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考试概率统计辅导(1)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研究生考试概率统计辅导(1)

生活中最重要的问题,其中绝大多数在实质上只是
概率的问题
-------拉普拉斯
我又转念,见日光之下,快跑的人未必能赢,力战
的未必得胜,智慧的未必得粮食,明哲的未必得资财,
灵巧的未必得喜悦,所临到众人的,是在乎当时的机会.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数理学院应用 数学系
汪忠志
上页
下页
返回
概率统计
第一章 随机事件和概率
第二章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第三章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第四章 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理
第五章 数理统计初步
上页
下页
退出
概率统计
第一章
随机事件和概率
一、 主要内容及要求
二、 重要公式与结论
三、 典型例题分析与解答
上页
下页
返回
一、主要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随机事件和概率
1)熟练掌握事件的关系与运算法则:包含、
交、并、差、互不相容、对立等关系和德摩根定
律.会用事件的关系表示随机事件.
A  B , A  B  A  B , A  B  AB,
A  B  A  AB  AB , A  B   ,
A  B ;A  B  .
 A    A ,  A    A 
上页
下页
返回
第一章
随机事件和概率
2) 掌握概率的定义及性质,会求常用的古典
概型中的 概率;
(1) 若A1 , A2 ,是两两互不相容事件, 则
P ( A1  A2  )  P ( A1)  P ( A2 )  
( 2) A  B  P ( B  A)  P ( B )  P ( A)
(3) P ( A )  1  P ( A)
(4) P ( A  B )  P ( A)  P ( B )  P ( AB)
(5) P ( B  A)  P ( B )  P ( AB)
上页
下页
返回
第一章
随机事件和概率
3)熟练运用条件概率的定义,乘法公式,全
概公式,事件的独立性及性质求概率。
P  AB 
(1) P  A B  
;
P B 
( 2) P  AB   P  AP B A;
( 3) P B    P  Ak P B Ak ;
n
k 1
P( A )P(B | A )
P( A B)
k
k
k
( 4) P ( A | B ) 

,
k
n
P( B)
 P( A )P( B | A )
j
j
j 1
(5) P  AB  P  A P B.
上页
下页
返回
第一章
随机事件和概率
二、重要公式与结论
1. A  AB  AB 或 B  AB  A B
 P ( A)  P ( AB )  P ( AB )
P ( A  B )  P ( AB )  P ( A)  P ( AB ).
2. A与B相互独立
 P ( AB )  P ( A) P ( B )
 P ( B | A)  P ( B )
 P ( B | A)  P ( B | A ).
上页
下页
返回
第一章
随机事件和概率
3.A与B, A 与B, A与B , A 与B 中有一组相互独
立, 则其余三组也相互独立.
一般地,若 ( A1 , A2 ,, Am )与( B1 , B2 ,, Bn )相互
独立, 则
f ( A1 , A2 ,, Am )与g( B1 , B2 ,, Bn )
也相互独立.
其中f,g表示加、减、乘、取对立事件运算.
上页
下页
返回
第一章
随机事件和概率
三、典型例题分析与解答
例1 设A、B是两个随机事件,
P ( A)  0.4, P ( AB )  0.2, P ( B | A)  P ( B | A )  1.
则 P( A  B ) 
分析: P ( A  B )  P ( A)  P ( B )  P ( AB ).
由 P ( B | A)  P ( B | A )  1
 P ( B | A)  1  P ( B | A )  P ( B | A )
 P ( AB )  P ( A) P ( B )
 A与B相互独立
上页
下页
返回
第一章
P ( AB ) 0.2
 P( B) 

 0.5.
P ( A) 0.4
 P ( A  B )  P ( A)  P ( B )  P ( AB )
随机事件和概率
 P ( A)  [1  P ( B )]  P ( A) P ( B )
 0.4  (1  0.5)  0.4  (1  0.5)  0.7.
例2 设A、B的概率均大于零,且
P ( A  B )  P ( A)  P ( B ),
则
(1) A与B互不相容;
(2) A与B互相对立;
(3) A与B相互独立;
(4) A与B互不独立.
上页
下页
返回
第一章
随机事件和概率
分析: 由 P ( A  B )  P ( A)  P ( B )  P ( AB )
P ( A  B )  P ( A)  P ( B )
 A、B互不相容  AB   .
 P ( AB )  0 
设 X ~ N (0,1), A " x  0" , B " x  0" , 则
P ( AB )  P ( x  0)  0, 但AB " x  0"   .
由P ( AB )  0  P ( A)  P ( B )  选(4).
例3 设A、B、C为三个随机事件,其中P(B)>0,
0<P(C)<1.且B、C相互独立.证明:
P ( A | B )  P ( A | BC )  P (C )  P ( A | BC )  P (C ).
上页
下页
返回
第一章
随机事件和概率
P ( AB )
 P( A | B) 
分析:
P( B)
P ( A | BC )  P (C )  P ( A | BC )  P (C )
 P ( AB )
 P ( A | BC ) P ( B ) P (C )  P ( A | BC ) P ( B ) P (C )
 P ( A | BC ) P ( BC )  P ( A | BC ) P ( BC )
 P ( ABC )  P ( ABC )
 P ( ABC  ABC ).
证: 由 AB  AB  C  AB  C
 P ( AB )  P ( ABC )  P ( ABC )
 P ( A | BC ) P ( BC )  P ( A | BC ) P ( BC )
 P ( A | BC ) P ( B ) P (C )  P ( A | BC ) P ( B ) P (C ) 结论.
上页
下页
返回
第一章
例4 设X与Y相互独立,其中
1
X ~ B( 3, ), Y ~ N (1,4),
4
则概率 P{max( X ,Y )  1} 
随机事件和概率
分析: 设A " X  1", B "Y  1", 则
P{max( X ,Y )  1}  1  P{max( X ,Y )  1}
 1  P{ X  1,Y  1}  1  P ( A B )
 1  [1  P ( A  B )]  P ( A  B )
 P ( A)  P ( B )  P ( AB )
 P ( A)  P ( B )  P ( A) P ( B ).
上页
下页
返回
第一章
随机事件和概率
而P ( A)  P ( X  1)  1  P ( X  1)  1  P ( X  0)
1 3
27 37
1
 1  (1  )  1   , P ( B )  P (Y  1)  ,
4
64 64
2
故P{max( X ,Y )  1}  P ( A)  P ( B )  P ( A) P ( B )
37 1 37 1 101
1    
.
64 2 64 2 128
注:1 P {max( X ,Y )  z0 }  P { X  z0 ,Y  z0 };
2 P {min( X ,Y )  z0 }  P { X  z0 ,Y  z0 }.
3 P {max( X ,Y )  z0 }  P { X  z0或Y  z0 };
4 P {min( X ,Y )  z0 }  P { X  z0或Y  z0 }.
上页
下页
返回
第一章
随机事件和概率
例5 有100个零件,其中90个一等品,10个二等
品,随机取2个安装在一台设备上,若2个零件中有i
(i=0,1,2)个二等品,则该设备的使用寿命服从参数
为=i+1的指数分布,试求:
(1) 设备使用寿命超过1的概率;
(2) 若已知该设备的使用寿命超过1,则安装
在该设备上的2个零件均为一等品的概率是多少?
i=0,1,2
解:设Bi=“任取两个零件中有i个二等
品”,
A=“设备的使用寿命超过1”,
X=“设备的使用寿命”,
则X的密度函数为:
  e   x , x  0,
f ( x)  
  i  1, i  0,1,2.
x  0.
 0,
上页
下页
返回
第一章
随机事件和概率
2
C
C C
C10
而P ( B0 ) 
, P ( B1 ) 
, P ( B2 )  2 .
2
C
C100
C100
  x
1
又P ( A | B0 )  P ( X  1 | B0 )   e dx  e ;
2
90
2
100
1
90
1
10
1

P ( A | B1 )  P ( X  1 | B1 )   2e  2 x dx  e  2 ;
1

P ( A | B2 )  P ( X  1 | B2 )   3e  3 x dx  e  3 .
1
(1) 由全概率公式知:
2
P ( A)   P ( Bi ) P ( A | Bi )  0.32.
i 0
(2) 由贝叶斯公式知:
P ( AB0 ) P ( B0 ) P ( A | B0 )
P ( B0 | A) 

 0.93.
P ( A)
P ( A)
上页
下页
返回
第一章
随机事件和概率
例6 从[0,1]中随机地取两个数,求其积不小于
3/16, 其和不大于1的概率.
解法一:设所取的两个数为x,y,则样本空间为:
0  x  1
(1)

0  y  1
0  x  1
0  y  1

有利场合为: 
3 ( 2)
 xy  16
x  y  1

上页
下页
返回
第一章
随机事件和概率
如图:(1)对应区域为正方形 G ,面积为 L(G ) =1;
3

 xy 
(2)对应区域为阴影部分 G A ,由 
16 ,可得

x  y  1
1 3
3 1
M
N
两交点 ( , )和 ( , ).阴影部分G A 的面积为:
4 4
4 4
L(G A ) =
3
4
1
4

x2
3
3

ln x )
[(1  x ) 
]dx =( x 
2 16
16 x
3
4
1
4
=
1 3

ln 3 .
4 16
L(G A ) 1 3
P
(
A
)
ln 3 ≈0.044.
∴ 所求的概率为:
=
= 
L(G ) 4 16
上页
下页
返回
第一章
随机事件和概率
解法二 设从[0,1]中随机地取出的两个数为 和
 , 则由  、 取值的等可能性知:(  ,  )服从区域
{( x , y )|0≤ x ≤1,0≤ y ≤1} 上 的 均 匀 分 布 , 即
( , )~U {[0,1]×[0,1]}.所以二维随机变量
( , )的密度函数为:
1, 0  x , y  1;

p( x , y ) = 
.
其它.
 0,
3
故所求的概率为: P (  ,    1) =
16
上页
下页
返回
第一章
xy 

3
16
随机事件和概率
1 3
p( x , y )dxdy =  1dxdy = L(G A ) =  ln 3
4 16
G
且 x  y 1
A
≈0.044.
其中 G A ={( x , y )| xy 
3
, x  y  1 }, L(G A ) 表
16
示 G A 的面积.
上页
下页
返回
例7 袋中有a 只白球,b 只红球,
(1)从袋中不放回地取球 k 次, 每次一只,求
第 k 次取得的是白球的概率( k  a  b)
(2)从袋中不放回地将球一个个取出,直到剩
下的球的颜色都相同为止,求剩下的球都
是白球的概率
解 (1) 记事件 A 为第k 次取得白球
E: 球编号,任取一球,记下颜色,放在一边,
重复 k 次
a
k
k 1
.
则 n  Pa b n A  a  Pa b 1 P( A) 
ab
上页
下页
返回
解二 E1: 球编号,任取一球,记下颜色,放在
一边, 将球全部取出进行排列
1: n  (a  b)! n A  a  (a  b  1)!
1
a
P( A) 
.
ab
上面两个解法都用排列计算, 下面用组合计算
解三 E2: 球不编号将a + b 个球有次序地排
成一排, 观察 a 个白球的排列位置,每种排
法都是等可能的
a
a 1
a
P( A) 
.
2: n 2  Ca b n A  Cab1
ab
结论:无放回地取球, P ( A ) 与 k 无关
上页
下页
返回
解四 把 a + b 个球编号,前a 个为白球, 后b 个

为红球. 样本空间为    1 ,  2 ,,  ab
i

表示第 k 次摸出第 i 号球. 易见每个球都可
能在第 k 次被摸到, 且被摸到的可能性相同. 我


们要求的是事件 A   1 ,  2 ,,  a 的概率
a
P( A) 
.
ab
上页
下页
返回
注 取样本空间为第 k
次摸出的球的全部可能的
结果 , 这是本解法的关键.
形象地说 , 不从 摸球人 的角度看问题 ,而
从球的角度看问题 ,看哪一个球在第 k 次被摸到.
这里的样本空间  是最小的了, 它仅含 a
+ b 个样本点 .若再减少一个样本点 ,就不能保
证等可能性了.
上页
下页
返回
(2) 设所求的事件为 B , 此事件相当于“ 将球全
部取出, 最后 取得白球 ” 这一事件,故
a
P( B)  P( A) 
.
ab
上页
下页
返回
EXERCIES
1.设A, B, C为随机事件,
0  P(C )  1, 如果P( A C )  P( B C ),
P( A C )  P( B C ), 求证 : P( A)  P( B).
2.设A, B, C为随机事件,P(C )  0, 求证 : A  C与B独立的
充要条件是A与B独立。
3.已知甲袋中有2个黑球,
3个白球,乙袋中有1个黑球,
4个白球,
丙袋中有3个黑球,
2个白球,先从甲、乙两袋中各取一球方入
丙袋,求:(1)丙袋中白球数X的数学期望;(2)从丙袋中
17
17
人取一球是白球的概率。
(1) ; (2) .
5
35
4.设A, B为随机事件,且P( B)  0, P( A B)  1.则必有
( A).P( A  B)  P( A);
( B).P( A  B)  P( B);
(C ).P( A  B)  P( A);
( D).P( A  B)  P( B);
上页 下页
C
返回
5.设A, B为随机事件,且P( A)  p, P( AB)  P( A B ).则P( B)  ?
6.设A, B为随机事件,且P( A)  P( B)  0.9, P( AB)  0.2,.则
P( A B)  P( AB )  ?
7.设A, B为随机事件,且0  P( B)  1, AB  AB ,.则
P( A B)  P( A B )  ?
8.一批处理品,其中10%为正品。现用某种设备对其进行检验
。如果是非正品,检验结果为正品的概率是0.3。现从这批产品
中随机取一件,检验结果为正品,试求它确实为正品的概率
如果对取出的同一产品进行n次独立重复检验,各次检验的结
果均为正品,问n至少取多少,才能有90%以上的把握断言该
产品确实为正品(ln 0.3  1.2, ln 0.12  14.42).
上页
下页
返回
9. Suppose a jar has n chips numbered 1,2, , n. A person draws a
chip , returns it , draws another, returns it , and so on until he gets
a chip which has been drawn before and then stops. Let X be the
number of drawings requird to acomplish this objective. Find the
probabilit y distributi on of X .
上页
下页
返回
概率统计
第二章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一、 主要内容及要求
二、 重要公式与结论
三、 典型例题分析与解答
上页
下页
返回
第二章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一、主要内容及要求
1)掌握随机变量分布函数的定义:
F ( x )  P{ X  x }
2)会求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会求离散
型随机变量的分布率.
1
X -1
pk
1
4
2
3
1
2
1
4
1
2
-1 0
1
2
上页
1
4
3
下页
x
返回
第二章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3)掌握连续型随机变量概率密度的性质:会确
定密度函数中的未知参数;掌握分布函数与概率密
度的关系,会运用概率密度求连续型随机变量取值
落在实轴某一区间上的概率.
(1) F ( x )  
x

(2)



f ( t )dt;
f ( x )dx  1;
x2
(3) P{ x1  X  x 2 }  F ( x 2 )  F ( x1 )   f ( x )dx;
x1
(4) F ( x )  f ( x ).
上页
下页
返回
第二章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4)掌握二项分布的概率背景,即会把实际问题
中服从二项分布的随机变量构设出来,运用有关公
式求概率.
若 X 表示n重贝努里试验中成功出现的次数,
则 X ~ B ( n , p ).
PX  k  C p 1  p
k
n
n k
k
 k  0, 1, , n 
5)掌握泊松分布:
PX  k  

k
k!
e

 k  0, 1, 2,  
上页
下页
返回
第二章
6)掌握均匀分布:
 1

f x   b  a
 0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X ~ U [a , b]
a xb
其它
7)掌握指数分布:
 e  x
f x  
 0
x0
x0
上页
下页
返回
第二章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8)掌握正态分布及其性质,理解一般正态分布
函数与标准正态分布函数的关系,会查表求概率,
正态变量的线性变换仍然是正态变量.
X ~ N ( ,  )
2

1
f ( x) 
e
2 
( x  )2
2 2
, xR
X ~ N 0, 1 :
 x 
1
2
e
x2

2
   x  
上页
下页
返回
第二章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1
1
若X ~ N (0,1), 则 (0) 
, (0)  ,
2
2
(a)  1  a , P(| X | a)  2(a)  1.
x
FX ( x )  P{ X  x}   (
)

P{a  X  b}   (
b-
若X ~ N (  ,  ),

) (
a

).
2


有Y  aX  b ~ N a  b, (a ) 2 .
上页
下页
返回
第二章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9)掌握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率的定义;会
求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率;
10)掌握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概率密度的性质,
会运用概率密度求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取值落在
平面某一区域上的概率.
P{( X , Y )  G }   f ( x , y )dxdy.
G
上页
下页
返回
第二章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11)掌握二维均匀分布的定义及性质. A
1


x, y   D y
f  x, y    A
G

 0  x, y   D
P{( X , Y )  G }  
G
B
f ( x , y )dxdy  .
A
B
D
x
12)会求边缘分布率和边缘概率密度.
f X x 

 f  x, y dy

fY  y 

 f  x, y dx

上页
下页
返回
第二章
Y
X
x1
y1
y2
…
yj
p11
p12
p1 j
x2
p21
p22
…
…

xi

pi1

pi 2



p j
p1
p2
p2 j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
…
…
p2
…

pi

…
pij

…
p j
pi
p1

…
13)掌握随机变量独立性的充分必要条件:
pij  pi  p j
f  x, y  f X  x  fY  y
上页
下页
返回
第二章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14)掌握正态分布的性质:
如果随机变量 X 1, X 2, , X n 相互独立,
Xi
~ N  ,  
i
2
i
n
令: Z   a i X i,
i 1
n
 n
2 2
则 Z ~ N   a i  i,  a i  i 
i 1
 i 1

15)会求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和连续型随机变量
的极值分布。
上页
下页
返回
二、重要公式与结论
第二章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1.设X ~ N (  , 2 ), 则
f ( x) 

1
e
2 
P{a  X  b}  P(
( x  )2
2 2
a-


, xR
x-


b-

b-
a
 (
)  (
).


)
1
特别地, P ( X   )  P ( X   )  .
2
上页
下页
返回
第二章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2.设X 1 , X 2 ,, X n相互独立, 且X i ~ N (  i , i2 ),
则
n
n
n
i 1
i 1
i 1
2 2
k
X
~
N
(
k

,
k
 i i
 i i  i  i ).
注:若X1,X2不相互独立,则k1X1+k2X2不一定服
从正态分布.
1

, a  x  b,

3.( X ,Y ) ~ f ( x , y )  (b  a )( d  c )

0,
其它.
X与Y相互独立,且分别服从[a,b]与[c,d]上的均匀
分布.
上页
下页
返回
第二章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4.若( X ,Y ) ~ N ( 1 ,  2 , 12 , 22 ,  ), 则
1 X ~ N ( 1 , ),Y ~ N (  2 , ), 且 XY   ;
2
1
2
2
2 X与Y相互独立   XY    0;
3 (ax  by ) ~
N (a1  b 2 , a 2 12  b 2 22  2ab 1 2 );
4 X关于Y  y或Y关于X  x的条件分布也
是正态分布.
上页
下页
返回
第二章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三、典型例题分析与解答
例1 设X为随机变量,若矩阵
2 
2 3


A  0  2  X 
0 1

0


的特征值全为实数的概率为0.5,则
(1) X服从[0,3]上的均匀分布;
1
( 2) X ~ B( 2, );
2
(3) X服从参数为1的指数分布;
(4) X~N(1,2).
上页
下页
返回
分析: E  A 
第二章
 2
3
2
0
2
X
0
1
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 (  2)( 2  2  X ),
1
由题设,  P (4  4 X  0)  P ( X  1),故应选(4).
2
例2 设X、Y相互独立, 且均服从正态分布
1
N (  , 2 ) (   0), 若概率P (aX  bY   )  , 则
1
1
1 2
(1)a  b  ;
( 2)a  , b   ;
2
2
2
1
1
1
( 3)a   , b  ; (4)a  b   .
2
2
2
上页
下页
返回
第二章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分析: (aX  bY ) ~ N (( a  b) , (a 2  b 2 ) 2 ),
1
由题设, P (aX  bY   )   (a  b)   ,
2
即a-b=1,故应选(2).
例3 设 X ~ N (  , 2 ), 分布函数为F(x), 则对
任意实数x,有:
(1)F ( x   )  F ( x   );
( 2)F (   x )  F (   x );
( 3)F ( x   )  F ( x   )  1; (4)F (   x )  F (   x )  1.
分析: P ( X    x )  P ( X    x ) f (X )
 F (  x)  1  F (  x)
 选(4).
O   x   x X
上页
下页
返回
第二章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注: 若(X,Y)服从密度为f(x,y)的分布,则
P{ ( X ,Y )  z } 
f ( x , y )dxdy.

 ( x , y ) z
例4 设X、Y为相互独立同分布的连续型随机
1
变量,证明: P{ X  Y }  .
2
证: 设X的分布函数为F(x), 概率密度为f(x).
由题设,可设Y的分布函数为F(y),概率密度为f(y),则
(X,Y)的联合概率密度为: f(x,y)=f(x)f(y). 故
上页
下页
返回
第二章
P( X  Y ) 






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
f ( x , y )dxdy   dx 


x
x y
f ( x )  [F ( y )

x
f ( x ) f ( y )dy
yx
y
]dx
o
f ( x )[1  F ( x )]dx
x

  [1  F ( x )dF ( x )

1
1 1
2
  [1  F ( x )]
 0  ( )  .
2
2 2

上页
下页
返回
第二章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例5 设X、Y相互独立,其中
X 1 2
1 2
p
3 3
而Y服从参数为1的指数分布,则P{X-Y>0}=
分析: P{ X  Y  0}   f ( x , y )dxdy  ?
x  y 0
解: P{ X  Y  0}
 P{ X  Y  0, X  1}  P{ X  Y  0, X  2}
 P{ X  1,Y  1}  P{ X  2,Y  2}
 P ( X  1)  P (Y  1)  P ( X  2)  P (Y  2)
1 1 y
2 2 y
1 1
  e dy   e dy  1  (e  2e  2 ).
3 0
3 0
3
上页
下页
返回
第二章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注:Z  g( X ,Y ), ( X ,Y )服从密度为f ( x , y )的分布,
分布函数F ( z )  P{ Z  z }  P{ g( X ,Y )  z }.
先求出Z=g(X,Y)的值域[c,d],则
(1) 当z  c时, 有F ( z )  0;
( 2) 当z  d时, 有F ( z )  1;
( 3) 当c  z  d时, 有F ( z ) 
f ( x , y )dxdy.

g ( x , y ) z
dF ( z )
 密度函数f ( z ) 
.
dz
上页
下页
返回
第二章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例6 设(X,Y)在区域 D  {( x , y ) | 0  x  2,0  y  2}
上服从均匀分布,求Z=(X+Y)2的概率密度.
分析: Z=(X+Y)2的值域为:[0,16]. y
(将(0,0),(0,2),(2,0),(2,2)代入确定). 2
D x y z
解: (X,Y)的联合概率密度为:
o x y z 2 x
1

, ( x , y )  D,
f ( x, y )  4
 0,
其它.
记F ( z )  P ( Z  z )  P (( X  Y )2  z ), 有 :
(1) 若z  0, 则F ( z )  0;
( 2) 若z  16, 则F ( z )  1;
上页
下页
返回
第二章
( 3) 若0  z  4, 则F ( z ) 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 f ( x, y )dxdy
( x  y )2  z


0 x  y 
1
1
1 1
z
2
dxdy 
dxdy   ( z )  ;

4
4 0 x  y  z
4 2
8
z
(4) 若4  z  16, 则F ( z ) 

0 x  y 
1
dxdy
4
z
1 2 1
1
2
  [2  (4  z ) ]  1  (4  z )2 ].
4
2
8
上页
下页
返回
第二章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故分布函数为:
0,
z  0,


z
,
0  z  4,

8
F (z)  
1
1  (4  z )2 , 4  z  16,
 8
1,
z  16.

从而概率密度函数为:
 1
0  z  4,
 8,
dF ( z ) 
1
 1
f (z) 

 , 4  z  16,
dz
2 z 8
其它.
 0,


上页
下页
返回
第二章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例7设X在满足P(X=0)=1,Y为任一随机变量,则
X与Y相互独立.
分析: X与Y相互独立 F ( x , y )  FX ( x )  FY ( y )
离散型
 P ( X  xi ,Y  y j )  P ( X  xi )  P (Y  y j )
连续型
 f ( x , y )  f X ( x )  fY ( y ).
记Ax " X  x", B y "Y  y", 则
F ( x , y )  FX ( x )  FY ( y )
 P ( X  x ,Y  y )  P ( X  x )  P (Y  y )
 P ( Ax , B y )  P ( Ax )  P ( B y ).
上页
下页
返回
第二章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证: 记Ax " X  x", B y "Y  y", 则
0,
FX ( x )  P ( X  x )  P ( Ax )  
1,
x  0,
x  0.
1 若x  0, 则FX ( x )  P ( Ax )  0, P ( Ax )  1,
0  F ( x , y )  P ( X  x ,Y  y )  P ( Ax , B y )  P ( Ax )  0
 F ( x , y )  0  FX ( x )  FY ( y );
2 若x  0, 则FX ( x )  P ( Ax )  1  P ( Ax )  0,
 F ( x , y )  P ( Ax , B y )  P ( B y )  P ( B y Ax )  P ( B y )
 FY ( y )  FX ( x )  FY ( y ).
上页
下页
返回
第二章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总之,对于任意x、y恒有:F ( x , y )  FX ( x )  FY ( y ),
即X与Y相互独立.
注:讨论随机变量X与Y的相互独立性通常转化
分布函数来讨论: F ( x , y )  FX ( x )  FY ( y ).
例8 设二维随机变量(X,Y)~N(0,0,1,1,0), 则
X
P (  0) 
Y
解: 由二维正态分布的性质可知:
X~N(0,1), Y~N(0,1), 且X与Y相互独立.
X
故: P (  0)  P ( X  0,Y  0)  P ( X  0,Y  0)
Y
1 1 1 1 1
 P ( X  0) P (Y  0)  P ( X  0) P (Y  0)      .
2 2 2 2 2
上页
下页
返回
概率统计
第三章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一、 主要内容及要求
二、 重要公式与结论
三、 典型例题分析与解答
上页
下页
返回
EXERCISES
上页
下页
返回
上页
下页
返回
上页
下页
返回
上页
下页
返回
上页
下页
返回
第三章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一、主要内容及要求
1)熟练掌握期望定义和性质.

EX   x k pk
i 1

EX   xf ( x )dx

n
n
i 1
i 1
E (  a i X i )   a i EX i
EXY  EXEY  X与Y不相关
上页
下页
返回
第三章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2)会求随机变量函数的数学期望.
设 Y =g( X ), g( x ) 是连续函数,

则 EY   pk g( x k )
k 1

 g( x ) f ( x )dx
EY 

若 Z  g( X , Y )
则 EZ 

 g( x , y
i , j 1

EZ 
i
j
) pij

  g( x , y ) f ( x , y )dxdy
 
上页
下页
返回
第三章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 EX 2  EX 
3)熟练掌握方差的定义和性质.
DX  E ( X  EX )
2
D(cX )  c DX
2
2
D(aX  bY )  a 2 DX  b 2 DY  2abE ( X  EX )(Y  EY )
 a 2 DX  b 2 DY  2abCOV ( X , Y )
若 X , Y 不相关,
则 D(aX  bY )  a 2 DX  b 2 DY .
4)熟记两点分布、二项分布、泊松分布、均
匀分布、正态分布、指数分布的期望值和方差值.
上页
下页
返回
第三章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5)掌握协方差和相关系数的定义,不相关的定
义及独立与不相关的关系.
COV( X, Y ) = E( X – EX )( Y-EY ) = E XY –EX EY
 XY 
COV ( X , Y )
DX DY
若  XY  0,称 X,Y 不相关。
若X,Y 独立,则 X , Y 不相关。
(反之,不然)
上页
下页
返回
第三章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二、重要公式与结论
D( X )  EX 2  ( EX )2
EX 2  D( X )  ( EX )2 .
2. cov( X ,Y )  E ( XY )  ( EX )  ( EY )
E ( XY )  cov( X ,Y )  ( EX )  ( EY ).
3. 随机变量的函数Z  g( X ,Y ) :
1 若( X ,Y )的概率密度为f ( x , y ),则
1.
或
或
Eg( X ,Y )  
 
g( x , y )  f ( x , y )dxdy.

 
特别地,若(X,Y)的概率密度f(x,y)仅在D上非零,
则:
Eg( X ,Y )   g( x , y )  f ( x , y )dxdy.
D
上页
下页
返回
第三章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2 若Z  g( X ,Y )的概率密度为f ( z ),则

E ( Z )  Eg( X ,Y )   zf ( z )dz .

 3 若Z  g( X ,Y )  h[ g ( X ,Y )],U  g ( X ,Y )的
1
1
概率密度为f ( u), 则

E ( Z )  Eh(U )   h( u)  f ( u)du.

上页
下页
返回
第三章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三、典型例题分析与解答
例1 设某一机器加工一种产品的次品率为0.1,
检验员每天检验4次,每次随机抽取5件产品进行检
验,若发现次品多于1件,就要调整机器,求一天中调
整机器次数Y的概率分布及Y2的数学期望EY2.
分析: 令A=“机器需要调整”,若p=P(A),则
Y ~ B(4, p).
设X=“取出的5件产品中的次品数”,则
X ~ B(5,0.1).
上页
下页
返回
第三章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于是, p  P ( A)  P ( X  1)  1  P ( X  1)
 1  P ( X  0)  P ( X  1)  0.082.
即
Y~B(4,0.082), 其分布率为:
P (Y  k )  C4k  0.082k  (1  0.082)4 k , k  0,1,2,3,4.
 EY  np  4  0.082;

 DY  np(1  p )  4  0.082  (1  0.082).
 EY 2  DY  ( EY )2  0.4087.
上页
下页
返回
第三章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例2 设A、B相互独立,且P(A)=P(B)=0.5.定义:
A发生,
 1,
 1, B发生,
X 
;
Y 
.
 1, A不发生.
 1, B不发生.
试求: (1) ( X ,Y )的联合分布率 ;
( 2) D( X  Y );
( 3)  XY ( X与Y的相关系数).
解: 由题设易知:
1
P ( A)  P ( B )  P ( A )  P ( B )  .
2
又A、B相互独立, 所以A 与B, A与B , A 与B 都
相互独立.
上页
下页
返回
第三章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从而易求得:
1 1 1
P ( X  i ,Y  j )  P ( X  i )  P (Y  j )    .
2 2 4
i , j  1,1.
故(X,Y)的联合分布率为:
Y
\
X
1
1
1
1
4
1
4
1
1
.
4
1
4
上页
下页
返回
第三章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2) 由(1)易求得X+Y的概率分布为:
( X ,Y ) X  Y p
1
( 1,1)
2
4
1
X Y  2 0 2
( 1,1)
0
1 1 1.
4, 即
p
1
4 2 4
(1,1)
0
4
1
(1,1)
2
4
1
1
1
 E ( X  Y )  2   0   2   0.
4
2
4
上页
下页
返回
第三章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1 2 1 2 1
E ( X  Y )  ( 2)   0   2   2.
4
2
4
2
2
故 D( X  Y )  E ( X  Y )2  [ E ( X  Y )]2  2  0  2.
(3) 由题设易知X,Y的概率分布分别为:
X
p
1 1
1 1
2 2
1 1
1 1
与
p
2 2
Y
 EX  EY  0.
又由(1)易求得XY的概率分布为:
上页
下页
返回
( X ,Y )
XY
( 1,1)
1
( 1,1)
1
(1,1)
1
(1,1)
1
p
1
4
1
4,
1
4
1
4
第三章
即
XY
p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1 1
1 1.
2 2
 E ( XY )  0  cov( X ,Y )  E ( XY )  EX  EY  0,
故
 XY 
cov( X ,Y )
 0.
D( X )  D(Y )
上页
下页
返回
第三章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例3 设(X,Y)在以点(0,1),(1,0),(1,1)为顶点的三
角形区域G上服从均匀分布,U=X+Y,求D(U).
分析: 这是一个求二维随机变量(或叫两个随
机变量)的函数U=X+Y的方差问题, 因为已知联合
密度,故最简单的做法是直接用函数期望公式计算.
为了比较还另给出了两种解法.
y (0,1)
解法一: 三角形区域:
(1,1)
G  {( x , y ) | 0  x  1,0  y  1, x  y  1}.
G
于是(X,Y)的联合密度为:
 2, ( x , y )  G ,
f ( x, y)  
其它.
 0,
o
上页
(1,0)
下页
x
返回
第三章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D( X  Y )  E[( X  Y ) ]  [ E ( X  Y )]2
2
  2( x  y )2 dxdy  [  2( x  y )dxdy]2
G
G
1
1
0
1 x
  (
1
1
0
1 x
2( x  y ) dy )dx  [  ( 
2
2( x  y )dy )dx ]2
11 4 2 1
 ( )  .
6
3
18
y (0,1)
解法二: 三角形区域:
(1,1)
G  {( x , y ) | 0  x  1,0  y  1, x  y  1}.
G
于是(X,Y)的联合密度为:
 2, ( x , y )  G ,
o
(1,0) x
f ( x, y)  
 0, ( x , y )  G .
上页
下页
返回
第三章
以f1(x)表示X的概率密度,则
f1 ( x )  

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f ( x , y )dy
0,

 1
 1 x 2dy  2 x ,
x  0或x  1,
0  x  1.
1
2

2
 EX  0 2 x dx  3
1
2
2


DX

EX

(
EX
)

.
1
1
18
2
 EX   2 x 3dx 
0

2
2
1
同理可得: EY  ; DY  .
3
18
上页
下页
返回
第三章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现在求X和Y的协方差:
5
E ( XY )   2 xydxdy  2  xdx  ydy  ;
0
1 x
12
G
1
1
5 4
1
cov( X ,Y )  E ( XY )  EX  EY     .
12 9
36
于是,
DU  D( X  Y )  DX  DY  2 cov( X ,Y )
1 1 2
1
    .
18 18 36 18
上页
下页
返回
第三章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解法三: 三角形区域:
y (0,1)
(1,1)
G  {( x , y ) | 0  x  1,0  y  1, x  y  1}.
G
于是(X,Y)的联合密度为:
 2, ( x , y )  G ,
f ( x, y)  
其它.
 0,
o
(1,0)
x
以f(u)表示U=X+Y的概率密度,则:
当u<1或u>2时,显然有 f(u)=0;
当1≤u≤2时,有:
2, 0  x  1且0  u  x  1,
f ( x, u  x )  
其它.
0,
上页
下页
返回
第三章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由随机变量之和的概率密度公式有:

1
f ( u)   f ( x , u  x )dx   2dx  2( 2  u).

u1
故随机变量U的概率密度为:
1  u  2,
2( 2  u),
f ( u)  
u  1或u  2.
 0,

4
 E ( X  Y )  EU   uf ( u)du  2 u( 2  u)du  ;

1
3
 2
2
11
E ( X  Y )  EU   u f ( u)du  2 u ( 2  u)du  ;

1
6
11 16 1
2
2
 DU  EU  ( EU )    .
6 9 18
2
2
2
2
上页
下页
返回
第三章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例4 设(X,Y)在 D  {( x , y ) | 0  x  1,0  y  1}
上服从均匀分布,Z=(Y-X)2,求E(Z)和D(Z).
解法一: 正方形区域:
y (0,1)
(1,1)
D  {( x , y ) | 0  x  1,0  y  1}.
D
于是(X,Y)的联合密度为:
1, ( x , y )  D,
o
(1,0) x
f ( x, y)  
0, ( x , y )  D.
EZ  E (Y  X )   ( y  x ) f ( x , y )dxdy
2
2
D
1
  dx  ( y  x ) dy  ;
0
0
6
1
1
2
上页
下页
返回
第三章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EZ 2  E (Y  X )4   ( y  x )4 dxdy
D
2
  dx  ( y  x ) dy  ;
0
0
15
2 1
1
2
2
 DZ  EZ  ( EZ )    .
15 36 45
1
1
4
解法二: 正方形区域:
D  {( x , y ) | 0  x  1,0  y  1}.
于是(X,Y)的联合密度为:
1, ( x , y )  D,
f ( x, y)  
0, ( x , y )  D.
y (0,1)
(1,1)
D
o
上页
(1,0)
下页
x
返回
第三章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因此X、Y相互独立且都服从[0,1]上均匀分布.
 EZ  E (Y  X )2  E (Y 2  2 XY  X 2 )
1
1 1 1 1
 EY  2 EX  EY  EX   2     .
3
2 2 3 6
2
2
EZ 2  E (Y  X )4   ( y  x )4 dxdy
D
2
  dx  ( y  x ) dy  ;
0
0
15
1
1
4
2 1
1
 DZ  EZ  ( EZ )    .
15 36 45
2
2
上页
下页
返回
第三章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解法三: 正方形区域:
y (0,1)
(1,1)
D  {( x , y ) | 0  x  1,0  y  1}.
D
于是(X,Y)的联合密度为:
1, ( x , y )  D,
o
(1,0) x
f ( x, y)  
0, ( x , y )  D.
因此X、Y相互独立且都服从[0,1]上均匀分布.
 Z  (Y  X )2的概率密度为 :
f (z )  

1
 EZ   zf ( z )dz    .

6
上页
下页
返回
第三章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1
例5 设 ( X ,Y ) ~ N (1,2,1,4, ).求E | 2 X  Y | 和
8
D | 2X Y | .
分析:
 
1 E | 2 X  Y |   | 2 x  y | f ( x , y )dxdy  ?
 
2 Z | 2 X  Y | ~ f ( z ).
解: 令Z1  2 X  Y , 则Z | 2 X  Y || Z1 | .
由题设, X ~ N (1,1), Y ~ N ( 2,4),  XY
 E ( 2 X  Y )  2 EX  EY  2  2  0,
D( 2 X  Y )  4 DX  DY  4 cov( X ,Y )
1
 .
8
 4  4  4  XY DX DY  9.
上页
下页
返回
第三章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2X Y
 ( 2 X  Y ) ~ N (0,9)  U 
~ N (0,1).
3
于是,
u2

1 2
E | 2 X  Y | E | 3U | 3 E | U | 3  | u |
e du

2

6 
6
6

ue du 
( e )

.

2 0
2
2
0
D | 2 X  Y | E | 2 X  Y |2 ( E | 2 X  Y |)2
u2

2
u2

2
 D( 2 X  Y )  ( E ( 2 X  Y )) 
2
 9
18

18

.
上页
下页
返回
第三章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例6 某流水作业线上生产的每个产品为不合
格的概率是p,当生产出k个不合格品时, 即停工检
修一次,试求在两次检修之间所生产的产品总数的
数学期望和方差.
解: 设X表示两次检修之间所生产的产品数,
Xi表示生产出第i-1个不合格品后至出现第i个不合
格品时所生产的产品数,则有:
k
X   X i , 且X 1 , X 2 ,, X k 独立同几何分布 :
i 1
P ( X i  j )  (1  p) j 1 p, j  1,2,.
上页
下页
返回
第三章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1
1 p
 EX i  , DX i  2 , i  1,2,, k .
p
p
k
k
k
 EX  E  X i   EX i  ,
p
i 1
i 1
k (1  p )
DX  D  X i   DX i 
.
2
p
i 1
i 1
k
k
上页
下页
返回
第三章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例 7 掷一个均匀的骰子直至 6 个点数都出现为止,
记这时总的投掷次数为 .求 E .
解:令( 1 =1)表示出现第一个点数需要的抛掷次
数,( i = i )表示出现第 i 个点数需要的抛掷次数( i =2,3…
6
6),则    i .
i 1
而 E 1 =1,对 i ≥2,i 实际上是等待新的点数出现
的等待时间,服从几何分布,每次投掷时新点数出现的
i 1
,它的均值为概率的倒数,
概率是 16
上页
下页
返回
第三章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6
即: E i 
( i =2,3,…,6).
6i 1
6
6
所以 E = 
=14.7,即为所求.
i 1 6  i  1
上页
下页
返回
10.三兄弟分父亲的遗产,共有价值相等的36份。商定用
掷两颗骰子的方法决定每一份财产的归属。把两颗骰子
的点数之和从2至12的各种可能分成三各区间:
2 ~ 5,
6 ~ 8,
9 ~ 12。老大要最短的6 ~ 8,老二要了2 ~ 5,老三自然就
是9 ~ 12了。每份财产掷两可骰子,点数之和落在谁的区
间里,就归谁。问平均来讲,三弟兄各得几份财产?老
大要了最短的区间是真心为了照顾弟兄们,还是利用他
们的无知让他们上当?你有没有办法把2 ~ 12分成三各子
集,使得按照类似的规则把财产均匀地分给三兄弟?
上页
下页
返回
EXERCISES
上页
下页
返回
上页
下页
返回
上页
下页
返回
上页
下页
返回
上页
下页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