是其组成填
加料
羊毛脂
凡士林
液状石蜡
氧化锌
松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