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 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第7 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
对外开放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没
有中国的明天
1
第
对外开放
7 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
本章结构
其内容是:
第一节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第二节
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改革
第三节
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
2
第
对外开放
7 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
教学内容
本章阐述改革和开放的理论和实践。
1.怎样认识改革是革命,怎样理解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和判
断改革和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
2.怎样理解改革是全面的改革,怎样正确处理改革、发展、
稳定之间的关系;
3.怎样理解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
4.如何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新发展和我国改革发展的新形
势,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实施互利双赢的开放
战略,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3
第
对外开放
7 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
教学目的
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重大决策,是新时期最鲜明
的特征。本章的教学目在于使学生对改革开放有一个比较准
确和清晰的初步认识和基本了解。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
懂得为什么要进行改革,即什么是改革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基
础;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理
解我国改革开放的性质、意义,改革、发展与稳定的辩证关
系,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的辩证关系;掌握改革是中国的第
二次革命,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而对外开放则
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明确在改革开放中,必须用“三个
有利于”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成败的根本判断标准。
4
第
对外开放
7 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
重点与难点
1、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
2、关于改革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
3、关于“三个有利于”标准。
4、关于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
5
第
对外开放
7 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
教学导入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
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社会主
义社会基本矛盾必须通过社会主义制度自身的不断完善加
以解决。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改革和开
放紧密相联,邓小平一方面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
开放政策都叫改革,另一方面,又把改革政策也称为开放
政策,他说实际上我们制定了两个开放政策,即对外开放
和对内开放。对外开放和改革一起成为新时期中国最鲜明
的特征。
怎样理解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
善和发展?如何理解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是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本章将对此做出
专门的介绍与分析。
6
第
对外开放
7 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
教学导入
“他们的目标几乎不可能按期实现,甚至不可能实现。”
——1978年《时代》
“当奥运会主火炬点燃时,世界见证了一个确凿无误的
事实。中国回来了——在荣誉的光环下”
——2008年《时代》
7
第
对外开放
7 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
第一节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一、 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8
第
对外开放
7 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
为什么说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
一个国家的发展只有从世界和时代的坐标中去认识,
才能更加准确;
一个社会的变革,只有从历史和现实的对比中把握,
才能更加清晰。
9
第
对外开放
7 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
第一节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
的关键抉择
1.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
自我完善和发展
超英赶美
10
第
对外开放
7 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
始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改革的发生绝不是偶然的
11
第
对外开放
7 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
邓小平关于改革的几句振聋发聩的话
 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
事业就会被葬送。
 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只能
是死路一条。
12
第
对外开放
7 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
13
第
对外开放
7 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
14
第
对外开放
7 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
15
第
对外开放
7 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
16
第
对外开放
7 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
17
第
对外开放
7 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
18
第
对外开放
7 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
1978年12月的一个夜晚,恰值中央工作会议
和十一届三中全会期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
18个农民,相聚茅草屋中,在当场写下的一纸字
据上按下17个红手印和3个印章,代表全队20
户人家(两家户主在外讨饭未归)。字据写道:
“我们分田到户,家家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
每户保证完成全年上交的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
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大家
社员们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
19
第
对外开放
7 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
结束政治上的混乱状态、经济停滞状态和思想上的
僵化状态,改革被实践证明不合理的体制,解放和发展
社会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成为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成为改革开放决策得以出台的强大推动力。
20
第
对外开放
7 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
(1)时代主题的转换
(2)新技术革命
(3)资本主义的调整
 人均GDP
 日本的1/20
 美国的1/30
科技水平
落后于发达国家40年左右
落后于韩国巴西等国20年左右
 年产5000万吨褐煤
 西德2000工人
 中国16万人
 每小时起落飞机
 法国戴高乐机场60架
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2架
21
第
对外开放
7 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
第一,改革是解放生产力,是一场新的革命。
它不是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
补,而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它的实质和目标,是要从根本上改变
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
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
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以实现中国
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22
第
对外开放
7 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
无论从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
的障碍这个意义上来说,还是从政策的重新选
择、体制的重新构建这个转变的深刻性和广泛
性,以及由此引起的社会生活和人们观念变化
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改革都是一场新的革
命,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是推动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23
第
对外开放
7 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
视
频
播
放
改革是一场革命
24
第
对外开放
7 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
第二,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改革是一场革命,
单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
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不是
也不允许否定和抛弃我们已
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
制度,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
自我完善和发展。
25
第
对外开放
7 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
邓小平指出:
“世界上对我国的经济改革有两种评
论。有些评论家认为改革会使中国放弃社会主
义,另一些评论家则认为中国不会放弃社会主
义。后一种看法比较有眼光。”
26
第
对外开放
7 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
人民生活
消费水平、结构
——城乡居民消费水平不断
提高,消费结构逐步改善
21世纪
初
消费结构不断优化
90年代
中后期
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80年代
中后期
改革开放带来巨大变化
扶贫成就
——贫困发生率从30.7%下降到2.8%
扶贫标准大幅度提高
单位:元 人民币
2300
(2010年不变价)
2008年,绝对扶贫标准和低收入标准合一
70年代
物资短缺,凭票购买
27
第
对外开放
7 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
2.“三个有利于”是判断改革和一切工作是
非得失的标准
28
第
对外开放
7 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1.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
第一,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仍
然存在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
着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
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它们不但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
面,而且贯穿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始
终,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
的根本动力。
29
第
对外开放
7 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
第二,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
性质和特点。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同旧社会的基
本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它们具有
“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是在基本适应
条件下的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
的矛盾,因而不是对抗性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30
第
对外开放
7 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
第三,提出了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
身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
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不是对抗性的,它
的解决可以依靠社会主义自身的力量,通过
对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
不相适应的方面进行调整得到解决。
31
第
对外开放
7 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
第四,在阐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
盾状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中国的
社会矛盾。
我国存在着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即敌我
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
32
第
对外开放
7 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
2.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
丰富和发展
33
第
对外开放
7 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
第一,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
相适应,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主要看它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的要求,
能否推动生产力发展。
34
第
对外开放
7 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
第二,提出在社会
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
产力的问题。
1992年初,邓小
平在南巡中指出: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
改革也是解放生产
力”。
35
第
对外开放
7 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
第三,把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
邓小平指出:
生产力发展水平低,远远不能满足人
民和国家的需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
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的途径是发展生产,
为此,必须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以经
济建设为中心上来。
36
第
对外开放
7 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
第四,指出了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
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
义社会基本矛盾必须通过社会主义制度自身
的不断完善加以解决的正确主张,并从历史
经验教训出发,找到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
基本形式,即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
由之路。
37
第
对外开放
7 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
第二节 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改革
一、改革是全面的改革
二、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38
第
对外开放
7 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
一、改革是全面的改革
程
1.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启了改革的历史进
改革在农村拉开序幕。农村改革的第一步是建立以家
庭联产承包为主,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新型集体所有制。
之后,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为从土地上转移出来农村剩余
劳动力提供了出路,为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工业和整个经
济的改革和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在农村改革取得成效
的基础上,开始了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
1992年,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
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加快了全面改革的进程。20世纪末,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已经初步确立。与此同时,
政治、科技、教育等领域改革也全面展开。
39
第
对外开放
7 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
视
频
播
放
联产
承包
40
第
对外开放
7 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
视
频
播
放
乡镇
企业
41
第
对外开放
7 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
2.在全面改革中,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
通过经济体制改革,解放生产力,把国民
经济搞上去,对当代中国来说是最根本最急迫
的任务。经济体制改革需要政治体制及其他体
制改革的配合,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进
程中,政治体制改革也在不断推进。与经济体
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相适应,科技、教育、文化、
卫生体制等各个领域的改革也都有步骤、有秩
序地全面展开。
42
第
对外开放
7 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
3.“三个有利于”是判断改革和一切工作是
非得失的标准
43
第
对外开放
7 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
第一,“三个有利于”标准体现了从实际出发
和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的真理标准和价值标准的统
一。
“三个有利于”标准是生产力标准的
坚持和发展,在“三个有利于”标准中处于基
础地位的是生产力标准,综合国力的增强是生
产力发展的宏观表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
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和体现。
44
第
对外开放
7 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
第二,邓小平提出“三个有利于”的标准,
强调的是对于改革开放的一些具体政策措施,必
须从抽象的姓“社”姓“资”的争论中摆脱出来,
放开手脚,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但是,在改革
开放的性质问题上,则不能不问姓“社”还是姓
“资”,而是必须理直气壮地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45
第
对外开放
7 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
为什么在改革开放的政
策措施上不能陷入姓
“社”还是姓“资”的
抽象争论
?
一方面因为,不能把一切产生于资本主义
并在资本主义社会得到广泛应用但本身不具有社
会制度属性的经济现象,都认为具有资本主义的
性质而加以否定;另一方面,在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也不能无条件地拒绝和否定一切资本主义的经
济成分和因素。
46
第
对外开放
7 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
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就是既不要把
那些合乎“三个有利于”、本来姓“社”的东西,
错误地判定为姓“资”而加以排斥;也不要把那
些合乎“三个有利于”、不具有特殊的社会制度
属性、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的东西,
错误地判定为姓“资”加以排斥;而对于那些确
实姓“资”,但合乎“三个有利于”、可以为社
会主义所利用的东西,也要允许其存在和支持其
发展。凡是合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就是社
会主义的,或者是为社会主义所需要和允许的。
47
第
对外开放
7 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
邓小平指出:
“世界上对我国的经济改革有两种评
论。有些评论家认为改革会使中国放弃社会主
义,另一些评论家则认为中国不会放弃社会主
义。后一种看法比较有眼光。” 。
48
第
对外开放
7 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
3.改革使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历史性变化
首先:它深刻改变了中国的面貌,极大改善了中国
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显著提升了中国社会的文
明程度,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其次,我国改革处于攻坚阶段,要从根本上消
除束缚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努力在经济体制、
政治体制、教育体制、科技体制、文化体制、卫生体制
等方面的改革迈出新的步伐,还必须解决不少难度很大
的深层次问题。
49
第
对外开放
7 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
二、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50
第
对外开放
7 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
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第一,必须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保
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
促进。
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
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
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
51
第
对外开放
7 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
第三节
毫不动摇地坚持对
外开放
一、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二、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
宽领域的开放
三、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52
第
对外开放
7 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
 ten-speed bicycle
53
第
对外开放
7 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
一、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1.邓小平关于对外开放的理论和政策是
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指出:中国不
是孤立的也不能孤立,中国与世界紧密联系的事实,
也是我们的立脚点。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即宣布,中国人民愿
意同世界各国人民实行友好合作,恢复和发展国际
间的通商事业,以利于发展生产和繁荣经济。
54
第
对外开放
7 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
1980年,在中央工作会议
上的讲话中,邓小平正式使用了
“对外开放”的表述 。
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
全会把实行对外开放定为基本国策。
55
第
对外开放
7 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
2.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这是对世界经济
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是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
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15~16世纪工场
手工业的发展、地理大发
现,以及资本原始积累的
进行,使商品经济得到不
断的发展。
56
第
对外开放
7 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
18世纪60年代开
始的产业革命,形成
了世界范围内工农业
的国际分工,促进了
商品交换关系的国际
化。
57
第
对外开放
7 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
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科技革命
(以电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促进了资本的国际化。
20世纪初40~50年代以原子能利用为
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特别是70年代以信息技术、
生物工程和新材料为特征的新科技革命,促进了生
产国际化。
58
第
对外开放
7 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
20世纪末以来的高科技革命,引发了全球性
国际合作,全球化与一体化趋势不断得到加强。
如: 美国宇航局研制的X-43A超音速
实验飞机,2004年11月16日下午成功完成了速度
约为10马赫(即每小时11260公里)的试验飞行。
这一速度创下了新的世界纪录。
59
第
对外开放
7 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
3.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这是对中国发
展历史的深刻总结。
我国的历史经验证
明,闭关自守就会落
后挨打。
60
第
对外开放
7 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
4.实行对外开放也是充分发挥社会主
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
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
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以积极的态度
学习和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
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
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61
第
对外开放
7 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
江泽民指出:
在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关
系上应当有全面的认识。我们既要看
到社会主义同它对立和斗争的一面,
也要充分看到社会主义同它还有学习、
借鉴、合作和利用的一面。
62
第
对外开放
7 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
5.实行对外开放要处理好对外开放与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实行
对外开放的基础。
只有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的能力,才能在国际上获得较高的信誉,
吸引更多的合作者,才能不断扩大对外
开放的深度和广度。
63
第
对外开放
7 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
对外开放是为了增强独立自
主、自力更生的能力。
在对外开放过程中积极利用外
国的投资、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取得
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可以加快本国
经济发展,增强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64
第
对外开放
7 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关系
“在必须处理好扩大对外开放和坚持自力
更生的关系,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
上。要引进先进技术,但必须把引进和开发、创
新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的优势;要利用国外资金,
但同时更要重视自己的积累。这样才能争取时间,
加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独立自主不是闭关
自守,自力更生不是盲目排外。讲独立自主、自
力更生,绝不是要闭关锁国、关起门来搞建设,
而是要把对外开放提高到一个新的更高水平。”
65
第
对外开放
7 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
二、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的开放
66
第
对外开放
7 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
所谓全方位就是不论对资本
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发达
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实行开放政策。
67
第
对外开放
7 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
68
第
对外开放
7 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
所谓多层次,就是根据各地
区的实际和特点,通过经济特区、沿
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
经济开放区、开放沿边和沿江地区以
及内陆省区等不同开放程度的各种形
式,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对外开放。
69
第
对外开放
7 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
1984年我国开放了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
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
州、湛江、北海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和海南岛,由北
至南连成一线,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
大连、秦皇
岛天津、烟
台
青岛、连云
70
第
对外开放
7 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
南通、上海、宁波、温州
福州、广州、湛江、北海
71
第
对外开放
7 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
所谓宽领域,
就是立足于我国国情,
对国际商品市场、国际
资本市场、国际技术市
场、国际劳务市场的开
放,把对外开放拓宽到
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
以及金融、保险、房地
产、科技、教育、文化、
服务业等。
72
第
对外开放
7 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
2001年11月我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
73
第
对外开放
7 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
74
第
对外开放
7 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
75
第
对外开放
7 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
对外直接投资、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发展迅速
76
第
对外开放
7 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
由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
对外贸易规模
利用外资规模
——总量跃居世界第2位
——连续多年位居发展中国家首位
自2002年,我国利用
外资一直居世界前三
77
第
对外开放
7 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
中国外贸依存度的变化
年份
外贸依存度(%)
1980
12.61
1985
22.99
1990
29.90
1992
34.22
1994
43.67
1996
36.10
1998
34.89
2000
44.51
2002
49.03
2003
60.05
2005
63.89
2006
67%
78
第
对外开放
7 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
应该看到,我国出口增长仍属于数量
扩张型的较为粗放的增长方式,对外贸易的依
存度较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比较
低,自主品牌产品出口比较少;引进的技术主
要是生产线和机器设备等硬技术和成熟技术,
核心技术比较少;利用外资的产业和区域不尽
合理,对外投资比较薄弱。因此,需要进一步
提高“引进来”的水平和“走出去”的能力。
79
第
对外开放
7 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
三、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视
频
播
放
开门通路——对外开放实录
80
第
对外开放
7 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
81
第
对外开放
7 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
1.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对外贸易效益
(1)在积极发展对外贸易过程中要实施以
质取胜的战略,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着力
提高对外贸易的质量;
(2)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
品牌的产品出口,控制高能耗、高污染产品
出口,鼓励进口先进技术设备和国内短缺资
源;
82
第
对外开放
7 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
(3)着重提高加工贸易的产业层次和加工
深度,增强国内配套能力;
83
第
对外开放
7 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
(4)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并不断提高服务贸易的层次和水平;
84
第
对外开放
7 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
(5)完善公平贸易政策,
健全外贸运行监控体系,
增强处置贸易争端能力,
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和国家
利益;
公平贸易基金会徽
(6)积极参与多边贸易
谈判,推动区域和双边经
济合作区域和双边经济合
作,促进全球贸易和投资
自由化、便利化。
85
第
对外开放
7 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
2.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加强对外资的产
业和区域投向引导,促进国内产业优化升级
86
第
对外开放
7 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
华为走出去战略
87
第
对外开放
7 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
中兴走出去战略
88
第
对外开放
7 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
3.切实维护国家安全
博鳌亚洲论坛之重头戏——“中国和平崛起与
经济全球化”圆桌会议
89
第
对外开放
7 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
(1)加强对全球经济走势和波动的预
测,增强防范和化解风险的能力;
(2) 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对国内产业提升、技术进步要有充分的
认识,制定和实施国家技术和产业发展
战略,着力提高自我发展能力。
(3) 正确处理好利用国内资源和国
际资源、发展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之间
的关系。
90
第
对外开放
7 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
习近平从五个方面对改革开放作了进一步的阐述
 第一、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
路推进。
 第二、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
在不断实践探索中推进。
 第三、改革开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全面改革,在各项改革
协同配合中推进。
 第四、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必须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
 第五、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坚持尊重人民首创精
神,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推进。
91
第
对外开放
7 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
本章小结
● 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
济基础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改革是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社会主义
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发展
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告诉我们,社会主义必须
坚持改革,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92
第
对外开放
7 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
● 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经济
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其他各个领域的改
革。判断改革和各方面成败得失的标准是“三
个有利于”。在改革过程中要始终处理好改革、
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
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93
第
对外开放
7 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
● 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
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
的基本国策。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
次、宽领域的开放。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
的新发展和我国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以更加积
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
场、两种资源,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
权,实施互利双赢的开放战略,不断提高对外
开放水平。
94
第
对外开放
7 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
阅读书目
1.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2.邓小平:《对中国改革的两种评价》,
3.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
点》
4.江泽民:《二十年来我们党的主要历史经验》
5.江泽民:《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
6《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
规划的建议》
95
第
对外开放
7 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
思考习题
1. 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2.怎样全面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
3.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4.为什么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5.如何理解对外开放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96
第
对外开放
7 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