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建筑施工图设计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1. 建筑施工图设计

城市高层住宅设计
——07级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毕业设计
第八章
建筑施工图设计与绘制
--以18层框支剪力墙结构住宅为例
第一章
施工图设计简述
1.1 施工图设计的重要性
施工图设计的严肃性
施工图设计的承前性
施工图设计的复杂性
施工图设计的精确性
施工图设计的逻辑性
1.2 施工图设计的种类及关系(见表一)
1.
2.
3.
4.
5.
建筑施工图设计
结构施工图设计
给排水施工图设计
电气施工图设计
其他(人防工程、暖通等等)
注释:人民防空工程,是指为保障战时人员与物资掩蔽、人民防空指
挥、医疗救护而单独修建的地下防护建筑,以及结合地面建筑修
建的战时可用于防空的地下室。
方案设计阶段
建
筑
工
程
设
计
初步设计阶段
施工图设计阶段
建筑施工图
总平面施工图
结构施工图
给排水施工图
暖通施工图
电气施工图
其它(预算等)
表一 施工图种类及其关系图表
1.3 建筑施工图表达的依据
《房屋建筑统一制图标准》GB/T5000-2001(教材附录二)
《建筑制图标准》GB/T50104-2001(教材附录三)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3年)(教材附录一)
第二章
建筑施工图主要内容
封面
目录
文字表述
设计说明
工程做法表
建
筑
施
工
图
地下一层平面图
首层平面图
门窗表
二层平面图
标准层平面图
屋面平面图
平面图
图形表示
立面图
各立面图
剖面图
1~2个剖面图
详图
核心体大样图
厨卫大样图
表二 建筑施工图主要内容及其关系图表
节点大样图
2.1 封面
工程名称
图纸名称
设计号
设计单位人员(项目负责人等)、
设计单位名称、
时间(参见教材P5)
2.2 图纸目录
施工图纸的明细和索引。(参见教材P6-P7)
内容主要包括:
图别、图号、图纸名称、图纸规格等。
注意事项:
(1)一个工种写一份;
(2)排列在各种施工图纸的最前面;
(3)一栋楼一套施工图;
(4)每套施工图布图紧凑;
(5)图纸大小规格统一,便于装订;
(6)图纸规格多用A1与A1加长图,或者A2与A2加长图;
(图幅尺寸见教材P195表2.1.1,加长图见教材P196表2.1.3。)
一套施工图一般不宜多于2种图幅。(参见教材P196
条文2.1.5)
本次毕业设计施工图部分主要完成以下内容,请根据下表内容编写图纸目录:
施
工
图
设
计
成
果
要
求
1、封面
A1、A2、A2加长
2、设计说明、图纸目录、工程
做法表、门窗表
A1、A2、A2加长
3、总平面图
1:500或1:1000
A1、A2、A2加长
4、地下一层平面图
1:100或1:200
A1、A2、A2加长
4、底层平面图
1:100或1:200
A1、A2、A2加长
5、二层平面图
1:100或1:200
A1、A2、A2加长
6、3~18层标准层平面图
1:100或1:200
A1、A2、A2加长
7、屋面平面图
1:100或1:200
A1、A2、A2加长
8、各立面图
1:100或1:200
A1、A2、A2加长
9、剖面图
1:100或1:200
A1、A2、A2加长
10、电梯、电梯厅及其楼梯详
图(含首层平面图、标准层平
面图、顶层平面图、剖面图)
1:50
A1、A2、A2加长
11、卫生间详图
1:50
A1、A2、A2加长
12、厨房详图
1:50
A1、A2、A2加长
13、节点大样图
1:20
A1、A2、A2加长
2.3 设计说明(参见教材P228)
主要介绍工程概况、设计依据、设计范围及分工、施工及制
作时应注意的事项;
主要内容:
1、工程概况
建筑名称、建设地点、建设单位;
建筑工程等级:
级;
建筑设计使用年限:
年;
建筑防火等级:
类;
总建筑面积:
平方米;
建筑基底面积:
平方米;
建筑层数:地上
层,地下
抗震设防烈度:
度;
建筑结构类型:
结构;
本项目的相对标高和绝对标高;
层;
本次设计的项目为二类建筑,高层建筑地下室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
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结构类型为框架-剪力墙结构
2.3 设计说明(参见教材P228)
主要介绍工程概况、设计依据设计范围及分工、施工及制作
时应注意的事项;
主要内容:
2、设计依据
3、标注说明
4、防水工程
5、墙体工程
6、外装修
7、门窗工程
8、防火设计
9、墙体施工留洞
10、其他
2.4 工程做法(包括用料说明和室内装修表)
应涵盖本设计说明范围内各个部位的建筑用料及其构造作法。
应以文字逐层叙述的方法为主或者引用标准图的做法与编号,
否则应另绘构造节点详图交代。
主要内容:
墙身防潮层
地下室防水
屋面
外墙面
勒角
台阶
坡道等
可以文字说明或部分文字说明、部分直接在图上引注或者加注
索引号。
2.5 门窗表
本项目中所有门窗的汇总和索引。门窗的设计编号
门
木门——MM
钢门——GM
塑钢门——SGM
铝合金推拉门——LTM
卷帘门——JM
防盗门——FDM
防火门——FM甲(乙、丙)
防火卷帘门——FJM
窗
木窗——MC
钢窗——GC
铝合金窗——LC
木百叶窗——MBC
钢百叶窗——GBC
铝合金百叶窗——LBC
塑钢窗——SGC
全玻无框窗——QBC
幕墙——MQ
防火门
在一定时间内能满足耐火稳定性、完整性和隔热性要求
的门。它是设在防火分区间、疏散楼梯间、垂直竖井等具有一定
耐火性的防火分隔物。 防火门除具有普通门的作用外,更具有阻
止火势蔓延和烟气扩散的作用,可在一定时间内阻止火势的蔓延,
确保人员疏散。
常用非燃烧材料钢或者木门外包镀锌铁皮,内衬石棉板、
矿棉等耐火材料制作。也可将木门浸渍防火涂料成防火门。
按照耐火极限分为甲、乙、丙三级,甲级防火门的耐火极
限不低于1.2h,乙级防火门的耐火极限不低于0.9h,丙级防火门
的耐火极限不低于0.6h。
用于疏散楼梯间的防火门应采用单向弹簧门并向疏散方向
开启。
防火卷帘门
防火卷帘是一种适用于建筑物较大洞口处的防火、隔热
设施,产品在设计上采用了卷轴内藏的特点,具有结构合理紧凑。
防火卷帘帘面通过传动装置和控制系统达到卷帘的升降。防火卷
帘广泛应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防火隔断区,能有效地阻止火势
蔓延,保障生命财产安全。
塑钢窗
塑钢窗是以聚氯乙烯与氯化聚乙烯共混树脂为主体,加上
一定比例的添加剂,经积压加工而成。为了增加型材的钢性,
在塑料异型材内腔中添人增加抗拉弯作用的钢衬(加强筋),
然后通过切割、钻孔、熔接等方法,制成窗框,所以称为塑
钢窗。
塑钢窗的特点:它不仅具有塑料制品的特性,而且物理,
化学性能、防老化能力大为提高。具有保温、隔热的特性。
另外还具有耐酸,耐碱、耐腐蚀、防尘、阻然自熄、强度高、
不便形、色调和谐等优点,无须涂防腐油漆,经久耐用,而
且其气密性、水密性比一般同类门窗大2--5倍。
2.6 总平面
1)原有的建筑物和环境
标明规划建(构)筑物的编号、层数、施工定位坐标、间距
2)场地四界的测量坐标,道路红线(或者用地红线)和建筑控
制线;
3)场地四邻原有及规划的道路的位置和路名。标明主要坐标值
或定位尺寸;
4)场地内的道路包括车行道、人行道、消防车道、场地的出入
口,标明道路宽度、道路转弯半径;
5)拟建建筑物(外轮廓用粗实线表示,标明建筑物的总开间尺
寸和总进深尺寸)和原有建筑物(外轮廓用细实线表示)名称,层
数,定位(每栋建筑物标明两个坐标点,还要标明与相邻建筑的
间距尺寸,成角度时标明角度);
6)用粗虚线表达地下室的外轮廓线,用细实线表达裙房部分;
6)文字:必要的文字说明、图名、比例尺;
7)指北针或风玫瑰图;
8)技术经济指标;规划用地平衡表、技术经济指标表、建筑明
细表、公建配套设施明细表、绿地指标表
建筑明细表
建筑编号
建筑类型
起始层
A—1
A—n
小计
B—1
B—n
小计
合计
住宅总建筑面积(m2)
C—1
C—n
合计
公建总建筑面积
终止
层
标准层面积
(m2)
总面积
(m2)
总户
数
公建配套明细表
项目
用地面积
建筑面积
设置位置
备注
绿化指标表
面积(m2)
项目
规划总用地
居住区用地
绿
地
总
面
积
居住区级
公共绿地
居住小区级
组团级
宅旁绿地
公共服务设施附属绿地
道路绿地
人均公共绿地
绿地率
%
公建配套明细表
类别
机动车库
序号
A1
A2
小计
非机动车库
小计
总计
B1
B2
面积(m2)
车位数(个)
备注
停车场汇总表
面积(m2)
项目
住宅
商业设施
机动车库
社会公用
地上
地下
总计
住宅
商业设施
非机动车库
社会公用
地上
地下
总计
地上
停车场汇总
地下
总计
车位数(个)
2.7 建筑平面图
包括地下一层平面图、底层平面图(首层平面图)、二层平面
图、3~15层标准层平面图、顶层平面图、屋顶平面图。
注意:非固定设施不在各层平面图的表达范围之列,例如活动家具、
屏风、盆栽等。
1.2.1 健康住宅——国际标准
1.引起过敏症的化学物质浓度低;
2.尽量不使用容易挥发出化学物质的胶合板、
墙体装饰材料等;
3.设有性能良好的换气设备,能将室内污染物
排出室外,特别是对于高气密性、高隔热性
住宅来说,必须采用具有风管的中央换气系
统,进行定时换气;
4.在厨房灶具或吸烟处,要设置局部排烟设备;
5.起居室、卧室、厨房、厕所、走廊、浴室等
温度要全年保持在17℃-27℃之间;
1.2.1 健康住宅——国际标准
6.噪音要小于50dB;
7.悬浮粉尘浓度要低于0.15mg/m3;
8.室内的湿度全年保持在40%-70%之间;
9.一天的日照要确保在3h以上;
10.要设置有足够亮度的照明设备;
11.住宅应具有足够的抗自然灾害的能力;
12.住宅具有足够的人均建筑面积;
13.住宅要便于保护老年人和残疾人。
规划及设计
2.1 总平面设计:
2.1.1 基地条件
2.1.2 道路系统
2.1.3 建筑布局
2.1.1 基地条件
2.1.1.1自然条件分析:
1.地形条件
2.气候条件
3.工程地质、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
2.1.1.2场地的用地控制条件
2.1.1.3场地的其他公共限制条件
1. 地形条件
地形图——
将地表上各种地形沿
铅锤方向投影到水平
面上,用简明、准确、
容易识别的符号和注
记来表达地物的平面
位置和地貌的高低起
伏形态,并用按照一
定的比例尺缩小绘制
而成。
1. 地形条件
坐标系统—— 在地形图中规定南北方向为X轴,
东西方向为Y轴。并选择西南角
某点为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
系统。地形图坐标系统中的X、Y
值以米为单位。
高程系统——地面上一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
距离,称为该点的绝对高程,简
称高程或标高。
2. 气候条件
——风象、日照、气温、降水
1)风象——风向、风速、风级
风玫瑰图——风向频率玫瑰图
风向频率——在一定的时期内(如一月、一季、一
年或多年)累计各个风向所发生的次
数,占同期观测总次数的百分比,称
为风向频率。
风向频率最高的方位称为该地区或该
城市的主导风向。
风玫瑰图示例:
3.工程地质、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
工程地质条件——由勘测单位采用测量仪器测定,内容
包括: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如断裂、
裂缝等)、地层(如软土、膨胀土、湿
陷性土)、测定地土的物理力学性能
指标(比如含水量、天然密度、压缩系
数、抗剪强度等)、查明现场有无不良
地质现象(如滑坡、崩塌、泥石流、
采空区塌陷等),最终将各个资料汇
总为工程地质勘查报告。
水文条件——江、河、湖、海、水库等地表水体的状况。
水文地质条件——一般指地下水的存在形式、含水层厚
度、水温及动态等条件。
2.1.1.2场地的用地控制条件
征地界线——
由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划定的供土地使用者征用的边界线,
其围合的面积是征地范围。
征地界线包括城市公共设施,如代征城市道路、公共绿地
等。征地界线是土地使用者征用土地,向国家缴纳土地使
用费的依据。
建设用地边界线(简称用地界线)——
征地范围内实际可供场地用来建设使用区域的边界线,其
围合面积是用地范围。
如果征地范围内无城市公共设施用地,征地范围即为建设
用地范围;征地范围内如有城市公共设施用地,如城市道
路用地或者城市绿化用地,则扣除城市公共设施用地后的
范围就是建设用地范围。
征地范围 - 公共设施用地 = 建设用地范围
2.1.1.2场地的用地控制条件
道路红线——
城市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边界线,一般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
门在用地条件图中标明。
道路红线是场地与城市道路用地在地表、地上和地下的空间界
限。建筑的台阶、平台、窗井、建筑物的地下部分及建筑基础,
除场地内连接城市管线以外的其他地下管线,均不得突出进入
道路红线。
建设控制线(或称建筑红线)——
建筑物基底位置的控制线,是基地中允许建造建筑物、构筑物
的基线。实际中,一般建筑红线都会从道路红线后退一定距离,
用来安排建筑基础、道路、广场、绿化及其地下管线和临时性
建筑物、构筑物等设施。
2.1.1.2场地的用地控制条件
2.1.1.3场地的其他公共限制条件
容积率——
绿化率——
建筑密度——
建筑层数——
2.1.2 交通组织
2.1.2.1 出入口设置
2.1.2.2 道路系统
2.1.2.3 停车场、库设计(详见第四章)
2.1.2.1出入口设置
1. 场地出入口数量
居住小区至少设置2个出入口与外围道路联系。
机动车道对外出入口间距应不小于150米。沿街建筑物长度
超过150m时设不小于4mX4m的消防车道。
2.场地出入口位置
应注意尽量减小对城市主干道交通的干扰。当场地同时毗
邻城市主干道和次干道(或支路)时,一般主入口设在主
路上,次入口设在次路上,并优先选择次干道一侧作为主
要机动车出入口。
注意,场地的主要出入口,应避免正对城市主要干道的交
叉口。场地出入口作为场地内外交通的转换处,需
解决好交通集散的问题,使进出场地的人流、车流
有足够的分流回转空间。
2.1.2. 2 道路系统
1. 道路等级
居住区——>20m
居住小区——6-9m
组团——3-5m
宅间小路——2.5m
尽端式道路应设15mX15m回车场
道路边缘至建、构筑物最小距离
(详见《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P22)
消防车道——不小于4m,距高层建筑外墙宜大于5m,尽端
式道路应设15mX15m回车场
(详见《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P12)
2.道路系统组织
人车分流
人车混行
人车部分分流
2.1.3 建筑布局基本要求
2.1.3.1建筑朝向
2.1.3.2建筑间距
(详见《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P11)
1.日照间距
2.防火间距
2.1.2.1建筑朝向
2.1.2.2建筑间距
1.日照间距
——广州地区日照间距控制:0.7-1.0
2.防火间距
2.2 住宅套型设计:
2.2.1 基本概念
2.2.2 住宅组成
2.2.3 住宅套型设计(套内空间)
2.2.4 住宅共用部分设计(公共空间)
2.2.5 住宅设备间设计
2.2.1 基本概念
2.2.1.1 住宅
——供家庭成员居住使用的建筑
2.2.1.2 套型
——按不同使用面积、居住空间组成的成套住
宅类型
2.2.2 住宅组成
2.2.2.1 套内空间
——卧室、起居室、餐厅、厨房、卫生间、阳台等
2.2.2.2 公共空间
——楼梯和电梯、走廊和出入口、附建公共用房
2.2.3 住宅套型设计(套内空间)
2.2.3.1 设计原则
公私分区
动静分区
洁污分区
餐厅
起居室
厨房
书房
卧室
卫生间
2.2.3.2 功能组成及各部分设计要点
1.起居室
2.卧室
3.餐厅
4.厨房
5.卫生间
6.阳台
1.起居室
 起居室应有直接采光和通风,窗地面积比不小于1/7。
 起居室使用面积不小于12m2,
 起居室内布
置家具的墙
面直线长度
应大于3米。
 尽量减少直
接开向起居
室的门的数
量。
2.卧室
 卧室应直接采光、自然通风;
 卧室之间不应穿套;
 双人卧室使用
面积不小于10m2,
单人卧室不小于
6m2,兼起居的
卧室不小于12m2;
 自然采光的窗地
面积比不小于1/7;
注意:窗洞口上沿
距地面高度
不宜低于2m。
3.餐厅
可以间接采光;
可以与起居室合置。也
可以与开敞式厨房合置;
设定面积时应注意餐桌
尺寸;
4.厨房
 厨房宜布置在套内近入口处,应有直接采光和自然通风。自
然采光的窗地面积比不小于1/7;
 厨房应设置洗涤池、案台、炉灶及油烟机、冰箱(预留冰箱的
位置约700mm×700mm×1700mm )等设施,设计中应注意操作流
程排列,操作面净长不小于2.10;
 布置方式:
单面布置时(“一” /“L”形),厨房净宽不小于1.50m;
双面布置时(“二” / “U”形) ,两排设备净距不小于
0.90m
 排烟道设置尺寸:300mm×500mm;
 厨房的标高要比室内标高低20mm,注意画出地面高差线。
5.卫生间
 卫生间不应直接布置在下层住户的卧室、起居室和厨房的上
层;
 卫生间开间:1500mm-1800mm;
 应设置浴缸(淋浴间)、坐便器、洗脸盆,面积不小于3m2
 公共卫生间最好设置为蹲厕,主卧的卫生间可以设置为坐厕;
 卫生间的标高要比室内标高低20mm,注意画出地面高差线。
5.卫生间
6.阳台
o主要形式:挑阳台、凹阳台、凸阳台、半凸半凹阳台、封闭
阳台,多采用悬臂结构。
o阳台的标高比室内标高低20mm,注意画出地面高差线。
o高层阳台宜采用实体栏板,净高不小于1050mm
7.套内交通空间
过道:入口过道净宽不小于1.20m;
通往主要房间的过道不小于1.00m;
通往辅助房间的过道不小于0.90m;
楼梯:梯段净宽一边临空时不小于0.75m,两侧有墙时不小于
0.90m;
踏步宽不小于0.22m,高不大于0.20m;
2.2.4 住宅共用部分设计(公共空间)
2.2.4.1 楼梯和电梯
(详见《住宅设计规范》P101)
(详见《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P22-P24)
注意:顶层为跃层住宅时,跃层部分不计层数
地下室半地下室与地面层不宜共用楼梯
间,必须共用时应设乙级防火门隔开。
2.2.4.2 走廊及出入口
(详见《住宅设计规范》P11)
(详见《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P20)
2.2.4.3 地下室/半地下室
(详见《住宅设计规范》P12)
2.2.5 住宅设备间设计
地下室:发电机房;
生活水池间、消防水池间、水泵房;
高压配电房、低压配电房;
首
层:消防控制室;
核心筒:设备管道井;
顶
层:电梯机房;
高位水箱间;
高层住宅结构选型
3.1 高层住宅结构选型:
3.1.1 框架结构体系;
3.1.2 剪力墙结构体系;
3.1.3 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
3.1.4 芯筒—框架结构体系
3.1.1 框架结构体系
——由梁、柱构件通过节点连接组成的承重骨架。
 优点:套内空间划分较为灵活;
适应于底部大空间的高层住宅;
 缺点:常规矩形柱暴露于室内,不够美观;
承受水平荷载的能力不高,高度受限;
 解决办法:实际工程中多采用截面宽度与墙厚相等的
T型、L型的异型柱*,获得室内美观的效果。
 适用范围:异型柱适应于高度不超过35m(11层以下)
的中高层、多层住宅建筑
框架结构示意
3.1.2 剪力墙结构体系
——由钢筋混凝土墙体承受全部的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
剪力墙沿横向和纵向正交布置或沿多轴线斜交布置。
 优点:结构体系的刚度大,空间整体性好,适应于30
层以下的高层住宅;
 缺点:承重的剪力墙多,不容易形成面积大而且能够
灵活划分的房间。
 两种在剪力墙结构体系基础上进行改善的结构体系:
框支—剪力墙结构*
短肢剪力墙结构*
剪力墙结构示意
框支—剪力墙结构
这是一种上部塔
楼为剪力墙结构,下
面的裙房采用框架结
构支撑的结构形势,
结构的转换依靠承托
上部剪力墙的大梁来
完成,这样可以适用
于商业用房的大空间
需求。
注意:核心筒的剪力
墙不能取消或转换,
依旧伸至首层和地下
室。
短肢剪力墙结构
尺寸:剪力墙的肢长为厚度的4-6倍;
(在异型柱框架结构中剪力墙的肢长为厚度的2-4倍; 在剪力墙
结构中剪力墙的肢长为厚度的6倍以上;)
 短肢形状:T型、L型、十字形;
 布置位置:在平面转角和凸凹处,每道短肢剪力墙
有两个方向的梁与之连接;
 短肢跨度:6-8m为宜;
 短肢厚度:200mm、250mm、300mm;
 优点:结构平面布置灵活;剪力墙所占面积少;
短肢剪力墙结构示意
3.1.3 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
——在框架结构中布置一定的剪力墙,从而形成该结
构体系。
 优点:套内空间布置较为灵活;整体刚度大,抗震
能力较强;
 缺点:框架柱暴露于室内空间;适应于15~30层的
住宅建筑。
 适用范围:15-30层的高层住宅建筑。
3.1.4 芯筒-框架结构体系
——通常将核心筒做成钢筋混凝土结构,与套内的框
架柱共同作用。
 优点:既保证套形平面有一定的灵活性,又加强了
结构的整体刚度。
 适用范围: 40层以下的住宅建筑。
芯筒-框架结构示意
2.3 停车场、库设计:
2.3 立面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