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第十三章

第三编
仪表系统分析
第13章
调节控制单元
概述:
调节器是构成自动控制系统的核心仪表,其基本功能是将
来自变送器的测量信号与给定信号相比较,并对由此所产生的
偏差进行比例、积分或微分处理后,输出调节信号控制执行器
的动作,以实现对不同被测或被控参数如温度、压力、流量或
液位等的自动调节作用。
如同其他仪表的发展过程一样,用作调节和控制作用的调
节器也经历了从模拟仪表到数模混合仪表,最终再发展到全数
字式仪表的过程。在该发展过程中的典型仪表有电动单元组合
型仪表、数字式调节器以及可编程序调节器等。
典型的控制规律为PID控制。
§13-1、常规控制规律:
一、典型控制系统:
当被控变量因某种干扰原因偏离给定值并产生了偏差时,
调节器将工作,并依据其自身的控制规律使其输出信号变化 ,
通过执行器作用于被控对象,使被控量朝系统给定的方向变化,
从而重新达到新的稳定状态。
§13-1、常规控制规律:
一、典型控制系统:
§13-1、常规控制规律:
二、PID调节器基本控制规律:
1、比例(P)控制规律:
输出信号的变化量Δy
偏差信号ε
比例系数KP
只要偏差ε产生, 控制器立即产生
控制作用,以减少偏差。系统的偏差随
比例系数kp的增加而减小 ,但无法消除
偏差。而且过大的kp偏差将易引起系统
振荡。
§13-1、常规控制规律:
二、PID调节器基本控制规律:
2、积分(I)控制规律:
输出信号变化量Δy 的大小与偏差信号ε、
偏差存在的时间TI的大小有关。
当偏差ε不为0:调节器的输出就不断地
变化,偏差存在的时间越长,输出信号
的变化量Δy 也越大,直到调节器的输
出达到极限值为止(即放大器饱和)。当
偏差信号为0零时:积分调节器的输出
信号才能相对稳定,且可稳定在任意值
上,这是一种无定位调节。
因此,积分调节可消除残差(静差)。
§13-1、常规控制规律:
二、PID调节器基本控制规律:
2、积分(I)控制规律:
阶跃输入的瞬间调节器无输出,
而随着时间的延续其输出逐渐增大。
由此可见,积分调节作用总是滞后于
偏差的存在,不能及时和有效地克服
扰动的影响,使调节不及时,造成被
控变量超调量增加,操作周期和回复
时间增长,也使调节过程缓慢,不易
稳定,是积分控制规律使用时需考虑
的主要问题。所以积分控制规律一般
不单独使用。
§13-1、常规控制规律:
二、PID调节器基本控制规律:
3、微分(D)控制规律:
图a:在阶跃输入信号出现的瞬间,即t=t0时,偏差差信号的
变化速度为无穷大,理论上输出也应达到无穷大;而当t>t0
时,输入信号的变化等于零,于是微分作用的输出即刻回到
零。这种理想的微分作用是无法实现的,而且也不可能获得好
的调节效果。
§13-1、常规控制规律:
二、PID调节器基本控制规律:
3、微分(D)控制规律:
图b: 应用中的实际微分控制规律。
在阶跃发生的时刻,输出突然跳跃到一个较大的有限
值,然后按指数曲线衰减直至零。该跳跃跳得越高或降得越
慢,表示微分作用越强。
§13-1、常规控制规律:
二、PID调节器基本控制规律:
3、微分(D)控制规律:
采用微分调节的好处在于偏差尽管不大,但还在偏差开
始剧烈变化的时刻,就能立即自动地产生一个强大的调节作
用,及时抑制偏差的继续增长,故有超前调节的作用。同时,
因为微分调节器的输出大小只与偏差变化的速度有关,当偏差
固定不变时,无论其数值有多大,微分器都无输出,不能消除
偏差,因此不能单独使用。
§13-1、常规控制规律:
PID控制规律:
说明:该控制规律的表示是基于变量形式的,而要表示调
节器的实际输出量y,必须考虑调节器输出的初始值,即有:
式中
是调节器的输出初始值,即在t=0时刻,ε=0,
时的输出值。
其传递函数为:
=0
§13-1、常规控制规律:
三、PID控制规律的构成:
在实际应用中,实用PID控制规律的形成则根据实际控制系
统的情况,有各种不同的构成方式。
DDZ-Ⅱ型仪表的控制规律是通过将PID控制规律安置在反馈
回路中实现的;
DDZ-Ⅲ型仪表则是利用运放电路实现的PI和PD ,通过串联
方式实现控制规律的。
对PI和PD串联方式构成的PID进行改进,就构成了测量值微
分先行的控制规律。
将P、I和D 直接通过并联的方式实现控制规律亦在一些仪表
中得到了实现。为满足特殊要求的需要,还有将P、I和D串
并联混合而形成的控制规律。
§13-1、常规控制规律:
三、PID控制规律的构成:
1、反馈型:
①.结构:
②.传递函数:
§13-1、常规控制规律:
三、PID控制规律的构成:
1、反馈型:
③.讨论:
当放大器放大倍数足够大时,运算电路的传递函数
,
即为反馈回路传递函数
的倒数。即反馈回路和整个闭环
运算电路在运算功能上完全是相反的。
反馈回路衰减多少倍,闭环运算电路就放大多少倍;
反馈回路是微分运算电路,闭环运算电路就是积分作用;
反馈回路是积分电路,闭环运算电路就是微分作用。
以这种方式构成的PID运算电路结构简单,但KP、TI、TD
三者间的干扰较大。主要应用于DDZⅡ 型调节器及某些基地式
调节器中。
§13-1、常规控制规律:
三、PID控制规律的构成:
2、串联型:
①.结构1:
特点:参数的相互干扰小。
但由于电路串联的各级误差会被积累和放大,对各部
分电路的精度要求较高。它们通常由集成运算放大器及RC
电路组成,如DDZⅢ型调节器的PID 控制规律运算电路。
§13-1、常规控制规律:
三、PID控制规律的构成:
2、串联型:
②.结构2:
为解决某些生产过程控制系统给定值s变化频繁,但同时又必
须引入微分作用的矛盾,还可引入测量值微分先行PID运算电
路,如图。
显然,测量值先经比例增益为1的PD电路后再与给定值比较,
差值送入PI 电路。于是,在改变给定值时,由于给定值没有
经过微分环节,调节器的输出就不会因此而出现大的幅度跳
变。
§13-1、常规控制规律:
三、PID控制规律的构成:
3、并联型:
总的输出由三部分的输出相叠加而成。
在此结构中,由于三个运算电路相并联,避免了级间误差累积
的放大,有利于保证整机的精度,并可消除TI、TD 变化对整
机实际整定参数的影响。但是KP的变化仍然会对实际积分时
间和微分时间产生干扰。。
§13-1、常规控制规律:
三、PID控制规律的构成:
3、串、并联混合型:
PI电路和D电路先并联后再与P电路相串联。
这种构成方式不仅可以避免级间的误差累积,也可消除调节器
整定参数KP、TI、TD间的相互干扰。
§13-2、调节器控制规律的实现:
一、比例微分电路(PD):
1、原理图:
VO1 
 输入电位

 输出电位
VO 2 

 微分电容
CD 

 微分电阻
 RD 
 RP 
比例调整电阻

放大器左边 的电 路为无源的比例微分电路,实现比例微分控制

放大器右边边的电路为纯比例电路, 实现输出的调整作用。
§13-2、调节器控制规律的实现:
一、比例微分电路(PD):
2、工作过程分析:
电压不能突变
t  t0  瞬间:
V01阶跃输入     
 同相端VT (t0 ) V 01,阶跃
 随着充电进行,电容两端电压VCD 从0
开始按指数规律逐渐上升
(  RD C D )
1
R2
t 
 VT 逐渐下降    VT ()  V01 
V01
n
R1  R2
衰减系数
§13-2、调节器控制规律的实现:
一、比例微分电路(PD):
2、工作过程分析:
1
R2

 VT ()  V01 
V01 
n
R1  R2

比例关系
输出电压V02


 

同相端T点的电压VT


RP
 V02 ()  VT 
V01
RP1
比例系数
§13-2、调节器控制规律的实现:
一、比例微分电路(PD):
3、定量分析:
由三要素法:
VT (t )  VT ()  [VT (t0 )  VT ()] e


(t  t 0 )







t t 0

1
VT ()  V01 (t )
n
VT (t0 )  V01 (t )
  RD C D
( RD 很大)
1
1
 VT (t )  V01 (t )  [V01 (t )  V01 (t )] e
n
n

t t 0
RD C D
(t  t 0 )
§13-2、调节器控制规律的实现:
一、比例微分电路(PD):
3、定量分析:
1
1
 VT (t )   V01 (t )  [V01 (t )   V01 (t )] e
n
n
RP
又: V02 (t ) 
 VT
RP1
RP
设: 
RP1
n  KD
TD  nRD C D  K D RD C D

t t 0
RD C D
(t  t 0 )
§13-2、调节器控制规律的实现:
一、比例微分电路(PD):
3、定量分析:
KD

( t t 0 ) 


TD
 V02 (t ) 
1  ( K D  1)  e
 V01 (t )
K D 

(t  t 0 )


V02 () 
 V01 ()
t   :
KD

 t  t0: V02(t0 )  α  V01(t)

T
T

TD
1
t  t0  D : V02 (t0  D ) 
1  ( K D  1)  e  V01 (t0 
)

KD
KD
KD
KD


§13-2、调节器控制规律的实现:
一、比例微分电路(PD):
3、定量分析:
TD
在t  t0 
时刻:
KD
§13-2、调节器控制规律的实现:
二、比例积分电路(PI):
1、原理图:
VO 2 
 输入电位,前级比例微分的输出

 输出电位
VO 3 

比例积分电容,和运放形成基本比例
CI、CM 

调节作用环节

R 
I  积分电阻

 RI、CM、运放 
 积分运算电路
§13-2、调节器控制规律的实现:
二、比例积分电路(PI):
2、分析:
1



CI
CM  s
比例运算
CI、CM、运放  
VO 3P (s) 
 VO 2 ( s )  
 VO 2 ( s )
CI  s
CM



VO 2 ( s )

VO 3I (s)
 1 VO 2 ( s )
积分运算
m


 VO 3I (s) 
 RI、CM、运放  
1
RI
sRICM m


sC M
§13-2、调节器控制规律的实现:
二、比例积分电路(PI):
2、分析:
叠加定理
  
VO 3 (s)  VO 3P (s)  VO 3I (s)
CI
 1 VO 2 ( s)

VO 2 ( s) 

CM
sRICM
m
CI
1

 (1 
) VO 2 ( s)
CM
sRICM  m
 传递函数:
§13-2、调节器控制规律的实现:
二、比例积分电路(PI):
2、分析:
 传递函数:
§13-2、调节器控制规律的实现:
二、比例积分电路(PI):
2、分析:
 传递函数:
§13-2、调节器控制规律的实现:
二、比例积分电路(PI):
2、分析:
 传递函数:
§13-2、调节器控制规律的实现:
二、比例积分电路(PI):
2、分析:
§13-2、调节器控制规律的实现:
二、比例积分电路(PI):
2、分析:
§13-2、调节器控制规律的实现:
三、PID控制规律传递函数:
由于Ⅲ 型调节器的PID控制规律是由PD环节和PI环节串联
而成,因而控制规律的传递函数应是两者的乘积,即:
§13-2、调节器控制规律的实现:
三、PID控制规律传递函数:
由于Ⅲ 型调节器的PID控制规律是由PD环节和PI环节串联
而成,因而控制规律的传递函数应是两者的乘积,即:
§13-2、调节器控制规律的实现:
三、PID控制规律传递函数:
由于Ⅲ 型调节器的PID控制规律是由PD环节和PI环节串联
而成,因而控制规律的传递函数应是两者的乘积,即:
§13-2、调节器控制规律的实现:
三、PID控制规律传递函数:
由PD环节和PI环节串联输出:
§13-2、调节器控制规律的实现:
四、数字式调节器的控制规律的实现
后续课程介
绍
§13-3、常规调节器基本电路分析
以基型DDZ-Ⅲ调节器为例。
§13-3、常规调节器基本电路分析
以基型DDZ-Ⅲ调节器为例。
能提供PID运算调节功能;
还具有内给定、偏差指示、手动、输出阀位指示等与简单调节
器相同的功能。
基型调节器基本电路由指示单元和控制单元两部分组成:
指示单元:主要包括输入指示电路、给定指示电路和内给定电
路;
控制单元:主要包括输入电路、比例微分电路、比例积分电
路、软手动硬手动电路和输出电路。
§13-3、常规调节器基本电路分析
以基型DDZ-Ⅲ调节器为例。
工作原理:
调节器将变送器或转换器送来的直流1~5VDC的信号Vi与给定值
1~5VDC的信号比较并进行叠加,然后对比较所得的偏差顺序进
行PD和PI 运算,最后转换成一个4~20mA DC和I0,并作为输出
信号输出至执行器。
§13-3、常规调节器基本电路分析
以基型DDZ-Ⅲ调节器为例。
特点:
采用了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从而使其在结构和性能方面都有
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
选用的高增益、高阻抗线性集成电路元件,提高了调节器的精
度、稳定性和可靠性,还降低了功耗;
实现的软、硬两种手动操作方式,尤其是软手动与自动之间的
相互切换双向无平衡无扰动特性,有效地提高了操作性能;
采用的国际标准信号制,扩大了调节器的应用范围,可接受
1~5V 的测量信号,并可产生4~20mA的输出信号;
在集成电路的集成上,可根据需要开展多种功能,并可与计算
机联用,以构成具有协调作用的计算机控制系统。
§13-3、常规调节器基本电路分析
以基型DDZ-Ⅲ调节器为例。
主要性能:
第三编
仪表系统分析
第14章
执行单元
概述:
执行单元是构成控制系统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
一个最简单的控制系统也必须由检测环节、调节单元及执行单
元组成。执行单元的作用就是根据调节器的输出,直接控制被
控变量所对应的某些物理量,例如温度、压力和流量等参数,
从而实现对被控对象的控制目的。因此完全可以说执行单元是
用来代替人的操作的,是工业自动化的“手脚”。
由于执行器的原理比较简单,操作比较单一,因而人们常
常会轻视这一重要环节。事实上执行器大多都安装在生产现
场,长年与生产中的各种介质直接接触,并时常工作在高温、
高压、深冷、强腐蚀等恶劣环境,要保持其安全运行远不是容
易的事情,因而也常常是控制系统中最薄弱的环节。
一、执行器分类与比较
根据所使用的能源种类,执行器可以分为气动、液动
和电动三种。
常规情况下三种执行器的主要特性比较如表:
一、执行器分类与比较
1、气动执行器:
是以压缩空气为动力能源的一种自动执行器。
它接受调节器的输出控制信号,直接调节被控介质(如液
体、气体或蒸汽等)的流量,使 被控变量控制在系统要
求的范围内,以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
气动执行器具有结构简单、工作可靠、价格便宜、维
护方便和防火防爆等优点,在工业控制系统中应用十分普
遍。
一、执行器分类与比较
2、电动执行器:
电动执行器是以电动执行机构进行操作的。它接受来
自调节器的输出电流4~20mA 信号,并转换为相应的输出
轴角位移或直线位移, 去控制调节机构以实现自动调
节。
电动执行器的优点则是能源采用方便,信号传输速度
快,传输距离远,但其结构复杂、推力小、价格贵和且只
适用于防爆要求不高的场所的缺点,大大地限制了其在工
业环境中的广泛应用。
3、液动执行器:
最大特点是推力大,但在实际工业中的应用较少。
二、执行器基本构成及工作原理
1、原理图:
二、执行器基本构成及工作原理
2、原理:
执行器一般由执行机构和调节机构两部分组成。
执行机构是执行器的推动装置,它可以按照调节器的输出信
号量,产生相应的推力或位移,对调节机构产生推动作用;
调节机构是执行器的调节装置,最常见的调节机构是调节
阀,它受执行机构的操纵,可以改变调节阀阀芯与阀座间的
流通面积,以达到最终调节被控介质的目的。
二、执行器基本构成及工作原理
2、原理:
执行器接受来自调节器的输出信号,该信号送入信号
转换单元,转换信号制式后与反馈的执行机构位置信号进行
比较,其差值作为执行结构的输入,以确定执行结构的作用
方向和大小;执行结构的输出结果再控制调节器的动作,以
实现对被控介质的调节作用;其中执行机构的输出通过位置
发生器可以产生其反馈控制所需的位置信号。
执行机构的动作构成了负反馈控制回路,这是提高执行
器调节精度,保证执行器工作稳定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