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路制造技术_第二章氧化(part3).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集成电路制造技术_第二章氧化(part3).

第二章
主
氧
讲:毛
化
维
[email protected]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学院
2.5 热氧化的杂质再分布
2.5.1 杂质的分凝与再分布
 分凝系数
m=杂质在Si中的平衡浓度/杂质在SiO2中的平衡浓度
对同一杂质、同一温度条件,在平衡状态下,m是一
个常数。由m可判断在界面处杂质分布的情况。
P、As、Sb: 10; Ga:20 ; B:0.1-1;
 四种分凝现象:根据m<1、m>1和快、慢扩散
① m<1、 SiO2中慢扩散:B
② m<1、 SiO2中快扩散:H2气氛中的B
③ m>1、 SiO2中慢扩散:P
④ m>1、 SiO2中快扩散:Ga
2.5 热氧化的杂质再分布
2.5.2 再分布对Si表面杂质浓度的影响
 影响Si表面杂质浓度的因素:
①分凝系数m
②DSiO2/DSi
③氧化速率/杂质扩散速率
1. P的再分布(m=10)
 CS/CB:水汽>干氧
原因:氧化速率越快,加入
分凝的杂质越多;
 CS/CB随温度升高而下降。
2.5 热氧化的杂质再分布
2. B的再分布(m=0.3)
 CS/CB:水汽<干氧
 CS/CB随温度升高而升高。
原因:扩散速度随温度升高
而提高,加快了Si表面杂质
损耗的补偿。
改正:图2.23中纵坐标
CB/ CS应为 CS/CB
2.6 薄氧化层
D-G模型对厚度小于30nm的干氧氧化不准确;
 ULSI工艺中,栅氧化层通常都小于30nm。
2.6.1 快速初始氧化阶段
 干氧氧化:有一个快速
的初始氧化阶段,即
z*=(23±3)nm
τ=(A/B)z* ((z*)2趋于0)
氧化机理:目前尚不完全清楚。
 湿氧和水汽氧化:τ=0

2.6 薄氧化层
2.6.2 薄氧化层的制备
 ULSI对薄氧化层的要求:
①低缺陷密度;②好的抗杂质扩散的势垒特性;③
低界面态密度和固定电荷;④热载流子和辐射稳定
性; ⑤低成本。
 解决方法:
1.预氧化清洗:RCA工艺
①H2O-H2O2-NH4OH:去除有机沾污及Ⅰ、Ⅱ族金属沾
污
②HF:漂洗① 中产生的SiO2
③H2O-H2O2-HCl:去除重金属杂质
2.6 薄氧化层
2.改进氧化工艺:高温(>900℃)快速氧化
 界面态、固定电荷、氧化层陷阱随温度升高而减少;
 提高了载流子迁移率、抗辐射、抗热载流子效应的能力
改进了可靠性。
3.化学改善氧化层工艺:引入Cl、F、N2、NH3、N2O
① N2、NH3、N2O的作用:
N2(NH3、N2O)+ SiO2 → Si2N2O
 ∵Si-N键比Si-H键强度大
∴可抑制热载流子和电离辐射缺陷;
 N2O基工艺的优点:工艺简单;无H。
②F的作用:填补Si-SiO2界面的悬挂键,抑制热载流子
和电离辐射产生的缺陷;可使界面应力弛豫。
2.6 薄氧化层
4. CVD和叠层氧化硅: SiO2/SiO2, SiO2/Si3N4,
SiO2/HfO2 ,SiO2/Si3N4/SiO2;
①采用CVD法淀积SiO2、Si3N4、HfO2
 优点:不受Si衬底缺陷影响;低温;
②叠层氧化硅
 优点:缺陷密度明显减少、 Si-SiO2界面的应力接近
零
 原因:各层缺陷不重合、各层之间的应力 相互补偿;
增加了薄膜的ε,提高了抗B透入能力。
2.7 Si-SiO2界面特性
2.7 Si-SiO2界面特性
SiO2内和Si-SiO2界面处,存在四种界面电荷:
①可动离子电荷:Qm(C/cm2),正电荷,如Na+、K+;
②氧化层固定电荷:Qf(C/cm2),正电荷,如Si+、荷正
电的氧空位;
③界面陷阱电荷:Qit(C/cm2),正或负电荷,如Si的悬
挂键;
④氧化层陷阱电荷:Qot(C/cm2),正或负电荷。
 界面电荷的危害:在Si表面感应出极性相反的电荷,
影响MOS器件的理想特性,造成成
品率和可靠性的下降。
2.7 Si-SiO2界面特性
2.7.1 可动离子电荷Qm
 主要来源:大量存在于环境中的Na+ 。
 Na+的分布:遍布整个SiO2层。

Na+的特性:
①其DSiO2很大(D0=5.0cm2/s,而P的D0=1.0×10-8cm2/s,
B的D0=3.0×10-6 cm2/s );
②在电场作用下,有显著的漂移(迁移率与D成正比)
2.7 Si-SiO2界面特性
2.7.1 可动离子电荷Qm
 Na+对器件性能的影响:
①引起MOS管VT的漂移:
VT = -(Qf+Qm+Qot)/C0+φms,
C0-SiO2层电容,φms- 金-半接触功函数差;
②引起MOS管栅极的局部低击穿:由Na+在Si-SiO2
界面分布不均匀引起局部电场的加强所引起;
③降低了PN结的击穿电压:由Na+ 在Si-SiO2界面的
堆积使P沟道表面反型,形成沟道漏电所致;
2.7 Si-SiO2界面特性
Na+数目的测量
—偏温测试(B-T)
①测不同温度下
的高频C-V曲线
②Na+数目

Nm=ΔVFB·qCOX(cm-2)
2.7 Si-SiO2界面特性
2.7.2 界面陷阱电荷(界面态)Qit
 来源: Si-SiO2界面缺陷、金属杂质及辐射
 能量:在Si的禁带中;
①高于禁带中心能级,具有受主特性;
②低于禁带中心能级,具有施主特性;
 界面态密度Dit:单位能量的界面陷阱密度
(/cm2eV)(图2.30)
2.7 Si-SiO2界面特性
2.7.2 界面陷阱电荷(界面态)Qit
Qit的三种物理模型
①少量Si悬挂键:硅表面少量剩余的悬挂键,以及在
Si-SiO2 过渡区(SiOx层),未完全氧化的三价Si。
②SiO2中的电离杂质(荷电中心)俘获电子或空穴。
③化学杂质,如Cu、Fe等。
2.7 Si-SiO2界面特性
Qit对器件性能的影响
①阈值电压VT漂移:ΔVT=-QitΦsurfCox
②MOS电容的C-V曲线畸变;
③漏电流增加(复合中心);
④沟道电导率减小(沟道迁移率减少)。
⑤1/f噪声增加,电流增益下降;
 Qit的控制
①晶向选择:(111)的界面态密度大于(100);
②退火工艺:低温、H2气氛;高温、惰性气体。

2.7 Si-SiO2界面特性
2.7.3 氧化层固定电荷Qf
 机理:氧化停止时,在Si-SiO2附近(SiOx )存在大量
过剩Si离子或氧空位。
 特性:通常带正电;极性不随表面势和时间变化;
电荷密度不随表面势变化;
低温下Qf不变,高温负偏压强电场下,Qf增加;
具有“干氧氧化三角形”;电荷密度与晶向有关。
能级:在Si禁带外,但在SiO2 禁带内。
 对器件的影响:
①n-MOS的阈值降低,p-MOS的阈值增加;
②其散射作用减小了沟道载流子的迁移率,影响了跨导。

2.7 Si-SiO2界面特性
2.7.4 氧化层陷阱电荷Qot
 机理:①悬挂键②界面陷阱③硅-硅键的伸展④
弱的Si-Si键⑤ 扭曲的Si-O键⑥氧的悬挂
键⑦ Si-H键和Si-OH键。
 产生方式: ①电离辐射;②热电子注入。
 减少电离辐射陷阱的方法:
①高温干氧氧化:1000℃;
②惰性气氛低温退火:150-400℃;
③采用抗辐射的Al2O3、Si3N4等钝化层。

2.8 氧化系统
2.8 氧化系统
2.8 氧化系统
2.8 氧化系统

2.8.1 快速热处理系统(RTP)
RTP工艺是基于热辐射原理
灯型系统
石英托盘
晶圆
十字钨灯
工艺气体
排气 口
干燥压缩
空气通道
工艺气体
进气 口
RTP 周期
C
700
525
350
门
循环 水
入口
传感 器
晶圆感应
高温 计
纵向钨灯
175
0
过滤 器
管型高 温计
0 10 20 30 35 40 45 50 55 60 65 71 76 81 86 91 96 101
时间( s )
2.8 氧化系统

2.8.2 高压氧化系统
高压氧化系统——是指相对于前面的各种氧化方法,
氧化反应室内的压强较高的氧化系统。
垂直式炉管
2.8 氧化系统
晶圆操作控制器
三区段
加热线圈
微控制器
温度控制器
石英管
气体流量
控制器
加热器1
加热器2
加热器3

加热
保护罩
2.8.3 垂直式炉管系统
压力
控制器
终端
晶舟
装载器
排出
控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