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畸诊断与治疗计划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正畸诊断与治疗计划

牙颌畸形的诊断与治疗计划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口腔医院
口腔正畸教研室
牙颌畸形的诊断
 牙颌畸形的准确诊断来自于细致的临床
检查、资料分析和综合评价。当诊断明
确后才有可能制定正确的治疗计划对牙
颌畸形进行恰当的治疗。因此,牙颌畸
形的诊断和治疗计划的制定在整个畸形
的矫治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主诉与病史
临床检查
数据库
分类
诊断 (问题的列出)
诊断资料分析
正畸治疗前的病变控
制(如:龋坏、牙周
病等)
理想与牺牲的选择
按优先考虑的顺序
排列问题,
A,B,C,D, etc
对每个问题可能
解决的办法
选择的治疗计划
可修饰的特殊考虑
治疗的目标
治疗的技术
一、临床检查
 患者的一般情况
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
出生地和职业等信息。
 主诉与病史
– 主诉:病人的主诉是一切正畸治疗的基本出
发点,治疗计划常常要根据患者的主诉来开
始进行制定。
– 病史:包括既往史、现病史和遗传史
临床检查
1. 颌骨的外伤会造成颞颌关节粘连,使颌
骨移动和发育出现困难。
2. 牙齿外伤可能会造成牙齿与齿槽骨的粘
连,使牙齿的移动出现困难。
3. 全身长期的慢性消化不良可能影响牙齿
移动中骨组织的正常重建,而导致移动
牙齿的松动。
临床检查
 面部检查
– 面型
• 从面的高度来分:长面型、短面型、正常面型。
• 从面的侧貌突度来分:直面型、凸面型、凹面型。
– 对称性
• 以假想的正中矢状面为评价基线,正常时,鼻嵴、鼻尖、
上唇唇珠、颏顶点、 牙弓中线基本上位于此平面上。左
右眼、耳、颧突、鼻翼、口角、下颌角及同名牙齿均相应
对称。
– 面部的比例
• 垂直比例
• 左右比例
– 面部评价的方法
照片、人体测量、X-线头影测量
侧貌的分类:(Profile type)
 通过软组织额点、鼻下点、颏前点的前
后向相对位置分为:直面型、凹面型、
凸面型三类。
牙列的检查
a、
、
、
。
。牙齿的发育阶段和状况。
牙齿的替换情况,缺牙情况。
b、牙列的基本情况:牙齿的数目、形态、大
小、颜色、发育状况、龋坏状况
c、牙列畸形的部位:拥挤、错位、扭转、开
、
牙列的检查
d、磨牙关系:安氏I、II、III类关系,又称为,
中性关系、远中关系和近中关系,后两者又可
以分为完全和尖对尖关系。
e、尖牙关系:也可以分为,中性关系、远中
关系和近中关系。
f、前牙关系:
、
Class I
Class II
Class III
Overbite
正常:1/3
1/2>I度>1/3
2/3>II度>1/2
III度>2/3
1/3
Overjet
正常:3.0mm
I度 3-5 mm
II度 5-8 mm
III度 > 8 mm
牙列的检查
g、 牙周情况
 Slight periodontal loss: loss of attachment < 1/4
of the root length
 Moderate periodontal loss: loss of attachment
1/4 to 1/3 of the root length
 Severe periodontal loss: loss of attachment >
1/3 of the root length
 Severe complicated periodontal loss: loss of
attachment > 1/3 of the root length combined
with intra -osseous defect.
h、Spee`s曲线
Spee`s曲线
口腔功能与颞颌关节
a、开闭口型与开口度
b、CR-CO
c、舌功能
d、咀嚼功能
e、吞咽功能
f、颞颌关节的弹响与疼痛
生长发育的评价(Physical growth evaluation)
对每一个病人的生长发育状态都要有一个
清楚的认识,同样的畸形表现,当生长发育的
状态不同时,所采用的治疗方法可能不同。
对生长发育的评价主要依赖患者的生理特
征,通过骨龄、牙龄和第二性征表现来进行评
价。
 腕指关节片
– 中指远中指节的骨骺
– 拇指内侧的籽骨
– 桡骨骨骺
身高
心理状态(Psychological Situation)
近年来的在正畸患者中存在心理障碍的人
数呈上升趋势。存在心理障碍的病人在治疗上
的要求常常会超出正常人要求的范围,对所存
在的牙颌畸形十分敏感,并对畸形的表现在认
识上夸大许多,对治疗的要求十分的迫切,对
正畸治疗的结果要求较高,有时会超出正常治
疗的范围。
口腔卫生的评价(龋齿、牙龈炎、牙周病等)
正畸矫治器的带入将在很大程度上
降低牙齿的自洁功能,对于已有的龋齿、
牙龈炎等必须在矫治器带入之前进行治
疗,否则有可能加重这些疾病的发展。
二、模型分析
 记存模型(Study Model)在正畸治疗中的作用
– 真实的记录牙齿、牙槽骨、腭部和基骨的形态和位置。
– 进行牙颌畸形的分析
– 在治疗过程中作对照比较
– 治疗前后的疗效比较
– 重要的法律依据之一
 记存模型的基本要求
– 印模要尽可能的延伸,软组织的最大移位才能反映基骨的情
况。一般不进行软组织修正。要包括:牙齿、牙槽突、基骨、
移行皱襞、腭盖和唇舌系带,向后要包括上颌结节和磨牙后
垫。
–
模型分析
模型的测量分析
–牙弓长度(Arch Length)的分析:牙弓
长度分为三段,前段长度、中段长度和后
段长度。牙弓周经(Arch Perimeter)
–牙弓拥挤度分析:
• 牙弓应有长度(arch required)
• 牙弓现有长度(arch available)
• 牙弓拥挤度 = 牙弓应有长度 — 牙弓现有长度
·
A
B
A 前段牙弓长度; B 中段牙弓长度
牙弓现有长度测量
牙弓上牙齿近远中距离之和,
牙弓应有长度。
模型分析
 模型的测量分析
–替牙期牙弓拥挤度的分析
• 牙弓应有长度的预测
–牙片法
–Moyer预测法
–Tanaka-Johnston预测法
• 现有牙弓长度的测量
X-片法
 四个切牙的间隙需求根据其近远中距离
 未萌出尖牙、双尖牙的测量
y x₁
x = y₁
 常规的间隙分析不包括切牙的位置和侧貌
 分析仅表明了不协调,不表明位置
恒牙近远中距离=X-线恒牙近远中距离×X-线乳牙 / 实际乳牙距离
Moyer预测表
用四个下颌切牙来估计下颌、上颌的
尖牙、双尖牙的近远中距离。这种估计
有过度估计的倾向。
下颌切牙
19.5
20.0
20.5
21.0
21.5
22.0
上颌
下颌
20.6
20.1
20.9
20.4
21.2
20.7
21.3
21.0
21.8
21.3
22.0
21.6
Tanaka and Johnston预测法
Mandibular canine and premolars in one quadrant
can be calculated by adding 10.5 mm to half of the
measured mesiodistal width of the four mandibular
incisors.
下颌:2112+10.5 = 345
Maxillary canine and premolars in one quadrant can
be determined by adding 11.0 mm to half of the
measured mesiodistal width of the four mandibular
incisors.
上颌:2112+11.0 = 345
模型分析
 Bolton指数
Bolton指数是指上下前牙牙冠宽度总和的比例关
系与上下牙弓全部牙冠宽度总和的比例关系。用
Bolton指数来诊断患者上下牙冠宽度不调的问题。
前牙比 = 下颌6个前牙牙冠宽度总和/上颌6个前牙牙冠总和×100%
后牙比 = 下颌12个前牙牙冠宽度总和/上颌12个前牙牙冠总和×100%
正常值:前牙比:78.8% ±1.72%
全牙比:91.5% ± 1.51%
Bolton指数的不协调可能会造成前牙的畸形出现,
Bolton Analysis
模型分析
 Spee`s曲线
测量方法:用直尺放置下颌切牙牙端与
最后一个下颌磨牙的牙尖上,侧量最低
点至直尺的距离。两侧的测量值相加除
以2,在加上0.5mm就是改正Spee`s曲线
所需要的间隙。
Spee`s曲线
Curve of Spee
Flat
Deep
模型分析
 牙弓对称性的分析
腭皱法:在第一条和最后一条腭皱上取
中点,做两点之间的连线并延长,测量
牙弓两侧牙齿距此线的距离,来诊断牙
弓的对称性。
座标板法:将座标板的中线与腭中缝对
齐,在测量两侧牙齿的前后位置、颊舌
向位置。
模型分析
 牙弓宽度的测量分析
牙弓宽度分为三个部位:
牙弓前段宽度(尖牙间宽度)
牙弓中段宽度(第一前磨牙中央窝间宽度)
牙弓后段宽度(第一恒磨牙中央窝间宽度)
模型分析
 Pont指数
1909年Pont提出的一种预测理想牙弓宽度
的一种方法。他在上颌四个切牙之和与第一双
尖牙和第一恒磨牙相除,在乘以100,得出一
个固定的指数。
Pont 指数的获得:
(S)×100 /80 = 理想的前磨牙宽度
(S)×100 /64 = 理想的磨牙宽度
(S)= 四个上颌切牙的近远中宽度之和
Pont `s 指数
上和四个切
牙宽度之和
理想第一前
磨牙间宽度
理想磨牙
间宽度
上和四个切
牙宽度之和
理想第一前
磨牙间宽度
理想磨牙
间宽度
18
22.5
28.1
28.5
35.5
44.5
20
25
31.94
29
36
45.3
20.5
25.5
32
29.5
37
46
21
26.25
32.82
30
37.5
46.87
21.5
27
33.27
30.5
38
47.6
22
27.5
34
31
39
48.4
22.5
28
35
31.5
39.5
49.2
23
28.75
35.94
32
40
50
23.5
29.5
36.88
32.5
40.5
50.8
24
30
37
33
41
51.5
24.5
30.5
38
33.5
42
52.3
25
31
39
34
43
53
25.5
32
39.8
34.5
43.5
53.9
26
32.5
40.9
35
44
54.5
26.5
33
41.5
36
45
56.4
27
33.5
42.5
37
46.25
57.8
27.5
34
42.96
28
35
44
模型分析
 齿槽与基骨的测量分析
– 基骨:颌骨所形成的弓形,即为牙齿根尖下
颌骨的弓形。基骨相对于齿槽骨稳定,不会
因牙齿的移动和丧失而发生变化。
– 齿槽骨:基骨上方的包绕牙齿的骨组织部分,
位于牙齿的牙冠与基骨之间。齿槽骨会随着
牙齿的移动和丧失而发生变化。
模型分析
 诊断性排牙试验
将牙颌畸形的模型上的拥挤错位的每个牙
齿切割下来,按照理想的位置进行排列,以诊
断基骨长度是否足够来排下现有的牙齿。从而
决定是否需要拔牙,预测牙齿移动的位置和方
向,展示疗效。
模型分析
 诊断性排牙试验步骤
1)
,标记出中线
2)用标记铅笔在所有的牙齿上进行标记
3)沿接触点锯下,不要损伤牙齿冠的宽度。
4)将所有的牙齿在根方同一水平上将牙齿锯下
5)按矫治计划的牙弓大小和形态将锯下的牙齿
进
行排列,并用粘蜡进行固定
三、X-线头影测量
X-线头影测量是在30年代由美国的
Broadbent和德国的Hofrath为研究颅面
生长发育和错合的骨性失调而提出的研
究手段。现代的生长发育理论大多数都
由x-线头影测量的研究而来。
X-线头影测量的发展
 1920, Dr B.Holly Broadbent Sr interesting in the
face change by Angle`s treatment. Dr T Wingate
Todd had collected many skulls and had used Todd
craniostat to measure human face.
 1924, Broadbent transformed Todd craniostat into
first craniometer by adding a metric scale.
 Todd emphasized investigation must be performed
on health living children.
 During these years of skeletal study, lateral jaw and
craniofacial radiographs were made by Todd, Hill
and Thomas, while Broadbent used it in clinic.
X-线头影测量的应用
 在研究颅面生长发育的基础上,该方法
很快的被用于评价颅面形态、比例、区
x-线头影测量
骨位置与牙齿代偿或适应之间相互作用
的结果。颌骨位置的失调可能通过牙代
X-线头影测量的应用
 人们发现正常骨型上也可以出现牙齿的
x-线
分析上完全的不同,病人可能具有完全
不同的面型。
X-线头影测量的应用
 X-线头影测量是研究临床治疗过程中牙、
颌、面所发生变化的主要手段,在治疗
前、中、后所拍摄的系列x-线片进行重
叠来研究颌骨牙位置的变化。但是这种
变化包括了生长发育和治疗变化两个部
分,而就目前的知识和技术要确定哪些
是生长发育部分,哪些是治疗所至还十
分困难。
X-线头影测量的应用
 除了分析不同时期的颅面关系之外,x-
线头影测量还用于生长发育的预测,估
计未来面型的生长趋势。如果将预测与
治疗预见的变化相结合起来就会产生框
架性治疗计划,或者称之为正畸治疗蓝
图 — VTO,成为具体的治疗目的。由此
就推动了x-线头影测量分析方法的发展。
X-线头影测量的应用
 为了达到X-线头影测量的个体与同类群
体进行比较,就必须建立起同种族、同
性别、同年龄的平均测量值。Downs在
1948年提出x-线头影测量分析方法,建
立了正常人的平均值。
X-线头影测量的应用
 X -线头影测量分析可以划分为5个功能
部分:颅部、颅底、骨性上颌骨、上颌
牙列、下颌骨与下颌牙列。分析这 5 个
部分相互之间在水平、垂直向上关系的
评价。现代的x-线头影测量都是设计来
描述这些功能单位之间关系的方法。一
般认为有两种途径进行分析,一种是测
量分析;
X-线头影测量的应用
 综合来看主要有三种测量方法。
⑴ 线性测量,测量头影测量片或描图上
的两点距离,并把这些距离以直接或比
例的方式进行比较。
⑵ 角度测量,测量线与线相交的角度,
这种测量的优点在于不使用比率,避免
个体的差异存在。
⑶ 弧形测量,画一系列弧来评价解剖结
构所在的位置。
X-线头影测量的应用
 另一种途径是用图形来表示正常的数据,而不
是一系列测量。直接把病人的牙颌图形与正常
的图形通过模版进行比较。早年的x-线头影测
量认为呈现正常的图形更容易认识各种关系的
类型。Dr. Moorrees`s Mesh是在60年代提出的
用网格来表现病人的失调。然而,当时这种方
法由于没有清楚地建立起正常的关系,而没有
被广泛地接受。但是,近年来,计算机应用的
发展,正常模版的建立,这种直接模版的比较
已被采用为一种分析方法。
X-线投影测量的基本知识
 Lateral and frontal head radiographs
1 Head in a fixed position in a cephalometer
2 Head hold by ear rods.
3 X-ray direction is at right angle to sagittal
plane of the head when profile film taken.
4 PA view, frontal plane of the head is
perpendicular to the x-ray beam.
5 The film cassette is as close as possible to
the face.
X-线投影测量的基本知识
 Lateral and frontal head radiographs
A standard distance of 60 inch from
source of radiation to midsagittal plane.
Film to midsagittal plane according head
size, they used vernier scales to correct
enlargment.
 X-线头影测量系统的基本组成:X-线装置、
X-线片装置、头颅定位装置。
X-线投影测量的基本知识
 X-线装置(球管)
–组成:X-线管、变压器、过滤器、平行光
管、冷却系统。
– X-线产生三个基本条件,正极、负极和电源
–正极的组成:钨靶、铜棒
–负极的组成:钨丝、聚光杯
变压器(高压)
铝盘
铅隔板
聚光杯
乌丝 乌靶
变压器(低压)
阴极
阳极
X-线投影测量的基本知识
 Minimize error when serial films of same
individual are taken at different times.
 to permit universal use of cephalometric
data obtained from many different source.
Possible errors:
1 a lack of perpendicularity of the X-beam to
midsagittal plane and the film surface.
2 The film is not in closest place to head and
face for minimizing enlargement.
X-线投影测量的基本知识
Safety feature of the cephalometric technique
- Use of the 90-kv peak to minimize softer xrays.
- The beam is filtered to remove softer x-rays
- The film is a double-emulsion film
- A cassette with compatible intensifying
screens.
- Patient and operating personnel protection
X-射线的防护
 Utilization of high speed film and
intensifying screen in order to reduce the
dose of radiation and exposure time
 Filtration of secondary radiation
 Collimation by a diaphragm
 Proper exposure technique and
processing
 The patient`s wearing a lead apron
标志点与描绘(Landmarks and Tracing)
 Three components of analysis are analysis of
the skeletal features of the patient, the dental
features and the profile of the patient.
 Tracing steps
1 Soft profile, external cranium, vertebra
three crosses for registration.
2 cranial base, internal border of cranium,
frontal sinus, and ear rods.
3 Maxilla and related structures.
4 Mandlbe
硬
组
织
标
志
点
标志点与描绘
 Notes
1 Tracing as much anatomy as possible,
especially in skull base area.
2 Know definition of the landmarks clearly
3 Know the variation of some landmarks
location.
4 When left and right are two lines, trace the
two lines and use the average with broken
line.
5 repeat of the tracing as same for severe times.
标志点与描绘
 Sella (S)
The geometric center of
the pituitary fossa (sella
turcica), determined by
inspection constructed
point in the midsagittal
plane. (midsagittal)
标志点与描绘
Nasion (N, Na)
The intersection
of the internasal
and frontonasal
sutures, in the
midsagittal plane.
(midsagittal)
标志点与描绘
Porion (Po)
The most superior point of
the outline of the external
auditory meatus
("anatomic porion").
When the anatomic
porion cannot be located
reliably, the superior-most
point of the image of the
ear rods ("machine
porion") sometimes is
used instead. (bilateral)
标志点与描绘
Anterior nasal spine (ANS)
The tip of the bony
anterior nasal spine at the
inferior margin of the
piriform aperture, in the
midsagittal plane. It
corresponds to the
anthropological point
acanthion and often is
used to define the anterior
end of the palatal plane
(nasal floor). (midsagittal)
标志点与描绘
 A-point (Point A, Subspinale, )
The deepest (most posterior) midline
point on the curvature between the ANS
and prosthion. Its vertical coordinate is
unreliable and therefore this point is used
mainly for anteroposterior measurements.
The location of A-point may change
somewhat with root movement of the
maxillary incisor teeth. (midsagittal)
标志点与描绘
 B-point (Point B, Supramentale, sm)
The deepest (most posterior) midline
point on the bony curvature of the
anterior mandible, between infradentale
and pogonion. (midsagittal)
标志点与描绘
Pogonion (Pog, P, Pg)
The most anterior point on
the contour of the bony
chin, in the midsagittal
plane. Pogonion can be
located by drawing a
perpendicular to
mandibular plane, tangent
to the chin. (midsagittal)
标志点与描绘
Gnathion (Gn)
The most anterior
inferior point on the
bony chin in the
midsagittal plane.
(midsagittal)
标志点与描绘
Menton (Me)
The most inferior
point of the
mandibular
symphysis, in the
midsagittal plane.
(midsagittal)
标志点与描绘
Gonion (Go)
The most posterior
inferior point on the
outline of the angle of
the mandible. It may be
determined by
inspection or it can be
constructed by bisecting
the angle formed by the
intersection of the
mandibular plane and
the ramal plane and by
extending the bisector
through the mandibular
border. (bilateral)
标志点与描绘
Orbitale (Or)
The lowest point on the
inferior orbital margin.
(bilateral)
软组织标志点
标志点与描绘
Soft tissue glabella (G)
 The most
prominent point of
the soft tissue drape
of the forehead, in
the midsagittal
plane.
标志点与描绘
Soft tissue nasion (N, Na)
 The deepest point of
the concavity between
the forehead and the
soft tissue contour of
the nose in the
midsagittal plane.
(midsagittal)
标志点与描绘
Pronasale (Pn)
 The most prominent
point of the tip of the
nose, in the
midsagittal plane.
(midsagittal)
标志点与描绘
Subnasale (Sn)
 The point in the
midsagittal plane
where the base of the
columella of the nose
meets the upper lip.
(midsagittal)
标志点与描绘
Superior labial sulcus
(Sls)
 The point of greatest
concavity on the
contour of the upper
lip between subnasale
and labrale superius,
in the midsagittal
plane. (midsagittal)
标志点与描绘
Stomion (St)
 The most anterior point
of contact between the
upper and lower lip in
the midsagittal plane.
When the lips are apart
at rest, a superior and an
inferior stomion point
can be distinguished.
(midsagittal)
标志点与描绘
Labrale inferior (Li)
 The point denoting
the vermilion border
of the lower lip, in
the midsagittal plane.
(midsagittal)
标志点与描绘
Labrale superior (Ls)
 The point denoting
the vermilion border
of the upper lip, in
the midsagittal plane.
(midsagittal)
标志点与描绘
Inferior labial sulcus (Ils)
 The point of greatest
concavity on the
contour of the lower
lip between labrale
inferius and menton, in
the midsagittal plane.
(midsagittal)
标志点与描绘
Soft tissue pogonion
(Pg, Pog)
 The most prominent
point on the soft tissue
contour of the chin, in
the midsagittal plane.
(midsagittal)
参考平面(基准平面,Reference line)
 A line that is used as a basis for
superimposition, or for comparison.
 Reference lines ideally should be stable
with time and should not be affected by
treatment.
 Intracranial reference lines (颅内参考线)
 Extracranial reference lines(颅外参考线)
Intracranial reference lines
Basion-Nasion line (Ba-N)
 A line considered by
some to represent the
cranial base more
accurately than the SN
line or the Bolton plane.
Intracranial reference
lines
 Frankfort horizontal plane (FH, Frankfort
horizontal line, Auriculo-orbital plane, Eye-ear
plane)
 The plane was adopted at the 13th General
Congress of German Anthropologists in
Frankfort, Germany in 1882. On a lateral
cephalometric radiograph, the Frankfort
horizontal plane is represented by a line
connecting the cephalometric landmarks porion
and orbitale.
Intracranial reference lines
 Sella-Nasion line
(SN, Nasion-Sella
line, NSL)
A frequently used
cephalometric
reference line
representing the
anterior cranial base.
A line joining points
S and Na.
Intracranial reference lines
 Bolton plane
A line connecting points Bolton and
nasion; an alternate representation of the
cranial base.
参考平面
 上述的参考平面都被认为是颅内参考平
面,或颅内参考线。它们之间在文献中
存在着许多的争议,而且似乎的不到解
决。每一种系统或多或少的存在优缺点,
一种方法比另一种方法有好的方面,也
存在着不足的地方。由于存在着较大的
个体变化,没有一条参考平面是绝对稳
定的,也就是说没有一种分析方法是可
靠的。
参考平面
 如何来消除这个问题呢?只有一个办法,
选择建立在不同参考平面上的分析方法,
期望用一种方法的优点来补偿另一种方
法的缺点,消除不同参考平面的个体差
异变化,如同平均了参量的误差。
参考平面
 彻底解决参考平面的问题只有引入颅外参考线,
又称“真正垂线”(True Vertical line)。现代
X-线头影测量中应当在自然头位(Nature Head
Position)下拍摄,从而获得真正的水平线。自
然姿势位在60年代底和70年代初被一些学者们
提出,它的水平面又称为“真正水平”线。
FH TO GOGN 22
± 5 deg
Y AXIS 59 ± 6
deg
SKELETAL VERTICAL
LFH 55% OF
TFH
S
FH
GO
ME
GN
参考平面
 这个位置建立在生理状态的基础上,而
不是解剖结构上。大多数病人的真正水
平线与FH平面相近。但一些病人也表现
明显的不同。同样SN平面与水平线成7度
的角。自然姿势位能够在1-2度范围进行
重复。
测量平面
 做测量之用,与参考平面构成角度
 常用的测量平面有:
– 下颌平面,Go-Gn, 下颌切线,Me-下颌切线
–
– 面平面
Mandibular plane angle
测量项目与测量方法
 角度、线段与比例
 正常值范围
 评价的影响因素
SNA 82 ± 2 deg
NA TO FH 90 ± 3
deg
SKELETAL HORIZONTAL - MAXILLA
S
N
FH
A
SNB 80 ± 2 deg
N-PG TO FH
88 ± 6 deg
SKELETAL HORIZONTAL - MANDIBLE
N
S
FH
B
Pg
ANB 2 ± 2 deg
SKELETAL HORIZONTAL - MAXILLA TO MANDIBLE
N
A
B
INTERINCISAL
130 ± 5 deg
DENTAL - UPPER TO LOWER INCISOR
U1 TO FH 110 ±
5 deg
U1 TO NA 22deg
U1 TO NA 4mm
DENTAL - MAXILLARY INCISOR
N
FH
A
L1 TO NB 25deg
L1 TO NB 4mm
L1 TO GOGN 91
± 6deg
DENTAL - MANDIBULAR ANTERIOR
N
GO
B
GN
Facial angle (FH-NPog)
Facial axis angle of Ricketts
(Ba-Pt-Gn)
Facial height,
Anterior; Posterior; and Total
Gonial angle
(Angle of the mandible, Condylar angle)
Frankfort-mandibular incisor angle
(FMIA)
Frankfort-mandibular plane angle
(FMA)
Incisor-mandibular plane angle
(IMPA)
UI-to-AP distance
Wits appraisal
Angle of facial convexity
(Gn-SnPg)
H-angle (of Holdaway)
Interlabial gap
Lower face-throat angle
(SnPg'-CMe')
Lower lip length
Upper lip length
Nasolabial angle (NLA)
Z-angle (of Merrifield)
测量项目与测量方法
 常用的分析方法:
– Downs Analysis
– Steiner Analysis
– Sassouni Analysis
– Harvold Analysis
– Wylie Analysis
– Wits Analysis
– Ricketts Analysis
– McNamara Analysis
– Template Analysis
– Mesh Analysis
– Computerized Cephalometric Analysis ??
Steiner 分析
E
s
·
N
L
·
· ·
Go ·
·
· B
· · ·Po
·
Gn
·
A
SNA
SNB
ANB
SND
1-NA
∠1-NA
1-NB
∠1-NB
Po-NB
1-1
OP-SN
GoGn-SN
SL
SE
Downs分析
面角,FH-NPo
颌凸角,NA-PA
上下齿槽座角,AB-NPo
下颌平面角,FH-Me
Y轴角,FH-Y
平面角,FH-OcclP
上下中切牙角,1-1
下中切牙-下颌平面角,1-MP
下中切牙-
平面角,1-OcclP
上中切牙凸距,1-AP
1/2
1/2
1/2
True Vertical
治疗前
1/2
治疗后
※ 引用了颅外参考线,真正垂线。
Mesh Analysis
X-头影测量的软组织分析
 侧貌的分类( Profile type )
通过软组织额点、鼻下点、颏前点
的前后向相对位置分为:直面型、凹面
型、凸面型三类
评价面侧貌的线段
Richetts 定义了审美平面
(E-线),过鼻尖和颏部的
切线为审美平面。
正常成年白人:下唇位
于平面之后2±2mm,上唇
略位于下唇之后。
儿童,下唇位于此平面
上,或略位于平面之后,这
是因为颏的发育和鼻的发育
较为迟缓一些。
美国黑人和中国人,下
唇位于审美平面前1-3mm。
Steiner的“S”线评价唇
的位置:上下唇略位
于此线之后。S 线为
过鼻外形的中点做颏
部的切线。
H-line (Harmony line of
Holdaway)
A line tangent to the soft
tissue chin and the upper lip,
introduced by R. A.
Holdaway for assessment of
the soft tissue profile.
H-angle (of Holdaway)
The superior angle formed by the
intersection of the H-line of
Holdaway and the (bony) NB line. It
provides a measurement of soft tissue
protrusion or retrusion and is
evaluated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ANB angle. The amount of deviation
of the ANB angle from the average
(1to3) is added or subtracted from the
H-angle for appropriate assessment
of the lip and chin projection. The Hangle takes the skeletal relationship
into account, but does not consider
nasal contour and projection.
Merrifield 的 “ Z” 线 ,
做颏部切线过最突的
上唇,下唇应位于此
线上或略后一点。成
年白人,此线与水平
面的夹角为80±5º,
11-15 岁 “ Z” 角 为
78±5º。
Angle of facial convexity
Describe the overall
convexity (or concavity) of
the soft tissue profile. The
inferior angle formed by
the intersection of lines
GSn and SnPg is measured.
The measurement does not
take nasal projection into
account. Norm 12
Legan 1980
Burstone提出了鼻唇角,
男 和 114º, 女 118º。
颏颈角,男114º,女
106º。
Upper lip length
A linear measurement
(in mm) from
subnasale to stomion
superius, measured
along the true vertical
line.
Lower lip length
A linear measurement
from soft tissue menton
to stomion inferius,
measured along the true
vertical line.
For optimal esthetics, it is
considered desirable that
approximately 2 to 4 mm of
the maxillary central incisors
be uncovered by the upper lip
at rest.
Similarly, in an esthetically
pleasing smile, the upper lip is
raised approximately to the
level of the cementoenamel
junction of the incisors, so
that the full crowns of the
maxillary incisors are shown.
前后位的X-线头影测量
(Posteroanterior Cephalometry)
 横向问题诊断的要素
– 软组织,通过临床检查和照相检查
– 牙与颌骨,通过前后位的头影测量
–
 技术特点
– 设备与侧位片一致
– 固定的头位或自然头位
– 鼻尖和前额轻轻与片盒接触
– 曝光量比侧位片较大一些
Posteroanterior
Posteroanterior
Posteroanterior
1 颅骨的外侧骨板
2 乳突
3 枕骨
4 鼻中隔、鸡冠、鼻底
5眶
6 颞窝蝶骨大翼外侧面构成的斜线
7 颞骨岩部上面
8 颧骨颞额突的侧面
9 颧弓的断面
10 上颌骨结节区的颞下面
11 下颌骨,体、升枝、冠状突
12 牙齿
Posteroanterior
前后位
Grummons Analysis
X-线头影测量分析的局限性
 X-线测量与临床检查出现矛盾
– 当SNA过小时表示后缩,但临床并不表现。S 点的
位置就要考虑?
– 参考平面的多变性,S – N平面、FH平面都存在可
变。
– 颅外真正垂线引入后的纠正。
– 患者自然头位的照片对X-线片的纠正。
– X-线片拍摄时最好有一个mm的标尺,用以纠正放
大率。特别是进行重复评价时更为重要。
S 点较低
·
放大率的存在
计算机头影测量分析系统
 具有的优点:
⑴ 省时,手工测量比较费时。⑵ 计算机头影
测量的使用在标志点确定之后,消除了手工测
量的误差。而标志点的识别目前还要靠人工来
完成。⑶ 易于测量值的存储、提取。⑷ 与办
公室的管理系统整合,便于查询。⑸ 与照片、
模型的文件整合建立病人的数据库。⑹ 预测和
模拟正畸治疗、正颌外科治疗的结果。⑺ 生长
发育的模拟和预测。⑻ 便于医患之间的交流。
四、其他X-线片的应用
1、曲面断层片
2、根尖片
3、咬合片
4、颞颌关节片
五、诊断牙颌畸形的标准
 个别正常
与理想正常
Individual Normal Occlusion
Ideal Normal Occlusion

磨牙关系、前牙倾斜度、
后牙倾斜度、接触点、
无牙扭转、Spee`s曲线基本正常
 正畸治疗的主要三个目标
① 良好的功能
② 可接受的面部形态
③ 矫治后的稳定性
这些都与 有着密切地关系
 只有了解了正常 的表现,才能够正确
的诊断错 ,设计和制定出恰当的治疗
计划。
正常 的六要素
 要素一:牙弓间关系
1.
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沟。
2. 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远中边缘嵴咬在下颌
第一恒磨牙的近中边缘嵴上。
3.
第一恒磨牙的中央窝之中。
正常 的六要素
4.上颌前磨牙的颊尖与下颌前磨牙之间
有尖凹相抱关系。
5.上颌前磨牙的舌尖与下颌前磨牙之间
有尖窝关系。
6.上颌尖牙咬牙合下颌尖牙与下颌前磨
牙之间,牙尖略偏近中。
7.上颌切牙复盖下颌尖牙并接触,上下
牙弓中线相一致。
正常 的六要素
 要素二:牙冠近远中向角度
所有的牙冠都有一个正角,但要明
确临床牙冠的唇面长轴与真正的牙体长
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别,每一个牙齿的
牙冠角度与解剖上的牙体长轴所具有的
角度并不完全一致。在他的研究中发现
上颌1 2 3 4 5 6的角度分别是
5°9°11°2°2°5°5° , 下 颌 牙 齿 的
角度分别为 2°2°5°2°2°2°2°。
正常 的六要素
 要素三:牙冠唇舌向倾斜度
1. 绝大多数上颌切牙牙冠具有正的倾斜
度,下颌切牙牙冠略有负的倾斜度。、
2. 上颌中切牙牙冠的倾斜度略大于侧切
牙的牙冠,尖牙和前磨牙类似,略为负
角。
3.下颌牙齿从切牙到第二恒磨牙为负角,
并且逐渐的增大。
正常 的六要素
 要素四:牙齿的扭转
在正常的
关系中一般不存在任何的
牙齿扭转。前牙的扭转将使牙弓周径变
短,后牙的扭转将使牙齿在牙弓中占有
更多的间隙,这些都将影响正常 的存
在。
正常 的六要素
 要素五:牙齿之间的接触关系
所有存在的牙齿之间有良好的接触
点,并较为紧密,牙弓中无间隙存在。
正常 的六要素
 要素六:Spee`s曲线
应有较平的Spee`s曲线,或略深一些
的Spee`s曲线。
正常 的六要素
 上述的六个要素在正常 的结构体系中
是着相互依赖的六个元素,它们组成了
评价 关系的基础,更为重要的原因是
这六个要素可以作为大多数患者的治疗
目标。但是任何一个正常 的建立还都
取决于两个因素:
⑴ 牙弓在口腔中的各个方向力的平衡;
⑵ 颌骨和齿槽骨的发育和位置正常。
 通常把存在有轻度牙颌畸形但并不影响
正常生理功能的 关系称之为个别正常
。一般把牙弓的轻微拥挤、略大的超
和与面部不完全一致的牙弓形态认为
是可接受的畸形,也就是个别正常
允
许出现的畸形表现。个别正常 是我们
在临床上追求的目标。
全面的间隙分析
⑴ 牙列的拥挤解除 —— 模型分析
⑵ 前牙内收 —— X-线头影测量
⑶ 磨牙关系的调整 —— 模型+X+临床
⑷ Spee’s曲线纠正 —— 模型分析+临床
⑸ 牙弓宽度的协调 —— 模型分析
⑹ Bolton比值 —— 模型分析
⑺ 中线的纠正 —— 临床检查
牙颌畸形诊断的依据
 临床检查
 模型分析
 X-线头影测量分析
牙颌畸形的诊断
主诉、要求
临床检查
资料分析
(Malocclusion)
诊断
问题的列出 ( Problem List)
牙颌畸形的诊断
1 骨性的分类(Angle Classification)
2 问题的列出(Problem List):
面部软组织形态 ( Profile –Facial type )
骨组织的类型和颌骨的发育状态、位置
( Sagittal Plane, Transverse Plane, Vertical Plane )
牙颌畸形的诊断
牙列畸形(按严重程度排列)
Crowding、Spacing、Rotation、Overjet
Overbite、Curve of Spee、Arch Form
Midlines、Ectopic eruptions, intraeruptions
Cross-bite,( anterior ,posterior , single, multrup)
其它(下颌运动、颞颌关节、牙周情况)
矫治目标
病理性的问题要优先处理:
1、慢性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慢性
腹泻等。
2、影响口腔健康的局部疾病,如:牙周
病、龋齿等。
3、心理障碍,特别是对治疗抱有不切合
实际的想法。
矫治目标
根据患者的主诉和所存在的问题
考虑治疗的可能性。对于所有列出的
问题,并非都要进行矫治,因而存在
哪些畸形矫正可能性的问题。所以在
制定矫治计划之前要根据患者的问题
列出和患者的具体情况找出要进行治
疗的目标。
矫治目标
1、 面部形态是否正常,是否需要进行改正
2、是否存在骨性畸形,骨性畸形是否必须矫正
3、
4、 前牙的突度是否需要纠正
5、 其它问题是否考虑同时矫正
、覆盖是否要纠正
治疗计划(Treatment Plan)
 治疗计划的制定要依靠所确定的治疗目标,尽
可能详尽的规划出所采用的方法和步骤。
 首先要明确治疗的范畴:
生长发育的修正(Modification of Growth)
一般的正畸治疗(Orthodontic treatment)
正畸-正颌外科治疗(Orthodontic-Surgery)
治疗计划
 然后在依据治疗目标考虑对所要矫治的
畸形采用的具体方法、先后顺序和步骤
进行计划的制定。
 同时,要预计矫治结束后的面部形态改
善程度和保持什么样的上下颌骨关系,
要考虑矫治结束后的磨牙关系、尖牙关
、覆盖关系、牙轴的倾斜度和
牙弓的协调性。
治疗计划
 此外,还要考虑矫治疗后的稳定性和复
发的可能性。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应该考
虑的方面有:
① 相互的作用(
)
② 可让步的范围
③ 利弊的分析
④ 特别的原因
治疗计划
 治疗计划应该考虑问题
– 口腔健康
– 下颌牙列
– 上颌牙列
– 后牙的关系
– 矫治器的选择
治疗计划
 口腔健康
– 对病人的口腔卫生的教育,如刷牙、饮食、含氟牙
膏的使用等。龋坏与牙周疾病的治疗
 下颌牙列
– 下颌牙列的计划应该首先进行,下颌牙列的大小和
形态一般不应改变,过度的颊向扩张或切牙的前倾
在大多数病例中都会因软组织的作用而复发。
– 是否拔牙取决于间隙分析的需求。
–
治疗计划
 上颌牙列
– 上颌的计划一般根据下颌的计划来进行,下颌拔牙
一般情况下上颌也要对称性的拔牙。
– 如果下颌不拔牙,上颌的间隙获得可以从磨牙的远
中移动或拔除第一双尖牙来获得。
 后牙的关系
– 磨牙关系是治疗中必须考虑的问题,是不是需要纠
正?如何来纠正?
– 尖牙的 I 类关系是治疗的目标之一。
– 磨牙 I 类或完全远中关系(II 类)是可以接受的
– 上颌第一双尖牙的拔除。
治疗计划
 矫治器的选择
– 活动矫治器
• 不良习惯的破除
• 牙齿的倾斜移动
•
•
• 间隙保持
• 保持器
– 固定矫治器
• 常规矫治,三维控制牙齿的移动
– 功能性矫治器
• 刺激或限制上颌骨、下颌骨的生长发育
主诉与病史
临床检查
数据库
分类
诊断 (问题的列出)
诊断资料分析
正畸治疗前的病变控
制(如:龋坏、牙周
病等)
理想与牺牲的选择
按优先考虑的顺序
排列问题,
A,B,C,D, etc
对每个问题可能
解决的办法
选择的治疗计划
可修饰的特殊考虑
治疗的目标
治疗的技术
患者情况
 患者金小芳,韩国人,14岁
 主诉: 牙不齐要求矫治

 身体一般状况良好
 否认口腔不良习惯史
,
牙颌面情况
 微凸面型,面下1/3稍长,唇轻闭时颏部
肌肉紧张
 恒牙列 牙列式见口内像
 磨牙均为轻度近中关系
 尖牙为中性关系
 3——3
1-3mm
4——4
 中线: 上颌左偏1mm,下颌左偏2mm
模型测量
 Uc 2mm Lc 1mm
 Bolton 前牙比37/47=78.7% (协调)
 Bolton 全牙比88.5/96.5=91.7%(协调)
 Spee’s 4mm
头颅定位侧位片















SNA
SNB
ANB
U1-NA
L1-NB
U1-L1
SND
U1-SN
GoGn-SN
IMPA
SE
SL
APDI
ODI
Po-NB
78.9
78.7
0.2
7.8mm, 33.2
6.9mm, 25.8
120.7
76.2
112.1
36
88.4
20.7mm
42.8mm
86.3
64.7
0.3mm
曲面断层片
诊断(Problem list)
 软组织:软组织凸面型 、对称。
 骨组织:骨性Ⅲ类趋势
 牙列:
–
–
–
–
–
安氏Ⅲ类(高角型)
前牙Ⅰ°
x
上下牙列轻度拥挤
上下中线轻度左偏
 其他:关节无症状、牙周健康
矫治目标
 改善高角面型

 调整磨牙关系

 纠正牙列拥挤
 纠正中线
考虑:
VS
拔牙
面型微凸,不协调
拔牙指数147.4
(EI<150)
侧位片显示上下颌磨牙长轴
与 平面垂直
口内也显示磨牙无明显前倾
不拔牙
骨骼畸形轻
无明显前后牙区拥挤
前牙突度基本正常
矫治计划:
 正畸减数治疗:拔除四个第二双尖牙或
上颌第二双尖牙,下颌第一双尖牙。

 下前牙内收2mm
 上牙列排齐后余间隙上颌磨牙前移;
 上颌两侧磨牙各前移5mm,下颌磨牙各
前移2mm,上颌最小支抗,下颌最大支
抗。
 控制垂直距离
思考题
 如何评价面部的软组织?
 什么是牙弓长度?什么是牙弓周径?
 如何计算牙弓的拥挤度?
 混合牙列中如何预测345的近远中距离?
 X-线头影测量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 X-线头影测量主要用途是什么?
 什么是参考平面?颅内参考平面的缺点是什么?
 在间隙分析时应该考虑哪些问题?
 牙颌畸形的诊断包括哪些内容?
 什么是治疗目标?什么是治疗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