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第7章

第七章
汉语传播与对外汉语教学发展
目录1
7.1建国以前汉语传播简史
7.1.1周围国家汉字文化圈的形成
7.1.2汉语在西方的传播
7.1.3华人移民和华文教育
7.1.4新中国成立前国内的汉语教学
7.2建国后的对外汉语教学
7.2.1初创阶段
7.2.2巩固和发展阶段
7.2.3恢复阶段
7.2.4蓬勃发展阶段
7.2.5跨越式发展阶段
目录2
7.3国内外汉语教学的类别
7.3.1中国国内的对外汉语教学
7.3.2国外的汉语教学
7.1建国以前汉语传播简史
7.1.1周围国家汉字文化圈的形成
(1)汉语在朝鲜的传播 :
公元前后,朝鲜人开始借用汉字记录自
己的语言,并开始将汉语中的词汇借用到
自己的语言系统中。
到了汉代,上层人物已能够熟练掌握和
使用汉语、汉字。
唐代,朝鲜半岛的留学生不但在中国
学习,而且有不少参加中国的科举考试。
在元明清时期,汉语在朝鲜进一步传
播,汉语教学成为国家教育的重要部分,
汉语是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
当时最出名的汉语教材是《老乞大》和
《朴通事》,它们以高丽商人在中国旅行、
经商为线索,以中国老百姓的生活和风俗
为话题,用北方老百姓的口头言语编写而
成。
(2)汉语在日本的传播
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2世纪,中国水稻栽
培、金属工具制造等技术经由朝鲜半岛传
入日本九州等地。汉语、汉字也随之传入。
中国唐代的兴盛,也吸引了大批日本留
学生。当时,日本政府先后派出16批遣唐
使,每次都有大批留学生和僧人随船前来,
有力地促进了汉语在日本的传播。
中国清代中期,汉语在日本的传播出现
了重大变化:
17世纪前,日本人主要学习汉字、文言
文;教材基本是中国古代儒家或佛教经典;
教学重视阅读,轻视听说。
1868年的“明治维新”,使日本进入全
新的历史时期。此后,汉语教学被逐步捆
绑在侵略扩张的战车上。
(3)汉语在越南的传播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设立象郡,指派
官吏统治,并迁徒大量的移民与当地人杂
居,促进了民族文化交流,汉字开始对越
族发生影响。
公元前112年,汉武帝平定南越,汉语、
汉字、汉文化在当地的传播进入一个新阶
段。
唐代是汉字汉语影响当地语言的重要时期。
越族语言词汇较少,因此大量借用汉语词汇,
形成了汉越词读音系统,并延续下来。
宋代,越南成为中国的藩属国。但是儒家文
化、科考制度产生的深刻影响,还在延续。越
南长期实施科举考试制,用汉字考试。
19世纪,越南逐步沦为法国殖民地。法国
一方面确定法语地位,逐步建立西方教育
制度;一方面强制推广应用越语“国语
字”,也就是现在越南使用的拼音文字。
1917年取消科举,全面废除汉字。
目前的情况:
汉语、韩语、越南语中存在大量(约
60%多)的汉语借词。
在日本,日语还夹用1945个汉字和若干
人名用字。每年举办汉字检定考试,受测
人数已超过200万。
7.1.2汉语在西方的传播
汉语起码在汉代就已传播到中亚、沿丝
绸之路向西延伸到西亚和欧洲。
西方汉学兴起是在马可•波罗后,明清之
际,一批耶稣会士来华学会汉语,熟悉中
国文献,了解中国文化。通过他们,汉语
汉字和汉文化流传到西方。其中,最杰出
的是意大利人罗明坚和利玛窦。
汉语在西方的传播,也有境外汉语教师
的功劳。当时耶稣会将一些中国信徒带往
欧洲培养。他们在西方主要学习神学和西
方哲学、语文等。但其中一些人同时进行
中国文化传播和中文教学。
到了19世纪,欧洲出现了一批汉学家,
编写了一批汉语教材、汉语语法书和汉外
字典。
7.1.3华人移民和华文教育
早期华文教育的形式主要是私塾和义学。
主要的教学内容有:三字经、百家姓、千
字文、四书五经以及书信、珠算等。
1900年前后,东南亚和北美地区纷纷建
立华文学校,标志着华文教育进入了正规
的学校教育阶段。
华文学校的教学方式与内容,早期跟国内
中小学语文课相似,近似母语教学,主要是识
字和传播中国文化。
在中国五四运动前,主要教授文言文;五四
运动后,越来越多的华文学校以教授白话文为
主。
最近十几年,考虑到一些华裔学生不懂汉语
(包括普通话和方言),只会当地语言,一些
学校开始注意把汉语作为外语来进行教学。
7.1.4新中国成立前国内的汉语教学
外国人来中国学汉语,所用教材大多是
传统的汉语母语教材,他们也大多跟中国
人一起学习古汉语的文言文。其结果,虽
然造就了一批熟谙中国语言文化的域外学
者,但是,也为一般外国人学习汉语、使
用言语带来了诸多不便。
至明清时期,我国与周边国家的见交流
日益普遍、深入,加上西方传教的需要,
出现了一批很有影响的汉语学习教材,如
《老乞大》、《朴通事》、《训世评话》
等。
即使到了民国时期,对外汉语教学还常
常跟对中国人的语文教学混淆。
7.2建国后的对外汉语教学
7.2.1初创阶段
20世纪50年代初到60年代初,是我国对外
汉语教学事业的初创阶段
7.2.2巩固和发展阶段
20世纪60年代初期到60年代中期,是我国
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巩固和发展阶段。
7.2.3恢复阶段
20世纪40年代初期到70年代后期,是我国
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恢复阶段。
7.2.4蓬勃发展阶段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是我国对外汉语事
业的蓬勃发展阶段
7.2.5跨越式发展阶段

第一届世界汉语大会召开
2005年夏天,我国召开第一届世界汉
语大会。参加国家多、人数多,共有63个
国家的600多位正式代表及600多列席代表
出席会议。与会者级别高、类别多。

国家高度重视
2006年3月,教育部等11个部门提出了汉
语加快走向世界的指导思想、总体规划和
政策措施。
提出2006年到2010年,海外学习汉语人
数在3000万基础上成倍增加,重点建设孔
子学校总部和若干示范性孔子学院,汉语
教学点、中心和汉语网站大幅增加,重点
加强东南亚、东南亚和北美等国汉语国际
推广。

事业迅速发展
2006年海外学习汉语人数达到3000万。
2007年12月初,已有64个国家和地区建
立了209所孔子学院,2006年,派出汉语教
学志愿者1200多人,汉语教师202人;海外
教师来华培训1456人;在海外培训2600人。

教材编写与网络资源建设:
作为重点教材研发的《汉语900句》已
经出版并行销海内外。
汉语多媒体与网络教材《乘风汉语》、
《长城汉语》已编制出若干部,开始实施
教学。

汉语测试的改建:
汉语水平考试(HSK)不断改革,参加考
试人数迅速增加。
2006年海外42个国家,106个考点,
64666人次参加了汉语水平考试。
此外,商务汉语水平考试已经通过鉴定,
正式推行。

相关机构大力支持
许多省市教育厅和高校将汉语国际推广
列入整体的工作议程,成立领导小组,制
定工作规划,加大支持力度,极大地促进
了汉语国际推广工作。
7.3国内外汉语教学的类别
7.3.1中国国内的对外汉语教学
汉语预备教学
 汉语进修教学:汉语短期强化教学
汉语长期进修教学
 汉语言本科教学

7.3.2国外的汉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