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性評量-借鏡與省思 - 佛光大學教學資源中心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總結性評量-借鏡與省思 - 佛光大學教學資源中心
總結性評量-借鏡與省思
林啟智
教學資源中心學生學習促進組
總結性評量
總結性評量目的在檢視學生學習成果,期盼
在畢業前能補強不足之處
總結性評量須讓學生動手做,並嘗試解決實
際問題
學生學習成果驗證應著重直接評量,而非僅
依賴間接評量之問卷調查
總結性評量除檢視畢業生核心能力,也是提
供教師與學系反思的絕佳工具
總結性評量的目的
回顧以整合過去所學 : 融會貫通。
至少了解自己究竟學了什麼,並能加以應用,再從過程中反
思自己不足之處,然後予以補強。
前瞻以準備進入下一階段:學以致用。
總結性評量提供學生以成品的方式,讓學習成果具體化,協
助學生發展職場所需技能,對未來更具信心;抑或整合過去
所學,有利於未來升學。
大學教育不再只是一張學位文憑,而是帶得走的能力。
高等教育的成效
45% 大三學生在「批判思考、邏輯推理、寫作溝通」等關鍵能力相對於
大一的進步幅度非常有限。
36% 大學畢業生相對於大一,幾乎沒有進步。
超過 1/3 畢業生無法區別 事實 (fact) 與意見 (opinion),甚至於寫不出清
楚論述的文章 (make a clear written argument)。
事實陳述,意見表達。
《載浮載沉的學術:有限學習的大學生活》
Richard Arum, Josipa Roksa
(Academically Adrift: Limited Learning on College Campus)
第二輪高等教育系所評鑑
「輸入」與「過程」→「產出」與「學習成果」
系所希望培養什麼樣的學生 (具備哪些核心能力)
資源如何配置
課程如何規劃
學習成果如何評量
一旦學習成果不理想,如何改善
總結性評量即是設計一妥善的制度以衡量與檢視學
生學習成果,期盼在畢業前補強不足之處。
總結性評量的操作
學生親自動手做,嘗試解決實際問題,以運
用與驗證所學。
過多的教師講授時間,就不能被視為總結性
評量 。
在學生的親自操作時,通常無法獨自一人解
決所想要解決的問題。因此,也能同時檢驗
學生之團隊合作、有效溝通、專案管理,甚
至專業倫理與終身學習等能力。
學習成果的驗證
應著重直接評量,不能僅依賴間接評量。
直接評量指從學生表現評估學習成效 。
直接評量的方式至少包含:實作評量、專題
報告、行為觀察、成品、歷程檔案、實習,
以及綜合考試等。
間接評量多為意見調查或自我陳述,用以補
充直接評量結果。方式至少包含:畢業生、
雇主或校友之訪談或問卷調查。
評量指標公正客觀具體可行
評量是否達成系所設定的核心能力 。
設計評量指標至少需考慮下述幾點:
每項能力的等級以不超過 3 項為宜。
評量指標必須考慮信度與效度。
由授課教師自行發展適用的評量指標。
評量指標在評量實施前就應該公布。
總結性評量指標示例
核心能力
優
可
待改進
內容完整並具
溝通表達 邏輯性;
清楚說明內容
能力
與要點。
內容尚稱完整與
邏輯性;
內容與要點清晰
但稍有疏漏。
內容不完整邏
輯性待加強;
報告內容與要
點模糊。
組員主動參與
任務分配平均;
團隊合作 明顯看出成品
是小組合作的
能力
結果。
組員參與度中等
任務分配尚稱平
均;
成品大致為組員
合作的結果。
組員參與度低
任務分配不均;
成品只是各組
員負責部分之
集合。
總結性評量提供教師省思
課程安排
教學方法
評量方式
課程與核心能力的連結性
經由反思而使課程能獲得改善
總結性評量提供學系省思
課程結構的修改或重新設計
新課程的增加
課程修課要求的改變
成果評估的改進
學生監督機制的改善
新的集中 (必修) 課程 (concentration) 或副修
(選修) 課程 (minor) 的發展
實施總結性評量的依據
為使總結性評量不致淪為形式化的評鑑工具,
各學系宜仿效東華大學之各學系,訂定學生
學習成效總結性評量辦法,以落實總結性評
量,並據以要求學生必須通過評量標準才得
以畢業。
借鏡台大的做法
總整課程的實踐概況如下:
實施時間:高年級
班級規模:視課程形式而定
課程長度:一至兩學期
形式:
台大總結性課程的形式
專題計畫 (project)
學士論文 (thesis)
專題討論 (seminar)
實習 (clinic-based/internship)
綜合考試 (comprehensive examinations)
學習歷程檔 (portfolio)
成功之總結性評量
不論各系所總結性課程類型及評量方式為何,只要掌握住總
結性課程精神意涵,並於系所評鑑時,能說服評鑑委員:系
所所規劃之總結性課程能檢視反應學生核心能力之課程,即
為成功之總結性課程。(許木柱)
現在師資培育是把老師當成工程師在培育,好像會了一些技
能就可以當老師,卻沒有給當老師應該具有的專業。 (台師
大校長張國恩)
資料來源
1. 台灣大學教學發展中心,總整課程介紹。
2. 何希慧,學生學習成效評估機制,東吳大學教學資源中心。
3. 國立東華大學應用數學系學生學習成效總結性評量辦法。
4. 張榮叁 (2012/04),淺談「課程與活動的學習成效評量」,高雄醫
學大學。
5. 慈濟大學 (2012/04),系所中心學生學習成效評鑑教育訓練-總結
性課程,慈大教卓。
6. 劉孟奇 (2012/10) ,總結性課程與學習成效評估,國立中山大學教
務長。
7. 劉曼君與呂良正 (2013/03),Capstone 課程──IEET認證的重要
佐證,評鑑雙月刊第42期。
8. 逢甲大學商管教育中心全球資訊網–整合性課程 (Capstone course)。
9. 蔡小婷譯 (2010/09),美國公立研究型大學學生學習成效評估計畫
之實施,評鑑雙月刊第4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