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害者同理心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被害者同理心

被害者同理心
邱惟真
長榮大學健康心理學系
被害者同理心
同理心
被害者同理心
被害者同理心評估
性侵害加害人社區團體輔導教育模式在
被害者同理心上的表現
台灣台中監獄性犯罪受刑人同理心訓練
模式之建立與成效評估
在團體中「自我轉化」的可能歷程
同理心
設身處地以別人的立場去體會當事人心境
(當事人的感覺、需要、痛苦等)的心理歷
程,稱為同理心。(張春興,1989)
神經心理學的研究發現,人類大腦的鏡像神
經系統,使我們能夠理解別人的行為、意圖
和情緒;使我們能夠模仿學習別人的動作;
使我們能夠過肢體動作、語言,彼此能夠溝
通;使我們有同理心,能夠感同身受。
鏡像神經系統,已知包括前運動皮質之腹側
(或布洛卡區)、頂葉下側小葉、前扣帶迴
皮質、及腦島。
被害者同理心
Marashall等人(1995)在性侵害加害
人的同理心理論分析中,認為同理心是
個多階段的歷程,而性侵害加害人最明
顯的同理心缺陷,可能只在於面對他們
的受害人。
Hudson等人(1993)發現,性侵害加
害人的確在情緒的標認上有困難。
Fernandez等人(1999)發現他們從性
侵害受害者的角度看事情,以及複製受
害者的不舒服情緒感受的技巧也不好。
被害者同理心評估
KSRS(1999):9題,內部一致性α值.77(N=181)
10.我相信被強暴的人都會傷心得痛不欲生
15.我相信被強姦後的人都會產生強烈的自卑感
96.我相信被強姦的人一定很不願意讓別人知道自己遭遇
到這種不幸
124.我相信被強暴的人都有強烈的羞恥感
132.我相信被強姦的人一定會覺得莫名其妙為什麼如此
不幸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144.我相信被強暴的人都會覺得自己的一生完了,再也
見不得人了
151.我相信被強姦的人一定恨死侵犯她(她)的人
152.我相信被強姦的人一定會覺得這是很不名譽的事情,
所以會不斷地想早日結束自己生命
153.我相信強姦一個人等於毀了一個人
被害者同理心評估
穩定動態危險因素:「缺乏同理心」屬於個人自
我規範特質中的一項子因素,再測信度Pearsons’
r=.51**;評分者間信度Pearsons’ r=.77**;
kappa=.63**。(N=40)
基本概念: 缺乏同理心指加害人傾向以滿足自
我為中心,缺乏對於他人之想法、感覺有所體會。
他時常會以是否能夠符合自己的想法來批評他人,
不會站在別人的立場來思考,無法感覺他人之痛
苦。
通常有以下的特徵:
 總是覺得別人對不起他
 不會去提起自己和他人的想法和感覺
 不會從他人的角度思考,漠視他人的想法和感覺
 為了滿足自己,不會顧及是否對於他人造成傷害
 認為造成別人痛苦是別人的錯,不會承擔責任
被害者同理心評估
缺乏同理心計分準則
計分
描述
0
 雖然對於以自己的滿足為中心,但對於造成別人
的傷害會有感受,會因此而停止自己的行為
1
 無法體會對於他人之感受,也因此造成他人傷害
而不自覺,但沒有刻意去傷害他人之意圖。
2
 完全的物化他人,漠視他人的感受
 經常傷害他人來滿足自己,並將責任歸責到對方
被害者同理心評估
1.
2.
3.
4.
建議的提問方式
你曾經想過對於別人造成傷害嗎?你
可以告訴我他們的感覺是什麼?
當有人可能會傷害到你時,你的感覺
是什麼?你會如何作?為什麼?
你可以告訴我被害者被你傷害的感受
嗎?如果這種事發生在你家人的身上,
你的感覺是什麼?
你可以告訴我這次的犯罪主要是誰的
責任?為什麼?
性侵害加害人社區團體輔導教育模式
在被害者同理心上的表現
以KSRS針對一年的社區團體輔導教育
進行檢視
1. 有效樣本共30名,平均年齡33.3歲,
學歷為國小9名、國中7名、高中以上
14名,前後測平均月數10.1個月。進
行前後測檢定,僅發現「性慾強度與
頻率」(t(29)=-2.32, p=.02<.05)具
顯著差異,平均分數從26.3提升到
29.6,但仍在常模的範圍之內(百分
等級25%-75%),顯示團體成員經輔
導教育團體之後,顯得較之前開放 。
性侵害加害人社區團體輔導教育模式
在被害者同理心上的表現
2. 將第24量尺「性加害組得分低於非性加害
組之量尺」低於常模之團體成員特別篩選
出來 。篩選後得有效樣本19名,進行前後
測檢定,得到「性慾強度與頻率」
(t(18)=-2.21, p=.04<.05)、「同理受害
者」(t(18)=-2.22, p=.03<.05)、以及
「支持性加害行為」(t(18)=-2.38,
p=.02<.05)具顯著差異。
3. 表示這群較不否認性偏差的團體成員,在
平均10.1個月的處遇後,在「同理受害者」
之分數具有顯著的提升。
性侵害加害人社區團體輔導教育模式
在被害者同理心上的表現
4. 我們再將接受「三個月輔導教育」以
及「一年輔導教育」以較不否認方式
回答KSRS之團體成員,進行獨立樣本
T檢定,發現這兩群人在「同理受害者」
(t=-2.18, p=.03)、「社會背景與飲酒
關係(洩憤、仇恨、滿足性慾)」
(t=2.05, p=.04)具有顯著差異。
5. 顯示在經過一年的團體輔導教育後,
較只接受三個月團體輔導教育之團體
成員對受害者較具同理心,以及更不
同意針對女性洩憤。
性侵害加害人社區團體輔導教育模
式在被害者同理心上的表現
次數 一年進階團體(1次/月) 三個月初階團體(2次/月)
1
簽訂合約書
簽訂合約書
2
法律規範
法律規範
3
兩性關係與性教育
兩性關係與性教育
4
強暴迷思與兩性平權
強暴迷思與兩性平權
5
壓力管理(一)
團體成效評估
6
壓力管理(二)
生涯及自我管理檢核表
7
評估(一)
8
動態-房子-樹-人
9
自我生命敘說
10
再犯預防(一)
11
再犯預防(二)
12
評估(二)
台灣台中監獄性犯罪受刑人同理心
訓練模式之建立與成效評估
理論基礎
研究方法
研究結果
結論
理論基礎
1.
2.
3.
4.
高層次同理心與故事性思考
翁開誠(1997)認為當前的訓練方式,針對
初層次的同理心,應當是有其價值的。
但高層次同理心所面臨的挑戰常是,在接觸
到大量、零碎、難懂的情感經驗時,如何能
串連出其間隱含、貫穿的意義脈絡。
這樣的心理歷程,似乎需要動用到一個人的
故事性思考。故事性思考的四個要素:選取
事件、連結事件、形成主題、動用主觀。
故事性思考與高層次同理心之間,都需要選
取事件(同時也忽略某些事件),連結事件,
同時將事件間形成一個統整的主題。但並非
所有「好」的故事性思考都能促成同理心的
形成,這就牽涉到「動用主觀」這個要素,
不同的主觀會導致完全不同版本的故事,而
同理心則需要某些特定的主觀。
理論基礎
5. 翁開誠(1999)基於上述的理論基礎,進
一步將「故事性思考」與「同理心訓練」
進行整合與連結,提出一個「同理心提昇
方案的行動研究」,設計出四個課程來促
進互為主體性的故事性思考,以達同理心
的提昇。這四個課程是:(一)電影欣賞;
(二)互為主體性的價值信念研討;(三)
成己之美(自我生命的敘說);(四)成
人之美(同理心實習)。並將這四個課程
實際應用到碩士班的正式課程中進行訓練
(完成此課程循環需兩年)。
理論基礎
1.
2.
3.
同理心與自我敘說
一般「同理心訓練」幾乎將所有的心力貫注在訓
練一個「我者」如何投入、理解、同理「他者」,
而忽略了「我者」本身有沒有足夠的資源與能力
能完成此項任務或歷程。
Kohut(1984)將「同理心」定義為「替代性內
省」,在這樣一個歷程裡,是「我者」與「他者」
兩個觀點世界的部分、暫時性的融合,「內省」
意味著我們對自己的了解過程,換言之,經由同
理的歷程,「自我」的了解與了解「他者」兩者
間存在著不可避免、且交融的雙重內省歷程。
因此,同理心的過程,主要是透過內省「自己」
被激發出來的情緒經驗而得以了解「他者」的情
緒經驗。簡而言之,「自我了解」的深度乃是能
否達到「高層次同理心」的重要基礎。
研究方法
1.介紹團體治療之內涵(自我書寫1)
12期中評估(自我書寫2)
2.電影欣賞:那山那人那狗
13自我敘說一
3.電影敘說一討論
14自我敘說二
4.電影欣賞:我的父親母親
15自我敘說三
5.電影敘說二討論
16自我敘說四
6.電影欣賞:天使的約定
17自我敘說五
7.電影敘說三討論
18自我敘說六
8.電影欣賞:大紅燈籠高高掛
19自我敘說七
9.電影敘說四討論
20自我敘說八
10電影欣賞:自梳
21期末評估(自我書寫3)
11電影敘說五討論
研究方法
研究工具:「故事性思考評分準則」;
「人際、思考、行動習慣量表」(柯永河,
1999);「人際行為量表」(柯永河等
人,2000) 。
分析方式:採用SPSS第十二版電腦軟體,
針對團體成員之三次之自我書寫(故事性
思考評分準則)以及所收集到之二種自陳
式量表(人際、思考、行動習慣量表;人
際行為量表),進行期初、期中、以及期
末之統計分析。以瞭解團體成員在故事性
思考、心理狀態、以及人際行為上之可能
變化。
研究結果
1.
2.
故事性思考評分準則
內容效度:本研究團隊首先依據翁氏(Wong,
1994)所界定之故事性思考的四個要素:選取事
件、連結事件、形成主題、動用主觀,進行評分
準則之建立,建立第一版之評分準則,區分為7
點量表,並依此評分準則,針對8名團體成員三
次的「自我書寫」進行評量,再針對評量完之計
分進行討論,修正原有的評分準則,如此反覆進
行有三次,以確定此評分準則能有效測量個案之
故事性思考,最後之版本為第三版,區分為10點
量表。
評分者信度:由六名協同研究員(三名心理系大
四學生,三名社工系大三學生),先進行一個小
時的評分準則之訓練,再請這六名協同研究員針
對團體成員三次的自我書寫進行評分,採
Pearson相關法,得相關係數從0.68到0.98,在
顯著水準為0.05時,相關顯著,顯示此評分準則
具備相當程度之評分者信度。
研究結果
同理心訓練對團體成員故事性思考之成效
評估
1. 針對8名團體成員三次的自我書寫進行評分
(由6名受過訓練之社工系學生分別進行評
分),將團體成員期初、期中、期末三次
「自我書寫」所得之故事性思考計分進行
無母數分析。
2. 首先將三次「自我書寫」之得分進行
Friedman相關樣本檢定達顯著水準(α
=.00 < .01),表示團體成員三次「自我
書寫」的得分具有顯著差異。
研究結果
同理心訓練對團體成員故事性思考之成效評估
3. 再將三次「自我書寫」兩兩進行Wilcoxon符號
等級檢定亦均達顯著(α=.00 < .01),表示
團體成員之故事性思考在兩階段的同理心訓練
下,一次比一次進步,在完成第一階段電影欣
賞與電影敘說後,團體成員之故事性思考,已
較未訓練前進步,在完成第二階段自我敘說後,
其故事性思考又較第一階段時更好。亦即團體
成員在本模式的訓練之下,其故事性思考之能
力具有顯著之進展。
4. 由於我們將「故事性思考」與「高層次同理心」
做一連結(翁開誠,1997),並將我們的同理
心訓練認定為是一種「故事性思考訓練」,因
此,我們可以說這21週的同理心訓練模式確實
可提升團體成員「同理心」之能力
研究結果
人際、思考、行動習慣量表(KSRS)
1. 同故事性思考之評量,我們亦請團體成員
在期初、期中、期末分別完成三次KSRS之
填寫。我們將此三次評估先進行Friedman
相關樣本檢定,發現團體成員在「神經質
因素」(α < .05)以及「高分量尺」(α
< .05)具有顯著差異。顯示團體成員在
「同理心」的訓練過程中,其神經質傾向
或焦慮度隨著訓練的進展漸漸緩和(等級
平均數2.75、1.69、1.56),也就是說後
期已較前期不那麼地神經質或焦慮了;同
樣地,在「高分量尺」(等級平均數2.69、
1.69、1.63)也從高得分下降到較低得分。
兩者均顯示團體成員在這兩個向度的作答
上,與常模越來越接近,也就是說與一般
人的回答越來越接近。
研究結果
人際、思考、行動習慣量表(KSRS)
2. 當我們接著進行Wilcoxon符號等級檢定,
這樣子的趨勢更加明顯。除了「神經質因
素」以及「高分量尺」外,「性加害行為
遺傳家庭歸因」、「精神病質因素」、
「反社會性格傾向」計五個量尺在期初與
期末的前後測中(α < .05)均達顯著差異。
3. 上述的結果顯示,團體成員在完成「同理
心」訓練後,相對於團體初期,較不會採
取外在歸因、較不神經質、較不會疑神疑
鬼、也較不會凸顯自己的反社會性格傾向。
研究結果
人際行為量表(IBS)
1. 同KSRS之分析步驟,我們將8名團
體成員在期初、期中、期末三次評估
先進行Friedman相關樣本檢定,發現
團體成員在「表現憤怒」(α=.00
< .01)上具有顯著的下降。
2. 再將三次評估進行Wilcoxon符號等級
檢定,除了「表現憤怒」外,「口頭
攻擊」、「一般性自我肯定」、「防
衛性自我肯定」亦皆發現顯著之差異
(α < .05)。
研究結果
人際行為量表(IBS)
3. 在攻擊量尺方面,「表現憤怒」在第二次評
估時,即達顯著下降(α < .01),也就是說,
在完成第一階段電影欣賞與電影敘說後,團
體成員在「表現憤怒」的行為上,便顯著的
減少了;至於「口頭攻擊」的行為,則要到
第二階段自我敘說完成後才有顯著的減少。
4. 在肯定量尺方面亦有類似的情形,團體成員
在「一般性自我肯定」在第二次評估時,即
達顯著的提高(α< .05),但在「防衛性自我
肯定」之行為,則一直到第三次評估時,才
出現顯著的提升(α < .05),也就是說,此
同理心訓練確實會提升團體成員整體之「自
我肯定」,尤其是「防衛性的自我肯定」。
研究結果
人際行為量表(IBS)
5. 依此結果來看,同理心訓練確實可降
低團體成員的「攻擊傾向」,並提升
其「自我肯定」,其所降低之攻擊傾
向,主要表現在「表現憤怒」以及
「口頭攻擊」,而自我肯定之提升則
較全面性,尤其在「防衛性的自我肯
定」表現最為突出。
結論
Elias(1978)在《文明的進程》一書中認
為:所謂文明化的進程,乃人類對身體行為
所進行的控制,並依此做為「文明化」的表
現。Elias認為文化的文明化進程,多半涉及
了社會對個人控制的加強與分殊、行為的高
尚化、以及心理抑制程度的提升。因此,社
會禮儀在長期變遷的過程中,使得個人會越
來越願意(也越來越能夠)考量他人的行為
來調整自己的行為,並且,更能認同他人和
自己一樣是值得尊敬與體諒的人類,本文認
為這種「考量他人的行為來調整自己的行為」
亦可視為是一種同理心的提升。
結論
我們從上述所蒐集到的分析資料可發現,團體成
員在此同理心訓練模式中所發生的改變包括三個
方向,一為「一般性的故事性思考」的提升,二
為攻擊傾向的降低,三為正常化傾向的發展,這
三個方向似乎都回應了Elias關於人們對於身體行
為所進行的控制,在攻擊傾向上,主要表現在
「表現憤怒」、「口頭的攻擊」以及「外在歸因」
的降低與控制;在正常化傾向上,則在焦慮度、
信任度、以及自我肯定上往常模(一般人的反應)
的方向發展;最後是在「故事性思考」的提升,
則是透過「自我書寫」提升其在「自我敘說」的
統整性上,亦即「同理心」的提升。依此看來,
此同理心訓練模式對參與的團體成員所促成的發
展方向,與Elias所述「文明化」的發展方向是一
致的。
在團體中「自我轉化」的可能歷程
首先交代我的基本狀態,除了採取上
述的團體策略外,我試圖在團體中提
供一個具「支持性」的團體氛圍,並
在一個基本的「團體結構」中,推動、
等待團體成員「自發性」的成長,當
團體進行討論時,我則努力地保持著
一種開放的、反映的、澄清的、以及
鼓舞的姿態,讓團體成員能夠「在團
體中,一進一出,一進一出」 。
在團體中「自我轉化」的可能歷程
在團體的進程中,我們的團體成員明
顯地分成兩群狀態,一群是具明顯進
展的,另一群則是無明顯進展的。具
明顯進展的這群人,又有兩種情況,
第一種是在未進行團體訓練前,便具
有相當程度的「故事性思考」能力者,
這種人仍可跟隨著團體的進程而有所
進展;第二種是未具備此種能力者,
有些人可以在第一階段訓練時便有所
進展,有些人卻要到第二階段訓練才
有所進展。
在團體中「自我轉化」的可能歷程
在無明顯進展的這群人中,則情況各
異,其共通的特徵是,他們的故事性
思考的能力都不佳,也就是他們的
「同理心」提升都有一些問題。有人
的故事性思考的表現是越來越差,其
問題可能是從試圖參與到決定退出團
體的歷程;一種人則是拒絕投入團體
訓練的歷程,這種人的故事性思考當
然很難提升;還有一種人則是在能力
上出現問題,如書寫能力較差,也會
影響其故事性思考的進展。
在團體中「自我轉化」的可能歷程
我們可以整理出有利與不利於「自我轉化」
的幾種可能因素。首先指出三種有利因素,
第一是提供一個具「支持性」的團體氛圍,
並在一個基本的「團體結構」中,推動、等
待團體成員「自發性」的成長;第二是採取
二階段同理心訓練團體模式,包括看電影、
團體討論、以及自我敘說;第三是促使團體
成員完成我們所設計的作業:包括自我書寫、
電影描述、以及每次團體結束後的作業,這
三種作業亦有助於我們觀察每個團體成員在
不同階段裡的各種細微的變化。
在團體中「自我轉化」的可能歷程
至於不利因素也有三種,亦可視為
本訓練模式的限制。第一是團體領
導者與團體成員對於處遇目標的不
一致;第二為成員的「書寫能力」
不佳;第三為成員擅於看到「他
人」,而不擅於看到「自己」,要
調整這樣的習性是不容易的。
在團體中「自我轉化」的可能歷程
二階段同理心訓練團體「自我轉化」
的可能流程
階段一訓練
自我書寫1;看電影;寫電影;團體討
論與作業(說出自己對電影的體認,
聽取別人對電影的體認,重整自己對
電影的體認 )。
在團體中「自我轉化」的可能歷程
自我書寫2:故事性思考能力提升;故
事性思考能力未提升(退出團體、拒
絕團體、書寫能力不佳、擅看他人不
擅看自己)
階段二訓練
自我敘說:敘說自己的生命故事;敘
說現場的互動;傾聽他人的生命故事。
自我書寫3:故事性思考能力再提升;
故事性思考能力未提升(退出團體、
拒絕團體、未能重複三次自我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