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的主要内容  一、标准化基本概念  二、中国标准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 三、全国术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主要工作   报告主要内容(1)  一、标准化基本概念  二、中国标准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 三、全国术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主要工作   标准化基本概念(1) 一、标准 (一)标准的产生 企业——通过制定相关性标准提高生产效率, 满足生产和贸易的要求; 国家——通过制定国家标准协调国内相关方 的利益,统一解决国内技术问题,避免内 耗,提高国家的竞争力; 国际——通过制定国际标准协调各国的利益, 促进各国之间的贸易与交流。   标准化基本概念(2) (二)标准的概念 1934年盖拉德(J.Gaillard)在《工业标准化原 理与应用》中对“标准”的定义:“标准是对计 量单位或基准、物体、动作、过程、方式、常用 方法、容量、功能、性能、办法、配置、状态、 义务、权限、责任、行为、态度、概念或想法的 某些特征,给出定义、做出规定和详细说明。它 以语言、文件、图样等方式或利用模型、标样及 其它具体表现方法,并在一定时期内适用”;   标准化基本概念(3) (二)标准的概念 1960年,德国标准化协会在DIN820-1960中对 “标准”的定义:“标准是调节人类社会的协定或 规定,有伦理的、法律的、科学的、技术的和管理 的标准等等” 1972年桑德斯(T.R.Sanders)在《标准化的目 的与原理》中对“标准”的定义:“标准是经公认 的权威当局批准的一个个标准化工作成果。它可采 用下述形式:a 文件形式:内容记述一整套必须达 到的条件;b 规定基本单位或物理常数,如安培、 米、绝对零数等”。   标准化基本概念(4) (二)标准的概念 1981年ISO定义:“适用于公众的、由有关各方 合作起草并一致或基本上一致同意,以科学技术 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的技术规范或其他文件, 其目的在于促进共同取得最佳效益,它由国家、 区域或国际公认的机构批准通过” 。 2002年,GB定义:“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 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 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标准化基本概念(5) (二)标准的概念 世界贸易组织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 (WTO/TBT协议)也从贸易的角度对标准给出了定 义:“由公认机构批准,供通用或反复使用,为 产品或相关加工和生产方法规定规则、指南或特 性的非强制执行文件。标准也可以包括或专门规 定用于产品、加工或生产方法的术语、符号、包 装、标志或标签要求。   标准化基本概念(6) ISO与WTO对标准不同定义的比较分析 ISO的对“标准”的定义综合了人们对于标准的多角度 的认识,比较全面,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们对于“标准” 概念的歧义,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WTO/TBT协议对“标准”的定义强调了标准在应用或执行中 的自愿性,同时将标准的范围扩展至非协商一致基础上形 成的文件,这都是从标准会对市场和贸易产生影响的角度 考虑的。这个定义与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定义是有一定差异 的,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定义更强调标准的协商一致性,同 时在标准化的词汇中考虑到了标准一经被法规引用,其应 用就变为强制性的情况。相对WTO的定义,国际标准化组 织的定义历史更长,所站的角度更全面;而WTO的定义也 代表了 “标准”概念的一种发展趋势。   (三 标准化基本概念(5) (二)标准的概念 1、 是经过权威机构批准的文件; 2、是根据科学、技术和经验成果制定的文件; 3、是在兼顾各有关方面利益的基础上,经过协商一致而制 定的文件; 4、 是可以重复和普遍应用的文件; 5、 是公众可以得到的文件; 6、在未经法律授权的情况下,它是一种非强制性文件。   标准化基本概念(6) (三)标准的对象 标准对象所具有的基本特征是广泛性、关联性和 重复性。 标准的对象:“物”、“事”、“人”三方面。 技术标准是对生产活动中需要统一协调的“物” 制定的技术准则,它的对象是“物”; 管理标准是对需要协调统一的管理事项所制定的 标准,它的对象是管理技术事项,即“事”;   标准化基本概念(7) (三)标准的对象 工作标准是对需要协调统一的工作事项所制定的 标准,它的对象是“人”的工作、作业、操作或 服务程序和方法。 (四)标准的领域 按照国际标准分类法(ICS),包括40个大类,407 个中类,896个小类。   标准化基本概念(8) (五)标准的形式 标准的载体即标准的表现形式是一种文件。   标准化基本概念(9) (六)标准制定的九要素 1、标准须由专家组成的技术委员会起草或审定: 2、标准须经过一定的程序产生;这些程序一定要体 现出充分的协商一致性。 3、标准要有一定的科学性; 4、制定标准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管理、发展贸易、扩 大交流;   标准化基本概念(10) (六)标准制定的九要素 5、制定、使用标准的动力是谋求利益的共同性; 6、标准的最终效果体现为自愿执行; 7、标准要具备统一的格式; 8、标准须经权威部门审批发布; 9、标准要实施一系列的动态管理。   标准化基本概念(11) 二、标准化 GB定义: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 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 活动。 标准化是一项活动,一个过程。范围包括制定、 发布、实施标准。   标准化基本概念(12) 三、技术法规 (一)技术法规的产生 由于科技的进步和人民对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 使得法律法规更多地涉及到技术要求,于是出现 了规定技术要求的法规——技术法规。技术法规 为保障国家安全、人民健康和安全、保护环境起 到了根本性的作用。   标准化基本概念(13) (二)技术法规的概念 ISO/IEC第二号指南给出了技术法规定义,我国 已通过制定GB/T 20000.1-2002将此定义完整引入, 该定义为:“规定技术要求的法规,它或者直接 规定技术要求,或者通过引用标准、技术规范、 或规程来规定技术要求,或者将标准、技术规范、 或规程的内容纳入法规中”。   标准化基本概念(14) (二)技术法规的概念 WTO/TBT协议从规范影响国际贸易的诸多技术措施 出发对“技术法规”也给出了定义:“强制执行 的规定产品特性或其有关加工和生产方法,包括 适用的管理规定的文件。技术法规也可以包括或 专门规定用于产品、加工或生产方法的术语、符 号、包装、标志或标签要求。   标准化基本概念(14) ISO与WTO对标准不同定义的比较分析 ——ISO的定义有意强调并揭示了标准与技术法规的 关系,未对技术法规的内涵做更多的描绘,这与国 际标准化组织是标准机构而不是法规制定机构有关 ,它更看重法规中的内容与标准的关系。 ——WTO的定义对“技术法规”的内涵做了更充分的 描 绘,这是与WTO更看重“技术法规”对于贸易的影响 因 素有关。   标准化基本概念(14) 标准的优势: 由于标准制定的目的是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 佳秩序,是为了促进最佳的共同效益,因此具有 公共目的性;标准是在协商一致基础上制定的, 因此具有广泛的可接受性;标准凝聚了科学、技 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反映了最新技术水平,因 此具有先进性和合理性。由于标准在理论上所具 备的这些性质,这也是法规制定所追求的效果, 这就使得标准被法规利用成为可能。   标准化基本概念(15) (三)标准与技术法规的关系 首先,由于立法程序的复杂性,使得技术法规的 更新既费时又费力,如果在技术法规中对技术问 题规定得过细,就会出现由于技术的快速发展而 不能及时地通过修改技术法规加以体现,使最新 技术不能得到及时的应用,从而阻碍了技术的进 步;   标准化基本概念(16) (三)标准与技术法规的关系 其次,法规起草者在起草技术法规时由于受有关 专业技术知识的限制往往会遇到技术上的困难, 而在法规中引用标准可以减轻法规起草者的负担, 使他们自己不用去考虑技术细节问题,也避免了 法规和标准制定中对于同一技术问题的重复工作 而造成的时间、费用上的浪费和出现矛盾。此外, 由法规机构来制定技术细节,其科学性、合理性 和技术权威性也会引起社会的质疑。   标准化基本概念(17) 模式一,技术法规仅规定安全、健康、环境保护 等方面(WTO/TBT确定的制定技术法规的五个正当 目标)的基本要求,而技术细节则通过引用或纳 入适用的标准来解决;模式二,在没有适用的标 准情况下,法规机构委托标准机构制定相应的标 准供法规所引用。   报告主要内容(2)  一、标准化基本概念  二、中国标准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 三、全国术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主要工作   中国标准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为实施“人才、专利和技术标准”三大战略, 国务院科教领导小组批准了“十五”期间 重大专项——重要技术标准研究,该专项 由科技部、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 理委员会组织实施。国家技术标准体系建 设研究是专项的重要内容,由中国标准化 研究院具体承担,研究时间从2002年10月 开始,为期2年。   总报告内容介绍 总报告包括: 前言(是整个总报告的概括和总结) 第一部分:国家技术标准体系的发展现状和 历史使命(是总报告的立论基础) 第二部分:国外技术标准体系的特点和启示(是总 报告的主要参考依据) 第三部分:新型国家技术标准体系的建设(是总报 告的重点) 第四部分:国家技术标准体系的实施(是总报告的关键)   前言(1) 1、体系的含义 国家技术标准体系是由一系列涉及社会、经 济、科技、人民生活等领域的具有内在联系 的国家、协会标准和企业标准组成的有机整 体。国家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是对技术标准的 研究、制定、实施、监督、服务等环节进行 优化和完善的系统工程。   前言(2) 2、建立新体系的必要性 (1)建设新型的国家技术标准体系是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的迫切需要 (2)建设新型的国家技术标准体系是促进国际贸易、维护国 家安全的迫切需要 (3)建设新型的国家技术标准体系是促进科技进步和技术创 新的迫切需要 (4)建设新型的国家技术标准体系是完善我国法律法规体系 的迫切需要 (5)建设新型的国家技术标准体系是深化管理体制改革的迫 切需要 (6)建设新型的国家技术标准体系是提高国际竞争力的迫切 需要   3、体系的总体架构和建设思路 目标态国家技术标准体系构成要素 法律法规  基本体系  自 愿 性 标 准 体 系  推行体系  管 理 体 制  运 行 机 制  实 施 体 系  保 障 体 系  服 务 体 系   3、体系的总体架构和建设思路 过渡期国家技术标准体系构成要素  法律法规  基本体系 自 愿 性 标 准 体 系  强 制 性 技 术 规 范 体 系  推行体系  管 理 体 制  运 行 机 制  实 施 体 系  保 障 体 系  服 务 体 系   前言(3)  4、主要研究内容 —全面分析国外技术标准体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准确把握我国现行技术标准体系存在的问题 —构建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以国际标准为基础、 以自愿性标准体系为主体的基本体系   前言(4)  —配套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技术标准的管理体制、 运行机制、实施监督和保障服务体系的改革方 案 —清理现行技术标准,实现现行行业标准向协会 标准转化,逐步取消地方标准 —积极推进现行国家、行业、地方强制性标准向 国家强制性技术规范直至技术法规的转化   前言(5) 5、依据的理论和方法 (1)公共管理理论 政府主要提供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 益相关的公共物品和服务,而把其他的产 品与服务完全交由市场和企业来完成。政 府通过法律法规来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 共利益,实现有限管理和宏观管理。   前言(6) 5、依据的理论和方法 (2)政府经济学原理 政府是一个具有巨大投入和产出的实体,涉及到 交易费用和管理效益。现代公共服务型法治政府, 必须是一个低投入、高产出的效益型政府,即作 为其产出的政策性公共物品和服务必须是以最少 的投入、能够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此, 清理现行的国家技术标准,消除政出多门、交叉 重复的现象,建立自愿性标准体系,必将有利于 降低政府公共管理的成本,提高管理效益。   前言(7) 5、依据的理论和方法 (3) “第三部门研究”理论 非营利性组织作为既不同于政府又不同于市场的 “第三部门”,具有同时弥补政府失灵和市场失 灵双重缺陷的独特功能。非营利组织与政府的公 共职能相比,具有中立性、自主多样性、参与广 泛性、机动灵活性和低成本等特点。为此,本研 究特别强调发挥协会这一非营利组织在国家技术 标准体系建设中的作用,提出协会标准作为自愿 性标准体系的一个部分,以适应急剧变化的经济 环境和多元化的市场特征。   前言(8) 5、依据的理论和方法 (4)系统论 一个系统的整体功能的发挥,不仅取决于构成系 统的各个要素的特征,更为重要的是取决于各个 要素之间的结构关系及其系统与外部环境的关系。 为此,本研究不仅关注基本体系的建设, 更为关 注基本体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推行体系的建设, 以及这两个体系之间的相互配合、协调发展,从 而有效发挥国家技术标准体系的整体功能。   前言(9) 6、采用的研究方法 (1)理论指导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在以理论作指导的同时,着重进行了我国技术标 准体系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的研究,注意运 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使研究既具有理论的前 瞻性,又具有现实的可行性,既对当前的改革切 实有效,又给未来的发展留有空间。   前言(10) 6、采用的研究方法 (2)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相结合的方法 用历时性的纵向比较的方法,对我国标准化事 业的发展进行了梳理,对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和 危害进行了剖析;用共时性的横向比较的方法, 对国外发达国家技术标准体系的现状和趋势进 行了比较.
报告的主要内容  一、标准化基本概念  二、中国标准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 三、全国术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主要工作 报告主要内容(1)  一、标准化基本概念  二、中国标准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 三、全国术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主要工作 标准化基本概念(1) 一、标准 (一)标准的产生 企业——通过制定相关性标准提高生产效率, 满足生产和贸易的要求; 国家——通过制定国家标准协调国内相关方 的利益,统一解决国内技术问题,避免内 耗,提高国家的竞争力; 国际——通过制定国际标准协调各国的利益, 促进各国之间的贸易与交流。 标准化基本概念(2) (二)标准的概念 1934年盖拉德(J.Gaillard)在《工业标准化原 理与应用》中对“标准”的定义:“标准是对计 量单位或基准、物体、动作、过程、方式、常用 方法、容量、功能、性能、办法、配置、状态、 义务、权限、责任、行为、态度、概念或想法的 某些特征,给出定义、做出规定和详细说明。它 以语言、文件、图样等方式或利用模型、标样及 其它具体表现方法,并在一定时期内适用”; 标准化基本概念(3) (二)标准的概念 1960年,德国标准化协会在DIN820-1960中对 “标准”的定义:“标准是调节人类社会的协定或 规定,有伦理的、法律的、科学的、技术的和管理 的标准等等” 1972年桑德斯(T.R.Sanders)在《标准化的目 的与原理》中对“标准”的定义:“标准是经公认 的权威当局批准的一个个标准化工作成果。它可采 用下述形式:a 文件形式:内容记述一整套必须达 到的条件;b 规定基本单位或物理常数,如安培、 米、绝对零数等”。 标准化基本概念(4) (二)标准的概念 1981年ISO定义:“适用于公众的、由有关各方 合作起草并一致或基本上一致同意,以科学技术 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的技术规范或其他文件, 其目的在于促进共同取得最佳效益,它由国家、 区域或国际公认的机构批准通过” 。 2002年,GB定义:“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 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 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标准化基本概念(5) (二)标准的概念 世界贸易组织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 (WTO/TBT协议)也从贸易的角度对标准给出了定 义:“由公认机构批准,供通用或反复使用,为 产品或相关加工和生产方法规定规则、指南或特 性的非强制执行文件。标准也可以包括或专门规 定用于产品、加工或生产方法的术语、符号、包 装、标志或标签要求。 标准化基本概念(6) ISO与WTO对标准不同定义的比较分析 ISO的对“标准”的定义综合了人们对于标准的多角度 的认识,比较全面,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们对于“标准” 概念的歧义,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WTO/TBT协议对“标准”的定义强调了标准在应用或执行中 的自愿性,同时将标准的范围扩展至非协商一致基础上形 成的文件,这都是从标准会对市场和贸易产生影响的角度 考虑的。这个定义与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定义是有一定差异 的,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定义更强调标准的协商一致性,同 时在标准化的词汇中考虑到了标准一经被法规引用,其应 用就变为强制性的情况。相对WTO的定义,国际标准化组 织的定义历史更长,所站的角度更全面;而WTO的定义也 代表了 “标准”概念的一种发展趋势。 (三 标准化基本概念(5) (二)标准的概念 1、 是经过权威机构批准的文件; 2、是根据科学、技术和经验成果制定的文件; 3、是在兼顾各有关方面利益的基础上,经过协商一致而制 定的文件; 4、 是可以重复和普遍应用的文件; 5、 是公众可以得到的文件; 6、在未经法律授权的情况下,它是一种非强制性文件。 标准化基本概念(6) (三)标准的对象 标准对象所具有的基本特征是广泛性、关联性和 重复性。 标准的对象:“物”、“事”、“人”三方面。 技术标准是对生产活动中需要统一协调的“物” 制定的技术准则,它的对象是“物”; 管理标准是对需要协调统一的管理事项所制定的 标准,它的对象是管理技术事项,即“事”; 标准化基本概念(7) (三)标准的对象 工作标准是对需要协调统一的工作事项所制定的 标准,它的对象是“人”的工作、作业、操作或 服务程序和方法。 (四)标准的领域 按照国际标准分类法(ICS),包括40个大类,407 个中类,896个小类。 标准化基本概念(8) (五)标准的形式 标准的载体即标准的表现形式是一种文件。 标准化基本概念(9) (六)标准制定的九要素 1、标准须由专家组成的技术委员会起草或审定: 2、标准须经过一定的程序产生;这些程序一定要体 现出充分的协商一致性。 3、标准要有一定的科学性; 4、制定标准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管理、发展贸易、扩 大交流; 标准化基本概念(10) (六)标准制定的九要素 5、制定、使用标准的动力是谋求利益的共同性; 6、标准的最终效果体现为自愿执行; 7、标准要具备统一的格式; 8、标准须经权威部门审批发布; 9、标准要实施一系列的动态管理。 标准化基本概念(11) 二、标准化 GB定义: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 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 活动。 标准化是一项活动,一个过程。范围包括制定、 发布、实施标准。 标准化基本概念(12) 三、技术法规 (一)技术法规的产生 由于科技的进步和人民对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 使得法律法规更多地涉及到技术要求,于是出现 了规定技术要求的法规——技术法规。技术法规 为保障国家安全、人民健康和安全、保护环境起 到了根本性的作用。 标准化基本概念(13) (二)技术法规的概念 ISO/IEC第二号指南给出了技术法规定义,我国 已通过制定GB/T 20000.1-2002将此定义完整引入, 该定义为:“规定技术要求的法规,它或者直接 规定技术要求,或者通过引用标准、技术规范、 或规程来规定技术要求,或者将标准、技术规范、 或规程的内容纳入法规中”。 标准化基本概念(14) (二)技术法规的概念 WTO/TBT协议从规范影响国际贸易的诸多技术措施 出发对“技术法规”也给出了定义:“强制执行 的规定产品特性或其有关加工和生产方法,包括 适用的管理规定的文件。技术法规也可以包括或 专门规定用于产品、加工或生产方法的术语、符 号、包装、标志或标签要求。 标准化基本概念(14) ISO与WTO对标准不同定义的比较分析 ——ISO的定义有意强调并揭示了标准与技术法规的 关系,未对技术法规的内涵做更多的描绘,这与国 际标准化组织是标准机构而不是法规制定机构有关 ,它更看重法规中的内容与标准的关系。 ——WTO的定义对“技术法规”的内涵做了更充分的 描 绘,这是与WTO更看重“技术法规”对于贸易的影响 因 素有关。 标准化基本概念(14) 标准的优势: 由于标准制定的目的是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 佳秩序,是为了促进最佳的共同效益,因此具有 公共目的性;标准是在协商一致基础上制定的, 因此具有广泛的可接受性;标准凝聚了科学、技 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反映了最新技术水平,因 此具有先进性和合理性。由于标准在理论上所具 备的这些性质,这也是法规制定所追求的效果, 这就使得标准被法规利用成为可能。 标准化基本概念(15) (三)标准与技术法规的关系 首先,由于立法程序的复杂性,使得技术法规的 更新既费时又费力,如果在技术法规中对技术问 题规定得过细,就会出现由于技术的快速发展而 不能及时地通过修改技术法规加以体现,使最新 技术不能得到及时的应用,从而阻碍了技术的进 步; 标准化基本概念(16) (三)标准与技术法规的关系 其次,法规起草者在起草技术法规时由于受有关 专业技术知识的限制往往会遇到技术上的困难, 而在法规中引用标准可以减轻法规起草者的负担, 使他们自己不用去考虑技术细节问题,也避免了 法规和标准制定中对于同一技术问题的重复工作 而造成的时间、费用上的浪费和出现矛盾。此外, 由法规机构来制定技术细节,其科学性、合理性 和技术权威性也会引起社会的质疑。 标准化基本概念(17) 模式一,技术法规仅规定安全、健康、环境保护 等方面(WTO/TBT确定的制定技术法规的五个正当 目标)的基本要求,而技术细节则通过引用或纳 入适用的标准来解决;模式二,在没有适用的标 准情况下,法规机构委托标准机构制定相应的标 准供法规所引用。 报告主要内容(2)  一、标准化基本概念  二、中国标准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 三、全国术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主要工作 中国标准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为实施“人才、专利和技术标准”三大战略, 国务院科教领导小组批准了“十五”期间 重大专项——重要技术标准研究,该专项 由科技部、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 理委员会组织实施。国家技术标准体系建 设研究是专项的重要内容,由中国标准化 研究院具体承担,研究时间从2002年10月 开始,为期2年。 总报告内容介绍 总报告包括: 前言(是整个总报告的概括和总结) 第一部分:国家技术标准体系的发展现状和 历史使命(是总报告的立论基础) 第二部分:国外技术标准体系的特点和启示(是总 报告的主要参考依据) 第三部分:新型国家技术标准体系的建设(是总报 告的重点) 第四部分:国家技术标准体系的实施(是总报告的关键) 前言(1) 1、体系的含义 国家技术标准体系是由一系列涉及社会、经 济、科技、人民生活等领域的具有内在联系 的国家、协会标准和企业标准组成的有机整 体。国家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是对技术标准的 研究、制定、实施、监督、服务等环节进行 优化和完善的系统工程。 前言(2) 2、建立新体系的必要性 (1)建设新型的国家技术标准体系是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的迫切需要 (2)建设新型的国家技术标准体系是促进国际贸易、维护国 家安全的迫切需要 (3)建设新型的国家技术标准体系是促进科技进步和技术创 新的迫切需要 (4)建设新型的国家技术标准体系是完善我国法律法规体系 的迫切需要 (5)建设新型的国家技术标准体系是深化管理体制改革的迫 切需要 (6)建设新型的国家技术标准体系是提高国际竞争力的迫切 需要 3、体系的总体架构和建设思路 目标态国家技术标准体系构成要素 法律法规 基本体系 自 愿 性 标 准 体 系 推行体系 管 理 体 制 运 行 机 制 实 施 体 系 保 障 体 系 服 务 体 系 3、体系的总体架构和建设思路 过渡期国家技术标准体系构成要素 法律法规 基本体系 自 愿 性 标 准 体 系 强 制 性 技 术 规 范 体 系 推行体系 管 理 体 制 运 行 机 制 实 施 体 系 保 障 体 系 服 务 体 系 前言(3) 4、主要研究内容 —全面分析国外技术标准体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准确把握我国现行技术标准体系存在的问题 —构建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以国际标准为基础、 以自愿性标准体系为主体的基本体系 前言(4) —配套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技术标准的管理体制、 运行机制、实施监督和保障服务体系的改革方 案 —清理现行技术标准,实现现行行业标准向协会 标准转化,逐步取消地方标准 —积极推进现行国家、行业、地方强制性标准向 国家强制性技术规范直至技术法规的转化 前言(5) 5、依据的理论和方法 (1)公共管理理论 政府主要提供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 益相关的公共物品和服务,而把其他的产 品与服务完全交由市场和企业来完成。政 府通过法律法规来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 共利益,实现有限管理和宏观管理。 前言(6) 5、依据的理论和方法 (2)政府经济学原理 政府是一个具有巨大投入和产出的实体,涉及到 交易费用和管理效益。现代公共服务型法治政府, 必须是一个低投入、高产出的效益型政府,即作 为其产出的政策性公共物品和服务必须是以最少 的投入、能够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此, 清理现行的国家技术标准,消除政出多门、交叉 重复的现象,建立自愿性标准体系,必将有利于 降低政府公共管理的成本,提高管理效益。 前言(7) 5、依据的理论和方法 (3) “第三部门研究”理论 非营利性组织作为既不同于政府又不同于市场的 “第三部门”,具有同时弥补政府失灵和市场失 灵双重缺陷的独特功能。非营利组织与政府的公 共职能相比,具有中立性、自主多样性、参与广 泛性、机动灵活性和低成本等特点。为此,本研 究特别强调发挥协会这一非营利组织在国家技术 标准体系建设中的作用,提出协会标准作为自愿 性标准体系的一个部分,以适应急剧变化的经济 环境和多元化的市场特征。 前言(8) 5、依据的理论和方法 (4)系统论 一个系统的整体功能的发挥,不仅取决于构成系 统的各个要素的特征,更为重要的是取决于各个 要素之间的结构关系及其系统与外部环境的关系。 为此,本研究不仅关注基本体系的建设, 更为关 注基本体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推行体系的建设, 以及这两个体系之间的相互配合、协调发展,从 而有效发挥国家技术标准体系的整体功能。 前言(9) 6、采用的研究方法 (1)理论指导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在以理论作指导的同时,着重进行了我国技术标 准体系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的研究,注意运 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使研究既具有理论的前 瞻性,又具有现实的可行性,既对当前的改革切 实有效,又给未来的发展留有空间。 前言(10) 6、采用的研究方法 (2)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相结合的方法 用历时性的纵向比较的方法,对我国标准化事 业的发展进行了梳理,对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和 危害进行了剖析;用共时性的横向比较的方法, 对国外发达国家技术标准体系的现状和趋势进 行了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