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该文件 - 亳州职业技术学院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浏览该文件 - 亳州职业技术学院

来自全校的同行们
——欢迎 您
以下资源有60%以上来源于“抄
袭”;约20%来源于参考前辈观点,少
许属于个人想法。敬请批评指正。

本课件资源参照俞仲文课题组、
陈解放课题组、徐静镠课题组等前辈
观点、研究成果。
1
构建人才培养新体系
——把每门课都融入到人才培养体系
丁振杰
TEL: 5587008 13195686912
[email protected]
亳州职业技术学院电子系
2
前言:建立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满足人民群众终身学习需要,与市
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
放、自主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
教育体系。
 2005年10月28日《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
业教育的决定 》
3
实
践
型
培
养
体
系
教
学
目
标
体
系
知识应用能力
岗位技术能力
通用能力
课程理论实
践目标
跨课程的 实
习目标
毕业设计实
习目标
职业资格和
技能鉴定证
书
教
学
内
容
体
系
课程教学
中 的 课
业
认识实习
和专业实
习
毕业设计
和毕业实
习
职业资格
和技能培
训
教
学
评
价
体
系
课业与课程
评价
认识实习和专
业实习评价
教
学
保
障
体
系
驱
动
层
面
操
作
毕业设计和毕
业实习评价
教学质量控制
教学资源条件
稳 定
实 习
基地
实 用
实 训
手册
层
面
职业资格和
技能鉴定证
毕业证书
双 师
型 师
资
职业资格和技
能评价
教 学
督 导
制度
学 生
评 教
制度
教学过
程控制
程序
支
撑
层
面
4
目录






培养目标,历史演化
两个体系,建立融合
方案制定,安序生成
课程融入,我的参与
综合结果,体系建立
完成改革,“一体万能”
5
一、培养目标
 一种类型, 三大功能
 三次演化,历史沿革
 职业教育,就业教育
 目标形成,三种表达
6
1.1.1一种类型
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
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
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
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
作用。
 —— 教高[2006]16号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
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7
1.1.2 三大功能
 职业教育要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
 职业教育要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 职业教育要为提高劳动者素质特别是职业
能力服务
 ——2005年10月28日《国务院关于大力发
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
8
1.2.1 文件描述,三次演化
描述之一: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人才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事业有了很
大发展,各级各类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
训取得显著成绩,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培养了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人才。
 国发[2002]16号《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
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
 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一种
9
1.2.1 文件描述,三次演化
描述之二: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
 职业教育要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调
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服务。实施国
家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加快生产、
服务一线急需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特别
是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紧缺的高素质
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培养
 ——2005年10月28日《国务院关于大力发
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
10
1.2.1 文件描述,三次演化
描述之三(1):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 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
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
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
者和接班人
 —— 教高[2006]16号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11
1.2.1 文件描述,三次演化
描述之三(2):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 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的全过程。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
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
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
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 —— 教高[2006]16号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
见》
12
1.2.2 培养目标的历史演化
高素
质劳
动者
和实
用人
才
演化1
高级
应用
型人
才
演化2
高素
质高
技能
专门
人才
演化3
高素
质的
技能
型人
才
13
1.3.1 职业教育,就业教育
职业(适应)能力——就业为导向
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
教育教学改革”
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14
1.3.1 职业(适应)能力——就业为导向
 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就业为导向,
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 。
 —— 教高[2006]16号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
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15
1.3.2 高层之声——职业教育就是就
业教育
 2009年3月30日下午在湖北思远信息技术
培训学院,这里的负责人告诉总理,去年
共培训1.2万名学生,今年计划培训1.5万
名学生,受过培训的学生大部分找到了工
作。温家宝说,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
育,是面向人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要
大力发展。
16
1.3.3 职业(适应)能力——就业为导
向(岗位能力)
 两种理解:
 1、直接上岗能力,岗位群适应能力
 2、直接上岗能力+综合素质 ( 可持续的
就业能力 )
17
1.4.1 培养目标:职业能力
通用职业能力+各专业岗位能力
 自理和自律能力
 学习和发展能力
 直接上岗能力
 岗位群适应能力
 交流和合作能力
 信息处理能力
 完成任务能力
 耐劳和耐挫能力
 创业和创新能力
 诚信品质(待定)
社会
主义
核心
价值
观和
人生
观
18
培养项目
通用能力培养的具体要求
1
“自理、自律” 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要有目标、要有计划、要自
觉执行;能自律教学纪律与学习责任。
能力培养
2
“学习、发展” 要求学生能自我调节学习心态、培养学习兴趣、掌
能力培养
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3
“交流表达” 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重和加强自己语言表达、书写
表达的锻炼,善于交流,善于沟通。
能力培养
4
“ 团 队 合 作 ” 要求学生在学习中积极融入集体之中,为集体作贡
能力培养
献,发挥团队之力量,取得更大成绩。
5
“创业创新”
能力培养
6
“信息技术应 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最大限度能运用信息技术,有效
用”能力培养 地、创造性地为自己的学习服务,提高学习效果。
7
“刻苦耐挫”
能力培养
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发扬不怕困难、敢于拼搏、百折
不绕精神,战胜学习困难,磨炼自己。
8
“诚信品质”
能力培养
要求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培养诚信品质
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开展评判性思考,大胆判断分析,
注重学习创意性的发挥。
19
参考资料:通用能力Common Skills
通用能力( Common Skills)
通用能力是有效地在不断出现的工作规范的环境里工作并参与在机
构的工作所必备的能力。它们着重于在综合性的工作环境里应用知识和
技能的才能。(Mayer的定义)
正式认定的通用能力有七项。通用能力是以一般性的工作而分类的
,而不是以某种职业或行业的工作而分类的。
收集,分
析及组织
信息
沟通想
法和信
息
计划和
组织活
动
与其他人
及在集体
里工作
使用数学
式的主意
和技巧
解决问
题
使用技
术
20
1.4.2 培养目标(职业能力)
 岗位能力(直接上岗能力、岗位群适应能力)
 通用能力(综合素质、可持续的就业能力)
 知识应用能力
21
1.4.3 职业能力结构图
 职业岗位能力
 专业基础能力
 通用能力
职业岗位(群)能力
通用
能力
专业
基础
能力
22
二、两个体系,建立融合
 理论课体系
 实践课体系
 “实践型”培养体系
23
2.1
理论课体系(相关实验依附理论课)
 公共基础课
 专业基础课
 专业课
 选修课
24
2.2 实践课体系
2.2.1 实践课程体系由来
 实践(验)教学要改变过分依附理论教学的状况,
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
 实践教学应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
 三年制专业的实践教学一般不低于教学活动总学
时的40% ,两年制专业的实践教学一般不低于教
学活动总学时的30% 。
——教育部2000年关于高职高专教育人才
培养工作的意见
25
2.2.2 实践教学目的(本科)
“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
生的技术应用能力”。
——教育部2000年《关于高职高专教育
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
26
2.2.2 实践教学目的(高职)
实践能力——能动手、会做事
 能工巧匠
 一线经营管理人才
 蓝领、灰领
27
2.2.3 实践教学在高职教育
——主体地位
 如何理解
 如何体现
 如何落实
28
2.2.4 高职学生实践能力评价问题
 怎样建立实践能力评价目标体系
 用何种方法和手段来评价实践能力
29
2.2.5 对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思
考
 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的不足
 实践教学目标单一
 实践教学内容脱离实际
 实践教学方法尚未打破“传统”
 实践教学评价缺位
 实践教学资源不足
30
2.2.6我院现行培养体系
 以实验课依附于理论课的理
论课程体系
 2009级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文件就是体现
(建议立即废止,重新修改)
31
2.3 “实践型”培养体系的建立
理论
课程
体系
(实
验课
依附
于理
论课
)
理论课程体系
融 建立
合
“实践型”课程体系
实践课程体系
直接跨越
32
三、方案制定,安序生成
3.1 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人才培养体
系顺序
1、岗位能力标准+通用能力标准
2、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
3、课程大纲
4、编写讲义、选用教材
5、学生用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
核练习)
6、形成性考核(过程考核)+考试
33
3.2 标准化操作
能
力
核
心
课
程
支
撑
课
程
34
3.3 一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网络
核心课程1
岗位能力1(核心)
岗
位
(群)
能
力
和
通
用
能
力
核心课程2
岗位能力2
核心课程3
岗位能力3
核心课程4
岗位能力4(拓展)
核心课程5
核心课程6
通用能力
公共基础课
支撑课程1
支撑课程1
支撑课程1
支撑课程1
支撑课程1
支撑课程1
支撑课程1
35
3.4 课程到课业
专
业
培 分解
养
目
标
课
课
能
支撑 程 解析
业
力
36
背景:澳大利亚(TAFE)模式
 行业设计课程培训包(放弃)
 课程包架构:
 能力标准Competency Standard
 专业教学计划(课程体系)
 教学大纲
 学习指南(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练习)
 评估指南
37
行业主导——现阶段我们只能放弃
 行业导向(Industry driven): 培训包按照澳大利亚国家培训
框架的标准来制定,是澳大利亚有关行业所开发的重点成
果
 以能力为本(Competency based): 通过与教育专家合作,行
业制定技能的鉴定标准,并确定颁发资格证书的标准
 全国认可(Nationally consistent): 这些学历证书可满足工作
岗位对技能的要求
38
四、课程融入,我们参入
4.1 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实践指导
课业1
课程 教师分解
课业2
布置课业
教师指导
学生操练
理论学习
评价考核
课业N
39
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第九次全
体会议教育部高职高专处范唯处长

高职院校要重视校企合作管理平台的构建,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在人员、资金和运
作方面校企融为一体,既弥补高职教育资源的不足,又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在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要
 以专业为平台,课程改革要落实
到体系的构建,同时注重基础课
程的改革和实践性环节,尤其是
顶岗实习的教学设计及其功能的
实现,使我们的学生既有出口时的岗位适应能力,又有起码3-5年甚
至更长时间的可持续适应和发展潜力;在高职教育的评价方面,要有用人单
位的评价,社会对学生的评价最能反映学校的办学质量,评价应该是开放的、
多元的;在社会服务方面,高职院校要尽全力为企业服务,要重视为企业和
社会开展培训,高职院校要学历教育和社会培训两条腿走路,为企业的培训
应该涉及技术应用等方面最前沿的内容,因此能不能做好培训在一定程度上
反映专业建设的水平,同时也为学生回炉和终身学习提供机会。
40
4.2 课业的构成 ——以下6张PPT资料来源英
国BTEC模式
 课业—— assignment
实践型项目
 课业体系可呈现不同的组合

小课业和大课业组合

分段课业和合成课业组合

校内课业和校外课业组合

仿真课业和实战课业组合

文字写作课业和行为操作课业组合

个人课业和团队课业组合
41
4.3 课业设计






课业目标
课业方式
课业条件
课业内容
课业步骤
课业评价
42
4.4 “实践型”课业教学程序
“四步操作法”:
布置课业
→教师指导
→学生动手
→点评考核
43
4.5 评价体系
 评价内容——知识、技能、综合素质的结
合
 评价方式——评价过程与教学过程的结合
 评价主体——教师、学生、社会的结合
 评价工具——量化工具与质性工具的结合
44
评价主体多元化
 教师公开、公平评价
 学生参与评价
 企业加入评价
 社会考证评价
45
4.6 资源条件和管理环境





一批“双师”型教师
一套实践教学的实训手册
一种反“课时制”的教学运行机制
一间固定的实训室
一个由网络与电脑系统组成的信息学习平台
46
5.1 教学体系的构建
 高职教育实践型教学体系的思考
 “实践型”课程教学体系
一个目标
两个体系
三项内容
四步操作
五项条件
47
5.2 “实践型”
教学体系构想
职业能力
课业体系
适度理论
布置课业
双师型
教师
考评体系
岗位技能
教师指导
实训手册
职业素质
学生操练
实训运行
机制
评估考核
固定实
训室
网络信息
设备
48
5.3 体系细化
实
践
型
培
养
体
系
教
学
目
标
体
系
教
学
内
容
体
系
教
学
评
价
体
系
教
学
保
障
体
系
知识应用能力
岗位技术能力
通 用 能 力
课程理论
实践目标
跨课程的
实习目标
毕业设计
实习目标
职业资格和
技能鉴定证
书
课程教学
中 的 课
业
认识实习
和专业实
习
毕业设计
和毕业实
习
职业资格
和技能培
训
课业与课程
评价
认识实习和专
业实习评价
驱
动
层
面
操
作
毕业设计和毕
业实习评价
教学质量控制
教学资源条件
稳 定
实 习
基地
实 用
实 训
手册
层
面
职业资格和
技能鉴定证
毕业证书
双 师
型 师
资
职业资格技能
评价
教 学
督 导
制度
学 生
评 教
制度
教学过
程控制
程序
支
撑
层
面
49
5.4 实践型培养体系说明
 在实践教学目标方面,拓宽就业为导向的内涵,注重直
接上岗能力与可持续就业能力培养目标的结合,引入通
用能力培养目标,形成专业知识、岗位技能、职业素质
有机结合的实践型教学目标体系;
 在实践教学内容方面,以贯穿课程教学全过程的“课业”
为主线,形成课内外结合、校企结合、工学结合的实践
教学体系;
 在实践教学评价方面,建立量化的实践能力评价指标,
探索教师评价为主、学生和社会参与评价的多元化评价
体系;
 在实践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建设方面,探索产学研结合开
发实践教学资源新途径,以及双师型教师培养和评价新
途径。
50
5.5 模式体现四大创新
 从“50%到100%”,理论教学与实践
教学融为一体
 灌输式讲解转向课业指导,学生成为
主动的学习者
 系列课业取代本本内容,多层能力培
养目标落到了实处
 多元化评价方式,教学评价着眼于学
生发展
51
6.1 完成魏院长的“1/3理论”
99991-4 5-8
1-4 5-8
1-4 5-8
1-4
12
12
12
12
W
1A 1B W1 2A W2 2B
3A W4 3B W5
3
1A W1 1B W2 2A W3 2B W4 3A W5 3B
资料来源:加拿大滑铁卢工学院
52
6.2 完成魏院长政府、学校、企业
“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新思路
 日本采取的方式是官、产、学三方合作。1997年9月18日,
日本文部省、通产省和劳务省联合发表了题为“促进共同
合作培养人才的基本想法和基本原则”的文章,认为这种
模式的目的使学生在校期间得到与所学专业有关的工作经
验。文章阐述了学校和生产单位在合作中能得到的利益、
学校和生产单位在合作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以及如
何进一步促进合作的发展。日本政府甚至成立了由三个中
央省部组成的促进委员会,规定文部省负责召开教育和产
业共同参加的会议,促进双方的合作;劳务省负责组织进
行如何使学生在毕业前获得工作经验的研究;通产省负责
召开会议向产业界介绍和宣传产学研合作。我们可以看出
日本政府在合作中的参与程度。日本的产学研结合近几十
年发展迅速,其原因之一就是政府的直接参与和大力支
持。 ——来源于网络
53
6.3 适用于课程改革的“妄想”
 以项目(任务驱动)构建“实践型”课程
体系
 作秀基于工作过程和基于典型产品的课程
改革,实际放弃
 理实一体教学模式可以应用到任务驱动中
 以分项能力为单元进行模块化(学习领域)
的任务设计
 把实践和理论融为一体的项目(任务)称
为课业
54
参考资料:课程融入,我们参入
(专业或课程改革)
 对于各种各样的提法来源(个人想法、未
深入学习)
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
 基于典型产品的课程改革
 模块化教学课程改革
 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改革
 任务(项目)驱动
 工学结合、产学合作
55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或
基于“典型产品”的课程改革
背景:德国FH模(Fachhochschule)
 培养目标: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技
术的“桥梁式的职业人才”
 1)能借助理论科学方法,解决来自生产和
生活实际中的具体问题;
 2)能完成新的科研与技术开发项目;
 3)在应用理论、科研方法的技术性生产中
引进、优化和监控新方法、新工艺的使用。
56
FH的实践教学——培养四项能力
 1.思考能力——科学地解决问题;
 2.活动能力——实施各种计划和活动;
 3.适应能力——及时对社会环境变化做
出反应;
 4.学习能力——用科学的方法接受新的
知识。
57
FH的实践教学——教学方法
 练习方法——学生单独或以小组形式解决
复杂问题;
 考察方法——参观企业,了解实际工作的
程序和方法
 案例方法——学生扮演企业中的各种管理
员,然后召集会议,经过对某种情况的讨
论,做出决策。
58
FH的实践教学的特点
 企业主导FH的整个实践教学过程
 企业是评价考核实践教学成果的主体
 与企业合作并为企业“真刀实枪”的服务
是FH实践教学中的科研特点
59
模块化教学
 背景:加拿大(CBE)模式
 “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
 能力指一种综合职业能力,包括四个方面:
 知识(与本职相关的知识领域)、
 态度(动机、动力情感领域)、
 经验(活动的领域)、
 反馈(评估、评价领域)。
60
加拿大(CBE)模式
 课程开发应用DACUM方法(Developing a
curriculum的缩写)
 行业专家组成专门委员会制定DACUM表
 通常一个职业可分解为8~12个综合能力,
每一个综合能力包含6~30个专项能力、
对每个专项能力,分别进行具体详尽的
说明。
61
加拿大(CBE)模式
 教学计划的特点
 1.重点培养技术能力
 2.重视操作能力的培养
 3.课程设置适当综合化
62
理实一体化教学
 背景:美国社区学院(community college)
 实践课时的高比例
 占总学时的42%-46%。讲课与实践之比平均接
近1:1,有些实践性强的课程,讲课与实践之
比为1:3
 实践教学管理的开放性
 重视实验室和实习工作室建设。实验室大多每
天从早上8点到晚上10点全天向学生开放
 能力评价的开放性
 学院可以根据申请者的经验授予学院学分,即
经验学分(credit for experience)
63
任务(项目)驱动
 背景:英国BTEC
 Business & Technology Education
Council (BTEC)
 商业与技术教育委员会
 英国权威的职业资格证书开发机构
64
 英国本土有超过300万学生接受过BTEC
的职业教育
 全世界有130 多个国家,7000多个中
心推广实施
 英国的大多数大学和高等教育机构都
采纳了BTEC课程
 中国大陆有成功的案例(芜湖职业技
术学院数控技术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
化教学)
65
BTEC教学与我国传统教学的不同点






教学依据教学大纲,没有指定教材
课业覆盖教学大纲,没有期末考试
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指导答疑
评价依据学习成果,突出实践能力
学生参与教学评价,师生双向交流
实行内审外审制度,过程质量控制
66
教育理念
 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不断改进学习
的成功教育理念
 以能力为本的课程教学
 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
 教学质量的全面控制系统
67
BTEC教学模式




Activities——Assignment——essment
活动——课业——评价
student-centered and work-based
学生为中心 活动为基础
68
工学结合
世界合作教育协会的解释是:“将课堂上的
学习与工作中的学习结合起来,学生将理论知识
应用于与之相关的、为真实的雇主效力且通常能
获取报酬的工作实际中,然后将工作中遇到的挑
战和增长的见识带回课堂,帮助他们在学习中的
进一步分析与思考。”
(资料来源:Brochure of World Association for Cooperative Education,2001)
69
产学合作
产学合作 = 合作进行科研 + 合作培养人才
联系:同一上位概念,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区别:重点不一

合作进行科研:
主要形式:产学研结合;主要目的:科研成果转化
参与主体:教师、科研人员;主要结合点:科研项目

合作培养人才:
主要形式:三明治、合作教育、工学结合、半工半读
主要目的:提高学生培养质量
参与主体:学生;
主要结合点:市场需求
——来源于陈解放老师相关论文
70
来自全校的同行们
——请您指正
 希望收到王艳、刘长伟、蒋祥龙、
杜建华、魏双顶等老师指正;更希
望得到更多老师的批评指正。
71
谢谢各位!
祝大家快乐永随!
丁振杰
TEL: 5587008 13195686912
[email protected]
亳州职业技术学院电子系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