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肾脏检查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09-肾脏检查

第十章
肾脏疾病的实验室检测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检验科 涂建成
电话:027-67812989/13507119120
电邮:[email protected]
本章主要学习内容及要求
主要学习内容
肾脏疾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测
掌握
肾小球、近端肾小管和远端肾小管功能检查
熟悉
肾小管排泌功能检测
了解
肾小管性酸中毒检测
常见肾脏疾病的实验诊断
掌握 肾病综合征、急性肾功能衰竭 慢性肾功能衰竭
熟悉 IgA肾病、急性肾小球肾炎
了解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
第一节 肾脏疾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测
一、尿液的一般检测
二、肾小球功能的检测
三、近端肾小管功能检测
四、肾小管排泌动能检测
五、远端肾小管功能检测
六、肾小管性酸中毒检测
一、尿液的一般检测
尿的一般理化检查

1. 24h尿量
参考区间:成人 1000~2000ml/24h
临床意义:
1)尿量增多(>3L)
水摄入过多和尿崩症
2)尿量减少(<400ml/24h
少尿)
(<100ml/24h
无尿)
肾前性、肾性和肾后性
2. 尿气味
新鲜尿氨臭味: 慢性膀胱炎、尿潴留
烂苹果味: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蒜臭味:
有机磷中毒
鼠臭味:
苯丙酮酸尿症
3.尿外观
正常: 清澈透明、淡黄至深黄色久置可出现絮状沉淀
异常:(有判断价值)
1)血尿 尿沉渣平均≥3个/HP(镜下血尿 )
出血量≥1ml/L
2)血红蛋白尿及肌红蛋白尿
3)脓尿及菌尿
4)乳糜尿和脂肪尿
5)胆红素尿
肉眼血尿
4. 尿酸碱度
参考区间:新鲜尿pH多在6.0~6.5之间
5.尿比密
参考区间:
成人 1.015~1.025
晨尿最高 >1.020
随机尿>1.025 提示肾浓缩功能正常
尿的常用化学检查
1. 尿的干化学检查
【试条法(11项)】:
pH、蛋白、葡萄糖、酮体、胆红素、尿胆原、
隐血、亚硝酸盐、白细胞、比密、维生素C
通过尿分析仪检测
2.尿糖的一般化学检查
一般尿糖检查均指尿葡萄糖 参考范围如下:定性:
阴性 定量:<2.78mmol/24h尿
临床意义:
1)血糖过高性糖尿:糖尿病其他内分泌疾病
肝功能不全等
2)血糖正常性糖尿:肾性糖尿
3)暂时性糖尿:
非病理因素引起
4)非葡萄糖性糖尿: 乳糖尿、果糖尿等
3. 尿酮体的一般化学检查
酮体为β-羟丁酸、乙酰乙酸和丙酮的总称
检测均是测其中的丙酮和乙酰乙酸
结果判定:定性试验
阴性
临床意义:
糖尿病性酮尿
非糖尿病性酮尿
尿蛋白的一般化学检测

每日尿中仅30~130mg的微量蛋白并主要为白蛋白

参考区间:定性:阴性
定量:0~80mg/24h尿

临床意义: 定性阳性或定量>120mg/24h尿称蛋白尿
轻度:120~500mg/24h尿
中度:500~4000mg/24h尿
重度: > 4000mg/24h尿
尿蛋白分类
1)生理性蛋白尿
2)体位性蛋白尿
3)病理性蛋白尿
肾小球性蛋白尿、肾小管性蛋白尿
混合性蛋白尿
4)组织性蛋白尿
5)溢出性蛋白尿
尿本-周蛋白检测
本-周蛋白即凝溶蛋白,为免疫球蛋白的轻链肽,分
κ、γ两型。
结果判定:阴性
临床意义:
见于各种可引起血浆本-周蛋白升高的疾病,包括
多数多发性骨髓瘤、部分巨球蛋白血症、肾淀粉
样变性等。
尿微量白蛋白及其他蛋白测定
白蛋白(ALB)为血浆中主要蛋白,正常情况下为
尿蛋白主要成分。
为了解早期变化,推荐以24h尿白蛋白排泄总量,
即白蛋白排泄率(UAE)表示。
参考区间: 尿Alb<20mg/L,UAE <20mg/24h
临床意义:UAE持续超出30mg/24h常作为糖尿病、
高血压、红斑狼疮等全身性疾病早期肾损害的敏感
指标。
尿蛋白电泳检查
尿蛋白类型
分子量范围
主要尿蛋白
尿蛋白特征
临床意义
低分子蛋白
1万~7万
1.5万~4万
白蛋白以下
肾小管性蛋白尿
中分子蛋白
5万~20万
5万~7万
白蛋白上下
肾小球性蛋白尿
高分子蛋白
5万~100万
6万~50万
白蛋白及以下
同上
混合性蛋白
1万~100万
5万~7万
白蛋白为主,
但上下均有
肾小球、肾小管
同时受损
肾小球性蛋白尿检查

肾小球性蛋白尿

肾小球滤过屏障损伤而产生的蛋白尿。

中高分子量蛋白的出现或增多,有鉴别诊断价值。


尿蛋白包括:Alb、Tf、IgG、IgA、IgM、C3、α2-M
等
检查方法

尿蛋白选择性检测,尿微量蛋白及免疫球蛋白测定
选择性指数(SPI)测定

标本采集:采集24h尿标本及血液标本。

检测
尿液和血浆中不同大小的蛋白质测定采用免疫法。

计算:


临床上多采用尿IgG(分子量150 kD)和尿Tf(分
子量77 kD)的清除率比值作为尿蛋白选择性指数。
SPI=CIgG/CTF=( 尿IgG /血IgG)/(尿TF /血TF)
尿沉渣检查
1.细胞
尿中细胞可来自血液中经肾小球滤过或泌尿系
统脱落、出血。
1)红细胞
参考范围:玻片法 平均0~3个/HP
定量检查 0 ~10个/μl
临床意义:参见血尿项
2)白细胞及脓细胞:主要是中性粒细胞
参考范围:玻片法
平均0~5个/HP
定量检查 0 ~10个/μl
临床意义:
几乎各种泌尿系统、前列腺、精囊疾患均可见其增多,
细菌性炎症时,增加显著,并大量出现脓细胞。
二、肾小球功能的检测
(一)肾小球功能试验分类
1. 肾小球过滤功能检查(物质排泄能力)



肾小球滤过率测定: 菊粉清除率、内生肌酐
清除率试验和放射性核素肾小球滤过率测定同位素。
血液中相关物质浓度的测定:血肌酐、血尿素
和血尿酸;血胱抑素测定
滤过分数。
(一)肾小球功能试验分类

肾小球屏障功能检查(物质保留能力)

尿蛋白检查

尿细胞成分检查
(二)常见肾小球功能检测指标
1.
2.
3.
4.
5.
肾小球率过滤率
血肌酐血清、尿素氮和尿酸
血清胱抑素(Cys C)
2微球蛋白(2-MG)
尿微量蛋白及免疫球蛋白测定
6. 尿蛋白选择性指数
1. 肾小球滤过率


肾小球率过滤(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

在单位时间(min) 内通过肾小球滤过血浆量(ml)。

GFR=20%肾血浆流量=125ml/min

GFR是肾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测定途径

GFR尚不能直接测定,必须通过某物质清除率的方
法间接反映。
肾小球滤液的生成机理及因素

肾小球滤液生成与细胞外液生成相似
①
③
②

②
决定肾小球滤过作用的主要因素
 结构基础:滤过膜滤过面积和通透性;
 动力基础:有效滤过压;
 物质基础:肾血流量。
肾小球滤过膜滤过面积和通透性

滤过面积:肾单位总数达200万个,面积约1.5m2。

通透性
结构与屏障:
三层滤过结构形成滤过膜,
两个滤过屏障
肾小球滤过膜滤过面积和通透性

孔径屏障(size



barrier)
孔径大小:内皮C(100nm) > 基底膜>上皮C层
(7nm);
物质分子量:<1.5万自由通过,>7万不能滤
过。
电荷屏障(charge barrier )

膜表面有带负电的唾液酸,带负电荷物质不易
通过。
滤过因素与病理生化表现

结构异常:


动力异常:


有效滤过压↓——低血压、尿路结石
物质供应异常:


滤过膜滤过面积↓和通透性↑——肾病
肾血流量↓——肾缺血
病理生化表现

排泄能力:少尿或无尿;

保留能力:滤液成分变化
滤过功能主要评价指标

评估滤过能力的指标——量


排泄能力评价
评估屏障能力的指标——质

保留能力评价
肾小球滤过率测定物质


反映GFR的理想物质特点

不与血浆蛋白结合 ,

分子量小,

能被肾小球自由滤过,不被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

有稳定的生成速度和循环水平。
常用测定物质

菊粉(inulin)、肌酐、甘露醇、硫代硫酸钠和51CrEDTA等;
肾小球滤过率测定方法

1. 菊粉清除率(inulin clearance rate, Cin)


为目前测定GFR的“金标准”,可准确反映肾小球滤
过率。
菊粉是外源性物质;须静脉滴注保持血中浓度,易引
起发热;收集尿液、测定方法繁杂。
肾小球滤过率测定方法

2. 内生肌酐清除率(endogenous creatinine
clearance rate , Ccr)


为临床常规方法,它具有简便易行的优点。
人体肌肉以l mg/min 速度将肌酐排入血中,血浆内
生肌酐比较稳定,不受蛋白摄入的影响, 不被肾小
管重吸收 。
内生肌酐清除率试验原理

原理及计算公式:
 肾小球滤过率=被清除处理的血液量
Ccr  UCr  V/PCr
血液1
血液2
滤过
尿液
肾清除值计算依据与标准化

计算依据
血液中被清除物质的含量[Cs×P](mg/min)
=尿液中物质的排泄量[(mg/ml)×V(ml/min)]
即 Cs=U×V/P
肾清除值计算依据与标准化
标准化 Cs(ml/min.m2)=(UV/P) ×(1.73/A)
1.73/A称校正系数;体表面积A可用公式计算或查计
算图表获取。
A(m2)=0.0061身高cm+(0.0128体重kg-0.1529)
内生肌酐清除率试验(CCr)

标本采集



3h短时间法:试验前饮水300-400ml , 60min排尿
弃之。开始后30min采血,60min收集尿液。
24h长时间法:试验前限制蛋白饮食、茶、咖啡
等摄入2-3日。早晨7:00排尿弃之后试验开始,
当日采血,次日早晨7:00收集尿液。
检测

尿量,测血、尿肌酐值;测身高、量体重。

肌酐清除率CCr= 肾小球滤过率GFR= UV/P
计算法与参考区间


计算法:Cockroft-Gault方程

男性:CCr=(140-年龄)×体重/72×血肌酐

女性:CCr=(140-年龄)×体重/85×血肌酐
参考区间

男性:82~122 ml/min

女性:75~105 ml/min
CCr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

<80 ml/min
提示肾功能有损伤。

50~80 ml/min
为肾功能不全代偿期;

25~50 ml/min
为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

<25 ml/min
为肾功能衰竭期(尿毒症期);

10 ml/min
为尿毒症终末期。
放射性核素肾小球滤过率测定
99mTc-二乙三胺五醋酸(99mTc-DTPA)
原理:(99mTc-DTPA) 几乎完全从肾小球滤过并清楚,
敏感性与菊粉相仿。
参考区间:男12515mL.min-1,女11515 mL.min-1
临床意义:同Ccr、Cin
优点:非创伤性、简便、安全、灵敏
缺点:一定的辐射剂量,仪器设备要求较高,价格昂贵
尚缺乏与Cin比较的资料
2. 血清血尿素、肌酐、尿酸

评价



SCr、Urea和UA浓度检测方法简便,仍是临床常用的肾功
能监测指标。
指甲肌酐测定可了解3个月前血肌酐水平和肾功能状态。
参考区间

血肌酐 44μmol/L~133μmol/L。

血尿素 1.8 mmoI/L~6.8mmoI/L。

血尿酸 (男性)148.7μmol/L~416.4μmol/L,

(女性)89.2μmol/L~356.9μmol/L。
血清尿素和血清肌酐浓度与GFR的关系
临床意义



肾功能不全的代偿期

尿素轻度增高(>7.0mmol/L),

肌酐可不增高或轻度增高;
肾功能衰竭失代偿期

尿素中度增高 (17.9 mmol/L~21.4mmol/L),

肌酐也中度增高 (442.0μmol/L);
尿毒症

尿素>21.4mmol/L,肌酐可达1.8 mmol/L,

为尿毒症诊断指标之一。
3. 血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



胱抑素(cystatin C,cys )
 属非糖基化的碱性蛋白质,pH9.5,分子量约13 kD,属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物cystatin 超家族成员;
 机体内几乎所有的有核细胞均能产生,且其产生率多处
在相对衡定状态。完全经由肾小球滤过并几乎全部被近
曲小管重吸收和分解。
参考区间:
 血浆1.0mg/L(0.6 mg/L~2.5mg/L)
临床意义:
 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较为理想的内源性物质。
 在监测肾功能时是一个敏感的指标,能发现早期肾功能
损害
Cystatin C 在体液中的分布








Blood plasma: 0.96 mg/L
CSF: 5.8 mg/L (3.2 – 12.5)
Urine: 0.095 mg/L (0.033 – 0.29)
Saliva: 1.8 mg/L
Seminal plasma: 51.0 mg/L
Amniotic fluid: 1.0 mg/L
Tears: 2.4 mg/L
Milk: 3.4 mg/L
Clin BioChem 2005;38:1-8
J Biol Chem 1986;261(24):11282-9
胱抑素C估测GFR换算表
Cystatin C (mg/L)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 1.6
1.7 – 1.8
1.9 – 2.0
2.1 – 2.3
2.4 – 2.6
2.7 – 3.0
3.1 – 4.0
GFR (mL/min/1.73 m2)
200
154
123
101
85
72
62
55
48
41
33
28
23
18
15
10
Clin Chem 2005;51:1420-31
估算GFR--结论

胱抑素C 提供快速、简单和可靠的肾功能预测方法
如在接触病人的第一刻就可以评估

优于以肌酐为基础的评估

一个简单的公式适用于从4个月到93岁的成人

只需要用血浆/清样本,10分钟内得到GFR的结果

不再需要收集24小事尿,不需要调节体重、身高和性别。
胱抑素C 的临床应用






肾小球滤过率的标志
估测GFR
参考区间
儿童/婴儿
肌肉量
先兆子鹼
(Preeclampsia)







糖尿病(Diabetes)
急性肾功能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肾移植(Kidney
Transplants)
肿瘤(Cancer)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尿胱抑素C
其它
4. 2微球蛋白(2-MG)

原理:
体内有核细胞产生的小分子球蛋白,自由通过肾小
球,几乎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

优点:
不受年龄、性别、肌肉容积、饮食蛋白质量等影响

缺点:
炎症、肿瘤等可影响血β2微球蛋白的浓度(增高)、
肾小管功能障碍也影响。
β2-微球蛋白特性

β2-m代谢特点
分子量11 800 主要由淋巴细胞产生,但肿瘤细胞合成能力
非常强。肾小球可滤过,但约99.9%在近端小管重吸收降解。

参考区间

尿β2-m:0.03mg/L~0.14mg/L;

Cβ2-m:23 ml/min~62ml/min;

Cβ2-m /CALB比值:100~300。

血β2-m :1.28mg/L~1.95mg/L。
β2-微球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
尿β2-m:近端小管受损的非常灵敏和特异的指标。

β2-m清除率(Cβ2-m)
鉴别轻度肾小管损伤的良好指标。
重吸收率减少l0%,尿中β2-m排泄量增加30倍左右,因而
Cβ2-m呈高值;

Cβ2-m /CALB比值:可鉴别肾小管或肾小球损伤。

血清β2-m:能较好地了解肾小球滤过功能。

恶性肿瘤及各种炎症时,血和尿β2-m升高。
5. 尿微量蛋白及免疫球蛋白测定


尿微量蛋白:指常规定性或定量难以检出的一些尿蛋
白。尿Alb、Ig G、Ig A和Ig M被检测量:ng/ml水平。
参考区间

晨尿Alb
: 1.4 mg/L~11.6mg/L、

随机尿Alb:2.2 mg/g~7.4mg/g.Cr

尿IgG:
0.1mg/L~0.5mg/L

尿IgA:
0.4 mg/L~1.0 mg/L

尿 IgM:
0.02 mg/L~0.04 mg/L。
临床意义

有助于肾小球病变的早期诊断。
在肾脏病早期,尿常规阴性时,尿微量蛋白的
含量可发生变化。

可推测肾小球病变的严重性。

肾小球轻度病变时尿中Alb增高;

当肾小球进一步受损时,尿IgG及IgA增高;

肾小球严重病变时尿中IgM增高。

尿中Alb 及IgG出现提示病变向慢性过渡,尿中
IgM出现对预测肾衰有重要价值。
二、肾小管功能检查
肾小管和集合管功能检测

肾小管重吸收功能检查

肾小管排泌功能检查

肾小管/集合管水、电解质调节功能检查

肾小管/集合管酸碱调节功能检查
血液1
重吸收
排泌
血液2
滤过
尿液
(一)近曲小管重吸收功能检查

尿中物质排出量测定

尿α1MG、β2-MG、尿酶、葡萄糖、氨基酸、钠等。

重吸收率(TRS)测定


排泄分数(Fe)测定


TRS指某物质的重吸收量占肾小球滤过总量的比率。
Fe指尿排出部分(未被重吸收部分)占肾小球滤过总量
的比率,通常测定钠的排泄分数。
最大重吸收量测定

葡萄糖最大重吸收量试验(TmG)
重吸收率与排泄分数关系

排泄分数=尿排出量/滤过总量

重吸收率=(滤过总量-尿排出量)/滤过总量

排泄分数+重吸收率=1 。
血液1
重吸收
血液2
滤过
尿液
α1微球蛋白( α1MG)


α1微球蛋白( α1 -microglobulin), 肝脏和淋巴细胞
合成,糖蛋白,分子量26kD,分为游离和与IgA或者白
蛋白结合两种形式,游离自由通过肾小球并几乎全部在
近曲小管重吸收。结合的不能通过肾小球滤过。尿液中
极为微量。
参考区间: 成人尿<15mg/24h尿, 或者<10mg/g Ucr;
成人血清游离为10-30mg。
α1微球蛋白( α1MG)

临床意义:
1)尿α1MG升高提示近端小管受损,肾损伤和糖尿病并发症肾病
的预测和观察;
2)血清α1MG升高提示滤过功能受损,比Cr更敏感,Cr低于
100ml/min时,血清升高,见早期肾小球损伤、原发性肾小球肾
炎等;
3)血和尿液同时升高提示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重吸收均受损;
4)血清水平降低提示合成减少,常见于重症肝炎、肝坏死等。
是针对肾小管早期损伤非常敏感和特异的指标
β2–微球蛋白 (见前肾小球检测指标)
临床意义:
1.尿β2-MG升高:
① β2-MG 增多较敏感反映近端肾小管重吸收功
能受损。
② 肾移植后
2.血清β2-MG升高:
① 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潴留于血中。
② IgG肾病、恶性肿瘤、炎性疾病。
葡萄糖最大重吸收量试验
(tubular maximal glucose reabsorptive
capacity , TmG)

原理及计算公式:
 肾小管重吸收=滤过量-尿排出量
= CxP-UV
血液1
重吸收
血液2
滤过
尿液
葡萄糖最大重吸收量试验(TmG)

机理:正常尿液不含葡萄糖,肾小管100%重吸收-有阈
值,超出部分从尿液排出,此时的重吸收量即
TmG。

标本采集和检测:



通过口服、输液使血液糖浓度处于较高状态(应超过
160-180mg/dl的肾糖阈),收集2h尿量,并采血。
测定血、尿中G和菊粉的含量。
计算:Tm G=肾小球滤液G量-尿液G量
U×V
= P× Cin –
葡萄糖最大重吸收量试验(TmG)

量 = P× Cin – U×V

参考区间:
成人男性:300-450mg/min;女性:250-359mg/min

意义:


TmG降低所致为肾性糖尿。反映有功能的肾小管的数
量和质量,反映储备功能。
糖尿病患者慎做此试验
三、肾小管排泌功能检查

酚红排泄试验(PSP)


判断近端小管排泌功能的粗略指标,临床较少用
对氨基马尿酸最大排泄量试验(TmPAH)

测定近端小管主动排泌功能的方法之一

排泄分数Fe计算

锂清除率Cli试验
酚红排泄试验(PSP)



标本采集
 PSP分为静脉注射法和肌肉注射法两种。
 试验前2h应禁烟、茶 ; 饮水300-400ml,30min后排
尿弃之。
 试验时注射6g/L的酚红1ml,测定2h内尿酚红量
检测
 测定尿中酚红含量。
计算
 排泄分数——排出率(%)
参考区间与临床意义
静脉法
肌肉法
min
range(%)
x(%)
min
x(%)
15
25~50
35
40
25
30
40~60
50
70
40
60
50~75
65
120
55
120
55~85
70
C2h降低:肾小管排泄功能降低
<50%轻度损害,<40%中度损害
<25%重度损害,<10%严重损害
C2h升高:阻塞性肝病
对氨基马尿酸最大排泄量试验原理

原理及计算公式:
 肾小管排泌(Tm)=尿排出量-滤过量
= UV-CxP
血液1
排泌
血液2
滤过
尿液
对氨基马尿酸最大排泄量试验(TmPAH)


标本采集和检测

静滴PAH到600mg/L时,收集2h尿量,并采血。

测定血、尿中PAH和菊粉的含量。
计算

TmPAH=尿PAH总量-肾小球滤液PAH量=UV-PCin

参考区间:成人60-90mg/min

意义:

反映有功能的肾小管的数量和质量。
四、肾小管和集合管水 、电解质调
节功能检查

尿量、尿比重测定

尿渗透量测定

尿浓缩和稀释试验

渗透量清除值试验(Cosm)

自由水清除值试验(CH2O)
(一)尿量 、 尿比重




衡量肾脏浓缩稀释功能,判断肾远端小管功能指标。
尿量
 正常:1000-2000ml/24h;昼:夜=3-4:1。
 夜尿>750ml,常提示早期肾功能不全或水肿表现。
尿比重
 Dmax>1.025,表示肾小管浓缩功能正常。
 夜尿最高比重<1.018 或最高与最低尿比重之差<
0.009提示肾浓缩稀释功能严重受损;
 尿比重固定于1.010~1.012称为等渗尿,表示肾浓
缩稀释功能完全丧失。
尿比重测定有利于糖尿病与尿崩症的鉴别诊断。
(二)尿渗透压

尿渗透压能更好地反映肾浓缩稀释功能。




尿比重受尿液内溶质颗粒数目、密度、溶解度等因素影响;
尿渗透压只与溶质颗粒的数量有关,反映尿中溶质的浓度,与溶
质的分子量、微粒大小无关。
尿渗透压多用冰点下降法测定
尿渗透量
 尿:40-1400mOsm/KgH2O(24h);血:280-310mOsm/KgH2O;
 尿:血=2-4:1(肾小管浓缩指数)
尿渗透压
高于血浆渗透压:为高渗尿,表示尿己浓缩
低于血浆渗透压:为低渗尿,表示尿己稀释
等于血浆渗透压:为等渗尿,表示肾脏浓缩稀释
功能严重受损
(三)尿浓缩稀释试验

在日常或特定条件(饮水或禁水)下,再按一定方法收集受试
者尿液测定尿量、渗透压或比重,以判断肾脏对尿液的浓缩
稀释功能。
 正常饮食条件下浓缩稀释试验
 禁水禁食—浓缩试验
 短时饮水—稀释试验

简便易行
目前多采用简化的浓缩稀释试验,即让受试者正常饮食
,观察24h尿量和尿比重的变化,从而观察自身调节。
(四) 渗透清除率
(clearance osmotic , Cosm)

渗透清除率



主要取决于肾的滤过功能和重吸收功能。
参考区间


即等渗尿量,表示单位时间内肾脏将多少血浆中的渗透性
溶质清除出去的能力(ml/min ) 。
Cosm>5ml/min,即每分钟等渗尿尿量。
意义


反映了肾脏维持水及溶质之间平衡能力,即渗透压在狭窄
范围内波动(280-300mOsm/KgH2O)的能力。
肾功能不全时(稀释浓缩功能),Cosm<5ml/min。
(五)自由水清除率 (free water
clearance , CH20)

又称无溶质水清除率,
 指单位时间内为使尿液达到等渗而应从尿中减去或加入
的纯水量(毫升数)。
CH2O  [1  Uosm/ Posm/PCr ]  V
(Uosm为尿液渗透压,Posm为血浆渗透压,PCr为血肌酐含量,V为每分钟尿量)


正值
肾稀释能力
 CH20
负值
肾浓缩能力
持续接近于或等于0
肾功能严重受损
参考区间:CH2O 为 -25~-100ml/h
CH20能精确地判断肾脏的浓缩稀释功能及肾脏疾病的严重
程度。
肾清除试验常见物质
物 质
滤过
吸收
分泌
清除值
类型
对氨基马尿酸
√
×
>90%/次
稳定
肾血流量
肌酐、菊糖
√
×
极少
蛋白质
选择
选择
×
稳定
屏障功能
葡萄糖
√
√
×
稳定
Tm重吸收
酚红、PAH
极少
×
√
稳定
Tm分泌
水、渗透量
√
√
×
稳定
调节功能
HCO3-
√
√
×
稳定
调节功能
电解质(Na)
√
√
β -M/ALb
√
部分
稳定
小
×
稳定
滤过功能
重吸收功
能
鉴别诊断
肾功能分段检查及试验
病变部位
生理功能
出入动脉 有效肾血浆流量
(血流量)=660ml/min
肾小球
近曲小管
远曲小管
检查排泄功能
检查保留功能
清除摄取法
PSP排泄试验
指示剂清除法
肾小球滤过率
肌酐、菊粉清除值
尿微量白蛋白
=125ml/min
蛋白负荷试验
尿蛋白选择性(血浆
尿素、CER、UA
蛋白质清除率试验)
β2-微球蛋白
尿沉渣
重吸收营养物、 PSP排泄试验
尿糖、TmG、
水、无机离子; PAH清除值、TmPAH
尿蛋白、尿AA
分泌异体物质
排泄分数
溶菌酶、微球蛋白
尿液浓缩、稀释 尿量、浓缩、稀释试验、自由水清除值
终尿量=1ml/min 尿比重、渗透压、渗透压清除值
尿PH、 尿H+总排泄量
酸(NH4Cl)、碱(HCO3-)负荷试验
尿钠与滤过钠排泄分数测定



FeNa计算
 FeNa(%)=尿钠排出量/滤过钠总量
=[(尿钠/血钠)/(尿肌酐/血肌酐)]×100
参考值
 滤过钠总量=GFR ×血钠
尿钠浓度<20mmol/L;FeNa=1
临床意义
 可作为估计肾小管坏死程度的指标。
肾小管功能受损,尿钠浓度>40mmol/L,FeNa>1。
 鉴别急性肾功能衰竭和肾前性氮质血症时有意义
肾前性氮质血症,尿钠浓度<20mmol/L,FeNa<l。
肾小管性尿蛋白检查

肾小管性蛋白尿
当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受损,对正常滤过的蛋白质重吸收
障碍,尿中低分子量蛋白质排泄增加。

尿低分子量蛋白



一组能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过膜而在肾近曲小管全部吸收
的蛋白。
此组蛋白尿排量增加是肾近曲小管受损的标志。
主要有α1-微球蛋白(α1-m)、β2-微球蛋白(β2-m)、
溶菌酶 (LYS)、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和尿蛋白。
尿酶的检测



特性
活力不稳定,用酶活力/mg肌酐表示
来源
血浆(少)、肾小管及尿路系统
应用
肾疾病、肾移植、肿瘤、药物损伤
肾脏疾病尿酶诊断指标的选择

尿NAG是肾损害和抗生素肾毒性反应的良好指标;

尿路感染时,NAG、GRS最有诊断价值;

肾移植排斥反应时,LYS、GRS、NAG、γ-GT 等
均不同程度增高;

LDH、ALP、GRS 可诊断、鉴别诊断肾脏良性和
恶性肿瘤。
第二节
常见肾脏疾病的生化诊断
一、急性肾小球肾炎
二、肾病综合征
三、糖尿病肾病
四、肾小管性酸中毒
五、急性肾功能衰竭
六、慢性肾功能衰竭和尿毒症
七、全身性疾病的肾脏损害
一、急性肾小球肾炎


简称急性肾炎,是以血尿、蛋白尿、高血压、水肿、肾
小球滤过率降低为主要表现,并可有一过性氮质血症的
肾小球疾病。
常急性起病,多数为急性链球菌感染1~3周后,因变态
反应而引起双侧肾弥漫性的肾小球损害。
实验室检查

尿常规检查:血尿、尿蛋白、尿渗量。

电解质、血浆蛋白和脂质测定

肾功能检查

免疫学和其他检查
二、肾病综合征


是以大量蛋白尿、低清蛋白血症、严重水肿和高脂血症
为特点的综合征。
NS不是一独立的疾病,而是许多疾病过程中损伤了肾小
球毛细血管滤过膜的通透性而产生的一组症候。凡能引
起肾小球毛细血管滤过膜损伤的各种疾病,均可发生NS。
实验室检查

尿蛋白测定
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检测

血浆清蛋白、血浆免疫球蛋白、脂质测定对诊断和
治疗亦有价值,血浆相应抗体和补体浓度和成分的
变化对病因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三、糖尿病肾病
diabetic nephropathy,DN


糖尿病可由不同途径损害肾脏,这些损害可以累及肾
脏所有的结构,但只有其中肾小球硬化症与糖尿病有
直接关系,是糖尿病全身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故又
称为“糖尿病性肾病”。DN的发病机理,仍未完全清
楚。遗传因素和代谢紊乱是发病的主要病因。
肾损害的临床表现轻重与肾小球硬化程度相关。
实验室检查

尿微量蛋白的测定

肾功能和形态检查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检查

肾活检
四、肾小管性酸中毒
renal tubular acidosis, RTA


指各种原因所致肾小管泌H+和(或)重吸收HCO3功能障碍产生的代谢性酸中毒。特发性者多有家
族史,继发性者见于许多肾脏疾病或全身疾病。
根据发病部位及功能障碍特点,可分为四种临床
类型。
实验室检查



血气分析
尿pH、尿二氧化碳分压、尿碳酸氢盐、可滴定
酸和铵离子测定,
碳酸氢盐清除率测定和尿电解质测定。
五、急性肾功能衰竭
由于肾小球滤过率急剧减少,或肾小管发生变性、坏死
而引起的急性肾功能严重损害,泌尿功能丧失,导致急
性氮质血症、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和水中毒等综合
征,统称为急性肾功能衰竭(ARF)。起病急聚、病程
短,进行性血尿素和肌酐升高,常短期内出现尿毒症是
诊断AFR的主要依据。
实验室检查



肾单位功能试验
血液检测:氮质血症、代谢性酸中毒、低钠高
钾血症等。
尿液检测:尿比重、尿渗量、尿钠、自由水清
除值、肾小管损害的尿标记
六、慢性肾功能衰竭
CRF,是在发生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基础上,由于肾单
位逐渐受损,缓慢出现的肾功能减退以至不可逆转的
肾衰。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肾功能减退,代谢废物(尤
其是蛋白分解后的含氮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
和酸碱平衡失调,以及与肾脏有关的多种内分泌功能
失调,以致于不能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而引发的临
床综合征。它不是一种独立疾病,而是一个临床综合
征。
实验室检验



肾小球滤过率测定
水、电解质、酸碱物质和内分泌物质测定对疾病
的治疗有参考意义
血液透析须随时了解透析效率、水分、贫血状态
和早期发现并发症。
七、全身性疾病的肾脏损害
全身性疾患导致肾脏损害的疾病主要有:
内分泌的代谢紊乱,以糖尿病和淀粉样变性病为主;
自身免疫性有关的疾病如红斑狼疮性肾炎;
肾循环障碍的肾静脉血栓症、肾梗死;
遗传性疾患如多囊性肾病、Alport症侯群;
血液疾患如多发性骨髓瘤等。
二、难点/重点解读
(一)肾脏清除功能检测
(二)肾小球、肾小管功能检测
(三)肾功能损伤早期标志物检测
(四)肾脏疾病实验检查的临床应用
(一)肾脏清除功能检测
肾脏对物质的清除方式
物质
滤过
重吸收
√
×
选择滤过
×或部分
×
反映肾小球屏障功能
尿素
√
部分
×
清除率变异较大,尿量影响
重吸收
电解质
√
大部分
×
清除率很低,滤过钠排泄分
数反映肾小管重吸收功能
葡萄糖、氨
基酸
√
全部
×
清除率为0,接近阈值时反映
肾小管重吸收功能
对氨基马尿
酸、酚红
√或部分
×
>90%
反映肾小管排泌功能,代表
肾血流量
肌酐、菊粉
蛋白质
排泌
临床意义
×或极少 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
(二)肾小球、肾小管功能检测
测定部位
检测功能
常用试验
肾小球
滤过功能
内生肌酐清除率、胱抑素C、尿 菊粉清除率
素、肌酐、尿酸测定
屏障功能
尿蛋白定量、MA
尿蛋白选择指数
酚红排泄试验
PAH最大排泄量
尿葡萄糖、1-MG、2-MG、
RBP、尿钠、尿钠排泄分数、
NAG
葡萄糖最大重吸
收量
近端肾小管 排泌功能
重吸收功能
远端肾小管 水、电解质调 尿比重、尿渗量、尿浓缩稀释
节功能
试验
酸碱平衡功能 血、尿pH值测定、二氧化碳结
合力
其他试验
自由水清除率
酸负荷、碱负荷
试验
(三)肾功能损伤早期标志物检测
损伤部位
标志物
肾小球滤过功能
MA、TRU、IgG、cys C
肾小管重吸收
1-MG、2-MG、RBP
近端肾小管刷状缘
-GT、LAP、AAP
近端肾小管溶酶体
NAG
远端肾小管髓袢
THP
(四)肾脏疾病实验检查的临床应用
健康检查
尿常规
血肌酐、cysC、尿素、尿酸
(五)肾脏疾病实验检查的临床应用
怀疑肾病
1. 尿常规:干化学、尿沉渣镜检
2. 肾功能:血肌酐、尿素、尿酸、内生肌酐
清除率、血清cysC、尿NAG、
血和尿中白蛋白、RBP、1-MG、
2-MG
(六)肾脏疾病实验检查的临床应用
肾功能损害早期监测
血:cysC
尿:MA TRU
RBP
RBP NAG
1-MG
1-MG
2-MG
2-MG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