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下载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课件下载

合成氨原料气的净化
(Purification of Synthetic Gas)
合成氨原料气的净化
 氨合成反应需要高纯度的H2和N2。无论以固体(煤或焦炭)
还是用烃类(天然气、石脑油等)为原料获得的原料气中,
都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物等不利于合成反应的
成分,需要在进入合成塔之前除去。
1
3
原料气的脱硫
2
一氧化碳变换
3
二氧化碳的脱除
4
原料气精制
2
第一节
原料气脱硫
3
一、硫的来源及脱硫目的
存在形式
按分子结构
硫铁矿硫
无机硫
硫
有机硫
硫化氢
无机硫90%
硫酸盐硫 CS2、 COS
脂肪硫
硫醇、
芳香硫
硫醚、噻吩
有机硫10%
硫化物含量因原料及加工方法不同而不同
4
硫化物的危害
影响催化剂活性导致其中毒
转化催化剂
变换催化剂
氨合成催化剂
甲醇合成催化剂
腐蚀设备和管道
需要脱除
目的:延长催化剂使用寿命,减少设备腐蚀。
还可副产硫磺
5
二、H2S的脱除方法
•硫化氢溶解在脱硫溶剂中再反应-化学法
• 硫化氢溶解在特定溶剂中-物理法
• 既有物理溶解又有化学反应-物理、化学法
•与固体物质进行反应-化学法
• 被吸附在固体吸附剂上再脱附-物理法
原料、流程及对原料气要求不同
选用不同脱硫方法
6
湿
法
脱
硫
干法脱硫
干法脱硫
适用于含S量较少、净化度高的情况
氧化锌法、钴钼加氢法、氢氧化铁法、活性碳法等
湿法脱硫
适用于含S量较大、净化度要求低的场合
化学吸收法、物理吸收法和化学物理综合吸收法等
7
脱硫方法的选择原则
湿法
干法
优点:吸收速率快、
优点:脱硫效率高、操
硫容高、溶液易再生、
作简单、设备少、流程
硫磺可回收
短、维修方便
缺点:净化度低
缺点:硫容低、再生困
难,阻力大
8
1、干法脱硫
氧化铁
活性炭
常用方法
分子筛
9
钴钼加氢-氧化锌
(1)钴(Co)钼(Mo)加氢-氧化锌脱硫

①钴(Co)钼(Mo)加氢

原理:在300-400 ℃温度下,采用钴钼加氢脱硫催化剂,
使有机硫与氢反应生产容易脱除的硫化氢和烃。再用氧
化锌吸收硫化氢,即可达到较好的脱硫效果。

反应:RSH+H2=RH+H2S
RSR’+2H2=RH+R’H+ H2S
COS+H2=CO+H2S
CS2+4H2=CH4+2H2S
钴钼加氢法还可将烯烃加氢转变成饱和烷烃,从而减少蒸汽转化工序析
碳的可能。
10
催化剂:以氧化铝(Al2O3)为载体,由氧化钴(CoO)和
氧化钼(MoO3)组成。Mo含量为5~13%,Co含量为1~
6%。经硫化后的活性组分主要为MoS2,Co9S8防止
MoS2微晶聚集长大。
工艺条件:操作条件,温度一般在300~400℃,压力
0.7~7.0MPa,入口气空间速度为500~2000h-1,液态
烃空速0.5-6h-1,加氢量一般按照保持反应后气体中有
5~10%氢为准。
11
②氧化锌脱硫
脱除
有机硫
基本原理:
H2S+ZnO=ZnS+H2O
C2H5SH+ZnO=ZnS+C2H4+H2O
H2+ C2H5SH+ZnO= ZnS+C2H6+H2O
脱硫剂的组成
ZnO(80-90%)
Al2O3
常用的型号有T 302、T 304、T 305等。
12
影响硫容的因素:
硫容:单位体积
脱硫剂所能吸收
的硫,kg/m3
0
10000
20000
温度
汽气比
影响因素
13
空速
氧 化 锌 脱14硫 示 意 图
原料气
氧化锌脱硫工艺流程图
工艺指标
温度:200-400 ℃
常温使用,脱硫剂加入氧化铜助剂
脱硫效果:0.5-0.05ppm
15
(2)活性炭法
活性炭:由许多毛细孔集聚而成。
大孔,半径>20000nm
毛细孔
过渡孔,半径150 ~ 20 000nm
常用于活
性炭脱硫
微孔,半径<150nm,比表面积500-1000m2/g
活性炭
16
活性炭主要用于脱除有机硫及少量的硫化氢。因反应机理不同可
分为吸附、氧化和催化三种方法。
吸附法:活性炭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吸附能力较强,具有较强
的选择性,主要表现在难吸附挥发性大的物质,对噻吩最有效。
氧化法:硫化氢和氧硫化碳被气体中存在的氧气氧化。
H2S(g)+O2=S(s)+H2O
2COS+O2==CO2+2S
催化法:在活性炭上浸渍铁、铜等盐类,使有机硫催化为硫化氢,
然后再被吸附脱除。
活性炭使用条件
活性炭吸附属于物理吸附,温度高,吸附能力下降。一般常温、常压下使用。
原料气中碳氢化合物及二氧化碳含量高不适宜用活性炭吸附
17
活性炭的再生
再生:300-400℃的过热蒸汽或惰性气体
蒸汽再生脱硫流程图
18
2、湿法脱硫
湿法脱硫的脱硫剂为溶液,用脱硫溶液吸收原料气
中的H2S,溶液在加热减压条件下得到再生,放出的H2S
可以生产硫磺(克劳斯法),溶液再生后被循环利用。
硫化氢溶解在溶剂中再反应-化学法
硫化氢溶解在特定溶剂中-物理法
氨水液相催化法
低温甲醇法
脱硫剂对硫化物的吸收既有物理溶解又有化
学反应——物理化学法
中和法
化学吸收法
湿式氧化法
19
环丁砜烷基醇胺法
(1)湿式氧化法脱硫
脱硫液中的吸收剂
将原料气中硫化氢吸收
湿式氧化法脱硫
吸收到溶液中的硫化氢的
氧化及吸收剂的再生
1、液体脱硫剂,易于输送。
优 2、脱硫和再生在两个不同的设备
缺
3、副产硫磺
点 4、循环流程,连续操作
点
5、对进口硫要求不太严格
20
1、净化度低
2、设备腐蚀
3、运转设备多,
电耗高
吸收的基本原理与吸收剂的选择
硫化氢是酸性气体,其水溶液呈酸性,可被碱性溶液吸收:
相平衡

解离
碱性吸收剂只能将原料气中的硫化氢吸收到溶液中,不能
使硫化氢氧化为单质硫。需借助其他物质来实现。

在溶液中添加催化剂作为载氧体,氧化态的催化剂将硫化
氢氧化成为单质硫,其自身呈还原态。还原态催化剂在再生时
被空气中的氧氧化后恢复氧化能力,循环使用。
21
氧化与再生的基本原理
氧化与再生过程
载氧体(氧化态)+HS-=S+载氧体(还原态)
载氧体(还原态)+O2=H2O+载氧体(氧化态)
总反应:HS-+O2= S+H2O
因此,选择适宜的载氧催化剂是湿式氧化法的键。载氧
催化剂必须既能氧化硫化氢又能被空气中的氧所氧化。
从氧化还原反应的必要条件来衡量,此催化剂的标准
电极电位的数值范围必须大于硫化氢的电极电位、小于氧
的电极电位。
即:0.14lv<E0<1.23v。(0.2-0.75v)
22
(2)典型方法--改良ADA法
改良的蒽醌二磺酸钠(Anthraguione Disulphonis Acid,
ADA)法为化学吸收法,在湿法脱硫中应用最为普遍。该法
是在ADA法溶液中加入适量的偏钒酸钠作载氧剂,使氧化析
硫速率大大加快,故称改良ADA法。
蒽醌二磺酸钠(ADA)
结构式:
23
ADA法脱硫基本原理
改良ADA法脱硫包括吸收脱硫和氧化再生两个过程:
吸收脱硫塔中:
H 2 S  Na2CO3  NaHS  NaHCO3
2 NaHS 4 NaVO3  H2O  Na2V4O9  4 NaOH  2S 
Na2V4O9  2 ADA  2 NaOH  H2O =4 NaVO3  2 ADA(H)
氧化再生塔中:
吸收脱硫的总反应式:
2 ADA(H)  O2  2 ADA  2H 2O
H 2 S  ADA  S   ADA( H )
24
ADA法脱硫工艺条件
① 溶液PH值 PH值升高,Na2CO3浓度升高,对吸收硫
化氢有利;但Na2CO3浓度增加,对转化成单质硫不利。当PH
达到8.8时,H2S吸收基本完成;当PH值再高时,降低碳酸钠
的溶解度,影响硫的回收。通常选择8.5~9.5。
40
2.0
30
1.5
20
1.0
10
0.5
0
0
6
8.3
8.5
PH值
8.7
25
7
8
9 10 11 12
PH值
② 钒酸盐含量 应使ADA与偏钒酸盐的当量比为2左右。
③ ADA用量 ADA作用是将V4+氧化为V5+,为了加快V4+
的氧化速率,一般使用5~10g/L。
④ 酒石酸钠钾用量 与钒浓度成正比,为偏钒酸钠浓度的
0.5倍。
⑤ 温度 通常控制吸收温度为30~40℃。
⑥ 压力 加压或常压,取决于流程其它工序的压力要求。
⑦再生空气用量和再生时间 满足ADA需要且使硫呈泡沫
状悬浮以便回收,再生时间一般为25~30min。
26
改良ADA法脱硫工艺流程
27
(3)其他湿式氧化法脱硫
栲胶法:利用碱性栲胶-矾酸盐水溶液脱除硫化氢。
栲胶法脱硫无需添加酒石酸钾钠等配位剂。
MSQ法:以硫酸锰-水杨酸-对苯二酚和偏钒酸钠为混合催化
剂,纯碱和氨水做吸收剂的脱硫方法。
螯合铁法:螯合铁法采用Fe3+/Fe2+为催化剂完成HS-析硫
过程。
PDS法:PDS是一种高效脱硫剂,主要成分为双核酞菁钴磺
酸盐。
28
29
合成氨原料气的净化
1
3
原料气的脱硫
2
一氧化碳变换
3
二氧化碳的脱除
4
原料气精制
30
一氧化碳变换
31
氨合成
H2+N2
NH3
合成反应需要H2和N2
脱硫后原料气的成分
方法
气体成分%
CO
H2
CO2
N2
CH4
固体燃料气化
28-30
35-39
7-8.2
17-18
0.8-1.3
甲烷转化工艺
12-13
53-58
6-8
21-24
0.2-0.4
32
为什么进行变换? 若不脱除CO,在合成氨系统,当温
度达300℃时,铁催化剂存在下,能和H2反应生成甲烷和
水,造成惰性气体增加,对合成反应不利,其水会使合
成催化剂中毒。
变换之后: 将原料气中的CO变成CO2和H2。H2是合成氨
需要的原料成份,CO2在后面的脱碳和甲烷化两个工序中
除去,作为生产尿素或食品级CO2的原料。
33
一、CO水蒸气变换反应原理(CO变换反应)
CO  H2O 催化剂
 CO2  H2  41.2kJ / mol
(1)气体的净化(脱除CO)。
(2)有效气体氢气和二氧化碳的制备。
反应
特点
1、可逆
2、放热
3、等体积
4、催化剂参与
34
任务
变换率
衡量一氧化碳变换程度的参数称为一氧化碳变换率,用x
表示。即:已变换的一氧化碳量与变换前的一氧化碳量之比。
平衡变换率:反应达平衡时的变换率,用x*表示。
注:工业生产中实际变换率一般小于平衡变换率。
影响平衡变换率的因素
 温度:温度降低,平衡变换率提高。
 压力:反应为等体积反应,压力对平衡变换率无影响。
 水蒸气与一氧化碳体积比:在温度一定的情况下,一氧化碳
平衡变换率随提高而增加,其趋势是先快后慢。
 二氧化碳量:降低CO2量,有利于提高一氧化碳的变换率。
35
反应速率
(1)机理与动力学方程
该反应属于气固相催化反应,共分为七大宏观步骤。
其中内扩散及本征动力学步骤为主要控制步骤。
(2)影响本征反应速率的因素
温度:可逆放热反应,存在最佳温度,在原始组成和催
化剂一定时,变换率增大、最佳温度下降。实际操作中应尽
量使操作温度接近于最佳温度。
压力:当气体组成和温度一定时,反应速率随压力的增
大而增大。
水蒸气与一氧化碳体积比:当H2O/CO比值低于4时,提高
其比值,反应速率增长较快;大于4后,反应速率增长不明显。
36
反
应
速
率
影
响
反
应
速
率
的
因
素
(1)机理与动力学方程
该反应属于气固相催化反应,共分为七大宏观步骤。其
中内扩散及本征动力学步骤为主要控制步骤。
(2)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温度:在原始组成和催化剂一定时,变换率增大、最佳温
度下降。实际操作中应尽量使操作温度接近于最佳温度。
压力:当气体组成和温度一定时,反应速率随压力的增大
而增大。
水蒸气与一氧化碳体积比:当H2O/CO比值低于4时,提高
其比值,反应速率增长较快;大于4后,反应速率增长不明显。
内扩散的影响:在相同压力下,温度升高,内表面利用率
降低;相同温度和压力下,小颗粒催化剂内表面利用率高;同
一尺寸催化剂在相同的温度下,内表面利用率随压力的增加而
迅速下降。
37
二、变换催化剂
变换催化剂分类
按反应温
度分类
中
温
变
换
低
温
变
换
按组成
分类
耐
硫
低
变
铁铬系 铜锌系
钴钼系
(3%) (0.3%) (1.5%)
38
1、铁-铬系中温变换催化剂
铁铬系催化剂
铁的氧化物
(80-90%)
三氧化二铬
(7-11%)
氧化钾
(0.2-0.4%)
主活性组分,还 稳定剂,分散在
原成Fe3O4后具 Fe3O4晶粒之间,提
有活性
高Fe3O4的比表面积
39
助催化剂,
提高催化剂
的活性
MgO
Al2O3
提高耐
热和耐
硫性能
还原与钝化
催化剂原始状态为氧化态Fe2O3,
催化剂还原
必须首先还原为活性态Fe3O4
钝化
还原
反应:
反应设备中具有活性的催
Fe2O3+H2=2Fe3O4+H2O(g)
化剂需要卸出时,通入含微
Fe2O3+CO=2Fe3O4+CO2
量氧的惰性气体或其他气体(
注意:
如水蒸气),使其生成氧化膜
耗1%H2温升1.5℃,
,卸出时能安全和空气接触
耗1% CO温升7℃。
而不致剧烈燃烧。
40
催化剂中毒
常见的毒物是硫的化合物
Fe3O4十3H2S十H2=3FeS十4H2O
硫化物含量越多,催化剂
活性降低越大。
41
铁-铬系催化剂的主要特性
选
择
性
高
强
度
比
较
大
抗
毒
能
力
较
强
42
使
用
寿
命
长
活
性
温
度
高
2、铜锌系低变催化剂
主要组分:氧化铜
活性组分:铜(铜结晶-铜微晶)----使用前需还原。
催化作用:铜对一氧化碳有吸附作用,对一氧化碳活化
能力比四氧化三铁强。
稳定剂:氧化锌、氧化铝或氧化铬
催化剂还原后,氧化锌晶粒均匀的分布在铜晶
格上。稳定剂的作用:隔离、提高热稳定性。
催化剂组成:CuO:15.3~31.2%,ZnO :32~62.2%,
Al2O3 :30~40.5%,少量Cr2O3。
结构:φ5×5的圆柱体;焙烧后堆积密度约为1.4~
1.6kg/L,比表面积为60~85m2/g。
43
低变催化剂的还原与中毒
低变催化剂的还原:
 还原剂:一氧化碳、氢气
 还原反应: CuO+H2=Cu+H2O
CuO+CO=Cu+CO2
 载体:氮气、过热蒸汽、天然气
低变催化剂的毒物:硫化物、氯化物、冷凝水
 硫化物:使催化剂永久性中毒。低变气硫化氢含量应 ﹤10-6。
 氯化物:使催化剂永久性中毒。需改善工厂用水的水质。
 水蒸气:损害催化剂的结构和强度,与铜微晶形成铜氨配合物。
低变操作温度应高于该条件下的露点温度。
44
钴钼系耐硫变换催化剂
 组分:氧化钴、氧化钼
 活性组分:硫化钴、硫化钼
 载体:三氧化二铝
 助剂:碱金属(降低催化剂活
性温度)
 优点:突出的耐硫与抗毒性,
低温活性好,活性温区宽。
湖北省化学研究所研制的
EB一4型低变催化剂
45
耐硫变换催化剂的主要特性
低
温
活
性
好
比
较
宽
的
活
性
温
度
耐
硫
抗
毒
能
力
强
46
使
用
寿
命
长
三、工艺条件对变换反应的影响
温度
压力
影响因素
气体组成
47
空速
温
度
压
力
汽
气
比
变换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减小,
平衡变换率降低。生产上确定变换反应温度的原则:
①催化床温度应在催化剂的活性温度范围内操作。
②催化床温度应尽可能接近最佳温度。
压力对变换反应的化学平衡几乎没有影响,但反应速度随
压力增大而增大。提高压力对变换反应有利。
常压和加压变换 :小型厂 :0.8-1.0MPa,中型厂 :1.21.8MPa ,大型厂 P=4.0MPa 。
增加水蒸气用量,既有利于
提高CO变换率,又有利于提高
变换反应的速率,生产上均采
用过量水蒸气。
H2O/CO
汽气比与一氧化碳
平衡变换率关系
48
四、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中应考虑的问题:
1、根据原料气co含量,满足变换率的要求
分段和段间降温方式
2、防止催化剂超温
3、反应余热的充分利用,
达到催化剂反应温度降低能
耗
4、蒸气的回收和利用
降低外供蒸汽消耗
5、延长催化剂寿命
介质的净化
49
1、大型氨厂一氧化碳中低变串联流程
220℃,
370℃,
CO 3-4%
中
变
炉
废
热
锅
炉
235℃,
440℃,
CO 3-4%
转
化
气
CO 13-15%,
800℃,
3.04MPa
低
变
炉
CO 0. 3-0.5%
废
热
锅
炉
软水
饱和器
甲
烷
化
预
热
器
贫液再沸器
变换气
50
2、多段中温变换流程
流程特点:需外供蒸汽800-1000Kg/t氨,出口一氧化碳3-5%
51
3、全低变换流程
Co-Mo系宽温变换工艺流程
52
五、变换反应器的类型
1、多段原料气间接换热式
变换气
Ⅰ
原料气
Ⅱ
Ⅲ
53
2、多段原料气冷激式
变换气
Ⅰ
原料气
Ⅱ
Ⅲ
54
3、多段水冷激式
55
填料模型
56
垂直筛板塔内件
57
变换炉:气固相催化反应器
变
换
炉
的
构
造
58
合成氨原料气的净化
1
3
原料气的脱硫
2
一氧化碳变换
3
二氧化碳的脱除
4
原料气精制
59
原料气中二氧化碳的脱除
变换后,原料气中CO2含量18%~35%。
二氧化碳对合成的危害:
造成合成氨催化剂中毒
给精制过程带来困难:铜氨洗—碳酸氨结晶
液氮洗—固化为干冰
甲烷化—惰性甲烷
二氧化碳用途:
生产尿素、碳酸氢铵、纯碱等产品的原料
60
加压水洗法(水)
溶
液
吸
收
法
脱
碳
吸收与生产
产品
循
环
吸
收
法
联
合
吸
收
法
物
理
吸
收
法
低温甲醇洗涤法(甲醇)
Fluor法(碳酸丙烯酯)
Selexol法(聚乙二醇二甲醚NHD)
Purisol法(N-甲基吡咯烷酮)
化
学
吸
收
法
变压吸附法
本菲尔特法
MDEA
浓氨水
物
理
化
学
吸
收
法
环丁砜法
聚已二醇二甲醚法
61
碳酸钾 + 二乙
醇胺
N-甲基二乙醇胺+
哌嗪
一、化学吸收法
1、本菲尔特(Benfield)法脱碳
本菲尔溶液是由K2CO3、KHCO3、DEA和偏钒酸钠组成
(1)基本原理:
CO2 (vap)
CO2 (aq) K2CO3 (aq) H2O (aq) 2KHCO3(aq) Q
吸收速度慢
提温
活化剂
加速吸收
活化剂:二乙醇胺
腐蚀
加入防
腐剂
减少腐蚀
防腐剂: 偏钒酸盐
62
碳酸钾溶液对气体中其他组分的吸收
①吸收硫化氢:
②吸收硫氧化碳和二硫化碳:
硫化物在热的碳酸钾水溶液中水解生成硫化氢;
水解生成的硫化氢与碳酸钾反应。
③吸收硫醇和氰化氢
63
溶液的再生:
碳酸钾溶液再生反应:
再生后的溶液中仍残留少量的碳酸氢钾,工业上常用溶
液的再生度来表示溶液的再生程度。再生度(fc)定义:每摩
尔K2CO3所已经吸收的CO2摩尔数,即溶液中K2CO3转化为
KHCO3的转化度。
即:
fc 
溶液中总CO2物质的量
溶液中总氧化钾物质的量
64
(2)工艺流程
一段吸收、一段再生流程。
65
冷凝器
CO2气
脱碳气
冷凝器
吸
收
塔
再
生
塔
水
力
透
平
低
变
气
再
沸
器
二段吸收、二段再生流程
66
流程特点:节省热量、速度快、净化度高
二段吸收、二段再生典型流程----本菲尔特法脱碳工艺流程
67
(3)工艺条件
溶液的组成:
(A)碳酸钾浓度: 通常维持在27%~30%,最高达40%(质量分数)。
(B)活化剂含量: 活化剂 DEA的含量约为2.5%~5%(质量分数)。
(C)缓蚀剂含量:正常操作时,总钒含量保持在0.5%左右即可。
吸收压力:提高吸收压力增加吸收的推动力,减少吸收设备尺寸、提高气体净化
度,增加溶液吸收能力,减少溶液循环量。
吸收温度:提高温度会加快反应速率,但温度高,气相中CO2分压大,吸收推动力
减小,净化度降低。
溶液的转化度:再生后的贫液转化度越小越好,吸收速率快,净化度高。但对于
再生液来说,转化度越小,能量消耗越多。
再生温度及压力:溶液的组成一定时,再生温度取决于压力。通常再生压力略高
于大气压,一般控制在0.12~0.14MPa。
68
2、MDEA法脱碳
MDEA法为德国BASF开发的一种脱碳方法,吸收剂为N-甲基二乙胺,
活化剂为哌嗪、醇胺。
原理:R2CH3N + CO2 + H2O == R2CH3NH+ + HCO3特点:能耗低腐蚀性小、溶剂蒸汽压低、再生时损失少。
MDEA法脱碳工艺条件
①溶液的组成:N-甲基二乙醇胺浓度为50%左右,浓度低吸收速度慢,
浓度高则速度增加不明显,粘度增大;活化剂浓度为3%左右。
②吸收温度:吸收温度与CO2净化度要求有关,温度低,净化度高;一
般吸收温度为50~55℃。
69
MDEA法工艺流程
70
二、物理吸收法
物理吸收法:利用CO2溶解到溶剂中的性质。
分类:常温吸收(水、碳酸丙烯酯、聚乙二醇二乙醚)
低温吸收(甲醇)
特点:选择性较差、但能耗较化学法低。
碳酸丙烯酯法:
碳酸丙烯酯性质稳定、无毒,纯溶剂对碳钢没有
腐蚀性,可用碳钢材质设备,投资少,造价低。
碳酸丙烯酯可选择性吸收CO2、H2S和有机硫,而
氢、氮、一氧化碳等气体在其中的溶解度甚微。
烃类在碳酸丙烯酯中的溶解度也很大,因此,
当
原料气中含有很多烃类时,应回收被吸收的烃。
71
碳酸丙烯酯脱碳工艺过程:
吸收
闪蒸
气提
常压解析
真空解吸
空气气提
72
回收
碳酸丙烯酯脱碳常压解吸—空气气提再生工艺流程
73
三、脱碳方法的选择
合成氨生产中,脱碳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氨加工的品种、气化所用原
料和方法、后续工段气体精制方法以及各种脱碳方法的经济性等。
(1)氨加工的品种是选择脱碳方法最重要的限制条件:
当加工碳铵、纯碱时,必须采用联合吸收法;
当加工尿素时,视气化原料和方法不同,选择不同吸收方法。
(2)气化原料和方法也是选择脱碳方法的重要因素。
当用天然气蒸汽转化法制气生产尿素时,本菲尔特法较佳;
当用重油和煤部分氧化法制气生产尿素时,采用低温甲醇同事清
除硫化氢和二氧化碳较为经济;
当以煤为原料间歇式制气生产尿素时,采用常温物理吸收法。
以碳化气的最终净化方法选择:
甲烷化-本菲尔法(CO2净化度低);
深冷液氮洗---低温甲醇洗;
铜洗--碳酸丙烯酯、聚乙二醇二甲醚或变压吸附。
74
75
合成氨原料气的净化
1
3
原料气的脱硫
2
一氧化碳变换
3
二氧化碳的脱除
4
原料气精制
76
合成氨原料气的精制
变换、脱碳后的原料气组成
H2
组成
含量% 72~75
N2
17~20
CO
0.3~3.5
CO2
0.2~0.5
CH4、Ar
0.5~1.0
为防止CO和CO2造成氨合成催化剂的中毒,原料气送往
合成工段前须进一步净化,此过程称“原料气的精制”。
精制后原料气中CO和CO2含量,大型厂小于10×10-6,
中小型厂含量小于30×10-6。
本工序的任务:
气体的最终净化
77
气体最终净化的目的
脱除微量CO和CO2
原
料
气
精
制
方
法
甲烷化法
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使 CO和CO2
加氢生成甲烷。
CO+H2=CH4
CO2+H2=CH4
液氮洗涤法
低温下用液体氮把少量CO及残余的
甲烷洗涤脱除。主要用于重油部分
氧化、煤富氧气化的制氨流程中。
铜氨液洗涤法
高压和低温条件下用醋酸铜的氨溶
液吸收CO、CO2、H2S和O2,然后溶
液在减压和加热条件下再生。
78
一、铜氨液洗涤法
铜氨液组成:铜离子、酸根和氨组成的水溶液。
为避免设备遭受腐蚀,工业上不用强酸,而用蚁
酸、醋酸或碳酸等弱酸的铜氨溶液。
铜液制备:
金属铜(电解铜)在有氨存在的酸性溶液中在一定
温度下通入空气,金属铜氧化为高价铜:
2Cu+4HAc+8NH3+O2= 2Cu(NH3)4Ac2 +2H2O
高价铜把金属铜氧化为低价铜:
Cu(NH3)4Ac2 +Cu= 2Cu(NH3)2Ac
铜液主要由Cu(NH3)2Ac、Cu(NH3)4Ac2、NH3、HAc等组成。
79
1、铜氨液吸收一氧化碳的基本原理:
(1) 吸收CO的反应:
反应特点:可逆、放热
吸收二氧化碳、氧和硫化氢
80
(2)铜氨溶液的再生
铜液再生的作用:使吸收的CO和CO2解析出来;
把被氧化的高价铜还原成低价铜。
此外,铜液在使用过程中消耗的氨和铜也在再生过程
中加以补充。
铜液经减压加热可使吸收的CO、CO2、H2S等按吸收的逆
反应释放出来。
高价铜的还原:
Cu[(NH3)3CO]Ac+2Cu(NH3)4Ac2+H2O==3Cu(NH3)4Ac2+NH4Ac+CO2+3NH3
81
铜液吸收与再生工艺流程
82
二、甲烷化法
甲烷化法是在一定温度下,利用催化剂使少量一氧
化碳、二氧化碳加氢生成甲烷而使气体精制的方法。
适用范围:CO+CO2<0.5%
净化程度:CO+CO2<10ppm
1、 基本原理: CO+3H2≒CH4+H2O
CO2+4H2≒CH4+2H2O
甲烷化反应的平衡常数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工业一
般控制280~420℃,该温度范围内,平衡常数都很大。此
外原料气中水蒸气含量低级加压操作对甲烷化反应有利。
甲烷化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和压力增加而加快。
83
2、甲烷化催化剂
甲烷化是甲烷转化的逆反应。
甲烷化催化剂和甲烷转化催化剂都是以镍作为活性
组分。但两种催化剂也有区别。
甲烷化催化剂的镍含量比甲烷转化高,有时还加入稀土
元素作为促进剂。为提高催化剂的耐热性,通常以耐火材料
为载体。
84
3、工艺流程
85
工艺简单、操作方便,碳氧化物含量不宜过高
三、液氮洗涤法(深冷分离法)
原理:基于各种气体沸点不同。即各种气体在低温下能
被液化,且在液体氮中有一定的溶解度的特性进行分离。
各种介质1atm下沸点:
介质
CO2 甲烷
氩气
CO
N2
H2
沸点℃
-56 -129
-156
-166
-175
-244
优点:可以将原料气中惰性气体净化到100ppm以下,
且和甲醇洗涤法匹配最合算。
86
液氮洗涤一氧化碳与甲烷化法优缺点
液氮洗涤一氧化碳制得气体的纯度高,没有大量的甲烷、
氮气等惰性气体存在,提高了进入氨合成塔的氮、氢气体分
压,有利于氨合成率的提高。在需要空分氧气的重油部分氧
化、粉煤气化的工艺流程中,氮气又正好作为副产品利用,
这更显得经济合理。而在天然气蒸汽转化的流程中,如果采
用氮洗流程,则需专门设置一套空分装置供给氮气这样做就
不经济了,因此在这类流程中几乎大部分采用甲烷化流程。
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