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Document

第四章
药物定量分析与分析方法验证
第一节 定量分析样品前处理方法

概述
含金属与卤素药物须处理后进行测定。处理方法视
结合牢固程度而异。卤素与芳环相连牢固;与脂肪
族碳相连,结合不牢固。含金属药物:金属不直接
与碳相连为含金属的有机药物,不牢固,一般直接
测定;金属与碳相连为有机金属药物,须适当处理。
不经有机破坏的分析方法
经有机破坏的分析方法
含卤素有机药物的分析
含卤素有机药物系指药物分子结构中所
含卤素直接与芳环或脂肪链相连者,而不包括
某些有机药物的卤酸盐或氢卤酸盐
结构特点:C—X
卤原子的活泼性
1. 卤原子与碳原子直接相连,卤原子的活泼性
和它直接相连的烃基的结构有很大关系
乙烯型卤和芳卤
CH2 CH X
不活泼
X
烯丙型卤和苄卤
活泼
CH2 CH CH2 X
(3)卤代烷型
CH2X
介于两者之间
CH2 CH (CH2)n X
n¡Ý2
分子中所含卤原子的个数
分子中所含卤原子的个数越多,活泼性
越强,特别是同一碳上含多个卤原子或一个苯
环上含多个卤原子时,活泼性增强更加明显
含卤素有机药物的分析
适当的处理
C  X 
 X
直接回流后测定法
碱性或酸性还原后测定法
氧瓶燃烧分解后测定法


共性:卤素原子与碳相连结合的位置不同,
结合的牢固程度不同,故在样品预处理时根据
卤素与药物结合状态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样品
处理方法将有机结合的卤素转变为无机的卤离
子,再选用适宜的分析方法。
一、不经有机破坏的分析方法

直接测定法-键结合不牢固的有机金属药物,如富
马酸亚铁中铁的测定。

水解后测定法-有机卤素药物中卤素与C结合不牢
固药物。本类药物的分析特点是通过测定含卤素
的量来计算药物的含量 。
1、直接测定法

金属元素不直接与碳原子相连的含金属有机药物或
C-M键结合不牢的有机金属药物,在水溶液中可电
离,不须破坏直接采用适当的方法测定

如葡萄糖酸钙中的钙离子-EDTA络合滴定
2、经水解后测定法

方法原理(卤素):将含卤素的有机药物溶于适
当溶剂中,加氢氧化钠或硝酸银溶液加热回流使
其水解,将有机结合的卤素,经水解作用转变为
无机卤素离子,然后采用间接银量法测定。如三
氯叔丁醇的测定。

间接银量法:定量加入过量的AgNO3 ,以硫氰
酸铵为滴定剂,以硫酸铁铵为指示剂滴定过量的
硝酸银。
CCl3C(CH3)2OH + 4NaOH
回流
△
(CH3)2CO + 3NaCl + HCOONa + 2H2O
NaCl + AgNO3
AgCl↓ + NaNO3
(Ksp=1.56×10–10 )
AgNO3 + NH4SCN
AgSCN ↓ + NH4NO3
(Ksp=1.0×1012 )
Fe3+ + SCNˉ
Fe (SCN) 2+
(淡棕红色)

硫酸水解后测定法:硬脂酸镁加定量过量硫酸使
药物水解,过量硫酸用氢氧化钠滴定。
3、经还原后测定法
碱性还原后测定

方法原理;在氢氧化钠和锌粉存在的条件下,使
有机药物(多用于含碘有机药物)加热回流,发
生还原裂解反应,使有机结合的卤素(碘)转变
为无机卤素离子(碘离子),继而采用间接银量
法或其他方法进行测定,如泛影酸的测定。

适用范围:碘原子与苯环直接相连的药物。
例 泛影酸的测定
取本品约0.4g,精密称定,加氢氧化钠溶液30ml
与锌粉1.0g,加热回流30min,放冷,冷凝管用少量
水洗涤,滤过,烧瓶与滤器用水洗涤3次,每次15ml,
洗液与滤液合并,加冰醋酸5ml与曙红钠指示液5滴,
用硝酸银滴定液(0.1mol/L)滴定。每1ml硝酸银滴定液
(0.1mol/L)相当于20.46mg的C11H9 I 3N2O4。
COOH
I
I
+ 11NaOH + Zn
H3COCHN
NHCOCH3
I
COONa
回流
△
+ 3NaI + 2CH3COONa
H2N
N H2
+ 2Na2ZnO2 + H2O
酸性还原后测定法

方法原理;在醋酸和锌粉存在的条件下,有机
药物(多用于含碘有机药物),发生还原裂解
反应,使有机结合的卤素(碘)转变为无机卤
素离子(碘离子),采用银量法测定卤素离子
的含量。
二、经有机破坏的分析方法
(一)、湿法破坏

硝酸-高氯酸法:破坏能力强,反应激烈,需防止
爆炸。适用于生物样品的破坏,所得的无机金属
离子为高价态。

硝酸-硫酸法:适用于与碳原子结合牢固的绝大多
数含金属有机药物的破坏分解(但不适用于含碱
土金属类有机药物),所得的无机金属离子为高
价态。

硫酸-硫酸盐法:常用的硫酸盐为硫酸钾,所得的
无机金属离子为低价态。常用于含砷或锑有机药
物的破坏分析。
凯氏定氮法-含氮有机药物定量分析方法
原理:常用凯氏定氮法测定天然有机物(如蛋白质、
核酸及氨基酸等)的含氮量。含氮的有机物与浓硫酸
共热时,其中的碳、氢元素被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
而氮则转变成氨,并进一步与硫酸作用生成硫酸铵。
浓碱可使消化液中的硫酸铵分解,游离出氨,借水
蒸汽将产生的氨蒸馏到一定量的硼酸溶液中,硼酸
吸收氨后用标准无机酸滴定,最后根据所用标准酸
的摩尔数计算出待测物中的总氮量。
CH2NH2COOH+3H2SO4
2NH3+H2SO4
(NH4)2SO4 +2NaOH
NH3+H3BO3
2CO2+3SO2十4H2O十NH3
(NH4)2SO4
2NH3+H2O+Na2SO4
NH4BO2+H2O
NH4BO2+H2SO4+2H2O
(NH4)2SO4 +2H3BO3 (直接滴定法)
还可用剩余滴定法或甲醛法滴定

消解时通常需要加入硫酸钾或硫酸钠以提高反应
液的沸点,并加入硫酸铜作为催化剂,以促进反
应的进行。对某些难以分解的药物(如含氮杂环
结构药物),在消解过程中常还需加入辅助氧化
剂,以使分解完全并缩短消解时间。常用的辅助
氧化剂有过氧化氢和高氯酸,但需慎用。
某一固体样品中的含氮量是用100g该物质(干重)中所
含氮的g数来表示(%)。因此在定氮前,应先将固体
样品中的水分除掉。若样品为液体(如血清等),可取
一定体积样品直接消化测定。
常量法取供试品的量约相当于含氮量25~30mg,半
微量法供试品取样量约相当于含氮量1.0~2.0mg。

中国药典用本法测定含有氨基或酰胺结构的药物含
量。对于以偶氮或肼等结构存在的含氮药物,因在
消解过程中易于生成氮气而损失,须在消解前加锌
粉还原后再依法处理;而杂环中的氮因不易断键而
难以消解,可用氢碘酸或红磷还原为氢化杂环后再
行消解。对于含氮量较高的样品(超过10%),可
在消解液中加入少量多碳化合物,如蔗糖、淀粉等
作为还原剂,以利于氮转变为氨。
(二)、干法破坏
1、高温炽灼法
将有机物灼烧灰化以达分解的目的。将适量样品
置于瓷坩埚或铂坩埚中,加入无水碳酸钠、氢氧
化钙或轻质氧化镁等以助灰化,混匀后,先小火
加热使样品完全炭化,然后高温灼烧,使其完全
灰化。
本法适用于湿法不易破坏完全的药物以及不能用
硫酸进行破坏的有机药物。
2、氧瓶燃烧法

系指将有机药物放入充满氧气的密闭的燃烧瓶中
进行燃烧,并将燃烧所产生的欲测物质吸收于适
当的吸收液中,然后根据欲测物质的性质,采用
适宜的分析方法进行鉴别,检查或含量测定。
点燃
C  Cl  O 2 
 HCl 
NaOH溶液
   NaCl
适用于含卤素、硫、氮、硒等有机药物的分析
本法简便、快速、破坏完全,尤其用于微量样品分析
基本原理

有机物 充O2烧瓶 燃烧 产物 吸收液 →分析
仪器装置和设备
(1)燃烧瓶
(2)称样材料及称样方法
无灰滤纸:适用于固体;纸袋:适用于液体
(3)氧气:采用钢瓶氧气,防止导气管污染。
(4)吸收液

作用:定量吸收供试品的燃烧分解产物,使其转变
为便于测定的价态。
选择原则:被测物质的种类及所用分析方法
药物
含氟
破坏后
氟化氢
吸收液
水
定量方法
含氯
氯化氢
NaOH水溶液
银量法
含溴
溴+溴化氢
银量法
含碘
各种价态碘
含硫
三氧化硫
NaOH水溶液
+还原剂SO2
NaOH水溶液
+还原剂SO2
H2O2溶液
含磷
五氧化二磷
水
磷钼蓝比色法
含硒
四价硒+少量六价硒
硝酸溶液
二氨基萘比色
法
硒素氟蓝比色
法
银量法
重量法
3、注意事项:
(1)燃烧瓶:大小适宜、干净、有防爆措施
(2)氧气要充足:燃烧完全(不得有黑色炭化物)
(3)产生烟雾应完全被吸收:充分振摇
烟雾颜色:碘,紫色;溴,红棕色;氟、氯,白
(4)测定氟化物:石英制燃烧瓶
待分解样品量
3~5mg(微量分析)
20~30mg(半微量分析)
50~60mg
0.6~0.7g或更多
燃烧瓶的体积
150~250ml
300~500ml
1000ml
2000ml或特殊结构
的燃烧瓶
正确选用燃烧瓶的目的在于:样品能
在足够的氧气中燃烧分解完全;有利于将
燃烧分解产物较快地吸收到吸收液中;防
止爆炸的可能性。
第二节 定量分析方法特点
一、容量分析法
(一)容量分析法的特点
操作简单、快速;
比较准确(RSD<0.5%);
仪器普通易得。
(二)容量分析法的计算问题
1. 滴定度(T)的概念 每1ml滴定液相当于被测物质的量(mg)
2. 滴定度的计算
aA + bB
cC + dD
T = M×a/b×B
3. 百分含量的计算(原料药)
(1)直接滴定法
D% = V ×F × T/W ×100%
F = 实际标定的浓度/规定的浓度
(2)剩余滴定法
T(V  V)F
百分含量 
%
ms
T——滴定度,每1ml滴定液相当于被测组分的mg数
V——滴定时,供试品消耗滴定液的体积(ml)
V0——滴定时,空白消耗滴定液的体积(ml)
F——浓度校正因子
ms——供试品的质量

双相滴定法测定苯甲酸钠含量。取本品0.3220g,
加水15ml,乙醚30ml与甲基橙3滴,用
0.1062mol/L盐酸滴定,至水层显橙红色,分取
水层,置具塞锥形瓶中,加乙醚20ml,振摇,
继续滴定至持续橙红色,消耗盐酸体积21.05ml。
计算样品中苯甲酸钠含量。苯甲酸钠分子量
144.1。

司可巴比妥的含量测定:取供试品0.1301g,置碘量瓶
中,加水10ml,振摇使溶解,精密加溴滴定液
(0.1mol/L)25ml,再加盐酸5ml,立即密塞并振摇1min,
暗处静置15min后,加碘化钾试液10ml,立即密塞摇匀,
用0.0999mol/L硫代硫酸钠滴定液滴定,至近终点时加
淀粉指示液,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并将滴定结果用
空白试验校正。已知:样品消耗硫代硫酸钠滴定液
15.05ml,空白消耗25.05ml,每ml溴滴定液(0.1mol/L)
相当于13.01mg的司可巴比妥。计算含量
片剂含量测定结果的计算
每片含量
标示量 % 
 100 %
标示量
测得量( g)
 平均片重( g)
供试品重( g)

 100 %
标示量( g / 片)
TVF
 平均片重
ms
标示量 % 
 100 %
标示量
烟酸片含量测定
取本品10片,精密称定为3.5840g,研细,精密称取
0.3729g,置100 mL锥形瓶中,置水浴加热溶解后,放冷.
加酚酞指示剂3滴,用氢氧化钠滴定液
(0.1005mol/L),滴定至粉红色,消耗25.02 mL.每1mL
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相当12.31mg的烟酸. 求
供试品中烟酸的标示百分含量(标示量0.3g/片)
V × T × F ×平均片重
×100 %
标示量%=
W ×标示量
=
25.02 ×12.31/1000 ×0.1005/0.1×0.3584
×100 %
0.3729 ×0.3
= 99.17%
二、光谱分析法
(一)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200nm~760nm)
灵敏度高,可达10-4g/ml ~ 10-7g/ml
1. 特点
准确度高,RSD(%)为2% ~5%
仪器价格低廉操作简单,易普及,应用广
2. 定量:朗伯-比耳定律
A = E1%1cmCL
3. 仪器校正和检定
波长校正用汞灯中较强谱线237.38,253.65,275.28,296.73,
313.16,334.15,365.02,404.66,425.83,546.07nm与576.96nm
或用仪器中氘灯的486.02nm与656.10nm进行校正。
吸收度的检定:用K2CrO7(60mg)+0.005mol/LH2SO4液至1000ml
波长(nm)
E1%1cm
235(最小)
124.5
杂散光检查:
试剂
NaI
NaNO2
257(最大)
313(最小)
350(最大)
144.0
48.62
106.6
浓度(g/ml)
测定波长
透光率(%)
220nm
< 0.8
340nm
< 0.8
1.00
5.00
4. 对溶剂的要求:
220~240nm 241~250nm 251~300nm 300nm以上
溶剂+吸收池A
<0.41
<0.20
<0.10
<0.05
5. 测定方法
要求供试品溶液的A应在0.3 ~0.7
对照品比较法:Cx=(Ax/Ar)Cr; 含量%=Cx×D/W×100
%
常用方法 吸收系数法: 含量%= (E1%1cm )x/(E1%1cm )r ×100 %
计算分光光度法:VA的三点校正法
比色法
定量计算方法(1)对照法
A供
A对
A供
A对


1%
E1cm c供 l
1%
E1cm c对 l
c供
c对
c供  c对 
A供
A对

硫喷妥钠的含量测定:取供试品0.2500g,用水稀释
至500ml,精密取1ml用0.4%NaOH溶液定量稀释至
100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硫喷妥对照品用
0.4%NaOH溶液配制浓度为5µg/ml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分光光度法,在304nm波长处分别测得供试品和
对照品的吸收度为0.520和0.545,已知1mg硫喷妥相
当于1.091mg的硫喷妥钠,试计算硫喷妥钠的含量
(2)吸收系数法
A
1%
E1cm cl
c(g/100ml) 
c(g/ml ) 
A
1%
E1 cml
A
1%
E1 cml
 100
A
百分含量 
%
Ecml 
ms
nV
%
对乙酰氨基酚的含量测定方法为
精密称取本品40.1mg,置250ml量瓶中,加0.4%氢
氧化钠溶液50ml溶解后,加水至刻度,摇匀,精
密量取5ml,置100ml量瓶中,加0.4%氢氧化钠溶
液10ml,加水至刻度,摇匀。在257nm的波长处
测定吸收度为0.570,按C8H9NO2的百分吸收系数
为715计算。
(二)荧光分光光度法
灵敏度高,可达10-10g/ml ~ 10-12g/ml
在低浓度进行测定,防止F与C不成正比及自熄灭作用
1. 特点 用基准物溶液校正仪器灵敏度,防止样品液荧光衰减
灵敏度高,但干扰因素多。
制备荧光衍生物,可提高其灵敏度和选择性。
用样品量少。
2. 荧光分析仪 有二个单色光器—激发单色光器与发射单色光
器;且激发光源、样品池和检测器成直角。
3. 含量测定 常用的方法对照品比较法:
Ci = (Ri-Rib)/(Rr-Rrb) ×Cr
Ch.P收载地高辛片、利血平片、洋地黄毒苷片。
三、色谱分析法
按分离原理分为:吸附;分配;离子交换;排阻色谱
方法分类
按分离方法分为:PC;TLC;柱色谱;GC,HPLC。
(一)HPLC法
1. 对HPLC仪器一般要求 色谱柱、流动相按品种项下要求。
色谱柱的理论板数:n = 5.54(tR /Wh/2)2
2. 系统性试验
分离度:R = 2(tR1 – tR2)/(W1 + W2); 要大于1.5
重复性:RSD≤2%
拖尾因子:T = W0.05h/2d1 应在0.95 ~ 1.05
正常峰和不正常峰如何判断?
用拖尾因子(对称因子):T
T= W0.05h/2A
T:0.95 ~ 1.05
对称峰
> 1.05
< 0.95
拖尾峰
前沿峰
内标法加校正因子测定供试品中主成分含量
3. 测定方法
标准曲线法
外标法测定供试品中主成分含量
外标一点法
含量= CR ×
AX
AR
外标一点法:一种浓度对照物对比样品中待测组分含量
前提:截距接近0,对照品浓度与待测组分浓度接近
内标法:
过程:ms  mi  混匀进样  测Ai 和As
校正因子(f)=
AS/CS
AR/CR
含量(CX)=f
对内标物要求:
a.内标物须为原样品中不含组分
b.内标物与待测物保留时间应接近且R>1.5
c.内标物为高纯度标准物质,或含量已知物质
AX
A’S/CS’
内标法优点:
进样量不超量时,重复性及操作条件对结果无影响
只需待测组分和内标物出峰,与其他组分是否出峰
无关 。
内标法缺点:
制样要求高;须寻找合适内标物

外标法特点:
1)不需要校正因子,不需要所有组分出峰
2)结果受进样量、进样重复性和操作条件影响大
→每次进样量应一致,否则产生误差

例:醋酸氢化可的松的含量采用HPLC法测定:取
本品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定量稀释成每
ml约含0.35mg的溶液。精密量取该溶液和内标溶液
(0.30mg/ml炔诺酮甲醇溶液)各5ml,置25ml量瓶
中,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取10ul注入液相色
谱仪,记录色谱图。另取本品适量,同法测定,按
内标法计算含量。已知:对照品取样为36.2mg,样
品取样为35.5mg,测得对照液中醋酸氢化可的松和
内标的峰面积分别为5467824和6125843,样品液中
药物和内标的峰面积分别为5221345和6122845,计
算本品的含量
第三节 药品分析方法的验证
需验证的分析项目
1. 鉴别试验;
2. 杂质定量或限度检查;
3. 原料或制剂中有效成分含量测定;
4. 制剂中其它成分(降解产物、防腐剂等)的测定;
5. 溶出度、释放度等功能检查中的溶出量等的测试方法。
一、准确度
是指用该方法测定结果与真实值接近的程度,用回收率表示
(一)含量测定方法的准确度
1. 原料药 可用已知纯度对照品或样品进行测定;或与已建准确
度的另一方法测定的结果进行比较。
2. 制剂 要考察辅料对回收率的影响。采用在空白辅料中加入原
料对照品的方法作回收率试验,然后计算RSD。
具体做法:测定高、中、低三个浓度(n=3), 共9个数据来评
价,回收率的RSD<2%;用UV和HPLC法时,一般回收率可达
98%~102%;容量法可达99.7%~100.3%
二、精密度
是指在规定的测试条件下,同一个均匀样品,经多次测定结果
之间的接近程度。
(一)精密度表示方法
1. 偏差(deviation , d) d = 测得值-平均值=Xi-X
2. 标准偏差(standard deviation, SD或S)
S =[(∑Xi – X)2/(n-1)]1/2
3. 相对标准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RSD)
RSD=标准偏差/平均值×100%=S/X ×100%
(二)重复性、中间精密度及重现性
1. 重复性 在相同条件下,由一个分析人员测定所得结果的精密度.
2. 中间精密度 在同一个实验室,不同时间由不同分析人员用不
同设备测定结果的精密度。
3. 重现性 在不同实验室由不同分析人员测定结果的精密度。
三、专属性
是指在其他成分(如杂质、降解产物、辅料等)可能存在下,
采用的方法能准确测定出被测物的特性。鉴别反应、杂质检
查、含量测定方法,均应考察其专属性。
(一)鉴别反应
应能与其它共存的物质或相似化合物区分,不含被测组分
的样品均应呈现负反应。
(二)含量测定和杂质测定
色谱法和其他分离法,应附代表性的图谱,以说明专属性。
图中应注明各组分的位置,色谱法中分离度应符合要求。在能
获得杂质的情况下,可加到试样中,考察对结果的干扰。在杂
质和降解物不能获得的情况下,可用已验证方法和药典方法进
行对照;也可用对试样加速破坏的方法进行验证。
四、检测限
是指试样中被测物能被检测出的最低浓度或量,是限度检验
指标。它无需测定,只要指出高于或低于该规定的浓度或量即可。
(一)常用的方法
1.非仪器分析目视法
用已知浓度被测物,试验出能被可靠地
检测出的最低浓度或量。
2.仪器分析方法
GC和HPLC法: LOD = S/N = 2或3
五、定量限
是指样品中被测物能被定量测定的最低量,其测定结果应
具一定准确度和精密度。杂质和降解产物进行定量测定时,要求
LOQ.
常用信噪比法确定定量限,一般以S/N=10时,相应的浓度
进行测定。
六、线性
是指在设定的范围内,测试结果与试样中被测物浓度直接
呈正比关系的程度。
UV法:首先制备一个标准系列,浓度点n =5; A = 0.3~0.7
建立回归方程C = aA + b ;r > 0.999。
HPLC法:制备一个标准系列,浓度点n =5 ~7; 以C对h或A或与
内标物的峰面积之比,建立回归方程r>0.999。
七、范围
是指达到一定精密度、准确度和线性、测试方法
适用的高低限度或量的区间。
原料药和制剂含量测定:范围应为测试浓度的80%~ 120%。
制剂含量均匀度检查:范围应为测试浓度的70%~ 130%。
溶出度或释放度中的溶出量测定:范围应为限度的±20%。
八、耐用性
是指在测定条件有小的变动时,测定结果不受影响的承受
程度。典型的变动因素有:被测溶液的稳定性、样品提取次数、
时间等。
HPLC法变动因素有:流动相组成与pH,色谱柱,柱温,流速等。
GC法变动因素有:色谱柱,固定相,担体、柱温、进样口和检
测器温度等。
分析方法效能指标的要求

1、非定量方法:用于鉴别试验、杂质的限量检查,只对
专属性、耐用性和检测限有要求,其余均无须要求。

2、用于原料药中主成分或制剂中有效成分含量测定及溶
出度测定,除了检测限和定量限外,其余均要求。

3、杂质测定或制剂中降解物测定:属于微量定量分析,
除检测限不必要求外,其余七项指标均应有所要求。
第四节、生物样品分析方法的基本要求
1、被测定的药物和代谢物的浓度低;
2、样品大多需要分离和净化;
3、样品量少,连续测定时,很难再度获得完全相同
的样品。
4、工作量较大,
5、要求很快地提供结果(毒物检测)
一、样品的种类、采集和贮藏
(一)血样:血浆、血清
 血浆:选用最多。因血浆中的药浓可反映药物在
体内的状况。而且血浆中药物浓度的数据报道较
多,可供借鉴。
 血浆是全血在加肝素、枸橼酸、草酸盐等抗凝剂
的全血经离心后分取,量约为全血的一半。
 血清则是在血液中纤维蛋白元等影响下,自然凝
结引起析出血块,离心取得。
(二)、唾液:唾液中的药物浓度通常与血
浆浓度相关。样品易得,取样无损害,尤
易为儿童接收。有些可从药物唾液浓度推
定血浆中游离药物浓度。
(三)尿样:

尿样测定主要用于药物剂量回收研究、药物肾清
除率和生物利用度等研究,以及测定代谢物类型
等。体内药物清除主要是通过尿液排出,药物可
以原型(母体药物)或代谢物及其缀合物形式排
出。尿样常需加入防腐剂。
贮藏

血浆和血清需采集后及时分离,一般最迟不超过2h,分离
后再置冰箱或冷冻柜中保存。

尿样应立即测定,若收集24h的尿液不能立即测定时,可
加入甲苯、氯仿、醋酸等防腐剂,一般可保存2436h,也
可加入叠氮化钠可较长时间保存。

唾液在保存过程中会放出二氧化碳使pH值升高。另唾液中
含有粘蛋白,须离心后冷藏或冷冻
二、生物样品的预处理技术

样品的制备

要考虑:药物的理化性质、药物测定的目的、选
用的生物体液和组织的类型、待测物的浓度范围、
样品制备与分析技术的关系。
待测药物的理化性质
药物的pKa值、亲脂性、溶解度等——预处理及检测方法
具有亲脂性——在适当的pH值下用溶剂萃取
具有强极性或亲水性——沉淀蛋白、固相萃取、离子对HPLC法
药物的稳定性——萃取浓缩技术
对酸碱不稳定——酯、酰胺、两性药物避免使用强酸或强碱性溶剂,
流动相pH
对热不稳定——避免高温蒸发溶剂
具有挥发性——GC测定法
具有光谱或电化学特性——HPLC分析检测方法
待测药物的体内存在状态
体内浓度高低、代谢过程及其代谢产物分析检测技术
浓度较低(尤其有代谢产物共存)
——代谢产物的干扰与特定代谢产物的同时测定
——采用色谱法、LC-MS、EIA等分析检测技术
分析测定的目的与要求
药代动力学——研究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血浆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过程;代谢途径及代谢产物
要求 ——同时测定原形药物和代谢产物
检测 ——宽线性范围(Cmax~Cmax的1/20)、高灵敏度(10-9g/ml)和高专属
性(分离能力)(原形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分离)
方法 ——大多采用色谱及其脱线或在线联用技术,如HPLC、
LC-MS
分析测定的目的与要求
临床治疗药物监测
有效治疗浓度范围内药物浓度
方法——尽量简便、易行;适用于长期、批量样品的测定
——大多采用UV、RIA或EIA等
中毒患者的临床抢救
药物浓度可能很高
方法——强调方法的特异性和分析速度
—— 大 多 采 用 色 谱 及 其 联 用 技 术 GC 、 GC-MS 、 RIA 、 EIA 、
HPLC或HPLC-MS。
生物样品的类型与预处理方法
生物样品的类型与预处理方法
以血浆或血清为分析样品
采用蛋白沉淀-溶剂萃取预处理技术
——分析样品较为“干净”,可用HPLC检测
用RIA分析
——样品的预处理方法可较为粗放
——经过简单的蛋白沉淀或不经任何预处理直接测定
实验室条件
在设计体内药物分析方法时,还应充分考
虑到实验室现有的或有可能在其它实验室使用
的仪器装备,合理选择可行的分析方法。
(一)、蛋白质的去除
是测定血浆、血清、全血及组织匀浆等样品中药
物时的最先处理步骤。
1、加入可与水混合的有机溶剂:
破坏蛋白质分子内及分子间的氢键。常加入乙腈、
甲醇、乙醇等,能使与蛋白结合状态的药物释放,
将混合物超速离心,取上清液作为样品。
2、加入中性盐
使蛋白脱水而沉淀,硫酸铵最常用
3、加入强酸
与蛋白形成沉淀,阴离子型沉淀剂。如三氯醋酸、
高氯酸、偏磷酸等,在酸性下分解的药物不宜用
本法去蛋白。
4、加入含锌盐及铜盐的沉淀剂
与蛋白形成沉淀,阳离子型沉淀剂
(二)、辍合物的水解:


酸水解法:强酸、加热
酶解:蛋白水解酶中的枯草菌溶素使组织酶解,
并使药物析出。优点:可避免药物在酸中水解及
较高温度时降解;
水解可显著改善对蛋白结合强的药物的回收率;
可用有机溶剂直接提取消化液而无乳化生成。
(三)有机破坏
当测定生物样品中的金属离子时,通常使用硝酸高氯酸作为消解剂,破坏后所得的金属离子为高
价态。又如凯氏定氮法等。
(四)分离、纯化与浓集
当药物浓度较低或分析方法的特异性或灵敏度不
够高时,生物样品需分离、纯化与浓集。
1、液-液萃取
溶液的pH调节:最佳pH选择主要与药物的pKa值有关。体内
酸性物质较多,在碱性条件下不会被有机溶剂萃取出来,
而且多数药物碱性,故在pH值偏高的情况下进行提取较
好。
提取溶剂:选好提取溶剂可减少以后的净化操作,在液-液
提取中尽量采用极性小的溶剂。
提取:进行一次(至多二次)提取,
浓集:常用吹氮气使溶剂挥散,或减压蒸发(注意暴沸)。
酸碱度的选择
酸性药毒物:pH应低于药毒物pKa值1~2个单位
碱性药毒物:pH应高于药毒物pKa值1~2个单位
可保证90%以上药毒物解离
注意酯、酰胺、亚酰胺、苷类药毒物易分解
离子对提取法:
提取极性大的药物。一些酸性或碱性有机药
物在体液中呈离解状态,变成亲水性强的带电荷
离子,即使控制pH值也不能抑制其电离,使其不
能用有机溶剂从体液中提取出来。
对于呈离解状态的药物,当添加与药物离子
呈相反电荷的反离子,即可成为具有一定脂溶性
的离子对,用有机溶剂将其从水相中提取分离。
测定碱性药物时,一般用烷基磺酸盐类
(RSO3H)作为反离子,如庚烷磺酸钠、
辛烷磺酸钠等;测定酸性药物时一般用烷
基季铵类化合物作为反离子,如氢氧化四
丁基铵、四乙基铵盐等。
液液萃取

优点:可将大部分内源性杂质去除;经济实用、
可使样品富集、可一次进行多个样品萃取

缺点:乳化、污染环境、
乳化的去除:加少量固体氯化钠到水相中可减
轻乳化;轻微乳化离心;严重乳化低温冰箱快速
冷冻破坏乳化层后融化离心。
2、液-固萃取法:
以固相分离方法进行样品预处理,从水相中分离
出所需测定的组份,通常以柱分离方式进行操作,
故有时这种方法又称为固相提取
活化上样淋洗洗脱
洗脱液浓集
实验步骤
第一步:用甲醇润湿小柱,活化填料
第二步:用水或适当的缓冲液冲洗小柱 —除去大部分甲醇
第三步:加样,使样品经过小柱,弃去废液
第四步:用水或适当的缓冲液冲洗小柱,去除内源性杂质
第五步:选择适当的洗脱溶剂洗脱被分析物,收集洗脱液,
挥干溶剂,备用或直接进行在线分析
血浆样品可直接上柱,样品量0.1~2ml,流速1~2ml/min
在线生物样品制备-柱切换高效液相色谱法
柱切换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是指由阀来改变流动相走向与
流动相系统,从而使洗脱液在一特定时间内从预处理柱进
入分析柱的技术。
用两个或两个以上柱子连接构成色谱网络系统,使不
同柱子达到不同分离目标,柱子间用切换阀联结,这就是
柱切换技术。
基本原理是首先在预柱上实现生物体液中干扰大分子与待测药
物的分离,然后用柱切换将待测药物从预柱转移至分析柱
上完成色谱分析。
(五)、化学衍生化
1、使药物变成能被分析的性质
2、提高检测灵敏度
3、增强药物稳定性
4、提高对光学异构体分离的能力
 气相色谱衍生化
 液相色谱衍生化
衍生化方法
硅烷化、酰化、烷基化—气相色谱衍生化方法
紫外衍生化、荧光衍生化、电化学衍生化、手性
衍生化—液相色谱衍生化方法
柱前衍生
柱后衍生
三、生物样品定量分析方法验证
1、特异性:空白、空白加样、用药后的谱图
2、标准曲线和线性范围:介质相同、包含所有浓度点
3、精密度与准确度:高中低三个浓度
4、定量下限:一般最高浓度的1/10-1/20
5、样品稳定性:冰冻、冻融稳定性、复溶溶液稳定性
6、提取回收率:高、中、低浓度
7、质控样品:随行标准
8、质量控制:生物样品测定
分离条件的筛选
在进行分离条件筛选时,应考察生物基质中的内源性物
质及代谢产物对分离与检测的干扰,步骤如下:
1.空白溶剂试验 ——溶剂(方法特异性)
2.空白生物基质试验 —— 内源性物质干扰(方法特异性)
3.模拟生物样品试验 —— 方法验证(效能指标)
4.实际生物样品测试 —— 代谢产物(方法特异性)
(一)、方法特异性(专属性或选择性)
方法的特异性(specificity)
——又称专属性或专一性,通常与选择性(selectivity)互用
——系指当有内源性物质存在时,方法准确测定待测物质的能力
专属性——表示所检测的信号(响应)系属于待测药物所特有的
选择性——系指将待测物质与其代谢物及同服的其它药物加以区
分(分离)的能力
考察一个分析方法是否具有特异性,应着重考虑以下几
点:1. 内源性物质的干扰比较——待测药物或其活性
代谢产物检测信号;2. 代谢产物的干扰比较——模拟
生物样品和用药后的实际生物样品的检测信号;3. 伍
用药物的干扰还要考虑患者可能同时服用药物(通常为
数有限)的干扰。提供三张色谱图,空白生物样品图、
空白加对照、实际生物样品图
(二)、标准曲线与线性范围
标准曲线(standard curve)
——生物样品中所测定药物浓度与响应的相关性
——除少数方法(免疫分析法)外,标准曲线通常为线
性模式
——回归分析法为最小二乘法或加权最小二乘法
线性范围——标准曲线的最高与最低浓度的区间
——模拟生物样品的测定结果应达到试验要求的精密度
和准确度
标准曲线要求
标准曲线——用模拟生物样品(与待测的含药生物样
品相同的生物基质)建立
——线性范围(不包括零点)应能覆盖全部生物样品
的药物浓度
——不能使用外推的方法求算未知生物样品中的
药物浓度
—— 要求最低浓度点的偏差在±20%以内、其余
各浓度点的偏差在±15%以内。
(三)、准确度
方法准确度
——系指用该方法测得的生物样品中待测药物的浓度
与其真实浓度的接近程度
——应使用实际生物样品测定,但实际生物样品的浓
度是未知的,所以通常使用模拟生物样品测定
——一般用相对回收率表示
测定:
取高(接近上限)、中、低(定量下限的3倍以内)3个浓
度,每一浓度至少5个样本,与随行的标准曲线同法测定、
计算方法回收率
限度要求:
——相对回收率应在85%~115% (LOQ附近80%~120%)
——RE在±15% (LOQ附近为±20%)
(四)、精密度
方法精密度(precision )
——系指每次测定结果与多次测定的平均值的偏离程度
——表示该分析方法的可重复性
——反映分析方法的可操作性,是方法验证的基本要点
实际生物样品的量有限(如血浆,一般为0.5~2ml)
——使用模拟生物样品测定
测定法
照准确度项下方法,取空白生物基质(如血浆)数份,
分别在同一批内和不同批间制备高、中、低 3个浓度的
QC样品,并分析测定
批内RSD
——每一浓度5个样品,每个样品测定1次,用随行标
准曲线分别计算3个浓度及RSD
批间RSD
——每1分析批内每一浓度制备1个样品,每个样品测
定1次;在不同天连续制备并测定3 个合格的分析批,至
少45 个样品。
限度要求
在药代动力学和生物利用度研究中
对g/ml级水平的RSD一般应≤10%
ng/ml级水平的RSD一般应≤15%
在LOQ 附近RSD应≤20%。
(五)、定量下限
——系指在保证具有一定可靠性(准确度与精密度符合要
求)的前提下,能测定出生物样品中药物的最低浓度,又
称为方法灵敏度
——标准曲线上的最低浓度点(最低浓度点≥LOQ)
要求——应能满足测定3~5个消除半衰期后生物样品中
的药物浓度;准确度在80%~120%;RSD<20%
(六)、稳定性
稳定性——包括方法稳定性和样品稳定性
方法稳定性——方法的耐用性
样品稳定性——生物样品的存放条件和时间、
冻-融循环(3次)、复溶溶剂中的稳定性
(七)、萃取回收率
萃取回收率与相对回收率的意义不同
萃取回收率——考察生物样品预处理
过程造成的药物的损失程度
取空白生物基质(如血浆),照准确度项下方法,制备高、
中、低3个浓度的 QC样品(每一浓度至少5个样品),每个样
品分析测定1次
另取等量的相同3个浓度的标准溶液,用溶解模拟生物
样品经提取处理后的残渣的溶剂稀释至同体积,同法测定
AT
R
 100
(%)
AS
AT——经萃取后的QC样品的检测信号或比值(内标法)
AS——未经萃取的标准溶液的检测信号或比值(内标法)
限度要求
萃取回收率一般应≥60%
高、中浓度的RSD应≤15%
低浓度的RSD应≤20%。
八、质控样品
用空白生物介质加入待测药物对照品配制已
知浓度样品,考察方法稳定性
九、质量控制
方法考察完毕后作实际生物样品的测定,每
天建立标准曲线用于计算当天测定药物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