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脑血管疾病
神经系统具体疾病学习要求
掌握:
– 定义、临床表现、主要护理诊断、措施
熟悉:
– 治疗要点、病因、健康指导
了解:
– 发病机制、相关检查、诊断要点、预后
脑血管疾病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s,CVD)
一、概述
脑血管病(CVD)是各种血管源性脑病
变引起的脑功能障碍。
脑卒中(stroke)是急性脑循环障碍迅速导致局限性或
弥漫性脑功能缺损的临床事件。
流行病学
脑 血 管 病 与 心 脏 病 , 恶 性 肿 瘤 构 成 了
三大致死疾病
患病率:719 ~745.6/10万人
发病率:约109.7 ~ 217/10万人
死亡率:约116 ~ 141.8/10万人
幸存者:50%~70%遗留严重残疾
脑血管疾病分类
①依据神经功能缺失持续时间
<24h--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24h--脑卒中
②依据病情严重程度
小卒中(minor stroke)
大卒中(major stroke)
静息性卒中(silent stroke)
脑血管疾病的分类
按起病缓急:急性和慢性脑血管疾病。
出血性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出血
按性质
缺血性
TIA
脑血栓形成
脑梗死
脑栓塞
脑的血液供应
颈动脉
系统
椎基底
动脉系统
颈内动脉
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
椎动脉
椎基底动脉
小脑上动脉
大脑后动脉
半球前
3/5、
眼
半球后2
/5、脑
干和小脑
两侧大脑前动脉经前交通动脉互相连接
大脑中动脉经后交通动脉与大脑后动脉相通
基底动
脉环
脑的血流及其调节
正常脑血流量
800-1000ml/min
1/5流入椎基底动脉
4/5流入颈内动脉
脑的平均重量1400g
占体重的2~3%,
脑血流量占全身15~20%。
脑血流量的调节
平均动脉压60~
160mmHg可自动调节
脑血管疾病的病因和危险因素
病因:
血管壁病变、血液流变学异常及成分改变、血液动力学
改变、其他
危险因素:
不可干预(年龄、性别、种族、遗传因素 )
可干预(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
脑血管病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
二级预防
三级预防
第二节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
TIA —概念
局灶性脑缺血导致突发短暂性、可逆性神经
功能障碍。发病持续数分钟,多数在1h内恢复。
发病超过3小时常遗留神经功能缺损表现和影像学征象
TIA —发病机制
附壁血栓及
粥样硬化斑块
微栓子
血流
阻塞
小血管
缺
血
症
状
血管狭窄
血流
症
状
缓
解
血管痉挛
血液成分
改变
血流动力学
改变
TIA —临床表现
临床特征
年
龄
特
征
发
作
性
短
暂
性
可
逆
性
反
复
性
临床表现
1. 颈内动脉系统TIA
通常持续时间短, 发作频率少, 易进展为脑梗死
(1) 常见症状
对侧单肢无力&轻偏瘫, 可伴对侧面部轻瘫
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大脑中动脉-前动脉皮质支
分水岭区缺血表现
临床表现
1. 颈内动脉系统TIA
(2) 特征性症状
①眼动脉交叉瘫(病变侧单眼一过性黑矇,对侧偏
瘫&感觉障碍)
& Horner征交叉瘫(病变侧Horner征,对侧偏瘫)
②主侧半球受累出现失语症(Broca失语,Wernicke
失语,传导性失语)
大脑中动脉皮质支缺血累及大脑外侧裂周围区
临床表现
1. 颈内动脉系统TIA
(3) 可能出现的症状
①对侧偏身麻木&感觉减退
②对侧同向性偏盲(较少见)
临床表现
2. 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持续时间长, 发作频率高, 较少进展为脑梗死
(1) 常见症状
眩晕,平衡障碍, 大多不伴耳鸣, 少数伴耳鸣
(内听动脉缺血)
临床表现
2. 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2) 特征性症状
①跌倒发作(drop attack): 患者转头&仰头时下肢
突然失张力跌倒, 无意识丧失, 很快自行站起
脑干网状结构缺血
临床表现
2. 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2) 特征性症状
②短暂性全面性遗忘症
(transient global amnesia, TGA)
发作性短时间记忆丧失(数分~数10分)
病人有自知力, 伴时间\地点定向障碍
谈话\书写\计算能力正常
大脑后动脉颞支缺血累及颞叶内侧&海马
临床表现
2. 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2) 特征性症状
③双眼视力障碍
双侧大脑后动脉距状支缺血累及枕叶视皮质
临床表现
2. 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3) 可能出现的症状
①急性发生的吞咽困难\饮水呛咳\构音障碍
②小脑性共济失调
③意识障碍伴&不伴瞳孔缩小
④一&双侧面\口周麻木\交叉性感觉障碍
⑤眼外肌麻痹&复视
⑥交叉性瘫痪
诊 断
反复发作病史
诊断主要根据
典型症状&体征
TCD\DSA有助于确定病因\诱因&选择适当治疗
治 疗
目的—
消除病因
减少&预防复发
保护脑功能
短时间内反复发作病例
应采取有效治疗, 防止脑梗死发生
治 疗
药物
抗血小板聚集药:减少微栓子的发生
– 阿司匹林、双嘧达莫、噻氯匹定、氯吡格雷、奥扎格
雷
抗凝:频繁发作
– 肝素
钙通道阻滞剂:扩张脑血管
– 尼莫地平
中药
– 川芎、丹参、红花
护 理
安全指导
运动指导
用药护理
病情观察
健康指导:
– 疾病知识、饮食、心态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
概念:脑血液供应障碍引起缺血、缺氧,
导致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
常见类型:脑血栓形成★
腔隙性梗塞
脑栓塞
脑血栓形成—发病机制
高血糖
管腔狭窄
高血压
高血脂
动脉粥样硬化
脑梗死
血栓形成
脑血栓形成—好发部位
颈内动脉系统约占4/5,
椎-基底动脉系统约占
1/5
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
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
脉及椎-基底动脉
脑血栓形成—病理过程
超早期 (1~6h)
急性期(6~24h)
坏死期(24~48h)
软化期(3d~3w)
恢复期(3~4w后)
脑血栓形成—临床表现
总体特征:
好发于中年以后,多见于50-60岁以上的病人
先兆:发作前有前驱症状(头痛、头晕等)
约25%人有TIA发作史
起病:较缓,常在安静或休息状态下发病,
1-3天达高峰
常见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表现:偏瘫、失语 ,偏身感
觉障碍
多数病人无意识障碍及生命体征的改变
脑血栓形成—临床类型
1、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RIND)
时间超过24小时,但在1-3周内恢复,不留后遗症。
2、完全型:
起病6小时症状即达到高峰,为完全性偏瘫,
病情重,甚至出现昏迷,多见于血栓-栓塞。
3、进展型:
局灶性脑缺血症状逐渐进展,阶梯式加重,可持续6小
时至数日。
4、缓慢进展型:
症状在2周以后仍逐渐发展,多见于颈内动脉颅外段血
栓形成。
诊断
年龄
病史
神经系统局灶性体征明显
头部CT及MRI
图8-6 CT示低密度脑梗死病灶
脑血栓形成—治疗(一)
超早期溶栓治疗
◆目的:恢复血流、减轻损伤、挽救缺血半暗带
方法:静脉溶栓、动脉溶栓
常用药物:尿激酶、链激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脑血栓形成—治疗(二)
对症治疗
脑保护:胞二磷胆碱、纳洛酮、依达拉奉
调整血压:维持在发病前稍高的水平
防治脑水肿:甘露醇、地塞米松
脑血栓形成—治疗(三)
其他治疗
抗凝治疗
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血管扩张剂的应用
外科治疗
康复治疗(病情稳定48h即可进行)
病例
刘某某,女,68岁,退休干部,既往高
脂血症史,言语不利伴右侧肢体活动障碍
2天。查体:血压135/80mmHg,神志清,
精神可,语言欠流利,右侧中枢性面瘫,
咽反射减弱,咀嚼无力。右侧上下肢体肌力3级,
肌张力略高,右侧病理征阳性,右侧感觉减退。
根据患者状况,请为该患者制定出护理措施。
常用护理诊断/问题
躯体活动障碍
– 与偏瘫或平衡能力降低有关
吞咽障碍
– 与意识障碍或延髓麻痹有关
语言沟通障碍
– 与大脑语言中枢受损有关
躯体活动障碍
生活、安全、康复护理
用药护理
– 溶栓药的致出血副作用
– 溶栓药引起的小栓塞
– 尼莫地平静脉点滴时注意控制滴速
– 低右的致发热、皮疹等副作用
心理护理
吞咽困难的评估
评估程度
饮食护理
防止窒息
吞咽困难的评估
临床筛选:发声困难、构音障碍、咽反射异常、
自主咳嗽异常、吞咽后咳嗽和吞咽后声音改变。
以具有2个或2个以上指标为标准,
喉部功能评定:
①屏气功能检查:令患者吸气后闭气,以检查声门
是否能关闭; ②闭气后发声:令患者随意咳嗽,若
能够随意咳嗽,说明可以自己清理声门及喉前庭的
食物残渣。
吞咽困难的评估
吞咽的临床评定 做不给食物吞咽和给以不同食
物(不同的质和量) 吞咽测试,可有如下表现:
①经口腔吞咽良好;
②可引出吞咽反射,舌骨及喉部可见运动;
③呼吸和吞咽协调良好;
④有食物滞留症状(食物穿透鼻腔,被吸入咽喉而引
起咳嗽及说话功能改变) 。
吞咽困难的评估
圭田饮水实验
–正常:5S内30ml温水一饮而尽,无呛咳
–轻度:5S内30ml温水一饮而尽,有呛咳,完全能经口
进食
–中度:5S-10S内,两次饮完,有呛咳,即一部分食物
能经口进食,不能完全维持营养,需静脉辅助营养
–重度:10S内不能饮完,多次呛咳,即完全不能经口进
食
轻度、中度可自行摄食;重度鼻饲
饮食护理
进食体位:坐位或半卧位,颈前曲,身体向健侧斜45度
改变食物的物理性状:半流食为最佳,送至舌根部
喂养方法(改善口腔内食团的转运以及提高患者自己进食
的能力)
–麦管或奶瓶进食
–长柄薄汤匙进食
–注射器进食
–注射器接导管
摄食入口量:3-4ml,渐加至1汤匙
进餐环境安静
健康指导
1. 疾病知识指导
2. 合理饮食
3. 日常生活指导
4. 预防复发
脑栓塞
Cerebral embolism
一、概
念
脑栓塞(crerbral embolism)
各种栓子(固体、气体)随血流进入颅内动
脉系统,使血管腔急性闭塞引起相应供血区
脑组织缺血坏死及脑功能障碍。
又称栓塞性脑梗死(enbolis infarction),占
脑梗死的15%。
二、病 因
心源性(最常见: 60-75%)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并房颤;感染性
心内膜炎及心肌梗死。
非心源性
粥样斑块、脂肪栓、气栓、菌栓、癌栓。
来源不明
约30%脑栓塞不能确定病因。
三、病 理
与脑血栓形成基本相同但具有以下特点
梗死为多灶性且可并发脑炎和脑脓肿;
同时有其他部位(肺、脾、肾)栓塞表现;
脑缺血损伤较非栓塞性脑梗死严重;
合并出血性梗死的机率高(30%左右)。
四、临床表现
见于各年龄组
多于活动中发病且常无前驱症状
起病急,症状于数秒至数分钟内达高峰
偏瘫、失语、偏身感觉障碍和意识障碍
多有原发病的表现
六、诊断要点
突发偏瘫
一过性意识障碍
其他部位栓塞史
心脏病史
七、治疗要点
与脑血栓形成基本相同但应注意以下几点
及早溶栓并严格掌握适应症;
感染性栓塞禁行溶栓或抗凝;
长期抗凝或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5%NaHCO3或10%酒精静点溶解脂肪;
补液、脱水治疗过程中注意保护心功能。
脑出血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
病例导入
病人,男,68岁,6小时前因生气突发头痛、
恶心呕吐、右侧肢体活动障碍。此后病情迅速加
重,意识不清,大小便失禁,无抽搐。既往高血
压病史6年,不规律服降压药。检查:T36℃、P68
次/分、R12次/分、BP180∕100mmHg,昏迷,双侧
瞳孔2mm,等大,对光反射迟钝,右侧鼻唇沟浅,
右侧肢体偏瘫。初步诊断:脑出血。
概
述
脑出血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
急性期脑出血病死率为30%~40%。脑出血中
大脑半球出血占80% ,脑干和
小脑出血占20%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一)病因
1.高血压并脑动脉硬化★ 是构成脑出
血最常见、最主要的病因。
2.其他
如先天性脑血管畸形、颅内动
脉瘤、脑动脉炎、血液病等。
(二)发病机制
1.长期高血压导致动脉血管壁结构变化,
形成微小动脉瘤。
2.脑动脉管壁的外膜和中层比较薄弱。
3.出血部位:豆纹动脉最易出血。
4.脑出血——颅内压增高——脑疝
脑出血的最主要病因
糖尿病
高血脂
冠心病
吸烟
肥胖
活动少
脑动
脉硬
化、
高血
压
危险因素
血
压
骤
升
薄弱
的脑
动脉
破裂
脑
血
肿
用力、情绪激动时
颅高压
脑组织
缺血、
缺氧、
坏死
二、临床表现
(一)临床特点
有高血压病史
多在活动状态下急性发病,迅速进展
有明显的全脑症状,头痛、呕吐、意识障碍
血压明显增高
有神经系统的定位体征
部分可有脑膜刺激征
壳核出血(最常见)
典型可见三偏征
(病灶对侧偏瘫\偏身感觉缺失&偏盲)
大量出血→意识障碍
穿破脑组织进入脑室→血性CSF
丘脑出血
丘脑性感觉障碍
– 对侧偏身深浅感觉减退、感觉过敏或自发性疼痛
丘脑性失语
– 言语缓慢而不清、重复语言、发音困难
丘脑性痴呆
– 记忆力和计算力减退、情感障碍
眼球运动障碍
– 眼球向下偏斜(凝视鼻尖状)
脑干出血
小量出血
交叉性瘫痪
凝视瘫肢状(两眼向病灶侧凝视麻痹&核间性眼
肌麻痹)
可无意识障碍, 可恢复较好
脑干出血
大量出血(血肿>5ml)累及脑桥双侧
常破入第四脑室或向背侧扩展至中脑
数秒至数分钟陷入昏迷\四肢瘫\去大脑强直发作
双侧针尖样瞳孔&固定正中位
呕吐咖啡样胃内容物
中枢性高热(躯干39C以上而四肢不热)
中枢性呼吸障碍&眼球浮动(双眼下跳性移动)
通常在48h内死亡
小脑出血
起始:枕痛、眩晕、呕吐
小量出血:
–一侧肢体笨拙\行动不稳\共济失调&
眼震
大量出血: 12~24h陷入昏迷&脑干受压征象
–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两眼凝视病灶对侧
–
\瞳孔小而光反应存在\肢体瘫&病理反射
–
晚期瞳孔散大, 中枢性呼吸障碍, 枕大孔疝死亡
暴发型: 发病立即昏迷, 与脑桥出血不易鉴别
脑叶出血(顶叶、颞叶、枕叶、额叶)
共性:
–头痛\呕吐\失语症\视野异常\脑膜刺激征
– 癫痫发作较常见, 昏迷少见
额叶出血--偏瘫\Broca失语等
顶叶出血-- 偏身感觉障碍\空间构象障碍
颞叶出血--Wernicke失语\精神症状
枕叶出血--对侧同向偏盲
脑室出血
小量脑室出血(多数)
– 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血性CSF
– 无意识障碍&局灶神经体征
– 酷似SAH, 可完全恢复, 预后好
大量脑室出血
– 起病急骤, 迅速陷入昏迷, 频繁呕吐
– 四肢弛缓性瘫&去脑强直发作
– 针尖样瞳孔, 眼球分离斜视&浮动
– 病情危笃, 迅速死亡
诊断
中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活动&情绪激动时突然发病
迅速出现偏瘫\失语等局灶性神经症状
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
CT检查可以确诊
图8-11 CT显示左侧壳核出血高密度病灶
治疗要点
1.一般治疗:
安静卧床
重症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瞳孔&意识变化
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动脉血氧饱和度90%以上)
加强护理, 保持肢体功能位
治疗要点
2.血压处理--合理降压(舒张压约100mmHg)
Bp↑是脑血管自动调节机制
(CPP维持正常脑血流量,但ICP↑)
降压可导致低灌注&脑梗死
高血压可使脑水肿恶化
治疗要点
3.控制脑水肿
导致脑疝--脑出血主要死因
脱水药--20%甘露醇\10%复方甘油\10%血浆白蛋白
利尿药--速尿
表8-4 脑水肿的药物治疗
药物
剂量&途径
适应证&备注
地塞米松
10~20mg, i.v滴注或口服, 然后4mg/次, 4次
/d
泼尼松
40mg, p.o, 然后15mg/次, 4次/d
地塞米松副作用较低, 对
脑肿瘤或脑脓肿伴发
的水肿有效, 对脑出
血可能有效, 对脑梗
死可能无效
皮质类固醇
甲基泼尼松 60mg, i.v滴注& p.o, 然后20mg/次, 4次/d
渗透性利尿剂
20%甘露醇
125~250ml i.v滴注&注射, 1次/6~8h, 连用
7~10d
10%复方甘油
500ml, i.v滴注, 1次/d, 3~6h (输液过快
易发生溶血)
甘露醇20~30min起效, 维
持4~6h; 冠心病、心
功能和肾功能不全者
慎用; 副作用为电解
质失衡; 复方甘油作
用较缓和, 用于轻症,
副作用为恶心和呕吐
利尿药
速尿
40mg, i.v注射, 2次/d
常与甘露醇合用
提高胶体渗透压
10%血浆白
蛋白
50ml, i.v滴注, 1~2次/d
作用较持久
治疗要点
4.止血、凝血
抗纤溶药:6-氨基已酸\酚磺乙胺等
立止血
并发消化道出血:奥美拉唑、雷尼替丁、法
莫替丁
治 疗 要 点
5.外科治疗
大脑半球出血量在30ml和小脑出血量在
10ml以上,都可以考虑手术清除血肿。
手术宜在发病后6~24h内进行。
病例导入
病人,男,68岁,6小时前因生气突发头痛、
恶心呕吐、右侧肢体活动障碍。此后病情迅速加
重,意识不清,大小便失禁,无抽搐。既往高血
压病史6年,不规律服降压药。检查:T36℃、P68
次/分、R12次/分、BP180∕100mmHg,昏迷,双侧
瞳孔2mm,等大,对光反射迟钝,右侧鼻唇沟浅,
右侧肢体偏瘫。初步诊断:脑出血。
实施护理
五、护理诊断/问题
1.意识障碍 与脑出血、脑水肿有关。
2.生活自理能力缺陷
与意识障碍、偏瘫有关。
3.有失用综合征的危险 与意识障碍、偏瘫所
致长期卧床有关。
4.潜在并发症:脑疝、压疮、肺部感染等
六、护理措施
★
意识障碍
1.休息与安全
• 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抬高床头15°~30°
• 保持肢体功能位
• 躁动者约束带适当约束
• 严格限制探视
2.保持呼吸道通畅:头侧偏,及时清理口咽分泌物
(适时吸痰)
3.持续吸氧
4.加强生活护理
意识障碍
5.饮食:发病后禁食24-48小时。此后酌情进食或鼻饲。
6.防止再出血:
• 病情危重者发病初24~48h内避免搬动,12h内不大幅度翻身
• 在变换体位时尽量减少头部的摆动幅度
• 头置冰袋或冰帽
7.严密监护:
定时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尿量并详细记录
用药护理(甘露醇)
副作用:肾损害,诱发心衰。
外渗:甘露醇是高渗性脱水药物,一旦渗入皮下组织可引起
疼痛、水肿甚至坏死。
易结晶
要求:
–用药前检查,备无结晶甘露醇。
–选择粗大静脉注射,局部加温。250ml甘露醇15-30min滴
完。
–防药外渗,观察尿量,电解质情况。
–如有外渗现象应及时更换穿刺部位,渗液处行硫酸镁热
敷。
–冠心病、心功能和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7.并发症护理(脑疝)
(1)预防脑疝:避免用力、屏气及腰穿。对颅高压
者要立即降颅压,密切观察病情。
(2)脑疝症状:头痛、躁动、血压升高、脉搏变
慢、呼吸不规则、一侧瞳孔散大、意识障碍加重
7.并发症护理(脑疝)
(3)配合抢救:
• 畅通呼吸道
• 清理口咽分泌物
• 静脉快速脱水降颅压(关键)
• 备好气管切开包等抢救用物
7.并发症护理
应激性溃疡护理:同上消化道出血护理
中枢性高热护理:冬眠灵等药物降温;冰敷大血管、
头置冰袋或冰帽等物理降温;吸氧。
8.健康指导:
同脑血栓形成护理措施。此外,还要注意
• 避免诱因(保持大便通畅,不能屏气用力,不能剧
烈活动,不过分激动)。
• 坚持规律服用降压药,维持血压平稳。
病例导入
病人,男,68岁,6小时前因生气突发头痛、
恶心呕吐、右侧肢体活动障碍。此后病情迅速加
重,意识不清,大小便失禁,无抽搐。既往高血
压病史6年,不规律服降压药。检查:T36℃、P68
次/分、R12次/分、BP180∕100mmHg,昏迷,双侧
瞳孔2mm,等大,对光反射迟钝,右侧鼻唇沟浅,
右侧肢体偏瘫。初步诊断:脑出血。
病例分析
1.诊断分析
病史:该病人有高血压
起病诱因:情绪激动时发病
病情进展:症状迅速加重。
有偏瘫等神经定位体征
有突发头痛、恶心呕吐、脉搏慢、呼吸慢,直至
意识不清等颅高压体征。
头颅CT可帮助诊断脑出血。
病例分析
2、护理分析
颅高压——立即头高位,配合使用甘露醇等。
意识障碍、大小便失禁——禁食。防止压疮。做好生
活护理。
有再次脑出血的可能——严密观察。避免血压过高、
搬动及刺激等诱发脑出血的因素。
有失用综合征的危险——早期康复。
可能会出现并发症——预防并发症护理。
饮食问题——禁食24~48h,此后酌情进食。
课堂小结
脑出血是急性脑血管病中最严重的疾病。高血压和
脑动脉硬化是最常见的病因。
常累及豆纹动脉,影响内囊区。
常在激动、用力时发病,病情发展快,多有颅高压,
CT立即显示出血灶。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脑疝。
主要治疗是甘露醇降颅压及慎重降血压。
主要护理措施是降颅压、观察、防再出血。
脑血栓形成和脑出血特征比较
项
目
脑血栓形成
脑出血
好发部位
大脑中动脉影响内囊 豆纹动脉影响内囊区,
区,表现为“三偏征”。 表现“三偏征”
起病情况
常静态发病,发病过程慢, 动态发病,发病快,生
命体征不平稳。
生命体征平稳。
首选CT
发病24h后CT可见异常。
严重
并发症
CT能立即显示病变部位、
范围。
颅高压、脑疝
主要治疗
溶栓、稳血压。
降颅压、稳血压。
护理重点
早期康复护理。
严密监护,
防止再出血。
病 例
患者,女性,40岁。主诉:突发头痛4小时。
病史摘要:患者4小时前在打麻将时突然出现剧烈
头痛,呈持续性锐痛,以前额部为主,伴恶心呕
吐,无神志不清。
入院体格检查:神清,精神软,血压
190/100mmHg,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对
光反射灵敏,颈抵抗(+),克氏征(+),四肢
肌力V级,病理征阴性。
蛛网膜下腔出血
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
蛛网膜下腔的解剖
人脑的表面,有三层被膜,
即硬脑膜、蛛网膜与软脑
膜。蛛网膜是一层极其菲
薄的膜,因上面布满网状
的血管而得名。蛛网膜与
软脑膜之间的间隙称蛛网
膜下腔。
概
述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通常为脑表面
血管破裂后,血液直接
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
占脑卒中的6%~8%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一)病因
引起SAH的主要原因是先天性动脉瘤破
裂,脑血管畸形,高血压性动脉硬化。
(二)发病机制
颅内
血管
破裂
血
流
蛛
膜
腔
液
入
网
下
增 高
颅压
刺 激
脑膜
无菌性脑膜炎
脑积水
血管痉挛
二、临床表现★
1.发病人群:各年龄组均可发病,青壮年更常见,
女>男
2.诱因:有激动、用力、排便、咳嗽等诱因,少
数可在安静状态下发病(12%-34%)。
3. 起病:突然,在数十分钟至数小时内发展至最
严重的程度。
4.突出表现:剧烈头痛
可在任何部位,可单侧也可双侧
75%表现头痛伴恶心和呕吐
66%发生头痛伴有短暂意识丧失或癫痫发作
5.神经系统体征★:
脑膜刺激征(+)
一侧动眼神经麻痹
局限性神经体征(少见):偏瘫、偏盲、失语
视乳头水肿(10%)
脑膜刺激征
▲颈强直:
▲ Kernig征
(克匿格征)
▲ Brudzinski征
(布鲁金斯基征)
6. 并发症
(1)再出血:是致命并发症。表现为病
情稳定情况下,突然再次出现急性发作。
(2)脑血管痉挛:是死亡和伤残的重要原
因。迟发性脑血管痉挛发生于出血后4~15
天,常有意识障碍、偏瘫等。
(3)脑疝
(4)脑积水
三、检查及诊断
(一) 检 查
1.CT:有高密度出血征象。是确诊SAH的首选方法。
2.脑脊液检查:只有在无条件做CT而病情允许的情况下,
或CT检查阴性而临床又高度疑诊SAH时才考虑进行。
呈均匀血性,压力增高>200mmH2O。
3.DSA:是检测动脉瘤的金标准。
(二)诊断要点
突然发病,有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和脑膜刺
激征阳性的患者,无局灶性神经缺损体征,伴或不
伴有意识障碍,可诊断本病;
应常规进行CT检查证实临床诊断,并进行病因
学诊断。 如CSF呈均匀一致血性,压力增高,眼底
检查发现玻璃体膜下出血则可临床确诊。
四、治疗要点
1.一般治疗
同高血压性脑出血
• 维持生命体征稳定
• 降低颅内压
•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 预防感染
2.防止再出血 ★
(1)休息:绝对卧床休息4~6周。
(2)镇静:有剧烈头痛、烦躁等症状,适当选用镇
痛剂、镇静剂。
(3)抗纤溶剂:6-氨基已酸、止血芳酸等。
2.防止脑血管痉挛及缺血:尼莫地平
4.放脑脊液:慎,有诱发脑疝危险。
5.防治脑积水
6.手术:颅内血管畸形者,一般在病后24~
72h内进行。
五、护理诊断/问题
1.疼痛
与脑水肿、颅内高压、血液刺激脑
膜或继发性脑血管痉挛有关。
2.潜在并发症:再出血
3.生活自理能力缺陷
4.恐惧
与绝对卧床有关。
与担心再出血、害怕特殊检查、害
怕手术、担心预后有关。
六、护理措施
★
头痛护理
评估头痛部位、程度、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
做好头痛原因的解释,消除紧张心理
房间安静,遮光
头痛难忍遵医嘱给予镇静剂、止痛剂
头痛加剧应疑为动脉瘤再破裂出血,需即刻汇报
医师
防止再出血 ★
再出血的高峰期是在首次出血后7 ~ 14 d 内
(1)休息 绝对卧床4~6周,头部稍抬高。
(2)避免诱因 避免用力排便、咳嗽、喷嚏、情绪激动、
劳累、大幅度翻身、剧烈运动等诱因,避免头部过度
摆动。
(3)饮食
烟酒。
给予易消化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戒
防止再出血 ★
(4)严密监护
若患者病情稳定后突然再次出
现剧烈头痛、呕吐、抽搐发作、昏迷,甚至去
大脑强直及神经定位体征等,应怀疑再出血,
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课堂小结
SAH是指头颅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
主要原因是先天性动脉瘤,常在情绪激动、用力
时突然出现剧烈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
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再出血可致死。
最主要的治疗、护理措施是防止再出血。