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核磁共振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第十一章核磁共振

核 磁 共 振
物理教研室
李亚琳
核磁共振
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
简称磁共振
核磁共振是一种物理现象。磁共振成像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是利用收集磁
共振现象所产生的信号而重建图像的成像技术 。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优点
1、在对身体没有损害的前提下,快速地获得
患者身体内部结构的高精确度立体图像。
2、不单显示人体内部结构,还能显示其功能。
3、可以为患者需要手术的部位准确定位,特
别是脑手术更离不开这种定位手段;
4、由于使用这种技术时不直接接触被诊断者
的身体,因而还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
1952年诺
贝尔物理
学奖:布
洛赫(Felix
Bloch ) &
珀赛尔
(Edward
Purcell)因发
展了核磁精
密测量的新
方法及由此
所作的发
现——核磁
共振。
布洛赫(Felix Bloch )
珀赛尔 (Edward Purcell)
1991年诺贝尔化学奖:
恩斯特R.R.Ernst(1933-) 瑞士物理化学家
他的主要成就在于他在发展高分辨核磁共振
波谱学方面的杰出贡献。这些贡献包括:
一.脉冲傅利叶变换核磁共振谱
二.二维核磁共振谱
三.核磁共振成像
2003年诺
贝尔医学
奖 :美国科
学家保
罗·劳特布
尔 (Paul
Lauterbur)
和英国科
学家彼
得·曼斯菲
尔德(Peter
Mansfield )
用核磁共振层析“拍摄”的脑截面图象
第一节 核磁共振的基本概念
核磁共振的基本概念主要包括:原
子核的自旋和磁矩,自旋磁矩在外磁场
中的能量状态,产生核磁共振的条件,
拉莫尔方程(Larmor equation),宏观
磁矩,射频场对宏观磁矩的作用,弛豫
过程和弛豫时间 等。
一、磁场中的核磁矩
B0

1、条形磁铁处在磁场B0中
f
受到最大力矩:M=ml B0
m是磁极强度,l是磁极长度
N
S
B0
f
2、圆电流处在磁场B0 中受
到最大力矩:M=is B0
is 称 环 形 电 流 的 磁 矩 , 用 
B0
表示,单位是J/T
f
核磁矩方向判定
2.核自旋角动量与核磁矩在外磁场中的运动
 Iz  gmI  N
 N为核磁子,mI称磁量子
g称原子核的g因子,
核磁矩
数 mI=I,I-1,I-2,……-I
原子核角动量与核磁矩
在空间某一选定方向上
投影量子化的现象称为
空间量子化。
I=3/2
2.磁场中核能级分裂 磁矩受外磁场作用而具有
势能,根据电磁学的理论可知,磁矩具有的势
能为
E  B0 cos  zB0
当Z与B0方向一致时(平行),系统处于低能状
态;Z与B0方向相反时(反平行),系统处于高
能状态。
对于氢核:
E   gmI N B0
1
E   g N B0
2
1
mI  
2
磁场中氢核能级分裂
二.核磁共振的条件和拉莫尔方程
核磁共振条件:原子核发生共振吸收时的射频
场的角频率等于自旋核在磁场中旋进的角频
率(拉莫尔频率0),这就是核磁共振条件。
拉莫尔方程:
  B0
 是与原子核性质相关的常数。
核磁共振:处于恒定外磁场B0中的自旋核,由
于核磁矩取向和旋进引起能级分裂,如果在与外
磁场垂直的平面内再加一个旋转的磁场B1(也称为
射频场,记为RF),只要B1的能量子恰好等于原
子核能级分裂的裂距,即满足拉莫尔公式,原子
核就会吸收这个能量,从低能态激发到高能态,
这一过程就是核磁共振中的共振吸收。停止RF照
射,处于激发态的核磁矩将会回到低能态,同时
发射RF,整个吸收和发射的过程称为核磁共振。
在实验中一般采用两种方法:
一种是固定外磁场B0,连续改变RF的频
率或用射频脉冲,当频率满足拉莫尔公式时,
就发生共振吸收,这种方法叫做扫频法;另一
种是保持射频波的频率,连续改变外磁感应
强度,当其满足拉莫尔方程时,就发生共振吸
收,这种方法叫扫场法。
核磁共振的宏观描述
个别原子核在磁场中的行为是观测不到的,
所能观测到的只能是大量微观粒子的集体表现,
即宏观现象。
磁化强度矢量
n
M   i
i 1
2 对于核系统,如果在与外磁场B0垂直的方向加
一个旋转的磁场B1(即射频场RF),其频率等于拉
莫尔频率0,便会产生共振吸收,处于低能态的
自旋核会吸收能量跃迁至高能态,从而使磁化强
度M0在绕磁场B0旋进的同时,逐渐偏离磁场B0的
方向,而倒向xy平面。
三、弛豫过程和弛豫时间
从不平衡状态恢复到平衡状态的过程称为弛豫
过程。
1.纵向弛豫过程 撤消RF后,Mz逐渐由最小恢复
到初始值或最大值(M0)的过程称为(自旋-晶格弛豫)
纵向弛豫。
M z  M 0 (1  e
t T1
)
T1是描述纵向弛豫过程进行快慢的时间常数,称为
纵向弛豫时间,也称为自旋-晶格弛豫时间,是
90°脉冲后由0恢复到0.63M0时所用的时间, T1的
大小取决于核结构还取决于外磁场B0的强度。
2.横向弛豫过程 撤消RF后,由最大恢复到
零的过程称为(自旋-自旋弛豫)横向弛豫。核磁
共振吸收发生时,各个原子核磁矩相位相同。撤
消RF后,各个原子核绕磁场B0旋进,各个自旋核
从相位一致到相位不一致的过程,这个过程也称
为散相或失相。
M xy  M 0 e
t T2
T2是描述横向弛豫过程进行快慢的时间常数,称
为横向弛豫时间,是90°脉冲后由M0减小到
0.37M0时所用的时间。
弛豫过程
思考题:在核磁共振吸收过程中,
磁化强度矢量M是如何变化的?
在核磁共振辐射过程中,磁化强
度矢量M又是如何变化的?
第二节
核磁共振波谱
一、谱线宽度
拉莫尔方程中0是一个值(谱线),但实际上它有一定
的宽度。自然宽度(
),偶极加宽(局部
·
磁场影响),非均匀性加宽(B
0不均匀)。
I

宽度与T2有关
二.化学位移
自旋核共振频率随其所在的化学环境不同而产
生微小波动的现象称为化学位移
三.自旋-自旋劈裂
基团间核自旋磁矩的相互作用引起的。
四.磁共振波谱仪
T1WI
T2WI
PdWI
水成像技术
第三节 核磁共振成像原理
一、磁共振成像的基本方法
1.层面的选择 沿空间某一方向,磁感应强度随距离呈线性
关系变化的磁场称为梯度磁场。
Bz= B0+BGz= B0+z·Gz
2.编码
(1)相位编码:设已通过沿z轴方向施加线性梯度场BGz选出了
一个层面,若沿x轴方向再施加一个线性梯度磁场BGx,则有
Bx= B0+BGx= B0+x·Gx
(2)频率编码:在y轴方向施加一个线性梯度磁场BGy,此时,
有
By= B0+BGy= B0+y·Gy
图像重建方法 采集的核磁共振信号,显然带有各体素的x、
y、z位置信息。要实现图像重建必须把信号按不同的频率
和相位分解使像素与体素信号一一对应。在磁共振成像技
术中普遍采用的是傅立叶变换图像重建。
选
片
相
位
编
码
用
GY
中
的
物
体
用
GZ
0
用
GX
B
处
于
频
率
编
码
信
号
采
集
二
维
处
理
层
面
图
像
显
示
二、人体磁共振成像
目前磁共振成像,主要是利用人体不同组织之间、正
常组织与病变组织之间的氢核密度、纵向弛豫时间T1、
横向弛豫时间T2的差异成像。
1.氢核密度 氢核的核磁共振信号强、灵敏度高,便
于检测。
人体几种组织、脏器含水比例
组织、脏器 含水比例(%) 组织、脏器 含水比例(%)
皮肤
69
肾
81
肌肉
79
心
80
脑灰质
83
脾
79
脑白质
72
肝
71
脂肪
80
骨
13
人体几种正常组织的T1、T2值范围(0.5T)
组织
T1(ms)
T2(ms)
脂肪
240±20
60±10
肌肉
400±40
50±20
肝
380±20
40±20
胰
398±20
60±40
肾
670±60
80±10
主动脉
860±510
90±50
骨髓(脊柱)
380±50
70±20
胆道
890±140
80±20
尿
2200±610
570±230
人体几种病变组织的T1、T2值范围(0.5T)
组织
T1(ms)
T2(ms)
肝癌
570±190(正常值380)
40±10(40)
胰腺癌
840±130(正常值398)
40±10(60)
肾上腺癌
570±160(正常值670)
110±40(80)
肺癌
940±460
20±10
前列腺癌
610±60
140±90
膀胱癌
600±280
140±110
骨髓炎
770±20
220±40
三、氢核密度与加权图像
1、自旋回波序列:自旋回波(spin echo,SE)
序列是目前临床磁共振成像中最基本、最常用
的脉冲序列,它包括单回波SE序列和多回波SE
序列。
1) 单回波SE序列在一个周期中,于90°脉冲后,
再以特定的时间间隔连续施加一个180°脉冲,
由此产生一个自旋回波。
2) 多回波SE序列在一个周期中,于90°脉冲后,
再以特定的时间间隔连续施加多个180°脉冲,
由此产生多个自旋回波,
磁共振的原理证明,在自旋-回波脉冲作用下,磁共
振信号的幅度满足下式:
A  A0  (1  e
TR / T1
) e TE / T2
重复时间TR 自旋回波时间TE
(1)、氢核密度图像:TR>>T1、TE<<T2此时上式可
写成:
A  A0 
实际操作中获得密度图像的典型数据是
TE ≤30ms,TR ≥1500ms
(2)、T1加权图像:TR≤T1、TE<<T2此时上式
可写成:
A  A0  (1  e
TR / T1
)
实际操作中获得T1加权图像的典型数据是
TR ≤300ms,TE ≤ 30ms
(3)、T2加权图像:TR>>T1、TE≥T2此时上式可
写成:
A  A0  (e
TE / T2
)
实际操作中获得T2加权图像的典型数据是
TE ≥60ms,TR≥1500ms
四、核磁共振成像临床诊断的物理学依据
1、氢核密度  与 T 、T 的对比度
1
2
氢核密度  不同,造成磁矩大小的差别
不同组织 T1 、T2 值不同,信号强弱程度不同
不同组织 T1 、T2 值不同,信号强弱程度不同
五.磁共振成像系统
1、磁场系统
2、射频系统
3、图像重建系统
梯度磁场系统:
用来提供磁共
射频系统:用来
振信号的空间
磁体系统是由主磁
磁共振成像系统
位置信息。
发射射频磁场,
体、梯度线圈、垫
激发样品的磁化
是由磁体系统、
计算机系统:主
补线圈和与主磁场
要是控制梯度磁
强度产生磁共振,
梯度磁场系统、
正交的射频线圈组
场、射频脉冲;
同时,接收样品
射频系统、计算
控制图像的重建
成,是磁共振发生
磁共振发射出来
和显示。
和产生信号的主体
机系统组成。
的信号进而送给
部分。
计算机进行图像
重建。
思考题:P388 1、5、6、7、10
第四节 核磁共振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
1、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现状
2、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发展趋势
1
2
①T1WI轴位
②T2WI轴位
③DWI轴位
④T1矢状位
⑤Flair冠状位
3
T1WI
T2WI
DWI
DWI
flair(冠状位)
T1WI(矢状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