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社會工作.ppt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醫療社會工作.ppt

醫療社會工作
第一節 緒論
一、何謂醫療社會工作?
簡言之,即在醫療單位進行的社會工作實務
二、綜合性定義
社會工作者運用社會工作知識與技術於醫療
衛生機構,從社會暨心理層面來評估並處理
案主的問題,以醫療團隊之一份子共同協助
病患及家屬排除醫療過程中之障礙,不但使
疾病早日痊癒,病患達到身心平衡,並使因
疾病而產生之各種社會問題得以解決,同時
促進社區民眾之健康
三、疾病的發生和處遇:生理-心理-社會觀點
四、醫療社工開端
英國— 16世紀,施賑者。1895正式受聘
美國—1905,麻省州立醫院設社會服務部
台灣—1949,省立台北醫院設社會服務部
第二節 醫療社會工作實施之環境脈絡
一、健康保險制度與醫療社會工作
1.台灣的全民健保—1995.3開始推動
擴大保險對象、使用者部分負擔
總額支出、論件計酬
2.與社工業務相關的健康保險變革
(1)低收入戶及無工作榮民之家戶眷屬納入保險
(2)重大傷病者免部分負擔
(3)住院費納入給付範圍
全民健保制度對社工員工作內容的轉變
1.醫療補助個案減少,醫療救助金運用範圍擴大
補助對象:
(1)無健保身分者
(2)健保不給付之傷病項目
(3)生活及照顧上有困難者
2.醫院重視病患出院準備,社工成為其中一員
出院準備:社工員需要在病患住院之初即開始蒐集病患與家屬
心理暨社會的相關資料,也是社工領域期待的專業服務之一
3.增進醫病關係與社區關係
醫院增設醫病關係組
積極面:社工員成為教育訓練講師
消極面:成立抱怨專線由社工負責
4.志願服務工作的加強
社工負責志工招募、訓練及管理
5.急診室成為重點工作之一
二、醫療機構之組織特性與行為
1.非營利組織
現實利益與組織生存
VS
醫療倫理與病患最佳利益
2.科層組織
3.專業組織裡社工部門的被定位
醫療層級:較為邊陲的輔助專業人員
組織層級:(非醫務部門的)行政部門
護士、心理師與社工師職責不清與重疊
 三、醫療團隊之專業分工
 團隊工作的定義(P364)
 在醫療團隊中,
認可(P368)
社工必須致力獲得其他專業的
第三節 台灣民眾的求醫行為
誰求診?—風險模型—某種人口特徵組合,有較高的
不就醫風險(低收入戶.原住民.偏遠地區民眾)
 去哪裡求診?—逛醫院—複向求診(西+中.人+神)
 遵從醫囑?—1.醫病關係2.疾病訊息的掌握3.病人的
健康信念4.處方的特性5.人際支持
 服務使用—可近性.可負擔性.可接受性(考慮個人態
度.服務吸引力及文化相融性)….

第四節 醫療社會工作在台灣之實施模式
一、生活壓力與疾病調適模式—
壓力來源
1.生活轉變:如失業、罹患重大疾病等
2.環境壓力:如就業機會不均
3.人際過程:如人際間的剝削利用
壓力調適方向(Payne,1997)
(1)增進個人技巧,改善抗壓能力
(2)促進環境改變,尋找新資源、制定
新政策,以滿足案主需求
(3)增進案主與環境互動關係
醫療界所運用
Hill的家庭壓力理論(ABCX)
A壓力事件
B家庭資源
C家庭對此情境的定義
上述三者互動後(X)危機情境是否產生
二、社會醫療診斷模式—
1.病人和疾病的了解與分析
(1)疾病方面 (2)文化方面 (3)社會方面
2.疾病對病人和其社會環境影響之分析
(1)疾病對病患角色扮演的影響
(2)病患對疾病的情緒反應與態度
(3)疾病對病患社會關係的影響
(4)資源狀況
執行六步驟
1.確定病患與工作人員問題與需求
2.蒐集相關資料
3.分析資料訂定暫時性假設
4.設立短期目標與長程目標
5.決定干預方法
6.觀察處遇效果是否達成假設,然後再重新開始
三、危機干預理論—
危機的產生:疾病的影響超過個人及家庭所能
因應
干預的目的:幫助個人重新適應
長期目標:增進個人處理危機事件的能力
危機干預的步驟:
(一)情況評量—(hrer and now)
(二)設定處置目標
Lydia Rapoport 六項目標
(三)進行處置
1.給予支持 2.給予意見
3.協助行為改變 4.協助重整
(四)干預之結束
四、家庭取向的工作模式—
主要目標(劉瓊瑛,1992)
1.協助病患及家人應付疾病帶來的壓力
2.增加適應與決策能力解決問題及滿足需求
常用三種工作模式
1.危機調適:運用危機干預理論
2.家庭治療:深度治療,常用於精神醫療
3.家屬團體:心理教育團體,衛教與情緒支持功能
第五節 台灣醫療社會工作之實施範疇
一、安寧照顧
四項服務信念
1.接納死亡的事實 2.尊重生命的尊嚴
3.尊重臨終病人的權利 4.重視生活品質
提供服務內容
1.減輕病人痛苦 2.居家與住院服務
3.喪親後的追蹤輔導…..等
二、愛滋病患之照顧
逐漸成為醫療社工的專精領域
具有濃厚宗教意涵
需面對議題:病患心理反應.病患身分隱
瞞.是否告知家屬.家屬的反應.社會的烙
印.醫療人員本身價值觀的衝突..
個人(調適).團隊(合作).社會(倡導)
三、保護工作(兒童、婦女、老人)
醫院的角色
1.通報
2.鑑定
3.後續治療
現況
醫生態度不積極
缺乏有信效度鑑定工具
專業人員少
四、精神醫療
始於1950台大精神科
精神醫療單位
(一)醫院治療:門診、急診、日間留院與住院
(二)社區復健:相關設施缺乏,轉介少,出院後
追蹤亦相當欠缺,目前普遍由
地區公衛護士負責出院後追蹤
第六節 醫療社工在台灣的展望
制度面
 組織面
 專業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