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审读工作的认识与体会 -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对审读工作的认识与体会 -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对电子科技期刊审读工作
的认识与体会
王莹
1
对电子科技期刊审读工作的认识与体会
◆ 电子科技期刊审读体制与要求
◆ 审读与期刊评价体系
◆ 审读与期刊评比
◆
审读工作的体会
◆ 建议
2
电子科技期刊审读体制与要求
《期刊出版管理规定》
第四十五条 期刊出版管理实施期刊出版
事后审读制度、期刊出版质量评估制度、
期刊年度核验制度和期刊出版从业人员
资格管理制度。
3
电子科技期刊审读体制与要求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期刊管理暂行办法》
(第38条-第40条)
明确了部属科技期刊的种类
科技期刊分为:指导类期刊:学术类期刊:技术类期刊:
科普类期刊。
规定了期刊审读的体制与方式
由工业和信息化部:
聘任审读人员,组织科技期刊的审读工作;
每年组织召开科技期刊审读工作会议;
检查科技期刊出版质量。
提出报送期刊编辑出版计划的要求
期刊出版单位应在每年年初,向部及审读人员报送本年
度期刊编辑出版计划。该计划应包含办刊宗旨、办刊方
向、主要栏目以及选题计划、专栏内容设置等。
4
电子科技期刊审读体制与要求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期刊审读暂行办法》
( 第6条,第7条)
审读内容主要包括:
■ 是否涉及工业、通信和信息化领域的科技秘密;
■ 重大选题内容,是否履行备案、审批手续;
■ 是否具有科学性、导向性、适用性、前瞻性 ;
■ 刊登广告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 出版质量、语言文字、出版形式、封面标示及
版本记录等是否符合标准、规定及规范要求。
审读形式
以分散审读为主、集中审读为辅。
可根据需要采取:专题审读、重点审读、
审读人员和期刊出版单位直接交换意见等形式。
5
电子科技期刊审读体制与要求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期刊审读暂行办法(第8条,第9条)
对审读人员的聘任及职责的规定:
■ 审读人员由工信部聘任并颁发证书,两年一届,
届满可续聘;
■ 协助工信部做好日常审读工作,发现重大问题
及时报告;
■ 及时向期刊出版单位通报审读中发现的问题,
帮助其改进工作;
■ 每年底前,向工信部及期刊出版单位分别提供
一份综合审读报告;
■ 期刊评比活动之前,对审读的期刊提出初步
评价意见,作为评比的参考依据之一。
6
工信部电子科技期刊审读反馈意见表
期刊类别:学术类;技术类;科普类;综合信息类(指导类、检索类、信息类)编号:
期 刊 名 称
主办单位
办刊方向
与管理制度
学术、技术水平
编辑质量
出版质量
标准化与规范化
综合意见与建议
签字:
年
月
日
7
工信部电子科技期刊审读反馈意见表
填写内容说明
办刊方向与管理制度
办刊宗旨、办刊方向,贯彻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遵守科技
保密、著作权、专利权、有关国界等规定的情况,有无政治性编辑错误。
学术、技术水平
报道内容是否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系统性、导向性、前瞻性,内容
是否丰富,稿源精选情况,报道时差等。
编辑质量
有无技术性错误,专业术语是否准确,语言文字加工,标点符号,公式,图,
表,等是否执行了国家有关标准及规范。校对质量,信息量与录用比等。
出版质量
版面、版式的安排设计是否美观,插图、表格的设计是否合理,缩放比是否
恰当,印刷与装订质量。
标准化与规范化
四封,版权标识,目次,量和单位,文摘,关键词(叙词),总索引,参考
文献等是否执行了国家有关的标准及规范。
指出所审期刊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综合意见和建议。
8
审读与期刊评价体系
电子科技期刊评价体系是以一套特定的方式方法和
指标,对电子科技期刊的现状及特征进行评审,用
以评价期刊工作,引导期刊发展并为期刊管理创新
提供数据基础的评价管理体系。
期刊的审读与评价体系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
● 通过审读工作会议的研讨与学习,使审读员不断
形成新的认知与共识,进而使期刊评价体系进入
改进、完善与发展的良性轨道。
● 期刊评比中出现的问题、疑虑及不同观点,为审
读工作的培训、交流提供了典型案例和生动教材。
9
审读与期刊评价体系
◆ 审读工作促进了评价体系的完善
与期刊的发展
◆ 结合审读与期刊评比实践,对评价
体系指标 进行修改与调整
10
期刊出版管理规定(新闻出版署)
原信息产业部电子科技期刊评比管理办法
电子科技期刊评价体系
评
比
评
价
组
织
电
子
期
刊
办
评
比
评
价
体
制
目
标
与
要
求
评
比
委
员
会
评
比
评
价
总
体
目
标
对
主
办
单
位
的
要
求
参
评
条
件
申
报
资
料
要
求
评
比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评
比
评
价
方
法
公
示
制
度
奖
励
制
度
评
比
与
审
读
结
合
社
会
与
自
我
评
价
结
合
历
史
现
状
与
发
展
结
合
社
会
效
益
与
经
济
效
益
结
合
学
术
·
技
术
类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意
见
反
馈
科
普
·
综
合
信
息
类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主
编
会
议
审
读
公
示
意
见
反
馈
电子科技期刊评价体系结构框图
11
审读工作促进了评价体系
的完善与期刊的发展
◆ 许多审读员都参与了评价体系制定与完善的发展过程,一直
在为评价体系的运行与发展努力工作。
◆ 评比与审读结合,为体系发展创造了持续改进的必要条件。
通过总结经验,产生了许多好方法。例如:分组打分与综合评
定相结合;日常审读和年度评审结合;个人意见、小组意见与
综合意见相融合等,使评比包含了更多的审读员集体智慧。
◆ 审读是意见反馈的一个重要渠道,由于全部审读员都参加评
比打分,所以通过审读员进行意见反馈可以直接促进体系的改
进提升。许多好的建议都是通过审读员意见反馈被采纳的。
◆ 评比委员会的绝大多数是审读员,因此期刊评比质量,与评
价指标选择、权重以及审读员素质息息相关。
12
审读工作促进了评价体系
的完善与期刊的发展
实践充分表明,期刊审读与评比对实施“精品”
工程、提高经济效益和全面提升电子科技期刊
的出版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对电子
科技期刊的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其具体
表现为:
◆ 精品期刊的数量持续增长
◆ 期刊的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 出版质量和水平全面提升
13
结合审读与期刊评比实践对评价
体系指标进行修改与调整
2002年的审读工作会议,对电子科技期刊综合评价指标进行了修改
,初步建立了电子科技期刊评比评价指标体系。
2003、2005、2007年度的电子科技期刊审读工作会议,根据国家相
关标准,结合审读员的工作经验及期刊评比的实际,将总被引频次
、影响因子、他引率、国内外知名检索期刊、数据库收录等项目纳
入了学术(技术)类期刊的评价体系,加大了学术(技术)标准项
目的权重分。
2009年的审读工作会议调整了部管科技期刊的类别划分,确定了“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期刊评比评价指标”和“评价指标体系”,为工业
和信息化部2009-2010年度科技期刊的评比工作奠定了基础。
14
审读与期刊评比
◆ 以期刊评比为案例,进行审读工作
的培训与交流
◆ 关注期刊编辑出版计划,日常审读
与期刊评比相互融合
◆ 通过统计分析找出存在的差距,促
进审读工作的开展
15
以期刊评比为案例进行审读工作培训与交流
在多次审读工作会议上,徐安玉老师、王红老师结合多
年期刊编辑出版与审读的工作经验,以期刊评比中实际
案例为教材,就如何把握好编辑出版标准和规范,审读
的方式方法,应重点审读的内容等对审读员进行培训。
◆ 通过讲课与交流,使审读员对期刊评价、评比及审
读工作方式方法有了统一的认识。
◆ 通过学习与探讨,提高了审读员对国家出版标准的
认知和理解,使审读能力得到提升。
16
关注期刊编辑出版计划
日常审读与期刊评比相互融合
审读与期刊的编辑出版计划相结合,是电子科技期
刊审读工作的一个特色。
◆ 各期刊在年初将编辑出版工作计划寄给审读员,审
读员根据计划审查期刊的出版发行情况,结合每期
的日常审读,在期刊年终评审和期刊评比评审中提
出对编辑出版计划执行情况的审查意见。
◆ 实践证明:编辑出版计划、期刊的日常审读、期刊
评比三者的有机融合,对提高被审读期刊的出版质
量、提升审读员的素质、改进期刊的评价体系与评
比方法均有重要意义。
◆
17
通过统计分析找出存在的差距
促进审读工作的开展
◆
◆
◆
期刊评比的目的不仅是要评出优秀期刊,还要通过评
比促进期刊的发展。采用评比统计分析方法,可以找
出期刊存在的差距和问题。
根据2009-2010年度的期刊评比结果,对《光电技术
应用》期刊及所审读的部分期刊,按6个评比项进行
了简单的统计。《光电技术应用》期刊评比统计分析
如下表所示。表中列出了期刊在该评比项的分数位置
及需努力的方向。
通过对期刊评比结果的统计分析,可以找出期刊的差
距与存在的问题,如果能进一步将期刊评比统计分析
与审读结合起来,将更好地促进审读工作的开展。
18
期刊评比统计分析表
一、办刊方向与制度项(5分)
序号
1
2
3
4
5
6
评比项目
办刊方向与制度
5分
(1)政策水平与科技
保密制度2分
(2)编辑方针与报道
范围1分
(3)管理制度与计划2
分
期刊名称
计算机工程(学术类)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学术类)
电子技术应用(技术类)
电子元件与材料(技术类)
传感器与微系统(技术类)
得分情况
简要分析
5分
最高分满
分,最低4.5
分。
我刊4.8分
(共有54种期
刊得此分数,
占绝大多数。
)
5分
4.9分
电声技术(技术类)
7
电视技术(技术类)
8
电源技术(技术类)
9
微特电机(技术类)
10
微型机与应用(技术类)
11
移动通信(技术类)
12
IT经理世界(综合信息类)
5分
19
二、效益(学术类16分、技术类24分)
序号
期刊名称
得分情况
1
计算机工程
16分
2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3
评比项目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
15.3
电讯技术
14.7
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
14
雷达科学与技术
13.8
光通信技术
13.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自科版)
13.3
微电子学
13.2
10
火力与指挥控制
13
11
无线电工程
13
12
半导体光电
13
13
压电与声光
12.6
14
无线电通信技术
12.5
4
5
6
7
8
9
效益:
学术类16分
经济效益6分
社会效益8分
发行量2分
技术类24分
经济效益9分
社会效益11分
发行量4分
简要分析
最高为满分,有
两种期刊。
我刊12.5分,在
学术期刊中排名第14
,在社会效益方面还
有提高空间。
20
三、学术技术水平(学术类39分、技术类31分)
期刊名称
得分情况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33.69分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自科版)
33.49
计算机工程
33.43
复合材料学报
33.41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科版)
33.34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自科版)
31.8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自科版)
31.76
半导体光电
28.78
公共管理学报
28.69
微纳电子技术
27.63
电讯技术
27.28
12
智能系统学报
26.87
13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英文版)
26.81
14
火力与指挥控制
26.38
15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26.28
16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英文版)
26.27
序号
评比项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学术技术水平:
总被引频次5分
影响因子7分
他引率4分
入选核心期刊3分
基金项目论文比6分
获奖成果论文篇数2分
入选国外数据库4分
入选国内数据库2分
作者分布2分
网站建设2分
报道时差2分
简要分析
30分以上有7种
,25~30之间有10
种期刊。
我刊20.24分排
名靠后,位于第30
名左右。此项评分
全是硬性指标,在
此项目得分有较大
难度,但发展空间
较大。
21
四、编辑质量(25分)
序号
评比项目
期刊名称
得分情况
1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
23.7分
2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3. 6
计算机工程
23. 5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科版)
23.5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科版)
23.4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自科版)
23. 4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23. 3
8
智能系统学报
23.1
9
半导体光电
23
10
复合材料学报
22.9
11
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
22.7
12
公共管理学报
22.7
13
应用科技
22.7
14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自科版)
22.7
15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英文版)
22.6
16
微纳电子技术
22.6
17
电子信息对抗技术
22.6
18
雷达科学与技术
22.5
19
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
22.4
20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英文版)
22.2
3
4
5
6
7
编辑质量25分
(1)有无技术错误10分
(2)插图、表格3分
(3)内容层次与结构7分
(4)语言文字、标点符号、校对质
量5分
简要分析
23分以上共有
11种,其中学术类
占9种。22~23之间
有14种期刊。
我刊21.8分,
此项排名为24名。
图表扣1.9分,失分
较多。
22
五、出版质量(6分)
序号
1
2
3
4
评比项目
出版质量
6分
(1)版面与版式安排
设计3分
(2)印刷、装帧质量
3分
期刊名称
得分情况
简要分析
光通信技术
最高分满
分。其次是
5.7分。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雷达科学与技术
微纳电子技术
5
无线电通信技术
6
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
7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科版)
8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自科版)
6分
我刊5.7
分 (共有17
种期刊得此
分数。)
23
六、标准化与规范化(9分)
序号
1
2
3
4
评比项目
标准化与规范化
9分
(1)四封、版权标识与
目次页2分
(2)计量单位与符号3分
(3)文摘、关键词、总
索引2分
(4)参考文献2分
期刊名称
得分情况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科版)
8.6分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英文版)
8.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英文版)
8.4
微纳电子技术
8.4
无线电工程
8.4
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自科版)
8.2
7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
8.2
8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自科版)
8
9
智能系统学报
8
10
雷达科学与技术
8
11
计算机工程
8
12
火力与指挥控制
8
5
简要分析
我刊6.2分 (
第34名,排名非
常靠后。)
24
审读工作的体会
◆ 审读是一种责任
◆ 审读是一个学习过程
◆ 审读是主编之间的思想交融
◆ 审读深化对期刊评价体系的把握
◆ 审读促进期刊自身的发展
25
审读是一种责任
审读是一种责任,要更好的担负起这个责任,就要有强烈的使
命感和迎难而上的精神。
● 要根据国家对期刊出版的政治要求,对进行审查与监督。
国家对期刊出版的政治要求包括:贯彻和体现科学技术和出
版方面的政策、法令、条例;正确执行有关保密、版权、专
利,国界等项规定;积极倡导科技道德、编辑道德,重视精
神文明建设等。
● 要对主管部门负责。审读员要协助部期刊办做好日常审读工
作,随时沟通审读意见,发现重大问题及时报告。
● 要对审读的期刊负责。审读员要及时向期刊编辑部通报审读
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有时效性地帮助编辑部改进工作。
● 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既然承担了审读工作,就要有勇于学
习和知难而上的精神。对于我来说,通过审读成为期刊的忠
实读者和“粉丝”,是自己努力的目标与方向。
26
审读是一个学习过程
◆ 审读是一个螺旋上升式的学习过程。
细心的审读可以发现所审期刊的每一个变化与成长。在发现别人优点的同时,
也就看到了自身的不足。当所审读的期刊是优秀期刊时,这种对比就更明显,
其促进作用就更大。我审读的《电子技术应用》期刊,就成了我学习对照,
发现自身不足的一个很好范本。
◆ 审读不同期刊可以扩展自身知识结构。
了解其它科技领域的新发展,有时可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例如,审读《
电子信息对抗技术》就扩展了我在电子信息方面的知识,使自己能从一
个更高的层次把握光电领域的技术发展。
◆ 审读是持之以恒的学习。
只有对审读工作充满热望、细致认真,才能水滴石穿,由此及彼,进入深层次
审读的发展阶段。撰写这篇文章时,曾翻阅部分审读员的审读报告作为参考。
看完之后深受感动和鼓舞,每个审读员的审读报告都有自己的特点与风格,有
的高屋建瓴、有的入木三分、有的系统全面、有的细致入微,对于我来说审读
工作需要永远的学习和努力。
27
审读是主编之间的思想交融
因工作关系,审读员之间的交往会非常多。这样就有了审读员
与审读员之间、主编与主编之间沟通交流的双重含义。
审读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可以共享审读经验、改进审读工作。
主编与主编之间的沟通交流,可以进一步丰富审读内涵。
这种沟通交流不仅能发现问题,还能发现创新。思想交融是一个
从加强理解到加强互信的过程,可以使期刊的主编更多地理解和
支持审读工作。
例如:作为《光电技术应用》期刊的主编,我经常向李秋花审读
员汇报期刊编辑部的工作思路与实施方法,得到了她的很多帮
助和指导;作为《电子技术应用》的审读员,我在审读并与余
莲总编的交流中学到了许多新的方法和理念;在审读《电子信
息对抗技术》期刊并与何川主编的工作联系中,深刻感受到了
何川主编的工作创新精神及该期刊进步与发展。
28
深化对期刊评价体系的把握
根据徐安玉老师的讲课、培训及对电子科技期刊评价体系的总结,参
考了期刊办发布的各种文件和工作要求,在期刊办的指导下,2008年
我撰写了“电子科技期刊评价体系的发展与思考”研究报告。研究了评
价指标特性、探讨了定性与定量的权重比例设置,分析了确定评比评
价指标细则原则与要求,阐述了体系的优势和潜在的问题,为进一步
发展和完善体系提供参考。
对期刊评价体系的理解与把握,是通过期刊审读和参加期刊评比而获
得的,又通过对期刊评价体系的研究得到了提升。我认为,审读和期
刊评价是相辅相成的,审读的工作经验有助于对评价体系的认识。许
多“老资格审读员”经过多年的审读和期刊评比实践,对评价体系中的
指标和权重都有深刻的理解,正是这种理解推动了审读工作向更深的
层次发展。
29
审读促进了期刊自身的发展
每位审读员都是期刊的主编,都负责自己期刊的出版工作。审读的工作
实践可以使主编清晰的认识到期刊存在的不足,利用审读的位置和资源
优势可以加快期刊的发展。
◆ 通过参加期刊评比可以把握评比要求、熟悉评分细则及扣分的基本
原则,为逐步提高期刊出版质量和评比成绩奠定基础。
◆ 通过审读工作会议可以了解期刊办对期刊发展要求,审读员的发言
讨论可以开阔眼界。
◆ 可以同审读自身期刊的审读员直接进行面对面的沟通,经常的开会
接触可以相互了解。由于审读员本身都是主编,这种沟通交流常常可以
直面问题的实质。
30
对审读促进期刊自身发展的认识
在审读促进期刊自身发展问题上,我谈一个关于编制《光电技术应用》
编辑工作手册的例子。在审读过程中,我发现许多期刊都提到加强期刊编
辑工作管理对期刊发展产生的影响。于是产生了编制一本系统全面的期刊
编辑工作管理手册的想法,向所领导汇报后得到了大力支持。参考了一些
期刊的编辑管理方法与规则,结合期刊编辑部的具体实际,几经修改编写
出了《光电技术应用》期刊编辑工作手册。在专门征求期刊审读员的意见
后,又利用审读工作会议的机会,请多位审读员对手册提出改进意见,进
行了修改。最后完成的手册得到了一致好评。此后,编辑部每隔两年就对
手册进行一次修订。修订的目的是:如果严格按照手册的要求去做,即使
没有太多的编辑经验的人,也能保证期刊的出版发行。
到目前为止,手册已经修订了4版。
31
建议
■ 加强对审读工作的领导。
建议期刊办对审读工作给予更多方向和思路方面指导,使审读工作迈上新台阶。
■
促进审读工作向深层次发展。
通过总结、培训、交流,逐步实现审读工作从评价性,向介入性,指导性转变。
■
开展审读工作的专题研究。
邀请经验丰富的审读员撰写研究报告,促进审读业务素质及审读效果的提升;
■
发展创新期刊评价体系。
通过开展期刊评比专题研究,发展创新期刊评价体系,加快期刊事业的发展。
32
篇后寄语
爆竹声中除旧岁,总把新桃换旧符。
各位领导,各位审读员:
2011就要过去,2012即将来临。不能
与大家相聚在美丽的西双版纳,不能
聆听各位的高见,实乃今生憾事。
2012年见!
33
谢谢!
2011年12月2日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